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力治疗心力衰竭的心律失常_蒋文平
当前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关注的几个问题_蒋文平

作者简介:陆万秋方芬(数#*据-( 3 ),女( 汉族),上海人,主任医师,硕士,主
要研究方向为临床心脏起搏与电生理。
静脉维持 ’. ?,并口服心得安 ) 7>,每日 + 次 。心电监护示 窦性心律,心率 .( @ ,( 次 : 分,12F(% -( @ (% ,’ G。入院第 + 天改为维拉帕米 .( 7> 口服,每日 + 次。住院期间反复检查 电介质均正常,血钾 .% +, 7789 : ;。出院前复查 H89IJK ’. ? 无室早。出院时 12F (% ./ G。出院后 # 个月随访,12F (% ./ G,血钾正常。患者母亲 12F (% .) G。
+$ 黄国民,吴照芝,徐伊亭,等% 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单源性室性期前 收缩( 附三例报告)[ &]%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 黄从新% 加强对室性心动过速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 &]% 中国 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郭成军,张英川,刘冰,等% 心室颤动初始节律的动态心电图观察 [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正确地对待新技术
/) 治疗远未达到理想的境地,治疗上尚未形成共识,因 此就会有各种治疗或检查上新的探索。本刊曾报道黄国民 等[.]消融治疗 . 例顽固性室早,本期刊出了梁锦军等早搏消 融治疗改善生活质量。也刊用过黄从新等[&]论述了室早与 室速关系,后来郭成军等[%]也有相似的报道,认为室早是室 速 5 室颤的先驱,因此消除室早有积极的意义,以此为指导郭 成军等[,]报道了消融治疗室早,成功地防止了 & 例特发性室 颤。他们做的探索是有意义的,但目前尚不足以推广,应限 在有条件的单位作探索性研究,并应作远期的随访,因为早 搏的消融治疗毕竟是一项尚不成熟的技术。
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指南

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委员会工作组成员(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郭林妮黄元铸蒋文平李庚山陆再英戚文航任自文吴宁向晋涛朱俊指导审查:方圻高润霖胺碘酮(amiodarone )用作抗心律失常药物已30余年,它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地位褒贬不一;但自上世纪90年代后,该药的地位逐渐被多项临床试验所确立,在美国和欧洲占抗心律失常药物处方的1/3,在拉美占70%左右,已成为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成员。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初应用胺碘酮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临床用药方法还有不标准之处。
故此制订本指南,以供临床应用参考。
1 胺碘酮的药理作用胺碘酮是多通道阻断剂,可表现出Ⅰ~ Ⅳ类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作用。
包括:①轻度阻断钠通道,作用于通道失活态,特点是心率快时阻断作用强,但没有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所特有的促心律失常作用。
②阻断钾通道,胺碘酮可同时抑制慢、快成分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Ks、IKr〕,特别是开放状态的IKS。
一般的钾通道阻断剂多作用于IKr ,IKr是心动过缓时的主要复极电流,因此该通道的阻断剂表现出逆使用依赖〔reverse use dependence〕特性,即在心率减慢时作用加强,易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
但在心动过速时,IKS复极电流加大,此时胺碘酮作用较强,表现为使用依赖性,即在快速心率时胺碘酮仍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胺碘酮延长动作电位时程〔APD〕,但根本不诱发TdP。
这是因为胺碘酮虽可延长心房和心室的APD,但不诱发后除极电位。
此外,胺碘酮还可阻断超快激活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Kur〕和内向整流钾电流〔IK1〕。
③阻断L型钙通道,抑制早期后除极(EAD)和延迟后除极(DAD)。
④非竞争性阻断α受体和β受体,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扩张外周动脉、降低外周阻力。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1)

Ⅱ类药物
阻滞β-肾上腺素能受体 降低交感神经效应 减轻由β-受体介导的心律 失常
Ⅱ类药物
降低Ⅰca-L、起搏电流 (Ⅰf)
缩短病态心肌细胞复极时间 降低复极离散度、提高致颤 阈
Ⅲ类药物
基本为钾通道阻滞剂 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 程 延长复极时间 延长有效不应期
Ⅲ类药物
选择Ⅰk r阻滞剂 d-sotalol dofetilide sematilide almokaland 心动过缓时的主要复极电流 在心率减慢时作用最大 逆使用依赖 易诱发尖端扭转室速
电复律
口服首选:β阻滞剂、异搏定、地 尔硫卓
心衰首选:胺碘酮
室上速
急性发作处理 刺激迷走N、食道调搏、电复律 普罗帕酮 iv 器质性心脏病慎用 ATP iv 西地兰 iv 地尔硫卓、胺碘酮 iv
室上速
防止发作 首选射频消融 口服普罗帕酮、莫雷西嗪
加速交界区自主心律
首选β阻滞剂 洋地黄过量: 停药、补钾 利多卡因、β阻滞剂
有器质性心脏病室速
室速治疗:终止发作、预防复发 (1)终止室速
同步电复律 非同步电复律 药物—静脉给药
Hale Waihona Puke 有器质性心脏病室速治疗利多卡因 半衰期短、数分钟作用消失 量大时消化道、NS不良反应 加重心功不全 胺碘酮:安全、有效 普鲁卡因、普罗帕酮 用于心功正常者
有器质性心脏病室速治疗
多形室速心功正常者 首选β阻滞剂:美托洛尔5-10mg iv 次选利多卡因、胺碘酮 再选电复律 单形室速心功正常者 右室临时起搏—超速抑制
房颤
控制心室率 地高辛、β阻滞剂、地尔硫卓、 维拉帕米 心律转复、窦律维持 Af>24h复律治疗 电转复 药物转复Ⅰa、Ⅰc、Ⅲ类药 器质性心脏病首选胺碘酮 无器质性心脏病首选Ⅰ类药
危及生命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脏猝死的防治策略

心梗数周数月后胶 原沉 着 , 痕形 成 , 成室 性心 律失 疤 形 常慢性基 质, 出现持续性 V ( V ) T S T 和非持 续性 V ( S T 。 T N V ) 已有 多起 临床试验证 明 ( A A 、 E I A、 S Y MA I C MI T G SC MU T 、 DT) 心梗后 N V 2— 0个月 随访 S D发 生率 1 % ~1% , S T1 2 C 0 4 如 伴左室功能不全 2年死亡率 3 % , 0 因此发生 于心梗 后 N V ST 是非 良性 的 , 它的治疗策 略 , 除心梗 的基 础药物 治疗外应 评估 S D危 险 分 层 , 血 分 数 ( F C 射 E )<0 4 、 . 0 电生 理 检 查 (P) E S 能诱 发 S T或 V , 置 人 I D, P V F应 C E S即使 不能 诱 发
分离 , 因此在治疗上有赖 于最 佳的抗心 衰药物 治疗 , 还需有 心脏再 同步化 治疗 ( R ) C T 的辅助 。单 纯 C T不降低 S D的 R C
死亡率 ( O A IN试验 ) ,AR — F试验随机 8 3例 , C MP N O C EH 1
刺激 , 高交感活性将诱发多形性 V , T 急性心梗 中高交 感活性
C T与药物对 比, R 随访 2 月的结果 , R 9个 C T与药物二组死亡
率分别 2 % 、0 , 0 3 % 但二组 S D死亡 分别 为 3 % 、5 , C 2 3 % 因此
心衰 C T后死亡率降 低是 由于心功能 改善 , R 降低 S D仍需 C
I D治疗 。也有 采用 带有 ID功能 的双心室起搏 , C C 能改善 心衰 ( Y N HAⅢ一 的症 状和 生存 ( 1 V) 短期 1~ 2年随访 ) 。心 衰患者置人 ID的标准按缺血性和非 缺血性 心脏病 S D的 C C
如何对待心房颤动

生 /0往往产生急性血流动力学改变,需要紧急复律。 在急性或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发生 /0时,纠正低氧和酸
中毒是首要的治疗措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 /0 时,最好用钙拮抗剂控制心室率,但因 /0而出现血流动力 学不稳定时,也应进行 ABB。
当然,对 /0复律除考虑其基本病因和心功能上的需要 外,也需考虑一些附加因素;如:复律后窦律维持的可能性、
/0持续的病史(如 /0持续已"年以上,复律或维持窦律成 功的几率已不高)、复律以后没有合适的药物可以维持窦律
(甲状腺功 能 亢 进 或 甲 状 腺 功 能 减 退 的 患 者 不 宜 应 用 胺 碘
性,上个世纪5-年代末到9-年代初,有数个临床试验(多数 为一级试验,少数为二级试验)对比抗血栓药与安慰剂防治
血栓栓塞的效果。试验仅观察了二种药物,一是抗凝剂华法
林,另一是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虽然各试验的设计条件可
比性不高,但结果相似,即华法林预防栓塞事件效果远优于
阿司匹林。在.1-- 余 例 .1!5- 岁 患 者 的 一 级 试 验 中,栓 塞事件相对危险下降率,华法林为.54(!"-0--:),阿司匹 林 =:4(!2-0-1),两者差,-4左右。与安 慰 剂 比 较,阿 司 匹林为中等度有效,所用有效阿司匹林剂量为/=16I/J。
失。近半个世纪以来;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疾病发生率
逐 渐 远 远 超 过 瓣 膜 性 心 脏 病,非 瓣 膜 性 心 脏 病 !" (8>8?@A?BA@C@DC7@AE7FC7AA@D7>8,GH!")变 成 血 栓 栓 塞 的 重 要
我国介入心脏病学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中国当代医药2021年6月第28卷第16期•封面报道窑我国介入心脏病学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苏州工业园区心血管健康研究院等主办的“第二十四届全国介人心脏病学论坛(CCIF2021)”2021年4月23日耀25日在苏州举行,500余位国内知名心血管病学专家为大会带来精彩学术报告,3000余名学者亲临现场,超过20 000人共聚云端,共同见证这一学术盛典。
诞生于1996年的CCIF是我国最早的心血管介人诊疗论坛,二十多年来CCIF遍及全国多地,培养了一大批心血管介人专业 人才,大幅提高了这一领域的整体 素质和业务水平,极大地缩小了我 国介人心脏病学领域与世界先进 水平的差距。
介入心脏病学四个发展阶段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蒋文 平教授作为我国第一例冠状动脉 腔内成形术(PTCA)完成者,在国 内首先开展了经食道心房调搏电生 理研究和临床应用,建立了完整的 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方法,并在华 东地区植人了第一台抗心动过速起 搏器。
蒋文平教授从医近50年,是 我国心脏电生理的奠基人之一,参 与和见证了我国介人心脏病学的 发展,在心血管介人专业领域里f顷注了毕生的心血和汗水,贡献了智 慧和才能,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 绩。
大会开幕式邀请蒋文平教授 与参会者共同分享几十年来的从 医心得和经验,一同回忆中国介人 心血管病学的峥嵘岁月。
蒋文平教授以“中国介人心脏 病学发展难忘的记忆”为题介绍了 我国介人心脏病学的起步和发展历程。
蒋文平教授说,多位先辈们脚踏实地在心导管检查、心脏起搏、除颤和复律、电生理检查和消融治疗、冠脉造影与冠脉介人、先心病和瓣膜病领域等多个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世界科技高峰挺进。
历经数十年发展我国介人心脏病学已平视于世界,诊断精准和治疗效果一代高于一代。
蒋文平教授表示,我国介人心脏病学自主创新仪器设备不足,应在基础研究上多下功夫,不断涌现出更多的创新成果。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在题为“中国心脏电生理学回顾”的主题报告中回顾了我国心脏电生理学发展的历史,展望了未来电生理学的发展方向。
心力衰竭内科治疗若干问题(上)——正确地掌握心衰治疗

心力衰竭内科治疗若干问题(上)——正确地掌握心衰治疗蒋文平
【期刊名称】《苏州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7(020)004
【摘要】不断有新的抗心衰药物问世,但心衰的远期预后仍很差,除非心衰的病因可逆或可纠正,因此对心衰患者首先要查清病因。
【总页数】1页(P31)
【作者】蒋文平
【作者单位】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15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6
【相关文献】
1.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应用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的临床分析 [J], 吉春风
2.恶性肿瘤内科治疗讲座(三)乳腺癌的内科治疗(上) [J], 周际昌
3.心力衰竭内科治疗若干问题(下):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对策 [J], 刘志华
4.探究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的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 [J], 吴昌桓; 戴思平; 林月雄
5.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治疗的新纪元 [J], 秦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心律失常之我见

抗心律失常的目的
• 已知抗心律失常药物基本并存着促 心律失常,如Ⅰ类药物阻滞钠通道, 减慢传导,中止折返激动,但传导 减慢诱发折返,反引起无休止心速; Ⅱ类药物b受体阻滞、,抑制窦律 、 减慢房室结传导,但窦律减慢显示 病窦症状;
抗心律失常的目的
• Ⅲ类药物钾通道阻滞,延长房 、 室心肌有效不应期,起抗心速 、 抗颤动作用,但有效不应期延长, 跨膜复极离散加大,导致心动过速 (尖端扭转性室速TdP) 、室颤;
心律失常治疗概况
• 应用胺碘酮 、依布利特转复窦律,应用胺 碘酮 、利多卡因中止阵发性室速等,也有 电复律后心律失常易复发,或耐电击,药 物增加电复律成功率,并维持稳定的窦律, 这些都是应用药物的指征 。 心律失常远期治疗少依赖药物,目前尚无理 想的远期防治药物 。
●
心律失常治疗概况
• 心律失常基本都有复发倾向,无论AF 、室 速 、室颤,都有相应的发病基质,目前尚 无药物逆转心律失常的基质,因此依赖药 物作心律失常的远期防治,作用有限 。
心律失常治疗概况
• 4.心律失常重在预防:其实心律失常的治疗和预 防现在都很被动,基本不清楚如何预防心律失常, 发生了心律失常又不知道如何治疗它,不让其复 发,因此心律失常远期防治应该从预防基础疾病 做起,要治疗高血压,预防冠心病,防治发展到 靶器官损伤,减少心力衰竭,从源头上防止形成 心律失常基质 。如心肌已重构,已形成心律失 常基质,就应设法逆转重构,因此既往那些不属 于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如RAS抑制剂 、他汀类 、 n-3多未饱和脂肪酸等似都有远期的抗心律失常作 用。
心律失常治疗概况
• 药物防治上往往看不到防治效果,而显示的往往 是远期治疗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但b受体阻滞剂 例外,b受体阻滞剂在SCD的远期防治中起有益 的作用,无论心肌梗死 、慢性心力衰竭 、心肌病 等远期治疗,都能从b阻滞剂治疗中获益,减少 SCD发生率 。 • 胺碘酮适用于SCD的二级预防,仅适用于猝死高 危患者不接受ICD治疗,可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单佗:苏州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江苏苏州215006) 作者简介:蒋文平,男(汉族),I二海人,内科学教授,博f:生导师,主 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名誉主编,专业 特长为心律失常的基础与临床。
(向晋涛编辑)
表观遗传
细胞归入哪一类具体谱系?由不同基因的沉默所控制。后者又取决于像DNA甲基化和组蛋白改变等表观过程。胚胎形 成的早期,哺乳动物基因组擦抹干净(wiped clean)使大多数表观修改。它们在胚胎形成过程中又重新建立起来。这样,每一 成熟细胞谱系的表观组都带着它的发育史。以后的发育的轨道和类型亦回应于环境的影响。这种可蝮性亦似有表观遗传学 的基础。表观遗传的标志nf能通过一代代遗传下来(可能通过减数分裂直接地保存下来,亦可能间接地发生表观遗传改变的 下一代重复)。发育的町塑性演进使机体能够适应其环境,适应町塑性的表型结局和当时环境之间的不相配,增加代谢和心 血管病的危险。这些考虑指出,表观遗传学是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提供r关键性的机制。哺乳动物发育过程中,环境 的影响造成表观基因组的稳定改变,改变个体对慢性代谢病、心IIIL管病的易患性。
这些观察对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有许多启发,对围受孕期的重要性了解渐多。此时营养不当会造成长久的效应,但出生 体重可能无改变。研究强调围受孕期摄取符合健康的营养的重要性。即使在发达国家,此时的营养亦可能失衡。
意识到生命早期环境可能使表观基因组发生一定量和稳定的改变,这些与日后的疾病易患性相平行,而且可能参与易患 性的形成。造成2种后果:①在预告2犁糖尿病发病中,虽然基凶组并没有加重临床危险因子,表观基冈组标志(如某个具体 的基因的驱动子的甲基化型)有助于识别出成年后易患慢性疾病(由于生命早期环境的不良影响)。②这些人的识别有助于 预防疾病(或通过生活方式改变或是积极的营养或药物干预)。动物模型研究表明,这些是可以预防或逆转的。通过营养干 预(如补充叶酸)或内分泌干预(如给予瘦素)。孕母营养过度叮能造成儿女肥胖的可能性增大。动物试验表明,底物和cofac. tor of DNA甲基化可以消除这种女性的肥胖遗传。一种组蛋白deaeetylation抑制剂早期治疗可以逆转官内胰腺生长迟缓所致 的成年后糖尿病。这些工作为日后成年发作的慢性疾病新治疗提供基础。(Mepscape,June 2009.余国膺摘译)
2心衰合并AF治疗
2.1控制心率左室功能不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首推 静脉注射洋地黄(地高辛、西地兰)减慢心率(I类推荐、证 据级别B);心率减慢不满意或遇有预激综合征者推荐静脉 注射胺碘酮(I类推荐、证据级别B);左窒射血分数(EF)保 留的心衰AF患者(舒张期心衰),可单用地尔硫卓减慢心 率,或与地高辛联用(I类推荐、证据级别c),亦能减慢运动 心率;慢性心衰合并慢性AF常用13受体阻滞荆和地高辛, 既减慢静息心率,又减慢运动心率(I类推荐、证据级别B); 当各种减慢心率措施尤效时,房室结消融及人工起搏治疗也 可考虑(II a类推荐、证据级别C)。 2.2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 尚无证据说明心衰AF患者复 律和维持窦性心律优于心率控制…。但AF快速心率对药 物反应不佳,尤其AF引起了心肌缺血(心绞痛)、低血压、肺 水肿,就应电转复(I类推荐、证据级别C)。电复律的成功 率取决于AF持续时间和左房大小(1I a类推荐、证据级别 c),如AF持续时间已t>48 h,或AF发牛时间不能确定,则 应接受静脉肝素或皮下低分子肝素抗凝后电转复,有条件可 接受经食管超声检查以排除心房血栓(I类推荐、证据级别 C);心衰AF或左室功能障碍者维持窦性心律的抗心律失常 药物(AAD)限于胺碘酮(I类推荐、证据级别C);如病情不 十分紧急,则町在抗凝的条件下采用静脉胺碘酮复律(Ⅱa 类推荐、证据级别A);对难治性AF也可接受导管消融(肺 静脉隔离)(11 a类推荐、证据级别B),但在心衰中应用尚无 临床试验评价过。 2.3抗血栓治疗 所有AF病人都采用抗栓药物预防栓 塞,除非有禁忌证(I类推荐、证据级别A);AF患者高危脑 栓塞,如以前有过栓塞史,如卒中、短暂性脑缺血或体循环栓 塞,则应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VKA)(华发令),使国际正常 化比率维持在2.0~3.0,除非有禁忌证(I类推荐、证据级 别A);AF患者伴1个以上的中危凶素,如年龄>175岁、高血 压、心衰、左室功能受损(EF≤0.35)、糖尿病,也应接受抗凝 治疗(I类推荐、证据级别A);AF患者不伴以卜因素,则应 用阿斯匹林(0.1~0.3/d)或华发令作抗栓塞的一级预防 (II a类推荐、证据级别A)。
心衰时VA发生率也上升。心衰Ⅱ级心功能死亡者以 猝死居多(64%),心衰心功能Ⅳ级者以泵衰竭死亡居多 (56%),而猝死约占1/3。因此心衰者半数可死于VA,由此 降低VA是降低心衰死亡率的关键。心衰时VA高发的原因 也不十分清楚,心衰心肌的I。、Ikr、Ih、I¨也多下调,造成APD 延长和复极离散加大,肌浆网自发释放钙,引起Na+/ca2+交 换电流加大,而产生触发活性机率增加;心肌细胞缝隙连接 蛋白也重构,如心衰心室肌的连接蛋白43明显降低(J 43%),造成室内传导延迟;心肌梗死或扩张型一tL,肌病形成室 内灶性疤痕,是折返的易患因素;心肌梗死受损心肌交感纤 维新生,心衰交感活性增加,也是VA的诱发因素。
万方数据
3心衰伴VA治疗
-tL,衰尤其左室扩大、EF下降患者,伴VA很常见,动态 心电图上几乎都能见到窒性早搏,非持续性窒性心动过速也
万方数据
·472·
很常见。如伴复杂的VA。预后多很差。心衰伴VA者尽可能 地消除诱因,并应用最适剂馈的神经体液阻断剂,如13受体 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其受体阻滞剂、醛同酮 拮抗剂(I类推荐、证据级别A);心衰患者伴无症状非持续 性VA,常规不推荐预防性应用AAD,心衰者不能应用Ic类 AAD(Ul类推荐、证据级别B);在心衰中由心肌缺血引起的 VA,应强化抗缺血治疗,对高危者应评估冠状动脉供血和作 血运重建治疗(I类推荐、证据级别C);心窜颤动幸存者或 有过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或窒性心动过速伴 晕厥,他们的EF已低于0.40,但生存可达1年以l:者,应置 人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I类推荐、证据级别A); 置入ICD和最佳药物治疗后仍有有症状的VA发生,推荐应 用胺碘酮(I类推荐、证据级别c),如反复室性心动过速引 起ICD频繁放电,应用胺碘酮为II b类推荐、证据级别C,此 种情况推荐消融作为ICD的补充治疗(I类推荐、证据级别 c);不接受ICD,可考虑胺碘酮替代(1I b类推荐、证据级别 c);心衰伴有严蕈VA而难以治疗,可作电生理评估和导管 消融(11 b类推荐、证据级别C)。
中国心脏起搏与,厶电生理杂志2009年第23卷第6期
·471·
尽力治疗心力衰竭的心律失常
蒋平
中图分类号R541.6+1 R541.7 R9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659(2009)06—0471—02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已是各种心脏疾患心脏功能代偿 到最后阶段的综合表现,各种心律失常发生率很高,而且是 构成,tL,衰的主要死亡原冈之一。因此要降低心衰死亡率,除 采用抗心衰最佳的治疗外,正确地预防和治疗心律失常,也 是降低心衰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可见心衰患者无论心房肌或心室肌都已发生心电和解 剖卜的重构,AF和VA的发生率都很高,加重心衰或构成心 脏猝死。因此心衰中心律失常防治特别莺要,文中提出的一 些要点,来自心衰治疗指南旧1,以期正确应用,减少心衰心律 失常的死亡。
参考文献
1 Marcus c弘,Keung E。Scheinman MM.The year in review of clini— cal cardiac electrophysiology[J].JACC,2009,54:777
1心衰中心律失常高发的电生理机制
心衰巾高发又需要治疗的,tL,律失常有心房颤动(AF)、 快速室性心律失常(VA)和心动过缓。AF的发生率随心功 能恶化而增加,心功能Ⅳ级(NYHA)者,AF发生率几近半 数。其高发原因较复杂,在左室负荷基础上发生的AF,缓慢 延迟整流钾电流(Ih,J 30%)、L犁钙电流(I。札,J 30%)、 瞬时外向钾电流(I。,i 50%)等离子流下调,Na+/Ca2+内向 交换电流加大,超快速激活钾电流(Ih)、内向整流钾电流 (I。。)、T型钙电流变化不大,这些综合地影响动作电位时程 (APD)延长。因此AF发作可能与房间、房内复极离散和早 期后除极加大有关。但如在快速房率基础上发生的AF,Ih 加大,APD缩短,由此心房波长缩短而易发生AF。心衰中 AF不仪有电重构的问题,『fIi且心衰时心房多扩大,心房肌退 行性变、纤维增牛,此导致结构重构。因此AF是心衰常见 的心律失常,AF加蕾心功能恶化。
为代谢及心血管病奠定基础的外观遗传机制:生命早期的事件引起了外观基因组的改变,伴随着疾病易患性的增加。流 行病学和实验证据反映,生命早期决定日后对肥胖、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功能不良等非传染性慢性病的易患性中起关键性作 用,现已开始发表深入探讨它们分子机制的资料。
发育中的机体对表观遗传改变易患性似有着宽大的窗口。围受孕期特别蕈要,在此期间,表观基因组重新排序。随后妊 娠期间营养不足和/或出生后使婴儿生长迅速的营养过度和孕母营养过度均造成日后的代谢功能不良。已有研究报告反映 与这些情况相贴切的表观基因改变。
2 Dickstein K,Cohen—Solal A,Filippatos G,et a1.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 2008[J].Eur Heart J。2008,29:2 388 (2009—09—22收稿)
4心衰伴心动过缓治疗
心衰的起搏治疗与通常的起搏治疗指征是一致的,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