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的成长经历故事简介
郎咸平的经历

龙源期刊网
郎咸平的经历
作者:
来源:《作文评点报·高中版》2017年第08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经济学家郎咸平读大学时,成绩并不理想。
有一次,一位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到校演讲,郎咸平给经济学家写了封信,谈了一些稚嫩的看法。
没想到,郎咸平收到了回信,信中说:“一个年轻人有如此激情,将来一定可以成为伟大的经济学家。
”
在这封信的鼓舞下,郎咸平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
后来又出国留学,一心要成为“伟大的经济学家”。
经受过种种挫折与打击,郎咸平终于成为了国际知名的经济学家。
一天,郎咸平遇到了那位美国经济学家,立刻上前表示感谢。
经济学家想了半天后说:“哦……其实,你不用谢我,信里的那句话我只是安慰你,随口乱说的。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作文材料的关键词有“鼓舞”“激情”等,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期待效应”“赏识的魔力”“目标引领下的激情是人类已知的仙丹妙药,能使辛苦的工作变得愉快”,等等。
相关故事一则:很多年以前,童话大王郑渊洁在签名售书时,一位小女孩很想到郑渊洁叔叔身边工作,问郑叔叔身边缺什么人,郑渊洁开玩笑说:“缺懂外语的人才。
”这个小女孩为了能到郑叔叔身边工作、学习,真的考到了外语学院,最后应聘到郑渊洁身边工作。
当年郑渊洁的一句玩笑话,却被这个女孩当作奋斗的目标,并最终实现了。
参考拟题:赏识,不能没有你;激励的力量。
郎咸平简介

郎咸平简介:1986年获得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学博士。
郎教授曾经任教于沃顿商学院,密西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
目前是香港中文大学最高学术级别的首席讲座教授。
郎教授是国际知名的公司治理和企业战略专家,其学术论文不但深受国际学术界的重视,而且郎教授也在2003年被列入世界经济学家名人录。
郎教授2001年进入内地以来,其观点震撼中国3大地,而他所分析的企业案例包括名噪一时的德隆和格林科尔深受业界重视,不但具有诊断性,同时更有预见性。
郎咸平--资料大全集

中文名: 郎咸平--资料大全集版本: (随时更新)【想改变民族的命运,就必须先改变劣根的民族个性】发行时间: 2008年11月19日简介:〒〒〒〒〒〒〒〒〒〒〒〒〒〒〒〒〒〒〒〒〒〒〒〒〒〒〒〒〒〒〒〒〒〒〒〒〒〒〒〒〒〒〒〒〒〒〒华人第一之经济学家,唯一看清中国形势之学者,一位赤诚的救国英雄。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了解中国的真实现状,我们需要亿万个郎咸平来拯救我们自己。
〒〒〒〒〒〒〒〒〒〒〒〒〒〒〒〒〒〒〒〒〒〒〒〒〒〒〒〒〒〒〒〒〒〒〒〒〒〒〒〒〒〒〒〒〒〒〒【这】【回】【大】【家】【满】【足】【了】【吧】原籍山东,生于台湾桃源人,少时学业欠佳,勉强考入台湾东海大学,之后奇迹般进入名校台大经济研究所,然后是当记者,服兵役。
1983年进入美国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
1986-1987.8,获沃顿商学院财务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讲师执教一年1987.9-1994年,密西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和纽约大学任教,“1989年开始对公司财务的研究比较进入状态”。
1994年至2003年初,历任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系正教授,讲座教授。
从1997年以后,开始将研究重心转移至亚洲公司财务金融课题。
现任太平洋财务期刊(Pacific Basin Finance Journal),国际财务评论(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e)的副总编辑。
也和计量经济学大师邹至庄教授一起担任总编辑合编过太平洋经济评论(Pacific Economic Review)。
1998-1999担任芝加哥大学客座教授以及世界银行公司治理顾问。
2003年初至2005年初,长江商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系合聘讲座教授。
【这】【回】【大】【家】【满】【足】【了】【吧】郎咸平教授于1986年获得宾夕法尼亚(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大学沃顿商学院(Wharton School)财务学博士学位,曾经执教于多家知名的商学院,其中包括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
郎咸平简介

财经郎闲评(2006年2月被停播)郎咸平曾于2004年9月在上海第一财经频道长期主持一档名为“财经郎闲评”的专门节目来阐述他的观点,2006年2月底,录制完最后两期节目后停播。
2006年9月之后,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案件水落石出,“财经郎闲评”停播的真相也浮出水面。
是由于这节目中最后几期披露上海社保案件挪用之事,来自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等人的压迫而导致停播,甚至遭到其他媒体的封杀。
根本不是普通话标不标准,所以沉寂半年的郎咸平才重新活跃在大众面前。
郎咸平说《郎咸平说》2008年1月在开播,选题出自百姓最为关注的讲座中的郎咸平(20张)热点话题话题充分体现百姓经济学的概念,得到市场关注与认可。
该节目已经制作播出一百多期。
《郎咸平说》是一档泛财经栏目,定位以百姓经济为基础,深切观照大经济生态下的寻常生活。
通过具有不同观点的嘉宾、观众思想碰撞、语言交锋,以郎教授的独特思考精彩点评,犀利解析与财经相关的权威信息,透过不同现象与事件,深入浅出,抽丝剥茧,内容渗透财经、教育、法律等诸多泛财经领域。
解码财商《解码财商》,即又称新《财经郎闲评》,因为时隔5年,第一财经卫视再次联手郎咸平(博客)教授,选取当下最抢眼的财经事件和最热点的新闻话题,用犀利词锋为观众激情解码。
《财经郎闲评》延续了辛辣幽默的脱口秀风格,加上海选中脱颖而出的几位嘉宾共同参与,与郎教授一起抽丝剥茧,层层解码,进行思维和观点的碰撞。
《解码财商》,又称是2011年由宁夏卫视第一财经推出的一档经济对话节目。
郎咸平在本节目中作为主持及主讲,与海选嘉宾一同对当前社会中出现的经济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剖析,发掘问题根源。
在剖析过程中,郎咸平引用了大量的调查数据作为依据,使其分析结果更具说服力。
财经郎眼郎咸平2009年6月开始在广东新闻频道和广东卫视《财经郎眼》节目担任主讲嘉宾,另外还在每一期再邀请一位嘉宾。
《财经郎眼》是广东电视台在2009年6月强档推出的一档具有鲜明郎咸平风格的聊天式新闻评论节目,以三人聊天的方式实现经济学“生活化”、“媒介化”。
【名人故事】经济学家郎咸平的故事

【名人故事】经济学家郎咸平的故事郎咸平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他的故事令人耳目一新,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郎咸平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他从小就非常聪明。
由于家境贫寒,他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尽管如此,郎咸平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他一直自学成才。
小时候,郎咸平经常看到父母为了生计而辛苦劳作。
他深深感受到了农民的辛苦和贫困,并下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
于是,他开始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郎咸平成功地考取了大学并在经济学专业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他毕业后被一所著名大学聘为教授,开始了自己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
郎咸平在教学中坚持以农民的利益为重,他认为农民是国家的基础和基石。
他经常组织学生下乡调研,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并提出了许多对农业和农民有益的政策建议。
郎咸平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关注。
他的观点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很容易被普通民众理解和接受。
他的教学风格也颇具亲和力,非常受学生喜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郎咸平逐渐成为了国内外知名的经济学家,受邀参加各种国际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
他通过与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的交流和合作,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并推广了许多国外先进的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郎咸平一直坚信知识的力量,他认为经济学不应该只停留在学术领域,而应该服务于人民。
他积极倡导经济学思维的普及,并推动经济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郎咸平深受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他常常被邀请到各地发表讲演,为人们解读复杂的经济问题,为他们指明发展的方向。
郎咸平的故事告诉我们,追求知识不分贫富,只要有足够的努力和执着,我们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知识是一种力量,一个人有了知识,就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郎咸平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理念,他并没有满足于做一个学术界的高材生,而是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回馈到社会。
他的故事鼓励着我们,让我们勇敢地走向知识的世界,不断努力和创新,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郎咸平简介

郎咸平简介◎个人经历1956年6月21日生于中国台湾桃园县,祖籍山东潍坊。
1974年~1978年就读于台湾东海大学经济系,之后就读于台湾大学经济学研究所。
1980年获得台湾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1年~1982年在台湾服义务兵役两年。
1983年在母亲的支持下赴美留学,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系。
1985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学硕士学位。
1986年仅用半年时间完成博士论文写作,并顺利通过博士答辩,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学博士学位,之后执教于美国多家商学院,包括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并担任世界银行公司治理顾问。
1987年转任密歇根州立大学助理教授。
1988年出任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助理教授。
1989年起任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助理教授。
1993年晋升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副教授并获终身教职。
1994年移居香港,担任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系讲座教授。
1994年同时受到香港多所大学的延揽,最终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1997年提升为香港中文大学第一批首席讲座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教授。
1998年~1999年受邀出任芝加哥大学金融学访问正教授,担任世界银行公司治理顾问,亚洲开发银行的中国银行改革治理顾问。
2003年6月提出制度化解决民企原罪的问题,并受仰融委托,出任“独立第三方”,为制度化解决日益突出的民营企业与主管部门矛盾的问题进行积极探索。
2004年开始在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主持财经评论节目《财经郎闲评》。
2004年8月9日在上海复旦大学发表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以格林柯尔为案例讲述大型国有企业如何在产权改革过程中资产被私人所侵吞,致使股市中小股民利益受损等问题,并倡导立即停止目前的产权改革,而应建立一套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
2008年1月开始主持泛财经栏目《郎咸平说》。
2009年6月开始在广东新闻频道和广东卫视新闻评论节目《财经郎眼》中担任主讲嘉宾。
郎咸平是谁?给你一个真实全面的朗咸平

普通人要成为摇滚歌星不容易,经济学家要成为摇滚歌星更加不可思议,但有一位经济学家居然做到了。
他的前卫、尖锐、颠覆性以及在公众中受欢迎程度足以让崔健黯然逊色。
没有一个经济学家会受到两种如此截然不同的对待:有人把他视为“教父”,有人骂他是“流氓”、“沽名钓誉”者,但如今没有人能漠视他的存在,他叫郎咸平。
1980年的某个夏夜,陆军上尉林毅夫抱着篮球从小金门游向大陆,给自己的人生下了“非赢即死”的赌注,这让同一战壕里的青年们困惑不已:什么理想让他甘冒如此风险?20年后,有个人对此恍然大悟:想做大事就要到大陆去!他就是郎咸平。
让我们听听郎咸平的摇滚歌词:“与其说是韦尔奇传奇,不如说是韦尔奇泡沫,韦尔奇带给GE股民的是一堆泡沫。
”“我反对‘国退民进’,即使企业家干得再好,也不能把企业送给他!”“‘国有企业所有人缺位’是经济学家拍脑袋想出来的。
”他声称自己“发现了在中国目前不成形的企业管治环境下,上市公司侵害国家利益和中小股民权益的证据”:“回首TCL的历程就会发现,这实际上是以股权激励为招牌,以证券市场为渠道,使国有资产逐步流向个人的过程。
”在格林柯尔,“顾雏军用‘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借鸡生蛋’的‘七板斧’巧取豪夺了大量国有资产,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
”郎咸平还矛头直指“海尔职工持股会”,郎咸平认为海尔此举是为了完成借壳和实现国有股权稀释。
他代表中小股民大声疾呼:“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是的,他是一匹来自南方的“狼”(郎)。
“欣赏我的人不多”通常,一个踌躇满志的人喜欢回忆。
郎咸平与记者的交谈正是从他的童年故事开始的。
少年郎咸平平庸透顶。
他曾因初中成绩太差被分到不能升学的“放牛班”,选择“木工”为未来职业,在郎咸平的回忆里,充满“对自己的完全不认可”。
“我当时是个混混,很自卑。
”这是郎咸平当年心事的真实写照。
从小学开始,每一次考试、升学、就业都仿佛是他难以逾越的坎。
众未网创业故事精选

众未创业故事郎咸平教授,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中国着名经济学家。
他是2010年网民投票推选的中国互联网九大风云人物之一,2011年上榜作家富豪榜。
郎咸平的读书求学经历其实就是一本励志书籍。
他当过差劲生,考试也做过弊,他也经历了跟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一样的迷惘和痛苦。
成为名人以前,他也经历过很多失败,但一颗“我能成功”的坚定信念一直在他心中。
一起来看看这位知名财经人物的励志读书故事。
一、爱生病的孩子1956年郎咸平出生于中国台湾桃园县,他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有算命先生对郎咸平的父亲国民党空军少将说:这个孩子活不过12岁。
不祥预言的阴影,时时笼罩在这个体弱多病的孩子的头上──扁桃体发炎、一周三次的抗生素注射、吃各种药片……这是郎咸平回忆童年时记忆最为深刻的一幕。
二、学校里的后进生郎咸平小学5年级时,父亲拿了一份数学模拟考试的试卷给他做,满分100分的试卷,他辛苦做完后,只得了5分。
被列为后进生的痛苦一直延续到中学。
初三分班的时候,郎咸平被分到“放牛班”。
“放牛班”就是不升学班,专门给后进生开的班,这个班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当时社会最底层家庭的孩子。
因为班里同学都没接受过太多的家庭教育,流氓和“太保”之类的同学也多。
中学时代的郎咸平,在学校几乎是天天打架。
三、改变命运的那次作弊郎咸平开始喜欢做学问也是从这个放牛班开始的。
据他自己回忆说,“当时的理想就是准备出来先做木工学徒,再开个木工厂。
”因为他妈妈学的是化工,所以在学校教化学。
她在台湾是化学界的名师,所以忙着到各地补习班教书。
一个星期最多教到76个小时的课,为了养家,非常辛苦。
天下所有的母亲都一样,坚强、慈爱。
郎咸平的母亲也很爱孩子们。
正是母亲的德行潜移默化影响了少年时代的郎咸平,恍惚的少年,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他放弃了想做木工学徒的想法,用心做学问,选择了继续升学念高中。
中考前3个月,郎咸平感到了念书的压力,因为这时候念课本肯定来不及,就只好念“考前30分”,那是给考生在考前30分钟“临时抱佛脚”用的一种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郎咸平的成长经历故事简介郎咸平的成长经历故事简介1949年,国民党第26军的一名上尉军官,带着自己的妻子、一箱青岛啤酒及身上仅有的3块大洋,从青岛撤退到台湾,开始了在台湾的生涯。
7年之后的1956年,他们的第三个孩子郎咸平出生。
“满分100分,我只考了5分”成名后的郎咸平多次谈到,自己不是一个精英,从小就不是。
“我在小学的时候成绩一直很差,包括体育、艺术、学习成绩等。
我心中充满了自卑感,而且对未来也不敢有什么想法。
”郎咸平回忆的语调里,有一丝惆怅。
郎咸平迄今还记得爸爸在他小学5年级时,拿了一份算术模拟考试的试卷给他做练习,满分是100分,郎咸平辛苦做完后,只得了5分。
幸运的是,那一年台湾开始实行小学直升初中,不用考试。
郎咸平成为台湾第一届小学直升初中的学生,进入大同中学。
但身为差等生的痛苦随之延续到中学。
初三分班的时候,郎咸平被分到“放牛班”。
“放牛班”就是不升学班,是给那些差生开的班。
考前3个月,郎咸平感到了压力,就想念书了。
但是念课本肯定来不及,就只好念“考前30分”,那是给考生在考前30分钟“临时抱佛脚”用的一种复习资料。
考前两个月的第二次模拟考,郎咸平考了500多名,考前1个月的第三次模拟考,居然考到了300多名。
等他参加中考时,竟然意外地考上了第三志愿成功中学高中部。
回忆起那次决定命运的考试,郎咸平认为是自己买的那种版本的“考前30分”帮了大忙。
高中毕业后,郎咸平顺利考入了台中的东海大学读经济。
改变人生的作弊郎咸平走上钻研学问的道路,和大学时的一段境遇有关。
据他回忆,当时东海大学经济系的微积分课程要求很严。
该门课总共8个学分,要念两个学期,而且一学期得考4次月考。
郎咸平第一次只考了60分,第二次月考时就想走快捷方式,作弊抄一抄同学的试卷,结果被老师抓到了,得了零分。
“第一次60分,第二次零分,平均起来是30分。
这样的话,第三和第四次月考大概都要考100分才不会被淘汰。
当时,我都想干脆放弃算了。
”郎咸平说。
就是在这时,他的心路历程开始转变。
郎咸平继续回忆:“当时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忽然有一种想法,决定好好地念。
我每天很用功地念到半夜二三点,我就不信考不过。
结果一个月下来,忽然发现,我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我也忽然发现微积分竟然也有很多乐趣,很多解不开的题一旦解开了很有成就感。
”第三次和第四次两次月考考下来,平均分竟达99分。
郎咸平忽然觉得自己好像没有那么笨,这是他这平生第一次有这种“聪明的感觉”。
大学毕业后,郎咸平顺利地考上了台湾大学经济学研究所。
“那是台湾最好的经济学家摇篮,台湾财经界人物大部分来自那里。
直到那时候,我爸爸在这个时候才知道我以前是放牛班出生的。
我这个爸爸的反应也稍微慢了一点,10年以后才搞清楚儿子初中在干什么。
”郎咸平说。
研究所第二年,郎咸平的同学郑家钟在《工商时报》做记者,他把郎咸平也介绍到了报社当金融记者。
“当记者是对我的一个很好的锻炼。
那么年轻的记者,才23岁。
”他前前后后做了两年记者。
之后,郎咸平开始考虑跳槽转业,但是台湾职场似乎跟他较上了劲,他始终一无所获。
“无奈之下,我只有考虑出国留学了。
”他说。
他申请了7所美国大学,只有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作了回应,而且没有奖学金。
年轻的郎咸平也慌了神:“看来老师说得没错,我是没有什么前途了。
”这所惟一接受郎咸平的学校,竟然是他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学校。
“不知道是多烂的学校!真的,不是说笑,我到了沃顿才知道这所学校原来大名鼎鼎。
”去是不去?还有两万美金的学费。
此次郎咸平最终成行,完全是母亲的决定。
“我的母亲对儿子的能力有着‘莫名其妙的信心’。
当时我们家有两幢房子,其中一幢我妈妈把它卖了两万美金,准备给我出国交学费用。
”两年半攻读博士学位郎咸平在沃顿申请了商业经济系。
回忆那段狼狈的日子,郎咸平说:“那时我就不敢交学费,学费一直拖到最后才交。
我想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干脆拿钱回台湾去算了,也不用浪费学费了。
所以我从9月份拖到12月份才交学费。
”1985年,郎咸平在沃顿开始写博士论文。
起初,因为没有胆量做公司财务的课题,他只想做投资学方面的论文。
当时沃顿的一位大牌教授艾尔温·弗伦德需要一个勤劳的打杂工,碰巧郎咸平曾义务帮他搜集过一些资料,因此弗伦德很希望郎咸平继续帮忙,就收下了他,并要求他做公司财务的实证研究。
这便是郎咸平在公司治理研究方面迈出的第一步。
“我情愿往国内走”博士毕业后,郎咸平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密执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和纽约大学任教,其间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逐步奠定了自己在该领域的学术地位。
然而,异国平静的学术生涯,在郎咸平看来又有一丝沉闷。
在谈到那段日子的时候,他说:“你到了快40岁的时候,你发现没有什么成就感了,因为在那边太专业。
你发现你对这个社会没有什么贡献,有的时候常常看到电视,看到播出中国,心里面就觉得有点酸酸的,所以一有机会的话就会想到回这里。
”1994年,郎咸平抵港,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从此,郎咸平由一名亚洲与中国经济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
XX年底,郎咸平在香港立法局与众投资银行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演绎了一场“孤胆学者舌战世界十大投行”的壮举。
XX年底,郎咸平进入内地证券市场。
他提出:“应当审慎地提出一个‘新监管’思维,考虑如何在大陆法系架构下,尽快融入‘辩方举证’和‘集体诉讼’这两项保护小股东的规则。
”之后,郎咸平炮轰德隆、三叩TCL、四问海尔、七敲格林柯尔,在媒体间掀起一场“郎旋风”。
这一年,XX年,郎咸平48岁,身份是香港中文大学和内地长江商学院合聘教授。
郎咸平的成长经历故事简介1949年,国民党第26军的一名上尉军官,带着自己的妻子、一箱青岛啤酒及身上仅有的3块大洋,从青岛撤退到台湾,开始了在台湾的生涯。
7年之后的1956年,他们的第三个孩子郎咸平出生。
“满分100分,我只考了5分”成名后的郎咸平多次谈到,自己不是一个精英,从小就不是。
“我在小学的时候成绩一直很差,包括体育、艺术、学习成绩等。
我心中充满了自卑感,而且对未来也不敢有什么想法。
”郎咸平回忆的语调里,有一丝惆怅。
郎咸平迄今还记得爸爸在他小学5年级时,拿了一份算术模拟考试的试卷给他做练习,满分是100分,郎咸平辛苦做完后,只得了5分。
幸运的是,那一年台湾开始实行小学直升初中,不用考试。
郎咸平成为台湾第一届小学直升初中的学生,进入大同中学。
但身为差等生的痛苦随之延续到中学。
初三分班的时候,郎咸平被分到“放牛班”。
“放牛班”就是不升学班,是给那些差生开的班。
考前3个月,郎咸平感到了压力,就想念书了。
但是念课本肯定来不及,就只好念“考前30分”,那是给考生在考前30分钟“临时抱佛脚”用的一种复习资料。
考前两个月的第二次模拟考,郎咸平考了500多名,考前1个月的第三次模拟考,居然考到了300多名。
等他参加中考时,竟然意外地考上了第三志愿成功中学高中部。
回忆起那次决定命运的考试,郎咸平认为是自己买的那种版本的“考前30分”帮了大忙。
高中毕业后,郎咸平顺利考入了台中的东海大学读经济。
改变人生的作弊郎咸平走上钻研学问的道路,和大学时的一段境遇有关。
据他回忆,当时东海大学经济系的微积分课程要求很严。
该门课总共8个学分,要念两个学期,而且一学期得考4次月考。
郎咸平第一次只考了60分,第二次月考时就想走快捷方式,作弊抄一抄同学的试卷,结果被老师抓到了,得了零分。
“第一次60分,第二次零分,平均起来是30分。
这样的话,第三和第四次月考大概都要考100分才不会被淘汰。
当时,我都想干脆放弃算了。
”郎咸平说。
就是在这时,他的心路历程开始转变。
郎咸平继续回忆:“当时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忽然有一种想法,决定好好地念。
我每天很用功地念到半夜二三点,我就不信考不过。
结果一个月下来,忽然发现,我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我也忽然发现微积分竟然也有很多乐趣,很多解不开的题一旦解开了很有成就感。
”第三次和第四次两次月考考下来,平均分竟达99分。
郎咸平忽然觉得自己好像没有那么笨,这是他这平生第一次有这种“聪明的感觉”。
大学毕业后,郎咸平顺利地考上了台湾大学经济学研究所。
“那是台湾最好的经济学家摇篮,台湾财经界人物大部分来自那里。
直到那时候,我爸爸在这个时候才知道我以前是放牛班出生的。
我这个爸爸的反应也稍微慢了一点,10年以后才搞清楚儿子初中在干什么。
”郎咸平说。
研究所第二年,郎咸平的同学郑家钟在《工商时报》做记者,他把郎咸平也介绍到了报社当金融记者。
“当记者是对我的一个很好的锻炼。
那么年轻的记者,才23岁。
”他前前后后做了两年记者。
之后,郎咸平开始考虑跳槽转业,但是台湾职场似乎跟他较上了劲,他始终一无所获。
“无奈之下,我只有考虑出国留学了。
”他说。
他申请了7所美国大学,只有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作了回应,而且没有奖学金。
年轻的郎咸平也慌了神:“看来老师说得没错,我是没有什么前途了。
”这所惟一接受郎咸平的学校,竟然是他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学校。
“不知道是多烂的学校!真的,不是说笑,我到了沃顿才知道这所学校原来大名鼎鼎。
”去是不去?还有两万美金的学费。
此次郎咸平最终成行,完全是母亲的决定。
“我的母亲对儿子的能力有着‘莫名其妙的信心’。
当时我们家有两幢房子,其中一幢我妈妈把它卖了两万美金,准备给我出国交学费用。
”两年半攻读博士学位郎咸平在沃顿申请了商业经济系。
回忆那段狼狈的日子,郎咸平说:“那时我就不敢交学费,学费一直拖到最后才交。
我想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干脆拿钱回台湾去算了,也不用浪费学费了。
所以我从9月份拖到12月份才交学费。
”1985年,郎咸平在沃顿开始写博士论文。
起初,因为没有胆量做公司财务的课题,他只想做投资学方面的论文。
当时沃顿的一位大牌教授艾尔温·弗伦德需要一个勤劳的打杂工,碰巧郎咸平曾义务帮他搜集过一些资料,因此弗伦德很希望郎咸平继续帮忙,就收下了他,并要求他做公司财务的实证研究。
这便是郎咸平在公司治理研究方面迈出的第一步。
“我情愿往国内走”博士毕业后,郎咸平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密执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和纽约大学任教,其间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逐步奠定了自己在该领域的学术地位。
然而,异国平静的学术生涯,在郎咸平看来又有一丝沉闷。
在谈到那段日子的时候,他说:“你到了快40岁的时候,你发现没有什么成就感了,因为在那边太专业。
你发现你对这个社会没有什么贡献,有的时候常常看到电视,看到播出中国,心里面就觉得有点酸酸的,所以一有机会的话就会想到回这里。
”1994年,郎咸平抵港,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从此,郎咸平由一名亚洲与中国经济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
XX年底,郎咸平在香港立法局与众投资银行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演绎了一场“孤胆学者舌战世界十大投行”的壮举。
XX年底,郎咸平进入内地证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