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政府宏观经济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国居民与 非居民之间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国际收支 平衡则是指在按照复式记账原理编制的国际 收支平衡表上,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在量上 平衡对等关系。
二.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工具概述 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工具,是一个由多种调控措施的手 段体系,通常包括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 在各种调控手段中,法律手段处于基础性地位。与其 他手段相比,法律手段具有两个特征:普遍性和抽象性。 普遍性是指法律领域内规则能够平等地和没有例外地应用 到每个个体身上,而无论该个体的出身、性别、种族、宗 教等。抽象性是指法律规则不是为某个具体目标服务的, 因此每个个体在遵守这些规则时,都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 的目标。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基础性手段,法律规则则保 证了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得以形成一种基本的经济秩序, 这是社会经济生活得以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经济手段是指那些从某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经济当 事人的经济利益的调控手段,主要包括价格、工资、 利率、汇率、税率、补贴等,其中,财政政策、和货 币政策工具是主要手段。这些经济手段,通常也被称 为经济杠杆。政府通过适当地运用这些经济杠杆,可 以对经济当事人的经济利益产生某些有利或不利的影 响,从而“诱导”他们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符合政 府的宏观调控所要求的方向。与法律手段相比,经济 手段具有较多的弹性和灵活性,可以适用于各种具体 情况。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中,经济手段在宏观 调控这是发挥着重要作用。
就调控的方式而言,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属于间接调控手 段,行政手段属于直接调控手段。二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间接调控手段是间接地作用于调控 目标,即在调控手段与调控的最终目标之间存在着中间目 标。调控手段首先作用于目标的,再经由中间目标作用于 最终目标。直接调控手段是直接作用于目标的,并不存在 中间目标。其次,间接调控手段具有一定的弹性,经济当 事人可以独立地做出自己的经济决策,可以自由地追求自 己的经济利益,相反,直接调控手段缺乏弹性,它直接规 定了当事人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没有选择余地。在市 场经济条件下,间接调控手段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 如何利用好间接调控手段有效地调节国民经济运行,是政 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根本任务。
行政手段是指政府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对当事人的 经济活动或经济行为进行干预,当事人除了服从命令 外,没有其他余地的选择,这样,经济当事人往往成 为行政机关的附属物。指令性计划和实物控制是行政 手段的典型形式。在计划经济下,是政府宏观调控的 主要形式。利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效果可以很 快显现,时滞较短,但行政手段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 即造成当事人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使经济丧失活力。 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重视发挥法律手段和经 济手段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除了必要,一般要尽 可能少地使用行政手段。
3、购买支出。购买支出包括政府的直接消 费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4、转移支出。我国政府转移性支出的 主要形式有社会保障、财政补贴等。 5、国家预算政策。一国财政收支结构 及其差额是通过编制预算来实现,预算反映 了政府财政政策的意图和目标。
(四)、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所谓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是指财政政策工 具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各种财政政策工具的构 成要素通过某种作用机制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一 个有机的作用整体。 简单说来财政政策的传导,主要是通过收入 分配这一主要中介指标,影响社会总供求进而实 现财政政策目标。根据政府是否采取行动,财政 政策的传导机制分为两种情况:
第十五章 政府宏观经济管理
一. 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目标 (一)经济增长 在经济学界,经济增长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剔除价格因素以 后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商品和 劳务总量的增加,或者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另一种说法 是一国生产商品和劳务的能力的增加。和前者相比,后者更具有 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经济增长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政策追求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 追求经济增长并不是谋求经济的高增长,而是经济的适度增长。 一般而言,经济的增长主要表现在经济规模的扩张,即一国 GDP的增长。但是一国的经济增长必须与本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四)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与失业相对应的一个经济范畴,是指凡是 有工作能力的并且符合法律规定具有工作资格的人均可以 找到有报酬的工作的一种社会就业状态。 就业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许多国家的政府之所以要 将充分就业作为制定和实施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的目标,其 原因有三:首先,劳动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经济资 源,能否充分有效地利用其劳动力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 能否健康有序地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其次,人们工作的 权力是人权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都十分重 视保障其公民的工作权力得以实现;再次,充分就业也是 一个国家社会安定与稳定的重要前提。
2、按财政政策作用的对象,财政政策分为微观财政政策、宏观财政政策和介于 二者之间的中观财政政策三种类型。 3、从政策目标的性质方面划分,财政政策划分为配置型财政政策,稳定型 财政政策和再分配型财政政策。 4、按照财政政策作用的方向,还可以分为供给管理型财政政策和需求管理 型财政政策。 (三)、财政政策的手段 1、税收。税收是政府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种方式,是最重 要的财政政策手段之一。从调节总供给来说,减少税收可以增加企业的可支配税 后留利,有利于企业投资增加供给;反之则抑制总供给的增加。从调节总需求来 说,减少税收将相应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的收入,从而刺激企业和个人的投 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增加了社会总需求;相反增加税收就减少了社会总需求。 2、国债。国债是国家根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通过发行政府债券筹集财 政资金的一种形式;同时国债还是政府财政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
三. 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含义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 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财政措施和手段。对 财政政策的理解有三个要点:一是,财政政策的 行为主体是政府。二是,财政政策是国家根据社 会经济的客观规律,以财政理论为依据制定的。 三是,政策应包括“选择作为”和“选择不作为” 两个方面。
四.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概念
所谓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 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给量或 信贷规模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是中央 银行实现其职能的核心所在。根据货币政策对经 济产生的影响,我们将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货币 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和均衡性货币政策。
(二)、货币政策的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是一国货币当局执行货币政策时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按其性 质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指导。 1、一般性政策工具。一般性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运用最多的传统工具,具 体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2、选择性政策工具。一般性政策工具的实施对象是整个社会总需求,而选 择性政策工具是有选择的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加以调节和影响的措施。主要包 括有:(1)消费者信用控制。(2)、不动产信用控制。(3)、证券市场信 用控制。(4)、优惠利率。(5)、预缴进口保证金。 3、直接信用控制。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或其 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所进行的控制。其手段包括 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 4、间接信用指导 间接信用指导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 行的信用创造。
(二)保持市场物价稳定 保持市场物价稳定通常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相对稳 定,物价总水平过高或过低,对于经济的发展与稳定 都是不利的。因此各个都把物价稳定作为政府制定宏 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 (三)收入公平分配 公平分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指在一定的社 会范围内和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下,社会成员之间和 可以支配的经济资源之间的均衡和协调。公平分配是 促进社会安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政府宏观经 济管理政策的一种重要目标。
(三)、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就是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引起中 介目标变动,从而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过程。一般说 来,在经济过热时期,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提高再 贴现率和再贴现标准,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卖出 证券回收货币,加强信用控制、提高信用标准等一系列货 币政策手段来紧缩银根,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最 终影响名义国民收入Y。反之,当经济出现衰退时,对货 币政策采取相反的操作,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并最 终影响名义国民收入Y。 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在西方,主要有凯恩 斯学派传导机制理论和货币学派传导机制理论。
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异 1、制定政策的主体有差别。财政政策主体是政府,货币政策主体是一国货币当局(一般为中央银行)。 2、政策目标有区别。虽然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都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 宏观经济目标,但各有侧重。货币政策侧重于货币稳定,而财政政策多侧重于其他更广泛的目标。在供给与需 求结构的调整中,财政政策起着货币政策所不能取代的作用,调节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在 调节收入分配公平方面,货币政策也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只能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手段来解决。 3、政策手段有区别。财政政策主要手段是税收、政府公共支出、政府转移支出;货币政策主要手段是公 开市场业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信用控制等。它们在其特性、运作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 4、政策时滞不同。政策时滞是指从发生问题、认识到需要采取政策行动到政策产生效果为止所需要的时 间。任何政策都存在着时滞问题,时滞越短,政策当局越能够对有关情况作出及时反应,政策越能及时发挥作 用。按照不同阶段政策时滞可划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内部时滞是从发生问题到政策当局意识到应该采取措施,到政策制定并开始执行所需要的时间。一般来说, 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较短。而要变更财政政策手段如公共支出、税收等则需要通过冗长的立法程序。 外部时滞是指从政策开始执行到政策对目标发挥作用之间需要的时间。相对来说,财政政策的外部时滞较 短,而货币政策则是通过货币供给量、利率来间接地影响微观组织的经济活动。 5、对利率的影响不同。 6、对投资的影响不同。
1、“自动稳定器”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在“自动稳定器”的财政政策中,当经济出现不均衡时,政 府不需要采取任何行动,财政政策工具就会自动发挥作用,减缓 经济的衰退或者膨胀,稳定经济。在财政政策工具中,自动稳定 器主要包括超额累进税率的所得税和有明确条件规定的对个人的 转移支付。 2、“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在大多数总供求失衡的情况下,为了使经济达到预定的总需 求和就业水平,仅依靠“自动稳定器”财政政策工具往往调整力 度不够,政府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相机决定采取不同的财政政 策手段,进而影响企业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调节社会总需求。 这就是执行“相机抉择”财政政策。
(二)财政政策的分类 1、按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不同影响,从总量调控的角度,可 将财政政策区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即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 和均衡性财政政策。这种分类最为常见。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为膨胀 性财政政策或“松”的财政政策。概括说来,当社会总需求水平低于总 供给水平,即需求不足时,政府可以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例如扩大财 政支出规模、相对减少政府财政收入(或降低税率),来刺激总需求的 增加,提高社会需求水平。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盈余性财政政策或“紧” 的财政政策。概括说来,当社会总需求水平高于总供给水平,即需求过 剩时,政府可以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例如减少财政支出规模、相对增 加政府财政收入(或提高税率),来抑制总需求的增加,遏制通货膨胀。 均衡性财政政策,又称平衡性财政政策或“中性”的财政政策。概括说 来,它是指通过财政收支的大体平衡,以保持社会供求同步增长,维持 社会供求基本平衡的政策。均衡性财政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持社会总供 求对比关系的既定格局。因此,它适宜于在现实社会总供求矛盾不突出 或社会总供求处于基本平衡的来自百度文库济条件下选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