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八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

合集下载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特点;2. 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3. 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摩登社会的启迪。

二、导学内容: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特点a. 工业革命的起源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b.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和地点;c.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2.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a. 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b.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c. 社会结构的变化。

3.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摩登社会的启迪a. 科技创新的重要性;b. 工业化对社会的影响;c. 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视频、图片或实例引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进修: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经过和演变。

3.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梳理出关键点和主要观点。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摩登社会的启迪,思考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干系。

5. 拓展:安置相关阅读任务或课外作业,深化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理解和认识。

四、导学评判:1. 教室表现: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2. 作业评判:学生是否能够完成相关阅读任务或课外作业,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

3. 进修效果:通过考试或测验等形式,检测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理解和掌握水平,评估导学效果。

五、导学反思:1.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和主动性,是否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

2. 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切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需求,是否能够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进修表现和成绩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导学效果和进修质量。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3. 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的深遥影响。

二、导学内容:
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3.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的深遥影响
三、导学过程:
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时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电力、石油化工、钢铁、机械制造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 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推动了工业化经过,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增进了举世贸易和市场的扩大
- 对社会的影响:带来了城市化和工业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 对文化的影响:推动了科技和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
3.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的深遥影响
- 提高了生活水平:工业化生产降低了商品价格,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 改变了生活方式:工业化带来了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生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 形成了摩登社会: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摩登社会的基础,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思想和行为
四、导学反思:
通过进修《第二次工业革命》,我们不仅了解了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也深刻认识到科技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深遥影响。

我们应该珍惜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和机遇,同时也要警惕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尽力实现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希望同砚们在进修中能够不息思考和探索,发现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Word版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Word版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学习目标】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条件;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学习过程】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和成就(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123、科技(直接因素):自然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如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

4(二)工业革命的进程与成就(起始时间: 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垄断组织的出现、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对欧美:引起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巨大变化。

(1)生产力:大大提高,进入“时代”。

(2)生产组织形式(生产关系):出现了组织。

(3)工业结构:以工业取代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4)发展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阶段。

(5)生活及环境: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同时导致环境,影响可持续性发展。

2、对世界:(1)推动资本主义最终形成。

(220世纪初,整个世界3、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1)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带来深重的;(2)破坏了这些地区的落后社会经济体制,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和,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二)垄断组织的出现1、时间:19世纪晚期。

3、原因:(1)根本原因:的发展(或)。

(2)直接原因:与高度集中。

4、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更加密切。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国家要求输出、掠夺和输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型和,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列强凭借日益强大的,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学习反馈】1.1889年,第四届世界博览会在法国巴黎举行。

为迎接这次盛会,巴黎修建324.79米高的埃菲尔铁塔作为新的标志。

下列关于这次盛会与埃菲尔铁塔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铁塔上有可能采用电灯照明技术;②展品中可能会有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③看到巴黎上空有飞机在飞行;④人们可以采用电话这种快捷方便的方式进行联系。

高中历史必修2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

高中历史必修2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电力的广泛运用;产业结构的变化;垄断组织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

(2)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原因;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社会后果;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体系形成的过程的关系。

(3)运用:探讨垄断的影响;探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合作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过程与影响。

(2)运用范例教学,培养学生找出知识比较点,分析问题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联系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让学生感悟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辨证认识人类发展道路上的成就与价值。

(2)启发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著名论断的正确性。

【重点难点】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的重要成就、特点及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垄断的作用【学法指导】本节课应以新课标教学理念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能力及知识认知方法和观念的培养,注重培育学生探究性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同时注意积极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观。

【学习过程】一、概念:取得成就的主要国家:二、主要发明和应用1、电的广泛使用(1)1866年:19世纪70年代:(2)电器产品纷纷涌现:A.电话: B.电灯:人类进入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不久,(2)作用:大大特别是A.汽车:B.飞机:3、化学工业的发展4、新兴工业的诞生:传统工业的进步: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工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

【K12学习】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

【K12学习】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目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课前学习】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电的广泛使用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成功研制___________。

②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与此同时,____________也制造出来。

③_____、电车、____和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人类此进入__________。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①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_______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不久,以_______为燃料的内燃机也研制成功。

②新的交通工具:_______、_______研制成功。

化工技术的发展:从______和______中提炼化学物质,制成______________,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传统工业的进步:钢铁工业的发展,人们在________和建筑业中使用________取代原来的木材和铁。

2、垄断组织概念:垄断就是独占、控制。

垄断组织是指大企业之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取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

垄断的主要内容包括垄断商品生产、垄断商品价格、垄断商品市场。

目的:为适应,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多的利润。

表现:在新兴工业和________ __,一些大企业放弃自主义原则,控制产品生产________和________,形成垄断组织。

影响:渗入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3、世界市场的发展条件: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多个国家和几乎所有的___________同时展开,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②许多新型_____________和通讯手段的出现,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表现:、①世界________额的增长②_____________日益明显影响:①列强掀起_______________,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国家瓜分完毕,________、非洲和__________等广大地区基本上都沦为____________或半殖民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2)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2)

2.7 第一次工业革命学案(人教版必修2)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白居易《远师》枫岭头学校张海泉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识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过程和影响。

2、初步形成本课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预习内容1、从第一个子目中找出下列问题:⑴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

⑵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时间、部门、主要成就。

2、从第二个子目中找出下列问题:⑶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

⑷找出工业革命引起的产业结构、城市化进程、阶级结构、内政外交四个方面的变动表现。

3、从第三个子目中找出下列问题:⑸工业革命的扩展表现。

⑹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标志。

⑺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条件、时间、影响。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归纳整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时间、部门、主要成就。

2、认识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以及工业革命引起的变动表现。

3、掌握工业革命的扩展表现,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时间、标志,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条件、时间、影响。

学习重点是工业革命所产生的影响。

学习难点是完整地把我本课的知识体系。

二、学习过程1、课前预习检查,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

指名学生阅读回答预习所列问题。

2、合作探究探究一: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讲解:⑴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对英国商品的市场需求。

⑵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

⑶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⑷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

蒸汽机的应用对人类社会有何影响?讲解:⑴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根本改变了交通运输技术的面貌,直接导致的蒸汽机车轮船的发明,带动了铁路的出现。

⑵带动了许多工业部门的发展。

⑶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⑷推动了生产方式的进步。

蒸汽机的应用为实现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生产的变革提供了强大杠杆。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导学案-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2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导学案-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2

第八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知识梳理】一、第二次工业革命1、前提和条件:(1)前提: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2)资金、市场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和市场条件。

(3)技术(直接推动力):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

2、概况:(1)时段:从19世纪60、70年代开始,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本完成。

(2)中心:美国和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

(3)开始标志: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4)主要成果:①电力的发明和应用:--概况:A、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B、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电灯,此后改进贝尔发明的电话,试验电车成功,发明了留声机,并与乔治.伊斯曼共同发明了电影放映机。

C、1882年,美国的爱迪生在纽约创建了第一座中心发电厂。

--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电力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能源,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业生产的面貌,而且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②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概况:A、19世纪80年代前期,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各自独立地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B、1887年,狄赛尔发明了一种结构更简单、燃料更便宜的内燃机---柴油机。

---影响:内燃机的发明对交通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汽车诞生,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远洋轮船、飞机等也陆续出现;内燃机的发明也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③化学工业的建立----概况:A、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炸药;B、塑料、绝缘材料、人造纤维开始投入生产和实际使用。

④交通工具的更新----汽车、飞机A、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和戴姆勒以汽油机为动力机,分别独立制成了最早的汽车。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一、导入你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什么吗?它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探讨这个引发摩登化经过的重要历史事件。

二、进修目标1.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定义和背景;2. 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和影响;3. 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深遥影响。

三、进修内容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定义和背景;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3.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四、进修过程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定义和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发生在欧美国家的一场工业技术革命。

这一时期,以电力、内燃机和化学工业为代表的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1)科技创新:电力、内燃机、化学工业等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2)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大企业操纵了市场,工人阶级开始组织起来争取权益;(3)城市化经过: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化经过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3.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1)经济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举世经济的发展,工业化水平不息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实力开始出现悬殊;(2)社会影响:工业化带来了大量工业工人,工人阶级的觉醒和争取权益的斗争日益激烈,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3)政治影响:工业革命催生了摩登国家体制的形成,各国开始竞相扩张殖民地,国际干系日益复杂。

五、总结通过进修,我们了解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定义、背景、主要特点和对世界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摩登化经过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对世界产生了深遥影响,也为我们认识当今社会提供了重要参考。

六、作业请同砚们结合课上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文章,展示你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第八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
执笔人:李莹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2、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其影响;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对垄断组织的理解和认识。

二、预习案
1、旧知回顾:回顾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影响
2、教材导读:
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条件
(1)欧美各国科学家孜孜不倦地进行新的科学探索。

(2)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

2.成就(1)电的广泛使用: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成功。

②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问世,与此同时,也制造出来。

③出现集中供电的发电厂,输变电技术也日益完善。

④、电车、、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人类由此进入“”。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①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为燃料的相继问世。

②以为燃料的内燃机也研制成功。

③研制成功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新的交通工具和。

(3)化学工业的发展:科学家们从煤和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制成染料、塑料、药品、炸药和人造纤维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

(4)钢铁工业的进步:在制造业和建筑中,人们取代原来的木材和铁。

二、垄断组织的出现
1.背景
(1)、石油工业和等新兴工业的诞生以及纺织、及等传统工业部门的巨大进步。

(2)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3)需求日益庞大,生产的趋势日趋加强。

(4)为了适应的要求,资产阶级着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调整形式。

2.表现:在和,一些大企业放弃原则,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

3.影响:渗入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世界市场的发展
1.原因
(1)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多人个国家和几乎所有的同时展开,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2)许多新型和的出现,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3)随着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日益明显。

(4)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划分和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2.表现
(1)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广大地区基本上都沦为殖民地或。

(2)资本主义国家、掠夺原材料,还直接。

(3)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

3.结果:19世纪末20纪初,以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3、预习自测
一位家住天津市河东区的消费者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乘车,用IC卡‘嗒、嗒、嗒’一气都给结了,方便、省事,挺实用。

”,该卡应用了物理学上的电磁感应原理。

电磁感应现象的最早发现并用实验证明者及与此发现相关的科技革命是()
A.英国的法拉第,第二次科技革命B.意大利的马可尼,第一次科技革命
C.德国的赫兹,第三次科技革命D.美国的贝尔,第二次科技革命
4、预习质疑
三、探究案
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

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做出的。

相反,它们多半是由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

不过到了1870年,科学开始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工业研究的实验室配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作坊。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请回答:(1)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思考:科学与工业生产是什么关系?
(2)联系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探究2: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上扩张的同时,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从经济上加紧掠夺、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

列强利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的财富。

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殖民地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工业原料的产地。

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路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20世纪初,一个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也最终建立起来。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一起,共同组成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

——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学参考书
请回答:(1)根据课文和材料思考,市场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3)结合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对中国有何影响?
四、训练案
1.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资本主义是社会的进步,这主要是指()
A.它提高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B.它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C.它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D.它消灭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2.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对全球经济迅速发展影响最大的自然资源是()
A.石油B.电C.水力D.煤炭
3.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一变化主要包括()
①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加强②形成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垄断组织
③加剧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贫穷落后④促进了科学技术和生产的结合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D.②④
五、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