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科学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小学六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含答案)

【小学科学】小学六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
(含答案)
【小学科学】小学六年级科学总复资料(完整版含答案)
一、动物类
1. 哺乳动物
- 哺乳动物的特征:胎生、哺乳、四肢。
- 哺乳动物的分类:食草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
2. 鸟类
- 鸟类的特征:有羽毛、有翅膀、冷血动物。
- 鸟类的分类:鸣禽、啄木鸟、长尾鸟。
二、植物类
1. 花的结构
- 花的组成部分:花瓣、花萼、雄蕊、雌蕊。
- 花的授粉方式:风媒、昆虫媒、自媒。
2. 植物的繁殖方式
- 有性繁殖:结实、结籽、结块。
- 无性繁殖:分株、扦插、嫁接。
三、物质类
1. 物体的热传递方式
- 导热:热量通过物体的接触部分传递。
- 导热材料:金属、玻璃等。
2. 物质的沉浮性
- 密度:总体积中的质量比。
- 比重:物体与同体积水的比值。
四、自然灾害类
1. 地震
- 地震的产生原因:地壳运动、地震波。
- 防震措施:房屋加固、避开危险区域。
2. 暴雨
- 暴雨的影响:水灾、山体滑坡。
- 预防措施:合理排水、加固山体。
五、健康类
1. 饮食均衡
- 健康饮食的特点:多样化、合理搭配。
- 营养素的分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2. 疾病防治
- 个人卫生惯:勤洗手、保持清洁。
- 疫苗接种的重要性:预防疾病传播。
以上是小学六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的完整版,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果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老师请教。
六下第一单元科学复习

• 3叶.叶表细皮胞上中的的(气(孔叶绿)体是)呼是吸光蒸合腾作作用用的的场场所。 所。每平方毫米叶绿体多达( 几十万个)。
• 4.细胞还能和病毒细菌作战,保护我们的健 康。
• 1.实验证明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 成的,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 是由(细胞)组成的。
• 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要先用低倍物镜 观察,找到观察目标后,再用高倍物 镜观察。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 各个部分时,会发现玻片标本移动方 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你会计算吗?
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怎样正确使用显微镜??
1.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 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境筒下;(安放) 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
亮的光圈;(对光) 4.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
约2~3厘米。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 ,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 央;(上片) 5.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 的上面; 6.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 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调整光线使你能尽可能地看 清标本;(调焦) 7.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 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观察)
• C.将盖玻片从上面直接盖到标本上
• D.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液,并把玻片微微倾 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 3、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正确的观察方
法是( A )
• A、左眼观察,右眼看画图 B、右眼观察,左眼看画 图 C、闭上左眼右眼观察 D、闭上右眼左眼观察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
1、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同一物体,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观察物体的(图像)变大,获得的(物体信息)更多,同时(视野)变小,球形放大镜放的最大,特别是(玻璃球)。
2、镜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球形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例如(装满水的玻璃球、烧瓶)。
3、显微镜至少要(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
4、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5、晶体的方法是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
我们在课堂上利用(蒸发)来减少水分。
6、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
7、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
后来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8、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
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由组成的。
9、(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0、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是(克隆羊)。
11、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包括空气、电、火、声音。
12、(物质)总是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13、蜡烛变成蜡烛油是(物理变化),油燃烧了变成气体是(化学变化)。
14、白糖熔化是由(物理变化),在熔化后变黄、变黑,有焦味是(化学变化)。
15、建筑用的水泥,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16、含淀粉的食物有(米饭、土豆、面粉、红薯、玉米、豆类、包子、馒头、饼类)。
17、铁生锈与(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有关。
18、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
19、淀粉遇到碘酒变成蓝色、铁生锈、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蜡烛燃烧、白糖加热、煤和石油的燃烧、美丽的烟花、制作柠檬汽水是化学变化。
20、铁丝变弯\水结冰和水变成水蒸气、折纸、易拉罐压扁、混合沙和豆子、盐或糖在水里溶解是物理变化。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复习资料教案资料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填空: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在我们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手)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自制放大镜的方法有: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袋(盒)装水,冰块、水滴、透明玻璃球都有放大功能。
(注:横向放大,纵向不放大)。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少;反之,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少,视野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凹透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
昆虫是自然界中人类肉眼看得见的最小的动物之一,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昆虫的(口器)、(触角)、(翅膀)等特殊的构造。
会画昆虫的各种触角。
8、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9、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0、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1、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玻璃、松香、琥珀、珍珠等不是晶体)。
晶体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等,但都很有规则。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本文档旨在总结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的知识点。
第一章:天气和气候
- 天气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特征
- 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
- 了解气温、气压、风力和降水量的测量单位和仪器
第二章:水的循环和水的重要性
- 水的循环过程
- 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和重要性
- 回收水的重要性和方法
第三章:光的反射、折射和传播
- 光的传播方式
-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 了解光的颜色和光的折射和反射与数学之间的关系第四章:电的传导和电路
- 了解电的传导过程
- 探究电的产生方式
- 掌握简单的并列电路和串联电路
- 了解安全用电的知识
第五章:物质的三态和物质变化
- 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特征
- 探究物质的变化过程和条件
- 了解物质的凝固、熔化和汽化现象
第六章:地球运动与地图
- 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
-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上的经纬度
- 掌握利用地图进行定位和测距的方法
第七章:人体内的营养成分和运动
- 掌握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及其来源
- 了解消化、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 了解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和不同类型的运动方式第八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 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 掌握声音的音量和音调的变化规律
第九章: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 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
- 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特征及其适应环境的方式
- 探究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和食物链
以上为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本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详细)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重点摘取)第一课-化石一、填空:1、化石可分(实体化石)、(特殊化石)、(遗迹化石)、(模铸化石)、(化学化石)等几种。
其中琥珀昆虫化石是(特殊化石),恐龙蛋化石是(遗迹化石)、三叶虫化石是(模铸化石)。
2、课本第4 页的恐龙头骨化石分别是(暴龙)和(圆顶龙)头骨化石。
牙齿尖锐的动物一般是(肉食性)动物,牙齿扁平的动物一般是(草食性)动物。
从牙齿的特点可以看出(暴龙)是肉食性恐龙,(圆顶龙)草食性恐龙。
3、(中华龙鸟)是由爬行动物恐龙向鸟类进化的代表性动物。
4、人们通过(化石)来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
5、科学家根据(化石的标本)借助现代科技复原古代生物的外形。
二、问题:1、什么是化石?答: 在漫长的年代中,经过自然界的作用,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了跟石头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化石。
2、化石有什么作用?答: 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3、化石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答:①、生物必须被沉积泥沙覆盖,②、被覆盖的生物必须与空气隔绝,③、必须在高温和高压下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化石。
4、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列举植物化石或鱼化石的形成过程。
)答:植物化石的形成:原始森林毁灭,植物倒入湖中堆积;植物被沉积的泥沙层层覆盖;被覆盖的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化石。
鱼化石的形成:古代的鱼死后,沉入水底,被沉积的泥沙覆盖。
由于与空气隔绝,鱼的尸体不会腐烂。
经过亿万年的变化,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便形成像石头一样坚硬的东西,这就是鱼化石。
第二课时-探索动物的发展史一、填空:1、生物的进化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2、最早的马叫(始祖马),出现在(5000 万年)前,体型像(狐狸),牙齿适于取食(树叶),前肢有(四趾),中趾长,后肢有(三趾),生活在(森林)为食。
3、约3000 万年前,出现了(渐新马),前肢都有(三趾),中趾较发达,生活在(森林)里。
六下科学知识点归纳

六下科学知识点归纳六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一、物理部分:1、运动(1)什么是运动?(2)什么是速度?什么是速度的单位?(3)什么是加速度?什么是加速度的单位?(4)什么是力?什么是牛顿定律?2、机械(1)机械的基本原理:杠杆原理、滑轮原理、螺旋原理。
(2)什么是功率?功率的单位是什么?(3)什么是能量?能量的单位是什么?3、光学(1)什么是光?(2)什么是反射和折射?(3)什么是光谱?4、电学(1)什么是电流和电压?(2)什么是电阻和电容?(3)什么是电磁感应和电动势?(4)什么是电磁波?二、化学部分:1、物质(1)什么是物质?物质的分类?(2)什么是元素?(3)什么是化合物?2、物质变化(1)化学反应的基础知识。
(2)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3)什么是酸碱反应?(4)什么是置换反应?(5)什么是加热和溶解的变化?3、化学元素和化合物(1)了解部分元素的属性和应用。
(2)了解部分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4、生活中化学反应(1)了解火柴、烛光、发酵、燃料等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2)了解饮食中的化学反应。
三、生物部分:1、生命基本特征生命基本特征包括:程序、能量、细胞、遗传和进化。
2、细胞组成和功能细胞组成包括:细胞膜、细胞质、核、细胞器等。
细胞功能包括:营养、运输、分泌、运动、传递信息等。
3、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1)了解人体的主要器官和功能,如心脏、肺、肝、脾、胃、肾等。
(2)了解人体的主要系统和功能,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皮肤等。
4、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1)了解动植物的基本特征。
(2)了解动植物的分类和特点。
四、地球部分:1、宇宙与地球(1)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运动。
(2)了解地球的形态、特征和运动。
2、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运动(1)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2)了解地壳运动、地震、火山等现象。
3、水资源(1)了解水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2)了解水污染和水资源的保护。
4、气候和天气预报(1)了解气候和天气的特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人的一生1、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最早发现的。
3、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是单细胞原生动物。
4、洋葱表皮细胞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会画出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了解显微镜结构)5、细胞的种类有:血细胞、肌肉细胞、叶子的薄壁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水蕴草细胞鸭跖草的下表皮细胞。
6、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不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7、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
8、人大约在7岁时就开始换牙。
9、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
10、青春期:青少年在10—20岁时,身高、体重增长较快,这个阶段称为青春期。
11、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因人而异,一般女孩比男孩早两年。
12、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13、如何健康地渡过青春期?(1)、加强锻炼(2)、合理饮食(3)、保证睡眠(4)、心理咨询14、人的一生可以分为那几个阶段?发育期(0—20岁)、成熟期(20—40岁)、渐衰期(40—60岁)、衰老期(60岁以上)15、遗传: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16、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变异。
17、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
18、“龙生龙,凤生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讲的都是生物界中的遗传现象。
19、“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讲的是生物界中的变异现象。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知识点20、生命离不开能量,能量是维系生命的核心因素。
我们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
21、人体消耗能量的途径是:维持基础代谢,劳动消耗,生长需要。
22、人体消耗能量的主要去向就是变成热能散发。
23、让身体热起来最常用的方法是:运动、烤火、吃火锅、多穿衣服等。
其中运动是使身体快速热起来的有效方法。
24、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1)北极熊有厚厚的皮毛,具有保温作用,可以抵御严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下复习资料
姓名
1、镜和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能走进微小世界,去发现生命世界更多的奥秘。
2、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和,那是植物进行蒸腾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
3、食盐、白糖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
4、蟋蟀的耳朵长在,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
5、17世纪,荷兰生物学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6、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7、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水里生活着一些。
鱼缸里的水发绿原来是的作用。
8、我们能直接或者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整个世界都是由
构成的。
9、利用和反应时颜色会发生这一特性,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些事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10、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变化和变化。
1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
变化。
12、铁制品生锈,实际是铁制品和、等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
13、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发生反应时,可以看见铁钉表面出现一层色的物质,这种物质是。
14、地球的天然卫星,它围绕着地球时针运动。
15、月球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16、为了便于辨认,人们将星空划分成不同区域,被称为。
17、人们对于月相有特别的称呼,初一时称,十五时称。
18、以这颗恒星为中心的,由行星、卫星、矮行星、小天体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叫。
19、自己能发光的星叫,例如太阳。
自己不能发光,围绕恒星运动的星叫做,例如地球。
20、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约千米。
21、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是。
22、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和堆肥。
23、是从根本上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24、淡水在自来水厂需要经过和处理,还要加入药物进行
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25、除了垃圾问题之外,当前人类还面临的其他环境问题还、、
等。
26、近年来,我们积极推广活动,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27、人类的和加速了物种的灭绝,更使得生物资源濒临枯竭。
28、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29、大熊座最明显的标志是我们熟悉的由7颗亮星组成的,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
30、除了垃圾问题之外,当前人类还面临的其他环境问题还有和
等。
31、日食一般发生在农历的,月食一般发生在农历的。
32、米饭中含有一种叫的物质,这种物质碰到碘酒会变成
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