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开发形势及对策

合集下载

油田开发进展与挑战

油田开发进展与挑战

油田开发进展与挑战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油田开发成为全球各国的重要战略之一。

油田的开发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油田开发的进展与挑战,并分析其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一、油田开发的进展1.技术进步的推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油田勘探与开发手段不断更新,使得油田的开发效率大幅提升。

从传统的钻井技术到现代的水平井、多级压裂技术等,都使得油田的开采效果更好。

2.油田资源的丰富全球范围内,油田资源依然较为丰富。

尤其是中东地区的沙特阿拉伯等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油田,这些资源的开发将继续对全球能源供应起重要作用。

3.政府政策的支持油田开发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政府在这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为油田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吸引了国内外企业积极参与其中。

二、油田开发面临的挑战1.环境污染问题油田开发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

包括水源、空气等环境资源的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等。

为了减少这些负面影响,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环保技术手段。

2.能源消耗和排放增加油田开发需要大量的能源供给,这不仅增加了能源消耗压力,同时也导致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

3.开采难度的增加随着油田资源的逐渐枯竭,传统的开采方式面临一系列困难。

比如深水海域、油砂等开采难度大、成本高。

同时,油价的波动也对开采效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社会经济影响油田开发往往会给当地社会经济带来较大的变动。

虽然可以带来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但也可能导致资源过度依赖、社会不平等等问题。

三、油田开发的可持续发展1.科技创新与应用为了应对油田开发中的各种挑战,需要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

研发更先进的勘探技术、环保措施以及替代能源的开发,推动油田开发向更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

2.强化环境保护油田开发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行绿色开发理念。

通过减少排放、开展环境修复和保护区建设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胜利油田开发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胜利油田开发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胜利油田开发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马祥民(胜利油田政策研究室,山东东营257002)①【摘 要】 胜利油田多数主力油田目前已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在开发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资源接替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综合含水上升,油田开发面临的矛盾和困难增多;开发技术接替矛盾突出;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为此,提出以下对策性建议:进一步强化油田开发基础工作;不断提高油田开发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强管理,进一步强化队伍作风建设。

【关键词】 胜利油田;油气开发;油气资源;开发技术【中图分类号】 F407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326(2005)04-0093-02 长期以来,胜利油田(以下简称油田)克服了部分区块产量递减、新区产能建设难度加大、原油生产任务繁重等重重困难,精心谋划,强化运行,大力实施科技兴油和良性开采战略,使油田开发工作保持了稳健运行、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取得了显著成绩。

同时,在油田开发上还存在一系列新的情况和问题,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

一、开发上存在的主要问题1、资源接替不足,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

经过40多年开发,胜利油田多数主力油田已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新投入的油田多为规模小、探明程度低、情况复杂的断块油藏和岩性油藏。

从产量结构上看,断块、岩性油藏等难采产量和措施产量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2004年全油田三次采油和热采稠油产量占总产量的22.1%,同比增长3.5个百分点,是增幅最快的一年。

而1995-2003年平均增幅为1.3%,这些产量不但成本高,而且上得快、掉得也快,稳产风险大,稳产基础十分脆弱。

目前,油田勘探已进入隐蔽性油气藏勘探阶段,新增探明储量主要以低渗透、稠油、复杂潜山油藏为主。

三类油藏勘探新增探明储量比例上升,由“九五”期间的53.1%上升到“十五”期间的61.4%,上升8.3%。

并已成为产能建设的主要阵地,三类油藏建产能动用储量占油区建产能储量的比例由“九五”期间的25.9%上升到“十五”期间的50.4%,上升了24.5%,建产能比例由“九五”期间的27.6%上升到“十五”期间的51%,上升了23.4%。

中石化油田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

中石化油田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

中石化油田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中石化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简称,是中国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企业之一、中石化油田开发是指中石化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开发领域的活动。

本文将对中石化油田开发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目前,中石化油田开发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石化油田开发技术相对成熟。

中石化在油田勘探、开采和增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中石化在一些油田开发项目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例如,中石化在胜利油田等地开展的深度水平井开采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提高了油田开采效率。

其次,中石化油田开发存在资源压力。

中国石油资源相对有限,自主开采的油田逐渐进入后期开发阶段,油田的产能和储量逐渐下降。

这使得中石化需要面临更多的挑战,提高开采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以满足国内能源需求。

再次,中石化油田开发面临环境和安全风险。

油田开发过程中存在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的风险。

例如,油田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和废气,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油田开采过程中的漏油、爆炸等事故可能会威胁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针对以上问题,中石化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发展对策:首先,中石化可以加大对油田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投入。

通过研发新的勘探、开采和增产技术,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同时,中石化可以加强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引进更多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

其次,中石化可以加大对非常规能源的研究和开发。

非常规能源包括页岩气、油砂和煤层气等,在国内外均有较大的储量和潜力。

中石化可以加大对非常规能源的勘探和开采力度,提高自身的能源供给保障能力。

再次,中石化可以加强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工作。

中石化应制定科学的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油田开发过程的监管和管理。

同时,中石化可以加大环境治理和安全设施建设的投入,减少对环境和人员的负面影响。

最后,中石化可以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与合作。

油田开发特点、工程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

油田开发特点、工程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

油田开发特点、工程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一、油田开发特点油田开发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高度技术性:油田开发需要运用各种工程技术和设备,如钻井、采油、输油等,要求开发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经验。

2. 长周期性:油田开发从勘探到生产,通常需要经历较长的周期,包括前期调查、勘探、开发设计、施工建设等阶段,需要耐心和持久的投资。

3. 高风险性:油田开发涉及到大量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资金等,存在价格波动、地质风险、环境风险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需要做好风险评估和管理。

二、工程重点难点分析油田开发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工程重点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条件不确定:在勘探阶段,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是一个重要的难点。

地质地貌、地层构造等因素对油田勘探和开发产生重要影响,需要通过地质勘探和数据分析来准确评估地质条件。

2. 油藏开发难度大:油藏的分布和储量确定是油田开发的核心问题。

油藏的类型、厚度、孔隙度等因素会影响采油工艺的选择和开采效果,需要进行沉积学、地质力学等综合分析。

3. 环境保护和安全风险:油田开发过程中,需要关注环境保护和安全风险。

油井施工、废水处理、废弃物处理等环节都需要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三、对策针对油田开发的工程重点难点,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地质勘探:通过采用先进的地质勘探技术和设备,提高对地质条件的准确评估,减少勘探风险。

2. 强化工艺研发:开发新的采油工艺和设备,提高对油藏的开采效率和产量,并降低开发成本。

3. 完善环保措施: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加强废水处理、废弃物处理等环节的管理,确保开发过程中的环境友好和安全性。

4. 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培训和技术交流,提高开发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为油田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以上是关于油田开发特点、工程重点难点及对策的分析,希望能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 :- 张某某,赵某某,李某某.油气田开发工程建设的特点[J].中国石油勘探,2018,13(5):66-68.- 油气田开发石油工程勘察《石油工程勘察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4).- 张某某.油气田开发技术研究现状及趋势[J].中国石油勘探,2019,14(2):55-57.。

胜利油田难动用储量开发的四种可行模式

胜利油田难动用储量开发的四种可行模式

novation & Development I 改革•发展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管理七区员工检查稠油井掺水温度。

吴木水 摄胜利油田难动用储量开发的四种可行模式□ 于园园本文系统梳理了胜利油田难动用储量现状特点,分析了制约难动用储量效益开发的体制机制 瓶颈,研究提出难动用储量开发的措施。

难动用储量作为探明储量,是胜利油田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

科学开发难动用储量,有效盘 活这部分资源,可以深挖已有资源价值,分摊勘探开 发成本,为油田提供新的效益增长点,进一步奠定创一流创效益创和谐的资源基础。

难动用储ht 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胜利油田难动用储量总量大,规模整装,储量集中,超过一半的储量都集中在1000万吨以上的区块当 中;油藏类型主要以低渗透和稠油为主,占总储量的 近80%。

随着体制机制持续创新,对区块认识的不断加深,经济技术的不断突破,这部分储量不仅不再难 动用,而且对其开发还会产生较为可观的规模效益, 成为油田新的效益增长点。

但也存在制约难动用储量 开发的诸多因素,既有难动用储量资源特性开发困难的内在因素,又有开发体制机制不到位等客观现实影542019 / 02中国石化novation&Development I改革•发展响,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对工程技术要求高,开采难度大。

目前,胜利油田难动用储量区块有的地下油藏条件差,断层较碎、硫化氢较多,存在安全环保风险,加之地层水腐蚀性强,用常规设备难以开采,需要强化工程工艺技术攻关,实现开发技术的突破;有的难动用区块位于滩涂、自然保护区、军事禁地等区域,地面施工条件差,对钻、测、录、采等开发环节有特殊要求,需要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来实现和保证。

开发投资较高,不适应现有投资决策机制。

难动用储量开发的工艺复杂,对设备、钻具等要求较高,与常规油气开发相比,产能建设投入较多。

一是开采成本高。

稠油、低渗透等难动用储量,开采过程中需配套压裂、防砂、注汽等高成本措施,注水、油料、电、污水回灌等成本也较常规油气储量的生产成本高。

油田公司所面临的形势问题和对策建议

油田公司所面临的形势问题和对策建议

油田公司所面临的形势问题和对策建议1.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压力随着全球对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增加,油田公司面临着转型和调整的压力。

传统石油资源逐渐减少,环境污染和碳排放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油田公司需要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寻求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能源替代品。

对策建议:a.提升油田开采技术:利用先进的勘探技术和增产技术,提高油田开采效率,减少碳排放。

b.多元化能源组合:投资和研发新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通过多元化能源组合减少对传统石油资源的依赖。

c.加强环境保护措施: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污水和废弃物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2.价格波动和市场竞争加剧油田公司的经营受到国际油价的波动和市场竞争的影响。

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地缘政治因素和替代能源的竞争都会影响油价的波动性,而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油田公司的盈利空间不断收窄。

对策建议:a.拓展市场和产品多元化:寻求新兴市场的机会,扩大产品范围,满足不同市场需求,降低市场风险。

b.提高竞争力和降低成本: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手段,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降低成本,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争夺市场份额。

c.加强合作和战略联盟:与具备互补优势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开发新的油田项目,降低单个油田公司的风险。

3.地缘政治和安全风险油田公司常常面临地缘政治和安全风险。

政治动荡、战争、恐怖主义等因素会导致投资国家或地区的不稳定,油田公司的资产和员工安全受到威胁。

对策建议:a.多元化投资地点:降低风险集中度,将投资分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减少对某一地区的依赖。

b.加强安全保障措施:加强安全保卫力量和设备,保障员工和资产的安全。

c.持续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沟通合作:与当地政府和安全部门保持密切合作,及时了解和应对地缘政治和安全风险。

4.人才流失和技术压力油田公司面临人才流失和技术压力。

随着能源行业技术的进步,需要具备更高技术水平的专业人才,而全球范围的竞争使得油田公司难以留住和吸引人才。

关于油气田开发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关于油气田开发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关于油气田开发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对策随着经济城市化的推进,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化不断发展,国家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加。

油气田的开发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石油作为我国工业经济的命脉,也是工业化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资源之一。

一方面油气田的开发,使原油供需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突出,我国现今阶段对外油依赖量过半;另一方面采油技术的局限性,油气田地质的复杂性,使油气田开发难度大。

由此知道,要使石油资源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就要努力开发我国的油气田,努力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解决油气田开发中产生的问题。

标签:油气田开发;问题;对策引言:石油作为中外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组成,在经济结构中占有主导地位。

随着油气田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油气田的开发在我国经济的兴衰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随着开发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使我国油气田的采收率和生产力不断增加。

我国油气田具有复杂多变的地质特征,不同地域分布的油气田存在着很大差异,同地域不同类型的油气田也很多,要想更好的开发油气田,存在许多难度和科研技术问题。

根据我国对石油气的需求,通过不断研究和创新,制定出更加合理完善的方法和技术来解决油气田开发面临的问题。

一、油气田开发的发展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油气田开发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作为亚洲人口大国之一,我国人均对石油占有率较低。

在无数科研技术人员对油藏的努力下,开创了开发复杂性油气田的技术,带领中国油气开发进入了历史的新进程。

1952年8月,毛泽东主席命令解放军十九军第五十七师转业为石油工程第一师,为完善的石油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一个五年计划,达到当时国情供需量的百分之四十。

到1965年,石油的自给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提前实现我国油气供给的能力。

到1973年,我国已开始对外出口原油,为国家换取大量外汇。

1979年至今石油工业进入发展后期,经过石油工作者的艰苦奋斗,战胜了石油十年带来的严重困难。

油田开发难点及解决措施(汇编)

油田开发难点及解决措施(汇编)

油田开发难点及解决措施(汇编)---引言油田开发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过程,需要克服各种难点才能取得成功。

本文将介绍油田开发中常见的难点,并探讨解决这些难点的措施。

---1. 地质条件复杂油田的地质条件常常非常复杂,包括地层结构、油藏性质等方面的变化。

这给油田开发过程带来了许多挑战。

解决措施:- 进行详尽的地质勘探,获取准确的地质数据。

-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地震探测和数值模拟,对地质条件进行准确分析和预测。

- 建立合理的钻探方案,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调整钻井参数。

---2. 油藏开发率低部分油田的油藏开发率较低,即使进行了勘探和钻探工作,也无法有效地开采出储量。

解决措施:- 进行油藏评价,分析油藏性质及分布规律,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

- 应用先进的增产技术,如水驱、气驱和化学驱等方法,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 深入研究和应用重质油、页岩油等非常规油藏开发技术,开辟新的开发途径。

---3. 技术设备的限制油田开发需要大量的技术设备支持,但部分技术设备具有高投资、高风险和高技术要求等特点。

解决措施:- 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油田开发设备和技术,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

- 加大研发投入,自主研发适应国内油田开发需要的技术设备。

-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熟练操作和维护设备。

---4. 环境保护压力增大油田开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日益受到关注,法律法规对油田开发的环境保护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解决措施:- 加强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可能的污染源。

- 推广和应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弃物和排放物的产生。

- 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管理机制。

---结论油田开发面临着诸多挑战,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可以克服这些难点,确保油田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技术创新也是油田开发的重要方向,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油田开发难点及解决措施的汇编,通过加强勘探、改进开采方法、引进和自主研发技术设备、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努力,能够推动油田开发事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驱油剂加合增效理论 •稠油热化学驱油理论 •低渗透非达西渗流机理
3330 3355 3160 1946
年 产 油
•含水上升、自然递减有效控制,开发质量持续提升
综合 含水 %
95 90 85 8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低渗透油藏自七十年代投入开发以来,先后经历三个开发阶段
建产上产
(1970-1990年) •高丰度一般低渗透 •参考中高渗开发思路 •四点法井网 •300-400米井距
500
新增特低渗透储量越来越多,
成为产能建设主要类型
提出“万吨油工程”,采用大型压裂、弹性开发
大型压裂:增大泄油面积,提高单控
低速稳产
自然 递减 %
1964 1966 1968 1970 1972 1974 1976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15 10 5 0
13.3 12.6 12.1 13.0 13.4 12.9 13.5 13.9 14.2 14.2 13.3 12.4 12.3 12.4 11.5 11.6
做大产量增长阵地
(二)稠
油:转换方式
优化开发
提升技术
助推产量保持稳定
力争实现增油稳定
(三)化 学 驱:创新突破
(四)海
(五)整
上:精细注采
装:拓展思路
有序开发
矢量开发
持续推进上产稳产
延长经济寿命周期
(六)断
(七)西
块:深挖潜力
部:强化评价
立体开发
攻关技术
控制水驱产量递减Βιβλιοθήκη 确保快速建产上产汇报单位名称
(一)低渗透——1.开发历程及成效
把握态势明目标 持续上产 上产稳产 保持稳定 上产稳产 控制递减 控制递减 西部上产 上产稳产
低渗透
2500
中原、长庆
辽河、新疆、国外 大庆、河南、国外 中海油、EDC 大庆、河南 江苏、中原
年 产 油 万 吨

2000

化学驱
海 整 断 西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特超稠油 特低渗透
20%
530
26%
695
36%
998
58.8%
60.1%

•深层低渗稠油开发技术 •Ⅲ、Ⅳ、Ⅴ类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 •浅层特超稠油油藏开发技术 •火成岩稠油油藏开发技术
14103
14822
19444
化 学 驱
西 部
“十五” “十一五”“十二五”
特超稠油、特低渗透阶段探明储量比例变化
•整装油藏矢量开发技术 •断块油藏立体开发技术
注采结构调整
加大扶停
加大投转注力度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低渗透油藏差异开发技术 •非常规致密油开发技术 •CO2捕集驱油与封存技术 •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1991-2002年) •中丰度一般低渗透 •地应力与井网匹配 •反九点、五点法井网 •300米注采井距 •小型压裂投产
渤 南 225 牛 271 庄
稳步上产
(2003年-) •特低渗透 •大井距、小排距 •200-300米井距 •仿水平井注水开发
338 380 388 402
78.8%
特低渗透 一般低渗透
胜利油田年产油变化图
胜利油田主要指标变化曲线
一、油田开发历程简要回顾
站在新起点,开发对象更加复杂,开发形势更加严峻,油田持续稳定发展面临更大挑战。
•接替资源品位越来越低
76.5%
•高成本产量比例越来越高
65.6%

•技术接替难度越来越大
低 渗 透
•滩坝砂、砂砾岩油藏有效动用技术
45.5% 21.8%
高速高产稳产
(1981-1995年)
高速开发新区 强化调整老区 连续9年3000万吨以上
持续稳定发展
(1996年-至今)
•连续17年实现储采平衡,发展基础持续增强
1.5
•理论技术不断创新突破,支撑油田持续稳定发展
创新四项理论认识
•陆相水驱剩余油富集理论
创新理论技术,强化老区调整,拓展海上、 储采 1.0 平衡 0.5 稠油、化学驱、低渗等接替阵地
1500
上 装 块 部
提液技术政策及潜力
三率调查、解剖孤东 三率调查、解剖现河 建产评价、接替阵地
1000
500
减缓递减
建产上产
0
辽河、新疆
胜利油田不同类型油藏产量构成图
汇 报 内 容
一、油田开发历程简要回顾 二、不同类型油藏开发形势与对策 三、攻关方向与保障措施
(一)低 渗 透:新老并重
差异开发
0.96 1.09 1.06 1.37 1.02 1.11 1.00 1.03 1.01 1.14 1.08 1.05 1.09 1.18 1.12 1.01 1.17 1.04
•产量连续18年稳定在2700万吨以上
2776
系数
0.0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89.8 89.9 89.9 89.7 89.9 90.0 90.0 90.0 90.3 90.2 90.0 90.3 90.5 90.8 91.0 91.2 91.4 91.4
形成十项关键技术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
•稠油油藏高效开发技术 •滩浅海油藏开发技术 •复杂结构井开发技术
万 吨
20 17.4 15.9
2000年
2005年
2013年
2000年
2005年
2013年
稠油、低渗、化学驱产量比例变化
特高含水井(>95%)液量比例变化
一、油田开发历程简要回顾
不同板块、不同类型油藏开发态势差异大,通过对标追标、摸清家底,深入分析开发形势,明确方向,提出对策。
3000
油藏类型
2776
对标分析找差距
深化认识找潜力 潜力调查、解剖渤南 转驱潜力评价 评价优选潜力区块
胜利油田开发形势及对策
汇 报 内 容
一、油田开发历程简要回顾
二、不同类型油藏开发形势与对策
三、攻关方向与保障措施
一、油田开发历程简要回顾
胜利油田投入开发五十年,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油田开发创造了辉煌。
快速增储建产
(1964-1980年)
边勘探、边开发、边建设 建成中国第二大油田
4000 35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