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导学案

合集下载

2021年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导学案

2021年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导学案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可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正确;
B、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为了防止收集到的气体不纯,要把导管伸入集气瓶的底部,错误;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具有助燃性,验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错误;
故选:B。
学习小助手
本节课的重点是氧气的制法、收集及性质验证的操作。在上实验活动课之前要复习好与本节有关的知识点,明确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原理、装置、实验步骤及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然后在实验室里结合理论进行实验。
归纳小结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步骤可简记为查—装—定—点—收—离—熄,利用谐音记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学习反思
导学测评
(2)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为什么要由集气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答案】(1)气泡没有连续均匀排出就开始收集气体;集气瓶中没有装满水,留有气泡;收集满气体后没有在水中盖上玻璃片,而是在空气中盖上玻璃片(合理即可)
(2)防止集气瓶内氧气被排出而影响实验
跟踪演练
9.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氧气性质 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4)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依据是什么?______。
【答案】(1)①.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单孔橡胶塞、导管、集气瓶、水槽②. A ③. F(2)使药品充分受热
(3)连接烧杯的导管另一端放入有水的烧杯中,用手捂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烧杯内导管下端有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2)实验装置图:(若药品为氯酸钾,则试管口不放棉花)
(3)操作步骤:(检测目标3)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导学案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导学案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二.课前学习任务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装药品;(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4)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加热前要预热;(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6)实验结束后,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移开酒精灯;(7)仪器整理复位。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白光,放热。

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炭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

3.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烧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反应的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三.课堂学习1.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用白色晶体和黑色粉末混合加热制取氧气: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本第45页的图2-17选择仪器和实验用品,用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1)气体发生装置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填编号,下同)。

(2)排水法收集装置需要的仪器和用品是________,怎样判断氧气已经收满?____________。

一、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步骤:1.先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__________。

2.装入__________________,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塞。

3.将带导管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先准备好集气瓶(集气瓶要装满水,倒置在水槽中)4.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先,然后对准药品所在部位用外焰加热。

5.收集气体。

在水面下盖上玻璃片,将集气瓶取出,放在实验桌面。

6.用排水法收集完毕,应先把________移离水槽,再______________。

【归纳】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初三化学《性质活泼的氧气-氧气的性质》 导学案

初三化学《性质活泼的氧气-氧气的性质》 导学案

初三化学《性质活泼的氧气-氧气的性质》 导学案课型:新授 执笔: 审核: 时间:一、学习目标: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通过氧气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的实例,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氧化物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学习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氧化物和氧化反应 二、知识准备:1、 什么是物理性质?什么是化学性质?2、 蜡烛燃烧有哪些变化?会生成哪些物质? 1.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_色____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氧气______溶于水,液态氧为___________色,固态氧为_______色。

1. 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如:五氧化二磷(P 2O 5).氧化镁(MgO ).二氧化硫(SO 2)二氧化碳(CO 2)等。

化学反应可以用文字表达式来表示,例: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C O 2 CO 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需放少量水或细沙的是 ( )A .铁丝B .木炭C .红磷D .蜡烛 4.下列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B .铁制品锈蚀C .食品腐烂D .电灯发光.放热 3.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以下对氧气化学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跟其他物质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B .它跟其他物质的反应都属于缓慢氧化 C .它跟其他物质的反应都有发光.放热现象 D .其他物质的反应都有火焰产生 .三、教学内容2.【学生实验】氧气与其他物质的反应四、达标测试:1.下列试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气体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

九年级化学全册 4.3《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新版)鲁教版-(新版)鲁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全册 4.3《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新版)鲁教版-(新版)鲁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教案

《性质活泼的氧气》一、总体教学设计意图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到教材中,营造了“某某和揩,交流沟通、探索创新”的教学氛围,构建了“创设情境→引出课题→自主探究→自主合作→得出结论→自主展示→归纳总结→自主拓展→自主评价”的“三动五自主”教学模式,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变复杂为简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课堂。

二、本节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分两部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氧气的性质,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从整套教材的编写上来看,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为以后学习氧气的性质和二氧化碳的制取起到铺垫的作用,因此要从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分析归纳学习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记住所用药品的状态,理解该反应的装置特点、操作顺序和所用的仪器。

会检验、验满、收集的方法并能指出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优点。

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出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问题,让学生边讨论边操作,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和反应条件。

通过实验,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药品选择、仪器组装、气体收集和检验、验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最后尝试设计其他的制氧气装置,并与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进行比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提高科学素养。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彼此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难点:催化剂。

五、教学过程方法:1.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

2.通过讨论得到结论。

六、教学准备:试管(3只)、酒精灯、锥形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乳胶管、集气瓶、水槽、毛玻璃片;30%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沸石、火柴;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认识制取气体的药品,原理等自主探究:制取氧气的条件。

动手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小组分析讨论观察现象实验结论:实验—:只有过氧化氢溶液时,有少量氧气产生;实验二:当加入几块沸石(或瓷片)时,有少量气泡产生,火星更加明亮,说明产生的氧气少;实验三:当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粉末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木条很快复燃,说明这时产生的氧气多。

2.1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时)-导学案-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1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时)-导学案-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2.1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组成及氧气在自然界中循环2.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3.会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并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一、课前复习1、空气是物(填写物质类别),其中含有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干脆的饼干放在空气中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一杯石灰水长期的放在空气中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人在空气中能够呼吸,说明空气中含有。

二、【新授】探究问题:空气中氧气的性质【探究问题1】观察身边的空气,并阅读课本30页的内容。

归纳出氧气的有哪些物理性质(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方面考虑)[小结]氧气的化学的性质【探究问题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小结]现象文字表达式【探究问题2】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小结]现象文字表达式【探究问题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小结]现象文字表达式小结: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巩固练习:一、我来选评价: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常状况下,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C.空气不是单一物质,而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D.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2.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若用燃烧的方法除去其中的氧气,以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应选用下列物质中的()A.木炭B.蜡烛C.红磷D.硫磺3.下列物质在氧气里燃烧,其图示的实验操作有错误的是()4.下列有关空气的描述正确的是()A.空气中只有一种成分即“燃素”B.空气中不含有水蒸气C.空气的成分自古至今一直未变D.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5、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6.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能产生无色气体的是()A.红磷B.木条C.铁丝D.镁带7.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不定项选择)A.放出热量B.产生大量的白烟C.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D.发出白光8.有关氧气化学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B.氧气能供给呼吸C.氧气能支持燃烧D.氧气具有氧化性9.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可以将木炭放在________里或用______夹持木炭,在______上加热到_______,再伸入装有氧气的_________中。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

下列谜语是什么物质呢?无影无形摸不着,火焰见它跳的高。

呼吸作用它参加,动物生长离不了。

你一定猜到了是氧气。

氧气如此重要,你一定想自己动手制取氧气吧?初中化学教材《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创设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做科学”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习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教材分析与处理:本节内容分两部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性质。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第一部分,相对较为独立;从整套教材的编写上来看,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唯一安排的气体制取的实验,因此要从探究过程中抽取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难点:催化剂教学思路:创设情景,初识氧气,引出气体的制取→了解气体制取的一般步骤,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和反应条件→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尝试设计其他的制氧装置。

教学用具:试管(3只)、酒精灯、锥形瓶、长径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乳胶管、集气瓶、水槽、盖玻片;30%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人造沸石、芹菜、火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初识氧气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创设情景,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创设情景]在屏幕上循坏播放选取的与氧气有关的图片:运动会场上燃烧的火炬、火箭的发射、潜水员带着氧气瓶在潜水、抢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烂的葡萄,引导学生回答:氧气是我们身边熟悉的物质,它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氧气可供给呼吸,氧气可支持燃烧,氧气能使物品腐烂,氧气能发射火箭……[设问,引出下文]那你还想知道与氧气有关的什么知识呢?[生答]1. 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发射火箭的。

2. 我想知道氧气怎么使食物腐烂的。

3. 我想知道氧气还有什么用途。

4. 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

……[过渡]看来同学们想知道得还很多,这节课我们先来看一看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瓶氧气?然后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三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新版)鲁教版 教案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三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新版)鲁教版 教案

课题: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制取氧气的方法。

2、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3、学习探究气体性质的方法。

4、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制法教学难点:有关氧气性质的实验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实验用品教学过程探究目标:1、探究最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2、明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提出问题:1、如何选择最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依据是什么?2、如何收集一瓶氧气?3、如何检验一瓶氧气已收集满?收集资料:1、回顾一下,写出你所知道的制氧气的一种方法。

2、自然界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情境创设:下列谜语是什么物质呢?无影无形摸不着,火焰见它跳的高。

呼吸作用它参加,动物生长离不了。

你一定猜到了是氧气。

氧气如此重要,你一定想自己动手制取氧气吧?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步骤和方法现象分析和结论取A、B、C三支试管,分别加入3-5ml的过氧化氢溶液。

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试管口,观察现象。

2、在B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B试管口,观察现象。

3、在C试管中加入几块沸石(或瓷片),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C试管口,观察现象。

是否明显有气泡产生?速度快还是慢?木条是否明显有气泡产生?速度快还是慢?木条是否明显有气泡产生?速度快还是慢?木条比较三种方法,你认为最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依据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一瓶氧气。

1、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在广口瓶内先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再通过长颈漏斗添加过氧化氢溶液。

2、收集氧气。

先将集气瓶中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然后倒立在水槽中。

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把导实验时(有或没有)气泡冒出收集到的氧气是色的气体判断一瓶氧气已收集满的依据是实验时,填加长颈漏斗的优点是实验过程中,长颈漏斗的底部必须液封在液面以下的原因当导管口刚开始有气泡地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这是因为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等瓶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里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把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第三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导学案

第三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导学案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学习观察和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并从中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特点;3、了解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的概念;4、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理解氧气和人类的密切关系;过程与方法: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2、培养实验探究水平和创新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2、初次书写和记忆相对复杂的物质化学式、文字表达式。

【温故知新】思考:氧气的收集方法有哪两种?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踏上氧气的性质探究之旅吧。

首先祝大家旅途愉快!【第一站】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请同学们观察你面前的氧气,结合生活体验及已有知识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填写教材77页表格。

【第二站】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一]氧气与碳的反应请同学们用用蜗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加热至燃烧再放入1号集气瓶中,燃烧停止后,再向瓶中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后观察。

(1)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思考:为什么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实验探究二]氧气与铁的反应请同学们用用蜗钳夹住铁丝末端,先点燃火柴,待火柴将要燃尽时放入2号集气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① 铁丝为什么绕成螺旋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集气瓶底部为什么预先放少量水或细砂?________________[实验探究三]氧气与石蜡的反应选择3号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制取氧气的方法,学习巩固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药品的取用、气体的收集
方法等实验基本操作。

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2、了解催化剂概念,培养人为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改造自然的意识。

学习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用实验推得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难点: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学习过程
一、自学导航:学生阅读课本93页第一段,了解氧气的重要性。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由第二单元的学习知道化学变化实质上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制取氧气的原料中必须含氧元素,水通电分解可以制得和,但是,这需要消耗大量电能,且反应很慢。

高锰酸钾(KMnO4)或氯酸钾(KClO3)加热分解也可以制得氧气,但是装置复杂,且需要加热。

在这里咱们学习一种简便易行、经济无污染的制氧方法:双氧水常温分解制氧气。

知识点回顾:电解水时怎样检验生成的气体。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一特征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某无色、无味的气体是。

2、阅读演示实验探究课本93页三个实验。

①双氧水常温分解(能不能)产生氧气,速度(快慢)
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时速度较快。

则二氧化锰在实验中起作用。

③催化剂指的是。

④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实验室制取氧气。

该实验用到的仪器有:。

实验操作步骤为:(1)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装入药品(先固后液)(3)收集气体(4)验满(5)撤离。

注意:如何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
;长颈漏斗底端与液面什么关系:(防止气体通过长颈漏斗散失)。

4、收集方法。

提出问题:空的集气瓶中有没有物质?要收集到所需气体必须将里面的气体顺利排出。

则气体的收集方法分为:
(1)排水法:适合于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
(2)向上排空气法:适合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3)向下排空气法:适合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氧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或方法收集。

集气瓶中灌满水的标志为。

开始收集气体的标志为,集满气体的集气瓶应在桌面上。

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时,验满的方法为: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部,看是否复燃。

5.除了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外,还可以通过加热和,因为他们都含有。

二、学生讨论确定后,交流展示
三、学生小结;1、催化剂的概念:“一变二不变”
2、氧气的制取药品、原理、实验装置、步骤、检验方法、收集方法及原因
四、当堂检测: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2、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二氧化锰B.双氧水C.空气D.氧化镁
3、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A.用火柴去点B.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气体
C.用鼻子去嗅气味D.用天平称量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氧气,所以加热时能放出氧气
B.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发生化合反应放出氧气
C.双氧水中不加入二氧化锰,无法使双氧水分解放出氧气
D.二氧化锰可以使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放出氧气
5、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最好用()
A.排水集气法
B.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
D.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6、为了保证长时间潜航,在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发生装置,有以下几种制取氧气的方法:①、加热高锰酸钾②、电解水③、在常温下用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固体和氧气。

(1)、写出以上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你认为最适合在潜水艇里制氧气的方法是;与其他两种方法比较,这种方法的两条优点是
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