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散文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名家散文书系:巴金散文

中国现代名家散文书系:巴金散文

中国现代名家散文书系:巴金散文

《巴金散文集》是由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编著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巴金的许多经典散文作品,其中包括《梦里花落知多少》、《梦里江南》、《梦里江南续》、《梦里江南续续》、《梦里江南续续续》、《梦里江南续续续续》、《梦里江南续续续续续》、《梦里江南续续续续续续》、《梦里江南续续续续续续续》、《梦里江南续续续续续续续续》等。

这些散文作品描写了巴金对江南的热爱,以及他对江南的美景、人文、历史的深刻认识,深深地感染了读者。

巴金著名散文摘抄三篇

巴金著名散文摘抄三篇

巴金著名散文摘抄三篇巴金著名散文摘抄三篇导语:巴金的真实观则更为直白的体现于他的作品之中。

因为巴金不同于茅盾等作家完成作品时所具有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故而他的作品唯求“真”,以“真”动人,以“真”取胜。

这里本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三篇巴金著名散文摘抄,希望你们喜欢。

一、《长夜》我对着一盏植物油灯和一本摊开的书,在书桌前坐了若干时候。

我说若干时候,因为我手边没有一样可以计算时间的东西。

我只知道我坐下来时,夜色刚刚落到窗外马路上;我只知道我坐下来时,门前还有人力车的铃声,还有竹竿被人拖着在路上磨擦的声音,还有过路人的谈笑声。

我坐着,我一直坐着,我的心给书本吸引了去。

我跟着书本活了那么长的时间。

我的心仿佛落在一个波涛汹涌的海上受着颠簸。

于是我抬起头,我发见我仍然坐在书桌前面,这许久我就没有移动一下。

火在灯罩里寂寞地燃着,光似乎黯淡了些,我把头动了动,忽然发觉一堆一堆的黑影从四面八方向着我压下来,围过来。

但是灯火发出一圈光亮,把它们阻挡了。

我看见黑暗在周围移动,它们好像在准备第二次的进攻。

四周没有声息。

我不知道马路是在什么时候静下来的。

我注意地倾听,我很想听见人声,哪怕是一声咳嗽,一句笑语。

在平日甚至夜深也还有人讲话,或者笑着、哼着歌走过马路。

我听了片刻,仍旧没有声息。

我奇怪,难道这时候醒着的就只有我一个人?为什么我四周会是死一般的静寂?我觉得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我的心里搅动,又仿佛有一股一股的水像浪涛似的在往上翻腾。

我用力镇定了我的心,我把头再埋到书本上去。

一条一条的蚯蚓在我的眼前蠕动。

我抓不到一个字义。

为什么?难道是黑暗伤害了我的眼睛,或者是静寂损坏了我的脑子?我把灯芯转亮,我再看看四周,黑暗似乎略为往后退了,它们全躲在屋角,做出难看的鬼脸,无可奈何地望着灯光。

我又埋下头,而且睁大眼睛,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书本上。

这一次蚯蚓停住不动了,它们变成了一行一行的字……我进到了另一个时代里去经历另一些事情。

我觉得我自己站在一群叫嚣的人中间,高耸的断头机的轮廓贴在淡蓝色的天幕上,一个脸色惨白的年轻人带着悲痛立在台口,他用眼光激动地在人群中找寻什么东西,他的嘴颤抖地动了一下。

巴金著名散文

巴金著名散文

巴金著名散文巴金老爷子那篇《随想录》,哎,说起来真是心里头一股子暖流,又带着点沉甸甸的劲儿。

他那笔杆子,就像是老茶馆里的说书人,不急不缓,一字一句地,就把咱心底里那些个事儿给勾了出来。

记得那会儿,翻开书页,就像是推开了一扇旧时的窗,外面飘着细雨,里头却是巴金老爷子那坦诚得跟明镜似的内心独白。

他说啊,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旅行,有时候阳光明媚,鸟语花香;有时候呢,又是风雨交加,泥泞难行。

但不管咋样,咱都得一步步地往前挪,因为啊,路就在那儿,不走不行啊。

老爷子写起这些个事儿来,那叫一个真情实感,就像是跟咱们拉家常似的。

他说自己年轻时候犯过的错,做过的傻事,那眼神里头,既有对过往的悔恨,也有对未来的期许。

他说:“人啊,总得有点良心,得对得起自己,也得对得起别人。

”这话,简单,却重如千斤,直戳人心窝子。

读着他的文字,我就像是跟着他一块儿走过了那段风雨飘摇的岁月。

那时候,国家在动荡,人心在浮动,可巴金老爷子呢,他像是一盏不灭的灯塔,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良知。

他说:“真话是不好说的,但假话是绝对不能说的。

”这话,听起来硬邦邦的,可仔细一品,里头全是他对这个世界的深情厚谊。

老爷子还特别喜欢用那些个生动的比喻,把复杂的事情说得明明白白。

比如说,他把写作比作是“掏出自己的心”,这话听起来挺吓人的,但仔细一想,可不就是这样嘛!写东西的时候,咱们不都是得把自己的想法、感情一股脑儿地倒出来吗?巴金老爷子就是这么做的,他把自己的心掏给了读者,让读者们感受到了他的喜怒哀乐,感受到了他对这个世界深深的思考和感悟。

最让我感动的是,老爷子在《随想录》里,不仅仅是在回忆过去,更是在反思自己。

他说自己曾经也有过迷茫和彷徨,但最终还是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他说:“人不能总是活在回忆里,得往前看。

”这话啊,真是说到我心坎儿里去了。

咱们每个人都会有那么一段儿时间,觉得前路茫茫,不知道该往哪儿走。

但只要咱们有勇气面对自己,有勇气去改变,就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

巴金优美散文集

巴金优美散文集

巴金优美散文集巴金的以讲真话,抒真情,用自己的真实感情去感动别人为特点。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巴金优美散文集,希望您喜欢!巴金优美散文集一:海上的日出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

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

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这个太阳好象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

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

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幺?巴金优美散文集二:繁星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

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

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

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

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

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巴金写的散文三篇

巴金写的散文三篇

巴金写的散文三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巴金写的散文一:“独立思考”读了玄珠同志的《谈独立思考》,我有点感想。

现在是不是我们就不知道怎样独立思考呢?现在是不是我们就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呢?我想,绝不是。

我们并没有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问题在于:有些人自己不习惯“独立思考”,也不习惯别人“独立思考”。

他们把自己装在套子里面,也喜欢硬把别人装在套子里面。

他们拿起教条的棍子到处巡逻,要是看见有人从套子里钻出来,他们就给他一闷棍,他们听见到处都在唱他们听惯了的那种没有感情的单调的调子,他们就满意地在套子里睡着了。

他们的棍子造成了一种舆论,培养出来一批应声虫,好像声势很浩大,而且也的确发生过起哄的作用。

可是这种棍子并没有打掉人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事实上单调的调子中间一直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不过教条主义者没有听见或者不去听罢了。

有些在套子里住惯了的编辑同志喜欢把别人的文章改来改去,一定要改得可以装进套子才甘心,但是写稿的人仍然要从套子里钻出来。

打闷棍,头一次也许有用处,我再来,别人早已提防了。

谁都知道,教条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教条代替不了“独立思考”。

在中国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还是占大多数,他们对大小事情都有他们自己的看法。

他们并不习惯别人代替他们思考,但是他们也不习惯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却喜欢暗地里吱吱喳喳(这倒有助于教条主义者的虚张声势)。

所以“百家争鸣”的号召对他们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他们需要“鸣”,也应当鼓励他们大“鸣”。

要是他们真的大“鸣”起来,教条主义者的棍子就只好收起来了。

巴金写的散文二:和平主义者我已经谈过失败主义者,国家主义者,最后胜利主义者,公式主义者,现在应该谈和平主义者了。

其实这时候在“和平”下面加上“主义者”三字是有点滑稽的。

汪精卫和他的公司之所谓和平是没有主义,而且也是没有内容的,这就和他们从前写的抗战文章,发表的抗战演说一样。

巴金的散文作品《鸟的天堂》

巴金的散文作品《鸟的天堂》

《聊聊巴金的〈鸟的天堂〉》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巴金的《鸟的天堂》。

这篇文章啊,那可真是老带劲了。

咱先说说这“鸟的天堂”到底是啥地方呢?巴金老先生一写,嘿,就让人特别好奇。

那肯定是个超级美的地儿,不然咋能叫天堂呢。

想象一下哈,有那么一个地方,到处都是树,绿油油的,就像一大片绿色的海洋。

那些树长得可高可大了,枝叶繁茂得很,就像一把把大伞撑在那儿。

这地方可不单单是树好看,关键是有好多好多的鸟。

各种各样的鸟都有,有大的,有小的,有彩色的,有黑白的。

它们在树林里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地叫着,那场面,老热闹了。

就好像在开一场盛大的派对。

这些鸟儿们可自在了,它们在这儿想干啥就干啥,不用担心有人会打扰它们。

巴金老先生看到这场景,那肯定是惊呆了。

他肯定在想,哎呀妈呀,这地儿也太美了吧。

然后他就用他的笔,把这美丽的画面给记录下来了。

他写得可生动了,让我们这些没去过的人,都能想象出那个地方有多美。

咱再说说这文章里的那些描写。

比如说那些树吧,巴金老先生把它们写得就像一个个巨人,站在那儿守护着鸟儿们。

还有那些鸟,他把它们的叫声写得就像在唱歌一样,好听极了。

读着这文章,就好像自己也在那个地方,看着那些树,听着那些鸟叫。

这“鸟的天堂”啊,真的是让人好向往。

要是有机会,咱也得去看看,亲身感受一下那个美丽的地方。

说不定咱去了之后,也会像巴金老先生一样,被那里的美景给迷住呢。

而且啊,这篇文章也让我们知道了,大自然是多么的美好。

那些树,那些鸟,它们都是大自然的宝贝。

我们应该好好地保护它们,让这样美丽的地方一直存在下去。

总之啊,巴金的《鸟的天堂》真的是一篇超级棒的文章。

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的世界,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大自然。

下次再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咱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哈哈,这就是《鸟的天堂》的魅力所在呀!。

巴金的散文三篇

巴金的散文三篇

巴金的散文三篇巴金文艺美学思想是现代文艺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艺美学思想主要是通过他的文学创作实践和艺术欣赏实践表现出来的,他的作品包含着丰富的文艺美学思想。

小编精心收集了巴金的散文三篇,供大家欣赏学习!巴金散文:废园外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又到了这里来了。

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

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

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

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

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

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倒塌了。

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

花还在盛开。

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中年的。

是的,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

因为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八月十四日的惨剧。

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

不到一刻钟的功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

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

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

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

”我回头看,没有人。

这句话还是几天前,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

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

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

人们还在那里挖掘。

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楞。

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吧。

那个中年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

巴金随想录散文推荐三篇

巴金随想录散文推荐三篇

巴金随想录散文推荐三篇巴金先生坚持到今日,写了一部掷地作金石声、惊天动地的《随想录》。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巴金随想录散文三篇,供大家欣赏。

巴金随想录散文推荐一:观察人不久前有两位读者寄给我他们写的评论我的文章。

他们都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位是大专学校的老师,另一位在做文学评论的工作,总之,他们都读过我的书,我就简单地称他们为读者吧。

他们的文章长短不同,内容也有差别,篇幅较多的好像是我的评传,另一篇则专论《激流三部曲》。

两位读者对我都有好感,不过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意见:作者不应该对他所批判的人物表示同情甚至过多的同情。

这个意见的确打中了我的要害。

而且在他们之前就有人这样指出我的缺点。

现在让我来谈谈我自己的想法。

首先我想说,我不知道他们的“批判”是什么样的“批判”,是不是我自己经受过几十次的那种批判?是不是那种很像在演戏的、一片“打倒”声的“批判”?说实话,这种“批判”跟我的小说毫不相干。

我想到的只是讲道理的批评,我批评的对象常常是我同情的人,惟其同情我才肯在他或者她的身上花费笔墨。

对于冯乐山之流,我用不着批评,我只是攻击。

五十年来我在小说里写人,我总是按照我的观察、我的理解,按照我所熟悉的人,按照我亲眼看见的人写出来。

我从来不是照书本、照什么人的指示描写人物。

倘使我写人写得不好,写得不像,那就是因为我缺乏观察,缺少生活,不熟悉人物。

不管熟悉或者不熟悉,我开始写小说以来就不曾停止观察人;即使我有时非常寂寞,只同很少的人来往,但我总有观察人的机会。

我养成了观察人的习惯。

我不大注意人们的举动和服装,我注意的是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有着什么样的精神世界。

长时期来我观察了各种各样的人。

哪怕就是在我给关进“牛棚”的时期,虽然没有经过任何法律手续“造反派”就剥夺了我的公民权利,但是我仍旧保留着观察人的习惯。

对于从各个省市来向我进行“外调”的人,尽管他们装模作样,虚张声势,有时甚至张牙舞爪,发脾气骂人,或者说假话骗人,尽管他们降低身份拼命学习传统戏里坏人干的那些栽赃陷害和“逼供信”的把戏,他们却没有想到我暗暗地在观察他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金的散文
巴金的散文作品多收于《海行杂记》、《生之忏悔》、《旅途随笔》、《龙·虎·狗》、《怀念》、《随感录》等10多本散文集中。

巴金散文最精彩的篇章是那些怀念故人和歌颂普通人高尚精神的作品。

如早期的《忆范兄》、《纪念憾翁》,建国后的《忆鲁迅先生》、《哭靳以》、《廖静秋同志》以及那篇感人肺腑的《怀念萧珊》。

巴金散文最大特点是真挚亲切,以情动人。

这主要得益于他喜欢用第一人称写文章。

巴金倾述感情不借助热情只捉炽烈的语言和华丽铺陈的辞采,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在与你促膝谈心,真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自然地感染读者。

他的语言水静沙明,一清到底,自然流畅,毫不造作,于平淡中见文采,通脱之处出意境,自然之中求严谨。

《怀念萧珊》是最能体现巴金散文风格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他为纪念亡妻而作的悼文。

该文在平凡的叙述中,充溢着震撼人心的悲痛,透过这种悲痛所传达出的对妻子的挚爱,对“文革”的控诉,对刽子手的痛恨,都自然地奔涌出来,再次显示出巴金散文自然真实的艺术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