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模式》读书报告

合集下载

读书报告优秀范文(精彩8篇)

读书报告优秀范文(精彩8篇)

读书报告优秀范文(精彩8篇)读书报告篇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歌吟母亲的诗文很多,相比之下,赞颂父亲的篇章却是很少。

慈母严父像是一个定理模式,多年不变。

在治理教育下一代时大多数是母亲唱红脸,父亲唱黑脸。

母爱如水,润物细无声,像杨柳风,吹面不寒。

父爱像山,巍峨稳重,像树遮风挡雨却寡言少语。

而在背影中,朱自清先生撇开一切模式,用自然朴素的文字展现了一个在生活中常见但却轻易被人忽视的一个小细节,从背影处着手将父与子的情感描述的感人肺腑。

从小的出口喷薄出滚烫情感总是能让人心神激荡。

朱自清先生将情感透过买橘子这一小事而展现出来,有父亲对儿子的关心怜爱,却不明白如何表达,只是执意要为儿子买些橘子在路上解渴。

有儿子对父亲的爱惜与心疼,看着父亲臃肿的身体穿越月台时的艰难而掩面抹泪。

有时爱真的。

会让语言变得苍白无力,变得无力承载爱的重量。

文中的背影,几乎每个人都曾目送过,可那样的情感,只有经过多年岁月的洗礼懂得人世艰辛的人才更能体会。

重读《背影》,读后感随着生活阅历增加也更深了。

艰难的举动,臃肿的背影,不仅仅模糊了儿子的眼,也让读者的胸口发闷,像一个人抽闷烟时,看着渐渐缠绕上升的烟时一样陷入了苦闷的发呆中。

读书报告篇二《穷人》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写。

当时,底层劳动人民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生活极度贫困,但是他们心地善良。

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作者同过桑娜一家的生活反映了那一时期穷苦人民的生活与他们完美的心灵。

渔夫和桑娜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孤儿,这件事使我万分感动。

此刻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也有一些偏远山区的人,生活不好,得了病也无法医治,因此就去世了。

我看过一个节目,就是几个得了不治之症的人聚在一齐成立了一个协会,让得了不治之症的人退出黑暗走向光明。

我还看过一个节目,他是把一些有名的人的东西拿过来拍卖后所得的钱拿来给穷人治病,一个写满了运动员的名字的球拍,从几百元拍卖到十万元。

最新整理读书报告《作为文化的传播》.docx

最新整理读书报告《作为文化的传播》.docx

最新整理读书报告《作为文化的传播》读书报告《作为文化的传播》第一部分:概述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作为跨学科研究的产物的传播学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在对传播学陆续的研究中,不乏有各家的深刻独到之言。

而本文要介绍的是詹姆斯.W .凯瑞的《作为文化的传播》,由于国内市场的匮乏,原著很难买到。

因此,本文选取的《作为文化的传播》一书,是20xx年出版于华夏出版社,并且由丁未教授翻译的。

詹姆斯.W.凯瑞是美国文化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 20世纪50年代正是拉扎斯菲尔德开创的效果研究模式盛行的时候,詹姆斯凯瑞的传播学研究正是开始于这个时期,他深受约翰杜威和芝加哥学派的影响,认为类似于拉扎斯菲尔德的效果研究模式是经院式的研究,对明确无误的事情加以验证,结果就是裹足不前,进而凯瑞找到了传播学的另一源头,即传播的仪式观。

由此形成了凯瑞的一系列论文和演讲稿,进而集成了我们今天看到《作为文化的传播》一书。

《作为文化的传播》共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传播与文化,第二部分为技术与文化。

每个部分包括四个章节,在传播与文化这一部分中,包括:传播的文化研究取向、大众传播与文化研究、对“大众”和“媒介”的再思考、克服文化研究的阻力等四个章节。

这一部分作者提出了传播另一源流之传播的仪式观,并且提出了传播学研究的困境,以及文化研究之困境。

而在技术与文化这一部分中,包括:电子革命的神话(与约翰.J.奎克合著)、空间、时间与传播手段、未来的历史(与约翰.J.奎克合著)、技术与意识形态:以电报为个案等四个章节。

这一部分,作者主要论述了技术的出现而导致的社会变迁,从而促使传播学的相关研究。

特别是在空间、时间与传播手段这一章节中,作者专门对英尼斯的相关著作及观点做了论述和评价,其论述方式和观点尤为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

第二部分:有关传播学的相关思考a)两种不同的传播概念:传播的传递观和传播的仪式观19世纪传播一词开始进入公共话语,对于美国文化来说,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传播概念。

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一)马列原著和党的文献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3、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列宁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毛泽东:《国民精神总动员的政治方向》,《新中华报》1939年5月10日。

8.《毛泽东选集》第1—4卷1991年版,第5卷1996年版,人民出版社。

9.《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10.《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1.《邓小平文选》第2卷1994年版,第3卷1993年版,人民出版社。

12.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3.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5.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6年11月10日。

1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7. 2010年7月,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18. 李长春发表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决定》说明,人民网2011年10月27日,/xxfb/xwzx/whxw/201110/t20111027-132395.html19.《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文化模式读书报告

文化模式读书报告

《文化模式》读书报告一.作者简介本尼迪克特(1887—1948),美国人类学家,文化心理学派代表人物。

1887年6月5日生于纽约,1909年毕业于瓦萨尔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

1918—1919年受教育于纽约市新社会研究学院,1919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人类学家F·博厄斯学习人类学。

1923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23—1930年任人类学讲师,1930—1936年任助理教授。

1936—1948年任副教授、教授。

1943—1945年,曾供职于战时情报部门,任海外情报局基本分析组主任。

战后,她继续在哥伦比亚大学参加“当代文化研究”1947年,还担任过美国人类学协会会长。

于1948年9月病逝,享年61岁。

主要著作有:《文化模式》(1935)、《种族一科学与政治》(1940)、《菊花与刀》(1946)等。

本尼迪克特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发展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二.对“文化模式”概念的理解《文化模式》即Patterns of Culture 的中文翻译。

对于“文化模式”这一概念,本书的译者王炜评说道:“文化模式”有各种不同的用途和意思。

在不同的文化人类学家那里,对文化模式的理解不同。

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把文化中的那些稳定的关系和结构看成一种模式。

而在本尼迪克特那里,文化模式是相对于个体行为来说的。

本尼迪克特认为,人类行为的方式有多种多样的可能,这种可能是无穷的。

但是一个部族,一种文化在这样的无穷的可能性里,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些,而这种选择有自身的社会价值取向。

选择的行为方式包括对待人之生、死、青春期、婚姻的方式,以至在经济、政治、社会交往等领域的各种规矩,习俗,并通过形式化的方式,演成风俗,礼仪,从而结合成一个部落或部族的文化模式。

诸文化模式之间的差距之大,甚至可能是完全对立的社会价值观。

但一模式中的行为方式总有其合理的存在。

这样一些模式,区别着不同的文化,同时也塑造着各自所辖的那些个体。

衣俊卿教授在《文化哲学十五讲》说:“文化模式是特定民族或特定时代人们普遍认同的,由内在的民族精神或时代精神、价值取向、习俗、伦理规范等构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或者说是基本的生存方式或样法。

读书报告之组织文化研究方法

读书报告之组织文化研究方法

读书报告之组织文化研究方法----对奎因的竞争性文化价值模型的认识一、概念的提出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及其企业的崛起对美国等欧美老牌资本主义的市场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和构成巨大的威胁。

管理学者开始关注日本企业成功的秘诀,并将焦点聚集于日美企业经营管理的差异方面——尤其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相融合的产物,即企业文化。

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企业文化普遍持“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自身在开放体系下、战略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独特管理模式,对于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现在普遍认可的企业文化的概念是由企业文化大师沙因提炼的:“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而企业文化概念是日裔美籍学者William Ouchi于1981年在其《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最早提出的。

1981年,通过对日美企业的比较,大内阐明:日本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其独特的企业文化。

日本管理模式具有某些明显的宗法制度色彩,是一种大家庭或宗族式的管理;员工终身雇佣;共识式决策与领导班子集体负责制;较平均的分配制度;职务轮换以培养通才;对员工全面(包括私生活)关怀;管理过程既偏好统计报表、数字信息等清晰鲜明的控制手段,亦注重对人的经验和潜能进行细致而积极的启发诱导等。

1985年,EdgarH Schein在其《企业文化与领导》对企业文化概念进行了系统阐述,提出了企业文化的发展、功能和变化以及构建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并把企业文化划分为表面层、应然层和突然层三种水平。

1988年,Robert Quinn提出了用于分析组织内部冲突与竞争紧张性的“竞争性文化价值模型”,以测量组织文化的深层结构与组织的价值、领导、决策、组织发展战略有关的基本假设,并实证检验各种导向的文化类型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通过“反映竞争需要即灵活-稳定维度”以及“产生冲突即关注内部-关注外部维度”概括了四种企业文化类型,为后来组织文化的测量、评估和诊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文化人类学》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文化人类学》/ Cultural Anthropology课程代码:学时/学分:48/3 课堂授课:48课程主要内容:文化人类学,就是从物质生产、社会结构、人群组织、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研究整个人类文化的起源、处长、变迁和金化的进程,并且比较各民族、各部落、各国家、各地区、各社团的文化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借以发现文化的普遍性以及个别的文化模式,从而总结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本课程主要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史和理论流派,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分支及所探讨的基本问题,田野调查等以及文化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

适用专业: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等专业推荐教材:《文化人类学》,童恩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人类学概论》,庄孔邵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7《社会人类学》朱炳祥,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8《文化人类学》,林惠祥,商务印书馆,1991参考书:《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夏建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王铭铭,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人类的视野》,李亦园,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

《乡土中国》,费孝通,北京三联书店,1985年。

《义序的宗族研究》,林耀华,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金翼》,林耀华,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从传统到现代》,金耀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探索》,王沪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近500年以来福建家族社会研究》,陈支平,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

《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郑振满,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

《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王铭铭,三联出版社,1997年。

《民族学通论》(修订本),林耀华主编,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民族学概论》,杨堃著,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

读书笔记汇总报告(通用10篇)

读书笔记汇总报告(通用10篇)

读书笔记汇总报告(通用10篇)读书笔记汇总报告篇1我与同桌共同阅读了《孔融让梨》这篇*,这个故事是写的是古时候一位四岁的小朋友叫孔融,小小年纪的他就明白先礼让别人,这种有礼貌的精神是值得此刻的孩子去学习的。

我相信这么小的孔融能够明白付出、明白礼让的人长大必须也会有很好的成就。

俗话说的好,想要得到什么先要去付出什么。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可能就是这个道理吧……只有付出才有收获。

这天孔融让出的也许是只是一个梨,而他日后得到的也许是属于他的整片天空。

读完这篇*,悦悦给对我说,我也要像孔融一样,把好的让给爸爸妈妈先吃。

可能7岁的她还不了解孔融让梨的真谛,但是,透过我细细的解说,她似乎更能了解孔融让梨的真正含义。

读*不仅仅能够让孩子在词汇增加更丰富的知识,还能提高孩子的理解潜力和做人的一些道理,在以后我会更用心的辅导孩子学习课外知识,期望她在学习的道路上能够更上一层楼。

读书笔记汇总报告篇2这个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叫《灵犬莱西》。

这本书非常有趣,接下来我就给大家来讲一讲这本书。

这本书讲的是莱西是一条很忠诚的狗。

每天接近四点的时候,莱西都非常急躁,因为它要去学校接自己的小主人《乔》。

但是有一天,乔的爸爸失业了,他们再也没有钱来养莱西了,所以就把莱西卖给了一个老公爵。

不久,老公爵把莱西带到了苏格兰参加狗展,在苏格兰的一个平原上建了一座房子,莱西还是像平常一样,每当接近四点时莱西都会很急躁,因为它非常想念自己的小主人。

有一次,海因斯带着莱西散步,莱西一下子跑了出去,经过千辛万苦它跑了四百英里,莱西再次回到了乔的身边。

乔的爸爸为了不让老公爵把莱西带回去,所以就在老公爵来的时候把莱西化妆成了一只很丑的狗,老公爵认不出来了,从此乔和爸爸妈妈跟莱西生活在一起。

再苦再难他们也不会再分开了。

我认为莱西太忠诚了,四百英里这么远的路程,莱西都能走过来,我们大家都要向莱西学习,做一个忠诚的人。

读书笔记汇总报告篇3季羡林的*在写实中总带着丰富的哲理,他的*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深深的思索遐想。

研究生读书报告模板(范文)

研究生读书报告模板(范文)

研究生读书报告模板‎研究生读书报告模板‎‎篇一:研‎究生读书报告格式细则‎研究生读书报告格式细‎则一、格式要‎求1、具页眉‎、页脚(1)‎页眉:奇数数‎页,“读书报告之几”‎居中;偶数页,读书报‎告题目居左侧,作者姓‎名居右。

(2‎)页脚:标注‎页码,如“-1-”‎2、具中英文摘‎要(150字以上)‎3、正文字数:‎3000字以‎上,参考部分需标注参‎考文献序号(上标)‎4、一般分三级‎标题,格式“1‎、,1.1,‎ 1.1.1‎”5、图(表‎)3.2表示第‎三个一级标题内的第二‎个图(表)6‎、参考文献顺序要根据‎引用先后顺序排列‎ 7、表格一律使用‎三线表格8、‎页面设置为标准A4纸‎设置二、字体‎规定1、英文‎一律使用 Times‎ne Rman 字‎体。

2、作者姓‎名:居于题目‎下方中间,后面加括号‎,内含学号,5号、楷‎体3、指导老‎师:姓名(指‎导老师),居于作者姓‎名下方中间, 5号、‎楷体详情见下表‎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三、其他‎主要事项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符合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文‎献主要类型格式如下:‎(1)期刊:‎[序号]作者‎.篇名[J]. 刊‎名,出版年份,卷(期‎)号:页码范‎围。

例如:‎[1]刘朝英,宋哲英‎,宋雪玲. MATL‎A N 在模糊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 计‎算机仿真,201X,‎18(3):‎ 11-13‎(2)著作:‎ [序号]作者.书‎名[类型标识]. 出‎版社:出版社‎,出版年份. 页码.‎如:[2‎]冯西桥. 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 BB分析 . 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3)报纸:‎[序号]作者. 篇‎名[N].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4)电子文献‎:[序号]作‎者. 著作名. 出处‎.发表或更新的日期‎.例如:‎[1]郭路. XML‎数据传输的安全加密‎[EB/L]. / ‎d eveplper‎r ks/cn/xml‎/xmlb2b/in‎d ex5.sh‎t ml,201X-0‎6/201X-10-‎04. 其中‎参考文献类型与文献类‎型标识对照表为:‎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四、样本××的‎研究进展××‎×(学号)×××(‎副)教授(指导老师)‎(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生物化学工程系,‎发酵工程)摘要‎:作为影响猪‎肉质性状的一种重要的‎基因,RN基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号单位代码密级学号 20110113046引 言这学期来,读书的任务陡然加重。

如果说上学期还因为不知道读什么书而茫然的话,那么这学期则是为手边的书读不完而烦恼。

导师虽有要求我们一个星期读三本书和写两篇读书报告的任务,但却并没有限定我们读书的种类和范围。

一般情况下,我对外文翻译过来的书总有一种心理上的抵触,一来觉得翻译过来的句子文法太过复杂,晦涩难懂;二来觉得原书的意思经过译者的二次加工,或多或少的变了味道。

每当读这类书的时候,我总得逐字逐句的去读,读完一个句子或一个段落之后,又得返回来再去理解它的意思,读起来真是颇费工夫。

这次中期作业我选择以露丝·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①一书为素材,其实是受了多种因素的影响的:一是确实觉得自己所读的国外经典著作太少,想乘这次机会锻炼一下读这类书得水平;二是冲着作者的名气而来的,露丝·本尼迪克特被称为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两位女人类学家之一,《不列颠百科全书》称她的理论“对于文化人类学,尤其是有关文化与个性这个领域的研究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露丝也是著名人类学家博厄斯的学生,“她既是文化模式论的创始人,又是推动它发展的唯一的人类学家”,②《文化模式》一书则是为她赢得众多头衔和名誉的代表作,也是阐述她“文化模式论”观点的最重要的一本书,我不忍错失;第三点原因则是书中对待文化——确切地讲,是所有不同形态的文化,尤其是异己文化——的态度,以及作者从文化人类学角度为我们提供的对文化的新认识和理解,这对于如何对待和改造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① 本文所用的版本为:[美]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 .王炜,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

本文加引号的原文引注,除非特别标注,均引自本书不同篇幅,不再一一标注。

② [日]绫部恒雄.文化人类学的十五中理论[M].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社会文化室,译.北一、“文化模式”还是“文化类型”?最初了解露丝·本尼迪克特及其学说是在绫部恒雄所编的《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这本书中,所以也就很自然地接受了这本书的作者所译的“文化模式论”,而摒弃了“文化类型论”的说法,这在我后来看来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因为在“文化模式论”和“文化类型论”的争论①中,我个人认为我一开始就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在迈进。

后来,为了加深对“文化模式论”的理解,我特意将“模式”与“类型”从词义上加以区分。

从中文的角度来看:“模式”是指“格式、样式”(《辞海》),或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现代汉语词典》),或是指“事物的标准形式或标准样式”(《古今汉语词典》)。

这些释义的共同特点在于均强调了“标准样式”,有了这个标准样式,就可以使人照着做了,亦即对同一事物的复制和模仿。

这种复制和模仿,暗含着一种在不同时间状态下的历史传承关系。

以区别于同时出现的其他事物。

也就是说,“模式”主要强调的是同一事物在历时性方面的传承,以及不同事物在共时性方面的差异。

而“类型”是指“具有相同性质或特征的事物所形成的类别”(《辞海》),抑或指“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所形成的种类”(《现代汉语词典》),或指文学作品中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物形象”(《古今汉语词典》)。

这些释义的共同特点则在于均强调“共同特征”和“种类”。

也就是说“类型”主要强调的是不同事物在共时性方面的共性归纳。

“模式”和“类型”词义的不同,正可说明“模式论”和“类型论”在本质上是研究问题的两种截然不同的途径,即“模式论”的研究手法是以强调个体的差异为主,而“类型论研究手法则是以强调共性归纳为主”。

作者在文中使用“pattern ②”,而非“type”,大概也是考虑到“pattern”更适合用来描述她的①在现今的学术界,持“类型论”观点的学者仍为多数,影响也较大,国外的人类学者如英国人类学家巴纳德、美国人类学家哈维兰、日本人类学家箕浦康子、挪威人类学家艾瑞克森等。

在国内,也有许多学者仍使用“类型”来解析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如金克木先生1981年在《读书》杂志上介绍本尼迪克特时,就把pattern of culture译为“文化类型”;又如吕万和先生在其译作《菊与刀》的《译者序言》中,亦言作者采用的是“文化类型理论”;另有当代学者衣俊卿,在其行文中也表现出了较为强烈的类型论倾向。

与此相对,文化模式论的拥护者不多,仅有以日本人类学家绫部恒雄和中国学者杨海文先生为代表的少数学者。

②源自于古法语,意为“an arrangement or sequence regularly found in comparable obieets or events”(在同类对象或事件中被发现的有关联的一组事物或安排),而其本意“a pattern giving all example to be copied”(庇护者树立一个榜样以便模仿),这里的“榜样”或可等同于上文的“标准样式”。

故而,英语中的pattern与汉语中“模式”的释义相类似,强调的是横向维度的空间关系和纵向维度的时间关系,亦即个体差异和历史传研究方法和其所要表达的意思。

作者在文中说到:“施宾格勒的著作给人的混乱的印象只应部分地归咎于表达方式,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他所论及的这些文明本身的尚未澄清的复杂性造成的。

西方诸文明,由于它们的历史的差异,它们所处的地位和等级的分层,它们细节上无以伦比的丰富性,对其理解尚未达到用几个关键字眼就能加以概括的程度。

”而后,本尼迪克特还对那种把各类文化“类型化”的学说进行了讽刺,“天下最不幸的事就是致力于把所有文化说成是一定数量的稳定的经过选择的形态的样品”,并旗帜鲜明地说,“全面地概括世界,永不可能弄清种种动机、意图与文化行为中的分别项目——如生、死、性成熟、婚姻——的关系”,而“我们唯一科学的方针就是,尽我们之所能,把我们自己的文化当作不计其数的各色各样的人类文化完形中的一个”。

对施宾格勒“类型说”的批判以及对“类型化”学说的讽刺,表明了本尼迪克特所倡导的是一种强调个体差异的“模式论”,而非强调共性归纳的“类型论”。

另外,日本学者绫部恒雄也说:“文化类型论,指的是将我们所知道的各种文化,硬塞到预先准备好的框框离里去加以整理和分类;而文化模式则论述各种文化的特征,将一种文化看作具有个性而又行动一致的统一表现形态,不可能按预先确定的类型进行分类。

本文把她的Pattern of culture 译为文化的‘各种模式’而不译为‘类型’,①就是这个道理。

”二、本书及其理论兴起的背景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发表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这个时期是功能主义走向全盛的时期。

以马林诺斯基为代表的生物学功能主义学派和以拉得克里夫·布朗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学派对历史学派进行了猛烈的攻击。

它们主张从现代的角度,对文化进行集约性的实地调查,弄清事物各组成部分对整体所起的作用,以及各组成部分相互间的关系,理解文化的功能。

功能学派瞧不起那些坐在书房冥思苦想而不深入实地调查的民族学者,称他们为“安乐椅上的学者”。

确实,功能主义在文化人类学理论及研究方法上所取得的功绩是很大的,他们用实证主义的方法建立了关于“文化整合”的概念,并且十分强调在具体社会环境中人的需求,而对这种需求的认识是我们了解社会不同习俗与社会组织起源的关键之所在。

但是,“对功能主义者(如马林诺斯基)的重要观点之一,即在任何文化中人的本性与欲望都是一样的,似应附加些限制条件。

因为人的欲求实①[日]绫部恒雄.文化人类学的十五中理论[M].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社会文化室,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39.际上往往依存于各自所处的文化环境,而且同样的状况会被各民族用各种方式加以利用,那种状况下那种欲求更显得切合实际,也会因文化背景不同而大相径庭。

结构功能主义者似乎更多地着眼于客观事物的静态分析,而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①此外,他们(如拉得克里夫·布朗)往往仅仅着眼于地域性的小群体,而在对这些群体的分析,看不出有任何历史的联系;忽视了自然环境与生物环境对于人类文化的作用,因而也忽视了文化的变迁。

本尼迪克特正是主义到功能主义的这些不足,才立意探索文化的深层结构与价值观念,把一种文化的制度和习俗当做人们的主观态度的表现来看待。

三、对本书内容的解读这本书一共分为八章,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排列:第一到第三章分别是关于习俗、文化的差异和文化的整合的内容;第四到第六章通过对三个典型的原始部族(普韦布洛人、多布人和克瓦基特尔人)地分析,分别介绍了他们的文化模式;最后两章论述了社会本质以及个人与文化模式的问题。

关于习俗的科学这一章主要阐述每一个人都处于一种风俗或传统中,“个体生活的历史中,首要的就是对他所属的那个社群传统上手把手传下来的那些模式和准则的适应。

落地伊始,社群得习俗便开始塑造他的经验和行为。

到咿呀学语时,他已是所属文化的造物,而到他长大成人并能参加该文化的活动时,社群的习惯便已是他的习惯,社群的信仰便已是他的信仰,社群的戒律便已是他的戒律。

”文化或者风俗就像一個盛水的杯子,而我們个体就像杯中的水,我们因为杯子的不同而表現出形态各异。

作者借此提出了“人之本性,是由文化,即习俗塑造的,而不是生物学遗传的天性”的论点。

笔者认为,对于原始社会的认真研究是十分重要的,现代文化(如西方文化)显得过于庞大复杂,不易搞清楚其中的诸种关系,而原始文化则是现代文化的早期反映,在原始文化里,这些关系要简单明了。

对于它的研究,能为有关文化形式和文化进程的研究提供了实情材料,这些原始的材料也有助于我们把那些地区性文化形态所特有的反应与那些人类所共有的一般反应分开来。

在文化的差异这一章,说到了不同的杯子的差异。

由于杯子的形状各异,使得杯子里面所盛的水也展現出不同的风采,也就产生了行为、思想、思维模式不同的个体。

如果把文化比作 一道巨大的弧,那么我们任何文化的同一性有赖① [日]绫部恒雄.文化人类学的十五中理论[M].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社会文化室,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40.于对这一弧上的某些片段的选择。

在这个孤上“排列着或由人的年龄圈、或由于环境、或由于人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所形成的各式各样的可能的旨趣。

”而后作者分别以青春期、战争、乱伦禁忌、幻想情結作为研究对象,指出青春期并不是生理现象,而是社会现象。

提出了“由选择而造成文化差异”的论点。

在文化的整合这一章,强调“整体并非仅是其所有的部分的总和,而是那些部分的独特排列和内在关系,从而产生了一种新实体的结果。

……新的潜能是在作为结果的混合物中才有的,却不曾在各种元素中出现。

其行为方式也就和这些元素在其他混合物中的行为方式有点不一样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