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拨弦波尔卡》教案

合集下载

波尔卡系列音乐教案

波尔卡系列音乐教案

“波尔卡”系列音乐教学内容:听赏《拨弦波尔卡》、《铁匠波尔卡》、《单簧管波尔卡》、《闲聊波尔卡》四首乐曲。

教学目标:通过乐曲《拨弦波尔卡》、《铁匠波尔卡》、《单簧管波尔卡》、《闲聊波尔卡》等的欣赏,让学生了解波尔卡音乐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听赏导入:师:播放《拨弦波尔卡》。

生:(自由阐述)1:这首曲子很有意思,它的音乐好象不是拉或弹出来的。

2:是不是敲出来的?3:它的情绪比较活泼、轻松。

……师:这首曲子的演奏手法是很特别,它完全是拨弦拨出来的,而这个音乐的风格就叫:波尔卡。

二介绍“波尔卡”“波尔卡”是音乐的一种体裁,属于男女对舞用的舞曲。

起源于捷克民间,曾经风行全欧,西洋不少著名作曲家都用过这种体裁写过音乐作品。

它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欢快。

典型的节奏型是:XX X XX X | X X X 0 |。

三鉴赏〈〈拨弦波尔卡〉〉1 第二遍欣赏乐曲,思考:你觉得这首曲子中的哪个音乐要素比较突出?/音乐告诉你什么?生:我觉得力度,在这首曲子中的表现比较突出,它时而强时而弱,我感觉象一个小偷的形象。

生:……D、双簧管:直吹,音色明亮,带鼻音,长于感情的表现,有“抒情女高音”之称。

常用于田园风光的表现E、单簧管:又称“黑管”,直吹。

低音浑厚响亮,中音区圆润柔和,富于表情,高音区则较尖锐。

单簧管音色丰富而明朗,表现力极为丰富,是木管乐器中音域最宽的乐器。

2 单簧管为大家演奏一曲《单簧管波尔卡》。

3 初听:完整的欣赏,出示图形谱。

4 小组讨论分析:在图形谱中发现了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目的:运用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注意主题出现了几次。

)5 复听:学生以小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乐曲旋律相同的乐段与不同的乐段。

(可以用线条,动作,手势等等,此环节为后面学生创作图形谱打基础)6 学生创作图形谱。

7 演示图形谱。

七让学生展示他们所知道的“波尔卡”音乐,并做一定的分析。

中班音乐教案:拨弦

中班音乐教案:拨弦

中班音乐教案:拨弦中班音乐教案:拨弦(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拨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音乐教案:拨弦篇1活动目标:1.通过乐器游戏,训练幼儿的听辩能力。

2.让幼儿通过律动来了解音乐的曲式。

活动准备:音乐《拨弦波尔卡》,手鼓、三角铁、响棒的乐器及其卡片。

活动过程:1.乐器游戏,带入英文。

(1)教师取三种乐器(手鼓、三角铁、响棒)并做简单的介绍。

(2)教师将乐器藏在身后,教师敲奏,请幼儿听并说出是什么乐器的声音。

(3)带入英文,教师问:"what do you hear?"让幼儿进行回答。

(4)给幼儿三张乐器卡片(手鼓、三角铁、响棒),教师敲任一种乐器,让幼儿排出该卡片。

(5)教师同时敲两种乐器,让幼儿排出卡片。

2. 了解音乐的曲式。

(1)让幼儿跟随教师听音乐做简单的律动。

(在律动时,就用不同的舞动方式来呈现各个乐段。

)(2)教师提问:"我们刚刚做了几种动作啊?"对律动动作进行小结,引出aba曲式。

(3)在黑板上画出aba的图谱,让幼儿了解,并带领全体幼儿根据图谱做律动。

中班音乐教案:拨弦篇2活动目标:1、让幼儿体验用打击乐器表现乐曲中重音的情趣。

2、用快速反映练习的方式使幼儿进一步地把握音乐的结构。

3、要求幼儿集中注意力,努力确保反应准时正确,在高度紧张和兴奋的条件下有克制地演奏,不使乐器发出难听的声音。

活动准备:1、哑铃、圆舞板、铃鼓等若干。

2、录音机和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㈠教师和幼儿在《拨弦》的音乐声中,做聪明小孩和笨老狼的游戏进活动室。

㈡幼儿和教师一起跟随音乐玩快速反应游戏。

1、出示图谱,用幼儿创编的声音为曲子伴奏一次。

2、幼儿和教师一起跟随音乐玩快速反应游戏两遍。

⑴重音处击掌,其他地方用双手食指轻轻点动。

音乐课《波尔卡》教学设计及反思

音乐课《波尔卡》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簧管波尔卡》教案一、听赏导入:播放乐曲《雷鸣电闪波尔卡》片段,随乐参与体态律动。

总结音乐情绪,揭示乐曲名称。

波尔卡的基本音乐情绪:欢快地、活泼的、有趣地、诙谐幽默地。

二、介绍波尔卡波尔卡最初是欧洲的一种舞蹈形式。

这种舞蹈是19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轻快活泼的男女对舞,舞蹈速度快舞步小,而且舞者常会以圆圈的队形进行表演。

而这种舞蹈的音乐也被称为称为“波尔卡”。

后来有很多伟大的音乐家,喜欢这种活泼欢快的音乐风格,用“波尔卡”这种音乐体裁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

三、听赏乐曲《单簧管波尔卡》1.初听全曲。

带问题聆听:你能记住音乐中的某一个片段吗?生:。

2.听第一主题旋律。

①随乐律动。

②随乐选择不同的方式参与律动。

③师生随乐参与律动接龙。

3.复听全曲。

师:当你听到第一主题旋律出现时,请你做踏步拍手的律动,听到不熟悉的旋律时,请你随乐点点头。

4.听第2、3主题旋律。

①当你听到长音或者舒展的音乐时候,请你和老师一块用一个舒展而优美的动作来表示。

②当你听到长音或者舒展的音乐时候,请你自己用一个舒展而优美的动作来表现音乐。

再听第2、③随琴哼唱第三主题旋律。

5.复听主题1旋律。

师:这段音乐与刚刚听到的哪一段音乐相同?请你用动作参与体验。

生:。

6.再听全曲。

①随图谱画一画。

师:看同学们表现得这么带劲,动作做得这么好,老师也想来表现一下,请你跟着老师画一画音乐图谱。

②请一学生随音乐在黑板上指挥音乐图谱,其余学生参与体态律动。

7.打击乐器参与随乐演奏。

(三角铁、铃鼓、响板)师:小乐器也想加入到小朋友的表演当中,请大家拿出你的乐器,看看它有几种演奏方式?老师播放音乐,请你尝试即兴随乐敲一敲。

活动:师指导每组小乐器的演奏方式。

①、随音乐即兴演奏:生评价:你觉得刚才我们演奏的效果怎样?师评价:我们应当和谐的参与演奏,要仔细聆听音乐,要随音乐进行演奏,力度要稍微弱一点。

②、组建小乐队:活动:老师当指挥,指导学生用打击乐器进行短音、长音的演奏。

拨弦波尔卡-西南师大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拨弦波尔卡-西南师大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拨弦波尔卡-西南师大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拨弦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2.让学生通过学习拨弦波尔卡这首音乐,了解掌声、鼓掌、大喊“好”的音乐结构特点;3.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增加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4.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曲目《拨弦波尔卡》2. 教学器材吉他、尤克里里、手鼓等拨弦乐器。

3. 教学过程(1)热身让学生进行身体热身活动,使身心得到放松。

(2)感受音乐播放《拨弦波尔卡》的音乐录音,让学生聆听和感受音乐,用感受到的词语来描述这首音乐。

(3)学习节奏1.教师教学最简单的拨弦乐器——手鼓的演奏方法,并示范。

2.教师带领学生模仿击打手鼓发出的节奏,让学生感受到鼓点与乐曲的节奏感,渐渐形成对乐曲节奏的感知和认知。

(4)学习旋律1.教师介绍吉他和尤克里里等拨弦乐器,并示范弹奏方法。

2.由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演奏主旋律,让学生通过演奏体验,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3.学生们自行模仿教师的演奏,并加强练习。

(5)合奏1.学生们分组进行合奏,每组课上演奏一遍。

2.教师指导合奏,加强统一节奏、平衡声部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练习。

3.最后进行全班合奏,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6)复述让学生复述学习拨弦乐器和演奏《拨弦波尔卡》的过程,让学生回忆体验,巩固所学内容。

三、教学评估1.在学生热身和合奏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的动作是否正确、是否有音乐感和表达情感能力,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2.在复述环节中,教师评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延伸1.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拨弦乐器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拨弦乐器;2.可以引导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积极向上、欢快可爱的情感,在平时生活中以音乐为媒介,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学习一首简单的拨弦乐器曲目,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同时,在热身和合奏过程中,加强了学生身体和情感的训练,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情商智商和艺术修养。

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簧管波尔卡》《拨弦波尔卡》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簧管波尔卡》《拨弦波尔卡》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八音盒《单簧管波尔卡》《拨弦波尔卡》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单簧管波尔卡《单簧管波尔卡》的旋律来自民间,经波兰单簧管演奏家卡普罗修斯卡改编,成为一首单簧管独奏曲,受到人们欢迎。

从技巧上看,它并不难,但能收到很好的演出效果。

因此,不论是专业或业余的单簧管演奏者都喜欢演奏它。

《单簧管波尔卡》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单簧管独奏曲。

“波尔卡”是起源于捷克民间的一种二拍子的快速的圆圈舞。

本曲为回旋曲式,在钢琴奏出的三个响亮有力的和弦之后,单簧管以坚定明亮的音色,快速的奏出第一主题,在这个主题反复一次后,出现了第二个主题,这个主题的调性从降B大调转到F大调,在旋律上虽然和第一个主题没有十分明显的对比,但三连音的运用使音乐显得更加活跃。

接着第一主题再次反复出现,然后出现第三个主题,这个主题由四个乐句组成,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和歌唱性。

在调性上从降B大调转为降E大调,与第一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最后,第一主题又一次出现,结束乐曲。

全曲轻松活泼、情趣诙谐、旋律流畅、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2.拨弦波尔卡《拨弦波尔卡》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小约翰·斯特劳斯和其兄弟约瑟夫·斯特劳斯合作而成的一首杰出小品。

小约翰原打算在本曲中使用圆号,但其弟却主张只用拨弦,于是乐曲最终采用了只加三角铁、钟琴为陪衬的弦乐合奏形式。

所谓拨弦,就是直接用手指拨动提琴上的弦来演奏。

整部作品轻快活跃,因从头至尾都以短促的拨弦来演奏,因而命名为《拨弦波尔卡》,这首乐曲为每年奥地利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常奏曲目。

3.波尔卡波尔卡是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

以男女对舞为主。

基本动作由两个踏步和一个跳踏步组成。

于十九世纪中叶风行全欧。

大致分为急速、徐缓和玛祖卡节奏等三种类型。

一般为二拍子,三部曲式,节奏活泼。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储备和音乐欣赏能力,但是学生平时接触古典音乐比较少,对这首作品并不熟悉,虽然这首歌曲篇幅很短,节奏旋律简单,但在理解歌曲内涵、表现歌曲意境上确有难度,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对他们心灵的净化起到作用。

拨弦波尔卡-西南师大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拨弦波尔卡-西南师大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拨弦波尔卡-西南师大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拨弦波尔卡的音乐特征和表现形式,了解此曲的音乐元素和表演技巧。

2.学生能够正确演奏拨弦波尔卡的旋律,并掌握正确的节奏和乐器演奏方法。

3.学生能够在演奏拨弦波尔卡中运用音乐表现技巧,如强弱、连奏、颤音等,达到更好的演奏效果。

教学内容1. 拨弦波尔卡的音乐特征和表现形式拨弦波尔卡是一种来自波兰的民间舞曲,是指按照特定的节奏和曲调,在伴随着弦乐的伴奏声中跳舞的一种舞蹈。

拨弦波尔卡的音乐节奏较为明快,而曲调则是欢快简单的,乐曲体裁属于二拍子的小调跳舞。

2. 拨弦波尔卡的音乐元素和表演技巧拨弦波尔卡的乐曲中,主要包括如下的音乐元素:•乐曲的节奏感:拨弦波尔卡属于二拍子的小调跳舞,强调“隆咚、隆咚、轻”。

这种明快的节奏感是拨弦波尔卡的显著特点。

•旋律的美感:拨弦波尔卡的旋律简单而优美,通过优美的旋律让听众感受到舒适和愉悦。

•独奏技巧: 拨弦波尔卡演奏时,需要掌握基本的拨弦技巧和乐器的演奏技巧,如下弦、上弦、轻拨等。

•音乐表现技巧: 在演奏拨弦波尔卡的过程中,可以使用音乐表现技巧,比如强弱、快速连奏、颤音等,来增加乐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 拨弦波尔卡的演奏方法拨弦波尔卡演奏的乐器包括小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配唱和钢琴等。

演奏拨弦波尔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按节奏弹奏:拨弦波尔卡属于强调“隆咚、隆咚、轻”的小调跳舞,在节奏上要保持稳定节奏,强调二拍的位置。

2.注意音乐表达: 在演奏拨弦波尔卡时,要注重运用各种音乐技巧,用个人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来表达音乐的情感。

3.注意和谐演奏:音乐是合奏,要注意与乐队的其他乐器协调的合奏技巧,达到和谐共鸣的效果。

教学步骤1. 音乐元素和音乐特点的解释通过老师对拨弦波尔卡的音乐元素、音乐特点的一一解释,让学生对乐曲有更深入的了解。

2. 乐器演奏方法的演示老师向学生介绍拨弦波尔卡使用的乐器,演示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乐器的演奏方法,并让学生模仿演奏。

中班主题公开课拨弦波尔卡教案

中班主题公开课拨弦波尔卡教案

中班主题公开课拨弦波尔卡教案 1、中班主题公开课拨弦波尔卡教案活动名称:奥尔夫《拨弦波尔卡》2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自制乐器,并进行分组交流。

2.体验游戏表演的乐趣。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音乐《拨弦波尔卡》,手鼓、三角铁、响棒的乐器,纸巾盒,橡皮筋以及纱巾。

活动过程:1.复习音乐的曲式,让幼儿跟着图谱做律动。

2.自制乐器进行分组表演。

(1)让幼儿做手工纸盒(放小声的背景音乐),完成自制乐器。

(2)教师跟着幼儿一起演奏 A 段;B 段时一同挥舞纱巾;A 段时再一起演奏乐器。

(3)让幼儿分成 AB 两组分别演奏 A 段和B 段。

2、大班音乐公开课单簧管波尔卡教案反思设计思路:音乐能够启迪人们的智慧,音乐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对于在幼儿期的幼儿来说,音乐的教育作用功不可没。

《单簧管波尔卡》这一国外名曲,以其明快、简洁的 2/4 旋律,悠扬、流畅的曲调广为流传。

在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中,加入本曲的介绍,使幼儿初步了解”波尔卡“这一音乐曲式的特点,进一步掌握 2/4 旋律的节奏:×××× ,× ×,× ×使幼儿在音乐的熏陶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在音乐的王国中漫游,翱翔。

活动重点: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并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活动难点: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能够根据老师的指挥进行演奏。

活动目标:1、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并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尝试用各种身体动作创意地表现滚动、飘扬等运动方式。

活动准备:3、练习节奏:×××× ××××× × × ×1、自制音乐图谱一幅。

2、乐曲《单簧管波尔卡》,录音机。

3、碰铃、铃鼓、双响筒各 14 个。

活动过程:1、谈话: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好玩的梦……引入新课。

《拨弦波尔卡》教案

《拨弦波尔卡》教案

《拨弦曲》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音乐《拨弦曲》,初步感知乐曲的结构,听辨乐曲中的重音,并用多种形式表现。

2、能根据音乐变化做出快速反应,有控制的按规则游戏3、能根据乐曲的旋律起伏创编出故事。

教学重点:能愉快的、主动的参与感受、体验活动,并能合作、创造性的进行游戏和表演教学难点:通过自由操作、听故事、自扮小动物、做游戏的方式,进一步表现和理解音乐的特点与情绪。

学情分析:这是19世纪法国伟大作曲家德里布创作的芭蕾舞剧《希尔薇娅》中的那段拨弦曲。

这是一段精巧灵动,颇为顽皮的音乐小品,也是一部有着浓郁法国风格的神话舞剧。

在整曲听赏活动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让学生层层递进的体验与了解乐曲的曲式节奏,旋律特点。

在学生掌握了乐曲的基本要素后,再加入乐曲的故事创编,让孩子们发挥想象,随着音乐的变化与他人合作完成故事创编,体验游戏化音乐活动的快乐。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师:同学们,今天的音乐主人翁是一只可爱的小猴子,他收到了一张“森林音乐会”的邀请卡,他也想邀请你们和他一起参加,你们愿意和它一起去参加吗?愿意的话就要和它握个手!现在由熊老师暂时来扮演下小猴子,请大家仔细听音乐,并找到和小猴子握手的秘诀。

1、随音乐律动,活跃气氛二、新曲赏析《拨弦波尔卡》师:恭喜大家都得到了小猴子的邀请,也欢迎大家参加我们的森林音乐会,大家都在紧张的排练着自己的节目。

熊老师也为大家准备好了表演的乐曲,请大家听到有意思的音乐时可以摆一个动作,每次动作可以不一样。

并来猜猜这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呢?(播放音乐片段)生:小提琴,拨弦演奏方式师:是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排练的乐曲《拨弦波尔卡》。

下面请拿出我给大家准备的拨弦乐器。

1.介绍拨弦乐器。

师:(师拿出乐器)你们看看,这个乐器的身体是由什么做的?生:纸杯。

师:那它的琴弦是由什么做的呢?生:牛皮筋。

师:是用有弹性的皮筋箍在纸杯上做成的。

那么,这件拨弦乐器的哪些部位能发出声音?不同部位发出的声音一样吗?请小乐手们轻轻拿出乐器试一试、拨一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拨弦波尔卡》
教学内容:
欣赏《拨弦波尔卡》。

教学目标:
1.通过乐器游戏,训练学生的听辩能力。

2.让学生通过律动来了解音乐的曲式。

教学准备:
音乐《拨弦波尔卡》,手鼓、三角铁、响棒的乐器及其卡片。

教学过程:
一、乐器游戏,带入英文。

(1)教师取三种乐器(手鼓、三角铁、响棒)并做简单的介绍。

(2)教师将乐器藏在身后,教师敲奏,请学生听并说出是什么乐器的声音。

(3)带入英文,教师问:"What do you hear?"让学生进行回答。

(4)给学生三张乐器卡片(手鼓、三角铁、响棒),教师敲任一种乐器,让学生排出该卡片。

(5)教师同时敲两种乐器,让学生排出卡片。

二、了解音乐的曲式。

(1)让学生跟随教师听音乐做简单的律动。

(在律动时,就用不同的舞动方式来呈现各个乐段。


(2)教师提问:"我们刚刚做了几种动作啊?"对律动动作进行小结,引出ABA曲式。

(3)在黑板上画出ABA的图谱,让学生了解,并带领全体学生根据图谱做律动。

三、总结。

同学们,我们欣赏了《拨弦波尔卡》,大家来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