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便秘验案1则
四逆汤治疗便秘案

四逆汤治疗便秘案
姓名:L某性别:女性年龄:68岁就诊科室:中医科就诊日期: 2021/06/03 主观资料主诉: 便秘数年余现病史: 便秘,数天一次,大便干结排出困难,伴胃脘胀满疼痛,饮冷则j加重,西医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余伴有心悸气短,发作时胸闷不适,双眼干涩,脉涩,舌略暗苔薄白辩证要点:便秘胃疼遇冷加重,脉涩以四逆汤辅助元阳之气,肉苁蓉补肾精,润肠通便,枸杞子滋补肝肾,陈皮行气化痰,红景天健脾益气,砂仁温中化湿,桂枝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处置枸杞子 20g 黑顺片 10g 酒苁蓉 20g 陈皮 15g 干姜 12g 红景天 6g 桂枝 10g 砂仁 10g 蜜甘草 15g 7付,水煎
就诊日期: 2021/06/10 药后便秘眼干涩,胃胀心悸等均减轻,脉沉缓尺弱,舌偏暗苔薄白。
处置枸杞子 25g 砂仁 10g 桂枝 10g 陈皮 20g 蜜甘草 15g 红景天 6g 干姜 12g 黑顺片 15g 酒苁蓉 20g
7付,继续巩固治疗。
按:对于实证便秘,可以考虑麻仁润肠丸三黄片当归龙荟片等,气虚证诸如芪蓉润肠补中益气,阳虚便秘如济川煎半硫丸等,而四逆汤在治疗阳虚便秘,机理在于辅助元阳之气,元气充足,则推动有力,大便得下。
中医医案——便秘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柔肝缓急法治便秘二例病案一:张某,男,48岁。
初诊:1989年12月10日。
主诉及病史:大便干结已有12年,三五日一次,均呈栗子状,艰涩难下。
曾服麻仁丸、果导等,初服尚效,久则无效。
便后肛门不适,仍有便意。
近1年非用开塞露则大便不下,食辛辣则更甚,常见肛裂出血。
诊查:舌质偏红,少苔,脉象弦细。
辨证:证属肝阴不足、肝气郁滞,导致大肠传导失司。
治法:治以柔肝养阴,调理气机,以柔肝缓急汤加味。
处方:生白芍15g 炙甘草10g 生麦芽15g 柏子仁12g 郁李仁10g 玄参10g 5剂并嘱忌食辛辣、肥腻、炙煿之物。
二诊:栗状便已转为条形,便时较爽,但仍干燥,两日一行,再以原方加焦山栀10g。
宗养阴必须清火之意。
7剂。
三诊:大便已通畅如常。
效不更章,再以原方加南沙参、炙紫菀各12g,5剂。
同时再以汤剂方10倍量,炼蜜为丸,每服10g,1日2次,空腹以淡盐汤送服,以巩固疗效。
病案二:高某,男,50岁。
初诊:1990年7月5日。
主诉及病史:大便秘结已有两年。
始服果导或用麻仁丸、番泻叶等,均初服有效,继则便秘更甚。
现在大便仍五六日一行,非用开塞露不能行。
便形初如栗状,继则软细如面条,但仍不能下,便时有腹痛。
纳谷尚可,脘腹时有胀满。
诊查:舌质淡胖,脉细软。
辨证:证属肝脾不和,肝失疏泄,脾虚失运。
治法:治宜柔肝理气、健脾助运,以柔肝缓急汤、枳术丸加味。
处方:炒白芍12g 炙甘草6g 生麦芽12g 玫瑰花6g 焦白术15g 炙紫菀10g 7剂二诊:栗状便已无,能两三日自行大便一次,但硬便后仍有形细软便,努责难下,便后仍有便意,小腹胀,足冷。
肝气虽和,脾肾阳虚未复。
治以健脾补气,温补肾阳。
处方:焦白术30g 枳壳10g 太子参15g 炙升麻6g 炙紫菀10g 肉苁蓉10g 大熟地黄10g 肉桂5g 谷麦芽各12g 7剂三诊:大便形转粗,小腹胀、足冷亦减,便时亦较通畅,但停药后大便又复艰涩,再以原方加味进治处方:焦白术60g 黄芪15g 陈皮5g 太子参15g 炙升麻6g 炙紫菀10g 肉苁蓉10g 大熟地黄10g 肉桂5g 谷麦芽各12g 7剂四诊:大便形粗如常,小腹胀与足冷均除。
中药治疗便秘

中药治疗便秘1.杨秀兰[1]昆布治疗便秘35例,结果治愈8例,有效24例,无效3例。
方法是:昆布60g,温水浸泡几分钟后,放入锅中加水煮熟,拌葱、姜、盐等调味品食用,一次服完。
结论:昆布性咸寒,消痰软坚散结,对肠燥便秘硬块有软化、清泻、通下的作用。
另对湿热燥结之便秘效佳。
2.宋敬东[2]术芍汤治疗习惯性便秘21例。
结果治愈18例,好转3例。
方法:生白术、生白芍各60g,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服。
一般3至10剂,大便畅通。
结论:其汤具化阴养血、益气生津之功。
取白术健脾益气,脾为胃行津液,肠道得润,传导通畅。
白芍柔肝养阴、且能苦泄下气,开结通便。
两药配伍,通便疗效肯定。
3.王宴美[3]调便汤治慢性功能性便秘47例,治愈39例,好转6例,无效2例。
方法:紫苑15g、杏仁10g、紫胡10g、玄参15g、大麻仁15g、肉苁蓉10g。
阴虚加麦冬、女贞子,虚火上炎者加黄柏,气虚加黄芪、太子参,血虚加当归、酸枣仁、阳虚者加干姜、肉桂。
水煎早晚服。
结论;此汤润养肠道、调畅气机、标本兼顾、辩证加减,疗效满意。
4.张思佳[4]参椹丸治疗老年性便秘400例报道;治愈128例、显效167例、有效97例、无效8例、方法及用药;太子参、桑椹子、生首乌、桃仁、枸杞子、肉苁蓉、等研末过筛、炼密为丸、10g为一丸、口服、一日两次每次一丸。
结论;该药丸益气养阴、滋肾润肠、强壮体质、无副作用。
5.刘红谱[5]参杞冲剂治疗便秘80例观察,有效73例、无效7例。
方法;玄参麦冬各9g、枸杞子12g泡开水服、每日一剂。
结论;此药益肝肾阴、润燥散结通便、效佳,简便易行。
6.宋瑞[6]便乐I号,治疗虚型便秘240例,显效227,有效8例,无效5例。
方法:黄芪、肉苁蓉、川朴、阿胶、枳实、苡仁、白芍、郁李仁等,研末炼密为丸,每丸12g,晚服两粒。
结论:此药具益脾肾、益气养血、润肠通便之效,疗效较好。
7.苏孝斌[7]单味生大黄粉治疗慢性便秘的疗效观察:57例疗效显著。
火神派四逆汤加味治疗便秘医案案例

火神派四逆汤加味治疗便秘医案案例(1)从叔多昌,40余岁时,初患大便不利,医者以滋润药服之。
久之小便亦不利,肚腹饱胀渐上,胸膈亦痞满不舒,饮食不入,时时欲呕,前后服药已数月,疾益剧。
后有一医谓当重用硝、黄大下,连进3剂,大小便益闭塞不通,身体益困疲不支。
余见其面色惨晦,骨瘦,起居甚艰,舌苔厚而灰白,切脉沉迟而紧。
余曰:此症药与病反,诸医无一知者,病虽危险,尚有方救。
但恐老叔不能坚信,摇于旁议,中道变更,反使余代他人受过,故不敢举方,以于事无济也。
多叔曰:吾自分死矣,他医之方,试之殆遍,今尔为吾立方,不论何药,死亦甘休。
遂疏方:乌附45 g,北姜45 g,老生姜30 g,粉甘草45 g。
嘱其煎成冷服,每日当尽3剂,少必2剂,切勿疑畏自误。
嘱用大罐多汲清水,1次煎好,候冷分3次进服。
究以疑畏不敢频进,至夜仅服完1剂,次早呕稍止,膈略舒,可进糜粥,是日服药始敢频进,尽2剂。
其明日,呕已止,胸膈顿宽,索糜粥,食如常人。
余因语之曰:今日当不复疑余药矣。
又于原方外加半硫丸2两,每日清晨用淡姜汤送下3钱,分3日服完。
第4日,天未明而腹中作响,似欲更衣,扶如厕,小便先至,大便随出,先硬后溏,稠黏不断,顷刻约半桶,病如失矣。
为疏通脉四逆加人参汤善后。
(萧琢如治案)原按:多叔问余:“此症缘何致之,前此许多医药,何以日剧?贤侄方何以如此神效?”余曰:“此理深奥,即粗知医者亦难悟此。
人身肠胃,犹人家之阴沟,胸膈犹堂室然,疾系内脏阳气式微,犹之天寒地冻也。
试观冬月,阴沟冰结,水道不通,求通之法,必候赤日当空,自然冰释,此理妇孺咸知,医者反茫然不觉。
初以润药,是益之霜露,则阴沟冰结愈固,无怪二便不通,肚腹满胀也;继进硝、黄,是重以霰雪,阴沟即不通,层累而上,势必漫延堂室,是即阴霾上逼,由肚腹而累及胸膈,遂至咽喉亦形闭塞,时而作呕也。
今余以辛温大剂频服,使重阴中复现阳光,坚冰立消,获效所以神速。
”点评:此案大便不利,并非便秘,当属大便涩滞不畅之证,古人多称“便结”。
中医曹俣(九)便秘验案

中医曹俣(九)便秘验案曹俣幼承庭训,及长学医,师从于荒石、孙曼之等良师修习易道、岐黄之术。
近年在临证之余,多致力于仲景术的传承教育讲座,著有《孙曼之临证医案评析》一书,发表《小儿积食与鼻炎的关系》、《传统中医辨证施治究析》系列、《提高君药疗效初探》等专题论文。
擅于治疗脾胃病、三高症、失眠及男女科疾病,同时对小儿积食、鼻炎、咳嗽有独到丰富的临床经验。
便秘验案某男,76岁,农民。
初诊日期:2019年6月26日察形盛,唇赤,舌苔黄腻,有口臭,耳背,脉双手弦滑有力。
诉大便3~5日1行,干,迄今数十年,自服果导片则1~2日1行。
询纳正,口干,食多则胃脘不适,喜食干饭、厚味,午后易气喘,痰多而黏稠。
抽烟数十年,耳痒,目眵多,眠艰浅,起夜2次。
处方:竹茹15克茯苓10克半夏10克炒杏仁5克黄连3克炒枳壳10克化橘红10克炒黄芩5克胆南星10克全瓜蒌30克桑叶6克肉苁蓉15克水煎服,4剂,每日1剂。
二诊日期:2019年6月30日服上方,次日起大便1日1行,成型,不干,量少,有不尽感。
口干、黏稠痰、口臭、眠艰浅皆减。
起夜2次,舌苔黄腻,脉双手弦滑。
处方:守上方,去杏仁,加蚕砂15克。
水煎服,6剂,每日1剂。
三诊日期:2019年7月6日服上方,大便1~2日1行,量可,干结、不尽感消失。
痰少,口臭、眠艰浅续减,舌正红、苔薄,脉双手弦滑。
处方:守上方,加党参10克。
水煎服,8剂,每日1剂。
四诊日期:2019年7月16日服上方,大便1日1行,成型,量偏少,稍有不尽感。
纳正,眠正,痰咽不利,起夜1次。
舌正,脉弦滑。
处方:紫苑10克茯苓10克半夏10克炒杏仁5克黄连3克炒枳壳10克海浮石10克炒黄芩5克胆南星10克全瓜蒌20克怀牛膝10克肉苁蓉15克水煎服,8剂,每日1剂。
按:中焦居胃之中脘,不上不下,是气血生化之所,脏腑上下内外相通枢机转旋之地。
阳明胃气以降为顺,息息下行,传送受纳熏蒸腐熟之水谷达小肠以化乳糜,更递达所余之渣滓于大肠,出则为大便,如此飞门至魄门,一气营运而上下三焦无窒碍也。
半夏泻心汤合麻子仁丸治疗便秘验案1则

不寐 ; 辨 为肝 血不 足 , 脾 肾虚 弱 之证 , 治 宜 补 肾养 肝 , 益
气健 脾 。 处方 : 浮小麦 3 0 g , 茯神 2 0 g , 五 味子 1 0 g , 黑 枣 1 5 g , 熟党参 1 5 g , 白术 2 0 g , 山药 2 O g , 白芍 1 0 g, 熟
之脾 胃虚 弱 , 未 能 正 常运 化 化 生 水 谷精 微 营养 全 身 , 故
治宜补 肾养肝 、 益气 健脾 。方 中熟 党 参 、 白术 、 山药健 运
中气 , 白芍 、 熟地 、 山萸 肉 、 杞 子补 养肝 血 , 同时 又能 滋养
肾水 以 养 肝 。而 甘 麦 大 枣 汤 , 出 自张 仲 景 的 《 金 匮 要
任 晓琳
6 g , 党参 3 0 g 。7剂 , 水煎 服 , 每 日 1剂 , 每 日 2次 。另 嘱患者 忌辛辣 厚 味 , 忌酒。
2 0 1 5年 1 0月 3 0 日二 诊 : 上 方 服 用 7剂 后 , 腹 胀好
转, 便秘 明显 改善 , 每 日大便 1 次, 睡 眠正 常 , 舌质 红 , 苔
几 次之后 可 以见效 。
2 .用 黄豆 水 泡 脚 。用 水 煮 适 量 黄 豆 , 用 煮过 黄 豆
的水 来泡 脚 。剩余 黄 豆可 以服用 。 3 .用韭 菜水 泡 脚 。取 适 量 韭 菜 切 碎 , 平 时在 泡 脚
的 时候把 切碎 的韭 菜放 人洗脚 盆 中 , 同时用手 就着 韭菜
的 特效 方 剂 , 麻子仁 丸是治疗 脾约证 的有效 方剂 , 脾 约证 的辨 证要 点 是 以大 便 硬 结 不 通 为 主 症 之 一 , 常 见 “ 不 更 衣 十 余 日无 所 苦 也 ” ; 脾 约 证 为 胃强 脾 弱 , 功 能
中医治疗便秘典型案例

胥某,男,56岁,诊。
有糖尿病史5年,习惯性便秘3年,大便干结如羊屎,4~5日一次,口干腹胀,舌红前半无苔,脉细数。
笔者分析该病人为阴虚燥热之体,阴液不足,无水行舟,则便结腹胀;虚热内生,则烦热口干。
治当增液行舟。
药用:生地、枸杞子、首乌、玄参、当归、枳壳、知母、决明子、莱菔子、瓜蒌仁。
7剂,每日1剂,分2次水煎服。
复诊时患者诉服药4剂后,大便每日3~4次,但量少不畅,粪质干结,余症同前。
阴液未复,原方去枳壳,加南北沙参、麦冬各10g、芦根30g,另嘱病人每日泡服西洋参2g、石斛6g、决明子10g。
调治一月,大便质软通畅,每日1次。
效不更方,继服上药巩固。
笔者以为,阴虚便秘,往往与体质、年龄及糖尿病等病史有关,治疗取效比较缓慢,需坚持服药,俟阴复肠润,则燥结之症得除。
【经典病案】便秘(气虚便秘)

【经典病案】便秘(气虚便秘)
便秘
患者李某,女,24岁。
主因间断便秘1月余,加重1周就诊,患者于1月前因劳累后出现便秘,大便干,3-4日1行,每次量少难下,便后感觉疲劳身软,白天精神差,易疲乏,伴头晕,头痛,不思饮食,未诊治,近一周患者未行大便,症状较前加重,伴腹部胀满憋痛,疲乏无力,纳差,精神差,小便正常。
舌质淡,苔黄厚腻,脉弱。
既往曾患阑尾炎并行手术治疗。
中医诊断:便秘(气虚便秘)
治则:补气通便针灸
取穴:支沟(双)、天枢(双)、大横(双)、气海、关元、上巨虚(双)、足三里(双)、阴陵泉(双)。
操作:支沟(双)、天枢(双)、上巨虚(双)行泻法,气海、关元、足三里(双)行补法,其余腧穴平补平泻,安静状态下留针30分钟。
选取支沟、天枢、大横、上巨虚运肠通便;选取气海、关元、阴陵泉、足三里补气健脾。
同时交代患者合理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次日清晨患者大便1次,便质仍较干,共针灸5次后患者大便基本正常,1月后随访患者大便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分
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肝衰竭诊疗指南[J].药品评价,2007, 4(1):325.
[2] 邓欣,杨大国,吴其恺,等.赤芍承气汤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近期疗
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4,14(2):67269.
通讯作者:张云城,广东深圳罗湖区布心路2019号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七区),邮编518020。
(本文校对:庞春渝 收稿日期:2009-07-09)
中医药治疗便秘验案1则
侯俊林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510405)
关键词:冷积便秘;虚阳浮越;温肾健脾;医案
doi:10.3969/j.issn.100328914.2010.01.76 文章编号:100328914(2010)20120114201
谢某,男,67岁。
2009年2月7日初诊。
患者自2008年8月起大便间隔时间逐渐延长,质软粘腻,量少便难,入厕努挣始下,十分辛苦。
前医用调胃承气汤加味治疗,患者服药两周,期间症状稍有改善,大便2日一次,量少溏薄,停药后便秘反加剧,常5~7日一次。
刻诊:大便已5日未行,面色无华,纳差腹胀,咽喉肿痛,头面部常觉烘热,舌红,苔薄白腻,脉沉缓。
观其咽喉红肿、头面烘热及舌红等征象,似为阳明实热引起的便秘,但舌苔白腻脉象沉缓,与上述征象不符。
且前医投调胃承气汤罔效,知非阳明实热之症。
虑患者已年近古稀,盖由阴津亏虚致肠道失于濡润而成便秘,虚火上炎而致咽喉肿痛、头面烘热、舌质较红,唯脉沉缓无从解释。
于是细询患病前后饮食起居,得知患者近两三年来喜饮绿茶,每日数杯,终年不辍。
去年夏秋两季又喜啖火龙果,几乎每日一个,秋季便秘便作。
而春节期间友人送鸿茅药酒两瓶,饮之,大便可2~3日一行。
遂悟患者之便秘乃冷积所致,需治之以温通之法。
方药如下:肉苁蓉15g,肉桂10g,干姜10g,白术30g,厚朴12g,陈皮10g,桔梗12g。
水煎服,7剂。
嘱患者停饮绿茶,忌食生冷,按时服药。
二诊:大便可1~2日一行,但仍量少粘腻,腹胀纳差,盖因脾虚湿滞所致,遂加大健脾燥湿之力,处方如下:肉桂8g,白术30g,苍术15g,厚朴12g,陈皮10g,茯苓30g,草豆蔻10g,桔梗12g。
水煎服,7剂。
三诊:大便每日一行,已无粘腻感,但较软,腹胀已消,胃纳见馨,舌苔白腻渐化,唯咽喉肿痛、头面烘热缓解不多。
遂于上方加牛膝15g,嘱患者再服7剂,以观后效。
7日之后,未见患者来诊,暗自思忖,可能疗效不佳,患者已转投他医。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四月上旬,忽一日患者登门言谢,称服前方7剂之后头面烘热已除,咽喉肿痛也去大半。
后因家务繁忙,未及时复诊,遂效不更方,续服两周,诸症悉除,精神亦觉矍然,故来致谢。
按:便秘者,大便间隔时间延长或虽不延长,但入厕难下也。
《谢映庐医案・便闭》曰:“治大便不通,仅用大黄、巴霜之药,奚难之有?但攻法颇多,古人有通气之法,有逐血之法,有疏风润燥之法,有流行肺气之法,气虚多汗,则有补中益气之法;阴气凝结,则有开冰解冻之法;且有导法、熨法。
无往而非通也,岂仅大黄、巴霜已哉。
”故非见秘即用通下之法,需辨属何症,随症治之。
此例属冷积便秘,盖因患者年事已高,脾肾虚衰,已有阳虚之虞,又嗜好绿茶、火龙果,二者皆寒凉之物,不但更虚阳气,而且损脾伤胃,遂成冷积便秘。
饮鸿茅药酒后便秘减轻,乃因鸿茅药酒含有数十味中药成分,这些中药多为温燥之品,有健脾补肾、温化冷积之功。
初诊用肉苁蓉、肉桂、干姜温补脾肾之阳,以化寒积;白术、厚朴、陈皮健脾燥湿,理气消积;桔梗提壶揭盖,开宣肺气之壅滞而通便;肉桂引火归源,与有利咽之效的桔梗相配,以疗咽喉肿痛。
二诊大便次数几近正常,但仍量少粘腻、腹胀纳差,乃因阳气渐复而湿滞未消,故去干姜与滋腻碍脾之肉苁蓉,增健脾燥湿之茯苓、苍术、草豆蔻。
三诊患者便秘已瘳,腹胀已消,纳差亦较前减轻,但咽喉肿痛、头面烘热缓解不多,可见仅用肉桂一味引火归源之力仍显不足。
忆本人常患鼻衄,以成方治之,常需数天,而后自拟一方,仅栀子与牛膝两味,服之,鼻衄常当天立停。
盖栀子清三焦火邪,而牛膝可引火与血下行,二药合力,故取效甚速。
此患者之喉咙肿痛及头面烘热乃阴寒内盛、虚阳浮越所致,并无火邪可清,故仅以牛膝一味,加入上方,冀其与肉桂合力,引浮越之火下行,归于本源。
患者连服20余剂,诸症皆愈。
因阴寒消散,阳气四布,故精神亦较前为佳。
作者简介:侯俊林(1981—),男,蒙古族,河南镇平人。
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衰老机理与抗衰老中药药理。
(本文校对:庞春渝 收稿日期:2009-06-22)
・
4
1
1
・光明中医2010年1月第25卷第1期 CJG MC M January2010.Vol25.
1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