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化学纤维

合集下载

第五章差别化纤维

第五章差别化纤维

2 .接枝:是通过一种化学的或物理的方法, 使纤维的大分子链上能接上所需要的基团。接枝 可以在聚合体内进行也可以在成形纤维表面进行。 3 .交联:交联是指使纤维大分子链间用化 学链联结起来。当聚合物交联时,所有的单个聚 合物链形成一个大的三维网状结构。将使玻璃化 温度提高,纤维的耐热性、抗皱性、褶裥保持性、 尺寸稳定性、弹性和初始模量获得改善,对纤维 拉伸强度和伸长也有一定影响。
(二) 按照合成纤与蚕丝细度接近或超 越的程度分为:
• (1)细特纤维。线密度大于 0.44dtex(0.4旦)而小于1.1dtex(1.o旦) 的纤维称为细特纤维,或细旦纤维。 • 细特纤维组成的长丝称为高复丝。 • (2)超细纤维。单纤维线密度小于 0.44dtex的纤维称为超细纤维。 • 超细纤维组成的长丝称为超复丝。
四.应用
1.仿真丝。 2.高密防水透气织物。 3.桃皮绒织物。 4.洁净布。 5.高吸水材料,毛巾、吸水笔芯、卫生巾。 6.仿麂皮。
第六节 其它改性纤维
一 表面微坑、沟槽和高比重纤维
• 采用无机粒子与有机物共混纺丝可得到高比重 纤维,提高织物的悬垂性。 • 混入无机物粒子的纤维在碱减量时,无机物粒 子周围的聚合物被水解,在纤维的表面出现很 多喷火口状的微孔口。这种表面能赋予织物清 凉感。
几何特征
• 异形度:指异形纤维截面外接圆半径 和内切圆半径的差值与外接圆半径 的百分比。即纤维异形度 • B=(1一r/R)100%
• 中空度:是指中空纤维内径(或空腔 截面积)与纤维直径(或纤维截面积) 的百分比。 • 中空纤维的中空度为: • H=d/D×100%
光泽
透气性
抗起球和耐磨
59由截面形状不同的单丝组成的混纤丝在纤维之间存在空隙及毛细管结构可降低纤维间的摩擦系数其织物具有良好的蓬松性吸湿性和回弹60异收缩混纤丝是由高收缩纤维与普通纤维组成的复合丝在织物整理及后加工过程中高收缩纤维因受热发生收缩而成为芯丝收缩率低的纤维因丝长差而浮出表面且产生卷曲同时纤维之间形成空隙赋予织物蓬61微细纤维织物有良好的柔软性和悬垂性但往往没有身骨为了追求柔而不烂的风格可以采用粗旦纤维与微细纤维混纤的异旦混纤方法

高分子材料与应用各章习题总结

高分子材料与应用各章习题总结

高分子材料及应用各章试题总结第一章绪论1【单选题】材料研究的四要素是?∙A、合成/加工、结构/成分、性质、实用性能∙∙B、合成/加工、结构/成分、性质、使用性能∙∙C、分子结构、组分、性质、使用性能∙∙D、分子结构、组分、性质、实用性能∙我的答案:B2【多选题】未来新一代材料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既是结构材料又具有多种功能的材料∙∙B、具有感知、自我调节和反馈等能力的智能型材料∙∙C、制作和废弃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污染的绿色材料∙∙D、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能循环作用的可再生材料∙我的答案:ABCD3【判断题】材料的性能可分为两类,一种是材料本身所固有的称之为功能物性,另一种是通过外场刺激所转化的性能称为特征性能。

∙我的答案:∙4【判断题】材料的特征性能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限度内对材料施加某种作用时,通过材料将这种作用转换为另一种作用的性质。

例如许多材料具有把力、热、电、磁、光、声等物理量通过“物理效应”、“化学效应”、“生物效应”进行相互转换的特性。

∙我的答案:∙5【判断题】材料的功能物性是指材料本身所固有的性质,包括热学、电学、磁学、力学、光学等。

∙我的答案:6【简答题】材料科学的内容是什么?∙我的答案:一是从化学角度出发,研究材料的化学组成,健性,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规律;二是从物理学角度出发,阐述材料的组成原子,分子及其运动状态与各种物性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为材料的合成,加工工艺及应用提出科学依据。

∙7【简答题】材料的基本要素有哪些?∙我的答案:1,一定的组成和配比∙2,具有成型加工性∙3,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并能够保持∙4,回收,和再生性∙5,具有经济价值∙8【简答题】材料科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我的答案:就是以现代物理学,化学等基础学科理论为基础,从电子,原子,分子间结合力,晶体及非晶体结构,显微组织,结构缺陷等观点研究材料的各种性能,以及材料在制造和应用过程中的行为,了解结构-性能-应用之间的规律关系,提高现有材料的性能,发挥材料的潜力并探索和发展新型材料以满足工业,农业,生产,国防建设和现代技术发展对材料日益增长的需求。

第五章合成纤维

第五章合成纤维

为了改善涤纶的性能,必须从改变其 大分子链结构着手,一般方法有:
(1)引入有空间阻碍的基团,降低大分子的结晶度。 (2)引入第三单体,使涤纶分子结构的规整性下降,
改变其紧密堆砌的状况,使结构变得较疏松。 (3)引入可与染料分子结合的基团,以提高其对染料
的亲和力。 (4)引入一定的吸水性基团,改善其吸湿性。 (5)改变工艺条件,增加纤维中无定形区的含量。
图5-8 假捻法加工示意图
二、锦纶的结构
锦纶的形态结构与普通涤纶相似,在显微镜下观 察,纵向光滑,横截面接近圆形。
锦纶的聚集态结构也与涤纶相似,为褶叠链和伸 直链晶体共存的体系。
锦纶的大分子主链上含有酰胺键。 锦纶的结晶度为50%~60%,最高可达70%。 锦纶纤维具有皮芯结构,一般皮层较为紧密,取
合成纤维的原料来源广泛,生产不受自然条件限制,并具 有许多优良特性,如坚牢耐磨、质轻、易洗快干、不易皱 缩、不霉不蛀等,成为很好的衣着原料。
市场上销售的涤纶、锦纶、腈纶、丙纶、氨纶等都属于合 成纤维。
合成纤维的分类
聚酯类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涤纶)、各类 改性聚酯纤维等。
聚酰胺类纤维——聚酰胺6纤维(锦纶6)、聚酰胺66纤维 (锦纶66)、聚酰胺1010纤维(锦纶1010)、芳香族聚 酰胺纤维(芳纶)等。
目前合成纤维生产中以熔融法纺丝为主,其次 是湿法纺丝,干法纺丝使用较少。根据各种高 分子聚合物的不同性质,采用熔融法纺丝生产 的有锦纶、涤纶、丙纶等;采用湿法纺丝生产 的有腈纶短纤维;采用干法纺丝生产的有腈纶 长状有圆形、三角形、五叶形、扁 平形、中空形等各种形状。
回弹性好——锦纶大分子结构中具有大量的亚甲基—CH2—,在松 弛状态下,纤维大分子易处于无规则的卷曲状态,当受外力拉伸 时,分子链被拉直,长度明显增加。外力取消后,由于氢键的作 用,被拉直的分子链重新转变为卷曲状态,表现出高伸长率和良 好的回弹性。

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第五章

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第五章

(2)纺丝流体从喷丝孔中的剪切流动
向纺丝线上的拉伸流动的转化
(3)流体丝条的单轴拉伸流动
(4)纤维的固化
(二)纤维成型过程中成纤聚合物的变化
(1)几何形态变化 (do (2)物理形态变化 ①宏观状态参数 T-X (温度场) Ci-X (浓度场) ②微观状态参数 取向度 结晶度 网络结构 V-X (速度场) P-X (应力场) dx)
ρxAxVx=常数
T(x):由补偿式接 触温度计、红外线 拍照等确定 ρ(T) ① 高速摄影法 不发生 结晶时
ρx ≈ K Vx
dx: ②取样器取样法确定
③ 激光衍射法
έ(x) =
dVx dx
Test stand for temperature and velocity measurement: Infrared Camera and Laser Doppler Anemometer
(3)化学结构变化
(三)纺丝过程的基本规律
1.在纺丝线的任何一点上,聚合物的流动是稳态 和连续的.
纺丝线:熔体挤出细流和固化初生纤维的总称. 稳态: , T , Ci , P, 0
t
连续:在稳态纺丝条件下,纺程上各点
每一瞬时所流经的聚合物质量相等(流动
连续性方程) : 熔体纺丝 溶液纺丝 ρxAxVx=常数 ρxAxVxCix=常数
2.纺丝线上的主要成形区域内,占支配地位的形变是单轴拉伸
3.纺丝过程是一个状态参数连续 变化的非平 衡态动力学过程 同 一时间不同位置V 、 T 、 Ci 、 P 等连续变化.
4.纺丝动力学包括几个同时进行并相互联系的单元过程
动能传递、传热、传质、结构参数变化等.
(四)纺丝流体的可纺性

第五章 纤维的形态特征及表征

第五章 纤维的形态特征及表征


4、卷曲弹性率(%)
L1 L2 Ce 100% L1 L0

表示纤维受力后卷曲恢复的能力
K1,K2-单位长度内纤维左、右侧分别数得的卷曲数 L0-纤维加轻负荷后的长度(mm) L1-纤维加重负荷后的长度(mm) L2-纤维除去重负荷一定时间后再加 轻负荷的长度(mm)
课后作业


细度指标表示及其单位
指标 线密度 表示 Nt(Ntex、Tt) Ndt(Ndtex、 Tdt) 单位 特克斯(tex) 、号 分特(dtex) 适用品种 棉、麻、毛
纤度
公制支数 英制支数
ND Nd(Nden))
Nm Ne
旦尼尔(Denier) 旦(Den、D)
公支(Nm、N) 英支(S)
蚕丝、化学长丝
一、纤维的细度指标
(四)其它指标

马克隆值(Micronaire):一定量棉纤维在规定条件下的空气流量(P60)
反映棉纤维细度与成熟度的综合指标 数值越大,纤维越粗,成熟度越高 无量纲,分为三级 A级:3.7-4.2(最好) B级:3.5-3.6和4.3-4.9(标准级) C级:3.5以下和4.9以上(最差) 各种细度羊毛实际可能纺得的英制精梳毛纱支数 表示平均直径在某一范围内的羊毛细度指标 用某一数值代号表示羊毛纤维的直径范围,数值越大,羊毛纤维越细, 可纺支数也越高

羊毛的卷曲数随羊毛细度和生长部位而异。 一般化学短纤维的卷曲数的卷曲数为12~14个/cm
2、卷曲率(%)
L1 L0 C 100% L1

表示纤维卷曲后的缩短程度
第三节 纤维的卷曲与转曲

二、纤维卷曲的指标

3、剩余卷曲率(%)

第五章 化学纤维要点

第五章  化学纤维要点

第五章化学纤维一、名词解释:1、高聚物2、再生纤维3、人造纤维素纤维4、合成纤维5、毛型纤维6、中长纤维7、消光纤维8、着色纤维9、复合纤维10、双组分纤维11、异形纤维12、超长纤维13、倍长纤维14、异长纤维15、熔融法纺丝16、溶液纺丝17、湿法纺丝18、干法纺丝19、差别化纤维20、长丝21、中空纤维22、弹性纤维23、皮芯结构24、超细纤维25、膜列纤维26、化纤油剂27、芳纶1、熔体纺丝2、干法纺丝3、湿法纺丝4、合成纤维5、人造纤维6、着色纺丝7、卷曲率8、等长纤维9、异长纤维10、超长纤维11、长度偏差率12、纺丝二、填空题:1、最早工业化生产的合成纤维是_____。

2、采用熔体纺丝的合成纤维有_____、_____、_____。

3、采用溶液纺丝的合成纤维有_____、_____。

4、根据涤纶短纤维后加工时的拉伸与热定型的方式不同,可制成____、_____、_____。

5、锦纶6与锦纶66相比,前者熔点_____,耐酸性_____。

6、丙稀腈比例在85%以下的纤维称为_____。

7、粘胶纤维的原料一般选用_____、_____、_____等。

8、维纶的缩醛度一般在_____。

9、化学纤维的生产一般都需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四道工序。

10、合成纤维的主要原料来源有_____、_____、_____。

11、涤纶的学名为_____。

12、成纤高聚物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维纶的学名是_____________。

14、纺丝方法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15、溶液纺丝法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16、干法纺丝适用的纤维有_____和_____。

17、湿法纺丝适用的纤维有_____和_____。

18、双组分纤维的形式有_____、_____、_____。

19、异形截面的纤维有_____、_____、_____。

初中化学教案纤维

初中化学教案纤维

初中化学教案纤维一、教学目标:1. 了解纤维的定义及分类。

2. 掌握常见纤维的特点和用途。

3. 了解纤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纤维的定义和分类。

2. 纤维的特点和用途。

三、教学内容:1. 纤维的定义:纤维是指天然或合成的纺织用原料,主要用于制作纺织品。

根据来源的不同,纤维分为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

2. 纤维的分类:(1)天然纤维:包括植物纤维(如棉、麻、亚麻等)和动物纤维(如丝、羊毛等)。

(2)合成纤维:包括人造纤维(如人造纤维、锦纶等)和合成纤维(如涤纶、尼龙等)。

3. 常见纤维的特点和用途:(1)棉纤维:质地柔软,透气性好,吸湿性强,适合制作夏季服装。

(2)丝绸:光泽柔滑,质地细腻,适合制作高档服装。

(3)涤纶:弹性好,耐磨性高,适合制作运动服装和户外用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纤维的定义、分类、特点和用途。

2. 实验法:展示不同纤维的特点和性能。

五、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纤维制品,引导学生讨论纤维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介绍纤维的定义和分类,重点讲解各种纤维的特点和用途。

3. 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纤维的特点,比较它们的性能。

4. 总结:总结纤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强调选购纺织品时的注意事项。

六、作业布置:1. 完成纤维相关的作业题目。

2. 收集不同纤维制品,了解其原料和制作工艺。

七、板书设计:纤维- 定义:纺织用原料- 分类:天然纤维、合成纤维- 特点和用途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了解纤维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应用,增加对纤维的认识和了解。

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纺织品,保护好纤维资源,提高纤维利用率。

第五章化学纤维

第五章化学纤维
用途:西服衬里、女装,与其他纤维交织生产各种绸缎。香 烟过滤嘴等。
• 二 聚乳酸纤维(PLA)
• 从玉米中提取的淀粉分解后得到葡萄糖,经乳酸菌发酵生 成乳酸,聚合形成聚乳酸。经熔融法或溶剂挥发法纺丝。
• 纤维结构:洁净度和取向度较高,横截面呈圆形,纵向平 直光滑。
• 性质:力学性能同聚酯纤维接近,强度高,伸长大,形态 稳定性好;吸湿性差W=0.3%,染色性差,抗紫外性好, 由于本身具有弱酸性,能抵抗细菌生长。具有生物降解性。

短纤维:包括集束、拉伸、上油、卷曲、干燥、定型、
切断、打包。

长丝:包括拉伸、加捻、定型、上油、络筒。
集束:将几个喷丝头喷出的丝束以均匀的张力集合成规定粗细的大股丝 束。
拉伸:一定倍数的拉伸———改善纤维中大分子的排列———取向度提 高———改善纤维的力学性质。 拉伸倍数越大,纤维强度高,伸长 小。根据拉伸倍数不同,可得到高强低伸型、低强高伸型、中强中 伸型化学纤维。
• 二 化学纤维的制造
• 一般经历三个过程:

纺丝液的制备——纺丝——后加工
• (1)纺丝液的制备
• 熔体法:将高聚物加热到熔点以上,使其熔融成较稳定 的粘性流动 的纺丝熔体。如:涤纶、锦纶、丙纶、乙纶。

因:熔融温度<分解温度
• 溶液法:用适当的溶剂将高聚物溶解成具有一定粘度的 纺丝液。 如:粘胶纤维、醋酯纤维、腈纶、氯纶、维纶。
• 3按形态结构分
• ① 长丝:化学纤维加工的到的连续丝条,不经过切断工 序的称之。

又分为单丝、复丝与变形丝。
• ② 短纤维:化纤在后加工中切断成为各种长度规格的短 纤维。分为等长、不等长,棉型、中长型、毛型等
• 4 按纤维性能差别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氨纤维(cuprammonium fibre)


铜氨纤维是将纤维素浆粕溶解在铜氨溶液中制成纺丝 液,再经过湿法纺丝而制成的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 铜氨溶液是深蓝色液体,它是将氢氧化铜溶解于浓 的氨水中制得。将棉短绒(或木材)浆粕溶解在铜氨溶 液中,可制得铜氨纤维素纺丝液,纺丝液中含铜约为 4%、氨约为29%、纤维素约为10%。
30
图1- 5 各种粘胶纤维的拉伸特征比较

Lyocell纤维(新溶剂法黏胶纤维)

加工过程所用溶剂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 可接近100%的回收。 比强度高,为38 cN/tex ~ 42 cN/tex 湿强损失低,小于15% 手感柔软、悬垂性好 有原纤化倾向,纤维表面易发生分裂小纤维绒



(一)大豆蛋白复合纤维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是由大豆中提取的蛋白质混 合并接枝一定的高聚物(如聚乙烯醇)配成纺丝 液,用湿法纺制而成。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是已 产业化生产的新型纤维。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结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横 截面呈扁平状哑铃形、腰圆形或不规则三角形, 纵向表面呈不明显的凹凸沟槽,纤维具有一定 的卷曲。

高湿模量粘胶纤维(high wet modulus rayon)



强力粘胶


如粘胶帘子线、强力粘胶和Tenasco等 以提高分子的取向度和改善结晶颗粒尺寸与分布的方式,形 成全皮层结构的粘胶纤维。
5
比强度(N/tex)
干态 湿态 富强纤维
强力粘胶
4 3 2 1
HWM纤维
普通粘胶
0
10
20 伸长率(%)



(4)其他性能: 铜氨纤维的密度与棉纤维及黏胶纤维接近或相同, 为1.52g/cm。 铜氨纤维的耐酸性与黏胶纤维相似,能被热稀酸和 冷浓酸溶解;遇强碱会发生膨化并使纤维的强度降 低,直至溶解。 铜氨纤维一般不溶于有机溶剂,但溶于铜氨溶液。

3.铜氨纤维的应用

(1)铜氨纤维一般制成长丝,用于制作轻薄面料和仿 丝绸产品,如内衣、裙装、睡衣等。


1.酪素复合纤维的结构特征纤维横截面呈腰圆形或 近似哑铃形,纵向有沟槽。 2.酪素复合纤维的性能 (1)物理性能:牛奶蛋白复合纤维初始模量较高, 断裂比强度较高,钩接和打结强度较高,抵抗变形能 力较强;质量比电阻高于羊毛,低于蚕丝;具有一定 的卷曲、摩擦力和抱合力;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及透气 性。另外,牛奶蛋白复合纤维腰圆型或哑铃型的横截 面和纵向的沟槽也有利于吸湿导湿性和透气性的增加。
纤维素黄酸酯 (熟成) 脱泡
硫酸、硫酸钠、硫酸锌 (凝固液) 粘胶纤维制造工艺流程
OC6H9O4
C6 H9O4 ONa + CS2
OC6H9O4 C=S
C=S SNa
纤维素黄酸酯
+ H2O → C6H10O5 +NaOH+CS2 SNa
熟成过程
OC6H9O4 C=S + H2SO4 → C6H10O5 +NaHSO4+CS2 2NaOH+H2SO4→ Na2SO4+H2O


(3)卷曲性能: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初始模量较小,弹 性回复率较低,卷曲弹性回复率亦低,在纺织加工中, 有一定困难。


(4)吸湿透气性: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标准回潮率在 4%左右,放湿速率较棉和羊毛快,这是影响织物 湿热舒适性的关键因素。大豆蛋白纤维的热阻较大, 保暖性能优于棉和黏胶纤维,具备照好的热湿舒适 性。 (5)导电性能: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电阻率接近于蚕 丝,明显小于合成纤维,在抗静电剂适当时,静电 不显著,对生产无明显影响。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性能

(1)基本规格:短纤维常规线密度为1.67~2.78dtex,切 断长度为38~4mm。 (2)力学性能: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干态断裂比强度接 近于涤纶,断裂伸长与蚕丝和黏胶纤维接近,但变异系 数较大。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吸湿之后,强力下降明显与 黏胶纤维类似。因此,在纺纱过程中应适当控制其含湿 量,保证纺纱过程的顺利进行。



富强纤维(polynosic rayon)

如日本的虎木棉或波里诺西克(Polynosic) 熟成度低,纤维素黄酸酯酯化度高,近全芯层结构。 如欧美50年代的HWM、Vincel和70~80年代的莫代尔 (Modal)纤维等。 以加强溶剂缓冲析出和凝固作用,增加纤维的皮层结构和分 子间的微晶物理交联作用。

1.铜氨纤维的结构特征Fra bibliotek由于铜氨纤维纺丝液的可 塑性很好,可承受高度拉 伸,因此可制成很细的纤 维,其单纤维线密度为 0.44-l.44dtex。铜氨纤维 的横截面是结构均匀的圆 形无皮芯结构,纵向表面 光滑,如图5-3所示。

2.铜氨纤维的性能


(1)吸湿性和染色性: 在标准状态下,铜氨纤维的回潮率约为12%~13.5 %,吸湿性比棉纤维好,与黏胶纤维相近,但吸水 量比黏胶纤维高20%左右,吸水膨胀率也较高。 铜氨纤维的无皮层结构使其对染料的亲和力较大, 上色较快,上染率较高。
第五章 化学纤维
一、化学纤维的制造
纺丝液的制备,纺丝成形,后加工。
(一)纺丝液的制备
成纤高聚物要满足三个条件:
(1)线性分子结构; (2)适当的分子量; (3)凝固后的纤维中,大分子间应该具有足够 的结合能。

1、熔体法:将高聚物加热到熔点以上,使其熔融 成较稳定的粘性流动的纺丝熔体。

如涤纶、锦纶、丙纶、乙纶。 原因:熔融温度<分解温度



(2)化学性能:牛奶蛋白复合纤维具有较低的 耐碱性,耐酸性稍好;经紫外线照射后,强力 下降很少,说明纤维具有较好的耐光性;由于 化学和物理结构不同于羊毛、蚕丝等蛋白质纤 维,适用的染色剂种类较多,上染率高且速度 快,染色均匀,色牢度较好。 (3)生物性能:牛奶蛋白复合纤维具有天然 抗菌功效,不会对皮肤造成过敏反应;对皮肤 具有一定的亲和性,所制成的纺织品、服装舒 适性良好。

2、溶液法:用适当的溶剂将高聚物溶解成具有一 定粘度的纺丝液。


如粘胶纤维、醋酯纤维、腈纶、氯纶、维纶。 原因:熔融温度>分解温度
(二)纺丝成形:
纺丝:模仿蚕吐丝过程,将纺丝熔体或纺丝液通过 喷丝孔挤出后凝固成丝条的过程;按纺丝液制备方 法不同,分熔体纺丝法和溶液纺丝法。
1、熔融纺丝(melt spinning)
二、再生纤维(regenerated fiber)
(一)、再生纤维素纤维(regenerated cellulose fiber) (二)、再生蛋白质纤维(regenerated protein fiber)
碱液
C6H9O4ONa
浆粕 CS2
浸渍 黄化 过滤
压榨
粉碎
碱纤维素 溶解 粘胶 纺丝
(老成) 混合 后加工

3酪素复合纤维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牛奶蛋白复合纤维制成的面料光泽柔和、质地 轻柔,手感柔软丰满,具有良好的悬垂性,给 人高雅、潇洒、飘逸之感,可以制作多种高档 服装(衬衫、T恤、连衣裙、套裙等)面料及床 上用品。

牛奶蛋白复合纤维耐热性差,在湿热状态下轻 微泛黄,在高热状态下,120oC以上泛黄, 150℃以上变褐色。因此洗涤温度不要超过 30℃,熨烫温度不要超过120℃,最好使用低 温(80~120℃)熨烫。牛奶蛋白复合纤维的化 学稳定性较低,耐碱性与其他蛋白质纤维相类 似,不能使用漂白剂漂白。同时它的抗皱性差, 具有淡黄色泽,不宜生产白色产品。

(4)纺纱性能:牛奶蛋白复合纤维表面光滑柔 软,在纺纱过程中的抱合力差,容易粘附机件, 表现为清棉成卷困难、各工序纤维断裂严重和 粗纱断头率高。由于牛奶蛋白复合纤维比重大、 细度细、长度长、含异状纤维较多、表面光滑、 抱合力差、静电严重、纤维卷曲少、易出现破 网等问题,在生产中,纤维条定量应适当偏重 控制。在纺纱过程中为满足成纱的需要,必须 采取添加抗静电剂等措施进行预处理,以提高 其抗静电能力。

(2)力学性质: 铜氨纤维的断裂比强度较黏胶纤维稍高,干态断裂 比强度为2.6-3.0cN/dtex,湿干强度比为65%~ 70%。这主要是因为铜氨纤维的聚合度较高,而且 铜氨纤维经过高度拉伸,大分子的取向度较好。此 外,铜氨纤维的耐磨性和耐疲劳性也比黏胶纤维好。

(3)光泽和手感: 铜氨纤维的单纤维很细,制成的织物手感柔软光滑。 并且由于其单纤维的线密度小,同样线密度的长丝 纱中可有更多根单纤维,使成纱散射反射增加,光 泽柔和,具有蚕丝织物的风格。

(2)铜氨纤维面料也是高档服装里料的重要品种之一,铜 氨纤维与涤纶交织面料、铜氨纤维与黏胶纤维交织面料是 高档西装的常用里料。铜氨纤维里料特点为滑爽、悬垂性 好。

三、再生蛋白质纤维

如再生大豆蛋白纤维、酪素纤维、玉米蛋白纤维、仿蜘蛛丝 纤维 一种是将蛋白质的溶液与其他高聚物材料进行共混纺丝(高 再生蛋白质含量) 另一种办法是将蛋白质与其他高聚物进行接枝共聚(低再生 蛋白质含量)。 分子量偏低,分子不易伸直取向排列,而造成纤维的低强度; 耐热性差;纤维自身发黄,染色后色泽不好

(1)湿法纺丝(wet spinning)




(2)干法纺丝(dry spinning)



3、其他纺丝方法

(1)热压法
加热温度低于熔点,使软化,用高压使其从孔中喷出, 冷却成形,用于熔化即分解,而暂时找不到适当溶剂的 那些高分子物 (2)裂膜成纤法 高分子物熔融挤压为薄膜,用切刀或针刺使之破裂成条
纺出的丝在溶液中固化,纺丝速度低,一般为18 ~ 380 m / min。 湿法纺丝污染重、加工成本高,纺出丝的截面多为非圆形, 有皮芯结构。 腈纶、维纶、氯纶、粘胶纤维多采用此法。 纺出的丝在空气中固化,纺丝速度一般为200 ~ 500 m / min, 高者可达1000 ~ 1500 m / min。 干法纺丝溶剂挥发极易污染环境,成本高,但丝的质量好, 此法多用于制作溶液纺丝的长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