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急性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急性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急性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型脑室出血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本组患者采用内科治疗和手术治疗。结果40例患者中治愈5例,显效25例,无效6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75%,死亡者中死于多器官衰竭者2例,脑疝1例,急性肾衰1例。结论急性重型脑室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发病时不同意识状态和临床表现选择适宜的治疗措施,以降低患者死亡重残率。

【关键词】脑室出血治疗分析

急性重型脑室出血是脑室出血的一种严重类型,在临床上预后较差,病死率高是本病的一大特点。我科自2003年1月~2009年1月共收治40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采取内科治疗加侧脑室冲洗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场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2岁。活动中发病者31例,安静状态下发病者9例。

1.2主要症状和体征:发病急骤,迅速发生深度昏迷,少数神志清楚;呕吐、呕血;出现双侧病理反射;四肢肌张力增高,早期出现周期性的自发性肌紧张,去大脑痉挛或去大脑强直发作,后期四肢变成弛缓状态;双侧瞳孔缩小,眼球浮动,分离性斜视;常有丘脑下部受损症状,表现体温升高,心率、脉搏先慢后快,面部充血出汗,血糖与白细胞增高。本组患者都有意识障碍,其中嗜睡5例,昏睡3例,浅昏睡22,昏迷10例。偏瘫,病理征阳性者14例,有14例病人出

现过脑疝现象。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30例,血管畸形者2例,动脉瘤者1例,糖尿病史5例,冠心病史2例。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肺部感染4例,消化道出血1例,肾功能不全1例。

1.3诊断患者头部CT表现,出血部位为原发性脑室出血16例,继发性脑室出血24例。其中原发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区15例,枕叶1例,额叶1例,脑干2例,丘脑区10例。

2治疗

内科治疗,治疗措施包括监测生命体征,镇静,.止血,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功能,防治并发症,定期行头颅CT复查。本组病人均于发病后常规应用20%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止血、控制血压、控制感染及保护心肾功能等内科处理,部分病人行单侧脑室额角穿刺冲洗引流术。

3结果

根据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疗效判定标准,40例患者中治愈5例,显效25例,无效6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75%,死亡者中死于多器官衰竭者2例,脑疝1例,急性肾衰1例。 4讨论脑室出血就是指这些腔隙出血。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脑室壁上脉络动脉破裂出血叫原发性脑室出血,比较少见。脑实质内的出血破入脑室者叫做继发性脑室出血。这种出血较多见。原发性脑室出血治疗:适用于意识状态Ⅰ—Ⅱ级,生命体征平稳,临床无局限性神经症状的病人,但应注意患者意识状态的变化,若意识状态恶化(由清醒转为浅昏迷)及头颅脑CT扫描证实,出血多,脑积水加重,应于及时手术治疗。高龄并有多脏器功能衰竭或脑疝晚期,手术治疗意义不大,予内科治疗维持呼吸循环功能为主。原发性脑室出血指脉络丛

血管出血及室管膜下1.5cm内出血破入脑室者,重型脑室出血以及室管膜下1.5cm内出血破入脑室者,重型脑室出血以继发性者占多数,其所占比例达79.49%。脑室出血原因为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出现突发昏迷、呕吐、瞳孔缩小及四肢抽搐等临床表现时,应及时行头部CT 扫描,对脑出血部位、大小、破入脑室情况及有无梗阻行脑积水作出诊断,为早期手术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重型脑室出血病人由于积血阻塞脑室系统,脑室急剧膨胀,脑压骤然升高,脑深部结构遭受破坏,特别是压迫和刺激丘脑下部及脑干,易引起高热、内分泌功能障碍及呼吸循环异常等并发症,故对重型脑室出血的治疗首要问题是解决脑脊液的循环,解决脑积水,才能阻止病情的恶性发展。侧脑室引流能很好地改善脑脊液循环,解决脑积水,故能提高病人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有作者认为第三、四脑室积水铸形是影响脑室出血患者治疗和预后的关键,而单侧脑室穿刺引流虽然对清除侧脑室积血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对第三、四脑室积血少有直接作用,故作者认为对于重型脑室出血的全脑室均有积血病人采用单侧脑室穿刺引流治疗是否有特别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探讨。重型脑室出血者只要采取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以往,因为诊断及治疗手段受限,原发性脑室出血被认为是最凶险的脑血管病之一,临床死亡率高。现在,随着基层医院头颅CT检查的普及和治疗手段的进展,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死亡重残率已大为降低,但应注意,根据患者发病时不同意识状态和临床表现选择适宜的治疗措施,既不能盲目行手术治疗,也不能延误手术时机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综上所述,重型脑室出血表现危重,预后差,存活者绝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故对于此类病人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来降低病死率,提高存活率,提高存活者的生活质量,作为临床科室应积极为这一课题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怀、秦力:双侧脑室置管引流结合腰穿脑脊液引流治疗全脑系统出血铸形【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7.10.

. .

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研究现状

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研究现 状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新生儿 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s, PIVH)是新生儿颅内出血最常见类型,尤其在早产儿发病率高达55%以上[1],是导致早产儿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因出血常为局限性小病灶,不易确诊,80年代以前,该病只有在尸解时才被发现,近来逐渐为临床所认识。随着产科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水平的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增加,早产儿PIVH发病率亦成增高趋势[2]。现将近几年对PIVH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1 病理变化、临床分度和高危因素 1.1 病理变化 PIVH主要起源于侧脑室前角尾状核头上方的生发层基质。生发基质组织脆弱,对缺氧十分敏感。当受到高危因素影响引起颅内压和脑血流动力学波动时,易于断裂而引起出血,生发层出血量大时血液可进入侧脑室,进而脑室扩大,甚至可波及脑室旁的脑实质。少量的PIVH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对预后也无影响。严重出血时,产生神经系统危害和远期后遗症的核心是由此造成的脑

实质损伤。严重的PIVH可因室间孔、中脑水管、第四脑室的正中孔、侧孔等狭窄解剖部位堵塞,或蛛网膜颗粒粘连影响脑脊液吸收,使脑脊液循环阻塞,导致脑积水。极度扩张的脑室影响脑继续正常发育,而造成小儿严重残疾[3]。 1.2 临床分度 PIVH一般采用Papile分级法[4]:Ⅰ度,单纯室管膜下出血;Ⅱ度,室管膜下出血进入脑室内,但无脑室扩大;Ⅲ度,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大;Ⅳ度,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大,并侵犯脑实质。 1.3 高危因素早发性与迟发性PIVH诱因不同,早发者与分娩方式和低Apgar评分有关,晚发者则与上腔静脉血流量减少有关[5]。小胎龄、低出生体重、缺氧酸中毒、高乳酸血症、高碳酸血症、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征、孕妇围产期合并症等是早产儿PIVH的高危因素[6]。 2 临床表现及诊断 2.1 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出血量、出血部位及速度。如出血量大且迅速,PIVH可以很危重,如出血较慢,临床可表现为间歇性稳定。典型患儿多有出生时窒息,生后3 d左右出现症状多见,表现为大脑皮层兴奋性增高(烦躁不安、脑性尖叫、肌震颤、惊厥、吐奶、眼球震颤、易激惹等)或皮层抑制症状(肌张力减低、嗜睡、对刺激无反应、生理反射消失或减弱、昏迷等)。一般由兴奋转向抑制。呼吸暂停或不规律是严重出血最常见症状[7]。 2.2 诊断依据围产期缺氧、缺血病史,或外伤病史及上述临床表现,

急性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急性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型脑室出血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本组患者采用内科治疗和手术治疗。结果40例患者中治愈5例,显效25例,无效6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75%,死亡者中死于多器官衰竭者2例,脑疝1例,急性肾衰1例。结论急性重型脑室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发病时不同意识状态和临床表现选择适宜的治疗措施,以降低患者死亡重残率。 【关键词】脑室出血治疗分析 急性重型脑室出血是脑室出血的一种严重类型,在临床上预后较差,病死率高是本病的一大特点。我科自2003年1月~2009年1月共收治40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采取内科治疗加侧脑室冲洗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场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2岁。活动中发病者31例,安静状态下发病者9例。 1.2主要症状和体征:发病急骤,迅速发生深度昏迷,少数神志清楚;呕吐、呕血;出现双侧病理反射;四肢肌张力增高,早期出现周期性的自发性肌紧张,去大脑痉挛或去大脑强直发作,后期四肢变成弛缓状态;双侧瞳孔缩小,眼球浮动,分离性斜视;常有丘脑下部受损症状,表现体温升高,心率、脉搏先慢后快,面部充血出汗,血糖与白细胞增高。本组患者都有意识障碍,其中嗜睡5例,昏睡3例,浅昏睡22,昏迷10例。偏瘫,病理征阳性者14例,有14例病人出

现过脑疝现象。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30例,血管畸形者2例,动脉瘤者1例,糖尿病史5例,冠心病史2例。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肺部感染4例,消化道出血1例,肾功能不全1例。

1.3诊断患者头部CT表现,出血部位为原发性脑室出血16例,继发性脑室出血24例。其中原发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区15例,枕叶1例,额叶1例,脑干2例,丘脑区10例。 2治疗 内科治疗,治疗措施包括监测生命体征,镇静,.止血,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功能,防治并发症,定期行头颅CT复查。本组病人均于发病后常规应用20%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止血、控制血压、控制感染及保护心肾功能等内科处理,部分病人行单侧脑室额角穿刺冲洗引流术。 3结果 根据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疗效判定标准,40例患者中治愈5例,显效25例,无效6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75%,死亡者中死于多器官衰竭者2例,脑疝1例,急性肾衰1例。 4讨论脑室出血就是指这些腔隙出血。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脑室壁上脉络动脉破裂出血叫原发性脑室出血,比较少见。脑实质内的出血破入脑室者叫做继发性脑室出血。这种出血较多见。原发性脑室出血治疗:适用于意识状态Ⅰ—Ⅱ级,生命体征平稳,临床无局限性神经症状的病人,但应注意患者意识状态的变化,若意识状态恶化(由清醒转为浅昏迷)及头颅脑CT扫描证实,出血多,脑积水加重,应于及时手术治疗。高龄并有多脏器功能衰竭或脑疝晚期,手术治疗意义不大,予内科治疗维持呼吸循环功能为主。原发性脑室出血指脉络丛

2015-AHAASA-自发性脑出血最新诊疗指南

2015 AHA/ASA 自发性脑出血最新诊疗指南 自发性非创伤性脑出血(ICH)仍是全球范围内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近期美国心 脏病协会 / 美国卒中协会(AHA/ASA)发布了最新 ICH 治疗指南。该指南一方面是为更新2010 年出版的 AHA/ASA ICH 指南,纳入近五年发表的最新研究文献;另一方面是提醒临 床医生治疗脑出血的重要性。 该指南由美国神经病学学会、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大会和神经重症监护 学会认定,发表于近期的Stroke 杂志。这是一份有关急性ICH 患者护理的全面循证指南,包括诊断、凝血障碍的治疗、血压管理、预防和治疗继发性脑损伤、颅内压控制、手术、 预后的预测、康复、二级预防和未来思考等。 现将指南推出的 14 个方面的推荐意见归纳如下: 一、急诊诊断和评估: 1. 基线严重程度评估应该作为 ICH 患者初次评估的一部分(I 类推荐,B 级证据;新增推 荐内容); 2. 采取快速影像学检查(CT 或 MRI)来鉴别缺血性卒中和 ICH(I 类推荐,A 级证据;同 上一版指南); 3. 行 CT 血管造影和增强 CT 以筛选具有血肿扩大风险的患者(Ⅱb 类推荐,B 级证据);如果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可疑,CT 血管造影、静脉造影、增强 CT、增强 MRI、MR 血 管造影、静脉造影对发现潜在器质性病变(包括血管畸形、肿瘤)具有一定价值(Ⅱa 类 推荐,B 级证据;同上一版指南)。 二、止血和凝血障碍 / 抗血小板药物 /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1. 合并严重凝血因子缺乏或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应该适当补充凝血因子或血小板(Ⅰ类 推荐,C 级证据;同上一版指南); 2. 由于服用 VKA(维生素 K 拮抗剂)而导致 INR 升高的 ICH 患者,应停用 VKA,补充维生素 K 依赖的凝血因子,纠正 INR 值,并静脉应用维生素 K(Ⅰ类推荐,C 级证据);使用 PCCs(凝血酶原复合物)比使用 FFP(冰冻新鲜血浆)并发症更少,纠正 INR 更为迅速,作为首选考虑(Ⅱb 类推荐, B 级证据)。rFVIIa 并不能纠正全部凝血异常,尽管可 降低 INR,从而不能完全恢复正常血栓形成机制。因此,不推荐常规应用 rFVIIa(Ⅲ类推荐, C 级证据;较上一版指南有修订); 3. 对于服用达比加群、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的 ICH 患者,可给予患者个体化考虑采用FEIBA(FVIII 抑制物旁路活性)、其他 PCCs 或者 rFVIIa 治疗。如果患者在发病前 2 小 时内服用过达比加群、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可考虑使用活性炭。服用达比加群的患者可 考虑血液透析(IIb 类推荐,C 级证据;新增推荐内容); 4. 对于服用肝素的急性 ICH 患者可考虑采用鱼精蛋白治疗(IIb 类推荐,C 级证据;新增 推荐内容); 5. 曾经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 ICH 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并不确定(Ⅱb 类推荐, B 级证据;较上一版指南有修订); 6. 尽管对于凝血机制正常的 ICH 患者,rFVIIa 可以限制血肿扩大,但是证据表明对未经筛 选的患者,应用 rFVIIa 会增加血栓形成风险,且缺乏临床获益证据,因此,不推荐应用rFVIIa(Ⅲ类推荐,A 级证据;同上一版指南); 7. ICH 患者在住院的前几天内应行间歇性充气加压治疗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Ⅰ类推荐, B 级证据);加压性弹力袜对减少 DVT 或改善预后无益(III 类推荐,A 级证据;较上一 版指南有修订); 8. 症状发生 1-4 天内活动较少的患者,在有证据提示出血停止的条件下,可应用小剂量低 分子量肝素或普通肝素皮下注射以预防静脉血栓形成(Ⅱb 类推荐,B 级证据;同上一版 指南); 9. 对于症状性 DVT 或 PE(肺栓塞)的 ICH 患者,或可考虑全身性给予抗凝药物或 IVC (下腔静脉)滤器放置(IIa 类推荐,C 级证据);到底选择哪一种方法进行治疗需考虑很 多因素,包括发病时间、血肿稳定性、出血的原因以及患者总体状况(IIa 类推荐,C 级证据;新增推荐内容)。 三、ICH 血压管理: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是脑出血中较为危重的一种类型(1)

病情简述: 患者,女,68岁,因“突发神志不清伴左侧肢体无力3小时”于12月02日急诊入院,诊断为“右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高血压病”血压:190/110mmhg,GCS4分,出血量:左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肢体肌力3级,双瞳孔不等大左3mm,右2mm,光反应存,即在全麻下行“双侧脑室钻孔引流术”术中出血50ml,术毕转ICU治疗。在ICU持续呼吸机辅助呼吸,,12月03日T38.3℃,气道内吸出脓血性痰液伴氧合指数下降,两肺下叶少许感染,诊断为“吸入性肺炎”。12月04日即术后第二日,患者神志转清,嗜睡,四肢肌力右侧正常,左侧四级。12月06日神志转差,GCS6分。于12月09日行经皮气管切开术。于12月10日撤除呼吸机,于12月11日呼吸循环稳定,转入12C。在12月14日GCS评分11分,气管切开,胃管在位,双瞳孔等大0.2cm,光反应左存右迟,双侧脑室引流管在位,夹闭。留置导尿畅,生命体征较平稳,血压130~150/64~85mmhg之间。四肢肌力:痰培养检查:治疗:稳可信联合特治星抗感染,胃肠营养:营养神经,抑酸,补液等。 疾病相关: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是脑出血中较为危重的一种类型,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治疗过程复杂,疗程长,并发症多。丘脑与第三脑室和侧脑室解剖关系密切,仅有室壁相隔,故丘脑出血常易破入脑室,可造成侧脑室体部铸型,或通过室间孔流向第三脑室,返流入双侧侧脑室,致双侧侧脑室三角部积血,且出血量大,易流入第三、四脑室。丘脑出

血破入脑室后易发生梗阻性脑积水。 病因与病理高血压性丘脑出血,为持续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内膜层发生透明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致后丘脑动脉深穿支等血管形成微小动脉瘤,破裂出血。此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一直未予重视和治疗,12月02日急诊入院时血压:190/110mmhg。 丘脑出血-临床症状丘脑出血的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出血是局限于丘脑,还是向周围临近区域扩展及与出血量的多少密切相关。如局限于丘脑都有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三偏症状,上下肢为基本均等的瘫痪,感觉障碍较重,个别出现丘脑痛且感觉障碍不易恢复,多无意识障碍,扩展至壳核瘫痪重,可出现较轻的意识障碍如嗜睡,优势半球可出现丘脑性失语,此患者为右侧丘脑出血,出现左侧偏瘫。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波及丘脑下部出现意识障碍重,入院时GCS4分,出血影响中脑可引起瞳孔大小不等(双瞳孔不等大左3mm,右2mm)、核性动眼神经麻痹等。 丘脑出血-特点按照头部CT的表现可分为三型:(1)局限型:出血量一般<10ml,局限于丘脑症状较轻,多无意识障碍,无并发症,常有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2)丘脑基底节型:血肿由外侧侵入基底节,患者瘫痪症状较重,可出现典型的三偏症状,出血量一般>15ml,可有轻度意识障碍;(3)丘脑脑室型:血肿破入侧脑室及三、四脑室,出血量一般>20ml,多有意识障碍,严重的出现中线移位,引起应激性溃疡、中枢性高热、肺水肿等并发症。此患者为3型 手术适应证:一般认为患者年龄不是特别大,重要脏器功能较好,没

原发性脑室出血48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脑室出血4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室出血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3年01月~2015年01月收治的48例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3例行数字减影动脉造影术(DSA)或CTA 检查明确病因,出院后6个月随访根据Glasgow Outcome Scale(GOS)预后评分来评价患者预后,48例患者,恢复良好者27例,轻度残疾11例,重度残疾者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4例;结论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大多病情重,常并发脑积水,脑室穿刺外引流及脑室腹腔分流是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同时应加强脑室出血的病因治疗以及穿刺后预防颅内感染。 标签:原发性脑室出血;脑室穿刺引流术;脑积水;颅内感染 脑室出血根据出血来源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室出血,原发性脑室出血临床较为常见,发病急、病情重,多数需外科手术治疗,并发症多,预后不良。我科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共收治48例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现将其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48 例,其中男27 例,女21 例;年龄33 d~84 岁,平均54.2 岁,既往高血压病史38例。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根据Glasgow昏迷评分,12~15分13例,8~12分17例,5~8分11例,5分以下7例。表现为脑疝者6例。 1.2影像学检查头颅CT 扫描均发现脑室出血;其中43例行DSA或CTA 检查,发现为脑动静脉畸形 5 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3 例(前交通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2例),烟雾病7 例;其余未发现相关血管异常。所有患者入院时头颅CT均存在侧脑室、第三脑室及第四脑室不同程度积血,其中单侧脑室出血13例,双侧脑室出血11例,四脑室出血3例,混合出血(侧脑室合并三、四脑室出血)21例。脑室出血合并脑积水9例。 1.3方法本组3例患者为前循环动脉瘤破裂致原发性脑室出血,均急诊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其中1例术后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5例动静脉畸形患者,1例急诊行开颅血管畸形切除,2例急诊行硬通道脑室穿刺引流术2例(其中1例术后择期行介入手术),另外2例保守治疗好转后择期行开颅手术1例,介入手术1例。2例小儿脑室出血患者,考虑维生素K缺乏,均行保守治療。 其余38例患者,行保守治疗17例,手术治疗21例。入院时即急诊行手术(其中硬通道脑室穿刺引流术7例(1例术后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11例, 软通道脑室穿刺引流术2例,内镜治疗2例)。保守过程中因病情变化行手术治疗10例,其中因意识障碍加重2例,再出血2例,脑积水6例,(其中硬通道穿刺7例,软通道穿刺3例,1例硬通道穿刺术后迟发性脑积水二次入院行脑室腹

原发性脑室出血的病因及处理

内容摘要:作者:周宏智,吴新民,张云峰,柯开富 作者:周宏智,吴新民,张云峰,柯开富 【关键词】原发性脑室出血;脑血管造影;病因 原发性脑室出血(primary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pivh)是一个少见的疾病,但病情重、预后差,尤其脑室铸形的患者病死率很高。近年来随着神经病学和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治疗措施的进一步完善,已使其病因的明确率、急性期生存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本文对2004年10月~2006年12月我科收治的原发性脑室出血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6例pivh住院患者,男8例,女8例;年龄35~70岁,平均52岁。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扫描证实为原发性脑室出血。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例,糖尿病史1例,甲型血友病1例。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出血。 1.3 脑血管造影检查全组中10例行脑血管造影检查, 发现动脉瘤5例,其中位于小脑后下动脉4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1例。动静脉畸形2例,其中位于右侧顶叶1例,由大脑中动脉供血向直窦引流,伴静脉高度扩张;另1例位于左侧小脑,由小脑后下动脉及小脑上动脉供血,向横窦引流,畸形近端有动脉瘤形成。造影阴性4例。余6例因患者或家属拒绝而未行dsa检查。 1.4 治疗所有病例住院后均予脱水降颅压,预防并发症及反复腰椎穿刺放脑脊液等内科综合处理,此外,对动脉瘤患者予电解可脱弹簧圈或水压可解脱弹簧圈行动脉瘤栓塞,2例动静脉畸形中,1例伴动脉瘤形成者单纯行动脉瘤栓塞,另1例动静脉畸形出血吸收后转外院采用超极化碘油配制相应浓度的α22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 胶栓塞。 1.5 结果 16例中13例康复出院,1例动脉瘤行栓塞过程中瘤体破裂出血后死亡,1例动静脉畸形伴静脉高度扩张在外院用nbca栓塞后2天颅内出血死亡。另1例患者入院后拒行dsa 检查,给予保守治疗,出血吸收后再次出血死亡。

脑室出血诊断详述

脑室出血诊断详述 *导读:脑室出血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1)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出血 ①发病急骤,迅速发生深度昏迷,少数神志清楚。②呕吐、呕血。 ③出现双侧病理反射。④四肢肌张力增高,早期出现周期性的自发性肌紧张,去大脑痉挛或去大脑强直发作,后期四肢变成弛缓状态。⑤双侧瞳孔缩小,眼球浮动,分离性斜视。⑥常有丘脑下部受损症状,表现体温升高,心率、脉搏先慢后快,面部充血出汗,血糖与白细胞增高。早期发生肺水肿与呼吸节律和频率的改变。⑦脑脊液压力高,呈血性。 (2)第四脑室出血 常由脑干或小脑出血继发破入第四脑室,损害了延髓生命中枢,故常在数小时内死亡。在存活的短时间内可有以下表现:①发病初期意识障碍较轻,后迅速发展为深昏迷。②呕吐,呃逆,腱反射消失,有病理反射。③高烧,体温常达40℃以上。④无反射性或自发性多动,亦无摸索与指划动作。⑤前庭反射消失。⑥早期出现肺水肿和呼吸障碍。⑦心跳徐缓,节律不齐,血压下降。 ⑧脑脊液为血性。 丘脑出血: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后易发生梗阻性脑积水。丘脑出血引起梗阻性脑积水,发病时患者昏迷,内科保守治疗后缓解,梗

阻解除,意识恢复。发病时即昏迷导致死亡。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量多,大于15ml者有23例,说明出血量越大,破入脑室的可能性越大。 桥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多由基底动脉的脑桥支破裂导致。临床表现为突然头痛、呕吐、眩晕、复视、眼球不同轴、侧视麻痹、交叉性瘫痪或偏瘫、四肢瘫等。出血量少时,患者意识清楚可表现为一些典型的综合征,如foville综合征、 millard-gubler综合征、闭锁综合征等,可伴有高热、大汗、应激性溃疡、急性肺水肿、急性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大量出血时血肿波及脑桥双侧基底和被盖部,患者很快进如昏迷,双侧瞳孔呈针尖样、侧视麻痹、四肢瘫痪、呼吸困难、有去大脑强直发作,还可呕吐咖啡色胃内容、出现中枢性高热等中线症状,常在48小时内死亡。 脑实质深部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多发生于脑深部小动脉。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男性发病率稍高,多见于50~60岁的老年人,但在年轻的高血压病人也可发病。临床特点为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并且多伴有躁动、嗜睡或昏迷。血肿对侧出现偏瘫、瞳孔的变化,早期两侧瞳孔缩小,当血肿扩大,脑水肿加重,遂出现颅内压增高,引起血肿侧瞳孔散大等脑疝危象,出现呼吸障碍,脉搏减慢,血压升高。随后即转为中枢性衰竭。 小脑出血:是指小脑实质内的出血,与高血压病有直接关系。多

急性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急性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型脑室出血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对本组患者采用内科治疗和手术治疗。结果40例患者中治愈5例,显效25例,无效6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75%,死亡者中死于多器官衰竭者2例,脑疝1例,急性肾衰1例。结论急性重型脑室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发病时不同意识状态和临床表现选择适宜的治疗措施,以降低患者死亡重残率。 【关键词】脑室出血治疗分析 急性重型脑室出血是脑室出血的一种严重类型,在临床上预后较差,病死率高是本病的一大特点。我科自2003年1月~2009年1 月共收治40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采取内科治疗加侧脑室冲洗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场资料 1.1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2岁。活动中发病者31例,安静状态下发病者9例。 1.2主要症状和体征:发病急骤,迅速发生深度昏迷,少数神志

清楚;呕吐、呕血;出现双侧病理反射;四肢肌张力增高,早期出现周期性的自发性肌紧张,去大脑痉挛或去大脑强直发作,后期四肢变成弛缓状态;双侧瞳孔缩小,眼球浮动,分离性斜视;常有 丘脑下部受损症状,表现体温升高,心率、脉搏先慢后快,面部 充血出汗,血糖与白细胞增高。本组患者都有意识障碍,其中嗜 睡5例,昏睡3 例,浅昏睡22,昏迷10例。偏瘫,病理征阳性 者14例,有14例病人出现过脑疝现象。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30 例,血管畸形者2例, 动脉瘤者1例,糖尿病史5例,冠心病史2 例。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肺部感染4例,消化道出血1例,肾 功能不全1例。 1.3诊断患者头部CT表现,出血部位为原发性脑室出血16例, 继发性脑室出血24例。其中原发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区15例,枕叶1例,额叶1例,脑干2例,丘脑区10例。 2治疗 内科治疗,治疗措施包括监测生命体征,镇静,.止血,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功能,防治并发症,定期行头颅CT复查。本组病人均于发病后常规应用20%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止血、控制血压、控制感染及保护心肾功能等内科处理,部分病人行单侧脑室额角穿刺冲洗引流术。 3结果

急性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急性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0-09-15T15:01:28.6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0期供稿作者:孙艳华 [导读] 急性重型脑室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发病时不同意识状态和临床表现选择适宜的治疗措施,以降低患者死亡重残率。孙艳华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人民医院 124200)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0-0053-02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型脑室出血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本组患者采用内科治疗和手术治疗。结果 40例患者中治愈5例,显效25例,无效6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75%,死亡者中死于多器官衰竭者2例,脑疝1例,急性肾衰1例。结论急性重型脑室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发病时不同意识状态和临床表现选择适宜的治疗措施,以降低患者死亡重残率。 【关键词】脑室出血治疗分析 急性重型脑室出血是脑室出血的一种严重类型,在临床上预后较差,病死率高是本病的一大特点。我科自2003年1月~2009年1月共收治40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采取内科治疗加侧脑室冲洗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场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2岁。活动中发病者31例,安静状态下发病者9例。 1.2主要症状和体征:发病急骤,迅速发生深度昏迷,少数神志清楚;呕吐、呕血;出现双侧病理反射;四肢肌张力增高,早期出现周期性的自发性肌紧张,去大脑痉挛或去大脑强直发作,后期四肢变成弛缓状态;双侧瞳孔缩小,眼球浮动,分离性斜视;常有丘脑下部受损症状,表现体温升高,心率、脉搏先慢后快,面部充血出汗,血糖与白细胞增高。本组患者都有意识障碍,其中嗜睡5例,昏睡3例,浅昏睡22,昏迷10例。偏瘫,病理征阳性者14例,有14例病人出现过脑疝现象。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30例,血管畸形者2例,动脉瘤者1例,糖尿病史5例,冠心病史2例。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肺部感染4例,消化道出血1例,肾功能不全1例。 1.3诊断患者头部CT表现,出血部位为原发性脑室出血16例,继发性脑室出血24例。其中原发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区15例,枕叶1例,额叶1例,脑干2例,丘脑区10例。 2治疗 内科治疗,治疗措施包括监测生命体征,镇静,.止血,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功能,防治并发症,定期行头颅CT复查。本组病人均于发病后常规应用20%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止血、控制血压、控制感染及保护心肾功能等内科处理,部分病人行单侧脑室额角穿刺冲洗引流术。 3结果 根据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疗效判定标准,40例患者中治愈5例,显效25例,无效6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75%,死亡者中死于多器官衰竭者2例,脑疝1例,急性肾衰1例。 4讨论 脑室出血就是指这些腔隙出血。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脑室壁上脉络动脉破裂出血叫原发性脑室出血,比较少见。脑实质内的出血破入脑室者叫做继发性脑室出血。这种出血较多见。原发性脑室出血治疗:适用于意识状态Ⅰ—Ⅱ级,生命体征平稳,临床无局限性神经症状的病人,但应注意患者意识状态的变化,若意识状态恶化(由清醒转为浅昏迷)及头颅脑CT扫描证实,出血多,脑积水加重,应于及时手术治疗。高龄并有多脏器功能衰竭或脑疝晚期,手术治疗意义不大,予内科治疗维持呼吸循环功能为主。原发性脑室出血指脉络丛血管出血及室管膜下1.5cm内出血破入脑室者,重型脑室出血以及室管膜下1.5cm内出血破入脑室者,重型脑室出血以继发性者占多数,其所占比例达79.49%。脑室出血原因为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出现突发昏迷、呕吐、瞳孔缩小及四肢抽搐等临床表现时,应及时行头部CT扫描,对脑出血部位、大小、破入脑室情况及有无梗阻行脑积水作出诊断,为早期手术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重型脑室出血病人由于积血阻塞脑室系统,脑室急剧膨胀,脑压骤然升高,脑深部结构遭受破坏,特别是压迫和刺激丘脑下部及脑干,易引起高热、内分泌功能障碍及呼吸循环异常等并发症,故对重型脑室出血的治疗首要问题是解决脑脊液的循环,解决脑积水,才能阻止病情的恶性发展。侧脑室引流能很好地改善脑脊液循环,解决脑积水,故能提高病人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有作者认为第三、四脑室积水铸形是影响脑室出血患者治疗和预后的关键,而单侧脑室穿刺引流虽然对清除侧脑室积血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对第三、四脑室积血少有直接作用,故作者认为对于重型脑室出血的全脑室均有积血病人采用单侧脑室穿刺引流治疗是否有特别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探讨。重型脑室出血者只要采取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以往,因为诊断及治疗手段受限,原发性脑室出血被认为是最凶险的脑血管病之一,临床死亡率高。现在,随着基层医院头颅CT检查的普及和治疗手段的进展,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死亡重残率已大为降低,但应注意,根据患者发病时不同意识状态和临床表现选择适宜的治疗措施,既不能盲目行手术治疗,也不能延误手术时机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综上所述,重型脑室出血表现危重,预后差,存活者绝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故对于此类病人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来降低病死率,提高存活率,提高存活者的生活质量,作为临床科室应积极为这一课题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怀、秦力:双侧脑室置管引流结合腰穿脑脊液引流治疗全脑系统出血铸形【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7.10.

脑室外引流并尿激酶注入治疗重度脑室内出血68例临床分析

脑室外引流并尿激酶注入治疗重度脑室内出血6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度脑室内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2006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68例重度脑室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给予脑室外引流并给予引流管内注入尿激酶,6 d后给予腰穿并行脑脊液置换或置管引流。结果所有患者中治愈36例,轻残15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4例。治愈52.9%,死亡5.9%。结论对于重度脑室内出血病例,给予脑室外引流并注入尿激酶,及给予腰穿脑脊液置换或置管引流治疗,可得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标签:重度脑室内出血;脑室外引流;尿激酶;脑脊液置换脑室内出血分为原发性脑室内出血和激发性脑室内出血;出血原因又分为外伤性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脑肿瘤破裂出血,动脉瘤出血,动静脉畸形及烟雾病等等。均是危及生命的临床急诊之一。其住院治疗时间长,治疗效果差,病残率较高。笔者所在科自2006年1月~2011年8月共收治重度脑室内出血患者68例,均采用脑室外引流及尿激酶脑室内注入,6 d后给予腰穿脑脊液置换或置管引流治疗,总的效果较为理想,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重度脑室内出血患者68例。其中男45例,女23例。年龄52~86岁,平均68.9岁。其中外伤性脑出血10例,高血压重度脑室内出血32例,动脉瘤重度脑室出血13例,动静脉畸形重度脑室出血6例,烟雾病重度脑室内出血4例,脑肿瘤破裂重度脑室出血3例。 1.2临床表现按GCS评分:4~8分45例,9~11分23例。全部患者均行头部CT扫描得到证实,且根据Graeb脑室内出血评分,9分21例,10分15例,11分19例,12分13例,均为重度脑室内出血。 1.3影像学资料全部患者行头部CT扫描显示全脑室铸型23例,单侧脑室铸型45例。本组患者住院后均经头部MRA、CTA或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外伤性脑出血,高血压脑溢血,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动静脉畸形出血,烟雾病出血,脑肿瘤破裂出血等等。 1.4治疗方法所有患者住院后均给予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常规处理后,手术时间在出血后8~24 h 53例,24 h以上15例。其中行单侧侧脑室额角穿刺35例,双侧脑室额角穿刺33例。一般穿刺后引流量为总出血量的1/3~1/2左右,且所有病例均在穿刺24 h后给予引流管内注入尿激酶2万U+生理盐水2~5 ml。注入后夹管1~2 h后松管引流,每日注入1~2次。术后根据引流管内引流液的变化情况来复查头部CT,一般引流3~5 d后脑室内的血凝块大部分液化,脑室系统基本上畅通,在第三脑室,第四脑室内的积血消失,颅内压明显降低,可以逐渐减少尿激酶的用药次数和用量。一般术后5~6 d左右拔除引流管,改行腰穿脑脊液置换或腰大池引流,必要时要使用脱水药降颅内压以免发生枕骨大孔疝。2结果

脑室内出血

双侧脑室内出血铸型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结果比较河北井陉矿业集团医院神经外科 王林曹哲苏建永梅海林 脑室内出血是各种因素导致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室系统引起的综合症[1]。属于继发性脑室内出血。本病死亡、病残率均很高,预后差。自1998年1月至2008年9月我们共收治双侧脑室内出血铸型47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本组男21例,女26例,年龄16~75岁,有高血压病史40例,3例为外伤性脑室出血,3例为脑血管畸形(AVM)自发性脑室出血,1例为颅底血管异网症自发性脑室出血。 头颅CT扫描:47例均显示双侧脑室内积血铸型。伴脑实质内血肿27例,伴三脑室出血9例,伴三、四脑室出血铸型23例。 二.治疗方法与结果 47例中8例行开颅血肿清除+脑室冲洗引流,死亡3例,植物生存2例。15例行血肿穿刺+单侧脑室引流,死亡4例。24例行血肿穿刺+双侧脑室引流+腰大池引流,尿激酶脑室内灌洗,死亡3例。三.讨论 脑室内出血是脑出血的一种具有高死亡率、高发病率的严重临床类型,其发生率占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的30%~60%。因其常伴有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如不采取积极治

疗,其死亡率高达40%~60%[2],出血性脑室扩张和脑血管痉挛两大并发症使其预后较其他脑出血更差。尤其是具备二个以上严重脑室内积血,其对脑室周围组织包括上丘脑下部和脑干上端产生直接的刺激和挤压作用,并阻塞脑脊液循环,导致颅内压急剧升高,脑血流减少,脑灰质核团继发缺血、缺氧性损害。Hua[3]等利用建立动物模型得出脑室体积与脑室内血凝块的体积呈线形正相关的结果。Gong[4]等也认为急性脑室扩张主要是脑室内血凝块的占位效应。脑室内血凝块自然完全溶解时间较长,在临床上按CT所见一般需要3周左右[5]。脑室内血凝块还可以沿脑脊液循环通路进入基底池和蛛网膜下腔,血凝块中的红细胞裂解,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作用于脑动脉壁引起血管壁的肌肉痉挛和损伤[6]。诸多学者观察到红细胞的分解产物是致痉挛物质[7]。因此以往保守治疗其死亡率几乎是100%。所以及时明确诊断,早期清除脑室内积血,保持脑脊液循环通畅,减少继发性脑损害是本病救治成功的关键。外科治疗脑室出血,以往倾向于按一般脑出血手术指征来选择治疗,但多数情况下病情进展迅速或因血压过高而丧失手术机会。我们通过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结果比较,认为虽然是严重脑室出血,一旦明确诊断,抓住手术时机,尽早根据CT定位进行血肿穿刺+双侧脑室引流+腰大池引流、脑室内尿激酶灌洗治疗,其预后及生存质量还是比较乐观的。本组患者有24例采用上述手术方法治疗,死

重型脑室出血的治疗体会

重型脑室出血的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脑室出血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54例重型脑室 出血(Graeb>8)患者行额角单侧或双侧侧脑室引流术,辅以脑室内尿激酶注入溶解 血块,拔脑室引流管后行腰大池引流治疗。结果恢复良好:13例(24.08%);轻残:8例(14.81%);重残:11例(20.37%);植物状态:7例(12.96%);死亡:15例(27.78%)。结论侧脑室外引流配合脑室内注入尿激酶并腰大池引流,能有效改 善重型脑室出血患者的预后,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重型脑室出血侧脑室外引流尿激酶腰大池引流 脑室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是一种起病急、进展快的常见脑血管疾病。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室出血。而重度脑室内出血患者的死亡率高达80%[1]。近年来广大医务工作者都在探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54例自发性重型脑室出血患者,通过侧脑室外引流术 配合脑室内注入尿激酶并腰大池引流治疗,总体取得良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所选病例根据Graeb评分标准[2]均为8分以上,所有病 例头CT证实第三、四脑室及双侧脑室均有积血,属重型脑室出血,并排除同时 行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16例;年龄38~82岁, 平均年龄58岁;有明确高血压病史43例,明确丘脑脑血管畸形一例,其余10 例在院期间未查明出血原因。术前GCS评分3~5分14例,6~8分28例,9~ 15分12例;头CT显示单纯脑室内出血11例,基底节及丘脑等脑内血肿破入脑 室43例。 1.2治疗方法:入院后常规给予止血、降血压、降颅压,改善神经元代谢、保护胃粘膜等治疗,在家属同意的前提下尽早全麻下行单侧或双侧侧脑室额角穿刺 脑室外引流术,全脑室铸型伴脑室扩张者行双侧引流,穿刺点选择发际内2.5cm 和中线旁2.5~3.0cm交点,穿刺方向对准两外耳道假想连线,平行矢状面或管头略指向内侧,用12号脑室引流管插入侧脑室。术后24小时内开始每日1~2次 用5ml生理盐水溶解2~5万单位尿激酶注入脑室,夹闭引流管2~3小时,复查 头CT显示脑室内出血消失或基本清除,无脑室扩张,停止注药,拔出脑室引流管,拔管时间多在术后5~9天,随后行腰大池置管引流至脑脊液清亮。根据病情,术前病人昏迷程度深,有瞳孔散大者,术中行气管切开以保证术后气道通畅,避免脑乏氧。 2 结果 根据GOS预后评分[3]:恢复良好:13例(24.08%);轻残:8例(14.81%);重残:11例(20.37%);植物状态:7例(12.96%);死亡:15例(27.78%)。其中一例急 性出血全脑室铸型,紧急双侧侧脑室引流引出新鲜血,病人于发病后24小时内 死亡。术后出现颅内感染5例,其中3例为双侧脑室引流。2例患者因并发颅内 感染,家属放弃治疗而死亡。死亡者中,高龄及术前头CT显示全脑室铸型伴第三、四脑室扩张者居多。术后随访6个月出现交通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例。 3 讨论 无论原发性还是继发性脑室出血,当出现血肿脑室铸型者,病人病情会急剧 恶化,很快出血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加深,并早期出现中枢性高热和上消化道出 血等下丘脑功能紊乱症状。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很快出现,早期是因为血块堵塞

自发性脑出血及脑室内出血手术说明书

自發性腦出血及腦室內出血手術說明書 病室床號______________ 科別_______ 病歷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人出生日期_年_________ 月_ 日手術主治醫師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刖言 自發性腦出血主要原因為長期的高血壓,而東方人及黑人較白種人的發生率高。近年來台灣地區隨著醫療進步,血壓獲得良好的控制,腦出血的比率已逐年下降,目前35歲以上每10萬人口每年約有73人,佔所有中風患者的22%, 但其死亡率則較腦梗塞高出許多,發病一個月內的死亡率約26-30%。 自發性腦出血的症狀及診斷 臨床症狀:突發的局部神經症狀,常併有頭痛(40%)、噁心嘔吐(35%)、血壓偏高(87%)、意識障礙(50%),少數會有癲癇發作現象(6.1%)。約35 %的病人早期症狀會有惡化的現象,此乃發作6小時內持續出血而致血塊擴大。 致病原因:常會有高血壓病史,可能伴隨頭部外傷之症狀,而較難區分是腦出血在先頭部外傷在後,抑或外傷後造成腦出血。或使用抗凝血劑、抗血栓藥物,或有酒精或藥物成癮,或血液疾病。其他原因如顱內動脈瘤,腦瘤,動靜脈畸型或類澱粉樣血管病變等。 由臨床表現及神經檢查結果很難準確區分出腦出血或腦梗塞,而電腦斷層或磁震造影檢查是目前最能夠早期區分為腦出血或腦梗塞的主要檢查。腦部血管攝影的檢查時機須依病人的臨床狀況、懷疑可能有顱內動脈瘤或動靜脈畸型等特殊腦血管病變之診斷以及由神經外科醫師判斷需外科手術的急迫性來決定。年青、無高血壓病史或無其他腦出血危險因素之患者,在病情需要時,可做血管攝影以探查病因。年長的高血壓病患,腦出血位於基底核、視丘、小腦或橋腦,除非懷疑有特殊的腦血管病變,否則大多不需做腦血管攝影檢查。磁震造影(MR) 或血管造影檢查對某些腦出血病患的病因探討會有所幫助,如海綿狀血管瘤較確 定的診斷,常需做MRI檢查。 手術治療時機 目前尚無足夠的臨床試驗佐證,可證明內科或外科治療對病人較有幫助, 甚至自發性腦出血的患者是否需手術,及手術的時機為何,均尚無定論。一般是以減少腦內血

浅谈原发性脑内出血的问题

浅谈原发性脑内出血的问题 发表时间:2015-12-11T11:09:04.710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5期供稿作者:赵海波[导读] 黑龙江省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中心医院原发性脑内出血可以破裂分布到脑表面或进入脑室,囊状动脉瘤也可以破裂引起出血进入脑内及蛛网膜下腔。 黑龙江省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中心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5 【摘要】目的浅谈原发性脑内出血的问题。方法原发性脑内出血在国内并发率很高,了解其内容,从诊断要点入手,从而找到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最有效的处理方法是甘油果糖注射液250 ml,静滴。周后可加三七总苷类药物,如路路通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缓慢静滴,1次/d。 【关键词】原发性脑内出血;内科医疗;临床分析0引言 自发性颅内出血可进入脑表面的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生在脑实质内(原发性脑内出血,PICH),进入脑室(脑室出血)或进入硬膜下腔(硬膜下血肿)。临床上、CT上甚至病理上区别较困难,因为原发性脑内出血可以破裂分布到脑表面或进入脑室,囊状动脉瘤也可以破裂引起出血进入脑内及蛛网膜下腔。1原发性脑内出血的分析 1 5%~40%的脑出血的患者(甚至可达50%的脑出血患者)死于急性期。多死于第1个月内,通常在第1周,由于幕上较大出血导致天幕疝,或后颅凹出血(见小脑卒中)。满4年的累计生存率50%~80%。急性期呈意识障碍的死亡率超过1/4,肢体无肌力障碍的预后最好。死亡原因在急性期主要为脑疝,在慢性期为心肌梗死和呼吸道感染。脑出血并发脑干出血或脑出血出现并发症(心力衰竭、心律不齐、肺水肿或肺炎、上消化道出血等),预后严重。脑出血的预后有5%取决于丘脑下部和脑干是否受损,及脑水肿的程度、有无肺部感染和有无上消化道出血等。 脑损害症状在起病半年后迅速好转,至第4年有所进步。有人平均随防3年,发现1/4的患者完全依赖他人护理,1/3的患者生活部分自理,不到一半的人可独立自理生活。糖代谢正常者的功能预后相对为好。急性期肢体肌力0级者预后最差。 脑出血稳定后,应注意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轻症脑出血偏瘫可以完全恢复或明显恢复,多数恢复不完全,重症可遗留永久性残废。偏瘫恢复越早预后越好,病后7天偏瘫开始恢复者,3个月后可独立行走;1个月以上偏瘫仍未开始恢复者,3个月后多不能独立行走;病后2~6个月仍可见到恢复,6个月以上恢复慢而少。 国内一组脑出血满5年的累积(中风)复发率超过25%。国外有人平均随防33个月和4.5年的两组,中风复发率为0%和5%。 脑出血后在第1周早期加重,可能与脑梗死的原因相同,其神经方面的原因包括: 1.1复发性出血。 1.2如血液进入脑脊液(见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小脑、脑干的血肿阻塞脑脊液向导水管和第四脑室的流动,则可出现脑积水。 1.3脑水肿引起局灶性脑缺血、颅内压增高、脑移位和天幕疝。 1,4癫痫发作。 2【诊断精要】 原发性脑内出血(PICH)通常不能单独从临床上与由脑梗死引起的卒中相鉴别。对临床上确定的脑卒中患者,首先最好是根据临床描述脑卒中综合征和损害的部位,然后做CT以确定诊断为原发性脑内出血。在用抗凝剂前,甚至在用阿司匹林前必须查 CT以除外原发性脑内出血。 脑内出血的部位可提示出血的原因。高血压性原发性脑内出血多发生在基底节区、丘脑:脑干和小脑。其他疾病引起原发性脑内出血不只在这些区域而且也在大脑半球的周边区(脑叶出血)。 2.1诊断要点 2.1.15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史。 2.1.2突然起病,有较多的全脑症状,病情进展快,伴局灶性神经症状者。 2.1.3腰穿为血性脑脊液或CT扫描示高密度改变。具备第1条与第2条可考虑诊断,如同时具备第3条则可确定诊断。 2.2辅助检查 2.2.1血液检查:可有白细胞增高,血糖升高等。 2.2.2影像学检查 2.2.2.1头颅CT扫描:血肿灶为高密度影,边界清楚,CT值为75~80 Hu;在血肿被吸收后显示为低密度影。 2.2.2.2头颅MRI检查:对急性期脑出血的诊断CT优于MRI,但 MRI检查能更准确地显示血肿演变过程,对某些脑出血患者的病因探讨会有所帮助,能较好地鉴别瘤卒中,发现AVM及动脉瘤等。 2.2.2.3脑血管造影(DSA):可清楚地显示异常血管和造影剂外漏的破裂血管及其部位。 2.2.2.4腰穿检查:脑出血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时,腰穿可见血性脑脊液。在没有条件或不能进行CT扫描者,可行腰穿检查协助诊断脑出血,但阳性率仅60%左右。对大量的脑出血或脑疝早期,腰穿应慎重,以免诱发脑疝。 2.2.2.5血量的估算 出血量=0.5×最大面积长轴(cm)×最大面积短轴(cm)×层面数3【治疗精要】 主要的治疗要点是: 3.1脑卒中患者的一般支持性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