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之徙于南冥也(修改)
2022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2022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语文真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春天要开的花,任是谁都按捺不住的。
各种花讯接踵而至,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向人们_____(报告/宣示)春的讯息。
踏着春天的节拍,人们脱去冬天的妆束,感觉精神一下_____(提高/提振)了许多。
置身梨园,暗香袭人。
这千恣百态的梨花,有的肆意绽放,①;有的半开半合,②;有的刚刚破蕾,③。
每朵梨花都有五六片洁白的小花瓣儿,小花瓣儿手拉手环抱着一簇细嫩的花蕊。
蜜蜂闻香而来,围绕着花蕊忙碌。
成群的蜜蜂、飞舞的蝴蝶、淡淡的花香,所有这一切令人悦目娱心、想象驰骋。
从一树树梨花中,使我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仿佛看到秋天的丰收景象。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按捺(nài)不住妆束B.接踵而至一簇(cù)C.竞相开放围绕(ráo)D.千恣百态驰骋(chěng)(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报告提高B.宣示提振C.报告提振D.宣示提高(3)在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灿烂而热情②好奇地打量着陌生的世界③似含羞少女B.①似含羞少女②灿烂而热情③好奇地打量着陌生的世界C.①似含羞少女②好奇地打量着陌生的世界③灿烂而热情D.①灿烂而热情②似含羞少女③好奇地打量着陌生的世界(4)文中加点字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从一树树梨花中,我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仿佛看到秋天的丰收景象。
B.从一树树梨花中,我看到秋天的丰收景象,仿佛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
C.从一树树梨花中,使我仿佛看到蓬勃的生命力,感受到秋天的丰收景象。
D.从一树树梨花中,使我感受到秋天的丰收景象,仿佛看到蓬勃的生命力。
二、对比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文言文:《逍遥游(节选)》原文译文

文言文:《逍遥游(节选)》原文译文《逍遥游(节选)》先秦:庄周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抢榆枋一作:枪榆枋)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
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陕西省西安市经开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有答案)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经开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漩.涡(xuán)颠簸.(bǒ)驰骋.(chěng)震.耳欲聋(zhèn)B.缄.默(jiān)拙.劣(zhuó)萦.绕(yíng)不修边幅.(fú)C.龟.裂(jūn)瞄.准(miǎo)狩.猎(shòu)暴风骤.雨(zhòu)D.斡.旋(wò)两栖.(qī)寒噤.(jìn)挑拨.离间(bó)2.下列词语的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推搡殒石浮躁穿流不息B.狡辩踊跃赋予消声匿迹C.告戒漫溢枷锁相辅相承D.寒噤抉择缅怀纷至沓来3.名篇名句默写。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
(《北冥有鱼》)(2)______,讲信修睦。
(《大道之行也》)(2)公然抱茅入竹去,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俶尔远逝,______,似与游者相乐。
(柳宗元《小石潭记》)(4)室中更无人,______。
(杜甫《石壕吏》)(5)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
(白居易《卖炭翁》)(6)溯洄从之,______。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8)______,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贺敬之《回延安》)4.阅读语段,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近年来,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引起教育考试主管部门的特别关注。
②关于汉字书写,“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
③中考采用网上阅卷,老师评卷时对答题正误进行评判,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
④因此,学生能够熟练并规范书写汉字,是决胜中考的重要条件。
(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处。
(2)第②句中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
(3)第③句需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请写在下面。
5.名著阅读。
A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小时以后,她看见丈夫的脸色像死人般苍白,但仍然很有生气,而且像往常一样平静温存:“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
《北冥有鱼》庄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北冥有鱼》庄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中的《逍遥游》,本文通过鲲鹏变化和鹏飞南冥两个故事,来说明“逍遥”的真正含义。
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逍遥游》被列为道家经典《庄子·内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
作品原文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作品注释1、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
“北冥”,北海。
下文“南冥”,指南海。
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2、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其:表推测。
3、鹏:本为古“凤”字,这里指传说中的大鸟。
4、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
5、垂:同“陲”,边际。
6、海运:海动。
古有“六月海动”之说。
海运之时必有大风,因此大鹏可以乘风南行。
7、徙:迁移。
8、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海。
9、《齐谐》:书名。
出于齐国,多载诙谐怪异之事,故名“齐谐”。
一说人名。
10、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
志,记载。
11、水击:指鹏鸟的翅膀拍击水面。
击:拍打。
12、抟(tuán):回旋而上。
一作“搏”(bó),拍。
13、扶摇:一种旋风,又名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九,表虚数,不是实指。
14、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
“去以六月息者也”指大鹏飞行六个月才止息于南冥。
一说息为大风,大鹏乘着六月间的大风飞往南冥。
15、以:凭借。
息:风。
16、野马:指游动的雾气。
古人认为:春天万物生机萌发,大地之上游气奔涌如野马一般。
17、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2023年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含答案)

2023年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一、基础(30分)1.(10分)默写古诗文。
(1)东皋薄暮望, 。
(王绩《野望》)(2)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3) , 。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4)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 。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不见曦月。
(郦道元《三峡》)(5)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6)身居异地,大漠边关,多少思念在流淌。
一杯烈酒,斟于范仲淹的案前,引发他思家与报国的矛盾: , (《渔家傲•秋思》);一行马蹄印,跃入岑参的眼中,生发出他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shāng zhuó 性的意见。
(2)唯一的mìjué 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3)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dān jīng jiélǜ ,青丝变白发。
(4)名人打扮得bùxiūbiān fú ,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
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青少年像初升的太阳,朝气蓬勃,人们把希望都寄托在他们身上。
B.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深不可测的,我们没有理由对任何人妄下断语。
C.“课间十分钟悄无声息,看似有利于学习,实则不然”,主持人白岩松的热评登上热搜。
D.2023年2月6日,上耳其南部发生7.8级地震,致使3000多条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
4.(3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优秀成绩,充满了信心。
(删去“否”)B.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取得了在经济改革方面巨大的成就。
(“取得了”和“在经济改革方面”互换位置)C.通过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
(删去“通过”)D.有人建议,一旦遇到雾霾天气,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错峰上下班、停工停课。
《逍遥游》逍遥游高中课文原文及翻译

《逍遥游》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面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上占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
不亦悲平!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鹅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面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高中语文文言文《逍遥游》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逍遥游》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面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上占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
不亦悲平!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鹅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面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北冥有鱼》原文、翻译

《北冥有鱼》原文、翻译《北冥有鱼》原文、翻译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冥有鱼》原文、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冥有鱼》原文:庄周〔先秦〕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
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好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
这只鹏鸟啊,在海水运动的时候将要飞到南海去。
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
《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
《齐谐》记载说:“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中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作者简介: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
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
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其文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其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忘掉自我,不拘外物,恬静自适。 忘荣辱毁誉得失,褒贬任人。 去功名利禄之心,不汲汲追逐外物。
庄 子 列 宋 仕 蜩 鸠
笑
鲲 鹏
斥
鴳
论证思路
万物皆“有所待”
万物所待有“小大之辩” 世人亦“有所待”(这些都不算“逍遥 游”) 怎样才算“逍遥游” 提出主张: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 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什么样的人可以入此境?
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P85)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 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 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 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 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 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 之矣。”
品悟“三笑”
“宋荣子犹然笑之”中的“之”指代谁? 四种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宋荣子为何笑这些人? 因为他们心系功名,为名所累, 为利所困,算不上真正的逍遥者 对于宋荣子,庄子又怎么看? 否定。 宋荣子犹然笑之 “斯已矣” “虽然,犹有未树也。”
• • • • •
列子算不算逍遥者 ? 不算。“犹有所待者也”。 真正的逍遥者是怎样的? 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 无己,无功,无名
• 反对。“之二虫又何知!” • 作者是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
• 比喻说理。(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无 论是到野外的人还是到远方的人都需要吃饭;无 论是鹏还是蜩,都有所待,都是非逍遥的。 • 课文还用了哪些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 才能活动,也是非逍遥的? •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 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 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 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之人也, 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 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热。是 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分分然以物为事!”
参考译文:连叔听后说:“是呀!对于瞎子没法同他们欣赏花
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
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万物都有所待; 都没有绝对自由
大舟无力:因为积水不深。 杯水胶地:因为水浅舟大。
蜩鸠嘲鹏:不知自己“所待”。
远行所待:备粮,越远所待越多。 • 根据上面分析,可以归纳首段段意如下: • 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 待”,都是不自由的,只是所待有大小而已。
参考译文:肩吾向连叔求教:“我从接舆那里听到
谈话,大话连篇没有边际,一说下去就回不到原来的话题 上。我十分惊恐他的言谈,就好像天上的银河没有边际, 跟一般人的言谈差异甚远,确实是太不近情理了。”连叔 问:“他说的是些什么呢?”肩吾转述道:“在遥远的姑 射山上,住着一位神人,皮肤润白像冰雪,体态柔美如处 女,不食五谷,吸清风饮甘露,乘云气驾飞龙,遨游于四 海之外。他的神情始终凝定,不散不乱,使得世间万物不 受病害,年年五谷丰登。我认为这全是虚妄之言,一点也 不可信。”
(《逍遥游》)
请在文中划出最能体现寓言中主人公许 由思想观点的句子。
参考译文:尧打算把天下让给许由,说:“太阳
和月亮都已升起来了,可是小小的炬火还在燃烧不熄; 它要跟太阳和月亮的光亮相比,不是很难吗?季雨及 时降落了,可是还在不停地浇水灌地;如此费力的人 工灌溉对于整个大地的润泽,不显得徒劳吗?先生居 于国君之位天下一定会获得大治,可是我还空居其位; 我自觉心里不安,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你。”许由回 答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获得了大治,而我却 还要去替代你,我将为了名声吗?‘名’是‘实’所 派生出来的次要东西,我将去追求这次要的东西吗? 鹪鹩在森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棵树枝;鼹鼠到大河 边饮水,不过喝满肚子。你还是打消念头回去吧,天 下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啊!厨师即使不下厨,祭 祀主持人也不会越俎代庖的!”
自然万物有所待 (物)
宋荣子:犹有未树 列 子:犹有所待
(大鹏)
世人皆有所待 (人)
恶乎待哉
逍遥游: 乘天地之正, 御六气之辩 无己,无功,无名
感知大意 思考:文中出现了几个“笑”字?各笑什么?
一共有三处。 蜩与学鸠笑之 斥鴳笑之 宋荣子犹然笑之
前两个“之”所指对象,都 是鲲鹏。 第三个“之” 所指对象,是 “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 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蜩和学鸠还有斥鴳 为什么要 笑大鹏呢?而宋荣子为何又 要笑那些当官的人呢?
果我接受了你的帝位)我岂不就是个虚名吗?
人生的境界各自不同,不管别人怎么样才觉得了不起, 我,只需要我现在的这个舒服的境界。
实
你为天下人当了几十年的家,现在累了不想做了,许 由说:“我呢,对不起,不会做饭当家,只会像神父、 法师一样念经诵佛,各有一行,所以‘尸祝不越樽俎而代 之矣’”
“言”外之意:
品悟“一笑”
蜩与学鸠为何笑鲲鹏? 形体硕大无比 鲲鹏的形象: 变化神奇莫测 奋飞气势壮美 鹏鸟南飞的条件? 六月之息 蜩和学鸠的话说明了什么?
它们觉得自己随心所欲,想飞就 飞,飞得不高也没所谓,相当的 自由。而不理解鹏为何要花如此 大的精力向南飞,而且还受到种 种的制约。
蜩与学鸠笑之
蜩与学鸠笑鲲鹏,作者赞成还是反对呢?
庄子(约前369~前286),
听课文朗读
北冥 鲲鹏 抟 迁徙 坳堂 草芥 夭阏 决起
注意红色字的读音 蜩蝉 tiáo míng
kūn tuán xǐ ào jiè è xuè
舂粮 蟪蛄 大椿 斥鴳 泠然 万仞 蓬蒿
chōng huì gū chūn chìyà n líng rè n hāo
归纳第一段
开头的两个比喻很有道理,一个是比方一个很了不起 的人,如日月的光明。另一个比方是说,人有功德,在这 个社会世界,就像天上的大雨下来了。
名
“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一个人的名 声,只是实际行为的附属品(即有了实际的功劳,名声
才有实质性的意义,言外之意说,如果少了事实上的功劳作为名声
的基础,那么所谓的名就只是个没有意义的虚名而已), (如
藐姑射之神
“祈” 分分: “纷” 蕲:
活用词:惊恐: 以……为惊讶、震惊 句式: 1、肩吾问于连叔。 状语后置 2、吾闻言于接舆。 状语后置 3、物莫之伤。 宾语前置
找出第二段的论点:
作者是如何论述的? 对比论证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朝菌 蜩鸠 斥鴳 鲲 鹏 蟪蛄 冥灵 大椿 彭祖
众人 总结:本段是对第一段的归纳、补充、印证, 说明万物在“有所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大 小之辩”的差异,但终归都是“有所待”。。
小结第三段
四类人:犹然可笑
(蜩、学鸠、斥鴳)
• 反对。此小大之辩也。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 一、二两段中穿插了几乎相同的“蜩鸠笑鹏”和 “斥鷃笑鹏”故事,有何用意?
• 一则为了对比衬托出鹏的形象的高大;二则则可以造成 行文的波澜,正可谓“文似看山不喜平”。这也是庄子 行文惯用的“以重言为真”。(“汤之问棘”) • 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 理,举了哪些例子? • 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众人
纹和色彩,对于聋子没法同他们聆听钟鼓的乐声。难道只是形骸上 有聋与瞎吗?智慧上也有聋和瞎啊!这话似乎就是说你肩吾的呀。 那位神人,他的功德,体现在能将万事万物融为一体,世人祈求 天下大治,他们怎么会忙忙碌碌把管理天下当成回事!那 样的人呀,外物没有什么能伤害他,滔天的大水不能淹没他,天下 大旱使金石熔化、土山焦裂,他也不感到灼热。他所留下的尘埃以 及瘪谷糠麸之类的废物,也可造就出尧舜那样的圣贤人君来,他
“言”外之意:
• 庄子通过本则寓言,主要是想告诉我们 • 世界上的事物无所谓大小或好坏,关键看是什么人在用, 同一样东西,如果是那些智量大,见地境界高的人去用, 那么它就会有无穷大的作用,相反,如果是那些,被自 己已有的成见、知识、欲念、情感等隶属于自己的东西 所蔽塞和拘囿的世俗之人去使用,那么它将一无是处。 因此 • “什么样的人才能是具备最高境界的人?”至人。无己 就是不被自己已有的成见、知识、欲念、情感等隶属于 自己的东西所蔽塞和拘囿的高境界,大智量的人。 • 深化主旨:什么是真正的有用? • 事物无论大小皆有用,但最好是无用,无用则无害,也 无困苦,因而无用就是大用。
尧让天下于许由
• 重点字词
合时宜的 • 时: 致:交还 辛劳 劳: 做天子 立:
• 活用词:
• 尸: 在其位而无所作为。名作动 巢: 筑巢。名作动
• 句式:
• 鹪鹩巢于深林 状语后置
重点字词: 当:适用 犹: 好像 极: 极限,边际 乎:在 凝:专注 以是: 认为这些话 之人也: 这 通假字:
“邈” 藐: “诳” 狂: “汝” 女:
参考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培植 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 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把它剖开做瓢也太大了,没有什么 地方可以放得下。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 而砸烂了它。”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 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 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 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 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 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 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 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 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 积的大葫芦,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 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