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经的资料

合集下载

请简要介绍《诗经》

请简要介绍《诗经》

请简要介绍《诗经》
《诗经》(又称《诗经三百篇》、《诗三百》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涵盖了先秦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

它是中国古代五经之一,与《周礼》、《周官》、《仪礼》、《礼记》合称为“五经”。

《诗经》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风(folk songs):描绘了古代社会生活、婚姻、家庭、爱情等方面的歌谣。

其中包括《关雎》、《蒹葭》等。

2.雅(odes):是歌颂君王、描绘社会风貌、歌颂爱情和感叹人生等方面的诗歌。

其中包括《国风》、《小雅》等。

3.颂(hymns):赞美宗庙、祭祀、政治、社会等方面的颂诗。

其中包括《周颂》、《鲁颂》等。

《诗经》的语言简练而含蓄,以五言绝句居多,形式上主要有风格独特的“雅”和“颂”,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

诗中表达的情感直白真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道德观念和人们的情感体验。

该书的传世版本有《毛诗》、《训诂大全毛氏注》等,其中以《毛诗》的版本为最为著名,因其注释详细,影响深远。

《诗经》对后世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诗经〉二首》相关知识

《〈诗经〉二首》相关知识

诗经一、《诗经》书名的定名与编集1.《诗经》在先秦典籍中称为“诗”,据研究资料显示起初叫《诗》,又称《诗三百》。

《诗》早在春秋时就在社会上广泛应用和普遍传习,并经孔子整理编订,推行诗教。

“经”字是战国以后的儒家学者加去的。

战国时,它一直是影响最大的儒家学派的基本经典,其他学派也相当重视。

据说到了汉代,把它奉为经典的儒家,才正式称之为《诗经》,沿用至今。

2.《诗经》的编集工作在汉人的著述中才提到,汉代学者有采诗的说法。

较为可信的说法应是:其作品来源一是宫廷乐官的创作与采集,曰“采诗”;二是公卿列士“献诗”太师陈诗。

曾有孔子删诗之说,学界普遍认为不可信。

但生活在春秋末年的孔子,怀着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对古代文献(包括《诗》)进行卓有成效的编订整理是有可能的。

后人把他编定过的五种典籍尊奉为“五经”。

学界普遍认为《诗经》是经过许多人较长时间编纂而成的,决非一人所著,亦非一人编集。

这样一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语言互异,交通相当不便情况下形成的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的诗歌总集,不经过有意识、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是不可能完成的。

“当是周王朝经过诸侯各国协助,进行采集,然后命乐师整理、编纂而成的。

”(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汉代有王官采诗、各国献诗两说。

它的“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六世纪中叶”。

可以肯定,歌谣的采集工作中,音乐家们的贡献最大。

可以概括地说,《诗经》是通过王官采诗、各国献诗、太师收集整理等渠道采集而成。

统治阶级釆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教育子女,用于娱乐,了解民情,考察王政,以便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

二、《诗经》作品产生的时代与地域1.《诗经》中的作品包括公元前十一世纪商周之交至春秋中叶的公元前六世纪大约500年间的作品,大多是距今2600年前的作品,有的产生于3000年前。

这些作品的创作年代很难逐一加以确,但可大体确定:“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的全部是东迁以后至春秋中叶的作品,《诗经》学会会长夏传才在《先秦诗鉴赏辞典》序中认为“鲁颂”是鲁僖公时制作,约在公元前656年以后的几年;“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是西周末年的作品;“周颂”的全部和“大雅”的大部分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夏传才先生认为“周颂”大部分制作在西周前期,即公元前1058年以后的七八十年之间。

简述诗经的主要内容

简述诗经的主要内容

简述诗经的主要内容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诗经共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包括诗篇305首,其中风105篇,雅74篇,颂31篇,其他的15篇则为小雅、周颂和鲁颂。

诗经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了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风貌和风土人情的重要资料。

首先,诗经中的《风》是最早的诗歌形式,它主要反映了周代初期的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

《风》的内容涉及了农业、渔猎、婚姻、宴会等各个方面,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

例如《关雎》描写了婚姻的苦涩和无奈,《葛覃》描绘了农民的劳作场景,《卫风》则反映了宫廷生活的奢华和虚荣。

这些诗篇不仅在形式上具有鲜明的特点,而且在内容上也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生活的珍贵资料。

其次,诗经中的《雅》是以周室王室的礼仪乐舞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形式。

《雅》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宗庙祭祀、宴会娱乐、官职任命等方面,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宗教和文化生活。

例如《大雅》中的《文王》、《周颂》中的《清庙》等篇章,都是表达了对于神灵的崇敬和对于王室的忠诚。

这些诗篇不仅在形式上具有庄严肃穆的特点,而且在内容上也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是我们了解古代政治制度和宗教信仰的重要资料。

最后,诗经中的《颂》是以周室王室的歌颂和颂扬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形式。

《颂》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对于周室王室的歌颂和颂扬,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宗教和文化生活。

例如《周颂》中的《载芟》、《鲁颂》中的《鹊巢》等篇章,都是表达了对于周室王室的歌颂和颂扬。

这些诗篇不仅在形式上具有庄严肃穆的特点,而且在内容上也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是我们了解古代政治制度和宗教信仰的重要资料。

总的来说,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形式上具有独特的特点,而且在内容上也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通过诗经,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政治制度和宗教信仰,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资料。

关于诗经的资料

关于诗经的资料

关于诗经的资料: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

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

扩展资料:
《诗经》在形式上明显具有我国古代早期诗歌的特点。

比如句式为四言,章法上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等。

此外,后人总结的赋比兴的手法不仅是《诗经》的重要的表现方法,同时也是影响到中国古代诗歌写作上的最本质的一些方面,中国的诗歌讲究意境。

意境说到底就是主观感情和客观景物有机的统一,就是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方面和艺术家情思理想的主观创造方面一种有机的统一。

中国诗的重意境,中国画的重意境,中国艺术的重意境,从《诗经》的比兴里都找到了渊源。

一般说,一个民族的早期艺术较多地体现出了这个民族艺术特征的最基本的一些方面。

《诗经》五首资料讲课讲稿

《诗经》五首资料讲课讲稿
❖ 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 “风”本是乐曲 的统称。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 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国风有十五国风。 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 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间诗歌。作者大多 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风》指 民间诗歌。
❖ “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 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分 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雅》又 分《小雅》,为宴请宾客之音乐。《大雅》 则是国君接受臣下朝拜,陈述劝戒的音乐。 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 部分是民间诗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 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 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但是没有情诗。 “雅”在此可以指贵族官吏诗歌。
❖ 男女相悦,家中礼教仍要守,不可逾越,故 婉转以谢男子之意。
❖ 在中国的民间文化里,七夕是可以视为的情 人节的。但七夕的起源并不是十分的古老, 七夕成为中国民间的情人节,和唐明皇、杨 贵妃七月七日长生殿誓约有关,即使不是源 于此,至少它也起过很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 但诗经时代的情人节与七夕无关,那时代的 情人节是上巳。上巳节的风俗,是在春天聚 会、在聚会时祭祀高媒和祓契于水滨以求子 。
❖ 还有一些表现婚姻与家庭不幸生活 的“弃妇诗”,是最能反映社会问 题的。如《邶风·日月》、《邶 风·谷风》、《秦风·晨风》等皆属 此类。其中最典型的是《卫 风·氓》,诗以弃妇的口吻,倾述 了她从恋爱、结婚到受虐待以至被 弃的全过程,抒发了她内心的不平、 哀伤、怨恨和反抗。诗的结尾弃妇 抱定与氓决裂的态度,性格由多情、 忍耐转为清醒、刚强和果断,是我 国文学史上较早注意人物性格变化 表现的诗篇。
❖ 另有一些恋歌则表现了青年男 女对礼法压迫的反抗及其内心 创伤。如《郑风·将仲子》写女 主人公,强压着深挚的爱情, 求其心爱的“仲子”不要翻墙 折树来幽会,以免被父母、兄 长或别人发现的矛盾心理; 《邶风·柏舟》的姑娘则不顾父 母的强烈反对,大胆声言:那 个垂发少年,才是我心中思念 的对象,并且发誓至死不渝。

关于诗经的资料

关于诗经的资料

关于诗经的资料摘要:一、诗经简介1.诗经的起源2.诗经的内容与分类3.诗经的地位与影响二、诗经的主要内容1.爱情诗2.史诗3.政治诗4.社会风俗诗5.哲理诗三、诗经的艺术特点1.形式美2.比兴手法3.语言风格四、诗经的历史地位与影响1.对后世文学的影响2.文化价值3.国际影响正文: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起源于西周初年,距今已有约3000 年的历史。

它包含了先秦时期的诸多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诗经简介诗经共有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四十篇。

诗经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劳动、战争、政治斗争等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二、诗经的主要内容诗经的内容广泛,涉及爱情、史诗、政治、社会风俗和哲理等多个方面。

其中,爱情诗如《关雎》、《蒹葭》等描绘了青年男女之间纯真、热烈的爱情;史诗如《生民》、《公刘》等记录了古代英雄的业绩;政治诗如《荡》、《节南山》等反映了士人的忧患意识和政治批判;社会风俗诗如《七月》、《甫田》等描绘了先秦时期的社会风貌;哲理诗如《卷耳》、《采薇》等传达了古人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

三、诗经的艺术特点诗经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形式美、比兴手法和语言风格上。

形式美体现在结构的整齐、韵律的和谐、字句的锤炼等方面;比兴手法是诗经最具特色的艺术手法,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用雎鸠的和谐鸣叫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语言风格以四言诗为主,简练明快,形象生动。

四、诗经的历史地位与影响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石。

它对后世的文学、诗歌、辞赋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诗经也是研究先秦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在国际上,诗经也备受关注,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

总之,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中国文学史——《诗经》-文档资料

中国文学史——《诗经》-文档资料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
《周南· 关睢》就是写男子对女子的爱幕之情,前三 章表现了一个贵族青年对淑女的追求,和他“求之 不得”的痛苦心情。末二章,想象若能和她在一起, 将要“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氓》以一个普通妇女的口吻叙述自己从恋爱、结 婚到被弃的过程。全篇叙事和抒情相结合,巧妙地 将事件过程和弃妇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在女主人 公悔恨地叙述自己恋爱、结婚和婚后被虐、被弃的 遭遇中,表现出刚强自爱、果断坚决的性格。
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一)风 十五国风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 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 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周南、召南、 豳都是地名,王是指东周王畿洛阳,其余是 诸侯国名,十五国风即这些地区的地方土乐。
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二)雅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 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 小雅共74篇,除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作品外, 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大雅的作者,主 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 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
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三、《诗经》编定 《诗经》作品时代跨度如此之长,地域 如此之广,作者如此复杂,显然是经过 有目的的搜集整理才成书的。关于《诗 经》的编定情况,在先秦古籍中没有明 确记载。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有“献 诗”、“采诗”、“删诗”三种说法:
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一)献诗说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
《诗经》中的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 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诗经》可以 说是一轴巨幅画卷,当时的政治、经济、军 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等,在 其中都有形象的表现。其内容大致可分为: 祭祀诗、农事诗、燕飨诗 、怨刺诗、征役诗、 婚恋诗这六大部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预习资料参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预习资料参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预习资料参考一、相关资料《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孔子认为“不学诗,无以言”,将其作为道德教育的教材。

自西汉以后被儒家学派尊崇为经典,奉为“六经”之一。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的第一篇。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诗经》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风:是各地的民歌,分15国风,共160篇,是《诗经》中的精华,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常用复沓手法,体现民歌特色。

雅:多是祭祀、宴会的乐歌和史诗,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

颂:多是宗庙、颂神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赋:即陈述铺叙。

比: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二、课文翻译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注释:关关:拟声词。

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淑:漂亮,美好。

逑:配偶。

译文: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在河心小洲上。

文静美好的女子,是男子的好配偶。

原文: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参差: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

寤寐:指日日夜夜。

钟鼓:钟和鼓。

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敲钟,击鼓。

乐:使……快乐。

译文: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捞。

文静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追求她。

追求她却得不到,白天黑夜总是思念她。

思念啊思念,竟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采。

文静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挑。

文静美好的女子,敲击钟鼓使她快乐。

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诗经的资料
【最新版】
目录
1.诗经的概述
2.诗经的历史背景
3.诗经的内容与特点
4.诗经的艺术价值和影响
正文
【诗经的概述】
诗经,又称《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共计 305 篇。

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诗经在内容上主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政治制度、道德观念以及人们的生活习俗,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诗经的历史背景】
诗经的编纂时间约为春秋时期,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野。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乱频仍。

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为诗经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同时也影响了诗经的文学风格。

【诗经的内容与特点】
诗经共分为风、雅、颂三类。

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四十首。

诗经的内容涵盖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

诗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实主义精神,诗经中的诗歌大都反映了现实生活,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二是语言优美,诗经的语言既简练明快,又具有音乐性,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三是形
式多样,诗经中的诗歌有长有短,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为后世诗歌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样式。

【诗经的艺术价值和影响】
诗经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优美的诗歌语
言上。

诗经的诗歌语言既简练明快,又具有音乐性,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如《关雎》、《蒹葭》等,至今仍为人们传颂。

诗经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它不仅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楚辞》、《乐府诗集》等,还对后世的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诗经中的许多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民为邦本”、“礼义仁智信”等。

总之,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