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二年级语文认识比喻教学设计教案微课设计

二年级语文认识比喻教学设计教案微课设计
池塘里的荷叶在微风中摇动着。
(出示练习,鼓励学生多多观察,在生活中多使用比喻句,热爱生活。)
师:今天的句子王国之旅,到这里就结束啦!我们下节课见!
巩固知识,总结升华。
3.学生观察图片,然后找到相似点,说说自己对比喻的感受。
4.(继续认识比喻句)
比喻句包括三个部分: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对三只分别进行解释并出示例句“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引导学生继续深刻理解比喻。
通过观察得出结论,鼓励学生思考。
游戏闯关
巩固知识
1.第一关:找一找比喻句中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2.第二关:判断出示的句子是否是比喻句,学生分组讨论并说说理由。
《认识比喻句》微课程设计方案
基本信息
学校
阳朔县金宝乡新村小学
姓名
陈海芳
学科
语文
微能力点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能力维度
√教学设计
活动主题
二年级语文《认识比喻句》
选题意图
小学二年级学生初步认识比喻句,对比喻只有生活经验的了解。为了让学生能够整体把握比喻,理解比喻,并把这个修辞手法运用到写作中去,所以选取了《认识比喻句》这个课题。
引出比喻句并说明作用。
比喻句的作用是使句子变得生动形象。
3.导入今天的课题——《认识比喻句》
生动形象的视频演示能引起小朋友们的兴趣,让他们更直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这两种不同的事物之间有相似点,这种句子就叫比喻句。
2.出示例句:
妹妹的脸蛋像苹果一样又圆又红。
活动目标
1、了解比喻句的作用,认识比喻句的特点。
2、初步判断一句话是不是比喻句。
3、培养学生写比喻句的兴趣,从而乐于表达,乐于写话。

《认识比喻句》微课设计

《认识比喻句》微课设计

《认识比喻句》微课设计襄阳市第二十九中学李文静一、导入、认识比喻句:同学们好,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句话:一、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二、漓江的水真绿啊!同学们,这两个句子,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呢?是呀,像第一句这样的句子可以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具有更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我们将这样的句子称为比喻句。

比喻,俗称打比方。

简单点说,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

它是利用两种不同种类的事物之间的某个相似点来进行说明或者描写。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寻找共同点:牵牛花和喇叭是不同种类的事物,但他们有共同之处,形状相同。

所以这个句子是比喻句。

二、认识比喻句的结构一般来说,一个比喻句包括三个部分: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通常把被比的事物叫作“本体”,把拿来作比的事物叫作“喻体”,把用来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作“比喻词”。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这个比喻句中,本体、喻体、比喻词各是什么?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这个比喻句中,本体是牵牛花,喻体是喇叭,没有比喻词。

孩子们,刚才通过对比喻句中本体、喻体、比喻词的学习,你们学会了吗?下面我们来做一道练习题试试看。

银杏树的叶子好像一把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这个比喻句中,本体是(银杏树);喻体是(小扇子);比喻词(好像)大家学得真快啊!我再出三道题考考大家!要认真思考哦!1、月亮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2、李明的性格像他爸爸。

3、看他的样子,好像有什么喜事似的。

三、判断比喻句同学们判断一下,这三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说一说理由吧!月亮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分析:这个句子的比喻词是“似”,本体是“月亮”,喻体是“微云”,所以是比喻句。

李明的性格像他爸爸。

分析:比喻句中本体和喻体应是不同类别的,而这个句子中的“他”和“爸爸”是同一类别的,都是人,不构成比喻句。

看他的样子,好像有什么喜事似的。

分析:只有一种事物,不构成比喻句。

《认识比喻句》微课教学设计

《认识比喻句》微课教学设计

《认识比喻句》微课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比喻句的辨识,初步判断一句话是不是比喻句,并了解比喻句的用途。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目标:通过知识讲解,例句解析,能够准确辨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重点和难点:能准确辨识比喻句,了解比喻用的用途并能正确书写比喻句。

三、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比喻句这种修辞方法,通过认识比喻句的特点,能初步判断一句话是不是比喻句,下面请跟随我一起走进修辞的王国来认识一下比喻句吧。

(二)新课过程1. 初识比喻,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同学们,我们来看一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能试着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吗?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东东和豆豆是怎么描述的:①东东说:“树上的苹果又红又大”。

②豆豆说:“那树上的苹果就像灯笼一样又红又大”。

树上明明是苹果,为什么豆豆说是灯笼呢?(引发学生探究)因为这是一个比喻句,通过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能让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那到底什么是比喻句?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引导学生明理)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优美的比喻句,一边欣赏一边看图,找出两种事物的相似之处,观察比喻句的特点。

①弯弯的月亮好像一根香蕉。

②圆圆的月亮宛如一个大圆盘。

③枝叶上的露珠仿佛一颗颗宝石。

2、比喻句的特点及比喻词归纳讲解(引导学生归纳)①、句中有本体、喻体、比喻词三个部分。

②、句中本体、喻体必须种类不同,但是有相似之处,存在着比喻关系。

(三)、小结方法、判断运用(引导学生运用)方法:三看一比,一看本体,二看比喻词,三看喻体,一比种类不同,只是相似。

①、试判比喻句;②、试写比喻句。

(四)、总结(引导学生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比喻句,那它的作用是什么呢?一是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二是化抽象为具体,让事物更清楚明白;三是事物生动形象,给人深刻的印象;四是能起到修饰文章的作用。

下去以后同学们也试着写写比喻句吧,我的课就讲到这里,相信大家通过这个小视频的学习一定会有所收获!再见!。

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

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

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认识比喻句设计理念:通过情境让学生进入快乐的研究乐园,层层引导学生从形象、图文到句子,逐步认识比喻句。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认识比喻句”、“说说比喻句”、“辨辨比喻句”三个阶梯训练,让学生学会比喻句。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什么是比喻句,由图到句,由浅入深,并研究说一说、辨一辨比喻句。

教学重点:认识比喻句。

教学难点:研究说一说比喻句。

教学过程:一、认识“比喻句”1.情境导入:出示情境图:今天天气真热,太阳就像个大火球。

出示句子:太阳像个火球。

引导学生感受到句子的意境和趣味。

2.找一找:在生活中寻找相似的事物,如蜻蜓像飞机、树叶像大扇子、蘑菇像雨伞等,培养学生对比喻句的感知能力。

3.复课文中学过的比喻句:如“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落在地上,沙沙沙,沙沙沙……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湖水像一面镜子。

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

”等,加深学生对比喻句的理解。

二、明确“比喻句”的定义:比喻句是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通过打比方的方式进行表达。

它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喻词和喻体。

通过例句,让学生理解比喻句的构成。

三、看图说比喻句: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说出图中的比喻句,如“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石。

”等,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分辨比喻句:通过给出句子让学生判断是否为比喻句,如“树上的柿子像个大灯笼。

”等,提高学生对比喻句的辨识能力。

《认识比喻句》微课程设计方案

《认识比喻句》微课程设计方案

《认识比喻句》微课程设计方案作者信息 姓 名 马艳 语文 联系电话 所教学段 mayan_132t@ 深圳市罗湖区仙桐实验小学 136******** 低段所教学科 电子邮件 单位名称微课程信息 主题名称 认识比喻句 比喻的修辞方法是小学阶段必须掌握的学习内容。

怎样认识比喻句对 选题意图 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难度,所以我选择从较为简单但却 有条理的认识比喻句入手,让学生先认识比喻句,以后才能用好比喻 句。

小学语文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学段适用对象 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比喻句的定义。

2、构成比喻句的要点。

3、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思维与 表达能力。

□课前预习教学用途√课中讲解或活动□课后辅导 □其他(请简要说明你将如何使用该微课程)在复习课中用于比喻句的讲解训练。

知识类型□理论讲授型 □推理演算型技能训练型□实验操作型□√答疑解惑型 □情感感悟型 □其他 □拍摄 □√录屏 √演示文稿 □动画 □其他(5-8 分钟)制作方式(可多选) 预计时间微课程设计 教学过程(请在此处以时间为序具体描述微课程的所有环节)设计意图(请在此处说明你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或选择)出示图片:满天星空中,一轮弯月挂于天空之上。

那这弯弯的 月亮像什么呢?找出与它相似的事物比一比?接着出示香蕉 通过图片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渴的图片,找出香蕉和月亮在形状上的相似点,于是就有了:弯 望,了解本节课要学的内容。

弯的月亮像香蕉。

这一简单但很有代表性的比喻句。

出示比喻句的概念 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即根据两种事物之间相似的特 通过让学生了解比喻句的概念让学生明确什 点,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比喻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 、喻词 、喻体 。

判断真假比喻句:①这个鸡蛋像一个鸭蛋。

②这孩子长得像他爸爸。

这两个句子虽然有比喻词“像”,貌似有本体和喻体,但仔细 思考:鸭蛋和鸡蛋都是蛋,孩子和爸爸都是人。

微课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

微课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

微课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认识比喻句教学目标:1.研究如何恰当、贴切地使用比喻句。

2.在实践中掌握比喻句的基本知识,理解比喻句的基本结构、作用及注意事项。

3.激发和提高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比喻句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比喻句。

教学难点:掌握比喻句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比喻句。

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1.“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2.“彩虹挂在雨后的天空。

”同学们,你更喜欢哪句?为什么?二、深入探究1.像第一句这样的句子可以更好地表达思想和感情,使语言更准确、鲜明、生动,并具有更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我们称这样的句子为比喻句。

2.比喻句,俗称打比方,是指将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

3.它利用两种不同种类的事物之间的某种相似来进行说明或描写。

练: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这个句子描述了哪两个事物?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分析:XXX和小船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它们都是弯弯的,两头尖,因此这个句子是比喻句。

4.一般来说,一个比喻句包括三个部分: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通常,被比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作比的事物称为喻体,用来联系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词称为比喻词。

练:1)“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这个句子中的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各是什么?答案:本体是弯弯的月儿,喻体是小船,比喻词是像。

2)“孔雀那美丽的尾巴抖动着,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

”这句话中的本体是(孔雀),喻体是(五彩洒金的大扇子),比喻词是(像)。

3)判断下面两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并说明理由。

a。

“妹妹急得像要哭了。

”b。

“小女孩像她妈妈一样美。

”分析:a句中没有喻体,因此不是比喻句;b句中的喻体是“她妈妈”,比喻词是“像”,因此是比喻句。

认识比喻句微课设计说明

认识比喻句微课设计说明
1分
3.总结什么是比喻句,比喻句的特点。
1分30秒
4我会小结
通过比较,我们应该更清楚地明确比喻句具备以下两个特点:
(1)句中有本体、喻体、比喻词三个部分。
(2)句中本体、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种类的事物,而且有相似之处,存在着比喻关系。
2分
三、结尾
(30秒以内)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不仅能辨别比喻句,还能将它们运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去,令人赏心悦目。
微课设计说明
教师姓名
学校名称
微课名称
《认识比喻句》
视频长度
7分01秒
录制时间
2019-6-16
知识点来源
学科:语文 年级: 二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知识点描述
认识什么是比喻句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比喻句。
2、发现并归纳认识什么是比喻句。
3、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如何应用比喻句。
2分
教学反思
比喻句在小学一年级的课文中就开始出现,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在小学中低年段,如何让小学生认识比喻句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第一,在微课教学中,我是这样思考的:
分析学生的起点能力。
小学二年级对比喻句有初步的了解,但是还不全面。另外,小学三年级的思维虽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比如,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因此,我用音乐开始导入教学,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 学 过 程
内 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时间
一、片头
(30秒以内)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四句话,有什么特点?你发现有什么特点?写在学案上 。
30秒
二、正文讲解
(6分钟左右)

比喻句的讲解微课教案

比喻句的讲解微课教案

比喻句的讲解微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比喻句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比喻句进行表达和创作。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联想能力,激发学生对语言表达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比喻句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难点:学生如何理解和运用比喻句进行表达和创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幅画面或播放一个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内容。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用比喻句来形容这幅画面或视频中的内容。

2. 概念讲解(15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比喻句的定义,即用一个事物来描绘另一个事物,通过比较来达到修辞的目的。

然后讲解比喻句的特点,即比喻句是一种修辞手法,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3. 例句分析(1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经典的比喻句,和学生一起分析这些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通过例句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比喻句的作用和魅力。

4. 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比喻句,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析这些比喻句的运用场景和效果。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比喻句。

5. 创作练习(2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创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主题或场景,用比喻句进行创作。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如家乡、学校、朋友等,用比喻句进行创作,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交流。

6.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喻句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和思考,积累更多的比喻句。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比喻句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比喻句的运用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联想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案例分析和创作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喻句的运用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比喻句》微课教学设计
一、谜语导入
让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吧。

身体轻又轻,空中来飞行,有时像棉花,有时像鱼鳞(猜一自然现象)——是云,你猜到了吗
句中用像棉花,像鱼鳞,这样具体的事物来表述抽象的自然现象——云。

这种比喻叙事很重要,能体现一个人的文采,我们可得好好学一学“比喻句”。

二、认识比喻句
那到底什么是比喻句原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它一般由本体,比喻词和喻体组成. 请看我们三年级上册第六课《西湖》中的句子: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本体:湖面,比喻词:犹如,喻体:银镜。

下面我们就来进行练兵活动。

请用比喻的方法描述自己看到的景物。

我们班有同学这样写道:
1、苹果树上挂满了苹果,远远看上去像一个个红灯笼。


2、树叶上的露珠,像一颗颗宝石。


3、老师像妈妈一样年轻、漂亮。

×
嘿,为什么我们来看看,通过看图就知道了:苹果与红灯笼,露珠与宝石不仅有相似之处,且是两种不同种类的事物。

但老师和妈妈却都是人,所以不存在比喻关系。

三、总结比喻句的特点
这里我们总结出比喻句的二个特点:(1) 一般有本体、喻体、比喻词三个部分。

(2)句中本体、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种类的事物,而且有相似之处,存在着比喻关系。

四、比喻句大练兵
了解了比喻句的特点,我们就掌握了比喻句了。

你掌握了吗请让我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

我们来看图找找事物之间的相似处,列出比喻关系,先从颜色入手找:白如雪,绿如玉,粉似霞;再来从形状入手找:像绣球,像玉珠,像龙爪。

最后一个温馨提示:让我们都来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观察,多练习,在平时说话、写作中多用比喻句,让言语更生动,让文章更出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