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绪论
土壤肥料学 绪论

3)土壤发生学派
Hale Waihona Puke 以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为代表,运用综合发展 的观点认识土壤,他们认为自然土壤的发生是以生物 因素为主导的生物、母质、气候、地形和时间五种自 然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土壤是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 循环相互对立统一的结果,由于生物气候带的不同, 土壤在地球上的发生演变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不同类型土壤有内在发生学上的联系。土壤发生学派 揭示了土壤肥力发生演变的规律,为认识自然土壤的 肥力状况和进行土攘分类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土壤的组成
土壤由固体、液体和气体 三相物质组成。固体部分包 括矿物质土粒和土壤有机质 以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 和动物。固体部分含有植物 需要的各种养分并构成支持 植物的骨架。土壤液体和气 体共同存在于土壤孔隙中。 土壤液体是土壤水分,因溶 解多种养分物质,实际是稀薄的土壤溶液。气体是土壤空气。
土壤三相物质的体积比因环境条件的差异有所不同。一 般情况下土壤固体占50%;液体和气体占50%,气体和液体 不稳定,其比例为气体占15%~35%。
0.2.2 土壤肥力的概念及其发生发展 1)土壤肥力的概念 土壤最基本的特性是具有土壤肥力。 20世纪30年代,苏联土壤学家威廉斯认为:“土壤肥力 就是土壤在植物生活的全部过程中,同时而且不间断地供给 植物以最大限度的有效养分及水分的能力”。 南京土壤所: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 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侯光炯先生:土壤肥力就是土壤的体质和生命。
有毒化合物污染影响的面积2200万hm2 ,占退化总面积
的1.l%。
据统计,我国目前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km2 ,占
国土总面积的38.2%。其中水蚀面积已发展至 179.4万 km2,占国土面积的 18.6%,每年流失表土约 60亿 t。 耕地中有667万~800万hm2 ,已发生次生盐化,有 1.0亿hm2 草地退化。我国现已有重金属污染耕地
土壤肥料学-绪论

2.3 土壤肥力(soil fertility)
• 自然肥力
• 人为肥力
• 有效肥力 light heat aeration space
• 潜在肥力
P NP K N Fe K
NP
K Mn
Fe
K
PN
N Fe N K
P
瘠薄土壤上生长的作物
肥沃土壤上生长的作物
3 肥料 (fertilizers)
距今6600年至距今4600年
犁地,铜器时代中央印度红色崖壁画
农民:可以生产粮食的物质
农民:可以生产粮食的物质
2、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
2.1 土壤的概念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
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能够生长植物的、 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
植物性生产
动物性生产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本!
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 条件有哪些?
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 条件有哪些?
日光 热量
空气 水分(土壤提供) 养分(土壤提供)
植 物 载体 生 长
土壤 水体 砂培
水培 基质 太空
大田农业
设施农业
(以色列)
太空农业
WHY?
2 城市化:居于高楼,可 以不与土壤直接接触吗?
小孩,,,
人类砍伐林木引起土壤侵蚀的景观
人类过度放牧引起土壤风蚀的景观
SOS
SAVE OUR SOILS
!!!
红壤严重流失后形成的红色沙漠
早在三、四千年以前,我国的 《周礼》当中就有了土壤含义的 记载。“万物自生焉则曰土”, “以人所耕而树艺焉则曰壤”, 也就是说凡是自然生长植被的土 地叫“土”,经过开垦而种植植 物的土地叫作“壤”,这可能是 对土壤下的最早的定义。
土壤肥料学课件-绪论-1

土壤潜在肥力(potential fertility): 受环境条件和科技水平限制暂不能被 植物利用的那部分肥力。
土壤的生产力
土壤生产力(soil productivity): 土壤产出农产品的能力。 是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作用 的外界条件所决定的。
生产力与肥力的关系
土壤肥力是属性,土壤生产力是能力----人 南方、北方;不同的人
第三部分 土壤和肥料学发展概况
早在夏代以前(公元前 2100 年前),人们就意识 到未开垦的处女地一般是很肥沃的,再加上杂草、 荆棘、小树等烧后的草木灰,土壤就更肥了。所 以,一旦地力衰退现象出现,他们就放弃旧地, 另选新地。
夏、商、西周(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771年)人 们体会到土壤经过一段时期休闲之后,仍然可以照 常生产。 在地里施入某些物质(灰、粪之类)之后,可以不 必通过休闲阶段,而能在原地上连续种植下去。
肥料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投入化肥品种不够协调,一直以氮肥为主,磷、钾 及其他元素肥料比例较低,在今后尤其应加强钾素等化 肥的投入; (2)对化肥投入后可能产生的污染问题未给予高度重视。 (3)肥料的宏观分配不合理,肥料过多地投入到高产地 区,造成沿海各省、城郊、交通沿线、老商品粮基地施 肥过多,而边远地区肥料投入量远远不足; (4)肥料生产、销售、供应存在不稳定性,肥料的销售 与指导部门配合不佳,配方施肥、平衡施肥还有很大潜 力可挖。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2年)时期, 铁制农具的出现,使黄河流域的开拓发展迅速, 并出现了灌溉农业,可以做到深耕、多耕、多锄, 及时因地生产,重视粪灌,生产力明显提高。
秦、汉、魏、晋、南北朝(公元前221—581年) 《汜胜之书》 《四民月令》 《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可谓是我国古代的农业百科全书。
土壤肥料学绪论课件

土壤肥料学主讲人:李志军研究员绪论第一章土壤矿物质第二章土壤有机质第三章土壤的孔性、结构性和耕性第四章土壤水第五章土壤空气和热量状况第六章土壤保肥性和供肥性第七章土壤形成、分布和分类土壤肥料学第一篇第八章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第十二章植物中量元素营养与肥料第十一章植物的钾素营养与钾肥第十章植物的磷素营养与磷肥第九章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氮肥第十六章新型肥料与施肥新技术第十五章复混肥料第十四章有机肥料第十三章植物微量元素营养与肥料土壤肥料学第二篇第十七章土壤管理第十八章土壤退化与土壤资源保护第十九章土壤肥料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三篇土壤肥料学绪论绪论第一节土壤肥料的重要性一、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和生产链环中物质与能量循环的枢纽1.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地和基本生产资料2.土壤是农业生产链环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的枢纽二、土壤是自然界中具有再生作用的自然资源1.世界土地资源状况2.我国土地资源状况三、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集合体称为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四、肥料是植物的粮食和维持土地生产力的重要物质基础。
肥料不仅为作物提供养分,而且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肥力,增加产量。
由此,肥料是植物的粮食,也是维持土地持续生产力的重要物质基础。
第二节土壤肥料的概念一、土壤的概念及基本组成(一)、土壤的概念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二)、土壤的组成土壤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组成。
1.土壤固体部分包括矿物质土粒和土壤有机质以及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
2.土壤液体是土壤水分,因溶解着多种养分物质,实际上是稀薄的土壤溶液。
3.土壤气体是土壤孔隙的空气。
土壤液体和气体共同存在于土壤孔隙中。
二、土壤肥力的概念1. 什么是土壤肥力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和水、空气、热的能力。
2. 土壤肥力分类(1)据肥力来源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
《土壤肥料学》绪论 思考题解析

《土壤肥料学》绪论课后思考题解析1、如何理解土壤肥料在农林业生产以及生态环境是所占有的位置和所应有的作用?土壤肥料是农林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制定农林业技术措施的依据;土壤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自然资源,土壤是陆生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要素。
2、什么是土壤和肥料?土壤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存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肥料是指可直接或间接供给作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作物品质的物质;土壤的本质特征:“陆地表层”说明土壤的位置,“疏松”指其物理状态,区别于坚硬整块的岩石。
土壤之所以“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物”,主要由于土壤具有肥力。
任何一种土壤都有一定的肥力,只是高低不同,所以,土壤的概念与土壤肥力的概念是分不开的,肥力是土壤的本质。
3、怎样区别土壤养分和土壤肥力?土壤养分是指由土壤提供的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是评价土壤生产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供给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生活因素的能力,是土壤本身的属性。
4、李比希、法鲁和道库恰耶夫对土壤肥料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李比希提出了“植物矿质营养学说”,认为作物的营养主要依赖于土壤中的矿质成分以及有机质分解后产生的矿物质,只有不断地向土壤归还和供给矿质养分,才能维持土壤肥力。
推动了化肥的广泛使用和土壤科学的发展;法鲁提出了“土壤矿质淋溶学说”,认为土壤是岩石矿物的风化碎屑,土壤中可溶性物质在风化作用下会不断淋溶丧失,土壤肥力不可避免地要逐渐下降。
推动了土壤科学的发展;库恰耶夫从土壤发生学观点来研究,认为土壤是在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5大成土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其主要观点在土壤学的发展史上有积极的影响。
5、土壤肥料在未来面临哪些主要任务?有7大任务。
进行土壤普查的土壤普查成果应用;测土配方与合理施肥;重点搞好中低产田的利用和改良;防止土壤侵蚀和保持生态平衡;增辟肥源和调整氮磷钾比例;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制止滥占耕地;土壤资源的保护与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
土壤肥料学通论整理

土壤肥料学通论整理(土壤学部分)第一章绪论1.土壤: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2.肥料:凡是能够直接供给植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元素的物料。
分为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
3.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根据肥力产生的原因,可以将土壤肥力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
四因素:空气、温度、养分、水分。
第二章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1.土壤的三相组成:固相(固体土粒,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和可溶性物质)、气相(土壤空气)。
2.矿物:自然产生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风化和成土过程中经化学变化,或由分解产物重新结合而成的矿物。
2.成土岩石: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
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3.风化作用: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崩解和分解的过程。
按照其作用因素和风化的特点可以分为物理风化(温度作用、结冰作用以及水流和大风的磨蚀作用)、化学风化(溶解、水化、水解和氧化)、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4.成土因素:气候、母质、地形、生物、时间因素。
5.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 百分率的组合,及其所表现的粘砂性质。
分为砂土类(透水性强、通气性好、热容量较小、养分少、松散易耕)、壤土类(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耕性较好、宜耕期较长)和粘土类(透水性差、通气性差、热容量较大、养分较丰富、宜耕期短)。
6.土粒分级:石砾、砂粒、粉砂粒和粘粒。
7.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a. 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质的粘结力比砂粒强,比粘粒弱。
b. 掺砂掺粘、客土调剂:泥入砂,砂掺泥,以改良质地,改善耕性c. 翻淤压砂、翻砂压淤:下层砂土或粘淤土翻到表层使砂粘混合,改良土性d. 引洪放淤、引洪漫沙:利用洪水中泥沙改良土质e. 根据不同质地采用不同的耕作管理措施。
土壤肥料学通论知识点汇总

土壤肥料学通论整理(土壤学部分)第一章绪论1. 土壤: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2.肥料:凡是能够直接供给植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元素的物料。
分为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
3.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根据肥力产生的原因,可以将土壤肥力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
四因素:空气、温度、养分、水分。
第二章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1.土壤的三相组成:固相(固体土粒,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和可溶性物质)、气相(土壤空气)。
2.矿物:自然产生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风化和成土过程中经化学变化,或由分解产物重新结合而成的矿物。
2.成土岩石: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
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3.风化作用: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崩解和分解的过程。
按照其作用因素和风化的特点可以分为物理风化(温度作用、结冰作用以及水流和大风的磨蚀作用)、化学风化(溶解、水化、水解和氧化)、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4.成土因素:气候、母质、地形、生物、时间因素。
成土母质:岩石矿物经过风化破碎形成的疏松堆积物。
5.土壤的机械组成:据机械分析,分别计算各粒级的相对含量。
是划分土壤质地的依据。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 百分率的组合,及其所表现的粘砂性质。
分为砂土类(透水性强、通气性好、热容量较小、养分少、松散易耕)、壤土类(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耕性较好、宜耕期较长,理想土壤)和粘土类(透水性差、通气性差、热容量较大、养分较丰富、宜耕期短)。
6.土粒分级:石砾、砂粒、粉砂粒和粘粒。
7.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a. 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质的粘结力比砂粒强,比粘粒弱。
土壤肥料学绪论大纲

土壤肥料学绪论1、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及资源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壤是农业生产循环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的枢纽土壤是自然界中具有再生作用的自然资源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是保障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安全的基础肥料是农业优质增产和食物安全的重要保障2、土壤与肥料的基本概念土壤学部分1、土壤的定义:是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特征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物质层。
2、土壤的组成:固、液、气三相固相固体土粒矿物质:由岩石风化或成土过程而来,“土壤骨骼”有机质:由生物残体及腐解产物构成,“土壤肌肉”(土壤有机质)土壤生物:包括土壤动物、微生物等(土壤有机质)粒间空隙气体:土壤空气,包括O2、N2、CO2、水汽等水分:溶有各种养分,“土壤血液”3、土壤肥力的概念及发生发展土壤肥力概念:土壤在某处程度上能同时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最本质的特性和基本属性。
)分类依据最本质的特性和基本属性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时间)综合作用下所发展起来的肥力。
人工肥力:人类在自然土壤的基础上,通过耕种、熟化过程而发展起来的肥力。
按照植物有效性有效肥力反映了土壤肥沃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科学水平的高低。
土壤肥力水平发挥的影响因素(1)土壤本身的内在因素(物质组成和各种理化生物学性质);(2)外界条件(自然条件、土地基本建设标准和耕作栽培管理等措施的质量);(3)社会生产关系和经济政策等。
肥料学部分1、肥料的概念及分类概念:凡能直接供给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的物质,统称为肥料。
根据性质和来源分类有机肥料概念:又称农家肥料,是农村中就地取材,利用各种农业废弃物就地积制而成的自然肥料的总称。
特点:营养全面、肥效长、肥效慢,资源再利用无机肥料(化肥)概念:由工厂经过化学工业加工而成的含有高营养元素的无机化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一部分肥力则没有直接
表现出来称“潜在肥力”,指受环境条 件和科技水平限制不能被植物利用,但
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效肥力的
那部分肥力。
安徽科技学院 赵建荣
敬业 垂范 实践 创新
三、肥料的概念、来源、分类及基本特性
凡能直接供给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养分、改善 土壤性状以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的物质,统称 肥料。
安徽科技学院 赵建荣
(二)土壤是农业生产链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枢纽 (二)土壤是农业生产链环中物质和能量循环枢纽
农业生产三环节 植物生产
土壤管理
动物生产
安徽科技学院 赵建荣
敬业 垂范 实践 创新
二、土壤是自然界中具有再生作用的自然资源 1 我国土壤资源简况 土壤是相对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也 是不可代替的自然资源。 我国土壤资源丰富,国土面积960万 km2,但是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各种山地 丘陵地面积占全部土地面积的65%,平原 区土地仅占35%。
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
土 壤 是 农 业 生 产 的 基 本 条 件
安徽科技学院 赵建荣
敬业 垂范 实践 创新
土壤在作物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住得好 (空气流通, 温度适宜) 吃得饱 (养分供 应充分) 喝得足
植物
(水分供 应充分)
站得稳 (根系伸展开, 机械支持牢固)
良好的土壤
安徽科技学院 赵建荣
敬业 垂范 实践 创新
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意义:①
理论上,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学说”,说明
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 线和转折点,使维持土壤肥力的手段从施用有机肥 料向施用无机肥料转变有了坚实的基础; ② 实践上 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创立和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
发展。 安徽科技学院 赵建荣
Nitrogenous Fertilizers Potash Fertilizers Phosphate Fertilizers Total Fertilizers
10,000,000
0
安徽科技学院 赵建荣
年敬业 垂范 实践 创新 份
三、土壤肥力的概念及其发生发展
(一)土壤肥力的概念
土壤 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 所需要的养分和水、空气 、热的能力。
安徽科技学院 赵建荣
敬业 垂范 实践 创新
(二)土壤肥力的发生发展
1.自然肥力是由自然因素形成的土壤具有的
肥力。
2.人为肥力是由耕作、施肥、灌溉、改土等
人为因素形成的土壤所具有的肥力。人为 肥力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 (1) 土壤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组成。
• (2) 固相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固相是土壤的
骨架。
• (3) 固相之间存在着大小不等的孔隙;小孔隙
主要含水,大孔隙主要含空气,两者的数量 互为消长,但主要受含水量的控制。
安徽科技学院 赵建荣
敬业 垂范 实践 创新
土壤中固相、液相、气相结构示意图 安徽科技学院 赵建荣 敬业 垂范 实践 创新
安徽科技学院 赵建荣
敬业 垂范 实践 创新
3. 经济肥力
由于受环境条件和管理水平
的限制,土壤肥力往往只有部分表现出来,
这部分肥力称为“有效肥力”,又称“经济
肥力”,即在一定农业技术措施下反映土壤 生产能力的那部分肥力,亦称自然肥力与人
为肥力的总和。
安徽科技学院 赵建荣
敬业 垂范 实践 创新
4. 潜在肥力
(金善宝,1983)
安徽科技学院 赵建荣
Justus von Liebig 1803-1873 敬业 垂范 实践 创新
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1840年,《化学在农业和生理 学上的应用》)要点: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
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的有机质,而是由
Dynasty Qin Song year Wheat yield, kg.ha-1 (221-206BC) (960-1279) 793 780
1952 1980 1990 2000
735 1,890 3,225 3,738
Year
安徽科技学院 赵建荣
敬业 垂范 实践 创新
1975年以来我国肥料施用量与粮食总产量的变化 4500
把植物吸收的矿质养分归还土壤,就能
保持土壤肥力,这就是“养分归还学 说”。 • 忽视了生物因素对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积
Justus von Liebig (1803-1873)
极作用。 安徽科技学院 赵建荣
敬业 垂范 实践 创新
李比希是植物营养学科
杰出的奠基人!
杰出学者,光辉著作
--纪念农业化学奠基者 尤· 李比希逝世110周年
安徽科技学院 赵建荣
敬业 垂范 实践 创新
我国人均土地面积情况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0.13hm2 , 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l/3。人均林
地面积0.11hm2 , 占世界人均林地
面积的1/9。人均草地面0.28hm2 , 不到世界人均草地面积的1/2。
安徽科技学院 赵建荣 敬业 垂范 实践 创新
三、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75000 70000 4000
肥料施用量
65000
肥料施用量(万吨)
3500 3000 2500 2000
粮食总产量
60000
55000
50000
45000 40000
1500 1000 5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0
安徽科技学院 赵建荣
1975
1978
1982
1985
1988
Vasiliy Dokuchaev (1846 - 1903)
安徽科技学院 赵建荣
敬业 垂范 实践 创新
第四节 土壤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 地位与作用
安徽科技学院 赵建荣
敬业 垂范 实践 创新
优化生产投入
产量 品质 环境
化肥、有机肥
?
作物
根际
养分
安徽科技学院 赵建荣
土壤 敬业 垂范 实践 创新
(一)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
安徽科技学院 赵建荣
敬业 垂范 实践 创新
种植业
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
绿色植物所必需生 活条件:日光、热量、 空气、水分和养分, 除日光、空气外,大 部分来自土壤。此外, 土壤还为植物提供了 根系伸展的空间和机 械支撑作用。
饲养业
动物生产以植物生产 资料为食料 敬业 垂范 实践 创新
无机肥料(化学肥料)多由工厂经过化学工业加工
而成的含有高量营养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它们属于速效 性肥料。
生物肥料 依赖于有益微生物。
有机无机肥料
按来源分:农家肥和商品肥 安徽科技学院 赵建荣 敬业 垂范 按肥效快慢分:速效肥和迟效肥 实践 创新
第三节
近代土壤肥料科学发展概况
二、世界近代土壤肥料科学发展概况 (一)农业化学派:以德国农业化学家李比希为 代表。建立了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 “养分归还 学说”。 忽视了生物因素对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积极作 用。
分
有机肥料:农村中就地取材,利用各种农业 废弃物就地积制而成的自然肥料的总称。 无机肥料:多由工厂经过化学工业加工而 成的含有高量营养元素的无机化合物。
安徽科技学院 赵建荣
敬业 垂范 实践 创新
分类和种类:
按组分分:
有机肥料农村中就地取材,利用各种农业废弃物就地
积制而成的自然肥料的总称。它们属于完全肥料。
敬业 垂范 实践 创新
1991
1994
1997
15000 2000
粮食产量(万吨)
世界化肥消费量的变化
消费量 t
160,000,000 140,000,000 120,000,000 100,000,000 80,000,000 60,000,000 40,000,000 20,000,000 0
绪
论
第一节 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及生态系统重要性 第二节 土壤和肥料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近代土壤肥料科学发展概况
第四节 土壤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 用
安徽科技学院 赵建荣 敬业 垂范 实践 创新
第一节 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及生态 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和农
业生产链环中物质与能量循环的枢纽
肥料施用量(万吨)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肥料施用 量食总产量 粮
65000 60000 55000 50000 45000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0
1975 1978 1982 1985 1988 1991 1994 1997
土壤肥料学
主讲教师:赵建荣
安徽科技学院 赵建荣
敬业 垂范 实践 创新
课程简介
• 土壤学 Soil Science • 肥料学(植物营养、农业化学)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ation • 学时:40+10 • 考核:期末考试(80%) + 平时成绩(20%)
安徽科技学院 赵建荣
安徽科技学院 赵建荣
敬业 垂范 实践 创新
(一)农业化学派
• • 以德国农业化学家李比希为代表。 建立了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为发展化 学工业,施用化学肥料开辟了道路。 • 但是农业化学派没有正确地阐述肥力的 本质及其变化规律,认为土壤仅仅是一 个单纯的养分贮存库,矿质养分的多少 是肥力的唯一因素,只有施用矿质肥料
(三)土壤发生学派
• • 以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为代表。 运用综合发展的观点认识土壤,他们认 为自然土壤的发生是以生物因素为主导 的生物、母质、气候、地形和时间五种 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土壤是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