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

合集下载

《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

《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

《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 1《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寒食》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这是一首讽刺诗,描绘寒食节景象,讽刺宦者的得宠。

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蓄蕴藉,入木三分。

据《本事诗》记载,此诗在当时得到唐德宗赏识,成为一时佳话,流传天下。

原文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1、寒食:清明前一日谓之寒食,即禁烟节,汉制此日宫中钻新火燃烛以散予贵戚之臣。

2、御柳:御苑之柳,旧俗每于寒食折柳插门。

3、斜:音“霞”。

古音为“霞”,今读为“霞”或“协”均可,如“入竹万竿斜”、“远上寒山石径斜”。

4、汉宫:以汉代唐,下句同。

5、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6、五侯:汉成帝时,封他的舅舅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他们被人们称为五侯。

翻译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

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率先飘进五大侯爵的宫里。

赏析从诗歌的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政治讽喻诗,作者借后汉的朝政故事来讽剌唐肃宗、代宗朝宦官专权的事实。

起始两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出了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

“无处”写出了花开得又多又广,“飞花”是写花开的盛况。

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

“东风”指春风,“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

“斜”字用得巧妙,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姿。

这两句为我们展示了寒食节京城白天的景色。

寒食 原文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

寒食 原文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

寒食原文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
《寒食》作者:韩翎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原文注释】:1、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

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2、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3、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4、五侯: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翻译译文】: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赏析鉴赏】:这是一首讽刺诗。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

因此,蘅塘退士批注:“唐代宦者之盛,不减于桓灵。

诗比讽深远。

”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

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据唐代孟所撰的《本事诗》说:这首诗颇为唐德宗赏识,御批提拔韩为驾部郎中知制诰的要职。

当时江淮刺史也名叫韩,又以同名同进。

德宗便亲书“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并批道“与此韩”,成为一时佳话,流传天下。

古诗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翻译赏析

古诗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翻译赏析

古诗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翻译赏析《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韩翎。

古诗全文如下: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前言】《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注释】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②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③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④斜:读,与“花”“家”押韵。

⑤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⑥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⑦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翻译】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

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率先升起在皇帝贵戚家。

【鉴赏】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

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

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

本诗正是因此而发。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描写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

“无处”指花开既多又广、“飞花”写花开的盛况,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

“东风”指春风,“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

“斜”字用得妙,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神。

“春城无处不飞花”的下一句及全诗赏析、作者

“春城无处不飞花”的下一句及全诗赏析、作者

“春城无处不飞花”的下一句及全诗赏析、作者
春城无处不飞花的下一句是“寒食东风御柳斜”。

整句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句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译文: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

《寒食》的全诗是:寒食
作者:韩翃年代:唐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赏析:此诗含蓄而有情韵。

前二句描绘出京城落花飞舞、杨柳摇曳的暮春景色,写花用一“飞”字,写柳用一“斜”字,均极为工巧传神。

后二句写出寒食日宫廷生活的一个插曲,颇有意趣。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完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

完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

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寒食【唐】韩翃十五夜望月【唐】王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今晚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迢迢牵牛星长歌行汉乐府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芒。

整天不可章,泣涕泣如雨。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古诗三首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燃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锤百炼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寒风。

古诗词十首1、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2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节气,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老婆愁安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天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返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初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毛毛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利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5、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来往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6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7、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光满园关不住,一枝不安于室来。

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处?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回去。

若到江南追上春,千万和春住。

9、浣溪沙【宋】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寒食古诗

寒食古诗

寒食古诗
寒食古诗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1、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

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2、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3、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4、五侯: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译文: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
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
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

因此,蘅塘退士批注:“唐代宦者之盛,不减于桓灵。

诗比讽深远。

”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

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据唐代孟所撰的【本事诗】说:这首诗颇为唐德宗赏识,御批提拔韩为驾部郎中知制诰的要职。

当时江淮刺史也名叫韩,又以同名同进。

德宗便亲书“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并批道“与此韩”,成为一时佳话,流传天下。

2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唐诗《寒食》赏析整理

唐诗《寒食》赏析整理

唐诗《寒食》赏析整理唐诗《寒食》赏析《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沉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以下是我整理的唐诗《寒食》赏析,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寒食》年月: 唐: 韩翎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赏析:此诗只注意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

第一句就展现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

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奇,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平阳平的音调变化,谐和动听。

到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准确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

暮春季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飘舞,落红很多。

不说“到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确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剧烈。

“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

既然整个长安布满春意,喧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

与第一句一样,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

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殊写到柳。

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

解释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①飞花:指柳絮。

①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①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赏赐而得到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①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殊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译文暮春季节,长安城到处柳絮飘舞、落红很多,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落,宫里忙着传蜡烛,点蜡烛的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创作背景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

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

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日积月累及古诗文解析(部编版)

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日积月累及古诗文解析(部编版)
“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让人联想到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由于 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 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 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 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 耐人寻思。他选取“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 的浸润之久。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玉兔,那挥斧的吴刚,那“碧海青天夜 夜心”的嫦娥,也是如此。诗句带给读者的是十分丰富的美的联想。
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全 唐诗》录此诗,“落”字作“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 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 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它首先予人的印象 是情景如画。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 行讽刺。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 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注女。 纤纤擢素手,柞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是写织女织布的结果和织布时的情态。织女 虽然整天在忙碌地织布,结果却“不成章”;她整天郁闷不乐,泪流如雨。织女 劳而无功,眼泪如雨,什么原因照成的?原来是织女在思念着她的牛郎的缘故, 她身在此而心在彼。诗明写织女,却暗联牛郎,意在点出织女的心理活动,说明 织女无果的原因。这两句诗,也意在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
《寒食》
作者:韩翃
原文: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1.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

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2.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3.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4.五侯: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诗意: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赏析:
据孟棨《本事诗》记载:德宗时制诰缺乏人才,中书省提名请求御批,德宗批复说:“与韩翃”,当时有两个韩翃,于是中书省又以两人的名字同时进呈。

德宗便批与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韩翃。

这虽是一段佳话,但足见《寒食》这首诗的广泛流传和受到的赏识。

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

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

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

本诗正是因此而发。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描写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

“无处”指花开既多又广、“飞花”写花开的盛况,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

“东风”指春风,“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

“斜”字用得妙,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神。

这是寒食节京城的白天景色。

景色由大而小,由全城而入宫苑。

下面接着写宫苑傍晚的景象。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是写天黑时分,宫苑里传送着一支支由皇帝恩赐给宦官的蜡烛。

蜡烛燃烧通明,升腾起淡淡的烟雾,袅袅娜娜地萦绕在宦官家,到处弥漫着威福恩加的气势!使人如见他们那种炙手可热、得意洋洋的骄横神态。

在封建习俗的统治下,
不要说全城百姓,就连那些不是宠臣的朝官之家,在禁止烟火的寒食之夜,恐怕也都是漆黑一片。

唯独这些宦官之家,烛火通明,烟雾缭绕。

由一斑而见全豹,仅此一点,足见这些宦官平日如何弄权倚势,欺压贤良。

作者在这里仅用两句诗,写了一件传蜡烛的事情,就对皇帝的厚待亲信宦官,宦官的可恶可憎的面目暴露无遗,达到了辛辣讽刺的目的。

寒食的诗意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写春景的语句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