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学常识补充
第三章 语义学

二、语义的性质
(一)语义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语义作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最终来源于客观事物现象, 因此,语义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实有事物、虚构) 由于人们的认识能力、认识的角度等各方面的影响,人们对客 观事物的认识,不可能与客观事物完全同一,总会有或多或少 的差异。所以,语义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虚构、抽象、实有具体事物)
在掌握了这些符号的意思后,“坎齐”可以根 据需要在键盘上有选择地敲键,从而组织有意 义的句子,以表达自己参加游戏或想吃东西的 愿望。电脑屏幕会显示有关的句子,附设的电 子合成器随即把句子“说”出来。例如,“坎 齐”想看一部名叫《寻火》的有趣电影(讲述 的是原始人利用火来战胜敌人保护自己的故事 时),便会按先后顺序敲击“我”、“要”、 “看”、“寻”、“火”、“的”、“电影” 这7个键。它还通过电脑,“说”出“我想要 一杯冻咖啡”、“请给我买个汉堡”等不少句 子。
一、语义是什么
语义就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所表达的内容。 语义是客观事物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即人们 对客观事物现象的认识,这种认识用语言形式表现 出来,就是语义。 语义与客观世界、主观世界、语言世界都有密切的 联系。 几种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意义理论 : (一)指称论 (二)观念论 (三)用法论
案例2:能“说”会“道”的大 猩猩
“坎齐”是美国佐治亚洲大学语言研究中心的一只黑猩 猩,今年12岁。生物学家休· 萨维奇以一种特制的键盘 作为教具,来教“坎齐”“识”字。该键盘设有约400 个键,每一个均附有一个符号供黑猩猩辨认。这些符 号可代表不同事物以至于抽象概念,包括最简单的 “火”、“苹果”、“给”、“好”、“坏”、“电 影”、“请帮忙”等具体和抽象的意思。经过一段时 间的训练之后,“坎齐”能够用“手”指着键盘上的 符号,或者敲击相应键,使其发出相应的英语单词的 声音,来表示自己内心的愿望或要求。它虽然不会讲 话(因为猿类缺乏组词成句的有声指男性儿童或少年), 常出现于小学作文 \数学题和笑话中。小 明这个名字天生有冷笑话的气质,因此 成为很多笑话中的主角名字 。
语义知识

语言描述的对象(2)
• 客观世界和思维世界都是非常复杂的,我 们不可能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模型 • 任何一种语义理论,实际上都是建立一个 简化的世界模型,然后研究这个模型与实 际语言的某一个子集之间的对应关系
词义
• 词义分析
–义位与义素 – 语义场和义素分析法
• 词义组织:知识本体 • 词义排岐(WSD)
• 在管辖约束理论中的题元理论源自于格语 法,在题元理论中“格”被称为“论旨角 色” • Fillmore将“格语法”发展成为“框架语义 学”,并试图用框架语义学对主要的英语 的动词进行描述,构造了一个FrameNet
语义网络(1)
• 语义网络(Semantic Network)由美国心理学 家M.R.Quilian于1968年在研究人类联想记 忆时提出。 • 1972年,美国人工智能专家R.F. Simmons 和J.Slocum首先将语义网络用于自然语言 理解系统中。 • 1977年,美国人工智能学者G. Hendrix提 出了分块语义网络的思想。
格语法(3)
• 格语法是美国语言学家Charles J. Fillmore于1966年提出 的一种理论。其经典著作为:
– Towards a modern Theory of case, 1966 – The case for case(格辨),1968 – Some Problems for Case Grammar,1971
义位
• 义位:义位是从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归纳出来的、 能够独立运用的、具有独立形式标志的最小意义 单位。 • 义位是语义系统中最基本、最自然、最现成的语 义单位。 • “义位”的概念与“词义”、“义项”有重叠, 但又有区别:
– 一个词的“词义”可能包含多个“义项”,每个“义项” 都是一个“义位” – 一个词或者一个语素都可以有“义项”,但只有词的 “义项”才称为“义位”,语素的“义项”不是“义 位”,因为“语素”的“义项”不能独立使用
语义学复习资料

语义学复习佛脚大全--- 鱼太郎一、填空1.西方主流语言学派:Traditional philology(lexical meaning),historical comparative L(lexicalmeaning),structural L(little attention to meaning),functional L(meaning centre theory),TG grammar(standard theory),cognitive L(meaning centre theory)2.语言学不同的研究方式与观点:specific vs general, synchronic vs diachronic,macrolinguistics vs microlinguistics, thoeritical vs applied, descriptive vs prescriptive3.结构主义学派代表人物:Saussure, bloomfield系统功能派代表人物:Firth,M.A.K.Halliday(Ideational meaning, interpersonal meaning&textual meaning)转换生成语法代表人物:Chomsky(6大阶段:nativism, universal grammar ,autonomy,modularity, formalism,deduction;6变:TG grammar, standard theory, extended standard theory, revised extended standard theory, government&blinding theory, minimalist program ), Katz(在standard theory阶段引入语义成分,使phonology, semantics&syntax成为三大分支)认知语言学代表人物:Lakoff,Jackendoff4.语言学三大革命:Structualist L(Saussure: study language itself)→TG grammar(Chomsky:study mind)→Cognitive L(Lakoff: study embodiment)5.Saussure的革命-- 两分法:19世纪语言学主流:speech, external, diachronic, entity.(Chomsky弃之)6.认知语言学对TG的六大批判基础:embodiment,specific side of L, cognitive strategies,form and meaning, non-formalism, induction and deduction.7.Analytic philosophy包括logical empiricism和ordinary language philosophy.前者代表有Frege, Russel, Wittgenstein(前期),Schlick,Carnap, Tarski,Davidson,Morris等,后者代表有Moore,Wisdom, Wittgenstein(后期),Austin,Grice,Searle.8.西方哲学简史的三大转向:Onotological turn→epistemology turn→linguistic turn。
现代语言学 复习要点

现代语言学复习要点现代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本质、结构、演化和使用的学科,涉及到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多个方面。
下面是现代语言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帮助您进行复习。
语音学音位与音素音位是语音学中的基本单位,是被感知为一种有区别的声音的语音单位。
音素是语音学中的一个概念,是语音中能够起差别作用的最小单位。
一种语音中可能存在多个音位,但其对应的音素数量通常比较少。
### 调值语音学中通常使用调值来表示声音的高低的。
不同的语言中可能有不同数量的调,比如汉语中有四个音调,英语中没有固定的调值。
### 音系音系是指一种语言中所有音位(包括所有音素)的总体,包括其音位的数量、种类和分布等方面。
语法学句子成分句子成分是指构成句子的基本单词、短语或从句。
一般来说,句子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 句子结构句子结构是指句子内不同成分的组成方式。
对于不同语言,其句子结构可能存在明显差异,如英语中主语一般出现在谓语前,而在汉语中通常是在谓语后。
### 语法关系语法关系是指句子中不同成分之间的关系,如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宾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等。
语义学词义词义是单词所表达的概念或意义。
不同的单词可能存在相同或相似的词义,因此在语义学中通常需要进行词义分类和比较。
### 语义关系语义关系是指单词、短语、句子等之间的意义相互联系。
常见的语义关系包括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位关系等。
### 语篇意义语篇意义是指句子及其上下文所构成的整体意义。
在语篇分析中,不仅要关注句子内部的语义关系,还需考虑句子与上下文之间的语义关系。
语用学言语行为言语行为是指言语交流过程中所体现的具体行为,如陈述、命令、请求、批评等。
不同类型的言语行为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表达方式。
### 语用礼貌语用礼貌是指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对他人尊重、友好的表达方式。
常见的语用礼貌策略包括委婉语、礼貌用语、双重否定等。
### 上下文依存言语交际过程中,具体表达的含义通常需要依赖于上下文信息。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

一、语义和语义学语义就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所表达的内容。
(一)语义的性质1.语义的客观性和主观性2.语义的概括性和具体性3.语义的稳固性和变异性(二)语义的类型语义包括词语的意义和句子的意义。
词语的意义首先可分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两种。
语言意义又可分成语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类。
语汇意义一般分为概念意义和附加意义两大类。
1.概念意义概念意义,又称理性意义等,反映人们对所指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概括认识。
(1)通俗意义和专门意义通俗意义反映一般人对所指对象的一般区别性特征的认识,往往只反映事物外部的非本质特征,往往比较肤浅、模糊。
专门意义反映具备某种专门知识的人对所指对象的特殊认识,往往反映事物内部的本质特征,往往比较深刻、明确。
(2)认知意义和指称意义认知意义反映概念的内涵,表示概念所指对象的区别性特征;指称意义反映概念的外延,表示所指对象的范围和类型。
2.附加意义(1)感情意义感情意义是词语所反映出来的,说话人对所指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感情态度,又称评价意义。
感情意义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显性感情意义,一种是隐性感情意义。
(2)理据意义理据意义是由造词理据所体现的形象色彩、意趣情调、文化背景等联想意义,主要包括形象意义和文化意义两种。
文化意义:第一类是人名、地名、店名、品牌等专有名称;第二类是成语典故之类的词语;第三类是外来词语。
(3)语体意义语体意义,又称语体色彩或风格意义,是某些词语由于常常用于某种特定的语体而形成的某种风格色彩。
一般分口语风格和书面语风格两大类。
(三)语义单位1.义项义项,又称义位,是由语汇形式表示的、独立的、概括的、固定的语义单位。
义项的基本性质:义项是由语汇形式(语素、词和固定短语)表示的。
一个语汇形式表示的一种意义,就是一个义项。
所谓单义词、多义词,就是指有一个义项的词和有多个义项的词,多义词的每一种意义都是一个义项。
2.义素义素是构成义项的语义成分,是从一组相关的词语中抽象出来的区别性语义特征,又叫语义成分、语义特征等。
语言学知识_语义学

语义学一.语义学(Semantics)的定义:研究语言单位的意义,尤其是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二.词汇意义(Lexical Meaning):1)意义与指称(sense and reference):意义与指称是语言研究中的两个术语,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意义(sense)是一系列抽象语义特征的集合,与语境无关,可以在字典中查到。
而指称(reference)是语言形式在现实物质世界中所指的事物;它涉及语言形式与非语言的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
意义与指称是意义的两个相关但不同的方面,例如“morning star”和“evening star”的意义虽然不同,但其指称一样,都指代天空中的同一颗星星。
2)外延意义(denotative meaning):指词语所指称的外部世界的事物、状态、抽象情感。
例如:dog(狗)的外延意义是指“一种四肢、有毛、会汪汪叫的哺乳动物”,这种意义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不会改变。
3)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指源于语言使用者的个人经历、情感、评价、语境等外部因素的意义。
例如dragon一词,在汉语文化中象征着“高贵”、“权利”,但在某些英语国家文化中,其内涵意义则为“残暴”和“邪恶”。
三.意义关系(Sense Relationship):1)同义关系(Synonymy):方言同义词(Dialectal synonyms):意义相同但方言有差异的词,例如:autumn(BrE)= fall(ArE)。
文体同义词(Stylistic synonyms):意义相同但在文体上或者正式程度上有差别的词,例如:buy(较为随意)——purchase(较为正式)。
搭配同义词(Collocational synonyms):指意义上相同,但是搭配不相同的词。
例如:provide和supply,provide sth. for sb.和supply sth. to sb.在情感或评价意义方面存在差异的同义词(Synonyms with different emotive or evaluative meaning):意义相同,但在情感或评价意义方面存在差异的词,例如:politician (政客)含贬义色彩,statesmen(政治家)含褒义色彩。
语言学知识_语义学

语言学知识_语义学语义学一.语义学(Semantics)的定义:研究语言单位的意义,尤其是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二.词汇意义(Lexical Meaning):1)意义与指称(sense and reference):意义与指称是语言研究中的两个术语,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意义(sense)是一系列抽象语义特征的集合,与语境无关,可以在字典中查到。
而指称(reference)是语言形式在现实物质世界中所指的事物;它涉及语言形式与非语言的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
意义与指称是意义的两个相关但不同的方面,例如“morning star”和“evening star”的意义虽然不同,但其指称一样,都指代天空中的同一颗星星。
2)外延意义(denotative meaning):指词语所指称的外部世界的事物、状态、抽象情感。
例如:dog(狗)的外延意义是指“一种四肢、有毛、会汪汪叫的哺乳动物”,这种意义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不会改变。
3)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指源于语言使用者的个人经历、情感、评价、语境等外部因素的意义。
例如dragon一词,在汉语文化中象征着“高贵”、“权利”,但在某些英语国家文化中,其内涵意义则为“残暴”和“邪恶”。
三.意义关系(Sense Relationship):1)同义关系(Synonymy):方言同义词(Dialectal synonyms):意义相同但方言有差异的词,例如:autumn(BrE)= fall(ArE)。
文体同义词(Stylistic synonyms):意义相同但在文体上或者正式程度上有差别的词,例如:buy(较为随意)——purchase(较为正式)。
搭配同义词(Collocational synonyms):指意义上相同,但是搭配不相同的词。
例如:provide和supply,provide sth. for sb.和supply sth. to sb.在情感或评价意义方面存在差异的同义词(Synonyms with different emotive or evaluative meaning):意义相同,但在情感或评价意义方面存在差异的词,例如:politician (政客)含贬义色彩,statesmen(政治家)含褒义色彩。
公共基础知识语义学基础知识概述

《语义学基础知识综合性概述》一、引言语义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语言的意义,对于我们理解和运用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日常交流到文学创作,从学术研究到人工智能,语义学的影响无处不在。
本文将全面阐述语义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
二、基本概念1. 语义的定义语义是指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句子意义和语篇意义等。
它涉及到语言符号与所指代的事物、概念、情感之间的关系。
2. 语义单位语义学中常见的语义单位有词素、词汇、短语和句子等。
词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词汇是由词素组成的词语,短语是由词汇组成的语言片段,句子则是表达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
3. 语义特征语义特征是指词汇或语言单位所具有的特定意义属性。
例如,“红色”这个词汇具有“色彩鲜艳”“暖色调”等语义特征。
语义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的词汇和语言单位,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三、核心理论1. 指称理论指称理论关注语言符号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探讨语言如何指代现实中的事物和概念。
指称可以分为直接指称和间接指称。
直接指称是指语言符号直接指代具体的事物或概念,如“苹果”这个词汇直接指代一种水果。
间接指称则是通过隐喻、转喻等修辞手法来指代事物或概念。
2. 涵义理论涵义理论研究语言符号所蕴含的意义和情感。
涵义可以分为概念涵义和情感涵义。
概念涵义是指词汇或语言单位所表达的客观概念,如“汽车”这个词汇的概念涵义是一种交通工具。
情感涵义则是指词汇或语言单位所表达的主观情感和态度,如“美丽”这个词汇的情感涵义是积极的、赞赏的。
3. 语义场理论语义场理论认为词汇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于相互关联的语义网络中。
同一语义场中的词汇具有相似的意义和用法,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义关系等。
例如,“红色”“蓝色”“绿色”等词汇属于颜色语义场,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
4. 语用学与语义学的关系语用学研究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意义和效果,与语义学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本段1 概述语义学(Semantics),也作“语意学”,是一个涉及到语言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自然语言处理、认知科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的一个术语。
虽然各个学科之间对语义学的研究有一定的共同性,但是具体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大相径庭。
语义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语言的意义,这里的自然语言可以是词汇,句子,篇章等等不同级别的语言单位。
但是各个领域里对语言的意义的研究目的不同:语言学的语义学研究目的在于找出语义表达的规律性、内在解释、不同语言在语义表达方面的个性以及共性;逻辑学的语义学是对一个逻辑系统的解释,着眼点在于真值条件,不直接涉及自然语言;计算机科学相关的语义学研究在于机器对自然语言的理解;认知科学对语义学的研究在于人脑对语言单位的意义的存储及理解的模式。
编辑本段1.1语言学的语义学若从严格意义上的语言学研究来分类,在现代语言学的语义学中,可以分为结构主义的语义学研究和生成语言学的语义学研究。
结构主义语义学是从20世纪上半叶以美国为主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发展而来的,研究的内容主要在于词汇的意义和结构,比如说义素分析,语义场,词义之间的结构关系等等。
这样的语义学研究也可以称为词汇语义学,词和词之间的各种关系是词汇语义学研究的一个方面,例如同义词、反义词,同音词等,找出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
生成语义学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于生成语言学内部的一个语义学分支,是介于早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和后来的形式语义学之间的一个理论阵营。
生成语义学借鉴了结构语义学对义素的分析方法,比照生成音系学的音位区别特征理论,主张语言的最深层的结构是义素,通过句法变化和词汇化的各种手段而得到表层的句子形式。
形式语义学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出来的一个理论阵营。
最初的研究开始于蒙太古以数理逻辑方法对英语的研究,后来经过语言学家和哲学家的共同努力,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且摒弃了蒙太古对生成语言学的句法学的忽视,强调语义解释和句法结构的统一,从而最终成为生成语言学的语义学分支。
现今的形式语义学的研究在欧美的语言学系都很繁荣,哲学系对形势语义学的研究已经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兴趣,进而转向了心灵哲学的研究。
编辑本段1.2逻辑学的语义学现代的逻辑学,或者说形式逻辑、数理逻辑等,其目的是设计出来一套形式语言系统,并对其作出语义解释。
这样的形式语言系统是一个个抽象的封闭体系,但是可以应用于很多的不同领域,比如说法律、计算机等等领域对逻辑学的应用。
一个逻辑系统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词汇部分、句法部分和基于模型论的语义部分。
所谓的词汇部分就是列举出一个形式系统所使用的所有符号,句法部分是这些符号的组合规则,规定什么样的符号序列可以是这个系统的句子,语义部分是对合格句子的解释,这样的解释通常是:在一个模型中进行的对真值条件推导。
逻辑学的语义学着眼点在于逻辑系统的语义解释,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系统,不直接涉及自然语言。
但是在形式语义学中,很多的语义学概念是从逻辑学的语义学中引申来的。
Formal semantics is the study of the semantics, or interpretations, of formal languages. A formal language can be defined apart from any interpretation of it. This is done by designating a set of symbols (also called an alphabet) and a set of formation rules (also called a formal grammar) which determine which strings of symbols are well-formed formulas. When transformation rules(also called rules of inference) are added, and certain sentences are accepted as axioms (together called a deductive system or a deductive apparatus) a logical system is formed. An interpretation is an assignment of meanings to these symbols and truth-values to its sentences. [1]The truth conditions of various sentences we may encounter in arguments will depend upon their meaning, and so conscientious logicians cannot completely avoid the need to provide some treatment of the meaning of these sentences. The semantics of logic refers to the approaches that logicians have introduced to understand and determine that part of meaning in which they are interested; the logician traditionally is not interested in the sentence as uttered but in the proposition, an idealised sentence suitable for logical manipulation.Until the advent of modern logic, Aristotle's Organon, especially De Interpretatione, provided the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the significance of logic. The introduction of quantification, need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multiple generality, rendered impossible the kind of subject-predicate analysis that governed Aristotle's account, although there is a renewed interest in term logic, attempting to find calculi in the spirit of Aristotle's syllogistic but with the generality of modern logics based on the quantifier.The main modern approaches to semantics for formal languages are the following:Model-theoretic semantics is the archetype of Alfred Tarski's semantic theory of truth, based on his T-schema, and is one of the founding concepts of model theory. This is the most widespread approach, and is based on the idea that the meaning of the various parts of the propositions are given by the possible ways we can give a recursively specified group of interpretation functions from them to some predefined mathematical domains: an interpretation of first-order predicate logic is given by a mapping from terms to a universe of individuals, and a mapping from propositions to the truth values "true" and "false". Model-theoretic semantics provides the foundations for an approach to the theory of meaning known as Truth-conditional semantics, which was pioneered by Donald Davidson. Kripke semantics introduces innovations, but is broadly in the Tarskian mold.Proof-theoretic semantics associates the meaning of propositions with the roles that they can play in inferences. Gerhard Gentzen, Dag Prawitz and Michael Dummett are generally seen as the founders of this approach; it is heavily influenced by Ludwig Wittgenstein's later philosophy, especially his aphorism "meaning is use".Truth-value semantics (also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substitutional quantification) was advocated by Ruth Barcan Marcus for modal logics in the early 1960s and later championed by Dunn, Belnap, and Leblanc for standard first-order logic. James Garson has given some results in the areas of adequacy for intensional logics outfitted with such a semantics. The truth conditions for quantified formulas are given purely in terms of truth with no appeal to domains whatsoever (and hence its name truth-value semantics).Game-theoretical semantics has made a resurgence lately mainly due to Jaakko Hintikka for logics of (finite) partially ordered quantification which were originally investigated by Leon Henkin, who studied Henkin quantifiers.Probabilistic semantics originated from H. Field and has been shown equivalent to and a natural generalization of truth-value semantics. Like truth-value semantics, it is also non-referential in 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