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历年高考语文题目大全精编版
浙江新高考一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浙江新高考一卷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文章内容】(略)1. 文章中提到的“XX”一词,其含义是什么?答案:XX一词在文章中指的是...2.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些论据来支持其观点?答案: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以下论据:...3. 根据文章内容,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案: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文章内容】(略)4. 文章中“XX”一词的运用,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在文章中,作者运用“XX”一词,体现了...5. 请分析文中“XX”这一角色的性格特点。
答案:文中“XX”这一角色的性格特点包括...6. 文章通过哪些手法来展现主题?答案:文章通过以下手法来展现主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文章内容】(略)7. 文章中提到的“XX”现象,其成因是什么?答案:文章中提到的“XX”现象,其成因主要包括...8. 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对“XX”持有怎样的态度?答案: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对“XX”持有...9. 文章中提到的“XX”策略,其效果如何?答案:文章中提到的“XX”策略,其效果表现为...二、古诗文阅读(共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文言文内容】(略)10.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答案:(1)...(2)...(3)...(4)...11.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12. 文中“XX”一词的含义是什么?答案:...13.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
【诗歌内容】(略)14. 诗歌中“XX”一词的运用,有何艺术效果?答案:...15.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一)完成16-17题,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入空白处。
浙江省往年语文高考试题和答案速看

浙江省往年语文高考试题和答案速看浙江省往年语文高考试题和答案速看有些不认真学习语文的学生还不知道理解文章的方法,也不知道什么是修辞手法,高考复习要更加努力。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浙江省往年语文高考试题和答案速看,高考志愿填报请扫描下图二维码,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浙江省往年语文高考试题和答案速看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意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煲汤(bao1) 恫吓(dong4) 脐带血(ji4) 整齐划一(hua4)B、古刹(cha4) 衣钵(bo1) 挑大梁(tiao3) 言为心声(wei4)C、掣肘(che4) 卤味(lu3) 处女座(chu3) 寅吃卯粮(yin2)D、笃定(du3) 痤疮(cuo2) 病恹恹(yang1) 血气方刚(xue4)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当前,文艺创作最突出的问题是浮躁,急功进利,粗制滥造,不仅是对文艺的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
B、电视剧播出前,剧组为聚人气而做出密集宣传,虽无可厚非,也应把握尺度;低俗的噱头或许能暂时搏得关注,但终究不会提升电视剧本身的价值。
C、史铁生、霍金或许抱怨过不公的命运,却不曾在这个飞扬拔扈的对手面前认输,他们拼尽全力与对手掰手腕,直至打败对手,取得胜利。
D、影片《荒野猎人》中,“小李子”扮演的不再是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潇洒绅士,而是蓬头垢面、茹毛饮血,与自然鏖战的拓荒英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B、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
C、虽然最初并不相信自己涉嫌犯罪,但由于电话那头的骗子言之凿凿,加上所谓最高检“全国通缉公告”,信息闭塞的受害人最终成了骗子的猎物。
D、在媒体的长枪短炮前,明星们也许悟出了言多必失的道理,鲜有人会在聚光灯前竹筒倒豆子,少说、不说成了他们自我保护的明智选择。
浙江高考语文历年文学类文本阅读真题汇编(2004—2019)之答案

14.①“走眼”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走眼”是全文的主要事件。 ③“走眼”在文中具有正话反说的效果,较好地突出了 主题。
15.小说塑造了一个阅历丰富,洞悉人心,为人仗义, 精通业务的商人形象,揭示了经商与做人一样,都应该 诚信、宽厚、与人为善的主旨。
13.①情节在结尾处突然逆转,在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 果上,与“欧•亨利式”的结尾有暗合相通之处。 ②因前文设置的伏笔若有若无(“掀锅羞”“不记得细 节”“忘了味道”等),让结尾呈现出某神麾幻色彩。 ③结尾情节安排表明鱼未入汤诡异之处有深意,引发读 者对美味意蕴作深度的思考与探究。 ④结尾提示了“美味”的含义有表里两层,与标题“一 种美味”构成呼应。
2018浙江卷答案 10.(4分) ①用词夸饰,辞彩绚丽。 ②运用铺陈、排比语句。 ③语气急切:用副词“果有”“真个”等加强语气,用 “你看”“你抬头”等表现急于分享的兴奋心情。 11.(5分) ①连用10个“一”将“东京梦华”定格于一个特定的现 实场景,使得作品有开有合。 ②前文渲染的是“闹”,此处连用“一”凸显的是 “静”,形成强烈反差。 ③前文铺陈的是“繁”,此处聚焦于“一”,梦与现实 交相呼应,让作品余韵十足。
2016浙江卷答案 11.①忙碌 ②辛苦 12.①透露了母亲内心的急迫。 ②表现了母亲劳作的忙碌。 ③反映了母亲对家庭的责任感。 13.①同样写看火车,内容有变化,在结构上起贯穿全 文的作用。 ②反映了母亲向往又犹疑的复杂心理。 ③询问的不厌其烦与回答的不胜其烦形式对照,丰富了 母亲的形象。
14.①通过比喻、排比,渲染了火车的神奇与母亲对 火车的痴迷。 ②通过神态、动作等细节,细腻描写了母亲好奇、陶 醉和渴望的心理。 ③叙事上有过渡、舒缓节奏等作用。 15.①母亲是朴实、坚忍、勤勉持家的传统女性。 ②母亲受到新事物的感召,具有尝试新生活的内在倾 向。 ③母亲受传统和现实的羁绊,缺乏将希望变为行动铺垫,引出人潮汹涌。 ②再写游人众多,为后面观灯受阻埋下伏笔。 ③最后写观灯盛况,把作品推向高潮并点题。 ④层层铺垫,层层推进。 13.(6分) ①庆幸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对城市发展新气象感 到新奇。 ②有感于游人众多,人民生活富裕,精神焕发。 ③现代科技让汴京灯节重现历史繁华,实现了“我”的 “星河梦”。
高考语文浙江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浙江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3题。
(文章略)1. 文章中提到的“他”在面对困境时,表现出了怎样的态度?答案:在文章中,“他”面对困境时表现出了坚韧不拔和乐观向上的态度。
他没有被困难所压倒,而是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对未来的希望。
2. 作者通过描述“他”的故事,想要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信息?答案:作者通过描述“他”的故事,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是:无论遇到多么艰难的情况,都应保持积极的态度,勇敢面对,不断努力,最终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
3. 文章中“他”的哪些行为最能体现其精神风貌?答案:文章中“他”在面对逆境时,不放弃,不断尝试新的方法,以及在成功之后,不忘初心,继续帮助他人的行为最能体现其精神风貌。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文言文略)4. 请解释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因外物的得失而感到高兴或悲伤,不因个人的得失而感到高兴或悲伤。
表达了一种超脱物我,保持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5. 文中提到的“君子”应具备哪些品质?答案:文中提到的“君子”应具备的品质包括:不因外界的得失而动摇,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坚定;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自己的道德准则和行为标准。
6.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答案: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是:一个人应该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不被外界的名利所左右,保持自己的道德操守和人生追求。
三、作文请以“青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作文略)答案示例:青春是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它充满了梦想、活力和无限的可能。
在这个阶段,我们拥有探索世界的勇气,也有实现梦想的决心。
青春是一段不断尝试和挑战自我的旅程,它教会我们如何面对失败,如何在挑战中成长。
青春也是一段情感丰富的时期。
友情、爱情、家庭关系,这些情感的交织构成了青春的多彩画卷。
在这个阶段,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在人际关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最新最全,精品资料)9909十年高考语文试题全集(含答案)共116套浙江卷doc

2005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浙江卷)第1卷(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l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粘贴(zh a n)玷污(zh a n)龌龊(w。
)司帷幄(w/o )B.蹉足它(cu。
)磋冏(cu 0 )遭殃(y a ng)怏怏不乐(ya ng)C.飞镖(bia o)剽悍(bia o)绯红(f e i )妄自菲薄(f e i )D.蜿蜒(y & n)筵席(ya n)市俭(ku 泊)脍炙人口(kudii)2 .卜'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葱茏绊脚石怨天尤人一如既往B.迄今名信片提纲挈领老成持重C.幅射照相机有,黛恐竭泽而渔D.气概座右铭满腹经纶世外桃园3.依次填入卜'列各句根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来了解_________ 作出诊断。
②孩子过多玩网络游戏, 父母应适当加以③他们心中依然珍藏着那段美好的回忆,他们已经远离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A.病症干涉虽然B.病症十地即使C.病征十攻虽然D.病征干涉即使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B.我们的某些规章制度还不很健全,有的“聪明人”便打起了擦边球,以此谋取私利。
C.时下,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痞子蔡就是屈指可数的网络写手之一。
D.周末,我和同桌一起去攀岩,虽然崖壁陡峭,我们仍然摩肩接踵,奋力攀登。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哺乳期妇女如果仅仅依靠服用补品中的含碘量,就有可能缺碘,若不及时添加含碘食品,则有可能导致婴儿脑神经损伤或智力低下。
B.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C.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D.如何体会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认识用优秀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是摆在每一位中国企业家面前的重要课题。
(精编)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浙江卷)

C.当前,以芬太尼类物质为代表的新型毒品来势凶猛,已在一些国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将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入管制,是中国政府处理毒品问题的创新性举措。
D.近年来,《战狼Ⅱ》《流浪地球》等一批精良艺术品质和积极价值取向的文艺作品受到观众广泛认可,这充分证明过硬品质是新时代文艺实现文化引领的基本条件。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考古学是利用古人遗迹遗物重建古代历史的学科,尽管先民的物质遗存作为古史研究的直接史料有益于重建古代物质文化的历史,但仅满足于人类物质文化历史的建设,① 。
理由很简单,人类社会的历史不仅包括物质文化历史,也应包括精神文化的历史,我们不仅要关心古人是如何生活的,② 。
这意味着真正的考古研究,③ ,同时更要通过这些物质遗存研究先民精神文化的成果。
5.阅读下面某社区“红色议事厅”工作流程图,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注】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1)用一句话概括“红色议事厅”工作职能,不超过15个字。
(2)从“为老百姓办实事”角度评价“红色议事厅”工作机制。
要求:体现流程图主要内容,语言简明、准确,不超过80字。
二、现代文阅读 6.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苗绣,苗族的刺绣。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楚绣,与湘绣、汉绣同流而异源。
古代苗族妇女养蚕主要是为了获得制作刺绣使用的丝线。
苗绣主要用于装饰衣服,也用在裤脚和鞋面。
在衣服上以栏杆形式围在肩膀和袖口。
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衣饰部位不是栏杆形式。
苗绣针法有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十几种,其中辫绣、结绣是苗绣中特有。
辫绣是先将8根或12根同色丝线编成“辫子”,然后再回旋缀于底布成花,多用于“男性之衣”(“鸟爸”)的盛装中,绣品风格粗犷凝重。
结绣则将丝线在针头挽数结,然后抽针,如此反复插满成花。
苗绣图案多是鸟、鱼、花、果子。
浙江往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漩.(xuán)涡按捺.(nài)饯.别(jiàn)稍纵即.(jí)逝B. 桑梓.(zǐ)鬈.(quán)发昭.(zhāo)示图穷匕.(bǐ)见C. 混.(hùn)淆盘桓.(huán)喷.(pèn)香力能扛.(káng)鼎D. 潜.(qián)伏佝偻.(lóu)拙.(zhuó)劣戛.(jiá)然而止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辩论双方唇枪舌箭,针锋相对,相持不下,后来正方二辩出其不意地抛出三个论据,令反方措手不及,只好甘拜下风。
B.这位专家关于城镇化建设要防止落入“五大陷井”的说法得到了与会人员的认同,不少人对他的真知灼见竖起了大拇指。
C.在“中国情结”绘画大奖赛中,作品《瑞雪兆丰年》创造性地融入了民族文化元素,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最终拔得头筹。
D.初次登陆电子邮箱、微博或使用银行卡、会员卡时都须输入密码,而不同的密码容易混淆,这给人们平添了许多烦恼。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倒金字塔型的“421”家庭结构使得居家养老陷入困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又不够完善,以至..中国养老问题日趋严重。
B.有人多次为芦山灾民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C.面对河水严重污染的现状,大学生自愿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满怀热诚..地进行生态环境调查,积极宣传环保理念。
D.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中也有一些作品粗制滥造,令人不忍卒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部由第六代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坚守梦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浙江10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真题汇编(学生版)

2020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2019-2010年浙江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真题汇编)一、(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呼兰河传(节选)萧红邻居家磨房里边住着冯歪嘴子。
那磨房的窗子临着我家的后园。
我家的后园四周的墙根上,都种着倭瓜、西葫芦或是黄瓜等类会爬蔓子的植物;倭瓜爬上墙头了,在墙头上开起花来了,有的竟越过了高墙爬到街上去,向着大街开了一朵火黄的黄花。
因此那磨房的窗子上,也就爬满了那顶会爬蔓子的黄瓜了。
黄瓜的小细蔓,细得像银丝似的,太阳一来了的时候,那小细蔓闪眼湛亮,那蔓梢干净得好像用黄蜡抽成的丝子,一棵黄瓜秧上伸出来无数的这样的丝子。
丝蔓的尖顶每棵都是掉转头来向回卷曲着,好像是说它们虽然勇敢,大树,野草,墙头,窗棂,到处的乱爬,但到底它们也怀着恐惧的心理。
太阳一出来了,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丝蔓,一变而为温暖了。
于是它们向前发展的速率更快了,好像眼看着那丝蔓就长了,就向前跑去了。
因为种在磨房窗根下的黄瓜秧,一天爬上了窗台,两天爬上了窗根,等到第三天就在窗根上开花了。
再过几天,一不留心,那黄瓜梗经过了磨房的窗子,爬上房顶去了。
后来那黄瓜秧就像它们彼此招呼着似的,成群结队地就都一齐把那磨房的窗给蒙住了。
从此那磨房里边的磨馆就见不着天日了。
磨房就有一张窗子,而今被黄瓜掩遮得风雨不透。
从此那磨房里黑沉沉的,园里,园外,分成两个世界了。
冯歪嘴子就被分到花园以外去了。
但是从外边看起来,那窗子实在好看,开花的开花,结果的结果。
满窗是黄瓜了。
还有一棵倭瓜秧,也顺着磨房的窗子爬到房顶去了,就在房檐上结了一个大倭瓜。
那倭瓜不像是从秧子上长出来的,好像是由人搬着坐在那屋瓦上晒太阳似的。
实在好看。
夏天,我在后园玩的时候,冯歪嘴子就喊我,他向我要黄瓜。
我就摘了黄瓜,从窗子递进去。
那窗子被黄瓜秧封闭得严密得很,冯歪嘴子用手扒开那满窗的叶子,从一条小缝中伸出手来把黄瓜拿进去。
有时候,他停止了打他的梆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历年高考语文题目
大全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浙江历年高考语文题目大全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浙江历年高考语文题目大全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昵(nì)称质(zhǐ)量衣钵(bō)因噎(yē)废食
B、刍(chú)议熟稔(rěn)露(lù)脸瘙(sào)痒难忍
C、奇葩(pā)笑靥(yǎn)当(dàng)真物阜(fù)民丰
D、绮(qǐ)丽木讷(nè)顷(qǐng)刻入不敷(fū)出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散文是倍受读者青睐的文体,古今中外的散文家凭借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文采斐然、脍炙人口的名篇。
B.上课铃声过后,他才慌慌张张地冲进教室,"报告"声刚落,同学们轰堂大笑,原来他衣服的纽扣错位了。
C.毋庸讳言,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的教师确实存在,但像"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那样爱生如子、恪尽职守的人,才是教师队伍中的主流。
D.作为领导干部,面对群众时需要很强的亲和力,只有贴近群众,和颜悦色而不是急言厉色,才能真正听到群众的心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温总理对于一些地方房价还没有回到合理价位,调控不能放松的表态,让市场对楼市调控政策放松的预期落了空。
B.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C.中国古典诗歌所用的许多物象,本是无情无知的,但经过历代诗人反复继承、运用和发展,积淀了丰厚的象征意蕴,成为传统的审美意象。
D.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加强和改进艺术评论工作,引领艺术创作和群众艺术鉴赏水平,纠正不良创作倾向,是艺术评论家必须承担的职责。
B.《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
C.这本书精心选配了10多幅契合文意的图片与版式设计有机结合,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极具文化魅力的立体阅读空间。
D.智能电视的推出*了人们心中电视机只是用来看节目的传统观念,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电视上网进行一系列的社交、娱乐活动。
5.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食品添加剂"下定义。
(3分)
①食品添加剂是有意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
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
③食品添加剂既可以是化学合成物质,也可以是天然物质。
④食品添加剂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
6.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不超过60字)(4分)
银杏树初冬疾风骤雨凋零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7.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5分)
不久前,某地一所高中对700名学生做了以"你觉得你离父母有多远"为主题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69%的学生认为与父母有代沟,其中6%的学生觉得离父母很远。
很多学生说,与父母沟通时,除了学习再无别的话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2分)
(2)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不超过80字)(3分)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
这个根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小学,一个是经学。
经学就是"六经",再扩展,是十三经。
其实十三经已经推衍开了,基本的还是"六经"。
"乐经"不传,实际上是"五经"。
就是《诗经》、《书经》、《周礼》、《周易》和《春秋》。
这就是经学。
汉代一大批注释、传疏、义证,晋唐又有一批,宋明又有一批。
清代重新回过头来再注再疏。
后来的经学,不是经学的原典,而是经学史。
中国的经学在中国学术怎样流变,有汉宋之争,有明清之变。
研究经学史,不了解清代学术不行,因为他们把字、词、义解释得更清楚了,汉宋儒的不少错误得到了纠正。
不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的重新检讨研究,念字就会念错,发音就会不准确。
对"五经"音义的校正,是清儒的一大贡献。
宋代重视义理,也就是"六经"的义理和思想。
濂、洛、关、闽四大家,基本上都回到"六经",重构儒家的思想体系。
重归"六经"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他们抓住了《周易》。
所以朱子研究《易》,二程对《易》的研究极高深,张载也研究《易》。
张载讲《易》是有名的,但在程颢、程颐面前,他主动让出一席之地。
为什么清儒反宋?他们觉得宋儒讲空话。
字音都没有念清楚,空谈义理,有什么意思?清儒就指出这个字那个字以前念错了。
这样一种功夫,主要的研究对象是针对"六经"。
清儒的原话,"读书必先识字"。
你说"经",是哪一本"经"?是古文还是今文?具体是哪一个文本?所以清儒的功夫在甄别和辨伪,目的是恢复"经"的本原。
要恢复本原,必须有小学的功夫。
小学的功夫就是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
文字学是认字,训诂学是释词,把字词的意思解释清楚。
这还不行,还要懂音韵。
说这个字,汉代这样读,宋代那样读,清代是这样读的。
清儒把"六经"的字一个一个弄准确了。
所以要说国学,最主要的应该是经学和小学。
要懂经学,就得懂小学。
小学是工具和路径,不懂小学,通经之路就走不过去,就没有能力研究经学。
8.下列对"读书必先识字"理由的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朱子、二程等人在没有小学功夫的情况下研究《周易》,是空谈义理。
B.有了对经学字词义的大量注疏,才有可能去研究经学在中国学术的流变问题。
C.字音没有念清楚,字词意思没有解释清楚,就不能够恢复"经"的本原。
D.汉、晋唐、宋明注疏有不妥之处,汉宋儒在研究经学史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错误。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而作为工具和路径的小学是经学的根底。
B.宋代学者从《周易》入手重归"六经",以"六经"的义理和思想来重构儒家的思想体系。
C.清儒有着深厚的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功底,他们对"六经"的字逐一进行了校正。
D.只有纠正了"五经"音义中的错误,才能真正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研究的贡献。
10.结合上下文,指出作者认为"后来的经学,不是经学的原典,而是经学史"的理由。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