国外学术讲座话语分析综述
国外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综述

国外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综述近年来,随着英语作为全球性语言的地位日益突出,英语教学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英语教育研究中,英语课堂教师话语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重要部分。
教师话语在课堂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直接影响和调节着教学氛围、授课过程和学生学习表现。
本文从历史、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综述国外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研究现状,并分析对研究未来的建议。
一、外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的历史脉络英语课堂教师话语是英语教学研究的一个经典主题。
早在1950年,英国学者C. Reynolds在他的《教师在课堂上的话语》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重要性。
自此以后,许多著名学者也曾将英语课堂教师话语作为研究的重点,如G. Cook在他的《英语教学:一个指导性的框架》中,曾对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另外,T.P.Flowerdew人更是针对英语课堂教师话语进行了多个专题研究,比如教师话语的功能、形式和类型。
二、外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的理论依据许多学者也从不同理论和角度,以及不同方向去探索、分析和剖析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如话语功能理论(Discourse Function Theory)、话语建构理论(Discourse Construction Theory)、社会话语理论(Social Discourse Theory)等,构建了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以分析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角色与功能。
这些理论以及其对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系统分析,为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打下了一定的思想基础,为更进一步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外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的实践落地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也有许多实践落地,如香港大学的研究小组曾经开展了多年的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旨在探索教师话语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学者L. White等人也曾给学生开设了一门“英语教师话语”课程,教授如何构建教师话语,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此外,许多研究团队也研究了英语课堂教师话语与社会文化背景的联系,以认识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可能带来的歧视等问题。
综述国内国外会话分析研究.docx

综述国内国外会话分析研究一、会话分析的社会学溯源会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缩写为CA),也称谈话分析,是研究人类语言互动交际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日常生活会话以及机构会话,所谓“机构性会话”,是指会话中至少有一方是一个正式机构中的成员,并且谈话具有任务取向,如课堂中的师生之间、医院里的医患之间以及法庭中控辩双方之间的会话。
会话分析的概念由美国的社会学家HarveySacks和E.A.Schegloff在美国洛杉矶的自杀预防中心研究求助者的电话录音时共同提出。
一般认为,这一研究领域的理论源头是社会学家Garfinkel[1]所提出的民俗学方法论(ethonometh-odology)和社会学家Goffman所提出的互动交际理论。
[2](P287)会话分析把会话看成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关注会话行为建构的方法,强调会话的本地意义(local meaning)和语境的重要性,这些都与民俗学方法论所持的观点一致。
两者之间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两者的研究范围都包括研究“常识的不可见性”(invisibility of common-sense);(2)会话分析的话语序列组织(sequenceorganization)与民俗学方法论研究的指示性表达(indexical expressions)在一定程度上是同质的;(3)会话分析的过程很好地解释了民俗学方法论所关注的日常行为的“体验性产出”(embodiedproduction)这一问题,所谓体验性产出是指日常行为由行为双方在行动过程中逐步构建,这一构建过程基于双方在行动过程中的即时理解和认知。
[3](P385-418)另一位对会话分析研究有重大影响的社会学家是Erving Goffman.Goffman的研究关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际活动(face-to-face interaction),他认为对日常行为的恰当描述意义重大但极为困难。
话语分析及其应用国外话语分析研究述评

话语分析及其应用国外话语分析研究述评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本文旨在对话语分析这一学科领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评述,特别是关注国外话语分析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话语分析,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解析和理解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意义和功能。
通过对国外话语分析研究的梳理和评价,我们希望能够为国内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This article aims to provide an in-depth explo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field of discourse analysis,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the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discourse analysis research abroad. Discourse analysis, a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linguistics, aims to analyze and understand the meaning and function of language in practical use. Through the review and evaluation of foreign discourse analysis research, we hope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and insights for relevant domestic research.本文将首先对话语分析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进行界定,明确其学科定位和研究方法。
然后,我们将回顾国外话语分析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结构主义到后来的功能主义、认知主义等不同的理论流派,以及它们对话语分析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重点分析国外话语分析研究的现状,包括其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等。
关于批评话语分析的国外研究的阐述

文化长廊关于批评话语分析的国外研究的阐述周雪 北华大学外语学院摘 要:批评话语分析(简称CDA),作为一种语言分析的方法,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批评话语分析已经被很多的社会科学所采用,例如社会语言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等。
在批评话语分析中,经常采用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transitivity)、语态(voice)以及情态(modality)等功能语言学中的理论工具进行分析。
本文将介绍批评话语分析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国外研究现状;观点阐述作者简介:周雪(1992-),女,满族,吉林省吉林市人,北华大学外语学院2015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185-011、引言批评话语分析(CDA),是在英国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兴起的,一门关于语篇分析的方法的学科。
在批评语言学家的理解中,对语言的观点和一些以往的科学家们所说的语言是透明的传播媒介的概念是不同的,他们认为语言是社会实践的一部分,有其话语秩序,具体的语言分析要在特定的社会实践中进行。
CDA则被认为是批评语言学中最重要的最有影响力的一个分支学科;通过分析一些大众语篇的特点来揭示语篇中所隐藏的社会意识形态意义以及社会权力的斗争。
2、批评话语分析的国外研究批评话语分析被视为一种语篇研究的交叉学科理论,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
批评话语分析学者认为,语言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CDA关注的是在社会生活中和政治生活中话语和文本是如何再现的,起支配作用的。
语言中的社会力量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成为CDA研究的焦点。
批评语言学这一概念是由Fowler、Kress和Trew第一次提出的。
十年之后,Fairclough提出了批评话语分析这个概念,作为一个交叉学科,CDA着重研究的是语言、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的关系。
最初,CDA强调社会不平等和权力关系之间的研究。
话语分析研究综述

佳 结合 点
述 语narrativediscourse)进 分 同 海 斯Hym 话 ( 行了 析。 时, 姆 ( es)
了 文化和社会中的 峪 语言:语言学和人类学读本》 (Language in
收集一些著名的人类学语言学家和社会语言学家的论文主编
Sea) , 《 身临其境》 (Being There) , 《 天长地久》 ays) , 《 (Alw 尽善
尽美》 Good As it Gets)等。 (As 2.4 为取得较好的商业效应,部类似影片片名翻译的 模仿和雷同。 例如皮克斯(Pixar Animation Studios)公司的动画
《 怪物总动员》《 , 海底总动员》《 ,潜艇总动员》 晶兵总动员》 和《 等。这些译名既概括了故事情节, 又取得了商业化效应 , 也不 失为电影名翻译的成功之作。
3 结论
典小说的韵味。再如 《 仙履奇缘》 (Cinderella),《 十一罗汉》 (0cean's Eleven),《 风月俏佳人》 (Pretty W oman)等译名中, 使用了
越多, 研究成果大批出现。首先是巴塞斯(Barthes)、 ( 格雷姆斯 (G reimas)和梅茨 etz)等学者用符号学(Semiotics)的 (M 观点, 对叙
中 发生的, 而是在连贯的话语中的” (Harris,l952)。 哈里斯从成 分分布的角度研究话语结构, 他认为他建立的“ 分布分析” 可 (The Firm) ,《 亿万未婚夫》 B (The achelor) ,《 幸福终点站》 外e Terminal),《 麻雀变王妃》 Prince andM (The e)等。
米歇尔(M itchell)也在50年代末进行了话语分析的相关研 究。 他是结合语境研究买卖对话特点的。 他按照弗斯(Firth)的
国外关于中国叙事话语的研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国外关于中国叙事话语的研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国外关于中国叙事话语的研究在近年来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随着中国在全球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叙事话语也开始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叙事话语作为一种表达和传递信息的方式,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特点,还反映了文化、社会和历史等方面的因素。
中国的叙事话语在国外研究中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和思维方式。
通过研究中国叙事话语,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社会关系和历史观念等方面。
这对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外的研究中,学者们通过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当代小说、电影以及新闻报道等不同类型的叙事话语,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一些研究还通过对比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叙事话语,探讨不同文化间的异同和交流之处。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叙事话语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关于中国叙事话语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国外学者对于中国叙事话语的理解可能存在误差,需要更多专家的参与来确保研究的准确性。
其次,目前的研究多局限于文学领域,对于其他领域如新媒体的叙事话语研究还相对较少。
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加多元化和全面化,以更好地揭示中国叙事话语的内涵和变化。
综上所述,国外关于中国叙事话语的研究在学术界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更系统地了解和理解中国叙事话语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而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
未来的研究有望进一步拓展叙事话语的研究领域,提供更多的视角和方法,使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叙事话语的复杂性。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主要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包括章节划分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文章结构如下:1. 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将简要介绍国外关于中国叙事话语的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解释为什么这一问题值得研究,以及为什么要进行国外视角的研究。
英语学术讲座话语的评价及其语类结构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可以对英语学术讲座话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学术交流的 效果。例如,可以探讨如何提高英语学术讲座的传播效果,如何平衡讲座的权威 性和易懂性等问题。可以针对不同的学术领域和受众群体,研究其特定的需求和 反应,从而为学术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交流方式。
参考内容
摘要
本次演示旨在综述英语学术语篇语类结构的研究成果,评价研究方法,并探 讨该领域对语言学习的潜在贡献。通过文献回顾,本次演示发现以往研究主要集 中在语类结构特征和语类认知影响因素方面。研究方法以实证为主,包括语料库 分析、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等。研究结果为语言教师和学习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但仍然存在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感谢观看
引言
英语学术语篇语类结构是指学术英语写作中常见的文本组织模式和语言特征。 掌握英语学术语篇语类结构对于语言学习和学术成就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次 演示旨在总结和评价过去的研究成果,并探讨该领域对语言学习的潜在贡献。
文献综述
英语学术语篇语类结构研究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语类结 构特征方面,如论文结构、段落组织和论证方法等。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 始语类认知影响因素,如学科领域、文化背景和学术素养等。研究方法主要以实 证为主,包括语料库分析、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等。研究成果表明,英语学术语 篇语类结构具有明确的特征和规范,同时也存在学科和文化的差异。
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文献综述法和案例分析法,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评价和分析。 文献综述法主要用于收集、整理和归纳相关研究成果;案例分析法主要用于揭示 英语学术语篇语类结构的典型特征和认知影响因素。此外,本析过程。
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文献的回顾和分析,本次演示发现英语学术语篇语类结构具有以下特 征:
德国语言学会话分析研究综述

德国语言学会话分析研究综述德国语言学会话分析研究可以追溯到传统的语言学理论,它注重阐释语言使用现象,旨在理解人们如何利用不同的语言来建立共识与理解。
研究者对语言本身、语言使用上的文化差异和语言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探究,以及语言使用的社会、历史和政治意义。
以路德维希史特勒(1860-1914)为代表的德国语言学派以定量的方法研究语言使用的现象,反映了他们更广泛的研究工作。
史特勒教授发现,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和表达规则将其与另一种语言区分开,使用统计学方法证明了这一点,也称为“史迪格拉普”(Stiglitz)定律。
另一位著名的德国语言学家尤金哈文(Eugen Habermas,1891-1976)提出了形式语言学理论,提倡以形式语言学和分析性语言学为基础,他认为只有通过分析语言形式和内容,才能理解语言的本质。
因此,对叙事的分析就成为语言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目前,德国语言学研究的重点是会话分析,特别是在建立共识和实现理解、相互信任等方面。
关于会话分析,一些德国学者提出了新的概念,包括“分析工具”和“研究目的”。
其中,“分析工具”指的是如何从会话中研究语言使用的现象,而“研究目的”指的是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会话的过程和结果。
在实践中,研究者可以把会话情境的参与者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分解成各种不同的组件,以便更深入地理解会话的过程。
此外,德国语言学家在研究会话分析方面也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
比如,科马克马蒂克(Komark Matthias,1912-1995)在1956年发表的著作《口语学习》中提出了会话分析理论,把“语言使用环境”放在研究的中心,诽谤现有会话分析理论,并提出了口语学习的新方法。
另一位著名的德国语言学家保罗贝特(Paul Betz, 1905-1993)将会话分析应用于日常沟通,以改善会话结果,他提出了“模式法则”,阐述了在社会规范环境中,双方应该如何完成会话的过程,以促进会话的顺利开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 编写 结合起 来 。
在美国, 对这 一领 域 的研究 起源 于所谓 的“ 留学 生助教 问 题 ” I A r be 。在 2 (T po l m) 0世 纪 8 0年 代 末9 0年代 初 , 随着英 语 为非母 语 的留学 生在 美 国高 校担任 助教 工作 人 数 的增 加 , 他们 所 教 的本 科 生及 其 家长对 这些 助教 的抱 怨 越来 越 多 , 于是 在 美 国英 语作 为第 二语 言教 学及 高等 教育 界形 成 了针对 这一 “ 留学生 助教 问题 ” 的学 术研 究高 潮 。这些 研究 主要 从 两个 方 面探讨 解决 问题 的途 径 。一 方 面是对 留学 生助 教的 课堂用 语 进 行 话语 分 析 , 为缺 乏 明 显 的 认 过 渡 词 语 ( rn io s 或 清 楚 的 话 语 结 构 标 记 ta s in ) t ( r igo i o resr cu e 是 导 致 留学 生 助 makn fds us tu t r) c 教话 语 不 可 理 解 性 的 因素 之 一 。 ]]] 一 方 面 CC[[ 另 5 7。
学 术 讲 座 的启 发 , 显 得 非 常 重 要 。 就 关 键 词 : 术 讲 座 ; 语 分 析 ; 外 学 话 国 中 图 分 类 号 : 5 H1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5 2 0 ) 10 7—6 1 7—3 X(0 7 0—0 80
一
、
引 言
势, 但从 如何 成功 地 用英 语 这 一 国际 通 用语 进 行 学
术 交流 、 避免 交 际 中的误解 或失 败 的角度 来看 , 了解
国外学 术讲 座话 语分 析 的历史 发展 和 现状对我 国的
双语教 学及 培训 英语 讲座 者具 有重 要 的理论 和实 践
指导 意义 。
本文 综述 的范 围集 中于第二 语 言学术 讲座 话语
课 堂 中就所 教 内容展 开 的讲解 以及 讲座 者就某 一 学 术题 目对学 校师 生 或 公众 所 做 的讲 演 , 高 等 学 校 是
课 堂教 学 的主 要 形 式 之一 。研究 学 术 讲 座 话语 , 尤 其 当英 语 是讲 座 者 或 听 众 的第 二 语 言 时 ( F o 即 lw—
2 0世 纪 7 0年代 中期 , 英 国爱 丁 堡 、 卡斯 特 在 兰 及 伯 明翰大学 兴 起 了用话语 分 析方法 对学 术讲 座进 行 分析 的研 究 , 目的是 解 决 英语 为非 母 语 学 生 理解 英 语课 堂讲 座 的 问题 。这 些研 究基 本上 沿用 了对 小 学课 堂师 生话语 的描 述框 架 , C o 、 ng m— [ 如 o k Mo to 2 ey Mup y 8 a di 。 ]] r 、 r h LC n l n等 [[[ 他们 通 常把 对 课 。‘ 堂讲 座话 语进 行分 析与 英语 作为第 二语 言教 学 的教
分 析 , 研究 者 的 出发 点 是探 讨 提 高 英 语 为非 母 语 其
者 对英 语讲 座 的理解 或提 高英 语 为非母语 者 用英语
所 做讲 座 的可 理解性 。本 文首 先介 绍这 一领 域 的起 பைடு நூலகம்
源及 发展 , 然后 综述 其分 析 的主要 范畴 , 最后 总结并
探讨 国外 这一 领域 研究 对我们 汉语 为母 语学 者有效 地进 行英 语学 术讲 座 的启发 。
二、 起源 及发 展
“ 学术讲 座 ” aa e clcu e) 常指 教 师 在 ( cd mi et rs 通
N o.1 0 .2 07
国外 学 术 讲 座 话 语 分 析 综 述
刘 静
( 国海 洋 大学 外 国语 学 院 , 中 山东 青 岛 2 6 7 ) 6 0 1
摘
要 : 术 讲 座 是 高 等 学校 课 堂教 学 的 主 要形 式 之 一 。 对 学 术 讲 座 的 话语 分 析 研 究 随 着 非 英语 国家 学 生 留 学
学 英 语 国 家 及 国 际 学 术 交 流 的增 加 而成 为话 语 分 析 中 的 一个 重 要研 究领 域 , 避 免 学 术 交 流 中 的 误 解 或 失 败及 培 对 训 英 语 讲 座 者 或 高 级 阶段 的英 语 教 学 都 具 有 重要 的理 论 和 实践 指 导 意义 。该 领 域 的研 究在 国 内 外语 界 寥 寥 无 几 , 因此 , 绍 国 外该 领 域 研 究 的 起 源 及 发 展 , 述 其 分 析 研 究 的主 要 范 畴 , 探 讨 其 对 汉 语 为 母 语 学 者 有 效 进 行 英 语 介 综 并
维普资讯
《 国海 洋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中 (
J OU RNAL OF OCEAN UNI VERS TY I OF I CH NA ( o ilS in e iin) S ca ce c sEdto
20 年第 1 07 期
ed w等所 用 的术语 “ re 二语 学 术 讲座 ” , 讲 座者 有 )对 效使 用语 言 、 确保 听众 对讲 座 的理解 具有实 际 意义 。 作 为一种 特殊 的学 术语 类 ( e r ) g ne 话语 分 析 , 术讲 学 座 研究 随着话 语 分 析 理论 的发 展 而 不 断加 深 , 还 但 是 远 远落 后 于 其他 语 类 如 科研 论 文 的研 究 0 ] o 在我 国, 这一 领 域 的研 究 几 乎是 空 白 。随着 留学 生 人 数 的不 断增 加及 不 同 国家 大 学 教 师互 访 的 日益 频 繁 , 英语 往往 是学 术交 流 中各种 不 同语 言 背景 的学 者所 使用 的媒 介语 言 。尽 管 英 语 的使 用 有 本 土 化 的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