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诗经》简介

合集下载

关于诗经简介

关于诗经简介

关于诗经简介《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诗经》相关的知识,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一、《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在《七月》中,我们看到了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在《伐檀》中更感悟了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已经向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吸血鬼大胆地提出了正义的指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守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有的诗中还描写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直接展开斗争,以便取得生存的权利。

在这方面,《硕鼠》具有震颤人心的力量。

“国风”中有一些反映兵役、徭役给人民造成极大痛苦的思妇的诗,如《殷其雷》、《伯兮》、《君子于役》等就是这一类诗篇的代表作。

“国风”中还有数量不少的爱情诗。

反映不合理的婚姻给妇女造成极大的痛苦,表达青年男女对美满婚姻的向往和追求,是这类爱情诗的重要主题。

《氓》、《谷风》等篇为我们展示的正是这种生活画面。

而《柏舟》还具有鲜明而强烈的反抗意识。

基调健康、乐观的恋歌(如《静女》、《木瓜》等),更给爱情诗增添了一种和谐、喜悦的情愫。

所有这些都是劳动人民思想情感的真实表达。

“国风”中还有不少民歌对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予以有力的讽刺和鞭笞,如《新台》、《南山》、《株林》等都是这方面的名篇。

以简朴的语言描摹事物,以朴素的生活画现反映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国风”中有很好的体现,并且成为它显著的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诗经》2

中国古代文学《诗经》2

3、《诗经》的结集和应用
关于结集的几个途径: 采诗说——《汉书 食货志 艺文志》、何 休《春秋公羊传 》宣公十五年《解詁》 献诗说——《国语 周语》
采诗说
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循于路 以采詩,獻之太師,比其音律,以聞于天子。
……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 失,自考正也。 班固《漢書 藝文志》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 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 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 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 濛。仓庚于飞,熠燿其羽。之子于归, 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 嘉,其旧如之何?
《豳风 东山》评价
牛运震《诗志》云: 一篇悲喜离合,都从室家男女生情。 开端“敦彼独宿,亦在车下”隐然动劳 人久旷之感;后文“妇叹于室”、“其 新孔嘉”惓惓于此,三致意焉。夫人情 所不能已,圣人弗禁。东征之士,谁无 父母?岂鲜兄弟?而夫妇情艳之私尤所 缱切。此诗曲体人情,无隐不透,直从 三军肺腑,扪摅一过,而温挚婉恻,感 激动人。
今文经(今文三家)——齐、鲁、韩
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齐、鲁、韩、毛 四家。这一说法始见于《汉书· 艺文志》。 后人称之为四家诗说。鲁诗学者是鲁人 申培,齐诗学者是齐人辕固(或叫辕固 生),韩诗学者是燕人韩婴。这三家的 传本是用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书写的, 所以称为“今文经”,或称“今文三 家”,简称“三家诗”。这三家在当时 被官方立为官学。
《诗经》的应用
便于统治者了解民情民隐,考察执 政的得失 《诗》是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语言 赋诗言志
《诗经》与礼乐文化
《诗经》是推行礼乐制度的工具书。周代 制礼作乐,礼乐兴隆。礼是典章法规,行 为准则;乐为礼服务,因礼而设,因礼而 动。周礼严密而繁缛,周乐也就复杂而精 细。《诗经》就是适应礼乐需要,经周大 师审定的合乎礼乐制度、用于礼乐制度的 乐歌汇编,是周王朝一部标准诗乐。它也 是周王朝规定的国学教科书。 参见褚斌杰《先秦文学史》第85-86页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一、先秦文学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十五国风,160 篇;雅分大雅、小雅,105 篇;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2、《诗经》学史上有“三家诗”、“四家诗”之说。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3、《诗经》的艺术成就:赋、比、兴手法的普遍采用;现实主义精神;重章复沓的章法;词汇丰富,韵律和谐。

4、《诗经》的作品:《氓》是一首弃妇诗,叙述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全过程。

此诗结构完整,叙事、议论、抒情巧妙结合,赋比兴手法运用巧妙。

《黍离》抒情、议论、描写有机结合,寓深沉的亡国之痛于平实简介的语言之中,描绘了一个充满忧患意识且孤独寂寞的诗人形象。

《君子于役》是一首思妇诗,白描是其最突出的艺术手法。

《蒹葭》是一首情歌,托物比兴,情景交融的手法,虚实相间的手的关于农业生产情况的记录,也是国风最长的一篇。

此篇反映了当时阶级社会的压迫与剥削,是周代社会的风俗画。

以时令顺序来描写奴隶劳动与生活,适用对比描写,表现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对立,语言朴实,多用连绵词,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感。

5、“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

《楚辞》一书由西汉末年刘向所编。

王逸的《楚辞章句》是最早的注本。

6、《汉书。

艺文志》记载屈原作品25篇。

王逸认为《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为屈原所作。

《九歌》包括十一篇作品。

7、屈宋是屈原和宋玉并称。

8、屈原的代表作是《离骚》。

此诗表达了屈原对“美政”即进步理想的追求,表现了屈原坚持理想,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光辉峻洁的伟大人格,洋溢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篇幅宏大,内容丰富,大量引用神话传说和比兴手法,表现出浓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形式上也有重大突破。

9、《哀郢》是屈原《九章》中的一篇。

通过哀悼郢都陷落,抒发忧国忧民情怀,揭示国运垂危的原因。

纪实与抒情相结合,深邃凄怆的情感抒发。

诗经主要内容概括

诗经主要内容概括

诗经主要内容概括《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这些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婚恋诗:这类诗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同时也是全书中写得最为精彩的部分。

它们或写男女子相爱时的和谐欢乐,失恋时的痛苦忧伤,赞扬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勇敢追求,如《关雎》、《静女》、《蒹葭》、《柏舟》等。

或写爱情和婚姻的不幸,表现女性在当时社会所受迫害、凌辱及被遗弃的痛苦,如《日月》、《谷风》、《将仲子》、《氓》等。

2. 农事诗:这类诗描写了农业生产的情况,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农业生活。

3. 征役诗:这类诗主要表现战争和徭役给民众带来了沉重灾难和痛苦,或以征夫之口出之,或以思妇口吻言之,写来都感情真挚,声调凄楚,情节悲惨,如《东山》、《东方未明》、《何草不黄》、《君子于役》等。

4. 颂歌:这类诗主要是颂扬周朝君王的功德,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形势,如《周颂》、《商颂》等。

5. 怨刺诗:这类诗主要反映社会矛盾,揭露批判现实,还有一些以斥责奸佞为主题,如《巷伯》、《正月》等。

此外,《诗经》还可以按照其表现形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各地的民歌,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等15个部分,共160篇。

《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分为《小雅》和《大雅》。

《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总的来说,《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古代文学史之诗经

古代文学史之诗经

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简介一、原始歌谣1产生于劳动实践的歌谣普列汉诺夫曾在其《没有地址的信》中引用毕歇尔的话:“在其发展的最初阶段上,劳动、音乐和诗歌是极其紧密地互相联系着的,然而这三位一体的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劳动,其余的组成部分只具有从属的意义。

”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杂谈》:“人类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

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

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

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

”《淮南子.道应训》:“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吴越春秋》:“断竹,续竹,飞土,逐肉”2产生于巫术活动的歌谣高尔基《论文学》:“古代劳动者们,渴望减轻自己的劳动,提高劳动效率,防御四脚和两脚的敌人,以及用语言的力量,即用‘咒文’和咒语的手段来影响自发的害人的自然现象。

最后一点特别重要,因为它表明人们是多么深刻地相信自己语言的力量,而这种信念之所以产生,是因为组织人们的相互关系和劳动过程的语言具有明显的和十分现实的用处。

他们甚至企图用‘咒语’去影响神。

”《礼记.郊特牲》:“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二、《诗经》的分类1关于《诗经》的分类,有的研究者主张按照内容来分。

《毛诗序》:“风,风也。

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围绕着封建王政教化来展开。

朱熹的《诗集传》也是这种观点。

“风者,风俗歌谣之诗也。

谓之风者,以其被上之化以有言,而其言又足以感人,如物因风之动以有声,而其声又足以动物也。

”“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

”“颂者,宗庙之乐歌。

”2有的研究者主张《诗经》是按照音乐的性质分类的。

中国古代文学:《诗经》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原称为《诗》或《诗三百》,自从汉儒尊《诗》为经,后人递相沿袭,遂以《诗经》称之。

《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其中包括西周初年前十一世纪到春秋中期前七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创作,大部分是闾巷歌谣,也有一部分出自于士大夫之手。

《诗经》共收诗歌305篇。

按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郑樵云:“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通志序》此亦为今日学界之共识。

《风》指十五《国风》,它们是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曹、囱、等十五个诸侯国的民间歌曲,共160首。

在这些诗篇中,“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表现了下层民众的生活、斗争和思想情感:有的反映了人民的觉醒与抗争;有的反映出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有的描摹了社会的动乱和统治者荒淫无耻的生活;更多的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之作,为我们展现出先民丰富的情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世界。

《雅》诗是周王畿的乐歌,周人称这一地区为夏,夏雅通用,故称。

《雅》共105篇,因产生的年代与乐调不同,分为大小雅。

大雅31篇,小雅74篇。

大雅多是西周时代的作品;小雅多作于周王室衰微之后。

雅诗的内容主要有政治讽谕诗、周族史诗、婚姻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情诗、农事诗、宴饮诗、颂德诗、贵族怨愤诗、反映民生疾苦诗等。

与《国风》相比较,《雅》诗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更为广泛。

《颂》诗共有40篇,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大体上是祭歌、赞美诗,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乐章,旨在歌颂祖先的丰功伟绩和鬼神的巨大威灵。

一般说来,颂诗的文学价值不太高,但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朱熹《诗集传》赋即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比喻,有明喻、隐喻之分;兴即起兴,有引起联想,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上)第一章 诗经

中国古代文学(上)第一章  诗经

公刘(大雅) [1] 笃公刘[2] !匪居匪康[3] 。乃埸乃疆 [4] ,乃积乃仓[5] ,乃裹糇粮[6] ,于 橐于囊[7] ,思辑用光[8] 。弓矢斯张,干 戈戚扬[9] ,爰方启行。笃公刘! 于胥斯原[10] 。既庶既繁,既顺乃宣[ 11] ,而无永叹。陟则在巘,复降在原。何以 舟之[12] ?维玉及瑶,鞞琫容刀[13] 。 笃公刘!逝彼百泉,瞻彼溥原[14] 。乃 陟南冈,乃觏于京[15] 。京师之野[16] ,于时处处[17] ,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 时语语。
出版社 社文分社
第一节 风 诗
汉广(周南) [1]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2] ,不 可求思[3]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 ,不可方思[4] 。 翘翘错薪[5] ,言刈其楚[6] 。之子于 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 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陕西旬邑和邠一带),从事农耕。周族从此富强。
[2]笃:忠厚。[3]匪:通“非”。康:宁也
。[4]埸、疆:修整田界。[5]积:露天堆积
粮食。仓:在仓中堆积粮食。[6]糇粮:干粮。
[7]橐:无底之囊,盛物时以绳扎束两端。
精品文档
21
中国古代文学(上)
出版社 社文分社
[8]思辑用光:辑,和;用,而。朱熹:“ 思以辑和其民人而光显其国家。”[9]干:盾。 戚:斧。扬:钺。[10]胥:相察。[11]顺 :适意。宣:通畅。马瑞辰:“宣之言通也,畅也 。言民心既顺,其情乃宣畅也。”[12]舟:通 “周”,环绕。[13]鞞:刀鞘上端之饰物。琫
精品文档
10
中国古代文学(上)
出版社 社文分社
我徂东山,滔滔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 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关于诗经的资料

关于诗经的资料

关于诗经的资料摘要:一、诗经简介1.诗经的起源2.诗经的内容与分类3.诗经的地位与影响二、诗经的主要内容1.爱情诗2.史诗3.政治诗4.社会风俗诗5.哲理诗三、诗经的艺术特点1.形式美2.比兴手法3.语言风格四、诗经的历史地位与影响1.对后世文学的影响2.文化价值3.国际影响正文: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起源于西周初年,距今已有约3000 年的历史。

它包含了先秦时期的诸多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诗经简介诗经共有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四十篇。

诗经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劳动、战争、政治斗争等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二、诗经的主要内容诗经的内容广泛,涉及爱情、史诗、政治、社会风俗和哲理等多个方面。

其中,爱情诗如《关雎》、《蒹葭》等描绘了青年男女之间纯真、热烈的爱情;史诗如《生民》、《公刘》等记录了古代英雄的业绩;政治诗如《荡》、《节南山》等反映了士人的忧患意识和政治批判;社会风俗诗如《七月》、《甫田》等描绘了先秦时期的社会风貌;哲理诗如《卷耳》、《采薇》等传达了古人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

三、诗经的艺术特点诗经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形式美、比兴手法和语言风格上。

形式美体现在结构的整齐、韵律的和谐、字句的锤炼等方面;比兴手法是诗经最具特色的艺术手法,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用雎鸠的和谐鸣叫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语言风格以四言诗为主,简练明快,形象生动。

四、诗经的历史地位与影响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石。

它对后世的文学、诗歌、辞赋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诗经也是研究先秦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在国际上,诗经也备受关注,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

总之,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诗经》简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原称为《诗》或《诗三百》,自从汉儒尊《诗》为经,后人递相沿袭,遂以《诗经》称之。

《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其中包括西周初年前十一世纪到春秋中期前七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创作,大部分是闾巷歌谣,也有一部分出自于士大夫之手。

《诗经》共收诗歌305篇。

按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郑樵云:“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通志序》此亦为今日学界之共识。

《风》指十五《国风》,它们是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曹、囱、等十五个诸侯国的民间歌曲,共160首。

在这些诗篇中,“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表现了下层民众的生活、斗争和思想情感:有的反映了人民的觉醒与抗争;有的
反映出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有的描摹了社会的动乱和统治者荒淫无耻的生活;更多的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之作,为我们展现出先民丰富的情此文来源于第1文秘网世界。

《雅》诗是周王畿的乐歌,周人称这一地区为夏,夏雅通用,故称。

《雅》共105篇,因产生的年代与乐调不同,分为大小雅。

大雅31篇,小雅74篇。

大雅多是西周时代的作品;小雅多作于周王室衰微之后。

雅诗的内容主要有政治讽谕诗、周族史诗、婚姻此文来源于第1文秘网情诗、农事诗、宴饮诗、颂德诗、贵族怨愤诗、反映民生疾苦诗等。

与《国风》相比较,《雅》诗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更为广泛。

《颂》诗共有40篇,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大体上是祭歌、赞美诗,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乐章,旨在歌颂祖先的丰功伟绩和鬼神的巨大威灵。

一般说来,颂诗的文学价值不太高,但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朱熹《诗集传》赋即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比喻,有明喻、隐喻之分;兴即起兴,有引起联想,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大抵《国风》多用比兴,《大雅》多用赋法。

赋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