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习题 化学14-3
高一化学必修一练习题

高一化学必修一练习题一、选择题1. 根据元素周期表,下列元素属于主族元素的是:A. 氟(F)B. 氦(He)C. 钚(Pu)D. 氡(Rn)2. 以下化合物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A. 氯化钠(NaCl)B. 氢氧化钠(NaOH)C. 氯化氢(HCl)D. 氧化铁(Fe2O3)3. 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 2Na + 2H2O → 2NaOH + H2↑B. 2Na + H2O → 2NaOH + H2↑C. 2Na + 2H2O → Na2O + 2H2↑D. Na + H2O → NaOH + H2↑4. 根据化学键理论,下列物质中不存在离子键的是:A. 氯化钠B. 硫酸铜C. 二氧化碳D. 氢氧化钾5.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依据是:A. 氧化剂是被还原的物质B. 还原剂是被氧化的物质C. 氧化剂是被氧化的物质D. 还原剂是被还原的物质二、填空题6. 根据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中第1号元素是______。
7. 化学式H2O表示的是______。
8. 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是最外层电子数______。
9. 氧化还原反应中,如果某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该元素被______。
10. 根据化学键理论,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______。
三、简答题11. 描述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过程,并举例说明。
12. 解释什么是离子键和共价键,并各举一例说明。
13. 为什么说水是一种极性分子?请从分子结构和电荷分布的角度进行解释。
四、计算题14. 已知某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7%,其余为氧元素。
试计算该化合物的实验式。
15. 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Kc=1.8×10^-5,反应物A的初始浓度为0.1M,求当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B的浓度。
五、实验题16. 描述实验室中制备氢气的实验步骤,并说明实验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完整版)高一上化学习题精选(含答案),推荐文档

耗的能量为 Q2KJ,形成 1mol 水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 Q3KJ。下列关系中,正
确的是 (
)
A.Q1+Q2>Q3
B.2Q1+Q2>2Q3
C.Q1+Q2>2Q3
D.2Q1+Q2<2Q3
19.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 25℃的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
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 5ml 盐酸于试管中。试回答下列问题:
气泡产生;镁片逐渐溶解;烧杯中析出晶( 或烧杯中溶液变浑浊)
(2)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a(OH)2 在水中的溶解度随
温度升高而减小,故析出 Ca(OH)2 晶体
(3)Mg+2H+=Mg2++H2↑
(4)小于
20、略
二.晶体结构与物质
(一)、选择题(16 小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离子键一般是活泼金属原子与活泼非金属原子间形成的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变成化学能
B 煤燃烧时化学能转变成热能
C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
D 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变成光能
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
高一化学
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 D 硫酸溶于水
A.Cl2 B CO2 C. NaCl . D.CH4 4.在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有正负的主要原因是 ( )
A.电子有得失
B.共用电子对有偏移
C.既有电子得失又有电子对偏移
D.有金属元素的存在
5.短周期元素 X 与 Y 的原子序数相差 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X 与 Y 不可能位于同一主族
高一化学 专题14 化学平衡 含解析

专题14 化学平衡【知识回顾】一、化学平衡1.可逆反应(1)概念: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2)表示:采用“”表示。
(3)特点:①二同:a.相同条件下;b.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②一小:任一时刻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转化率均小于100%。
2.化学平衡状态(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均保持不变的状态。
(2)特征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②等——V(正)=V≠0;③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④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⑤变——外界条件改变,平衡也随之改变。
3.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1)本质标志:v(正)=v(逆)——反应体系中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
(2)等价标志:平衡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反应物的转化率等保持不变。
注意: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有两个核心的判断依据:①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只要抓住这两个特征就可确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对于随反应的发生而发生变化的物理量如果不变了,即说明可逆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关键是看给定的条件能否推出参与反应的任一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
二、化学平衡移动1.概念: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以后,若反应条件(如温度、浓度、压强等)发生了变化,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也会随之改变,从而在一段时间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这种由原平衡状态向新平衡状态的变化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过程:3.平衡移动方向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1)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v正=v逆,平衡不移动。
(3)v正<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高一必修1化学期末考试必会100题

中学化学必修一二练习题(一)化学必修一1、2章(1~14题)1、下列关于金属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钠的还原性很强,在空气中易变质,最终变为过氧化钠B、钠在工业上用于制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等化合物C、钠与水反应时,会发生猛烈爆炸D、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会置换出红色的铜2、下列不能通过单质间反应而制得的物质是()A、CuCl2B、cuSC、FeCl3D、FeS3、下列物质的溶液能导电,但不属于电解质的是()A、Ba(OH)2B、CH4C、Cl2D、HCl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FeCl2溶液中通入Cl2Fe2++ Cl2 === Fe3++ 2Cl-B、Al2O3与NaOH溶液反应Al2O3+ 2OH- === 2[ Al(OH)4]-C、FeCl3溶液与铜Fe3++ Cu=== Fe2++ Cu2+D、用醋酸除水垢2CH3COOH + CaCO3 === 2CH3COO- + Ca2+ + H2O + CO25、下列离子组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H+、NO3-、Fe2+、Na+B、K+、Ba2+、OH-、SO42-C、Ag+、NO3-、Cl-、K+D、Cu2+、NH4+、Br-、OH-6、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丁达尔现象可用来区分胶体与溶液B、胶体能透过半透膜C、胶体的性质主要有: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D、溶液、胶体、浊液的根本区分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7、下列物质中,含氧原子数不同的两种物质是()A、质量比为2:1的SO2和O2B、9g水和23g乙醇C、标况下44.8L的NO和100ml5mol/L的硫酸溶液D、物质的量相同的H2SO3和FeSO4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aCl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出Na+B、离子化合物肯定是电解质C、氨水呈弱碱性,故NH3是弱电解质D、溶于水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都是酸9、物质在反应中可表现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下面方程式中划线的物质,能在同一反应中同时表现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的有()①3FeO + 10HNO3 === 3Fe(NO3)3 + NO + 5H2O②C + 2H2SO4 (浓) === CO2 + 2SO2 + 2H2O③8NH3 + 3Cl2 === NH4Cl + N2④2Na2O2 + 2H2O === 4NaOH + O2A 、①②B 、①④C 、③④D 、全部 10、下列改变必需加入其他物质作还原剂才能发生的是( ) A 、CuOCuCl 2 B 、CO 2 CO C 、I - I 2D 、H 2O H 211、要配制浓度约为2mol/L NaOH 溶液100ml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称取8gNaOH 固体,放入100ml 量筒中,边搅拌边渐渐加入蒸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B 、称取8gNaOH 固体,放入100ml 容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固体溶解,再加入水到刻度,盖好瓶塞,反复摇匀C 、称取8gNaOH 固体,放入250ml 烧杯中,用100ml 量筒量取100ml 蒸馏水,加入烧杯中,同时不断搅拌至固体溶解D 、用100ml 量筒量取40ml 5mol/L NaOH 溶液,倒入250ml 烧杯中,再用同一量筒取60ml 蒸馏水,不断搅拌下,渐渐倒入烧杯中12、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在括号内),请写出选用的试剂及除杂质时的离子方程式: (1)FeCl 2(CuCl 2)选用试剂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HCO 3(Na 2CO 3)选用试剂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H 3COOCH 2CH 3(CH 3COOH) 选用试剂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13、在反应2KMnO 4 + 16HCl === 2KCl + 2MnCl 2 + 5Cl 2 + 8H 2O 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被氧化与未被氧化的HCl 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若有7.3g HCl 被氧化,则产生Cl 2的质量为_______,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 mol 。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摩尔质量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经典例题大总结

物质的量浓度练习题一、选择题1.在容量瓶上无需有标记的是A .标线B .温度C .浓度D .容量2.某实验需要0.2 mol NaOH 固体,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时,天平读数(游码及砝码)将A .等于8.0gB .等于8.00gC .大于8.0gD .等于0.2g3.0.5L 1mol/L 的FeCl 3溶液与0.2L 1 mol/L 的KCl 溶液中,Cl -浓度比为A .15∶2B .1∶1C .3∶1D .1∶34.相对分子质量为M 的某物质在室温下的溶解度为S g ,此时测得饱和溶液的密度为ρg ·cm -3,则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 .110-⋅L m ol S M ρB .1)100(1000-⋅+L mol S M S ρC .110-⋅L mol M S ρD .11000)100(-⋅+L mol S S M ρ 5.将标准状况下的a L HCl (气)溶于1000g 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 g/cm 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L mol a /4.22 B .L mol ab /22400C .L mol a ab /5.3622400+D .L mol aab /5.36224001000+ 6.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关于0.2mol/L K2SO4溶液的正确说法是A .500mL 溶液中所含K +、SO 42-总数为0.3N AB .500mL 溶液中含有0.1N A 个K +离子C .1L 溶液中K +离子浓度是0.2mol/LD .2L 溶液中SO 42-离子浓度是0.4mol/L7.取100mL 0.3mol/L 和300mL 0.25mol/L 的硫酸注入500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线,该混合溶液中H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 .0.21mol/LB .0.42mol/LC .0.56mol/LD .0.26mol/L8.某Al 2(SO 4)3溶液V mL 中含a g Al 3+,取出V/4 mL 溶液稀释成4V mL 后,SO 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125/54V mol ·L -1B .125a/36V mol ·L -1C .125a/18V mol ·L -1D .125a/V mol ·L -19.将2.4mol 某金属投入1.8L 2mol/L 的某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并产生7.2g 氢气,则该金属和酸分别是A .二价金属,二元酸B .二价金属,三元酸C .三价金属,二元酸D .一价金属,一元酸10.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结果产生偏低影响的是A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B .溶解所用的烧杯未洗涤C .定容时仰视观察液面D .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11.有K 2SO 4和Al 2(SO 4)3的混合溶液,已知其中Al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 ,SO 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7mol/L ,则此溶液中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0.1mol/LB .0.15mol/LC .0.2mol/LD .0.25mol/L12.在100g 浓度为18mol/L 、密度为ρ的浓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9mol/L 的硫酸,则加入水的体积A .小于100mLB .等于100mLC .大于100mLD .等于m L ρ100 13.用密度为1.32g/cm 3的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到BaCl 2溶液中,直到沉淀恰好完全为止。
易错专题14 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易错题典例精讲与习题(解析版)

易错专题14 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典例精讲易错点一不清楚侯氏制碱法的原料和反应原理【易错典例】例1 现代工业常以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氨气为原料制备纯碱,部分工艺流程如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Ⅰ原理为CO2 + NH3+ NaCl + H2O → NaHCO3↓ + NH4ClB.向饱和NaCl溶液中先通入足量的CO2,再通入足量的NH3C.反应Ⅰ生成的沉淀,经过过滤、洗涤、煅烧可得到纯碱D.往母液中通入氨气,加入细小的食盐颗粒并降温,可使氯化铵析出【答案】B【解析】A、在氨气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通入CO2气体生成碳酸氢钠晶体和氯化铵,即CO2 + NH3+ NaCl + H2O = NaHCO3↓ + NH4Cl,A正确;B、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小,所以要先通入氨气,后通入CO2,B错误;C、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CO2,C正确;D、根据NH3+H2O+CO2+NaCl=NH4Cl+NaHCO3↓及流程图知,母液中溶质为氯化铵,向母液中通氨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通入的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铵根离子,铵根离子浓度增大有利于析出氯化铵,D正确。
答案选B。
【解题必备】1.原料:食盐、氨、二氧化碳等2.化学反应原理:(1)生产碳酸氢铵和氯化铵: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NaHCO3↓+NH3Cl(在反应中NaHCO3沉淀,所以这里有沉淀符号)总反应方程式:NaCl+CO2+H2O+NH3=NaHCO3↓+NH4Cl(2)制取碳酸钠:2NaHCO3Na2CO3+H2O+CO2↑(CO2循环使用)【变式突破】1.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侯德榜制碱原理,按下面设计的方案制备碳酸氢钠。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装置中盛放的是NaOH 溶液,以便除去HCl 气体B.丙装置中的溶液变浑浊,因为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C.丁装置中倒扣的漏斗主要作用是防止污染性空气逸出D.实验结束后,分离碳酸氢钠的操作是蒸发结晶【答案】B【解析】甲装置为CO2的制取装置,乙装置为除去CO2中混有HCl的装置,丙装置为制取NaHCO3的装置,丁装置为尾气处理装置。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

高一化学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21世纪,化学科学还将继续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使各种新型功能材料的生产成为可能B.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C.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和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都是进入20世纪后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D.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向豆浆中加入盐卤做豆腐B.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C.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D.向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白色浑浊3、氧化还原反应是从元素化合价是否有变化的角度对化学反应分类的结果。
对于这个新的化学反应类型你有哪些认识?结合你的认识,完成下面的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B.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在反应中一定做氧化剂C.氧化剂在反应中本身被氧化D.还原剂在反应中本身被还原(2)下列变化中,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A. HCl→H2B.CO→CO2C. SO3→SO2D. FeC13→FeC12(3)下列变化中,加入还原剂可以实现的是()A. Ag→Ag+B. CuO→CuC. FeO→Fe2O3D. NO→NO2(4)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4、试分析有关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1)下列反应中,盐酸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是()(2)在下列三个反应中:二氧化硫所起的作用()A.相同B.不同C.是氧化剂的作用D.是还原剂的作用5、运用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物质与铁反应后的生成物,能与KSCN溶液作用生成红色溶液的是()A.盐酸B.氯气C. CuSO4溶液D.稀硫酸(2)所含铁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是()A. FeB. FeC12C. FeCl3D. Fe2O3(3)要除去FeC12溶液中的少量氯化铁,可行的办法是()A.滴KSCN溶液B.通入氯气C.加入铜粉D.加入铁粉(4)当人体缺铁时,往往需要服用补铁保健品,人体能够吸收的是+2价铁元素,但是+2价铁元素很容易被氧化。
全套高中化学人教版课后习题答案,DOC

高一化学必修1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 1.C2.C3.CD4.略 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 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1.D2.5.6 7.14mL8.n(Ca)9.1)10.40(1.C2.6.(1)(2(3(47.(1)8.9.1.42 g ,操作步骤略。
第二章第一节铁粉 过滤Fe 、Cu FeSO 4溶液稀硫酸过滤FeSO 4溶液蒸发结晶1.②⑧①④⑤⑥⑦⑩⑨2.树状分类法略5.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123.C4.8.9.10.(1(3)强酸(5)11金属是单质,不属于化合物,因此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第二章第三节1.电子氧化还原失去氧化还原得到还原氧化2.O2KClO3KMnO4HNO3H2O2Fe3+等H2 CCO金属单质等3.氧化S+O2=点燃=SO2还原4.C5.D6.C7.CB8.BC9.(1)还原剂H2氧化剂O2转移电子4e-(2)还原剂P氧化剂O2转移电子20e-(3)KCl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转移电子12e-(4)还原剂H2氧化剂WO3转移电子6e-10.略第二章复习题1.(1)A组CO2;B组非金属单质或气体等;C组O2;D组酸或强电解质等(2)2Cu+O2+H2O+CO2=Cu2(OH)2CO3转移4e-2.还原性3.C;S和KNO34.A5.111212.B3.7.8.6.72L9.Al放出的氢气多。
第三章第二节1.2Na2O2+2H2O=4NaOH+O2转移2e-2Na2O2+2CO2=2Na2CO3+O2转移2e- 2.酸强碱两性两性3.白色沉淀沉淀不消失生成白色沉淀沉淀逐渐消失4.D5.B6.B7.C8.D9.D10.2Fe3++Cu=2Fe2++Cu2+转移2e-11.先生成白色沉淀,迅速转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章 第3节
1.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中,不.
正确的是 ( )
A .蛋白质溶液加入饱和(NH 4)2SO 4溶液,蛋白质析出,再加水不溶解
B .人工合成的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是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合成的
C .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误食重金属盐会中毒
D .浓HNO 3溅在皮肤上,使皮肤呈黄色,是由于浓HNO 3和蛋白质发生颜色反应 解析:(NH 4)2SO 4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不发生变性,重金属盐可使蛋白质变性,使人中毒.
答案:A
2.误食重金属盐会引起中毒,下列不.
能用于解毒的措施是 ( )
A .服大量鸡蛋清
B .服用豆浆
C .喝大量牛奶
D .喝食盐水
解析:重金属盐可使蛋白质变性,服用蛋白质可解人体重金属盐中毒.
答案:D
3.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水解反应,且水解的最终产物只有一种的是
( )
A .淀粉
B .蚕丝
C .豆油
D .乙烯
解析:淀粉发生水解反应的最终产物只有葡萄糖.
答案:A
4.下列各组物质中不.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
A .葡萄糖和果糖
B .乙酸和甲酸甲酯
C .淀粉和纤维素
D .乙醇和甲醚
解析:尽管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组成都用(C 6H 10O 5)n 表示,但二者的n 值不同,二者不属于同分异构体.
答案:C
5.油脂皂化后,为使肥皂和甘油从混合物里充分分离,应加入的试剂是
( )
A .盐酸
B .食盐
C .水
D .氢氧化钠
解析:NaCl 能降低高级脂肪酸钠的溶解量,使高级脂肪酸钠从混合物中析出而分离. 答案:B
6.通过实验来验证淀粉水解可生成葡萄糖,其实验包括下列操作过程,这些操作过程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 )
①取少量淀粉和水制成溶液 ②加热煮沸 ③加入碱液中和酸性 ④加入银氨溶液 ⑤加入少量稀硫酸 ⑥再加热
A .①②⑤⑥④③
B .①⑤②④⑥③
C .①⑤②③④⑥
D .①⑥④⑤③②
解析:验证淀粉水解产物可表示为淀粉溶液――→稀硫酸酸化液――→加热煮沸
水解液――→加碱溶液中和液――→银氨溶液Ag ↓.
答案:C
7.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系物的是
() A.硬脂酸和软脂酸
B.乙酸和油酸
C.C6H5—CH2OH和C6H5—OH
D.丙酸丙酯和硬脂酸甘油酯
解析:结构相似,分子构成上相差一个或多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A中的硬脂酸、软脂酸分别为C17H35COOH和C15H31COOH,是同系物.B中的乙酸、油酸分别为CH3COOH和C17H33COOH,不是同系物;C中的C6H5—CH2OH和C6H5OH虽然在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原子团,但结构并不相似,前者属于芳香醇,后者属于酚,所以不是同系物.D中二者从结构上看显然也不符合同系物的特点,故选A.
答案:A
8.核糖是合成核酸的重要原料,结构简式如下:
CH2OH—CHOH—CHOH—CHOH—CHO
下列关于核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B.可以与银氨溶液作用形成银镜
C.可以跟氯化铁溶液作用显色
D.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解析:核糖的分子式为C5H10O5,与葡萄糖的分子式不同,二者不属于同分异构体;核糖分子结构中无酚羟基,不能跟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分子结构中无—COOH,不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核糖分子结构中含有—CHO,能与银氨溶液反应形成银镜.答案:B
9.速效感冒冲剂的主要成分之一为“对乙酰氨基酚”,其结构简式为
,有关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能溶于热水
②在人体内能水解
③1 mol对乙酰氨基酚与溴水反应时最多消耗Br2 4 mol
④与对硝基乙苯互为同系物
A.①④B.②③
C.③④D.①②
解析:酚羟基邻位两个C上的H能被Br2取代,故1 mol对乙酰氨基酚与溴水反应时最多消耗2 mol Br2;它与对硝基乙苯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C
10.现有下列物质:①纤维素②甲酸甲酯(HCOOCH3)③淀粉④甲醛(CH2O)⑤丙酸⑥乙酸
其中符合C n(H2O)m的组成且不属于糖类的是
() A.①②④B.②④⑥
C.①⑤⑥D.①③⑤
解析:纤维素、淀粉都为多糖,不符合题意,排除①③.甲酸甲酯分子式为C2H4O2,符合C2(H2O)2,但不是糖类,符合题意.甲醛分子式为CH2O,符合C(H2O)组成,但不是糖类,故符合题意.丙酸分子式为C3H6O2,不符合碳水化合物的组成.乙酸分子式为C2H4O2,符合C2(H2O)2,但不是糖类,符合题意,所以②④⑥符合.
答案:B
11.苯丙氨酸的结构简式为.
(1)该分子中的碱性基是________,苯丙氨酸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该分子中的酸性基是________,苯丙氨酸与NaOH(aq)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分子苯内氨酸缩合成二肽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苯丙氨酸的分子结构中含—COOH ,能与NaOH 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含有—NH 2,能与HCl 发生中和反应;两分子的苯丙氨酸缩合生成二肽:
12.有A 、B 、C 、D 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淀粉溶液、
甲酸乙酯中的一种.经实验可知:
(1)B 、C 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2)A 遇碘水变蓝色.
(3)A 、C 、D 均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液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试判断它们各是什么物质,并写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A 是________,B 是________,C 是________,D 是________.
②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a .蔗糖水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甲酸乙酯水解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碘遇淀粉变蓝色,则A 为淀粉;C 能发生水解反应,且C 本身还能发生银镜反应,则C 为甲酸乙酯;另一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B 为葡萄糖.最后确定D 为蔗糖.
答案:①A.淀粉 B .葡萄糖 C .HCOOC 2H 5 D .蔗糖
②a.C 12H 22O 11+H 2O ――→催化剂C 6H 12O 6+C 6H 12O 6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b .HCOOC 2H 5+H 2O HCOOH +C 2H 5OH
13.玉米芯、甘蔗渣等在稀H 2SO 4的作用下水解所得的木糖(C 5H 10O 5)属于多羟基醛,它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木糖在H 2SO 4的作用下,加热又可生成糠醛:
(1)糠醛的分子式为________.
(2)由木糖生成糠醛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填下列选项).
A .氧化反应
B .还原反应
C .脱水反应
D .酯化反应
E .消去反应
(3)写出由木糖生成糠醛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糠醛的键线式结构确定其分子式为C 5H 4O 2.
(2)木糖的结构简式为:
,经脱水和消去反应可生成糠醛. 答案:(1)C 5H 4O 2 (2)C 、E
(3)CH 2OH(CHOH)3CHO ――→浓H 2SO 4△OCHO +3H 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