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浪漫主义时期的法国文学

合集下载

分析法国文学中的浪漫主义现象

分析法国文学中的浪漫主义现象

分析法国文学中的浪漫主义现象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是19世纪欧洲文学发展中最为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

它兴起于法国大革命之后,随着法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化而发展。

浪漫主义文学是一种具有非常强烈的情感色彩、个性化、哲学性、独创性的新文学。

在法国文学中,浪漫主义文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一、社会与文学的互动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是与法国社会的变化有密切关系的。

19世纪初,法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这些变革深刻地影响了法国文学的发展方向。

由于政治局势的动荡,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背景也发生了变化。

因此,成熟的古典主义文学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文学需求,浪漫主义文学应运而生。

浪漫主义文学不再像古典主义那样强调逻辑与理性,而是追求感性与想象,强调个性与自由,体现出浪漫主义特有的情感和激情,它的文学主题多涉及爱情、革命、自由等方面,风格多样、极具变化性。

由此看来,社会与文学之间的融合互动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浪漫主义文学体现的主题与思想浪漫主义文学是人们情感生活的一种反映,是人类自由理想的代表。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感性,对绘画、音乐、诗歌等艺术形式有着极大的兴趣,并推崇宗教、神秘主义、超自然力量等。

而且,由于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的背景具有强烈的抗争性和革命性,因此其文学思想成分也往往呈现出强烈的社会思辨性、个人挣扎性和文化批判性。

浪漫主义文学拥有多样化的主题,其中最为典型和重要的主题之一就是人性解放,包括精神自由、爱情自由和美的自由。

浪漫主义文学凸显人性的自由性和个性的重要性,尤其是对性爱、现实生活无法达到的理想、命运和宿命的反思。

同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还关注着革命、暴力和反乌托邦思想上的问题。

三、浪漫主义文学的伟大成就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为辉煌的阶段之一,不仅标志着文学的自由和个性化、文学形态和意识的变革,还推动了19世纪后期欧洲政治、文化和艺术的发展。

19世纪文学(浪漫主义文学)

19世纪文学(浪漫主义文学)

第六章19世纪文学(一)(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2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尤为突出)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

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4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状况:一德国文学术语解释耶拿派:1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以施莱格尔兄弟为代表。

2 19世纪他们在耶拿创办的杂志上第一次提出了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的神秘和象征感。

海德堡浪漫派:1 19世纪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隐士报》,形成了海德堡派。

2功绩:收集和整理德国民间文学。

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收集编写的民歌集《儿童的奇异号角》,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童话集》都是对德国民族文学的重要贡献。

主要作家及作品:霍夫曼和莎米索的创作充满了神秘和怪诞的色彩。

海涅:在浪漫主义影响下开始走上创作道路。

《论浪漫派》的发表,结束了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的统治地位。

早期代表作:《西里西亚纺织工人》后期代表作:《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抒情长诗)抒发了对德国封建制度和停滞的社会现实的仇恨与憎恶。

二英国文学术语解释湖畔派(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1英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

2他们远离城市隐居湖区,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以此来抵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

华兹华斯(湖畔派中成就最高):《抒情歌谣集。

序》称为英国浪漫主义划时代的宣言。

《抒情歌谣》与柯勒律治合作。

柯勒律治:喜欢描写超自然的人与事。

代表作《古舟子咏》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雪莱(恩格斯称他为“天才的预言家”):《麦布女王》:(长诗)雪莱的“预言”首先体现。

第六章浪漫主义文学第三节 雨果

第六章浪漫主义文学第三节  雨果

格雷勿方场
中心活动点之一的格雷勿方场位于塞纳河 右岸的巴黎市区。方场的一侧是绞台,另一 角是荷兰塔,塔底小黑屋住着女修士,“一 个窄小的尖穹窿的窗洞,开向方场”,女修 士在这里用眼光和声音“紧紧相随”着爱斯 梅哈尔达。方场的附近是乞丐广场,住着巴 黎下层人民,乞丐王国像“奔泻的水每天早 上从那儿流出”。甘果瓦“每天早晨离开乞 丐的大本营,常常是伴同着那吉卜赛女郎, 帮着她在所有的街上收集她所赚来的小银 币”。
惊世骇俗的民间语言


《欧那尼》的浪漫主义特点十分突出,有密室、 地道、乔装、假面、计谋、决斗、服毒、机关布 景等哥特气氛和奇情剧手法。剧本采用通俗的民 间口语,第一幕第一句台词是莎尔的老保姆所说: “这么早他就来了吗?(又有敲门声)不错,听 这声音,一定是从暗梯那儿来的。(第四次敲门 声)我得马上去开门才好。(她打开那扇秘密小 门)” 第二幕,国王问:“什么时候?” “我 来抢那位美人,你们去捉那强盗。”
从形式上看,人物的圆心结构是在围观 中形成的。女主人公爱斯梅哈尔达是一个流 浪卖艺姑娘,她的特殊身份决定了这个以她 为中心的人物圆心结构是在她优美舞姿的旋 转中形成的。
爱斯美拉达在广场跳舞
人物圆形结构的表层结构
作者描写道,“那个圆圈的人物很多”, 爱斯梅哈尔达“在一张随便铺在她脚下的波 斯地毯上跳舞着,旋转着”,“她轻捷,又 飘逸,又快乐”。在这热情的旋转中,甘果 瓦被“灿烂的景象迷住了,不能一下子肯定 地看清楚这个女郎究竟是人,是仙,还是天 使”;加西莫多“那样深深地专心看着”; 巴黎的群众“都目不转睛,大张着嘴”;孚 罗诺“比其余的更注意那跳舞女子”;女修 士对她发出“一种虔诚的、憎恶的声音”; 法比“招手叫她去”。这种形式上的围观圈 子可以看作是人物圆形结构的表层结构。

第六章浪漫主义文学第三节 雨果

第六章浪漫主义文学第三节  雨果

爱斯梅哈尔达与加西莫多的对照
他们是两个被人互换的孤独儿,一个奇 美,一个奇丑。仪貌美丑的强烈对照,卓绝 地衬托出了他们两个互相救援的动人情景, 增强了艺术感染力。第一次是爱斯梅哈尔达 给加西莫多送水的情景,提示了爱斯梅哈尔 达以德报怨的美好心灵。第二次是加西莫多 救援爱斯梅哈尔达的情景,提示了加西莫多 心灵的觉醒。
后期创作(50-70年代)
雨果是法国文学史上最大的诗人,诗歌贯穿
整个创作生涯。法国人视他为民族诗人。诗歌基
调是关怀祖国命运,向往自由解放,憎恨专制暴
政。代表作是政治讽刺诗《惩罚集》(1853),
共有98首诗。
长篇小说《悲惨世界》(1862)、《海上劳
工》(1866)、《笑面人》(1869)、《九三年》
2.神奇的夸张
雨果的夸张主要用于人物塑造。对人物的夸张描写 到变形的地步。
加西莫多仪貌丑陋,集中了所有人的肢体残缺。驼 背、突胸、独眼、耳聋、嘴哑、脚跛。在愚人节被选为 愚人王。
3.奇特的想象
情节的想象: 爱斯梅哈尔达母女在绞刑台重逢。 加西莫多和爱斯梅哈尔达两人尸骨被分开, 化为灰尘。
自然景象的想象:
从形式上看,人物的圆心结构是在围观 中形成的。女主人公爱斯梅哈尔达是一个流 浪卖艺姑娘,她的特殊身份决定了这个以她 为中心的人物圆心结构是在她优美舞姿的旋 转中形成的。
爱斯美拉达在广场跳舞
人物圆形结构的表层结构
作者描写道,“那个圆圈的人物很多”, 爱斯梅哈尔达“在一张随便铺在她脚下的波 斯地毯上跳舞着,旋转着”,“她轻捷,又 飘逸,又快乐”。在这热情的旋转中,甘果 瓦被“灿烂的景象迷住了,不能一下子肯定 地看清楚这个女郎究竟是人,是仙,还是天 使”;加西莫多“那样深深地专心看着”; 巴黎的群众“都目不转睛,大张着嘴”;孚 罗诺“比其余的更注意那跳舞女子”;女修 士对她发出“一种虔诚的、憎恶的声音”; 法比“招手叫她去”。这种形式上的围观圈 子可以看作是人物圆形结构的表层结构。

第6章 19世纪法国文学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赏析》

第6章 19世纪法国文学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赏析》

雨果的生平与创作 —— 雨果和《悲惨世界》
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物,西方文学史上人道主义作家的著名代表,在诗歌、 戏剧、小说理论等方面硕果累累,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一生几乎经历了 19 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历史事 件。
雨果 1802 年 2 月 26 日生于贝尚松,他的父亲是拿破仑部下的将军,拥护共和。雨果曾跟随父亲游历意大利、西班牙并在 此接受小学教育。母亲信奉旧教,拥护波旁王朝。波旁王朝复辟后,雨果的父亲又宣誓效忠新统治者,雨果重返巴黎。雨果 青少年时期思想保守,成年后转向共和立场。1851 年因反对拿破仑三世的独裁,被迫流亡,在国外侨居 19 年。1870 年, 拿破仑三世倒台后,雨果结束了流浪生活,凯旋回国,受到巴黎人民的热烈欢迎。普法战争爆发后,雨果参加国民自卫军, 反对普鲁士入侵并捐赠大炮。此外,雨果还支持巴黎公社革命,保护被迫害的公社成员,开放作家的住宅作为避难所。 1885 年 5 月 22 日,雨果在巴黎病逝,享年 83 岁,法兰西举国致哀,200 万人为其送行,后被安葬在先贤祠。莫洛亚说: 一个国家把给帝王的荣誉给一位诗人,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1830 年 2 月 25 日,雨果的剧作《欧那尼》首次上演,标志着浪漫主义最终战胜了古典主义,文学史上称之 为“《欧那尼》之战” 。《欧那尼》写的是 16 世纪西班牙的强盗欧那尼反抗国王的故事,表现了强烈的反 封建倾向。
雨果早期的小说受到当时通俗小说的影响,创作并不成熟,缺乏后期浪漫主义小说的磅礴气势和激昂情怀, 更侧重于情节的离奇性。《巴黎圣母院》(1831)是第一部兼具思想力量和艺术力量的长篇小说。故事情节 紧张激烈,人物形象鲜明夸张,巧妙地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
正如他在美学论著《雨果论文学》中所写:“取一个在形体上丑怪得最 可厌、最可怕、最彻底的人物,把他安置在最突出的地位上,在社会组 织的最低下最底层最被人轻蔑的一级上”,然后在这个人的内心世界中 植入一种天使般的色彩,通过美与丑的对比,“使这卑下的造物在你眼 前变换了形状;渺小变成了伟大,畸形变成了美好” 。可以说,雨果的 小说创作和他的美学理论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19C浪漫主义-概述

19C浪漫主义-概述

第六章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一。

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及其基本特点。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为其繁荣时期。

这一阶段,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急剧过渡,上升的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建贵族进行了激烈的反复的较量和斗争。

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政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它震撼了整个欧洲。

许多国家都掀起了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但是,在随后的保卫革命成果和反复辟的斗争中,曾经出现过十分复杂的形势,经历了长期的革命与反革命、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

当时,革命后的法国面对俄、普、奥等各封建列强结成的“神圣同盟”的疯狂反扑。

拿破仑与列强之间的战争既维护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同时又演变成掠夺性的战争。

随后,波旁王朝复辟。

……法国大革命后出现的动荡、混乱和充满暴力的局面,完全不是人们所期望的。

18世纪启蒙思想家预言的那个理想社会根本没有出现,资产阶级的丑恶一面也暴露无遗。

大革命后的社会现实宣告了启蒙运动理想的破灭。

社会各阶层普遍感到失望。

可以说,浪漫主义文学是这种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

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当时,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的哲学十分流行。

他们夸大主观的作用,强调天才、灵感和人的精神力量,把“自我”提高到高于一切的地位。

这对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精神和个人主义的倾向产生了影响。

另外,在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也流传开来。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

他们尖锐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幻想消灭阶级对立,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空想社会主义反映了当时尚未成熟的无产阶级的思想。

也对浪漫主义文学有很大影响。

以往的文学也为浪漫主义的出现做了准备。

如英国18世纪的感伤主义文学;卢梭对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的宣扬、返回自然的主张等,都对浪漫主义的产生起到了重大作用。

~的思想特点:第一,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1、特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是在同伪古典主义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由于大革命后法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复辟与反复辟的曲折斗争,决定了法国浪漫主义具有更为鲜明的政治色彩。

2、发展概况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是在德、英等国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早期的浪漫主义重要作家是夏多布里昂和斯达尔夫人。

到波旁王朝复辟初期,产生了拉马丁和维尼这两位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

19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波旁王朝的自由思想的发展,浪漫主义文学在法国形成了繁荣之势,即使在30年代现实主义出现并形成主流之后,法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依然成绩卓著,产生了一批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

以下对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成就作一些简介(1)夏多布里昂(1768—1848)勒内·德·夏多布里昂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早期代表,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

他主要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是《基督教的真谛》中的两个中篇小说:《阿达拉》和《勒内》。

《阿达拉》是法国第一部浪漫主义小说,副标题是《两个野蛮人在荒原中的爱情》,描写一个发生在北美原始森林的故事:酋长的女儿阿达拉爱上了异教徒夏克达斯,双双逃进丛林。

但由于阿达拉在母亲弥留之际曾发誓将自己的童贞献给上帝,因此她不能成为夏克达斯的妻子。

结果,在宗教和爱情的冲突中阿达拉吞下毒药,饮恨而死。

夏克达斯悲痛欲绝,答应有朝一日一定会皈依基督教。

这部作品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早期代表作,其艺术特征在于:一是强烈的宗教色彩(在宗教和爱情之间选择宗教);二是抒发强烈的感伤之情;三是着力描写自然景物和异域风光,体现出蛮荒之美和孤独之美;四是华丽的语言和诗意的叙述。

《勒内》被认为是“整整一代人的充满诗意的自传”,以夏多布里昂为蓝本,写一个贵族青年的忏悔,塑造了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世纪病”形象勒内。

附:“世纪病”形象: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一种典型形象,他们或者在拿破仑时代长大,仰慕父辈的战绩与辉煌,但王权和神权的恢复使他们失去信仰,无所追求,在厌倦和无聊中打发日子;或者生性孤僻,内向,忧郁,与现实环境格格不入,在孤独的漂泊中消磨生命。

第六章四节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第六章四节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2.塑造了人道主义理想人物冉阿 让.米里哀。
宣扬了以“仁爱”、“慈善”为中心的人 道主义。人道主义才是高级法律,使人弃恶 从善、终止犯罪。 主教是雨果理想中善的化身,
《悲惨世界》艺术成就
一,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紧密结合。 (1)情节充满巧合和离奇,人物形象 的配置和描写都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 (2)夸张的手法和对照原则, (3)在具体描写人物遭遇和环境时, 又带有现实主义成分。 二政论性。议论和考证过多,结构比较松散 三语言高昂、激烈、热情、叙述有史诗 的风格。
历史小说家大仲马
(Dumas 1802-1870)
500多部小说。主要是通俗历史小说。
对历史的态度
《三个火枪手》 (1844)
路易十三时代宫廷故事。达达尼昂和三个火枪手结成生死交, 为国王效劳,对付红衣主教黎塞留的卫队。 宫廷斗争 风流轶事 冒险传奇
《基督山伯爵》(1845)情节曲折惊险。邓蒂斯报恩
复杂两重性:神性与人性冲突---人物的自我对照
爱斯梅哈尔达和甘果瓦: 爱斯梅哈尔达和女修士: 爱斯梅哈尔达与法比
爱斯梅哈尔达与加西莫多: 仪貌美丑的强烈对照 钟楼怪人加西莫多 奇丑外 貌 ,金玉之心。 人道主义的典型。
4,有两个王朝两种审判之间的对照,
两个王朝(专制王朝、奇迹王朝)、两个 国王(路易十一、乞丐国王); 两个法庭、 两种审判; 两种法律、两个绞架;两个社会、 两种场面; 5,有情节与场景之间的对照,
人物形象的圆心结构
《巴黎圣母院》艺术特点
• 一,叙事写景具有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 作者重在表达真善美的主观理想,在人物。 景物上注入了强烈的感情色彩,爱憎鲜明。 • 第3卷“巴黎鸟瞰”

二 成功地运用了多层次对照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发展概况
1小说 : 历史 小说-《巴黎圣母院 》 小说社会小说- 悲惨世界》 社会小说-《悲惨世界》 情感小说情感小说夏多布里昂:《阿达拉》《勒内》 夏多布里昂:《阿达拉》《勒内》 斯达尔夫人:《苔尔芬》《柯丽娜》 斯达尔夫人:《苔尔芬》《柯丽娜》《论文学》 论文学》 龚斯当:《阿道尔夫》 龚斯当:《阿道尔夫》 缪塞:《世纪儿的忏悔》 缪塞:《世纪儿的忏悔》 乔治·桑:《印迪安娜》 乔治·桑:《印迪安娜》 通俗小说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 2诗歌:消极浪漫主义-拉马丁《湖》维尼《狼之死》 诗歌:消极浪漫主义-拉马丁《 维尼《狼之死》 积极浪漫主义-雨果《东方集》《秋叶集》缪塞《 积极浪漫主义-雨果《东方集》《秋叶集》缪塞《四夜 组诗》 组诗》(《五月之夜》《十二月之夜》《八月之夜》《十月之 五月之夜》《十二月之夜》《八月之夜》《十月之 夜》) 3戏剧:雨果《欧那妮》 戏剧:雨果《欧那妮》
“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所有伟人中,他是唯一活在法 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所有伟人中, 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 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 -罗曼·罗兰 罗曼·
二,代表作
1、《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 克洛德· 克洛德·弗罗洛-祭司 卡西莫多-敲钟人 爱斯美拉达-吉普赛少女 弗比斯-弓箭队队长 主题:揭露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 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 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第二节 雨果
一,生平创作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也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也 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 19世纪,而他的文学生涯也长达60年之久,其创造力经久不 19世纪,而他的文学生涯也长达60年之久,其创造力经久不 衰 ,使他的整个创作构成了19世纪法国重大历史进程和文学 ,使他的整个创作构成了19世纪法国重大历史进程和文学 发展进程的缩影。 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 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 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 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 辉煌的文化遗产。 《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 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海上劳工》 笑面人》 与《九三年》以及若干中短篇小说 九三年》
第一节 发展概况
一、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1,具有强烈批判意识和战斗精神的启蒙运动,高扬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专制和 神学宗教的权威地位。 2,作为法国现代史起点的1789年大革命,使资产 ,作为法国现代史起点的1789年大革命,使资产 阶级正式登上了现代法国的历史舞台。 3,从文学自身的发展来看,德国 与英国浪漫主义 文学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起直接促进作用的 是洛可可文学与启蒙文学
消极浪漫主义: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与悲观、孤寂、绝望而高 傲的自我内倾宣泄的情调。 积极浪漫主义:具有鲜明的民主意识,充满理想化的追求与乐观 精神,以及个人外倾扩张,努力奋斗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情 感
三、浪漫主义文学的新范式
1,在审美观念上,严谨、整齐、明晰-动态美、自然 美、奇特繁复的美学追求 2,创作原则上,主张文学的个性和自由表现,偏重主 观的情感抒发,追求奇特的想象,多彩的色调,异 域情调与地方特色,语言呈现自然朴实、亲切生动 而又具个性化的特色。 3,在表现内容上,着力表现乡村自然及异域风情与城 市民众的现实生活和理想追求,因而使浪漫主义文 学具有开放性和丰瞻性特征。
Eg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
弗罗洛:外貌俊美-内心丑恶 外表道貌岸然、禁欲主义-内心情感蠢动、 疯狂淫欲 尚未泯灭的人性-卑鄙罪恶的行为
《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
冉阿让:作家人道主义的化身,同样经历了“利己” 冉阿让:作家人道主义的化身,同样经历了“利己”和“人 道”的两个灵魂的激烈冲突。
三,对照原则
雨果集中批判了古典主义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不可逾越的 规定,以及将崇高优美和滑稽丑怪截然分开的做法。他认 为,新时代的艺术应将两者 溶于一体,描写善恶美丑两 种要素的对照。 “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丑就在美的旁边, 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丑就在美的旁边, 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丑并存,光 明与黑暗相共”“戏剧应该是一面集聚物象的镜子, 明与黑暗相共”“戏剧应该是一面集聚物象的镜子,非但 不减弱原来的颜色和光彩,而且把它集中起来、凝聚起来, 不减弱原来的颜色和光彩,而且把它集中起来、凝聚起来, 把微光变为光彩,把光彩变成光明。” 把微光变为光彩,把光彩变成光明。” -雨果
2、《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 “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 弱”《序》 冉阿让:宽恕、仁慈、博爱,作者理想人道主义的 化身。 主题:全面展现19世纪前半期的社会风貌,深刻批 主题:全面展现19世纪前半期的社会风貌,深刻批 判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伦理道德观念, 特别是虚伪的法律制度。对人民的不幸给予了深 切的同情。
第六章 浪漫主义时期的 法国文学
知识点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世纪病” 世纪病” 重要作家作品 拉马丁:诗集《沉思集》 拉马丁:诗集《沉思集》

缪塞:法国的“莎士比亚” 四夜组诗》 缪塞:法国的“莎士比亚”《四夜组诗》 、《世纪儿的忏悔》(自传体小说,塑造了一个“世纪病”患者“沃达 世纪儿的忏悔》(自传体小说,塑造了一个“世纪病”患者“ 夫”的形象。) 波德莱尔:《恶之花》 波德莱尔:《恶之花》 • 夏多布里昂:《阿达拉》、《勒内》 夏多布里昂:《阿达拉》 勒内》 斯达尔夫人:《苔尔芬》 斯达尔夫人:《苔尔芬》、《柯丽娜》 柯丽娜》 龚斯当:《阿道尔夫》 龚斯当:《阿道尔夫》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 小仲马:《茶花女》 小仲马:《茶花女》 乔治·桑:《印迪安娜》《康絮爱萝》《安吉堡的磨工》《魔沼》 乔治·桑:《印迪安娜》《康絮爱萝》《安吉堡的磨工》《魔沼》 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 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
Ps:雨果作品特色 Ps:雨果作品特色
创作主调: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创作主调: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 赞颂真、善、美,鞭挞黑暗、丑恶、残暴。 诗歌:有着瑰丽的色彩,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绝妙的音乐性, 多方面的用字与巧妙的用韵法,达到优雅、精美、雄伟、朴实的非常 境界。 小说:多半写社会小说描写人生百态为主,融合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情节生动、结构离奇、感情澎湃、气势磅礴,震慑人心,脍炙人口。 戏剧:打破希腊悲剧的三一律,创始了悲喜交杂的浪漫剧。运用丰富 的想象、强烈的情绪、无边的气魄、美丽的诗词,造成一种强烈而矛 盾的戏世纪初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先驱夏多布里昂的作品《勒 19世纪初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先驱夏多布里昂的作品《 内》中的主人公勒内是文学史上第一个“世纪病”形象。 中的主人公勒内是文学史上第一个“世纪病” 他生性孤僻,忧郁与周围人格格不入,整日在冥思遐想中 派遣他的忧郁,在孤独的漂泊中度日。之后又出现了阿道 尔夫、沃达夫等著名形象,他们是在大革命浪潮的冲击下, 丧失了一切的贵族青年。表现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 自己地位的那种悲观绝望的精神状态,阴暗的心理和郁郁 寡欢的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