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压强叠加问题

合集下载

固体压强—叠放问题

固体压强—叠放问题

m 甲<m 乙 m>甲 m 乙
B.P 甲>P 乙 D.P 甲>P 乙
m 甲>m 乙 m 甲=m 乙
【拓1】 同种材料制成的几个圆柱体,它们的质量、粗细、高度各不相同,把它们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 则( )
A.较高的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强大 B.较粗的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强大 C.质量较大的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强大 D.它们对桌面的压强一样大
【练2】 关于压强的概念,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压强只和压力有关 B.压强只和受力面积有关 C.压强跟压力、受力面积都有关 D.压强跟压力、受力面积都无关

【练3】 如图 17 所示的事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在螺钉下加一个 大垫圈 A
图钉帽的面积都 做得较大 B
切蛋器装有很细的 钢丝 C 图 17
【拓1】 图6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
书包背带做得较宽
斧刃磨得很锋利 图6
在铁轨下面铺枕木
A
B
C
D
【拓2】 如图7所示,小明同学双脚陷入泥沼,当他拔起右脚时,他的左脚(

图7 A.陷入的深度不变,因为泥沼受到的压力不变 B.陷入的深度不变,因为泥沼受到的压强不变 C.陷得更深,因为泥沼受到的压强增大 D.陷得更深,因为泥沼受到的压力增大 【拓3】 (多选)某段水平公路路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 8× 105Pa。有一辆载重汽车自重 10t,最大载 15t。汽车有 10 个轮子,每个轮子与路面的接触面积是 400cm2,车厢内部尺寸为 8m× 2m× 0.5m。 已知沙子的密度为 2.4× 103 kg/m3,g=10N/kg,则载重汽车装满沙子时( A.超载了 4.2 t B.没有超载,还可以再装 0.5 m3 沙子 C.对路面的压强大于最大压强 0.3× 105 Pa,会损坏公路 D.对路面的压强小于最大压强 0.7× 105 Pa ,不会损坏公路 )

—固体压强叠加问题知识讲解.docx

—固体压强叠加问题知识讲解.docx

固体压强叠加专题1.如图 1 所示,两个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圆柱体 a 和 b, b 的横截面b积是 a 的 3 倍,将 a 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 b 竖直放在 a 上,如图甲a 所示,这时 a 对地面的压强与 b 对 a 的压强之比为 3:2;若 a、b 倒a置后仍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 1 乙所示,则 a 对 b 的压强与 b 对水b 平地面的压强之比是()甲乙A .1∶1B.1∶2C. 1∶ 3D.1∶4图 12.如图 2 甲所示,两个实心的长方体A、B 叠放在一起后 ,放在水平地A B 面上。

已知它们的密度之为ρA B A B高度之比 h A B B A ,B对地面的压强为。

若把B叠放在A的上面如:h =2:3p甲图 2乙图 7 乙所示 ,B 对 A 的压强为 p B'。

则B B'为()。

p :pA .1: 2B. 4: 1C.3: 2D.1: 33.如图 3 所示,同种材料制成的两个正方体金属块A、B 叠放在水平地面上,F在 A 的上表面施加竖直向下、大小为 F 的压力。

金属块 A 对 B 的压强为 p1,金属块 B 对地面的压强为 p2。

已知:金属块、的边长之比L 1: 2,AA B L =1: 2F:G A = 3: 5,则 p1: p2为()BA .2: 3 B.6: 5C.3: 2D.4: 3图 34.甲、乙两个正方实心体,分别由密度1、 2 的物质组成,将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 1,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 2。

若把甲放在乙的上面时乙对地面的压强与把乙放在甲上面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A.p1 2B.p1222C.p2 1D.p2212 p2 1p2212p1 2p12 2 2精品文档5. 如图 4 所示, A 、B 两个圆柱体叠放在一起置于水平桌面上,已知圆柱体A 、A B 的高度比为 1: 2,底面积比为 2: 3。

若此时圆柱体 A 对圆柱体 B 的压强与圆柱 体 B 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这两个圆柱体的密度比为()BA .2: 1B .2: 3C . 3: 2D . 6: l图 46.如图 5 所示, A 、B 两个正方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B 对地面的压强为 p ,若A1取走 A ,B 对地面的压强为 p 2,已知1 2,若、 的边长之比为AB= 2:3,p :p = 3:2A BL :L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 5A .A 、B 的体积之比 V: V =8:27B . A 、 B 的密度之比 ρ:ρ=9:4ABA BC .A 、B 的质量之比 m:m =1:2D .A 、B 的物重之比 G:G =2:3A BAB7.已知两个实心圆柱体 A 、B 的底面积之比为 1: 3,高度之比为 2: 3,构成 A 、 B 两个圆柱体物质的密度分别为 ρ 和 ρ。

初中物理压强变化题,解题思路

初中物理压强变化题,解题思路

初中物理压强变化题,解题思路一、解题思路。

1. 固体压强变化。

对于柱状固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放在水平面上时,根据p = (F)/(S)=(G)/(S)=(ρ Vg)/(S)=ρ gh(S为底面积,F = G为物体重力,ρ为物体密度,V为体积,h为物体的高度)。

如果是切割类问题,当沿水平方向切割时,压力F = G减小,S不变,根据p=(F)/(S)判断压强变化;当沿竖直方向切割时,F与S按比例减小,p=(F)/(S)不变(对于柱状固体p = ρ gh,h不变,p也不变)。

如果是叠加类问题,压力F增大,S不变(底面积不变的情况),压强p=(F)/(S)增大。

2. 液体压强变化。

根据p=ρ gh(ρ为液体密度,h为液体深度)。

如果是倒入或抽出液体问题,倒入液体时h增大,p增大;抽出液体时h减小,p减小。

如果是放入固体问题,当固体漂浮或悬浮时,F_浮 = G_物,根据F_浮=ρ_液gV_排,V_排的变化会引起h的变化从而影响液体压强p;当固体沉底时,也要分析V_排的变化情况来确定液体压强的变化。

二、出题、解析。

1. 固体压强变化题。

题目:一个正方体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正方体的边长为0.1m,木块的密度为0.6×10^3kg/m^3。

现将木块沿水平方向截去一半,求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少?(g = 10N/kg)解析:正方体木块的体积V = L^3=(0.1m)^3=1×10^-3m^3。

木块的质量m=ρ V = 0.6×10^3kg/m^3×1×10^-3m^3=0.6kg。

木块的重力G = mg=0.6kg×10N/kg = 6N。

正方体的底面积S = L^2=(0.1m)^2=0.01m^2。

沿水平方向截去一半后,压力F=(G)/(2)=(6N)/(2)=3N,S不变。

根据p=(F)/(S),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p=(3N)/(0.01m^2) = 300Pa。

专题(三)固体压强之叠放问题和切割问题

专题(三)固体压强之叠放问题和切割问题

第九章 / 压强优等生 YOUDENGSHENG035专题(三) 固体压强之叠放问题和切割问题|典|例|分|析|类型一 叠放类问题典例1 如图ZT -3-1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V 甲<V 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将乙放在甲的上表面,甲对地面增加的压强为Δp 甲。

若将甲放在乙的上表面,乙对地面增加的压强为Δp 乙。

则( )图ZT -3-1A .Δp 甲>Δp 乙B .Δp 甲<Δp 乙C .Δp 甲=Δp 乙D .无法判断[规律方法]解答固体压强叠放类问题,关键是找到压力和受力面积,紧抓变量和不变量。

另外需要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质量相等”“受力面积相等”“压强相等”。

类型二 切割类问题典例2 按如图ZT -3-2所示将正方体木块切去一半,剩余的一半留在水平桌面上。

图ZT -3-2(1)它们剩余的一半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关系是( )A .F 甲>F 乙>F 丙>F 丁B .F 甲<F 乙<F 丙<F 丁C .F 甲=F 乙=F 丙=F 丁(2)它们剩余的一半的受力面积关系是( )A .S 乙=S 丁<S 甲=S 丙B .S 乙=S 丁>S 甲=S 丙C .S 甲<S 乙<S 丙<S 丁(3)它们剩余的一半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关系是( )A .p 乙=p 丁>p 甲=p 丙B .p 乙=p 丁<p 甲=p 丙C .p 甲>p 乙>p 丙>p 丁固体压强之叠放问题和切割问题典例1新课标(RJ) / 物理 / 八年级下册优等生 YOUDENGSHENG036. 如图ZT -3-10所示,质量相同的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

若分别沿竖直方向截去厚度相等的部分后,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甲和p 乙的关系为( )图ZT -3-10A .p 甲<p 乙B .p 甲=p 乙C .p 甲>p 乙D .以上都有可能. 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它们的密度关系为ρ甲<ρ乙<ρ丙。

固体压强叠加问题 (1)

固体压强叠加问题 (1)

固体压强叠加专题1.如图1所示,两个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圆柱体a 和b ,b 的横截面积是a 的3倍,将a 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b 竖直放在a 上,如图甲所示,这时a 对地面的压强与b 对a 的压强之比为3:2;若a 、b 倒置后仍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1乙所示,则a 对b 的压强与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是( )A .1∶1B .1∶2C .1∶3D .1∶42.如图2甲所示,两个实心的长方体A 、B 叠放在一起后,放在水平地面上。

已知它们的密度之为ρA :ρB =2:1,底面积之比S A :S B =1:4,它们的高度之比h A :h B =2:3,B 对地面的压强为p B 。

若把B 叠放在A 的上面如图7乙所示,B 对A 的压强为p B '。

则p B :p B '为( )。

A .1:2 B .4:1 C .3:2 D .1:33.如图3所示,同种材料制成的两个正方体金属块A 、B 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在A 的上表面施加竖直向下、大小为F 的压力。

金属块A 对B 的压强为p 1,金属块B 对地面的压强为p 2。

已知:金属块A 、B 的边长之比L 1:L 2=1:2,F :G A = 3:5,则p 1:p 2 为( ) A .2:3 B .6:5 C .3:2 D .4:34.甲、乙两个正方实心体,分别由密度ρ1、ρ2的物质组成,将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 1,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 2。

若把甲放在乙的上面时乙对地面的压强与把乙放在甲上面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A .1221ρρp pB .21222221ρρp p C .2112ρρp p D .22212122ρρp p甲乙图1图2 图35.如图4所示,A 、B 两个圆柱体叠放在一起置于水平桌面上,已知圆柱体A 、B 的高度比为1:2,底面积比为2:3。

若此时圆柱体A 对圆柱体B 的压强与圆柱体B 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这两个圆柱体的密度比为( ) A .2:1 B .2:3 C . 3:2 D .6:l6.如图5所示,A 、B 两个正方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B 对地面的压强为p 1,若取走A ,B 对地面的压强为p 2,已知p 1:p 2 = 3:2,若A 、B 的边长之比为L A :L B = 2: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的体积之比V A :V B =8:27 B .A 、B 的密度之比ρA :ρB =9:4C .A 、B 的质量之比m A :m B =1:2D .A 、B 的物重之比G A :G B =2:37.已知两个实心圆柱体A 、B 的底面积之比为1:3,高度之比为2:3,构成A 、B 两个圆柱体物质的密度分别为ρA 和ρB 。

第04讲 切割、叠加类固体压强的计算的五种类型-2023年中考物理重点核心知识点专题(原卷版)

第04讲 切割、叠加类固体压强的计算的五种类型-2023年中考物理重点核心知识点专题(原卷版)

第04讲切割、叠加类固体压强的计算的五种类型类型一:竖直切割【解题方法】一个均匀的柱体的压强可以用p=ρgh来计算,因此在竖直切割后,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不变,如图所示:【例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对地面的压强小于乙对地面的压强。

沿竖直方向在两个正方体上分别切去一部分(都没有切完),若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关于甲乙正方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是p甲=p乙B.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是p甲>p乙C.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一定是ΔF甲<ΔF乙D.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一定ΔF甲=ΔF乙类型二:水平切割若两个物体切割后对地面的压力相等,那么先计算出未切割前的压力,则可比较相应的压力、压强或质量及其变量的关系。

切割后ρ、g、h都不变,因此对水平面的压强不变。

【例2】如图质地均匀的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虚线切去上面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 。

若此时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甲、乙原先对地面的压强p 甲、p 乙,原先的质量m 甲、m 乙的大小关系是( )A .p 甲>p 乙,m 甲>m 乙B .p 甲>p 乙,m 甲<m 乙C .p 甲<p 乙,m 甲>m 乙D .p 甲<p 乙,m 甲<m 乙类型三:倾斜切割【例3】如图甲所示,一质地均匀的长方体砖块放在水平地面上。

现将砖块切去一部分,剩余部分如图乙所示,此时砖块对地面的压强为2000Pa ;将图乙中的砖块倒置后如图丙所示,此时砖块对地面的压强为3000Pa 。

则图甲中砖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A .2250PaB .2400PaC .2500PaD .2750Pa1.(2022·福建泉州·统考二模)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ρρρ>>乙甲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初二物理】固体压强之叠加问题-全国版

【初二物理】固体压强之叠加问题-全国版

【初二物理】固体压强之叠加问题-全国版模块1:叠加问题知识素材knowledge combing初物模块化-叠加体压强计算学生素材叠加体压强计算(1)根据几何关系求出物体的面积,从而找出各个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2)根据常用公式求出物体的重力,从而找出各个压力之间的关系;(3)根据以上压力和受力面积表示出所求的压强并进行计算。

例如:如图甲所示,对的压强:;对地面的压强如图乙所示,对的压强:;对地面的压强。

1 两个完全相同的实心长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若将两物体分别以如图所示四种方法叠放,可以使长方体对地面压强最大的是( )A.AB.BC.CD.D轻直播3期第8讲-固体压强之叠加问题A B p =A S AG A B p =B S B G +G AB B A p =B S A G B A p =A S A G +G A B 例题1截图扫码领取课程资料1 将两块相同的砖分别按如图所示的四种方式叠放后放在水平地面上,两块砖的接触面之间产生的压强相等的是( )A. 与B. 与C. 与D. 与1 、两个实心正方体的密度之比,质量之比,若按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则地面受到的压力之比和压强之比分别是()A. ,B. ,C. ,D. ,例题2A BA CB DC D例题3A B ρ:Aρ=B 4:1m :A m =B 1:2F :甲F =乙1:1p :甲p =乙1:4F :甲F =乙1:1p :甲p =乙1:2F :甲F =乙1:2p :甲p =乙4:1F :甲F =乙1:3p :甲p =乙1:8例题4截图扫码领取课程资料1 两个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正方体甲和乙都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和,如果将甲叠放在乙上面如图所示。

则乙对桌面的压强为( )A. B. C. D. 1 如图所示,木块甲重、乙重,叠放在一起放在水平桌面上,甲对乙的压强与乙对桌面压强相等,甲、乙底面积之比为( )A. B. C. D. 模块2:课堂巩固1 水平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甲、乙,按图(a)、(b)、(c)、(d)所示的四种样式将甲叠放在乙上。

初中固体压强叠加问题教案

初中固体压强叠加问题教案

初中固体压强叠加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固体压强的概念,掌握固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能够分析固体压强叠加问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固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固体压强叠加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教学难点:1. 固体压强叠加问题的理解。

2. 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固体压强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压强现象,如踩踏、挤压等。

2. 提问:什么是固体压强?它是如何产生的?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固体压强的概念:固体压强是指固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

2. 介绍固体压强的计算方法:P = F/A,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受力,A表示受力面积。

3. 举例说明固体压强的计算应用,如计算踩踏地面时的压强。

三、固体压强叠加问题(15分钟)1. 提出固体压强叠加问题:当两个或多个力作用于同一固体上时,如何计算总压强?2. 分析固体压强叠加问题的解决方法:a. 画出示意图,明确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b. 分别计算各个力的压强。

c. 按照力的方向叠加压强,得出总压强。

3. 举例说明固体压强叠加问题的解决,如计算两个重物叠放时的总压强。

四、实验环节(15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固体压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2.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固体压强,并分析实验结果。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练习题,巩固固体压强叠加问题的解决方法。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固体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固体压强叠加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强调固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固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分析和解决固体压强叠加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压强叠加专题
1.如图1所示,两个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圆柱体a 和b ,b 的横截面积是a 的3倍,将a 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b 竖直放在a 上,如图甲所示,这时a 对地面的压强与b 对a 的压强之比为3:2;若a 、b 倒置后仍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1乙所示,则a 对b 的压强与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是( )
A .1∶1
B .1∶2
C .1∶3
D .1∶4
2.如图2甲所示,两个实心的长方体A 、B 叠放在一起后,放在水平地面上。

已知它们的密度之为ρA :ρB =2:1,底面积之比S A :S B =1:4,它们的高度之比h A :h B =2:3,B 对地面的压强为p B 。

若把B 叠放在A 的上面如图7乙所示,B 对A 的压强为p B '。

则p B :p B '为( )。

A .1:2 B .4:1 C .3:2 D .1:3
3.如图3所示,同种材料制成的两个正方体金属块A 、B 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在A 的上表面施加竖直向下、大小为F 的压力。

金属块A 对B 的压强为p 1,金属块B 对地面的压强为p 2。

已知:金属块A 、B 的边长之比L 1:L 2=1:2,F :G A = 3:5,则p 1:p 2 为( ) A .2:3 B .6:5 C .3:2 D .4:3
4.甲、乙两个正方实心体,分别由密度ρ1、ρ2的物质组成,将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 1,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 2。

若把甲放在乙的上面时乙对地面的压强与把乙放在甲上面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图1
a a
b b B A
图2 B A 图3 B A F
A .1221ρρp p
B .21222221ρρp p
C .2112ρρp p
D .22
212
122ρρp p
5.如图4所示,A 、B 两个圆柱体叠放在一起置于水平桌面上,已知圆柱体A 、B 的高度比为1:2,底面积比为2:3。

若此时圆柱体A 对圆柱体B 的压强与圆柱体B 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这两个圆柱体的密度比为( )
A .2:1
B .2:3
C . 3:2
D .6:l
6.如图5所示,A 、B 两个正方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B 对地面的压强为p 1,若取走A ,B 对地面的压强为p 2,已知p 1:p 2 = 3:2,若A 、B 的边长之比为L A :L B = 2: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
B 的体积之比V A :V B =8:27 B .A 、B 的密度之比ρA :ρB =9:4
C .A 、B 的质量之比m A :m B =1:2
D .A 、B 的物重之比G A :G B =2:3
7.已知两个实心圆柱体A 、B 的底面积之比为1:3,高度之比为2:3,构成A 、B 两个圆柱体物质的密度分别为ρA 和ρB 。

将B 放在水平地面上,A 叠放在B 上面(如图6甲所示),B 对地面的压强为p 1。

若把B
叠放在A 上面(如图6乙所示),B 对A 的压强为p 2。

若p 1:p 2=1:2,则ρA :ρB 为( )
A .3:2
B .9:4
C .2:5
D .1:3
8.材料相同的两个圆柱体A 、B ,他们的底面半径为R A 、R B ,将它们分别放在水平桌面上, B 对桌面的压强为p 1。

将B 叠放在A 上,如图7所示,A 对桌面的压强为p 2,已知R A :R B =2:1, p 1:p 2=1:3,则两圆柱体的高度之比h A :h B 为( )
A.5:2
B.11:4
C.2:5
D.4:1
9、如图10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的重力均为64牛,A 的边
长为0.2米,B 的边长为0.3米。

①求正方体A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②求正方体A. B 的密度之比ρA :ρB
A B 图7
图6
B
A 乙
B A
B
A 图5
图4
B
A
③若正方体A、B上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厚度h后.A、B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 A 1和P
B
1.请通过计算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