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职院畜牧兽医专业建设方案
兽医畜牧工程设计方案

兽医畜牧工程设计方案一、项目概述兽医畜牧工程是指对家畜、家禽等养殖动物进行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工程,以及为它们提供生活环境、饲养设施和养殖管理服务的系统工程。
兽医畜牧工程对于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保障畜禽健康,改善畜禽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拟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兽医畜牧工程基地,包括兽医诊疗中心、畜牧饲养场、兽医药品生产加工厂等设施,旨在提供全方位的兽医畜牧服务,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规划1. 兽医诊疗中心兽医诊疗中心是本项目的核心设施,包括畜禽疾病诊断、治疗、手术、康复等功能。
中心将设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如X光机、B超、血液分析仪等,配备专业的兽医团队,提供全天候的诊疗服务。
2. 畜牧饲养场畜牧饲养场将采用现代化的养殖管理模式,包括舒适的饲养环境、科学的饲养方案、高效的饲养设施等。
饲养场将提供畜禽养殖、饲料配送、疫病防控等服务,确保畜禽健康快速生长。
3. 兽医药品生产加工厂兽医药品生产加工厂将生产所有畜禽健康所需的药品,包括疫苗、消毒剂、营养补充剂等。
工厂将采用GMP标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三、项目具体内容1. 兽医诊疗中心(1)建设规模: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2)主要设施:多功能诊疗室、手术室、康复室、检验室等。
(3)人员配备:兽医、宠物护士、手术医生等。
2. 畜牧饲养场(1)建设规模: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
(2)主要设施:畜舍、饲料库、疫苗存储间、办公室等。
(3)养殖动物:猪、牛、羊、鸡、鸭等。
3. 兽医药品生产加工厂(1)建设规模: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2)生产设备:搅拌机、灭菌器、包装机等。
(3)生产药品:疫苗、消毒剂、营养补充剂等。
四、工程投资1. 投资总额:1000万元。
2. 兽医诊疗中心:300万元。
3. 畜牧饲养场:500万元。
4. 兽医药品生产加工厂:200万元。
五、预期效益1. 经济效益: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年纯利润200万元。
畜牧兽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畜牧兽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为进一步提高畜牧兽医专业实习实训基地装备水平,打造优质高效实训环境。
特拟定畜牧兽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有关要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坚持需求导向,注重服务功能;坚持问题导向,注重优化调整;坚持目标导向,注重质量提升;坚持战略导向,注重开放协同,大力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引领,全面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产业能力。
二、实训基地建设原则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合作共建、资源共享、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进行建设。
在建设过程中,应坚持如下原则:(一)导向性原则实训基地建设要发挥导向作用,要考虑把优质教育资源与行业企业生产有效结合起来,以项目建设的形式完善畜牧兽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通过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仿真性、实用性、开放性、生产性相结合。
(二)共享性原则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定位要准确,要综合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辐射周边,充分体现开放性及社会服务功能,使之成为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训练基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课堂、校企合作的载体、产学结合的平台。
(三)效益性原则实训基地建设应与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和市场对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状况相匹配,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
要创新管理理念,注重开辟新思路、实行新机制、采用新模式,提高实训基地的投资效益,走自主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管理的道路。
三、建设目标结合畜牧兽医特色专业发展规划,利用特色专业建设资金,投资135 万元新建畜牧综合实训室、动物解剖实训观察室、动物诊疗实训操作室、家禽种苗生产实训实训基地设备清单四、保障措施(一)思想保障全校上下要充分认识实训基地建设对促进畜牧兽医特色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要转变思想观念,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切实加强基地建设工作的领导、协调和配合;要加强对基地建设规划、实施方案的宣传,争取广大师生对基地建设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达到统思想,团结一致,集中力量,保证建设的目的。
畜牧兽医服务建设方案

畜牧兽医服务建设方案畜牧兽医服务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提高畜牧兽医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畜牧兽医服务建设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畜牧兽医服务的基础设施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必须加强建设。
包括建设兽医站、畜牧技术推广中心、饲料加工厂、兽药生产企业等。
建设兽医站可以提供基本诊疗服务、疫病防控和兽药配送等服务,建设畜牧技术推广中心可以提供育种、繁殖、饲养等技术指导,饲料加工厂可以提供优质饲料,兽药生产企业可以提供高效、安全的兽药产品。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为畜牧兽医服务提供更好的支持,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畜牧兽医服务为了满足不同农户的需求,我们需要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畜牧兽医服务。
包括疫病防控、兽医诊疗、技术推广、营养管理等方面的服务。
针对疫病防控,可以开展疫苗接种、疫区监测、疫情报告等工作,提供全方位的防疫服务。
对于兽医诊疗,可以开展动物临床诊疗、手术治疗、兽药使用指导等工作,提供贴心的诊疗服务。
在技术推广方面,可以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病害防治指导等工作,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
同时,还需要提供畜牧饲料的供应和营养管理指导,确保畜禽的营养合理,提高养殖效益。
三、加强人员培养和队伍建设畜牧兽医服务建设离不开专业的人员和队伍支持。
我们需要加强人员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
可以通过开展兽医培训、技术人员培养等方式,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还要加强队伍建设,建立畜牧兽医服务队伍,加强团队协作和工作效能。
只有建立一支专业、协作的队伍,才能够提供优质的畜牧兽医服务。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现代畜牧兽医服务的必备条件。
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加强兽医站和农户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管理。
建立畜牧兽医服务平台,提供畜牧兽医信息查询、预约服务等功能,方便农户获取信息和服务。
畜牧兽医专业实施方案

畜牧兽医专业实施方案畜牧兽医专业是农业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它涉及到畜牧业和兽医学两个方面,是为了培养具备畜牧生产和兽医临床技能的专业人才。
畜牧兽医专业实施方案的设计,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胜任畜牧业和兽医领域的工作。
一、专业目标。
畜牧兽医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动物科学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技能的高级畜牧兽医人才。
学生毕业后应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动物学、畜牧学、兽医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具备动物饲养、疾病防控和治疗的能力;2.具备动物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能力,能够为畜牧业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3.具备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胜任畜牧兽医相关工作。
二、课程设置。
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动物科学基础课程,包括动物解剖学、生理学、遗传学等,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动物学基础;2.畜牧兽医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畜牧学、兽医学、动物营养学、动物疫病学等,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的学习;3.实践课程,包括动物饲养实习、临床实习、兽医技术操作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践教学。
畜牧兽医专业实施方案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学校将安排学生进行动物饲养实习、临床实习等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实践教学是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学校将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充分的实践机会。
四、教学资源。
为了提高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质量,学校将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场地,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条件。
同时,学校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教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五、就业前景。
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他们可以在畜牧业、兽医院、动物科研院所、动物保健品公司等单位就业,也可以自主创业开设养殖场、宠物医院等。
随着我国畜牧业和宠物市场的不断发展,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将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畜牧兽医专业及所在专业群建设方案

畜牧兽医专业及所在专业群建设方案承担部门:部门责任人:项目组组长:项目组成员:一、专业建设背景与专业定位(一)专业建设背景河南省“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畜牧业,提高畜牧业的比重。
优化畜禽品种结构,提高畜禽产品质量”。
河南省为我国农业大省,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据2005年统计,全省畜牧业产值达1251亿元,占农业产值的40%左右,肉、禽蛋产量分别为689万吨、375.3万吨,位居全国第二、三位。
2006年全省家畜存栏数:牛1496.2万头,猪4678.71万头,羊4308.52万只,家禽66415.9万只。
商丘是国家、省商品猪、肉牛、青山羊、槐山羊养殖基地之一,畜牧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目前,我国畜牧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畜牧业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的方向发展,以提高畜禽产品的品位与竞争力。
发展畜牧业,需要大批具有技术水平高、应用能力强的畜牧兽医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在广大农村从事畜牧业的养殖户,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
即使在规模较大的企业里,具有专业技术的高技能应用型畜牧兽医人才也很少。
因此,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首次就业率达100%,本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就业前景良好。
(二)专业定位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为: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能够独立按计划完成畜禽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及品种改良等技术工作;具有一定的财务预算、协调和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适应社会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所学专业技术知识向相关专业领域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见表6-3-1。
表6-3-1 畜牧兽医专业定位畜牧兽医专业是河南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院重点建设专业,教育理念先进、办学定位准确、产学一体特色鲜明、校企合作双赢成果显著,已具备国家示范性专业建设基础。
(一)师资条件基础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3名,其中副教授以上8名,讲师9名;从企业和科研单位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7名,是一支能满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需要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金华职院畜牧兽医专业建设方案

金华职院畜牧兽医专业建设方案金华职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建设方案(一)建设前景1.行业背景浙江省按照中央提出的“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和资本优势,不断创新产业机制,以“西进东扩发展战略”为主线,以实施“畜禽生态养殖”、“动物疫病区域化控制”、“外向型畜牧业”和“畜禽种苗”等四大工程为抓手,突出畜产品加工,推进集约化饲养,实行标准化生产,实施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城市畜牧业、出口畜牧业和加工畜牧业,全省畜牧大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据统计,2006年全省畜牧业产值达28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1.5%,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268.3元,从事畜禽养殖业的劳动力77.1万人,从事畜牧大产业的劳动力超过200万人。
浙江省畜牧业“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0年,全省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要达到23.5%。
无疑,畜牧业已成为我省农业中最为活跃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金华地区畜牧业以猪、牛、鸡为主体。
“金华两头乌”是我国著名的地方良种,以其为原料制作的“金华火腿”则以其质佳味香形美而驰名中外。
2005年,全市畜牧业产值为30.86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29.71% 。
到2010年,全市争取畜牧业产值达到35亿元,比2005年增长13.5%。
生猪、肉制品、奶牛乳品是市政府在“十一五”期间重点支持、做大做强的农业优势产业,重点建设一批生态养殖场,扶持发展包括草食畜禽在内的山区特色产业,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和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扩大优质种畜、种禽的输出和良种的推广,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加强畜牧人员的专业培训,以提高现代化畜牧生产经营的技能。
2.人才需求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不断增长,畜牧业生产方式正从零星分散向规模化、工厂化、集约化发展,因而急需一大批能为之服务的新型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人才。
但就整体而言,我省目前能适应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人才,尤其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则相当匮乏。
畜牧兽医专业建设方案

畜牧兽医专业建设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出一份畜牧兽医专业的建设方案,以满足社会对畜牧兽医人才的需求,培养具备良好理论与实践能力的专业人员。
畜牧兽医专业是培养从事畜牧养殖与兽医临床工作的专门人才的学科,对农业发展和畜牧兽医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专业目标畜牧兽医专业的目标是培养掌握畜牧养殖与兽医临床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具体目标包括:•培养具备扎实的畜牧养殖理论基础和兽医临床技能的专业人才;•培养具备良好的思辨和判断能力,并能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畜牧养殖与兽医临床问题的专业人才;•培养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专业人才;•培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的专业人才。
3. 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畜牧兽医专业设置为本科学士学位专业,课程体系如下:3.1. 专业必修课程畜牧兽医专业的必修课程包括:•动物营养学•饲料学•畜牧遗传育种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学•兽医解剖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外科学3.2. 专业选修课程畜牧兽医专业的选修课程包括:•畜禽养殖管理学•兽医内科学•兽医放射学•兽医免疫学•兽医公共卫生学•兽医临床实习•兽医法律与职业道德4. 教学方法与实践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畜牧兽医专业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实践训练:•课堂教学: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基础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实习训练:安排学生进行畜牧养殖场和兽医医院的实习训练,让学生接触实际工作环境并学习实际操作技能;•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进行一项小型畜牧兽医相关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5. 师资队伍建设畜牧兽医专业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包括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授和副教授,以及具备实践经验的兽医临床教师。
2024年畜牧兽医工作方案

2024年畜牧兽医工作方案一、推进畜牧兽医现代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畜牧兽医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推进现代化发展。
2024年,我们将以现代化的思维理念和前沿技术为支撑,加强畜牧兽医工作的各个环节。
1. 强化畜牧兽医设施建设在2024年,我们将加大对畜牧兽医设施的投入。
引进并推广现代化的养殖设备,提升养殖场管理效率;改善兽医设施的设备设施,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条件。
同时,加强对畜牧兽医设施的监管,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2. 推动畜牧兽医信息化建设2024年,我们将进一步推动畜牧兽医信息化建设。
通过建立全面的畜牧兽医信息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流,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加强畜牧兽医信息技术的人才培养,提升信息化水平。
3. 加强畜牧兽医科研创新在2024年,我们将加大对畜牧兽医科研创新的支持力度。
加强与科研院所、大学等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畜牧兽医领域的创新研究。
鼓励畜牧兽医人员积极参与科技项目申报与实施,推动畜牧兽医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4. 加强畜牧兽医人员培训为了提高畜牧兽医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我们将加强畜牧兽医人员的培训工作。
组织畜牧兽医人员参加各类培训班、学术交流会议和实践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
此外,还将鼓励畜牧兽医人员积极参与行业协会和学会的活动,加强行业交流和合作。
二、推动畜牧兽医健康发展畜牧兽医健康发展是2024年畜牧兽医工作的重要目标,其中包括对畜牧业生产的健康管理和畜禽兽医卫生的保障。
1. 加强畜牧业生产健康管理在2024年,我们将加强畜牧业生产的健康管理工作。
制定健全畜牧业生产管理体系,加强畜牧兽医监管,严格落实养殖场的卫生标准。
推广先进的养殖模式和良种良法,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
加强对养殖场的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等问题。
2. 提升畜禽兽医卫生保障水平2024年,我们将加强畜禽兽医卫生保障工作。
加强对畜禽养殖场、屠宰场等场所的卫生检查和评估,确保畜禽产品的安全卫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华职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建设方案(一)建设前景1.行业背景浙江省按照中央提出的“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和资本优势,不断创新产业机制,以“西进东扩发展战略”为主线,以实施“畜禽生态养殖”、“动物疫病区域化控制”、“外向型畜牧业”和“畜禽种苗”等四大工程为抓手,突出畜产品加工,推进集约化饲养,实行标准化生产,实施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城市畜牧业、出口畜牧业和加工畜牧业,全省畜牧大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据统计,2006年全省畜牧业产值达28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1.5%,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268.3元,从事畜禽养殖业的劳动力77.1万人,从事畜牧大产业的劳动力超过200万人。
浙江省畜牧业“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0年,全省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要达到23.5%。
无疑,畜牧业已成为我省农业中最为活跃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金华地区畜牧业以猪、牛、鸡为主体。
“金华两头乌”是我国著名的地方良种,以其为原料制作的“金华火腿”则以其质佳味香形美而驰名中外。
2005年,全市畜牧业产值为30.86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29.71% 。
到2010年,全市争取畜牧业产值达到35亿元,比2005年增长13.5%。
生猪、肉制品、奶牛乳品是市政府在“十一五”期间重点支持、做大做强的农业优势产业,重点建设一批生态养殖场,扶持发展包括草食畜禽在内的山区特色产业,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和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扩大优质种畜、种禽的输出和良种的推广,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加强畜牧人员的专业培训,以提高现代化畜牧生产经营的技能。
2.人才需求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不断增长,畜牧业生产方式正从零星分散向规模化、工厂化、集约化发展,因而急需一大批能为之服务的新型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人才。
但就整体而言,我省目前能适应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人才,尤其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则相当匮乏。
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全省4904名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普遍学历职称偏低,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9.8%,高中程度的占16.6%;中专毕业的占22.1%,大专及以上的只占1.9%,具有高级职称的仅占0.2%,中级职称的占7.7%。
且年龄结构不合理,30岁以下的占9.2%,31岁至50岁的占54.2%,51岁以上的占36.5%。
年轻人偏少,年龄断层现象较为严重,即使在畜牧业相对比较发达的金华地区也是如此。
这里还不包括全省各地的各种规模和类型的养殖场。
目前,我省培养本科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只有浙江大学的动物科学院,每年仅培养约60名毕业生,且大都分布在大中专院校、科研机关,在第一线从事畜牧业生产经营的寥寥无几。
2006年3月至4月,我校在全省各地用人单位进行了人才需求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迫切需要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占54%;“需要本专业人才”的占46%。
该专业的毕业生一直以来都供不应求,足见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短缺的严重性。
(二)建设目标1.建设集教学、实训、培训、技能鉴定等功能于一体的动物养护与疾病诊治实训中心,确保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本专业生产性、技术性的各种规范性实训,并面向社会承接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任务。
2.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8名;2008年聘用行业专家3名、行业技术骨干12名;2009年聘用行业专家5名、行业技术骨干14名,参与人才培养方案、技术操作规程的制定,主要负责学生技术技能的训练和评价,专兼教师比例达到1:1,兼职教师课时数达到30%以上。
3.建设以“职业为先、岗位为重、素质为本”的“板块式”课程体系。
根据各课程在整个专业和实际生产中的地位及作用,将其分为生产性课程、技术性课程、专业基础性课程等,确定6门核心课程编写教材、制作多媒体课件、建设课程网站,建成校级优质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形成专业教学资源库。
(三)建设内容和措施1.扩建动物养护与疾病诊治实训中心扩建动物养护与疾病诊治实训中心旨在达到两大目的:一是使学生能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有效的训练,熟悉现行企业中已经比较普遍使用的仪器设备;二是作为技术服务平台,为省内养殖企业及农户进行养殖技术培训、技能鉴定等服务,解决畜牧生产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本中心将在原有兽医院基础上进行设计与建设,兽医院原有面积500m2,有大小家畜诊断器械4套,治疗器械10套,液控大动物手术台、TDP治疗仪等,能够同时接纳学生40人现场教学,能保障20项常规技能的实训。
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投资340万元,扩建成集教学、实训、培训、技能鉴定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型的动物养护与疾病诊治实训中心(平面图见图5-1-1、5-1-2、5-1-3、5-1-4)。
分三个功能区建设。
功能区一原兽医院部分主要承担的教学任务:(1)承担家畜、家禽的三天解剖教学实习。
(2)承担兽医临床诊断技术中牛、羊、猪的临床诊疗操作实训。
(3)承担中兽医教学过程中穴位的确定、针灸的施针等一系列操作实训。
(4)承担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技术及牛、羊、猪常见手术的实验和实训。
(5)后院主要饲养实验实训用的牛、羊、猪等实验动物,并作为实验牧场中挑选出来的病畜、病禽、僵猪等的隔离饲养场所。
(6)一楼设置一个多媒体教室,主要用于实验实训教学图片、幻灯片、教学VCD 播放。
功能区二多媒体现场教学区主要承担如下教学任务:(1)兽医外科手术的现场观摩与教学:一楼设置一个室内手术室。
室内手术室便于消毒,可克服室外手术受天气影响、受时间限制灰尘多不卫生,不方便观摩等不足之处。
通过摄像头把手术过程投影到二楼多媒体教室,学生现场观摩教学,授课效果明显提高。
(2)另外二个多媒体教室可供畜牧课程、兽医课程的使用。
(3)增设羊、犬的保定架及输液架,便于保定和输液用;增设用于青绿饲料青贮用的青贮窖、用于牛稻草氨化处理的氨化池、用于繁殖课实习的公牛、公羊、公猪等采精用的采精架。
(4)建实验小动物(如:兔子、鼠类)饲养舍,以供药理学、微生物学等实验用。
功能区三小型生态养殖场主要用于猪、鸡、牛饲养本功能区设饲料加工区、小型猪场、小型养鸡场、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化粪池及沼气工程)。
其中饲料加工区安装饲料粉碎机和搅拌机、建一间饲料原料间和成品饲料间,主要为实训区内动物提供配合饲料。
小型养猪场能自繁自养、循环提供兽医课程实验实训所需要的各年龄段的实验猪,以“够用、实用”为原则,控制母猪数在5~10头以内。
小型养鸡场可实现果林、牧草、养鸡一体化生态饲养方式,既能种植优质牧草,给牛、羊、猪提供青绿饲草,又能消耗解决绝大部分猪牛粪水,减少环境污染。
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建造粪污发酵池和沼气工程,以便将动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功能区一:原兽医院部分图5-1-2图5-1-3 功能区二:多媒体教学区图5-1-4 功能区三:畜禽生态养殖基地青贮窖氨化池采精架犬、羊保定区WC WC多媒体教室3多媒体教室4多媒体教室2外科手术室手术准备室实验室小动物养殖区饲料间兔舍水泥路通道通道土鸡放养区(200-300只)粪污处理区(沼气池)养猪场(5-10头母猪)饲料加工区土鸡舍通道养牛场产蛋区蛋库孵化室育雏室本次建设主要购置猪活体测膘仪、宠物用X光机、兽用超声诊断仪、自动尿液分析仪等设备(设备建设清单见表5-1-1),能够完成猪舍环境条件控制、猪活体测膘、猪肉品质的检测、猪饲养管理等技能训练及考核;鸡舍环境条件控制、蛋品质的鉴定、孵化技术等技能训练及考核;各类动物的保定、消毒;灌药与洗胃、临床检查;各种疾病案例分析、剖腹产、针灸、病料、剖检、传染病诊断、免疫接种,寄生虫的检查、诊断等技能训练与考核等50多项实训项目。
可常年对外开展动物疾病诊疗技术服务和动物养殖培训。
表5-1-1 动物养护与疾病诊治实训中心设备建设清单单位:万元2.以“双师”为根本,全面提升师资整体水平拟在建设期内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培养骨干教师8名,聘请兼职教师19名,全面提升师资整体水平。
(1)培养专业带头人。
在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和“双师”素质的教师中选定2名专业带头人(畜牧专业1名、兽医专业1名)自行培养。
专业带头人必须能站在本专业技术领域发展前沿,熟悉本行业的最新技术动态,把握专业技术发展方向;能够解决当地畜牧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了解高职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引领和推动本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发展,并能团结全体教师一道努力工作。
培养方法主要是:到浙江华统控股集团、浙江加华种猪有限公司等企业挂职锻炼,以提高实践技能,了解养殖行情;到浙江大学或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进修访问,以提高学识和研究水平;或选派1名专业带头人到国外培训进修,学习国外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技术,加强专业间的国际交流。
(2)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
本专业现有骨干教师充足,但仍应不断加强培养,重点培养兽医临床诊断、疫病防治、动物遗传育种、猪的饲养管理、畜禽繁殖、饲养管理、动物疾病防治教师8名,提高其实践能力尤其是解决生产实际的能力。
培养方法主要是:下企业挂职锻炼,每年的社会专业服务时间不少于1个月; 2~3年内与企业合作完成一项课题研究;主持1门工学结合的课程及教材建设;在企业兼任技术员、技术顾问或经理等职位。
(3)聘用兼职教师。
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熟练技术技能的业内行家、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以让学生确切地知道企事业对本专业人才质量的需求,从而在学生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培养中能够起到独特的作用。
按专业建设发展需要充实现有的兼职教师资源库,提前对兼职教师进行有关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培训,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2008年聘用行业专家3名、行业技术骨干12名;2009年聘用行业专家5名、行业技术骨干14名。
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
(4)专业化素质提升。
根据教学任务和进程,每人每年下企业锻炼一个月以上,积累企业实际工作经验,使专任教师掌握市场第一手材料,了解养殖业的发展现状,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每位专任教师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篇以上;组织专任教师参加国内外养殖业相关的学术交流或职业教育专业化素质培训。
3.构建“板块式”课程体系,加强核心课程建设(1)以“职业为先、岗位为重、素质为本”,构建课程体系本专业培养面向畜牧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应当掌握动物饲养管理、饲料配制、动物繁殖及改良、动物疾病诊断与控制等相关理论与技术,具备“人工授精”、“注射”、“助产及产后护理”等核心技能,拥有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畜禽繁殖工、畜禽饲养工等职业资格证书。
根据畜牧业生产与管理工作过程,结合学生认知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构建“板块式”课程体系(图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