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概论翻译的目的之交际

合集下载

翻译概论之翻译有什么作用

翻译概论之翻译有什么作用

翻译有什么作用?8.1对“译何为”的理论思考8.1.1“译何为”与翻译目的论“译何为”即“翻译应该有何作为?”,而更多的是要落在“应该”一词上。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兴起的一些翻译理论流派,其中有尤其是“目的学派”的理论作为对翻译的外部研究弥补了传统翻译的不足,也为思考“译何为”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翻译目的论是由德国译论家弗美儿发展起来的翻译模式。

他认为“任何形式的翻译行动,包括翻译本身,都可以视为一种行动。

任何行动都必须有目的”狭义角度下的翻译“目的”:一是“谈翻译过程时,指过程的目标”二是“谈翻译结果时,指译文的功能”三是“谈翻译模式时,指模式的意图”目的论的核心概念: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

翻译的目的是目的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

这个目的有三种因素:翻译过程中译者的目的(如谋生);目标与环境中译文的目的(如启发读者);使用特定翻译策略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体现某种语言结构的特点而采用的直译法)弗美尔目的论包括三个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性原则。

根据目的论,无论何种翻译,其最高规则都是“目的原则”。

根据目的原则,一种翻译行为由行为的目的决定,“即目的决定手段”。

若我们在进一步研究,不难看到,弗美尔所指的“目标”,“功能”与“意图”与“译何为”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目的,是翻译应该达到的要求,或者说是实现原文的原动力;制定目标,实际上为翻译应有何为确定一个坐标;而“译文的功能”更是翻译行为最终完成到底能起何种作用的具体体现;至于“模式的意图”的确立,直接影响着翻译策略的采取,涉及到“欲何为”的关键所在。

8.1.2“译何为”与译之“用”——理想与现实之间如果说“译何为”是对翻译作用的理想期待,那么译之“用”则是对翻译所实际发挥作用的揭示。

首先,翻译之“用”的探讨需以翻译观的确立为前提。

翻译观是对翻译本质的认识,它决定着对翻译的理论思考以及翻译的实际操作中的价值取向。

第一、二讲翻译的定义、目的、条件、标准、过程

第一、二讲翻译的定义、目的、条件、标准、过程
“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 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译文同原文在内容上一致,这叫“意似”,是 翻译的最低标准。译文同原文如果能在形式 上和精神上同时一致起来,或称“形似”和 “神似”,这是翻译的高标准。
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
钱钟书:化境说—理想
sublimed adaptation
是一种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思 维内容忠实地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语言 活动”。
是一种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思 维内容忠实地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语言 活动”,它包含着一个对原文含义的理解逐 步深入,对原文含义的表达逐步完善的过程 。(古今明,P4)
2 翻译的目的
交流信息,克服语言障碍 学习其他语言的文化和文明,帮助向更高的
第一部分 翻译概论
1 翻译的定义 2 翻译的目的 3 翻译的意义 4 翻译的条件 5 翻译的分类 6 翻译的方法 7 翻译的步骤(过程)
1 翻译的定义
《辞海》: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 文字表达出来
一种语言符号解释另一种语言符号 Oxford: to turn from one language into
(张柏然、许钧:《面向21世纪的译学研究》, P17)
6 翻译的分类
工作方式 ●笔译 translation ●口译 interpretation ●机器翻译 machine translation ●机助翻译 machine-aided translation
内容题材
●文学翻译 literary translation: 诗歌、小说、戏 剧、散文和其他文学作品,着重情感内容、修辞特 征以及文体风格的传达

1_翻译概论.

1_翻译概论.
而中文的狗则完全相反带有狗字的词汇几乎都是贬义的如走狗狗腿子落水狗狗胆包天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狐群狗党狗头军师狗急跳墙鸡鸣狗盗人模狗样狗嘴吐不出象当文化意义浓厚的词汇直译不能达意时代换法可能导致把译文文化强加到原文文化所以为了达等效可用意译用意思相同而形式不同的方法翻译突出原语文化内涵
第一单元 翻译概论
• 到底什么是翻译?这是翻译理论家和翻译实践者 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其实,人们对翻译并不陌生, 因为它时刻都会发生。比如,一个不懂粤语的东 北人和一个广东人交谈时出现了语言交流的障碍, 这时有一个既懂东北话又懂粤语的人帮助他们进 行解释和沟通,那么这个(既懂东北话又懂粤语 的)人所做的工作其实就是翻译。翻译的涵盖面 很广,除了方言之间转换,还有将古汉语用白话 文来解释,将汉语意思用少数民族的语言来表达 等都属于广义的翻译范畴。由此可见,你我在日 常生活中经常扮演翻译的角色。
1.2 翻译的分类
• 按翻译主体的性质来分: 人工翻译、机器 翻译
• 按工作方式来分: 口译、笔译 • 按翻译的材料来分: 文学翻译(包括诗歌、
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和实用翻译 (包括科技、商务、新闻、法律等资料 的翻译)
• 按处理的方式来分: 全文翻译、摘译、编译、 节译、改译、综译
• 按翻译技巧来分: 直译、意译、音译 • 按翻译原则方向来分: 异化翻译、归化翻译 • 按翻译的目的来分: 交际翻译、语义翻译 • 按翻译的效果来分: 显性翻译、隐性翻译
• 翻译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去 理解。广义的翻译指语言与语言、语言与 非语言之间的代码转换和基本信息的传达。 狭义的翻译指一种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 言表达的内容忠实地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 来。
• “翻译对于促进人类文化的交流,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英国的汤因比说,‘没有任何文明是能永存的。’ 我本 人把文化(文明)的发展分为5个阶段:诞生,成长,繁 荣,衰竭,消逝。问题是,既然任何文化都不能永存,都 是一个发展过程,那为什么中华文化竟能成为例外呢?为 什么中华文化竟延续不断一直存在到今天呢?我想,这里 面是因为翻译在起作用。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若拿河 流来作比较,中华文化这一条长河,有水满的时候,也有 水少的时候,但却从未枯竭。原因就是有新水注入,注入 的次数大大小小是颇多的,最大的有两次,一次是从印度 来的水,一次是从西方来的水。而这两次的大注入依靠的 都是翻译。中华文化之所以能长葆青春,万应灵药就是翻 译。翻译之为用大矣哉!” --- 季羡林

E-C3翻译概论

E-C3翻译概论


语义翻译: 指在译入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前提下, 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上下文意义。 交际翻译:

注重译文读者产生于原文读者相同的效果, 语义翻译注重译出原文的所有含义,它们的 根本区别在于交际翻译强调信息产生的效 果,语义翻译强调信息内容,但是,它们之间 的区别是相对的,在翻译实践中,往往是两 种翻译方法交替使用,相辅相成,以期达到 译文的最佳效果。
翻译的意义




尤金· 奈达Eugene Nida:翻译是“人们所能从 事的最复杂的脑力劳动”。 Richards:翻译是开天辟地以来最为复杂的事 件。 西欧之所以有今天的文明,要“归功于翻译 者”。Kelly,1979 季羡林: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常葆青春,万灵之 药就是翻译。翻译之为用大矣哉!(林煌天, 1997序)



有关翻译的言论: 意大利谚语:Traduttore, traditore. 翻译即叛 逆。 翻译好像女人,忠实的不漂亮,漂亮的不忠实。 理想的译者应成为一块玻璃,透明得让读者感 觉不到他的存在(果戈理) 把翻译看作是“译者摆布文本的一个过程” (Susan Bassnett)
关于译者的比喻 A courier of the human spirits (普 希金) A sculptor who tries to recreate a work of painting A straitjacketed dancer A musician / an actor

国际译联主席Betty Cohen:Never in history have we been so indispensable to trade, culture, peace, and humanity…Just imagine one day in the world without translation…would all be mute. We are like the electricity in the wires and the water in the tap.

翻译篇_第一章_翻译概论

翻译篇_第一章_翻译概论

一, 理解阶段
第三节 翻译的过程
3.理解原文所涉及的事物 对原文所涉及的客观事物,特别是一些特有的事物, 对原文所涉及的客观事物,特别是一些特有的事物, 历史背景,典故或专门术语等不理解,或理解得不透彻, 历史背景,典故或专门术语等不理解,或理解得不透彻, 致使译文出现错误或让读者不知所云. 例如: 致使译文出现错误或让读者不知所云. 例如: The elevator boys ooze the spit and polish of West Point cadets and in polite English remind you that you must not smoke inside their lifts. 开电梯的人像西点军校学生那样衣着整洁,劲头十足, 开电梯的人像西点军校学生那样衣着整洁,劲头十足, 并用彬彬有礼的英语提醒乘客不得在电梯内吸烟. 并用彬彬有礼的英语提醒乘客不得在电梯内吸烟. 这句话涉及spit polish两词的背景 spit和 两词的背景, 这句话涉及spit和polish两词的背景,说的是美国西 点军校学生为了使自己制服上的铜纽扣和所穿的皮鞋发出 亮光,在涂上鞋油后再吐口唾沫, 亮光,在涂上鞋油后再吐口唾沫,这样擦纽扣和皮鞋就更 光亮.如果不了解这一背景,逐字翻译,岂不成了笑话. 光亮.如果不了解这一背景,逐字翻译,岂不成了笑话.
Progressive Tran一部分 翻 译 概 论
第一章 翻译概论
第一节 翻译的定义 第二节 翻译的标准 第三节 翻译的过程 思考和练习题
第一节 翻译的定义
什么是翻译?人们从不同的着眼点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定义. 什么是翻译?人们从不同的着眼点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定义. 比较而言,美国的翻译理论家奈达 尤金的翻译定义更为全面 尤金的翻译定义更为全面, 比较而言,美国的翻译理论家奈达尤金的翻译定义更为全面, 更为准确: 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风格) 更为准确:"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风格)在译语中 用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用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奈达的这一定义也进一步道出了翻译这一语言活动的复杂性. 奈达的这一定义也进一步道出了翻译这一语言活动的复杂性. 要用译语准确地再现原语信息, 要用译语准确地再现原语信息,必须经过由原语理解到译语 表达这种复杂的逻辑思维过程. 表达这种复杂的逻辑思维过程.翻译既然是以完全不同于原 文表现形式的译文再现原文内容, 文表现形式的译文再现原文内容,这就必然需要进行一系列 的再创造. 的再创造.

翻译概论期末总结

翻译概论期末总结

翻译概论期末总结一、引言翻译作为一种语言交际活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进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翻译概论是学习翻译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翻译的概念、历史、理论和技巧等内容。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翻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获得了一定的翻译技能。

在此总结中,我将回顾我在这门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思。

二、知识回顾1.翻译的概念和分类: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文字、口语或手语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根据翻译的形式和途径,可以将其分为口译和笔译。

口译是指即时翻译,而笔译是指将文字材料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根据翻译的用途和领域,还可以将其分为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商务翻译等。

2.翻译的历史:翻译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古代的经典翻译到现代的科技翻译,翻译一直在桥梁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3.翻译的理论:翻译理论是对翻译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常见的翻译理论包括等效理论、功能对等理论、文化转码理论等。

4.翻译的技巧:翻译技巧是为了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而采用的方法。

常见的翻译技巧有逐字翻译、意译、增译和删译等。

三、技能拓展在翻译概论课程中,我不仅学习了翻译的理论知识,还进行了相关的实践训练,提高了我在翻译方面的技能。

1.翻译实践:通过课堂上的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我学会了如何进行翻译实践。

实践中,我积累了一定的翻译经验,并提高了自己的翻译质量。

2.语言能力:翻译需要具备较高的语言能力,包括对原文和目标文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在这门课程中,我通过不断的语言训练,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3.文化素养:翻译涉及到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要准确理解原文中的文化内涵,并在目标文中恰当地表达出来。

通过学习翻译概论,我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学会了如何在翻译中处理这些差异。

四、评价和反思在这门课程中,我对翻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提高了自己的翻译技能。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翻译概论翻译的目的之交际

翻译概论翻译的目的之交际

1. 标题改写
•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其功能是“提炼内容、美化版面和吸引读者” (郜书锴)。好的新闻标题常常具有简约、醒目、概括、风趣的特点 (刘宓庆)。标题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篇新闻的交际效果和读 者的兴趣。 (1) 苏州纺织业——重围中求生 Suzhou‟s Textile Industry: Besieged, yet Fighting Hard 对比例(1)的原文和译文,最明显的是中文的破折号改成了冒号,这是 符合英文标题的习惯写法的。英文标题分成两部分,第二部分对第一 部分构成修饰或主谓关系时,通常用冒号加以隔开。 (2) 苏州迎来轻轨时代 Suzhou Ready to Build Its First Light Rail Line 例(2)原文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翻译成英文时用了省略句,这符合英 语新闻标题中大量使用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分词等非谓语动词的惯 例。另外,此例英译文摈弃汉语中“轻轨时代”过分夸张的说法,代 之以“Build Its First Light Rail Line”,这符合英语平实的语言风格。
交际翻译法在汉英新闻翻译中的应用 ----以Suzhou Weekly为例
• 采取何种翻译方法取决于三个因素:文本类型、读者身份和翻译目的。 新闻属信息型语篇,适合用交际翻译法。以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为 依据,对Suzhou Weekly中的若干汉英译例从标题改写、词汇变通和 句法重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解决汉英新闻翻译中可能遇到 的种种问题探索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 [Abstract]Newmark contends that the choice of translation method is determined by three factors: type of text, nature of the readership and purpose of the translation. Accordingly,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method applies to the translation of news, which falls into the type of informative text. This paper, based on Newmark‟s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eory, explores feasible solutions to various problems likely encountered in Chinese-English news translation by analyzing the typical examples taken from Suzhou Weekly in terms of three aspects: title rewriting, lexical change and syntactic restructuring.

翻译概论Chapter1-2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及翻译的原则

翻译概论Chapter1-2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及翻译的原则

Chapter1----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1.第一章内容概述1)翻译的重要性(对翻译和翻译家的种种比喻):普希金------“人类精神的传递者。

”歌德------“世界上全部交际来往中最重要、最高贵的事业之一。

”理查兹------“整个宇宙中最为复杂的活动之一”人类自有语言交流以来,翻译活动也就一直相伴相随。

翻译不仅使得人类各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沟通成为可能,而且还帮助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文明的更高阶段发展。

2)从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宏观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1)对翻译或者翻译者总体或宏观的比喻;歌德------翻译家应是“忙碌的媒人”钱钟书------将翻译比作“做媒”《翻译、历史与文化》------把翻译比作婚姻翻译者还被比喻成“像一位雕塑家,用雕塑再现油画作品的形象”,也是“珍宝的发现者”或是“掘金者”。

在西方,翻译家数百年来也把自己的工作比喻成“把一个酒瓶里的酒倒到另一个酒瓶里去”,翻译并不是简简单单“倒酒”的机械动作,而是一个需要翻译者在艺术上有所倾注的复杂微妙的过程。

(2)从对翻译操作过程的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①把翻译比作渡河——船是要翻译的文本,领航者是翻译者,渡河的行程便是翻译的过程,河的两岸分别就是原语与译入语的文化。

②美国翻译家Margaret Sayers Peden把原作想象成一块方方正正的冰,翻译的过程就是这块冰的熔化过程。

这个比喻借用了自然科学对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描述,十分生动,也颇富揭示性。

③对翻译,另一种最新的、更具揭示性的比喻是“没有舞台的演出”。

④巴西翻译家——“食人者”对翻译者或者翻译的种种比喻尽管五花八门,但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它们基本上都是正面的,都包含对翻译者工作的褒扬,是确实还有少数比喻表达了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否定或批评;如“翻译即背叛者等”。

2)翻译的本质翻译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工具,在国与国之间、原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翻译不仅仅是文本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过渡,也是文本之间、文化之间的一种协商过程,是以翻译者为中间人进行交流和斡旋的过程;翻译不仅仅是一门涉及语符转换、意义传递的技巧或技艺,更是一项极富创造性、挑战性的活动,是“一种艺术,一种需要译者像画家、表演家”那样具有高超创作才能的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际翻译法在汉英新闻翻译中的应用 ----以Suzhou Weekly为例
• 采取何种翻译方法取决于三个因素:文本类型、读者身份和翻译目的。 新闻属信息型语篇,适合用交际翻译法。以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为 依据,对Suzhou Weekly中的若干汉英译例从标题改写、词汇变通和 句法重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解决汉英新闻翻译中可能遇到 的种种问题探索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 [Abstract]Newmark contends that the choice of translation method is determined by three factors: type of text, nature of the readership and purpose of the translation. Accordingly,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method applies to the translation of news, which falls into the type of informative text. This paper, based on Newmark‟s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eory, explores feasible solutions to various problems likely encountered in Chinese-English news translation by analyzing the typical examples taken from Suzhou Weekly in terms of three aspects: title rewriting, lexical change and syntactic restructuring.
交际翻译试图使人读起来不像在读”译文。”
以标语为例的交际翻译
1.New Beijing, Great Olympics。新北京, 新奥运。( 北京申请2008 年奥运会口号) 这个例句题材属于广告标语类翻译, 语篇目的明确、形式单一, 是人 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际手段。译文与原文的语场基本一致, 语 旨各有特点而导致语式不同, 但是其交际功能却显而易见。 原文与译文都是讲北京与奥运会, 其内容明确, 所用的表达形式简短, 表意清楚、鲜明。Beijing 、Olympics与北京、奥运对应, 语场基本 相同, 但语旨不同。中国读者与西方读者在社会、文化背景、经验、 视野、思维方式及审美角度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因而采用直译和意 译相结合, 新北京直译成New Beijing而新奥运则意译成great Olympics。 虽然语式不同, 但是原文与译文所传达的信息却是相同, 符合交际的 目的-信息的交流。这个例句的语式是书面语, 读起来朗朗上口, 简 洁有力, 表达了明确的信息。
2.2 减词
(1) 据沪宁高速扩建工程指挥部的消息,时下沪宁高速改扩建工程已进入 大规模路面施工,并争取在今年内实现双向八车道贯通。 According to the Command Office of the Nanjing-Shanghai Expressway Widening Project, the project has already kicked off its overall road surface construction, aiming at widening the expressway to eight lanes by the end of this year. “双向八车道”中的“双向”属冗余信息,翻译时删去。 (2) 据市博物馆副馆长张照根介绍,这些瓷器碎片都是没有用过的新瓷, 估计是运输途中损坏后,在交易过程中发现随手抛弃在城根边的。 According to Zhang, deputy curator of Suzhou Museum, the unearthed debris is believed to be fragments of unused porcelain items which were thrown away near the wall by traders after transportation damage had been spotted. 删掉“没有用过的新瓷”中的有冗余信息,译成“unused porcelain items”。
二、交际翻译
交际翻译是(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 (Peter Newmark) 提出的两种翻译模式之一,其目的是
“努力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源 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相同” 。
交际翻译的重点是根据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和语用方式传 递信息,而不是尽量忠实地复制原文的文字。译者在交际 翻译中有较多的自由度去解释原文,调整文体、排除歧义, 甚至是修正原作者的错误。
(3) 交通出行须注意 Travel Information Update 例(3)译文中并没有用“attention”或“notice”之类的词,而是用了英语新 闻中常用的“update”,如美国CNBC频道中就有个栏目叫“NEWS UPDATE”。同时,这样选词非常切合该则新闻的语境,因为接下来的副 标题道出了新闻的具体内容:沪宁高速开始大规模施工,上海两大机场 航班调整。其实就是要通报道路和航空两方面的最新情况,所以用 “Travel Information Update”译出显得格外简洁醒目。
3.Wet paint! 湿油漆! / 小心油漆! ( 告示牌)
这个例子不管看原文还是看译文, 一眼就知道它的内容: 油漆。原文 与译文都是向公众说明油漆未干这一事实。 语义翻译法, 把Wet paint!译成湿油漆! 交际翻译法, 把Wet paint !译成小心油漆! 公共招牌告示语, 形式简单明了, 主题内容明确、易懂。对于这两种翻 译方法, 哪种更好? 既然翻译是交际行为, 那么就应该顾及译文读者的感受, 信息第一, 形 式第二, 也该考虑读者的情感反应。把原文翻译成湿油漆!和小心油 漆! 这两种翻译法所传递的信息是一样的, 但读者对它们的反应却是 有所不同的。 语义翻译法重视的是原文的形式和原作者的原意; 而交际翻译法重视 的是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 所以, 湿油漆!纯粹是传递信息与讲述事实, 不带任何感情色彩。而 译成小心油漆,不仅是现象的描述和信息的传递, 而且带有丰富的感情 色彩, 它使读者感受到关心和爱护, 这样更能体现翻译的交际功能。
翻译的目的
一、翻译的交际功能
际行为 2.翻译目的和 翻译策略 1.翻译是一种交
二、翻译的文化功能
翻译的交际功能
一、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
• 翻译是语言行为的一种特殊种类,不应该也不可能仅仅是纯语言 间的转换,而首先是一种交际行为,是为了达到特定环境和条件 的特定交际目的。
• 语言交际有一定的交际目的: 信息的交流。翻译过程涉及两次交际 过程, 第一次交际过程是发生在原文作者与原文读者之间, 然后是 译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交际过程。就是说原文是原文作者与原文 读者之间的交际文字记录, 译者通过对原文的理解, 把原文所传递 的信息译成另一种语言传达给译文读者, 完成翻译的两次交际过程。
1. 标题改写
•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其功能是“提炼内容、美化版面和吸引读者” (郜书锴)。好的新闻标题常常具有简约、醒目、概括、风趣的特点 (刘宓庆)。标题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篇新闻的交际效果和读 者的兴趣。 (1) 苏州纺织业——重围中求生 Suzhou‟s Textile Industry: Besieged, yet Fighting Hard 对比例(1)的原文和译文,最明显的是中文的破折号改成了冒号,这是 符合英文标题的习惯写法的。英文标题分成两部分,第二部分对第一 部分构成修饰或主谓关系时,通常用冒号加以隔开。 (2) 苏州迎来轻轨时代 Suzhou Ready to Build Its First Light Rail Line 例(2)原文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翻译成英文时用了省略句,这符合英 语新闻标题中大量使用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分词等非谓语动词的惯 例。另外,此例英译文摈弃汉语中“轻轨时代”过分夸张的说法,代 之以“Build Its First Light Rail Line”,这符合英语平实的语言风格。
(4) 自己建房怎么样? Build-It-Yourself: To Be or Not to Be? 译文套用了英语读者熟悉的“Do-It-Yoபைடு நூலகம்rself”和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 中的名句,在实际表达效果上超过了原文。
2. 词汇变通
词语搭配指在文本中实现的一定的非成语意义并以一定的语法形式因 循组合使用的一个词语序列,构成该序列的词语相互预期,以大于偶 然的几率共现。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别在词汇搭配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纽马克说过:把本族语译成外语的人“每次出‘毛病’不在语法方面, 他的语法可能比一个受过教育的本族人还要‘好些’; 也不在词汇方 面,也许他掌握的词汇比本族人还要多些。他的‘毛病’出在搭配上, 他的搭配无法令人接受,难以成立。”( “He will be„caught‟ every time not by his grammar, which is probably suspiciously „better‟ than an educated native„s, not by his vocabulary, which may well be wider, but by his unacceptable or improbable collocations.”)汉英新 闻翻译中,要提高语言对英语读者的可接受性,有时需用增词、减词 及换词等手段加以变通。
2.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有志者, 事竟成。( 英语格言)
这一例句宣传意志力的主题, 目的在于劝告人们为人要有志向, 不要毫无生活目标而碌碌无为。人只要有了理想, 有了顽强的意 志力, 什么事情都可以做成。原文与译文的语场基本一致, 但是 语旨却不同。 中国读者的性格比较内向, 认为人的价值是通过内省克己来表现。 所以把Where there is a will译成 有志者, 体现人的主观性, 强调 事竟成的重点在于有志者, 这样号召人们树立起坚强的意志, 符 合中国人的心理。 由于中西方价值观不同, 西方读者外向的性格重视的是外在形式, 因而采用了头韵( alliteration) 和元韵( assonance) ; 而中国人内向的性格重视的是内在的形式, 于是采用了归化翻译 法, 用文言文的形式表现出来, 使原文译文读起来琅琅上口, 译文 读者从译文所获得的信息的反应与原文读者从原文所获得的信 息的反应大致相同, 译例实现 了翻译的交际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