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企业政治关联模式分析

我国民营企业政治关联模式分析
我国民营企业政治关联模式分析

我国民营企业政治关联模式分析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剧和政治经济的融合,企业已经步入政治竞争时代。Faccio(2005)从全球视角研究了政治关联问题,发现企业的政治关联在很多国家都广泛存在,特别是产权保护度较弱的国家和地区更为突出。①在许多产业,政治上的成功与经济上的成功同等重要,因此企业往往将政治战略作为其整体战略的一部分,政治关联已成为企业取得成功的基础。许多企业在制定市场竞争策略去战胜对手的同时,无不重视政治策略的制定与实施,他们通过影响政府政策的决策过程,从而获得各种政府资源,提高企业经营绩效水平。企业越具有长远发展意识,越会重视政治策略的制定与实施,这已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

随着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家不但在经济领域内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也在社会政治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作用。在中国转型背景和关系主导型社会结构下,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广泛存在。②由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国家工商总局和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企业家中,将近1/3的人希望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政治关联构成了民营企业外在环境的重要部分,对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及企业之间的竞争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搞好与政府的关系是某些企业成功的重要前提,甚至连跨国公司都清楚地知道在中国做生意时“关系为王”。③民营企业通过不同渠道拥有政府资源,与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建立紧

密的联系,从而与政府官员的沟通更为有效,并带来政治利益和经济效益(周黎安、陶婧,2009;Li et al.,2006)。因此,政治关联作为一种竞争工具能拓展民营企业的外部生存空间,为民营企业创造有利的竞争环境。然而,政治关联也增加了民营企业的成本,从而损害企业绩效。Fan et al.(2007)研究发现,政治关联造成了政府对企业的侵害,导致了企业绩效下降。很多案例也表明,一些地方政府对民营企业存在侵害行为。可见,政治关联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并不必然与腐败联系在一起,它对民营企业的生存既能够发挥正面的促进作用,也能够产生负面的影响效应。

政治关联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甚至决定着民营企业经营的成败,因此,如何处理与政府的关系也就构成了民营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行为的重要方面。目前,民营企业所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不是来自于市场,而是来自于政府,政府不仅在体制方面给企业带来巨大影响,而且通过政府行为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营。在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民营企业的政治参与有着复杂的动机,随着企业经营活动中政治意识的加强,政治关联策略的运用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关注。

一、中国民营企业政治关联的利益链结构

中国迅速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和国外投资的首选目的地,日益受到全球的瞩目。然而,众多的新闻报道表明,中国的法律体系不完善,政府行政效率比较低,并且存在一定的腐败行为。根据国际透明组织(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的腐败感知指数(Corruption

Perception Index),中国在145个国家中排名第七十一位。由于法律对私有产权的保护不力、过去长期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歧视等原因,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政治因素和与当地政府关系的影响。中国的法律制度体系比较弱,不足以保护私有产权,也不能强有力地保障合同的执行。民营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制度性困难,而这些困难为民营企业增加了巨大的成本,并最终损害了民营企业价值。因此,在这种制度环境下,政治关联对民营企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民营企业采取一定的政治战略处理与政府的关系对其生存和发展至

关重要。

同时,由于中国分税制的财政体制和政策性负担,进一步增强了政府掠夺民营企业资源的强烈动力。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并没有完全控制住地方政府所掌握的预算外收支的权力,使地方政府实际拥有很大的自主收支权。随着政府支出的大规模增加,财政收支缺口越来越大,为了弥补这一缺口,地方政府只能不断扩大税源以增加预算内收入。但地方政府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时期的预算外收支体系,增加预算外收支就成为许多地方政府(特别是收支缺口很大的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的重要选择。地方政府往往依赖民营企业来增加预算外收入,向民营企业大量摊派费用,加剧了对民营企业利益的攫取,进而降低了地区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损害了地区经济效率和经济增长。另外,政府为了实现政策性目标,如地区发展、就业、社会保障和教育等,会将各种社会性负担转嫁到民营企业身上,从而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负担和成本。在某些情况下,政府官员对民营企业的扶

持是有代价的,民营企业必须为政府官员提供利益,他们之间形成了“利益共同体”。Djankov et al.(2008)强调,赋予政府权力是为了治理经济生活中的无序和无政府状态,但是政府及其官员往往滥用权力谋求私人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政府及其官员利益的获得往往是以民营企业利益的损失为代价的,表现出“掠夺之手”效应。

由于中国社会处于转型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民营企业与政府的关系表现出加强的趋势。Li et al.(2006)的研究表明,在金融发展越落后、政府管制越多、非正式的税收负担越严重、法律体系越弱的地区,民营企业家越可能建立政治关系。政治关联能够为民营企业带来资源、利益和机会(见图1)。民营企业往往通过建立与政府官员的特殊个人关系来取得政府控制的资源和机会。同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中国民营企业政治战略的主体是单个企业,政治战略的手段是大量灰色或非法手段,政治战略的目标是谋取对企业本身的直接好处,而不是通过公共政策来谋取好处。这就是通常所谓的“关系”在中国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因此,政治关联可以为民营企业带来“扶持效应”,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竞争力。

政治关联有助于减少民营企业的成本,增加盈利机会,从而提高企业价值。经济利益是民营企业家参与政治的首要和根本动因,当前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参与大多是为了获得政府的认可,其真正目的主要在于维护和扩大自身的经济利益。在转型经济中,除了传统的企业家能力之外,政治关联显然有助于提高民营企业与政府的交往能力。具

有政府背景的高管熟悉政府的运作规则,了解政府的政策动向,与政府官员的沟通更为有效,这为民营企业在政府采购、开发权、用地审批、税收优惠等方面提供了便利。企业涉足政治被认为可以获得更好的税收优惠、贷款政策和市场准入等利益,能够显著提升企业价值(Fisman,2001;Faccio,2006)。通过建立政治关系,可以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土地、贷款、特许经营权等瓶颈问题,或者获得政府采购、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产业基金扶持、临时性大额资金周转等直接经济利益。这些资源和利益正是转轨时期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胡旭阳和史晋川(2008)发现,民营企业家的政治身份有助于民营企业进入政府管制的行业,从而获得垄断利润。因此,紧密的政治关联能够帮助民营企业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避免遭受意识形态的歧视,并取得超常规的业绩表现。

二、中国民营企业政治关联的模式

民营企业在发展与政府的关系时通常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模式,有的民营企业采用严重违法的手段,最终导致民营企业行为的败露和经营的失败,而有些民营企业将政治关联手段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甚至游走在法律的边沿,不仅获得了政治庇护和利益,而且取得了经营的成功(见图2)。由于民营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支配的资源禀赋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不同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模式也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

(一)违法的政治关联模式

在中国法律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缺乏对公共权力的有效监督和约束,许多民营企业为了获得政府控制的资源,往往通过违法的手段(甚至黑色手段)来建立政治关系。这些民营企业除了发展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之外,重点培养与关键官员之间的关系,因此通常会涉及行贿等非法手段,进行权钱交易。这种政治关联模式虽然能够使民营企业获得暂时的利益,甚至很大的利益,但当其所依附的政府官员或他们的利益链出现问题时,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民营企业将会最终丧失其所获得的利益。

大量的案例证明,违法的政治关联模式容易导致民营企业经营的失败。尽管如此,仍然有很多民营企业通过违法的手段来建立政治关系,主要是因为这些民营企业存在不会被发现的侥幸心理,并且受到民营企业不良生存环境和不良政府生态的极大影响。例如,厦门“远华”走私案就是一种典型的违法政治关联模式。“远华”案的特点是赖昌星利用合法的企业(“远华公司”)经营非法的走私生意,走私的物品包括汽车、电器、原油以及枪支弹药等,走私金额高达30亿人民币,涉案人员159人。他们通过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构建了一个“金字塔型”的保护关系网,从中央到省、地、市,众多官员都与赖昌星有利益交往;从部门来看,党、政、军、警、海关、银行均囊括于内。在厦门“远华”走私案中,被牵扯进去的官员职务较高,人数较多,包括厦门市委、市政府、市政法委、厦门海关、厦门国税局、厦门海事局、厦门商检局、福建边防总队、银行等金融部门的干部共达346人,其中厅级以上高官20多人。“远华公司”走私多年,背后有官方

势力的大力支持,此集团的运作是私人企业、政府、军方及海关相互配合的结果,政府中的部分人充当了“远华走私案”的“保驾护航”者。

在中国矿产行业,地方政府官员与民营矿产企业的黑色交易也很猖獗。在官员的庇护下,民营企业主与商人几乎可以不遵守任何规则。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矿难最多的国家。漠视矿工生命的煤矿之所以未被查禁,就是因为严重的“官煤勾结”;不少煤窑老板为了逼迫矿工卖命,甚至借助黑社会势力撑腰。这种“官煤结合”构成的保护屏障使来自中央政府的清查流于形式,中国仍然处在矿难高发状态。2007年河北唐山杨树宽黑社会团伙案发,团伙竟然拥有装甲车、机关枪、催泪弹和其他枪枝30多支、军用车辆3辆,他们以武力胁迫,霸占数座矿山,勒索他人财产多达8亿多元。该团伙之所以能够横行地方,只因为他们拥有公安系统充当“保护伞”,并以每月数十万贿赂公安官员。

还有很多案例表明,民营企业往往运用非法的手段建立政治关系。号称“共和国第一税案”的广东省汕头、普宁等地共伪造、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17.2万份,虚开金额共约323亿元。此案也是在地方政府官员直接参与及指挥下发生的。一些基层政府负责人直接指挥财政所长、税务所长为假企业虚报增值税;有的税务干部自己开办多家假公司,骗税数千万元。曾经号称“金融帝国”的新疆德隆不仅仅是一群违规的价格操纵者,而是一张“网络”——一个用制度和文化编织起来的坚强网络,它拥有的力量要比显示出来的大得多。德隆管理层最大的一部分就是从政府下海的官员,从而与政府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德隆不是一家一般的企业,它是一家懂“政治”并且讲“政治”的企

业。通过非法手段建立政治关系而致富的民营企业,其背后必然隐藏着许多不可披露的“黑幕”,也直接诱发了中国社会普遍的仇富心态。

(二)合法的政治关联模式

然而,也有很多民营企业通过合法的手段与政府部门和官员建立一定程度的政治关系,从而获得政府控制的资源和经济利益。这些民营企业(家)非常熟悉中国经济、社会和政治规则,具有很高的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深谙处理政企关系的艺术,能够在不违法的情况下建立与政府及其官员的密切关系。

中国有众多的民营企业在处理与政府关系方面堪称典范,如复星集团、万向集团、新希望集团等,他们不仅能够建立良好的政治关系,而且获得了持久的成功。复星集团创建于1992年,在公司创始人郭广昌的带领下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综合类民营企业,其核心业务横跨医药、房地产、钢铁、矿业、零售、金融服务及战略投资等六大领域。目前,复星已稳居中国企业前五十强,旗下产业业绩稳定增长,在行业内也基本进入国内前十强。近几年,复星集团凭借娴熟的资本运作手法,通过并购整合多个行业的国有企业之后迅速崛起,其高层管理者无不具备某种形式的政治关联。在复星集团快速成长的过程中,公司董事长郭广昌不但在经济领域呼风唤雨,如担任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上海总商会副会长、上海市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行业协会领导职务,而且积极参与政治,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九届执委会常委、第八届全国青联委员,具有相当高的政治身份和政治地位。

复星集团的发展极大地受益于这些宝贵的政治资源。在公司创始人的政治地位不断上升的过程中,复星集团在许多政府管制行业进入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复星集团进入了钢铁、金融等行业。除了复兴集团之外,在民营企业中,万向集团、新希望集团等著名民营企业也是培育政治关系的成功者。万向集团的创始人鲁冠球具有较高的政治影响力,是党的十三大、十四大代表和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十届全国人大主席团成员。他们与政府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甚至企业家本身就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提升了民营企业的形象,扩展了民营企业的资源和影响力,推动了民营企业走向成功。

民营企业(家)通过合法的方式建立政治关系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企业家可以以个人代表的身份参政、议政,与政府保持良好的沟通,并向政府反映和表达他们的想法。第二,民营企业家可以通过相应的行业协会和企业家协会,比如民间商会、工商业联合会等,集体向政府反映他们的诉求。第三,民营企业家可以在各级人代会、政协会议等正式场合与各级政府官员保持接触,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关系。可见,民营企业家通过政治身份与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减少了来自于地方政府方面的利益侵害,并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外部环境和各种资源。

因此,转轨经济条件下,明智的民营企业经营者应该“市场与政府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并维持两者之间的平衡。完全政府导向的“周正毅式”和不尊重当地政府,完全市场导向“孙大午式”的企业高管在当今中国取得企业成功都很困难,相反郭广昌、鲁冠球等政府

—市场双重导向的“红顶商人”模式或许才是当今中国成功民营企业家的典范。

(三)政企利益一体化模式

政企利益一体化模式是民营企业与政府为了共同的利益,形成稳定的利益集团。在某些行业,地方政府与民营企业往往结成利益共同体,从而形成紧密的政治关系。这种政企关系的基础是政府控制和政府利益,即政府通过控制产业发展和资源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而民营企业为了追逐经济利益和获得政府控制的资源,就会积极地发展与政府及其官员的关系。

政企利益一体化模式在中国房地产界表现得最为突出。在中国房地产这个令人眼热心跳的巨大游戏中,地方政府无疑是头号受益者。在许多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已经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地方政府在土地上的财政收益不仅表现在巨大的土地收益上,也同样表现在房地产的交易过程中。统计表明,在整个房地产的建设、交易的过程中,政府税、费收入占到了房地产价格的将近30%~40%左右。如果再加上占房地产价格20%~40%的土地费用,地方政府在房地产上的收入将近占到整个房地产价格的50%~80%。在欧美国家,地价、税费相加大约只占到住房价格的20%左右。而这些滚滚而来的财富大都流进地方政府以及房地产相关部门的口袋。地方政府是这个游戏中的净收益者,房地产膨胀得越大,地方政府的收益就越大,而其成本却仍然是零。正是这种成本和收益的极端不对称性,使地方政府成为推动中国房地产狂潮的第一大引擎。房地产给地方政府带来的

另外一个收益是显著地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据测算,房地产的产业拉动系数高达1∶2.86。在房地产最为炽热的上海,2009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 220.92亿元,增长30%,占上海GDP的8.2%,为近年来最高。上海2009年GDP增长率为8.2%,而房地产增加值的增长对GDP增长率的贡献为39.4%。上海房地产土地出让金占财政收入的比例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在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和价格的大幅攀升的刺激下,2009年土地市场异常火爆,土地出让金大幅攀升。2009年,上海土地出让达到1 043亿元,同比增加达172%,占其财政收入的比例为41.06%,2008年和2007年该比例为16.03%和38.19%。这使得房地产在上海支柱产业中的位置急剧上升,上海经济正在演变为地地道道的房地产经济。

在中国房地产业中,如果说地方政府是无本万利者,那么房地产商则是仅次于地方政府的第二号受益者。虽然房地产商的利润在整个房地产价格中只占到15%~30%,但由于普遍使用极高的财务杠杆,房地产商的利润经常可以达到惊人的暴利水平。在2009年胡润百富榜中,在排位前十的富豪中,从事房地产业及与房地产行业相关的富豪(或家族)多达八位,房地产业仍是制造富豪的强大源头。由于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形成利益共同体,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汲汲于囤积居奇、捂盘惜售、违规认购、哄抬房价等,进一步造成房价畸高。在中国房地产的长期牛市中,地产商与地方政府一直坐在同一条船上,形成了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伙伴关系。政府与地产商的合作基

础是房地产商对当地财政收入及GDP的贡献,这一直是房地产商与政府博弈时的一张强有力的“底牌”。

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造成了社会利益与权利的再分配与再调整,即“利益重组”,随着资产规模增加开始出现以利益为依归的聚集群。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社会也从单一性的同质社会向多样性的异质社会转型。转型过程中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是:整个社会利益结构发生了分化与重组,原有的社会利益格局被打破,新的利益群体和利益阶层逐步形成,分化组合成特定的“利益集团”,并不同程度地对地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从长远角度讲,应对社会利益集团,政府还要从利益集团的政治性影响和政府行政能力的提高方面着眼:一方面要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公开、透明、公正的利益表达机制和决策参与机制,将利益集团行为纳入制度化轨道;另一方面要实现利益调控制度化、制度建设民主化、民主制度程序化、民主程序法制化,同时要提高政府在利益集团中的自主性,防止软政权化。

结论

政治行为和政治策略对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生存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影响又有着更特别的意义。由于过去长期的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歧视等原因,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治因素及其与当地政府关系的影响。中国市场与西方市场最大的不同是,中国市场是由政府主导的,所以中国企业的行为是面向政府的,而不是面向市场的(张维迎,2001)。在这些背景下,本文主要研究了民营企业建立政治关联的模式,研究发现中国民

营企业政治关联的模式包括违法模式、合法模式和政企利益一体化模式,明智的民营企业经营者应该避免违法的模式,而要充分借助合法模式和政企利益一体化模式来取得企业经营的成功。本文的研究有利于理性地认识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问题、成长途径及行为特征,促进学术界对民营企业政治关联的深入探讨,而且有助于民营企业更深刻地了解中国的政治环境和市场环境,并制定更有效的政治战略,以促进企业绩效和竞争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Adhikari,A.,Derashid,C.,and Zhang,H.,2006,“Public Policy,Political Connections,and Effective Tax Rates: Longitudinal Evidence from Malaysia”,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25,574-595.

[2]Allen,F.,Qian,J.,Qian,M. J.,2005,“Law,Finance,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77,57-116.

[3]Ang,J.,and Boyer,C. M.,2007,“Finance and Politics: the Wealth Effect of Special Interest Group Influence during the Nationalization and Privatization of Conrail,” Cambridge Journ al of Economics 31,193-215.

[4]Bai,C. E.,Lu,J . Y. and Tao,Z. G.,2006,“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and Access to Bank Loans : Evidence from Private Enterprises in China”,Economics of Transition 14,611-628.

[5]Berkman,H.,Cole,R.A.,Fu,L.J.,2009,“Expropr iation through loan guarantees to related parties: Evidence from China”,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33,141-156.

[6]Bertrand,M.,Kramarz,F.,Schoar,A.,and Thesmar,

D.,2006,“Politically Connected CEOs and Corporate Outcomes: Evidence from France”,Working pa per.

[7]陈钊,陆铭,何俊志.权势与企业家参政议政[J].世界经

济,2008,(6).

[8]胡旭阳.民营企业家的政治身份与民营企业的融资便利[J].管

理世界,2006,(5).

[9]罗党论,唐清泉.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制度环境与绩效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2009,(2).

[10]罗党论,唐清泉.政治关系、社会资本与政策资源获取: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世界经济,2009,(7).

[11]潘越,戴亦以,吴超鹏,刘建亮.社会资本、政治关系与公司投资决策[J].经济研究,2009,(11).

[12]王文剑,覃成林.地方政府行为与财政分权增长效应的地区性差异[J].管理世界,2008,(1).

[13]王晓燕.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4]卫武.中国环境下企业政治资源、政治策略和政治绩效及其关系研究[J].管理世界,2006,(2).

[15]巫景飞,何大军,林日韦,王云.高层管理者政治网络与企业多元化战略:社会资本视角[J].管理世界,2008,(8).

[16]夏立军,方轶强.政府控制、治理环境与公司价值[J].经济研究,2005,(5).

[17]张建君,张志学.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政治战略[J].管理世

界,2005,(7)

6-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研究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学生毕业论文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研究 学生姓名: 入学时间:2008.9 专业名称: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班级:08汽车营销一班 指导教师: 职称:讲师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二〇一一年五月 摘要 民营企业,简称民企,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其他类型的企业只要没有国有资本,均属民营企业。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营企业多数是私营企业(私企),由于传统共产主义反对私有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便将它们命名为“民营企业”。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是没有“民营企业”的概念,“民营企业”只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民营企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如今中国的民营企业高度发达,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历程,截止2008年六月,我国的民营企业已经超过500万户,优秀民营企业家数不胜数。而企业的管理模式从单一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到如今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更是经过了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演变,家族式与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利弊,如何优化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等问题。 关键词:民营企业;管理模式;家族式管理;现代化管理;制度改善与创新

目录 0 引言 (1) 1.企业管理模式的概念 (2) 2.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演变 (3) 2.1初创阶段 (3) 2.2成长阶段 (3) 2.3 快速发展阶段 (4) 2.4 思考 (4) 3.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现状 (6) 3.1 民营企业发展的优势 (6) 3.2 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缺陷 (6) 3.2.1企业股权单一,企业管理家族化 (6) 3.2.2经营管理集权化 (7) 3.2.3决策机制不健全,缺少科学的决策机制 (7) 3.2.4激励机制不完善,管理倾向人治 (7) 3.2.5重视硬件建设,忽视企业文化的作用 (8) 3.2.6 组织制度缺失,造成效率低下 (8) 3.2.7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 (8) 3.2.8靠策划起家,缺乏核心竞争力 (9) 3.2.9缺乏创新的动力和活力 (9) 4.我国民营企业家族式的管理模式 (10) 4.1 家族式经营 (10) 4.2企业家族式管理模式的负面影响 (10) 4.2.1 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影响 (10) 4.2.2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影响 (11) 4.2.3对“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影响 (11) 5.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优化模型 (13) 5.1 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因素分析 (13)

浅谈借鉴军队管理模式管理企业

浅谈借鉴军队管理模式管理企业 从有企业以来,与企业生存发展相伴相生的是层出不穷的企业管理理论,但梳理现代企业管理百余年的历史会发现,对管理贡献最大的不是企业家,也不是商学院,而是军队。一方面现代企业管理从军队管理中借鉴汲取了许多营养。另一方面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许多方法与原则都直接取自军队。军队的管理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非常好的人员实践和理论准备。那么从企业管理角度要向军队学什么呢?一是无条件执行的效率。通过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使企业获得像军队一样的战斗力和执行力;二是从各色各样的人向军人方向转移的训练;三是不畏艰难勇者胜和超强的集体荣誉感。军队最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尊重。本文则围绕尊重,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 一、尊重员工就是让员工快乐工作、热爱工作 部队的光荣传统之一就是关心人、尊重人。企业也应如此,应该尊重每一位员工的个性,尊重员工的选择权利。所有的员工在人格上、在发展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公司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劳动环境,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倡导简单而真诚的人际关系。 1.不要把员工看成雇员,要看成合作伙伴。要经常倾听来自员工的声音,走进他们当中去,去听听他们有什么要说的。因为企业发展就是要全心全意地相信和依靠员工。 2.企业关心员工就要善待员工。企业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原企业被视为毫无才能、一无是处的员工,跳槽到新企业后竟然干得非常出色。其实,原因并不是他们跳槽或被辞退后“学好了”,而是因为新的企业尊重员工,善待员工,员工在这样的企业里做事心情舒畅。有些企业错误地认为,自己与员工之间就是简单的合同关系,员工的忠诚与效力是可以用金钱买来的,只要有一张毫无感情的用人合同,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了。殊不知,企业要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就要以员工的利益为基础;同样,员工的利益也要建立在企业利益的基础上。二者紧密结合,绝对不能分离。 3.要将得力的员工视为企业一笔巨大的资本。一个员工如果能为公司的发展开动脑筋,不断的提高质量降低成本,那么无疑也会使自己获得更多的荣誉和奖励。当企业给员工以宽

企业经营战略环境的分析

一、外部环境分析的一般内容和分析目的 企业外部环境一般内容如下: (一)政治环境分析 (1)国内政局分析;(2)国际政局分析;(3)国内政治经济任务和政策环境分析。 (二)经济环境分析 (1)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和发展态势分析;(2)国内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发育情况分析; (3)国家产业政策分析;(4)国际经济情况和发展态势分析。(三)社会、文化、技术环境分析 (1)社会环境分析;(2)文化环境分析;(3)科技环境分析。 (四)资源环境分析 (1)自然资源及其开发情况调研;(2)资源供应情况分析;(3)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情况分析。 分析目的:因为各行各业都面对相同的宏观环境,但是由于对其把握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有的能正确把握宏观环境,分析透彻,则就能够根据宏观环境的要求,发展自己企业的经营战略。 政治环境的好坏影响着宏观经济形势,从而也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宏观经济的状况和趋势,是企业确定经营决策的需要和可能的重要依据。社会、文化和技术的环境发展动向对确定企业文化、决定产品的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依据。资源供应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不可缺少的物质技术条件。了解这些主要是为了使企业了解自己的外部环境,自己所处的状态,从而解决指导思想问题。为企业发展经营战略提供宏观依据。 其中,国家的方针政策,鼓励什么,限制什么。必须加以理解,如果理解错误则会违背国家方针政策,违背宏观环境,则企业必然会失败。例如:秦池特曲的失败,当然存在其他方面的原因,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他没有考虑国家的宏观产业政策,是对白酒进行限制发展。 二、外部环境的重点内容——市场需求分析 企业的顾客(用户或消费者)构成企业的市场。企业所有可能的顾客构成企业的总体市场;不同的顾客群构成企业的细分市场。市场需求研究,主要是研究本企业的总体市场和各个细分市场在需求上的特点、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 (1)企业总体市场的调查和分析。企业的所有用户或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构成企业的总体市场需求。这种需求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调查研究:用户的现实需求,就是用户或顾客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即用户客观需要、有能力购买,也准备购买的需求,现实需求构成企业的现实市场—现实的市场容量。用户的潜在需求,就是处于潜伏状态的市场需求,这是企业的用户未来的市场容量。 (2)企业细分市场需求的调查和分析。企业有各种各样的用户和消费者,他们的需求总是有差别的,他们或者由于部门、行业不同,生产条件和使用条件不同或者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不同,或者由于年龄、性别,甚至种族、民族的不同,或者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不同,因而对产品有不同的要求。 (3)用户和消费者产品需求的趋势分析。这里我们分别从生活资料产品和生产资料产品两个方面来分析其需求的发展趋势。

中国民营企业五大模式

中国民营企业五大“病症”盘点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特殊历史阶段成长起来的中国民营企业,仍然停留在一个初生的发展阶段,但是它具有市场行为直接、信息反馈及时、决策效率快捷、产品调整迅速、规模相对较小等典型特征,使得它能在市场上更具独特的优势,一批批的民营企业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然而,关于“民企的寿命一般高不过三五年”的说法也总是敲打着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民企经过一番努力,完成早期阶段的资本积累后,常常容易由于管理上的混乱而陷入“瓶颈”状态,表现出的典型“病症”往往阻碍了民企的继续成长与发展。 1、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民营企业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创业之后,企业就面临着如何向第二阶段的创业转变的问题。如果民企不进行相对应的改革,企业就会停滞。事实上,不少民企到了发展的第二阶段,管理混乱等问题就冒出来了,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上的落后: (1)在职务分析上,组织内部往往缺少职务分工和职务分析体系,新聘的员工对自己的责权利经常搞不清楚。同时,职务分析与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而民企的工作分析体系恰恰无法体现出其在这些职能中的作用;同时,企业在第二阶段的发展中,所需要的人才结构、素质能力、工作岗位与职能都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不建立科学的工作分析体系,必将阻碍企业的发展; (2)在考评上,不少民企也试图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同时鼓励员工进行项目管理,但是缺乏可供考核和量化的标准,常常是由评估者的主观印象和判断决定的;在考评制度上,没有建立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基础上,因此不但不能起到监控、激励等作用,反而因为流于形式而导致员工不满意; (3)薪酬福利制度上,不少民企老板的观念是“员工是一种成本”,而且关注的是企业内部的平衡,因此,民企提供的薪酬福利往往缺乏外部竞争性,薪酬结构也不合理; (4)培训方面,民企老板口头对于培训是重视的,但是这种培训多是技能方面的培训,而很少针对员工开展综合素质方面的培训,因此员工的素质整体水平一般偏低。同时,民企老板很怕自己为他人做嫁衣裳,所以在培训上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培训力度和投入并不大。同时,大部分民企没有考虑要为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更谈不上根据职业规划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了; (5)在招聘上,招聘手段也是简陋粗放,缺乏细节。同时,由于不重视内部人才梯队的培养,出现危机时过分依赖于招聘空降兵,给企业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 (6)没有健全的激励机制,民企的激励形式往往很单一,管理手段也多是“管卡压”,对员工缺乏人性化的管理和人文关怀。概括地说,民企在人才的招、用、留方面都存在着很大

浅析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7 《商场现代化》2006年8月(上旬刊)总第475期 在市场经济中的现代企业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构成要素。20世纪80年代后,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计算机大量进入生产经营领域,使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出现了一批与先进管理技术紧密相连的先进管理技术,如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准时制生产(JIT)、最优化技术(OPT)、约束理论(TOC)、业务流程再造(BPR)、企业资源计划(ERP),以及最近发展起来的高级计划排程(APS)等。这一系列技术都从自己的专业技术领域推动企业的集约化经营的实现。 一、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其作用主要表现在:1.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与有效利用 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是每个企业追求的目标。所以任何企业都必须调动各生产要素的积极性,使企业获得最佳效益。在一定意义上讲,企业推行管理模式的过程也就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过程。 2.建立合理高效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决策机制合理的企业管理模式能够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使管理组织做到精干高效,使管理制度合理、完善,实现制度化、公开化、开放性管理,以集约、法治管理方式代替粗放、人治型管理;能够将公开、平等、竞争原则引入企业各个岗位,形成以相互激励、互相制约为主体的运作模式;充分运用领导、专家、群众各方面的智慧,做出正确结论和决策方向。 二、国内企业管理模式现状及分析 我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极大促进了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各企业纷纷在找准自己的位置,欲建立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虽然各种管理模式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独立核算,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采用的管理模式的共性就是经营型管理模式,根据企业发展的方向性可分为多元化管理模式和专业化管理模式。 1.专业化管理模式: 所谓专业化管理模式是指以某种主导产品的生产为主建立的管理模式,邯郸钢铁公司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管理模式是专业化管理模式的典型代表。 (1)邯钢管理模式创建的背景、理论体系及指导思想。邯钢推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经营机制筹划于1990年,当时由于全国开展治理整顿、压缩基本建设,钢材市场疲软,售价一跌再跌,原材料大幅涨价,造成钢材成本猛增,以致邯钢连续5个月亏损,企业原有的计划管理模式的问题暴露出来。由于分厂和广大职工采用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中的低进低出核算,成本对二级厂影响不大,以致形成分厂报盈总厂亏损的结果,其原因不是产品品种、质量问题,而是成本高、效益差。邯钢模拟市场运行管理模式的核心,就是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管理,把二级单位都变成法人,抓住成本这个关键,用“倒推”的方法,测算出逐道工序的目标成本,然后层层落实,直到每一个职工通过成本这一市场信息的传递,把市场价格信息内伸化,实行成本市场否决,使市场对质次 价高赔钱的产品不予准入。 (2)主要应用领域和适用条件。“模拟市场运行,实行成本否决”管理模式主要适用于生产环节多、成本核算较多较细、原材料等生产物资消耗量大等生产企业。 (3)应用效果及存在问题。应用效果包括促进了观念转变及经营机制转换;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产品成本降低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这种模式摆脱不了市场固有的弊端,表现为各运行单元重复建设多,自我循环,自成一体现象较为严重,由于各生产环节之间缺乏相互监督和制约,容易造成扯皮现象,不利于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造成人、财、物的浪费,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利。 2.多元化管理模式 所谓多元化管理模式是指企业集团根据不同产品、产业的需要所建立的管理模式。例如,嘉陵工业集团是以摩托车及摩托车配件制造、销售为主导产品兼营农用车、房地产、酒店及猎枪弹制造等于一体的企业集团。在这种“一业为主,多元经营”的经营发展中所采用的控股型母子集团公司体制的管理模式是企业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典型代表。 (1)管理模式创建背景、理论体系及指导思想。中国嘉陵工业集团的主体是嘉陵集团、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嘉陵工业有限公司。基于历史原因,三者实行“三块牌子、一个领导班子、共用机构、混合运行”的管理模式,这与国家对上市公司的政策相违背。而嘉陵股份公司采用以垂直功能型为主的混合管理体制,具有集权特征,高层领导班子很难摆脱企业日常经营业务的缠绕,势必影响战略功能的发挥,不利于资本经营能力的提高。 (2)主要应用领域及适用条件。控股型的母子集团公司管理体制主要是针对企业规模大、集团化、多元化经营方式而建立的,使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与其他成员之间,通过资产和经营管理的纽带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3)应用效果和存在问题。应用效果包括横向职能部门综合化;纵向结构实行集中管理;直线部门的精干化。我国的多元化集团管理模式也显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点。首先,这种管理模式还主要停留在集团内部结构调整和职能转变上;其次,如何协调生产部门之间的关系,实现资源共享还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 三、结束语 企业在管理模式的变革中往往是以一个或多个管理方面作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将整个企业的管理体制进行变革和升级。企业只有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自身的企业模式,才能适应市场竞争,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杨永清 孙媛媛 山东工商学院 [摘 要] 本文根据科学管理思想发展现状,提出管理模式的重要性,然后对我国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论述了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管理模式 应用效果 市场经济 参考文献: [1]程 洁:人本管理的核心价值观.管理论坛[J],2002 (4)[2]倪义芳 何鸿声:IT与企业管理范式的转变[J],管理科学,2002,(5) 浅析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经营管理

关联企业无偿让渡资金的相关税法规定

关联企业无偿让渡资金的相关税法规定 1、关于无偿将资金让渡给他人使用的涉税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2008年第540号)第一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本条例规定的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为营业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缴纳营业税。《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2008年第52号)第三条规定,条例第一条所称提供条例规定的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是指有偿提供条例规定的劳务、有偿转让无形资产或者有偿转让不动产所有权的行为。前款所称有偿,是指取得货币、货物或者其他经济利益。 因此,公司之间或个人与公司之间发生的资金往来(无偿借款),若没有取得货币、货物或者其他经济利益,不缴纳营业税。由于无偿借款无收入体现,因此也不涉及企业所得税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企业或者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的机构、场所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应当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而减少其应纳税的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进行合理调整。即若借贷双方存在关联关系,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利息收入并缴纳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 2、关于将银行借款无偿让渡他人使用的涉税问题。企业将银行借款无偿转借他人,实质上是将企业获得的利益转赠他人的一种行业,因此税务部门有权力按银行同期借款利率核定其转借收入,并就其适用营业税暂行条例按金融业税目征收营业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据此,A公司将银行借款无偿让渡给B公司使用,所支付的利息与取得收入无关,应调增应税所得额。

企业经营战略概述2018版

企业经营战略概述 第一章(企业经营战略概述) 一、什么是企业经营战略? 企业战略也称企业经营战略,是战略运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称谓,它涉及企业所有的关键活动。所谓企业经营战略,是指企业在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为谋求生存和不断发展所作出的总体性、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二、企业经营战略的特征 全局性、长远性、竞合性、纲领性、应变性与相对稳定性。 三、企业经营战略的作用? 1.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指明方向 2.为企业顺利发展提供保障 3.为企业管理增强活力 4.为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水平提供了可靠的条件 四、安索夫战略理论的主要观点 1.战略的制定是一个具有意识的正式计划过程 2.企业高层管理者制定的战略必须与环境相适应,根据环境的变化实施不同的战略管理模式 3.企业经营战略由四个要素构成,即产品市场范围、成长方向、竞争优势与协同作用 五、迈克尔波特的主要观点

1.企业在竞争中要考虑的因素不外乎五种力量,应该重点研究。(现有的竞争者、潜在的竞争者、替代品的生产者、资源的供应者、产品的购买者) 2.企业制定经营战略实质上就是制定基本的竞争战略,针对不同的竞争力量,采取不同的竞争战略。 3.产品有其寿命周期,决定着行业也有其寿命周期,处于不同寿命周期阶段内的行业,其企业的投资战略也是不同的。 4.每个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即要建立起优于竞争对手的核心能力、成长能力、快速反应能力、适应变化的能力。 六、普拉哈拉德和哈里默的核心能力战略理论主要观点 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了多种能力,如战略管理能力、技术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但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众多能力中最根本的一部分,它不是指企业的某一两项能力。而是对上述诸多能力进行整合的能力,即核心能力是一个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与知识的结合。 核心能力具有的特点:延展性、增值性、独特性。 七、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含义 狭义的经营战略管理认为,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是对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和修正进行的管理,其主要代表是美国学者斯坦纳。广义的经营战略管理则认为,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是运用战略对整个企业进行的管理,其主要代表是美国著名战略学家安索夫。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思想,它与我们平常认识的问题所不同的是,战略管理思路是一种系统的思路,强调应站在长远和全局角度去认识企业管理问题。 八、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体系的构成 1.经营战略管理过程系统(战略分析阶段、战略制定与决策阶段、战略实施与反馈

浅谈——民营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民营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民营经济刚刚开始发展,而今它已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迅速成长起来的中国民营企业,规模小却数量多、市场行为直接、信息回馈及时、产品调整迅速,这是最突出特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尽管已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创业奇迹,但在自身管理机制及经济运 转等方面仍然存在非常突出的问题,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民营企业管理战略 我国民营企业在30年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大批民营企业迅速成长起来。其中有像联想集团、海尔集团等产值数百亿的大型民营企业,也有一大批迅速崛起分布于各行各业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社会经济中表现活跃,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不断提升,其优势日趋明显,在广东、浙江、福建等地区,民营企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在60%,民营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显示出巨大的活力。民营企业在最近几年成为国家发展主力军,但是民营企业在管理之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民营企业从1978年开始逐步发展起来,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程。首先是80年代个体经济的发展;到80年代中期,国家开始允许雇工8人以上的企业为私营经济,并将私营经济作为国有经济的补充。1997年党的十五大要求完善所有制结构,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至此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得以明确。中共十六大提出的“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则无疑会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客观地说,民营企业的发展正从发展初期向发展中期转变,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目前,中国的民营中小企业差不

我国民营企业政治关联模式分析

我国民营企业政治关联模式分析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剧和政治经济的融合,企业已经步入政治竞争时代。Faccio(2005)从全球视角研究了政治关联问题,发现企业的政治关联在很多国家都广泛存在,特别是产权保护度较弱的国家和地区更为突出。①在许多产业,政治上的成功与经济上的成功同等重要,因此企业往往将政治战略作为其整体战略的一部分,政治关联已成为企业取得成功的基础。许多企业在制定市场竞争策略去战胜对手的同时,无不重视政治策略的制定与实施,他们通过影响政府政策的决策过程,从而获得各种政府资源,提高企业经营绩效水平。企业越具有长远发展意识,越会重视政治策略的制定与实施,这已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 随着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家不但在经济领域内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也在社会政治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作用。在中国转型背景和关系主导型社会结构下,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广泛存在。②由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国家工商总局和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企业家中,将近1/3的人希望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政治关联构成了民营企业外在环境的重要部分,对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及企业之间的竞争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搞好与政府的关系是某些企业成功的重要前提,甚至连跨国公司都清楚地知道在中国做生意时“关系为王”。③民营企业通过不同渠道拥有政府资源,与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建立紧

密的联系,从而与政府官员的沟通更为有效,并带来政治利益和经济效益(周黎安、陶婧,2009;Li et al.,2006)。因此,政治关联作为一种竞争工具能拓展民营企业的外部生存空间,为民营企业创造有利的竞争环境。然而,政治关联也增加了民营企业的成本,从而损害企业绩效。Fan et al.(2007)研究发现,政治关联造成了政府对企业的侵害,导致了企业绩效下降。很多案例也表明,一些地方政府对民营企业存在侵害行为。可见,政治关联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并不必然与腐败联系在一起,它对民营企业的生存既能够发挥正面的促进作用,也能够产生负面的影响效应。 政治关联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甚至决定着民营企业经营的成败,因此,如何处理与政府的关系也就构成了民营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行为的重要方面。目前,民营企业所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不是来自于市场,而是来自于政府,政府不仅在体制方面给企业带来巨大影响,而且通过政府行为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营。在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民营企业的政治参与有着复杂的动机,随着企业经营活动中政治意识的加强,政治关联策略的运用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关注。 一、中国民营企业政治关联的利益链结构 中国迅速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和国外投资的首选目的地,日益受到全球的瞩目。然而,众多的新闻报道表明,中国的法律体系不完善,政府行政效率比较低,并且存在一定的腐败行为。根据国际透明组织(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的腐败感知指数(Corruption

浅谈——民营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民营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工作系班级:人管0933班学号:0921053319姓名:林姣姣 【摘要】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民营经济刚刚开始发展,而今它已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迅速成长起来的中国民营企业,规模小却数量多、市场行为直接、信息回馈及时、产品调整迅速,这是最突出特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尽管已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创业奇迹,但在自身管理机制及经济运 转等方面仍然存在非常突出的问题,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民营企业管理战略 我国民营企业在30年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大批民营企业迅速成长起来。其中有像联想集团、海尔集团等产值数百亿的大型民营企业,也有一大批迅速崛起分布于各行各业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社会经济中表现活跃,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不断提升,其优势日趋明显,在广东、浙江、福建等地区,民营企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在60%,民营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显示出巨大的活力。民营企业在最近几年成为国家发展主力军,但是民营企业在管理之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民营企业从1978年开始逐步发展起来,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程。首先是80年代个体经济的发展;到80年代中期,国家开始允许雇工8人以上的企业为私营经济,并将私营经济作为国有经济的补充。1997年党的十五大要求完善所有制结构,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至此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得以明确。中共十六大提出的“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则无疑会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客观地说,民营企业的发展正从发展初期向发展中期转变,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目前,中国的民营中小企业差不

2019届高考政治答题模板专题03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措施

专题03 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措施 【答题要素】 经营战略+自主创新+信誉形象+社会责任+联合兼并+科学发展+对外开放 (1)尊重价值规律,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竟争优势,增强企业竟争力。 (3)要遵守市场规则,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5)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实现优势互补、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企业竟争力。 (6)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企业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7)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培育自主品牌,增强国际竟争力;实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对外贸易中,要熟悉国际相关法律、规则,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应对别囯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典例探究】 典例1.(2018?全国卷Ⅰ)企业聚焦品牌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控制产品企划和营销网络,将“设计、生产、运输配送”环节外包,与供应商、加工商和物流企业建立联盟,通过联合开发产品、数据共享,加快市场反应速度。该模式体现的企业经营理念是( ) ①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优势互补②通过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 ③通过兼并收购,扩大企业规模④增加市场份额,提高利润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企业经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解读、把握材料信息。企业聚焦品牌管理和供应链管理,通过与供应商、加工商和物流企业建立联盟,加快市场反应速度。该经营理念既可以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也可以通过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①②正确;材料未体现兼并收购的问题,排除③;这一经营理念与提高利润率无关,排除④。 【技巧点拨】该模式体现的企业经营理念是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从而降低经营成本;通过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本题也可以通过排除法来做,材料没有涉及兼

对民营企业转型发展中管理模式变革的思考

对民营企业转型发展中管理模式变革的思考 余传辉 (重庆锋锐建材有限公司,重庆 400040) [摘要]民营企业转型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自身长期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但民营企业 在转型发展中管理模式变革会遇到管理权责高度集中、 经营观念守旧、内部运营和管理随意性大、企业文化建设意识淡薄、企业人才培养和晋升受限等问题。民营企业应转变经营观念,变革思维模式,创新管理组织结构,促进形成合理的企业文化,提升人力资源水平,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自身竞争力。 [关键词]民营企业;转型;管理模式;变革[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2-05-09 一、民营企业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1.民营企业转型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民营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最终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我国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 为了降低经营成本,通常采用家族化管理方式,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的经营方式。但随着民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资本实力增强,业务量也逐步增加,企业家族化管理难以快速高效地处理各项业务,这时,家族化的管理方式就严重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这条主线,要求尽快推进企业管理创新,这也是我国广大民营企业在新经济形势下求发展、促转机的机遇,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 2.民营企业转型是企业自身长期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实施家族化管理方式的民营企业在规模扩大后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由于产权的封闭性造成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限制了民营企业进一步扩大的需求;人性化管理方式管理企业,造成管理混乱,关系难以处理,严重消耗企业内部凝聚力。同时, 管理集权现象严重,使领导者难以集中精力做出战略决策;家族化管理民营企业的管理经验受限,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市场环境难以适应,给企业经营增加风险。因此,管理方式变革创新是民营企业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现代企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民营企业转型发展中管理模式变革中遇到的问题 1.管理权责高度集中化,管理结构层次少 民营企业的管理结构一直是一种典型的权责高度集 中化,缺少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框架。缺少清晰的组织框架,将影响企业日常业务活动的展开和沟通,各部门的职责职能也难以明确界定,企业的内部管理混乱,各自为政,无法实现业务协同高效运作。民营企业的管理结构扁平化,组织结构设计不科学,层次少,职能部门权力弱化,缺少科学的职能职责划分。民营企业在组织结构设计和安排上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没有经过科学的规划,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就会造成职能的缺位和管理上的混乱。 2.经营观念守旧,难以适应市场发展 民营企业的经济观念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收益,一般民营企业的经营方式以产品的开发、销售和推广为主,强调以产品为核心来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产品开发阶段,产品开发速度要快,并且快速大范围的推入市场,带动潜在客户需求,从而获得较高的市场利润;在产品销售成熟期,产品生产销售呈现规模化,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产品的利润相对增加,因此,有条件开发新产品,形成产品销售的循环生命周期。这种传统的经营方式带动了民营企业的快速成长,获得了较高的收益和市场份额。但是,当前市场供需关系有所转变,在买方市场中,民营企业应改变经营观念,以服务客户为关键组织生产经营活动。 3.内部运营和管理随意性大 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中都建立了内部管理制度,但管理制度的落实却很难做到。部分企业在实际运营中未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管理办法,致使管理制度流于形式;还有的企业刚开始推行如火如荼,但运行一段时间后就难以持续进行下去,缺少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管理制度难以落实。另外,由于家族化管理方式影响民营企业较深,在对于一些企业元老级工作人员很难用管理制度对其进行约 第2012年第6期(总第400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6,2012Total No.400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2)06-0039-0239--

政治关联对企业的影响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314913941.html, 政治关联对企业的影响研究综述 作者:戴媛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9年第26期 摘要:关于民营企业建立政治关联可能产生的后果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话题,但是研究 的结论不一。主要整理了政治关联对企业影响的相关研究主要论点,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政治关联对企业的影响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政治关联企业文献综述 在新兴加转轨的中国资本市场背景下,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要素资本市场不够发达,虽然新生的市场机制能够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大部分稀缺性资源仍旧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享有重要稀缺资源的分配权,正是由于这种特殊权利的存在,政治关联作为一种市场机制的替代机制逐渐受到企业家们的关注,许多企业希望通过与政府建立政治关系以求最大限度地获取稀缺性资源和制度保护,从而使企业获得长久稳定的发展。 政治关联不同于政府干预,也有别于政治腐败,政府关联是企业主动的通过各种途径与政府建立关系进行寻租,在法律层面上是大多数是合法的。国外的研究中,政治关联(Political Connections)这一概念最早是在Estimating the Value of Political Connections一文中被提及的,Fisman and Raymond(2001)用这一概念来研究印度企业与苏哈托家族的关系对企业股票价格的影响,并指出政治关联这一行为可能导致一种扭曲的投资决策(Distorted Investment Decisions),他将企业与拥有政治权力的人之间的紧密私人关系成为“政治关联”。 学术界对政治关联这一概念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末,但直至目前仍未形成统一而明确的概念定义。目前,在国外文献中使用得最为广泛的是Faccio(2006)对政治关联的定义,Faccio 在文章中将政治关联分为“直接”与“非直接”政治关联两种。其认为公司中若存在至少有一名高管(首席执行官、董事长、现任和前任主席、董事长秘书)或是大股东(持有至少10%的公司有表决权的股票的股东)是国家元首、政府部长或是国家议会的成员,则将该公司具有“直接”政治关联。而“非直接”政治关联是指公司高管或是大股东与国家元首、政府部长或是国家议会的成员存在血缘关系或是朋友关系。 国内最有代表性的是罗党论和甄丽明(2008)提出的定义,他们指出中国的企业参与政治的渠道大致有以下几种:进入人大、政协;在社会团体组织中担任一定的职务,从而与政府发生联系;通过捐赠、公益事業等扩大企业的影响力,与政府发生联系;与政府官员存在亲密关系。因此,在实证研究中,他们用企业的终极控制人是否是人大、政协委员或者是曾经在政治部门任职来定义政治关联。

五种企业管理模式

五种企业管理模式 未来的企业管理的目标模式是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础,适当地吸收和利用其他几种管理模式的某些有用的因素。为什么这样讲呢牵因为制度化管理比较“残酷”,适当地引进一点亲情关系、友情关系、温情关系确实有好处。甚至有时也可以适当地对管理中的矛盾及利益关系做一点随机性的处理,“淡化”一下规则,因为制度化太呆板了。 1.亲情化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利用家族血缘关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即内聚功能,也就是试图通过家族血缘关系的内聚功能来实现对企业的管理。从历史上看,虽然一个企业在其创业的时期,这种亲情化的企业管理模式确实起到过良好的作用。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尤其是当企业发展成为大企业以后,这种亲情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就很快会出现问题。因为这种管理模式中所使用的家族血缘关系中的内聚性功能,会由其内聚性功能而转化成为内耗功能,因而这种管理模式也就应该被其他的管理模式所替代了。我国亲情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在企业创业时期对企业的正面影响几乎是99%,但是当企业跃过创业期以后,它对企业的负面作用也几乎是99%。这种管理模式的存在只是因为我们国家的信用体制及法律体制还非常不完善,使得人们不敢把自己的资产交给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使用,因而不得不采取这种亲情化管理模式。 2.友情化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也是在企业初创阶段有积极意义。在钱少的时候,也就是在哥们儿为朋友可以而且也愿意两肋插刀的时候,这种模式是很有内聚力量的。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尤其是企业利润增长到一定程度之后,哥们儿的友情就淡化了,因而企业如果不随着发展而尽快调整这种管理模式,那么就必然会导致企业很快衰落甚至破产。我国有一个民营企业叫“万通”,一开始就是五个情投意合的人创办的一个友情化企业,当时大家都可以卧薪尝胆,创业者之间完全可以不计较金钱。但是,当万通拿到第一笔大的利润的时候,五个人就开始有所摩擦。当时万通的比较大的股东叫冯仑,他还想继续坚持这种管理

浅谈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知识分享

浅谈家族企业管理模式 赖青林 所谓家族企业,就是指资本或股份主要控制在一个家族手中,家族成员出任企业的主要领导职务的企业。美国学者克林?盖克尔西认为,判断某一企业是否是家族企业,不是看企业是否以家庭来命名,或者是否有好几位亲属在企业的最高领导机构里,而是看是否有家庭拥有所有权,一般是谁拥有股票以及拥有多少。这一定义强调企业所有权的归属。而有学者认为,是否拥有企业的经营权看作家族企业的本质特征。家族企业以经营权为核心,当一个家族或数个具有紧密联系的家族直接或间接掌握一个企业的经营权时,这个企业就是家族企业。 据克林·盖尔西克等研究,最保守的估计也认为由家庭所有或经营的企业在全世界企业中占65%-80%之间,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0%由家庭所有或经营。可以说,家族企业覆盖了我们所熟知的业主制、合伙制企业的绝大部分和相当部分的公司制企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企业形态,在我国也不是什么新生事物,只不过改革开放后重新涌现。据调查,我国99%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中有近80%是家族企业或泛家族企业。家族制管理模式更是我国私营企业普遍采用的方式。 一、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 家族企业制度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拥有全部所有权的,也有家族

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从家族企业的发展历程看,家族企业是一种十分古老而又极具生命力的企业组织形式,其发展变化可概括为四个阶段: 1.原始家族企业。管理方式大都表现为个人创业、“夫妻店”、兄弟合伙等形式。 2.纯家族企业。管理者构成表现为家族成员,即家属和亲属,以企业创始人为核心,创业者掌管大权,次要职位由家族成员担当。 3.泛家族企业。管理者构成主要表现为家族成员与职业经理人。 4.现代家族企业。经营权外化;实行股份制和股权激励制度。但整个家族仍保持对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绝对或相对控制。 二、我国家族制企业管理模式的利弊 企业管理模式,是在企业中影响企业管理制度最基本的因素,视每个企业而不同,因此而产生不同企业在管理制度上的不同特征。管理模式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现阶段中国家族制私营企业产生于1978年,伴随着市场取向的改革而快速发展,经历了非法、默认、合法化三大阶段,扮演了无地位、补充地位、重要组成部分等三个角色。这种制度环境一方面促进了家族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制约了家族企业的结构合理和健康成长。 1.家族制管理模式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部分私营企业已基本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开始陆续进入追求规模经济效益的关键阶段。在私营企业中广为流行的家族制与规模经济、企业竞争力提升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凸现出来。许多人在提

关联企业间借款利息涉税分析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0314913941.html,)/合同范本/借款合同关联企业间借款利息涉税分析 XX年9月1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企业关联方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XX]121号)文件,对XX年企业所得税法下的关联方企业间借款利息的扣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最近,四川吉祥集团公司的财务总监张某打电话询问笔者,该集团下属的房地产公司XX年1月向下属的物业管理公司一笔3年期借款XX万元,年利率为10%,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为8%,XX年借款利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财会[XX]3号)第四条:“ 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其他借款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 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全部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其物业管理公司享受西部大开发的税收优惠,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房地产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房

地产公司的注册资本为500万元。考虑到关联方借款的特殊性,此笔借款不完全符合独立交易原则。张总监询问关联方借款利息如何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另外关联方借款还涉及哪些税种,如何计算。 笔者查阅相关的文件,对关联企业借款的利息涉税情况分析如下: 一、企业所得税: 企业间借款利息,其计算因素主要是借款利率和借款金额。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利息,税法对其利率和借款金额均有限制。 (一)、在借款利率方面: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准予扣除。”规定可知: 房地产企业支付的利息只能按8%计算部分允许扣除,超过部分将不能在税前扣除。 (二)、在借款金额方面:根据《企业所得税法》(主席令第63号)第四十六条:“ 企业从其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超过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

民营企业的政治联系与民营企业成长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民营经济逐渐从全能型政府对资源垄断控制的体制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资源和成长空间。这种资源获取过程是一个民营企业和政府之间、民营企业家与政府官员的相互博弈的过程,极为错综复杂。民营企业的发展仍然受到这种博弈特性的影响,其成长也取决于是否能够适应转轨制度环境的约束。邀请离任官员加入企业,企业家参与政治生活,或者与政府形成各种显性和隐形的纽带,成为民营企业赢取生存发展空间的一种选择。这种民营企业的政治联系对民营企业绩效及其成长的影响引起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学者的长期关注和热烈讨论。经济学研究从企业治理角度观察民企显性政治联系特征与绩效的关系,揭示政治联系的激励效应;管理学研究对政治联系的观察还包括隐性的部分,将它解释为企业面对制度环境的一种适应性的战略选择;而社会学研究则剖析社会分层中的民营企业家群体与官员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从社会网络及社会资本的视角来揭示两者联系的价值和机制。 三个学科的研究都各有独特的理论穿透力,然而经济收益的考虑不是民企政治联系动机的全部,企业自身战略选择视角是否适用于民企群体的政治联系态势的发展仍有待考察,中观层面的阶层互动的动态发展的形式问题也需要深入探讨。只有一种综合管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多元视角才能比较完整地表现出民营企业成长的轨迹。本文试图对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三个学科中有关民营企业的政治联系及其成长的研究文献进行述评,旨在获得民营企业与政府关联的完整理解和对政治联系问题的把握,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有待进一步探讨的话题。 民营企业的政治联系与民营企业成长* 黄嘉欣 汪林储小平*本文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心理所有权、职业经理与民营家族企业的成长”(70872112)、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特别委托项目“广东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体制保障研究”(03/04T0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心理契约破坏、内部人身份认知与家族企业成长”(20090460797)以及中山大学青年教师起步计划(3126171_2050205)的资助。 作者简介黄嘉欣,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博士生;汪林,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讲师、博士后;储小平,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转轨背景下的民营企业的政治联系对民营企业成长的影响这一重要课题引起经济学、管理学、 社会学研究者的众多探讨。经济学关注民营企业政治联系的收益激励机制,管理学把政治联系视为民营企业的动态适应行为,社会学则着眼于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的角度论述官员与民营企业家群体的互动。对国内外有关民营企业多学科研究文献中差异化的多元视角做整体把握,可引发学界做更加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政治联系民营企业成长多元视角 〔中图分类号〕F091.3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10) 12-0086-05 2010年第1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