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中的语文(比兴手法)

合集下载

方文山歌词的修辞表达效果

方文山歌词的修辞表达效果

方文山歌词的修辞表达效果作者:张佳来源:《牡丹》2017年第12期作为当今中国流行歌词界一个极其独特的存在,方文山的歌词极具修辞学研究价值。

本文在通览方文山为周杰伦作的所有歌词文本的基础上,分析了方文山歌词的独特修辞表达效果,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方文山歌词的艺术魅力。

一、以实写虚抒发独特情感修辞中的“实”就是指说话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用形象化的修辞语言直接描绘出来的形象,表现出说话人对客体的审美认识和审美体验。

所谓“虚”就是指说话人依靠自己描绘的具体客体形象的“实”,间接地提示、暗示、象征其所要表达的内容。

虚实相生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方文山歌词中的一大特点,这种手法能够更灵活地抒发人们的情感。

例如:(1)胡同里有之猫,志气高,他想到外头走一遭,听说外头世界啥都好,没人啃鱼骨,全吃汉堡。

胡同里有只猫往外跑,离开它那群姊妹淘,来到繁华的大街上寻找,传说夹着牛肉的面包。

(《胡同里有只貓》)(2)耍花枪一个后空翻,腰身跟着转马步扎得稳当,耍花枪比谁都漂亮,接着唱一段虞姬和霸王,耍花腔舞台的戏班二胡拉得响,观众用力鼓掌,耍花枪比谁都漂亮,刀马旦身段演出风靡全场。

(《刀马旦》)其中,(1)是借实写虚,方文山写猫意在以猫喻人,猫的遭遇也是当时许多年轻人的遭遇,怀着美好的理想出来闯荡最后却发现社会的残酷和闯荡的不易。

例(2)中刀马旦本是戏曲里的一种角色,在这里用刀马旦象征的是独立自强的女性。

如果方文山单纯地赞美独立自强的女性,就会显得单调有余、语言苍白无力,而通过细致描写刀马旦的唱念做打、文武双全,借实写虚,更有力地传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达到了较好的修辞效果。

二、打破词语常规搭配,赋予语言新活力现代汉语中,语法的使用通常都有固定的用法,方文山的歌词却常常打破语法的惯性,赋予词汇新的用法。

方文山在构词时,或者突破词语的常规搭配,或者变换词语的常规语序,这样有意识的语法变换常常能达到意想不到的修辞效果。

(一)词语活用在构词时,方文山擅长将词语原来固有的词性改变为另一种词性,这种特殊的词类活用赋予了语言新的活力。

浅论赋比兴手法在河湟花儿民歌中的运用

浅论赋比兴手法在河湟花儿民歌中的运用

浅论赋比兴手法在河湟花儿民歌中的运用作者:孙立群马青海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32期摘要:花儿是我国优秀民间艺术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西北地区独有的民歌形式,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其修辞艺术中广泛使用的赋比兴手法和《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一脉相承,被誉为“西北地区的诗经”。

本文通过赋比兴手法在河湟花儿中的具体运用进行初步分析,以期探索出河湟花儿修辞手法中的一些规律。

关键词:河湟花儿赋比兴“花儿”亦称“少年”,也叫“野花儿”、“大山歌”、“野曲”等,是西北各族人民用心血浇灌和栽培的艺术之花。

它既是一种民间文艺表现形式,又是一种原生态的地域草根文化。

花儿在西北的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的一些地区广为传唱,分布地域较为广泛。

河湟花儿的“河”指“黄河”,“湟”指湟水。

河湟花儿就是以黄河与湟水交汇地带为中心,沿河上下及其邻近地区流行的花儿。

具体来说,其流行地区是甘肃的临夏、永靖、和政、东乡、积石山等县和青海的民和、乐都、湟源、循化等县及宁夏的同心、西吉、固原、隆德等县。

先秦《诗经》中“赋比兴”的修辞手法在花儿歌词创作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并成为主要表现手法。

“…花儿‟没比头,唱者没劲头,听着没听头”。

就是说,歌谣里如果没有“比兴”,就没有味道,不值得唱,也不愿意听。

清代著名诗人吴镇提到“花儿饶比兴,番女亦风流”,在他们看来,“比兴”是花儿表现事物的基本手法,也是衡量“花儿”歌词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

正因为花儿民歌中“赋比兴”修辞手法的广泛运用,花儿才被誉为“西北地区的诗经”。

本文主要通过对河湟花儿中赋比兴修辞手法进行具体分析,以期探索出河湟花儿表现手法中的一些规律。

一、赋在花儿民歌中的运用“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

这种表现手法的实质是用语言铺叙事物以表现情志,一般解释为直叙、铺叙、渲染等,也就是用整齐的语句对事物、情感等进行具体描述,从而增强民歌语言的艺术魅力。

在河湟花儿民歌之中,凡是对叙述、描写、说明、议论的对象加以详细叙写,极力铺排、分章复沓,反复咏唱、相互对比、排比渲染等语言处理方式都可视为“赋”,赋在河湟花儿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描写客观场景的赋描写客观场景的赋,一般着眼于主人公所处的环境和状况。

浅谈现代流行歌曲中语文比兴手法的妙用

浅谈现代流行歌曲中语文比兴手法的妙用

浅谈现代流行歌曲中语文比兴手法的妙用作者:叶小燕来源:《教师·下》2015年第06期摘要:大凡诗之所歌者即词,歌词是文学中的一种特别的体裁。

现代流行歌曲能够脍炙人口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既能体现作者心情,又能烘托气氛,更便于传唱。

关键词:流行歌曲;比兴手法;应用研究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在语文教学中,诗歌中的比兴手法往往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因为诗这一材料与我们的生活距离太大,不过我们可以借助流行歌曲(多为民歌和艺术歌词)让学生深入理解比兴手法。

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

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简而言之,“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比兴手法最早出现于《诗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里,《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的是起兴,以河洲上和鸣的鸟兴起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而二者之间多少有一些意义、气氛上的关联处,又接近于比。

从《老鼠爱大米》里“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开始,现代歌曲的比兴之风大兴,《两只蝴蝶》《狼爱上羊》《你是我的玫瑰花》等一大批歌曲先后流行大江南北,比兴手法自此在流行乐坛大放异彩。

一、比兴手法在流行歌曲中用于渲染气氛、创造意境恰当地使用比兴,会给歌词歌曲带来别样的奇妙韵味。

儿歌《虫儿飞》里的歌词这样写道:“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随,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就是由虫儿飞起兴到人的心思。

台湾“音乐教父”罗大佑也深得诗经中“兴”的表现手法之妙,他在《光阴的故事》开头就这样写:“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地这么想。

中国影视音乐—《怀念战友》赏析

中国影视音乐—《怀念战友》赏析

中国影视音乐—《怀念战友》赏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怀念战友》是高中音乐鉴赏第六单元第十一节中国影视音乐中的内容,选自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插曲,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电影音乐中的影视歌曲;提高学生对电影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在教学上,我考虑到学生的基本情况,所以比较专业的音乐知识上,我只是大概的讲述,着重在学生的兴趣及爱好以及整体的情感表达上;通过经典影视音乐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影视音乐的艺术魅力,通过对音乐与影视作品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影视音乐作品并能从中有所感悟。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时并非都有专业音乐教师上课,因此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参差不齐,部分音乐兴趣班的同学对乐理知识有所了解,但大部分学生音乐素养能力较为欠缺,但是他们的思维活跃,对于作品的欣赏聆听具有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尽量简化并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教学目标根据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从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个方面对该歌曲赏析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力求在有所侧重的情况下达成平衡。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赏析作品,分析《怀念战友》在影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找出节奏、旋律、歌词的特点,以及分别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四、课型课时:新课,1课时五、教学方法:视听、引导、分析、讨论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演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教师提问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谁所做又为什么而做的?3.教师解答并引出课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先生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所作的插曲。

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是作曲家雷振邦先生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所作的另一首插曲《怀念战友》。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情景,通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演唱导入,引导学生跟唱,增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随后引出本节课课题;激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演唱完抛出问题歌曲由谁所作?又为什么而做?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创设情境,并导出作曲家雷振邦先生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所作的另一首插曲《怀念战友》,学生一下子就被带入熟悉的情景中,思维也打开了。

新课标下高中音乐跨学科教学分析——以语文与音乐为例

新课标下高中音乐跨学科教学分析——以语文与音乐为例

-134-2024年第4期(总第380期)美育体育《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基本原则中提出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求,要求音乐既要与舞蹈、戏曲、美术等艺术领域相融合,也要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相融合,整体加强了音乐学科的人文特性,赋予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新功能、新价值。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了要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更完整,让教学突破学科间的隔阂,促进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与融合,从而提升学生多维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由此观之,在高中阶段的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基于新课标视角,积极探寻跨学科教学的有效路径,将语文融入音乐课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促使他们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一、新课标下高中音乐与语文跨学科教学价值分析(一)有利于开拓学生艺术思维将语文学科融入音乐课程教学中,旨在开拓学生的艺术思维。

在音乐课程中,学生将了解不同音乐的艺术特征以及不同流派所呈现的独特艺术语言。

每一种音乐艺术都需要以特定的艺术语言呈现,而学生在欣赏这些艺术语言时,需要具备较强的文学感知思维,分析不同音乐所包含的艺术特点和艺术风格。

而语文课程中的文学鉴赏和审美教育恰恰能够帮助学生细致感知不同音乐的艺术特征以及不同流派所代表的艺术语言[1]。

学生有了丰富的认知,就能以开阔的艺术审美思维完成对音乐作品的解读,体会不同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多维度认知并剖析音乐作品。

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更为全面地掌握音乐鉴赏知识,以更为开阔的思维与视野鉴赏音乐作品,还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让他们以艺术思维审视其他课程的内容,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法更为多元,思维更为开阔,极大地延展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的艺术创新和创造能力得到切实提升。

(二)有利于落实核心素养培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均强调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任务。

回延安

回延安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生下 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一十三省的 女儿(呦),就数(那个)兰花花好。
《兰花花》以五谷中的高粱最高比喻兰花花最美, 使用了“比”的手法。以青线、蓝线颜色的光彩夺 目来衬托兰花花的动人风采,使用了“兴”的手法。
作业:从你所喜欢的歌曲中选出一句运用 比兴手法的歌词进行分析。
《兰花花》的音乐元素主要来自与信天游,是流传 在西北广大地区的民歌形式。其歌词是以七字格二 二三式为基本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而表现则以浪 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状,例如《兰花花》第一段的 第一句用的是“兴”,第二段的第一句用的是 “比”。以五谷中的高粱最高比喻兰花花最美,以 青线、蓝线颜色的光彩夺目来衬托兰花花的动人风 采,使用了“兴”的手法。《信天游》各句唱词字 数没有平格的限制,但比较对称,押韵。其内容主 要以反映爱情,婚姻,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为主。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再如“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这里是 比,通过树梢、树枝和树根根的关系类比出诗人和延 安以及延安的父老乡亲的血肉关系。运用得贴切、自 然。
分析“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 长大”比兴手法的使用效果。
这两句以羊羔吃奶比兴,以此喻战士成长, 十分亲切、自然,不仅写出了延安母亲对革 命儿女的养育之恩,同时也写出了革命儿女 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艺术形象新颖动人。 “羊羔羔”增强了诗的音乐性,具有陕北民 歌信天游的风味。
《诗经》中的比兴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 其鸣喈喈。 jiē

梅开二度唤春归——《回延安》微课设计与应用案例分析

梅开二度唤春归——《回延安》微课设计与应用案例分析

课例研究KELIYANJIU梅开二度唤春归《回延安》微课设计与应用案例分析安徽省合肥北城中学蒯正聪【摘要】疫情背景下的网课教学,教师以微课为重要手段,辅助网课教学,形成了不同教情下把握学情、因势利导、有效突破阅读教学重难点的策略。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结构化数字资源的特点和作用,聚焦得失,举一反三,把握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表现特征和实施规律,以增强信息技术构建课程的能力。

【关键词】《回延安》微课设计应用疫情让许多教师措手不及,也迫使我们不得不选择一直不受重视的信息技术手段,保障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

本案例基于省资源平台八年级下册第二课《回延安》网课教学,经学情诊断,教师充分利用微课特点,把握重难点,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微课,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开展学生学习指导,弥补了网课教学的不足,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效性。

通过对案例的实施和反思,教师可在不同教情下把握学情、因势利导,制定有效突破阅读教学重难点的策略。

重拾案例,管中窥豹,放大微课这一结构化数字资源的特点和作用,可聚焦得失,便于教师在丰富的教学实践中更好地举一反三,把握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表现特征和实施规律,增强运用信息技术服务教学、构建课程的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一、《回延安》网课教学中微课二度设计和运用《回延安》是一首离学生所处年代较为久远的诗歌,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表现形式。

这种形式地域色彩极强,不论诗歌的民歌形式还是与时代紧密相连的内容情感,学生都比较陌生,有一种天然的距离感。

(一)基于新知的第一次微课设计微课初始设计定位在“体会比兴手法”上,借微课的聚焦功能,着力在比兴这一知识点,让学生实现对比兴手法的具体了解并尝试运用。

本微课设计分“概念・作用”“例子・简析”“背景・信天游”“内容•情感”“比兴・赏析”“歌词・比兴”“作文・比兴”“寄语・小结”等几个小模块(如图1所示)。

“概念・作用”主要从比兴的概念及其理解说起,并概要介绍比兴修辞的表达作用;“例子・简析”以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赋比兴手法在民歌中的运用

赋比兴手法在民歌中的运用

赋比兴手法在民歌中的运用摘要:民歌与地方方言、民俗风情息息相关,具有较强的民族性与地域性。

在民歌中应用赋比兴手法可以优化民歌,实现音乐与语言的有机结合,因此本文对赋比兴手法在民歌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从实际情况来看,赋、比、兴是三种表现手法,在民歌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这些手法。

关键词:赋比兴手法;民歌;手法应用前言:民歌是传统艺术文化的关键构成部分,可以充分展现人们的生活状态与思想感情。

赋比兴手法是常用的创作手法,在民歌中发挥着修饰、完善等作用,因此需要提高对赋比兴手法的重视程度并充分发挥其在民歌中的作用。

1.关于赋比兴手法的概述赋比兴是《诗经》当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其中赋指的是平铺直叙,直接展现人们的思想感情;比指的是类比,即利用一种事物类比另一种事物;兴指的是先阐述其他事物,按照特征可以将兴分为直接起兴与兴中含比这两种类型,而按照使用方式可以将兴分为兴起兴结以及篇头起兴这两种类型【1】。

赋比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文学意义,不仅可以展现艺术表现方法的民族特色也可以增强诗歌的美感,全面丰富了我国文学理论。

因此,我国历朝历代都对赋比兴进行了深入研究,例如汉代的郑玄、郑众这两位学者对赋比兴进行了深入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钟嵘、刘勰等学者也对赋比兴进行了全面论述。

2.赋比兴手法在民歌中的运用2.1赋的应用赋即平铺直叙,主要是通过语言描述感情或事物,常用方法有铺叙、直叙以及渲染等。

在民歌中用赋这种手法可以增强民歌语言的艺术魅力。

第一,可以在民歌中利用赋表达内心。

叙这种表达方式十分直观且简单,在民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一首由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陕北民歌,描述了红军长征胜利抵达陕北时遇到的满山的山丹丹花开的情景。

这一首民歌的歌词具有语言简练等特点,通过平铺直叙的方式表达了内心的情感。

例如,“毛主席来了晴了天晴呀晴了晴呀天”这一句歌词就应用了“赋”这一手法,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对毛主席与共产党的信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用事物做比入题,使形象性和感染力 更强。例如:
(1)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 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黄梅戏《天仙配》 。(黄梅戏 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黄梅戏《天仙配》) (2)一棵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 一棵小白杨, 一棵小白杨 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 疆,……,小白杨,它长我也长,和我一起守边防。 ,小白杨,它长我也长,和我一起守边防。 小白杨》 (《小白杨》) (3)你的背包,背到现在还没烂,却成为我身体另一半, 你的背包, 你的背包 背到现在还没烂,却成为我身体另一半, 千金不换,它已熟悉我的汗,它是我肩膀上的指环( 千金不换,它已熟悉我的汗,它是我肩膀上的指环(《你 的背包》 的背包》 ) (4)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哪,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我等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哪,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哪 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 待着美丽的姑娘呀,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哟嗬( 待着美丽的姑娘呀,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哟嗬(《敖包相 会》 ) (5)你说我有如超人一样,能在天黑时带给你阳光, oh~ 你说我有如超人一样, 你说我有如超人一样 能在天黑时带给你阳光, 你不懂因为你的幸福, 你不懂因为你的幸福,天空就算再多暗仍得依旧赶路 超人心》 (《超人心》)
课件主讲:赵艳会 创意构思:齐希力 前期策划:刘丽 收集资料:徐晶 歌曲剪切:马,引出想要抒发 的感情、歌咏的事物。这里的景物描写往往起着 营造氛围,烘托主人公心情等作用。
⑴ 月亮出来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像月亮天上走,哥 月亮出来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像月亮天上走, 啊哥啊!山下小河淌水清幽幽。 小河淌水》云南民歌) 啊哥啊!山下小河淌水清幽幽。 (《小河淌水》云南民歌) 我在淋过一场大雨之后的晴朗, ⑵我在淋过一场大雨之后的晴朗,那是春雨里洗过的太阳,每个冬 季带来失落伤得多深,然后忽然看懂云的形状( 季带来失落伤得多深,然后忽然看懂云的形状(《春雨里洗过的太 阳》)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 草原之夜》 ⑶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 (《草原之夜》 纪录片《绿色的原野》插曲) 纪录片《绿色的原野》插曲) 我们一起看月亮爬上来,失眠的夜爱的人会不会向你告白。 ⑷我们一起看月亮爬上来,失眠的夜爱的人会不会向你告白。 看月亮爬上来》 (《看月亮爬上来》) 秋风悄悄的呼唤,听来尽是孤单,落叶的期盼,片片左右为难, ⑸秋风悄悄的呼唤,听来尽是孤单,落叶的期盼,片片左右为难, 心走进寂寞,跟着掉进黑暗。( 彩虹天堂》 。(《 心走进寂寞,跟着掉进黑暗。(《彩虹天堂》)
(二)刻意选择富有特征的事物,通过意象叠 加来营造氛围,帮助表情达意。例如:
(1)黑黑的天空低垂 ,亮亮的繁星相随 ,虫儿飞虫儿飞, 你 黑黑的天空低垂 虫儿飞虫儿飞, 在思念谁( 虫儿飞》 在思念谁(《虫儿飞》) (2)你的泪一抹无邪,原来感情那么难以学会,他身边是谁消 你的泪一抹无邪, 你的泪一抹无邪 原来感情那么难以学会, 失前后不后悔,你的悲伤是否像海,一样深邃( 失前后不后悔,你的悲伤是否像海,一样深邃( 《人鱼的眼 主题歌) 泪》主题歌) (3)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玫瑰的红容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易受伤的梦,握在手中流失于指缝,又落空( 红玫瑰》 易受伤的梦,握在手中流失于指缝,又落空(《红玫瑰》) (4)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 那弯弯的小桥。 弯弯的月亮》 那弯弯的小桥。 (《弯弯的月亮》) (5)走在风中今天阳光突然好温柔,天的温柔地的温柔像你抱 走在风中今天阳光突然好温柔, 著我,然后发现你的改变孤单的今后, 著我,然后发现你的改变孤单的今后,如果冷该怎么渡过 温柔》 (《温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