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长安春望》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题)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答案解析)——诗词赏析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答案解析)——诗词赏析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答案解析)——诗词赏析2020嘉兴--3.【任务三】展板·领略诗韵诗词情韵篇一剪梅·咏柳[明]夏完淳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
金沟①御水自西东,昨岁陈宫②,今岁隋宫。
往事思量一晌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
长条短叶翠濛濛,才过西风,又过东风。
【注释】①金沟:御沟。
②陈宫:陈后主的宫殿;隋宫:指隋炀帝的宫殿。
隋炀帝开通济渠,沿河筑堤种柳,隋堤柳由此得名。
小舟:在找资料时我发现夏完淳的一首词符合活动的主题。
也想做成展板,并为这首词配上一段60字左右的解说词,来帮助大家赏析词的内涵,该怎么办好呢?小嘉:我觉得首先要“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背景。
你:哦,我想起来了,我们学过他的诗(1)《___________》,对他有一定的了解。
小嘉:对对,读诗还应该把握诗句的意思。
小舟提供的几个注释很有帮助。
在此基础上,可以从意象的把握、情感的表达、表现手法的使用等方面入手撰写解说词了。
你:是的。
我来试着写一段吧:(2)___________。
小舟:太好了!这次活动收获真大!【答案】(1). 《别云间》(2). 例1:这首词选用了伤心夕照、御水隋堤、飞絮笼烟、长条滴翠等意象,营造了深邃的意境,托物言志,借咏柳的方式抒发了亡国之痛。
例2:“故国凄凉”句,写故国败亡,如同百花园里风吹雨打,只剩下一片残红,下面三句以写首都皇宫的衰败景象,抒发世事变幻、故国沦亡的伤感。
例3:第一句,写柳丝默默无语低垂在斜阳中,这是多么伤心的形象。
例4: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的悲痛之情。
【解析】【详解】(1)夏完淳,明末诗人、抗清英雄,我们曾学过他的《别云间》,表达了作者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2)本题为开放类试题,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结合注释,从意象的把握、情感的表达、表现手法的使用等方面来拟写解说词即可。
《春望》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五)

(五)春望(6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2.请从描写的角度对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作简要赏析。
(3分)
_________
23.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开篇一个“深”字写出了都城草木茂盛、生机勃勃的景象。
B.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事的内心情感。
C.颈联写尽了离乱之苦,表达了诗人期盼亲人音讯的强烈感情。
D.全诗运用了对偶、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
答案:
(五)春望
22. (3分)细节描写(1分),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国破家亡的痛苦和哀怨。
“白发”可见愁之深,“搔”欲解愁而愁更愁。
(2分)
或者:动作描写(1分),“搔”,挠,用手指轻刮,诗人手刮白头,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
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国破家亡的痛苦和哀怨。
(2分)。
部编八上语文古诗鉴赏(课内)2020年中考题汇编答案版

部编八上语文古诗鉴赏(课内)2020年中考题汇编答案版八上古诗鉴赏(课内)2020年中考题汇编答案版1. 202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5~6题。
(5分)赤壁幽州台歌杜牧陈子昂折戟沉沙铁未销,前不见古人,自将磨洗认前朝。
后不见来者。
东风不与周郎便,念天地之悠悠,铜雀春深锁二乔。
独怆然而涕下!5.请解释《赤壁》这首诗中加横线的句子。
(2分)折断的戟沉埋在泥沙中未被销蚀,自己拿来磨洗后辨认出是前朝的遗物。
6.阅读《登幽州台歌》,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
(3分)示例:诗人独自站在高高的幽州台上,面对广阔的原野和辽远的天空,思绪万千,不禁落泪。
本题考查情境描绘。
画面描述,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或情感。
解答这类题要在读懂诗歌、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特点、抓住意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描述能力、审美能力。
2. 2020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卷9.(4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1)下列各项中对本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的样子;春天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
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表达了诗人念家悲己的感情。
B.颔联将人的情感赋予花和鸟。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面对国都破败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绪。
C.颔联“三月”表明丧乱之久,“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儿的强烈思念。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习题及答案(中考语文古诗鉴赏)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习题及答案(中考语文古诗鉴赏)【本题选自2023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语文试卷】慧学的王《中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7题。
(3分)【甲】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前出塞(其六)【唐】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注】①列国:各国。
②侵陵:侵略。
7.对下面两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甲诗中“搔更短”“不胜簪”以特写镜头将忧国、伤时、思家之情浓缩在诗人苍老的形象中。
B.乙诗以“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指明作战取胜的关键。
并用比喻说明凡事击中要害就容易成功的道理。
C.两首诗都写到战争,甲诗写出了在连绵的战火中,久盼家书而不至的急迫心情;乙诗用反问强调了以强兵制止侵略的思想。
D.两首诗都表达了杜甫爱国忧民的情怀,甲诗融情于景,乙诗在记叙中抒情。
【解析】D.乙诗以议论取胜,前四句写战斗的关键,要拥有强大的军队,制敌有方,智勇兼施,才能克敌制胜。
后四句,诗人提出观点,拥有强大的军队是为了守卫边疆,而不是为了征伐。
无论是为制敌而“射马”还是“擒王”,都要以“制侵陵”为限。
所以D选项“乙诗在记叙中抒情”说法错误。
故选D。
【参考译文】拉弓要拉最坚硬的,射箭要射最长的。
射人先要射马,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首领。
杀人要有限制,各个国家都有边界。
只要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就可以了,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若有谬误之处,还请条友指正!,。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春望》含答案2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春望》含答案阅读《春望》,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6.依据你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诗的开头,写春望长安“①”的自然景象,诗人因之“感时”“恨别”;诗的结尾,诗人由愤激转入沉思,因忧思之深导致②。
37.列出第三联构成对偶的词语,简要分析这一联运用对偶的精妙之处。
【答案】36.草木深发白而稀疏37.“烽火”对“家书”,“连三月”对“抵万金”,写出了战火连绵之久,以及战争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的焦急心情,表达了对家人的强烈思念。
对偶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节奏。
【解析】36.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第一空:由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可知,这里描述的是长安城在战火之后,虽然山河依旧,但城市内部却是一片荒芜,草木丛生,显得尤为茂盛。
这种荒芜而生机勃勃的景象,恰好反映了战乱后城市的凄凉和生命力的顽强。
因此,此空应填“草木深”,用以形容战后长安城内部的荒芜和生机。
第二空:由诗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可知,诗人因为过度忧虑和烦闷,不断挠头以至于头发变白且稀疏,甚至无法用簪子挽起。
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沉痛和无奈,也暗示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因此,此空应填“发白而稀疏”,用以描述诗人因忧思过度而导致的头发变白且稀疏的状态。
37.本题考查古诗词句的理解和赏析。
本题要求分析《春望》一诗中第三联的对偶运用及其精妙之处。
首先,我们需要识别出第三联中的对偶词语,即“烽火”对“家书”,“连三月”对“抵万金”。
其次,需要理解这些对偶词语在诗中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在杜甫的《春望》中,第三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巧妙地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这一联中,“烽火”与“家书”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是战乱的象征,后者则代表了家的温馨和思念。
“连三月”与“抵万金”则在时间和价值上形成了强烈对照,一方面突出战争时间的漫长和残酷,另一方面则表达了对家书的无比珍视和期待。
长安春望阅读答案_长安春望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长安春望阅读答案_长安春望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长安春望》是唐代诗人卢纶的作品。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关于《长安春望》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长安春望》阅读原文长安春望卢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长安春望》阅读题目(一)(1)“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分)(2)颈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3)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说明。
(4分)《长安春望》阅读答案(一)(1)(2分)借代,“千门”代指京城长安;拟人,以“草色闲”衬托诗人内心之愁。
评分建议:只要能指认出修辞手法即给分,若将“千门”答为夸张,亦可;每点1分。
(2)(4分)主人公远望家乡,浮云缭绕,遥不可及(1分);近看宫阙,错落有致,落日笼罩(1分)。
刻画了一位内心孤寂愁苦的思乡游子的形象(2分)。
(3)(4分)①“逢世难”表达了对遭逢世难的伤感;②“独将”表达了孤独寂寞的愁苦;③“衰鬓”表达了对人生已老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④“客秦关”表达客居他乡的羁旅的惆怅。
评分建议:每点1分。
《长安春望》阅读题目(二)(1)“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中的“闲”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
(2)诗中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长安春望》阅读答案(二)(1)闲,意为悠闲、自在,(1分)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了春草的自由、舒展,(1分)反衬了诗人内心的愁苦。
(1分)(2)①思乡。
②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懑。
③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伤。
④客居异乡的孤寂与惆怅。
(答出两点得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3分)《长安春望》阅读译文《长安春望》是唐代诗人卢纶的作品。
此诗写感时伤乱,抒发了诗人在乱离中的思家望归之情。
此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景抒情,笔法老辣,体现了“大历十才子”诗中的“阴柔之美”。
《长安春望》阅读答案

《长安春望》阅读答案篇一:南通市201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补充答案南通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彩侯门似海荫凉(yìn)厚古薄今(bó)..B.诤言目光如炬毗邻(pí)锲而不舍(qiè)..C.赡养暝思苦想溯源(shuò)度德量力(duó)..D.戏谑气冲宵汉玄理(xuán) 人影幢幢(zhuàng)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处的标点,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刚刚过去的2013年,央视主办的汉字听写比赛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___▲__没有大牌明星,只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___▲__不需要声嘶力竭地歌唱,只要安安静静地书写。
在这个节目开播后,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汉字听写热潮,甚至催生了一大批“听写族”。
小学课堂上常见的汉字听写为何能登上荧屏并引起强烈的反响___▲__也许是因为它展示了汉字的书写魅力,关注了民族文化___▲__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A.:,?:B.。
;。
——C.:;?——D.。
,。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4分)鲁迅先生曾说:“我们看,从文字上推见了林黛玉这一个人,但须排除了梅博士的照相的先入之见,另外想一个,那么,恐怕会想到剪头发,穿印度绸衫,清瘦、寂寞的摩登女郎;或者别的什么模样,我不能断定。
但试去和三四十年前出版的之类里面的画像比一比吧,一定是截然两样的,那上面所画的,是那时的读者心目中的林黛玉。
”鲁迅先生的话,形象地告诉我们,在文学阅读活动中,当读者根据特定文本“还原”人物或其它有关形象时,会出现某些倾向。
请用平实的语言表述这些倾向,不超过50个字。
4.以“分享青春、共筑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14年8月16日在南京开幕。
杜甫《春望》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杜甫《春望》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杜甫《春望》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
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取知识,从而可能改变命运。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杜甫《春望》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分享!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__到__。
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3、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_____,实际上是写_____4、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
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解析】1、望山河草木花鸟2、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画面描写、揭示含义,意同即可)3、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写出“荒凉萧条、物是人非”意思的可记分)4、抒发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
杜甫《春望》文学赏析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文学赏析:一首名作能传诵千古,必定是因为它能高度概括时人和后人在同类境遇中共同的感受和体会。
《春望》就是如此。
国破是一朝一代的悲哀,而山河是永恒的存在;破城遇到春天,草木照样生长,自然规律不会因时势的变化而改易。
眼前人事和永恒时空的对比,使诗人更强烈地感受着内心的荒凉落寞,以至于所见只剩下山河草木,一片空旷。
但是山河草木虽然无情,诗人即使它们都变成了有情之物,花鸟会同诗人一样因感时而溅泪,因恨别而伤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
曾中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
后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又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未受重用。
14.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
(1)首联写春望之景,用“东风”“却望”“千门”照应题目。
()
(2)“草色闲”中的“闲”字精巧,与诗人愁情形成对比。
()
(3)颔联写春望之思,间接抒发了诗人思乡望归之情。
()
(4)尾联写春望之感,表现感时伤乱、归隐田园主题。
()
(5)全诗虚实结合,浅吟低唱,让人读后产生情感共鸣。
()
15. 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描述并概括画面特点。
答案:
14. (1). A (2). A (3). B (4). B (5). A
15. 示例: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长安城中,宫阙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残阳之中。
家乡:浮云缭绕,遥不可及,宫阙:错落有致,落日笼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