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专题复习-氮元素及其化合物(优秀版)

合集下载

完整版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 知识归纳总结

完整版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  知识归纳总结

完整版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归纳总结一、选择题1.将足量的 SO2气体通入 BaCl2溶液中,未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当通入下列气体后,仍然观察不到白色沉淀产生的是( )A.Cl2B.CO2C.NO2D.NH3【答案】B【详解】A.Cl2具有氧化性,在溶液中将SO2氧化为SO42-离子,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BaSO4,选项A不符合;B.亚硫酸、碳酸的酸性都比盐酸弱,根据强酸制备弱酸规律可知,SO2与CO2都不与BaCl2反应,都不会生成沉淀,选项B符合;C.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将SO2氧化为SO42-离子,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BaSO4,选项C不符合;D.氨气具有碱性,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铵,亚硫酸铵与钡离子反应生成亚硫酸钡沉淀,选项D不符合;答案选B。

2.取三张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玻璃棒上,然后按顺序分别滴加65%的浓HNO3、98.3%的浓H2SO4和新制氯水,三张试纸最后的颜色为A.红、红、红B.白、黑、白C.红、黑、红D.红、黑、白【答案】B【详解】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将试纸中的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最后试纸呈现白色;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试纸和其中的有色物质都是有机物,浓硫酸夺取其中的H、O,只剩下黑色的碳,最后试纸呈黑色;新制氯水具有漂白性,将试纸漂白,最后试纸呈白色;即三张试纸最后呈现的颜色依次为白、黑、白;答案选B。

3.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A.CO2B.N2C.SO2D.NH3【答案】D【详解】A. 浓硫酸不和二氧化碳反应,因此可以干燥,A不符合题意,A不选;B. 浓硫酸不和氮气反应,因此可以干燥,B不符合题意,B不选;C.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不可以干燥室温下能和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气体例如硫化氢、碘化氢等,但二氧化硫和浓硫酸不能反应,故浓硫酸能干燥二氧化硫,C不选;D. 浓硫酸具有酸性,不可以干燥碱性气体氨气,D符合题意,D选;答案选D。

4.某氮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

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 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  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3.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B.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一定有CO32-
C.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D.某溶液加入稀盐酸酸化的AgNO3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C.浓硫酸是难挥发性的酸,氨气与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不会产生白烟,此操作不能用于检验氨气,C符合题意;
D.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会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氯化铵的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产生白烟,该操作可以用来检验氨气,D不符题意。
答案选C。
7.某学生想利用下图装置(烧瓶位置不能移动)收集下列气体:①H2②Cl2③CH4④HCl⑤NH3⑥NO⑦NO2⑧SO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⑤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氮气与氧气不能直接生成二氧化氮,⑤不符合;
⑥氧气不足时,硫化氢燃烧生成硫,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硫化氢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⑥符合;
⑦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氮,氨气与氧气不能直接生成二氧化氮,⑦不符合;所以,符合图示转化关系的有:①②③⑥,故答案为:A。
故选:D。
5.下列对于硝酸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
B.铜与HNO3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金属与HNO3反应一般不产生氢气
D.可用铁或铝制的容器盛装浓硝酸
【答案】B
【详解】
A.浓硝酸和稀硝酸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可以表现出都具有强氧化性,A正确;

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附答案

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附答案

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附答案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来制取一系列硝酸盐类氮肥,如硝酸铵、硝酸钾等;也用来制取含硝基的炸药等。

试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对铁与稀硝酸的反应进行探究,若HNO3只被还原成NO,则:①写出铁与过量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

②写出过量铁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

③若28g铁与含1.6mol硝酸的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的Fe3+和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

上述反应结束后,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滤出沉淀洗涤后,在空气中灼烧至质量不变,最终得到的固体质量为__g。

(2)饮用水中NO3-对人类健康会产生危害,为了降低饮用水中NO3-的浓度,某饮用水研究人员提出,可在碱性条件下用铝粉将NO3-还原为N2。

①配平方程式:__Al+__NO3-+__OH-+__=__[Al(OH)4]-+__N2↑。

②上述反应中,还原剂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反应中转移电子0.3mol,生成__mL(标准状况下)N2。

【答案】Fe+NO3-+4H+=Fe3++NO↑+2H2O 3Fe+2NO3-+8H+=3Fe2++2NO↑+4H2O 2∶3 40 10 6 4 18H2O 10 3 10∶3 672【解析】【详解】(1)①铁与过量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NO和水,离子方程式为Fe+NO3-+4H+=Fe3++NO↑+2H2O;②过量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铁、NO和水,离子方程式为3Fe+2NO3-+8H+=3Fe2++2NO↑+4H2O;③28g铁的物质的量为0.5mol,与含1.6mol硝酸的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设生成的Fe3+和Fe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mol、ymol,即生成xmol硝酸铁和ymol硝酸亚铁,根据N原子守恒知,生成NO的物质的量为(1.6-3x-2y)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3x+2y=3(1.6-3x-2y),又有x+y=0.5,解得x=0.2,y=0.3,则生成的Fe3+和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上述反应结束后,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滤出沉淀洗涤后,在空气中灼烧至质量不变,由于生成的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氢氧化铁,氢氧化铁受热分解最终得到的固体是氧化铁,故其物质的量为0.5mol×12=0.25mol,质量为40g;(2)①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及电荷守恒,可知离子方程式为10Al+6NO3-+4OH-+18H2O=10[Al(OH)4]-+3N2↑;②上述反应中,还原剂是Al,还原产物是N2,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0∶3;由方程式可知,生成3molN2时转移电子30mol,所以反应中转移电子0.3mol,生成N2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为0.3mol10×22.4L·mol-1=0.672L=672mL。

高中化学_氮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氮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氮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2017年是山东省实施新课程标准后的第一年,2018年本届学生面临第一次的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没有以往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

而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完化学必修1、2以后,为备战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又是在复习非金属元素化合物之初是而开展的一堂课,目的为后续的复习提供一种可操作的课堂授课模式。

同时课程改革给化学教学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我们需要从单纯的注重传授知识的传递开始转变,关注到科学内涵的丰富性和科学教育的人文性,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受教育者消极被动的地位,建立以受教育者为主体、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其创造性地接受知识的丰富生动的新模式,基于此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本知识,是化学学科学习的基础,也是认识化学物质、解决化学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

但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多、分布广、琐碎,学生常常感到知识杂乱无章,学的很吃力。

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掌握具体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呢?本节课设计了以《氮及其化合物》的内容为载体,通过构建物质类别和元素化合价二维图,希望帮助学生构建一种元素化合物的复习模型,让学生形成自主研究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具体实施方法:第一步,让学生回忆含氮元素的典型物质对应的物质类别和所有的化合价建立坐标系,坐标系的象限中标出的是元素某价态和种类共同对应的物质化学式,形成一幅常见类别、常见化合价的物质图,形成一个初步静态的二维图;第二步,在不同含氮物质之间建立转化关系,形成以物质类别转化为线索的复分解体系和以价态变化为线索的氧化还原分析体系,从而建立一种认识、分析物质性质的动态的二维体系。

第三步,从研究具体的物质抽取概括,形成建立其他物质的二维图一般方法和思路。

引导学生在遇到陌生的具体物质时,能自觉地对物质进行分类,并根据其与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该物质的性质。

本节课同时还是一节针对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课,因此在构建了认识物质性质二维体系后,后半部分基于此重点开展了物质性质的应用的教学。

高中化学专题复习-氮元素及其化合物

高中化学专题复习-氮元素及其化合物

[讨论八]选择什么装置完成氮氧化物与
铜的反应? [讨论九]铜选择什么状态?原因何在? [讨论十]怎样防止铜粉被气流扬起? [讨论十一]如何测量N2的体积?
归纳讨论结果:
应该包含三个大部分—金属与硝 酸反应的部分 、氮氧化物与铜反应的 部分和氮气体积的确定部分。 应选择固-液反应的装置。 给反应容器加热。 加热应防止硝酸分解;所以加热 方式应是微热,如水浴加热。

应条件,应选择何种装置? [讨论三]若反应速率太小,应采取什么对策? [讨论四]加热应考虑什么因素?选择什么方式? [讨论五]如果反应物中含有NO,你认为此装置 的设计有没有问题,应该如何完善? [讨论六]用什么方法排净空气?怎样改进装置的 设计?
[讨论七]根据金属与硝酸反应的反应物
的性质及反应条件,判断产物气体的 成分除氮化物以外还可能有多少?其 对后续反应有无干扰?应如何净化? 净 化 装 置 的 位 置 是 什 么 ?

1、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为什么金 属镁在空气中燃烧,主要生成氧化镁? 性质方面的原因是:氧气的氧化性 强于氮气;结构方面的原因是:氮分子 中氮原子间具有三个共价键。

2、“等电子体”之间具有某些相似的化学
性质。化学家还常用“等电子体”来预测某 些物质的结构,例如:NH4+、CH4之间即为 “等电子体”的关系,请你分析一下具备什么 条件,方可称为“等电子体”?
度和金属的活泼性有密切的关系,可以是 NO、NO、NO(NO)等,又已知这些氮 氧 化 物 均 可 与 铜 发 生 反 应 : NxOy+yCu yCuO+x/2N2
你能否设计一个可以确定硝酸与金 属反应的还原产物的实验装置模型?
讨论:

高中化学专题复习 常见无机物 氮及其化合物

高中化学专题复习 常见无机物 氮及其化合物

. NH3+H2O NH3·H2O
NH+4+OH- 。
(2)与酸反应与HCl、H2SO4、HNO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NH3+HCl = NH4Cl; 2NH3+H2SO4 = (NH4)2SO4; NH3+HNO3 = NH4NO3。
(3)与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4NH3+5O2 催化剂高温4NO+6H2O (4)实验室制 法
NO为无色有毒气体,不溶于水,极易与O2 反应:2NO+O2=2NO2,NO被氧化,颜色 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实验室制法: 3Cu+8HNO3(稀)=3Cu(NO3)2+4H2O+2NO↑ ;N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不能用排空气法。
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极易
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NO2自
2.硝酸的化学性质HNO3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 为“三性”:
(1)酸性——酸的通性
(2)不稳定性硝酸
不因稳此. 定,4H,浓N见硝O光酸3(浓或应)受盛或△光热 放照易 在2分 棕H2色解O+细,4口其NO试反2↑剂应+O瓶方2中程↑ ,式应: 。 贮存在避光、低温处。
(3)强氧化性
①与金属(除Pt、Au外)的反应Cu与浓、稀 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二、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1.NH3的生产德国化学家哈伯首次合成出了
氨,反应方程式为
N2+3H2

高考化学复习氮及其化合物专项易错题及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复习氮及其化合物专项易错题及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复习氮及其化合物专项易错题及详细答案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某课外兴趣小组探究利用废铜屑制取CuSO4溶液,设计了以下几种实验方案。

完成下列填空:(1)方案一:以铜和浓硫酸反应制备硫酸铜溶液。

方案二:将废铜屑在空气中灼烧后再投入稀硫酸中。

和方案一相比,方案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案二的实验中,发现容器底部残留少量紫红色固体,再加入稀硫酸依然不溶解,该固体为________。

(2)方案三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溶解过程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是________。

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气体速率加快,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设计实验证明你的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四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4)为了得到较纯净的硫酸铜溶液,硫酸和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________;(5)对方案四进行补充完善,设计一个既能防止污染,又能实现物料循环的实验方案(用流程图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产生污染空气的SO2气体,制取等量的CuSO4溶液,消耗的硫酸量少Cu O2反应产生的Cu2+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取H2O2溶液,向其中滴加CuSO4溶液,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是否加快3∶2【解析】【详解】(1)第一个方案中放出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硫会造成空气污染;第二个方案中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铜和水,因此反应过程中没有污染物,且原料的利用率高。

方案二的实验中,发现容器底部残留少量紫红色固体为铜,不溶于稀硫酸;(2)方案三中H2O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O2;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气体速率加快,可能是反应产生的Cu2+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3)取H2O2溶液,向其中滴加CuSO4溶液,如果产生气泡的速率加快,则证明Cu2+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4)根据离子方程式:3Cu+2NO+8H+===3Cu2++2NO↑+4H2O,反应消耗2 mol硝酸,生成3 mol硫酸铜,故为了得到较纯净的硫酸铜溶液,硫酸和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3∶2;(5)设计实验方案时,为防止NO污染空气,应通入空气氧化NO为NO2,用水吸收后,生成的HNO3再循环利用:。

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笔记

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笔记

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笔记
以下是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的笔记:
1. 氮气的化学性质: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占空气的78%。

它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在高温或放电条件下,氮气可以与其他元素反应。

2. 氮的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氮的常见氧化物。

一氧化氮是无色气体,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

3. 硝酸和硝酸盐:硝酸(HNO3)是强酸之一,可用于制备硝酸盐,如硝酸钠、硝酸钾等。

4. 铵盐和尿素:铵盐是铵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铵、硝酸铵等。

尿素是动物和植物体内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终产物,也是目前含氮量最高的氮肥。

5. 氮循环:氮循环是指自然界中氮单质、含氮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和循环的过程。

主要涉及固氮、硝化和反硝化等过程。

希望以上信息可以帮到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CO→CO2; (2)NO→N2; (3)NO2→N2
〈2、分析:对(1)应加入氧化剂;对(2)、
(3)应加入还原剂。
〈3、讨论:选择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原则:
(1)尾气中的其他成分; (2)无毒无害、成本适度的其他物质。
〈4、对反应条件进行选择:
(1)反应条件最好应为常温、常压。 (2)对常温、常压下不能进行的反应,应适当
高三化学专题复 习
氮元素单质和化合物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对氮元素单质和化合物
“结构—性质—应用”及“性质—存在—制备”
关系的复习,认识非金属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结
构—性质—应用”及“性质—存在—制备”的依




能力培养:通过对氮元素单质和化合物
“结构—性质—应用”及“性质—存在—制备” 关系的分析与讨论,训练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 合、归纳演绎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非金属元 素单质和化合物“结构—性质—应用”及“性 质—存在—制备”依存关系探索,培养应用已有
NxOy+yCu
yCuO+x/2N2
你能否设计一个可以确定硝酸与金
属反应的还原产物的实验装置模型?
讨论:
[讨论一]此装置系统应包含几个大部分? [讨论二]根据金属硝酸反应的反应物的状态及反
应条件,应选择何种装置? [讨论三]若反应速率太小,应采取什么对策? [讨论四]加热应考虑什么因素?选择什么方式? [讨论五]如果反应物中含有NO,你认为此装置
的设计有没有问题,应该如何完善? [讨论六]用什么方法排净空气?怎样改进装置的
设计?
[讨论七]根据金属与硝酸反应的反应物 的性质及反应条件,判断产物气体的 成分除氮化物以外还可能有多少?其 对后续反应有无干扰?应如何净化? 净化装置的位置是什么?
[讨论八]选择什么装置完成氮氧化物与 铜的反应?
科学方法:通过对非金属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结
构—性质—应用”及“性质—存在—制备”的依存关系 的研究,学会用模型或假说的方法进行化学学科研究, 学习对事物的现象与本质进行转化以及科学抽象的研究 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非金属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结 构—性质—应用”及“性质—存在—制备”的 依存关系。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逻 辑思维能力。
地选择催化剂,使其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5、经反复探讨确定下列理论构想:
(1)2CO+2NO 不放出 2CO2+N2 ; (选NO是因为:它是初级在害物质)
(2)6NO+4NH3 = 6H2O+5N2 (3)6NO+8NH3 = 12H2O+7N2 均生(成选N择2的NH反3应是原根理据”“和N被“氧无化毒,、N无O害被原还则原”,)
[思考]
(1).将有害物质转化为什么物质即可完成无 害化过程?
(2).应依据什么化学原理完成无害化过程? (3).完成无害化过程中,无害化试剂的选择
原则是什么? (4).对无害化过程反应条件的确定原则是什
么。 (5).写出无害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4、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还原产物与硝酸的浓 度和金属的活泼性有密切的关系,可以是 NO、NO、NO(NO)等,又已知这些氮 氧化物均可与铜发生反应:
学习目标:
科学思想:通过对氮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结构
—性质—应用”及“性质—存在—制备”关系的认识, 使学生更加热爱科学、相信科学和崇尚科学,感悟到科 学的魁力。
科学品质:通过对非金属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结
构—性质—应用”及“性质—存在—制备”依存关系的 的逐步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优良品质。
难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优良品质,使 学生感悟到科学的魁力。指导学生用模型或假 说的方法进行化学学科研究,学习对事物的现 象与本质进行转化以及科学抽象的研究方法。
请你按下表要求填入你所知道的含 有氮元素的物质的化学式:
物质类别 单质 氧化物 氢化物 含氧酸 碱 盐 络合物 有机物
化学式或微粒符号
NaNO2 N2O4
N2 NO NO2
AgNO3
HNO3
NH4+
NH3
NH3·H2O
有机反应
(硝化 性质方面的知识,探讨解决下列 化学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1、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为什么金 属镁在空气中燃烧,主要生成氧化镁?
性质方面的原因是:氧气的氧化性 强于氮气;结构方面的原因是:氮分子 中氮原子间具有三个共价键。
N2 N2O、NO、N2O3、NO2(N2O4)、N2O5
NH3 HNO3 NH3.H2O NH4+、NO3-、NO2Ag(NH3)2+
C6H5-NO2、 [C6H7O2(ONO2)3]n
一、“结构—性质—应用”依存关系
你能否根据已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熟练写出下列各物质间转化的方程式吗?
Mg3N2
2、“等电子体”之间具有某些相似的化学 性质。化学家还常用“等电子体”来预测某 些物质的结构,例如:NH4+、CH4之间即为 “等电子体”的关系,请你分析一下具备什么 条件,方可称为“等电子体”?
互为“等电子体”应满足的条件是: (1)在微粒的组成上:微粒所含原子数目相同;
(2)在微粒的构成上:微粒所含电子数目相同;
(3)在微粒的结构上:微粒中原子的空间排列 方式相同。
3、当前城市空气质量恶劣的重要原因是 汽车尾气的超标排放,你能否应用氮元素 单质和化和物之间的转化,设计除去汽车尾 气中的CO和氮氧化物(如NO、NO2等)的理 论构想?其中包括:确定无害化过程及其产物、 选择无害化试剂及反应条件等。
〈1、无害化过程应为:
方式应是微热,如水浴加热。
通过上述化学问题的探讨,能否归纳 “结构—性质—应用”的依存关系?
[讨论九]铜选择什么状态?原因何在? [讨论十]怎样防止铜粉被气流扬起? [讨论十一]如何测量N2的体积?
归纳讨论结果:
应该包含三个大部分—金属与硝 酸反应的部分 、氮氧化物与铜反应的 部分和氮气体积的确定部分。
应选择固-液反应的装置。 给反应容器加热。 加热应防止硝酸分解;所以加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