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式,差异,结构]英汉句式结构差异及翻译研究

合集下载

中英文语言结构差异

中英文语言结构差异

中英文语言结构差异中英文语言由于不同的文化渊源,使得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法、语法结构上均有较大差异。

本文比较了英汉语言结构之间的差异,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以此为基础研究了两种语言背后的中英文化差异。

1、中英文语言结构的语法差异1.1语篇差异中文语言结构趋向于意合,思维方式呈螺旋型,不强求于语言形式;英文语言结构趋向于形合,思维方式呈直线型,力求结构上的严谨。

中文较少使用连接词,各部分之间靠意思连接,所以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目了然。

而英文讲究层次,多在词、短语、分句之间用连接词和关系词,使英语句子、文章更具层次感[1]。

中英文两种语言结构在语篇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章策略的差异。

篇章策略(text strategy)是指篇章生产者根据交际目的对组篇所作的总体决策和选择,是为一定的目的而对决策参数(decision parameters) 所作的权衡。

中国人写作倾向于采用堆积和重复论断、引用典故和权威、套用成语和谚语的策略;而西方人则强调使用数据和细节、引述个人和常人经历,运用成语、习语则采用掐头去尾、添枝加叶的推陈出新策略。

⑵语篇模式的差异。

汉民族由于受重综合的思维习惯影响,语篇模式属于典型的东方“螺旋型”(circular/ spiral) [2]。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对篇章的主题不是通过直截了当的方式,而是采用曲折起伏、隐喻含蓄方式来阐述。

即不直接切入主题。

英语通常“先抽象,后具体;先综合,后分析;先概括,后细节”。

换句话说,英语语篇的组织和发展呈“直线型”(linear) ,即直截了当地陈述主题,进行论述,它们把话题、观点、态度从一开始就引入文章,然后用事实说明,先有主题句,后接例证句,而后结尾,语篇模式属于演绎型。

⑶语篇主题的差异。

受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思维方式的影响,英民族通常把主题句(topic sentence) 置于句首, 主题突出,观点清晰,然后在以后各句中发展这一中心思想。

英汉 句子 结构总体差异分析

英汉 句子 结构总体差异分析

总的英汉句子结构分析英汉句子结构差异分析中国学生写的句子,即使用词、语法和结构方面没有明显问题,但读起来总没有英美人写的那样地道。

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学生不了解英语的思维模式,采用了汉语的思维模式进行写作造成的。

其实,语言和思维是分不开的。

思维是语言的指导,而语言是思维的载体。

下面就中英思维中句子结构差异方面进行简单的论述:1、英语属形合(hypotactic)语言,汉语属意合(paratactic)语言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曾说过:“就汉语和英语而言,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与意合的对比。

”所谓“形合”是指利用连接词(并列连词and、but、or等或从属连词that、who、when、if等)表现句子成分之间或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而“意合”是指不通过连接词,而是通过上下文语境来反映句子成分或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英文句子形合关系比汉语多,也就是说英语比汉语更多地依赖连接词来表现逻辑关系。

【例1】“你来,我就走。

”,“If you come, I'll go.”或“When you come, I'll go”【例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以白居易著名的《长恨歌》中最后两句)The boundless sky and endless earth may pass away, but this vow unfulfilled will be regretted for aye. (许渊冲译)。

在汉语中这两句之间体现了很明显的强对比的逻辑关系(拿天地和此恨对比),但这种逻辑关系是通过上下文语境反映,并未借助任何连接词,译成英文后却加了一个but,表示强对比逻辑关系。

(这里的but并不是我们所熟悉的表示转折)总结:在将汉语句子写成英文时,注意将隐藏的句子成分之间或句子之间隐藏的逻辑关系表现出来。

因此对于连接词的掌握就变得尤为重要。

【例3】Another attempt, and you'll succeed.If you try again ,you will succeed.【译文】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英汉语言句法结构上的差异及翻译策略

英汉语言句法结构上的差异及翻译策略

da. )nr wr m l dm ns r , ( h hadsm hs( Tee e t p sa oati s 2 ee e n ee s i e g n o
lw, c t rd a l 1 h ry pn n le y rse :t e rd o s at e l 3g te ge ie a d gf n c p es s h e e l1 s '  ̄ W r s rd a r ,te w i e s w i n w,t e bu  ̄ l a e s f e h ht w r a ht a s o e i e e es h le a s bu n i d te g e n a re s e ead.w i ee a d le a i dg a re ge n a m rl s on h s hl h r e n
t r r a e dm p s() kdlea i nn y he e e wr l . Il e k b f e a e 3 to i g ̄ t b i g Q ,h o yaypit , n d t asr nadzn i t Sn Dns a e ol m eio c e oe e g t n  ̄ ya n e
思路有如流水 , 顺势而下 , 浪连绵 , 波 界线难 分。而相应 的英 语句子把原来的一句话调整 为三个独立的主谓句 , 结构严谨 , 关 系清楚 , 旬界分 明。
三、 英汉句型翻译策略
( 形合和意合的转换 一)
被省略。例如 : o wr ge w i ̄lm . a y e ina on c e但强调动 作的 h e v tT o
也不 同。作主语 时,他 ” 主格 “e,我 ” “”作 宾语 时 , “ 用 h”“ 用 I;
“ 用宾格“l1 “ 用“ e; 他” }l’ 我” r ”作定语 时 ,他” i’ 1, n “ 用所 有格“i 。 I ” 1 s

实用英汉对比与翻译

实用英汉对比与翻译

第二章英汉句式结构对比与翻译一. 英文句式结构基本上为主谓结构,可以扩展为5种: 主+谓、主+谓+宾、主+谓+宾+宾补、主+谓+宾+间宾+直宾、主+系+表。

汉语中有部分句子与上述英文句子是对应的。

二. 中文句式结构(一)主谓结构。

(可分为主动和被动)(二)主题—评述句1. 很多汉语句子是“话题性”很强的句子,即句子的前面是一个话题,后面是对话题的评述或陈述、描述。

如:他处境很危险;楼上住着个女工。

2. 其中话题跟后面的动词只是对这个话题所作的说明,不一定表示主语所指称的实体的行动或性质,或者后面根本就没有动词。

3. 结论:将此类句子翻译成英文时,需进行句式结构的调整,在整个句中找到可以在英文中作主语的词,然后再根据主语选择合适的动词,如果找不到主语,就需要添加主语,或将句子中动作的承受着作主语,变为英文的被动语态。

4. 主题—评述句可归纳为如下几种:⑴动作承受者作话题。

如:那件事我已经办好了。

⑵双话题。

如:我头疼。

⑶动词或动词短语作话题。

如:加入世贸组织利大于弊。

⑷从句作话题。

如:张三明天去美国,我觉得很奇怪。

⑸地点作话题。

如:桌上搁着一碗饭。

⑹时间作话题。

如:今天风和日暖。

(三)无主句1.即“非主语句”,一种是没有主语的,叫无主句,还有一种是由一个词构成的,叫独词句,如:火!注意!这种句子可以直译。

2.一般来说,无主句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⑴表达客观、科学、公正的语气。

汉语的一些科技材料或法律条文中往往使用无主句,目的是使表达的内容更科学、公正。

这种情况下,无主句要以为英文的主谓结构时,一般都转化为被动语态,也就是使用原文的宾语做主语,因为被动语态不强调动作的发出者,可以比较准确地表达原文的语用效果。

如:要制造飞机,就要考虑空气阻力问题。

Air resistance has to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an airplane is to be made.⑵表达不满又不失礼貌地语气。

英汉互译中不可译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

英汉互译中不可译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

英汉互译中不可译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现象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一些语言或文化特有的表达无法直接用对应的词语翻译出来,因此无法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语言结构、文化差异和习惯用语等方面。

以下是对不可译现象原因的分析及对策。

一、语言结构差异中英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存在差异,导致一些语法现象无法直接翻译。

例如,英语中的时态变化较多,而汉语的时态变化较少,因此英语的时态在汉语中难以准确体现。

另外,一些句式和成语在中英两种语言中也不完全对等,无法直接翻译。

例如,英语中常用的“习惯句式”如“have a good day”、“take care”等在汉语中往往无固定对应。

对策:1.加强对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的了解,提高对语法差异的敏感度,避免错误的翻译。

2.学习并熟悉常见的句式和成语,在具体翻译中灵活运用,找到最合适的对应表达。

二、文化差异英汉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导致一些文化内涵在翻译中难以传达。

比如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和幽默,中国人的礼仪和尊重,这些文化差异常常无法直接用译文准确表达出来。

对策:1.加强对两国文化的了解和研究,了解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提高对文化内涵的把握。

2.采用文化转换的策略,通过适当调整翻译语言和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意思。

3.结合文化背景进行说明或注释,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翻译作品。

三、习惯用语和文化惯例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大量的习惯用语和文化惯例,这些表达方式往往是基于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而产生的,因此无法直接进行翻译。

对策:1.关注两种语言中的习惯用语和文化惯例,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用法,提高对其特殊性的认识。

2.建立翻译记忆库,记录和整理常用的习惯用语和文化惯例的翻译方法,方便在后续翻译中的参考和使用。

四、音、形、义不对称中英两种语言的音、形、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一些单词或短语无法直接在对方语言中找到准确的对应。

对策:1.学习两种语言的发音和音标,提高对音的敏感度,准确把握单词的发音。

简论英汉句子结构差异及其翻译

简论英汉句子结构差异及其翻译

简论英汉句子结构差异及其翻译作者:白景永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5年第10期【摘要】英汉句子结构差异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集中体现。

东西方人们认知方式、思维方式等差异决定了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

同时,语言又具有相似性。

英汉句子互译的准确性建立在对两种语言语法、语义、句子结构差异的认识基础上。

文章简述英汉句子结构差异及其互译技巧。

【关键词】句子结构差异辨析翻译技巧一、英汉句子结构差异概述英汉语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用于表达时虽然具有相似性,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比如,用词习惯差异:英语少用动词,名词和介词所占成分居多;汉语则相反,连动式、兼语式句子不乏其例。

另外,英汉句子表达在语序、行文格式、文化层面等也存在较大差异。

从英汉句子结构上看,英汉两种语言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差异:形合型和意合型、语法型和语义型、主谓型和主位述位型。

二、英汉互译技巧举偶1.英语句子是形合型,汉语句子是意合型。

英语是形合型语言。

以主谓结构为主干的英文句子,通过许多反映形式关系的动名词、分词、动词不定式、连词、介词、关系词等把句子其他成分逐层展开构成以谓语动词为中心向外扩展,形成“树杈型”句式结构。

汉语则是意合型语言。

汉语句子结构以动词为中心,强调“从多而一”的思维模式,通过多个动词连用并按时间顺序把事情说明清楚,形成“流水型”的句式结构。

例如,Not knowing his name,I don’t know how to introduce him.(由于不知道他的名字,我不知道怎样介绍他。

)句中动词“know”为中心词,“Not knowing his name”表示原因,“how to introduce him”是动词不定式的复合结构在句中充当宾语成分。

2.英语句子重语法,汉语句子重语义。

英文句子主要借助于语言手段,包括词汇、句型和语法等来实现语言连接;因此,英语中语法关系、时态、语态、数都很清楚,而汉语是通过意义上的连贯来实现语言连接的。

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英译汉时,把英语句子的“树状 结构”改成汉语句子的“波浪形 结构”。反之亦然。
在英译汉时,要把英语中的修饰结构, 实际上也就是“从属结构”转换成 “主谓结构”。
A beautifully situated park on the lake’s shore provides a perfect spot to savor an ice cream while watching the boats darting about on the bay or the exciting arrival of the famous Mount Washington as she docks nearby.
展出的所有作品都出自农民之 手。他们粗糙的手描绘出幅幅 美好的画卷。
All the beautiful paintings on display are done by the farmers with their own hands that are used to farm work.
More examples:
It is popular for the fine view from summit of the mountain.
从山顶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 底;风景这边独好,遐迩闻名。
In the doorway lay at least twelve umbrellas of all sizes and colors.
while watching the boats darting about on the bay句中, darting about on the bay是现在分词短语作为宾语补语, 修饰boats。译成以一个分句:一边 观赏湖湾里的游艇飞也似地穿梭往来。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启示【精选】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启示【精选】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启示[摘要] 中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和英汉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异导致了这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

英语句法重形合,树形结构;汉语句法重意合,线性结构。

深刻理解两种语言句法结构的不同特点能够为我们在进行两种语言转换时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英汉;句法结构;差异;翻译前言: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

我们常说,英语重形合,句子成树形结构,汉语重意合,句子成线形结构。

英汉句法结构到底有何不同?两者为何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只有理解了这些问题,才能对我们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提供指导意义。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英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是形合,强调句际之间、句内各成分之间要用形式逻辑关系词连接。

我们知道,英语句子具有严格的句法结构,名词的性、数、格,谓语动词的时态语态,以及主从句之间的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都是把句子连接起来的纽带,由此英语句子在一定的框架内,就形成了以主谓为主干,其他修饰语或限定语成分为旁支的树形结构。

因此在汉译英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补充必要的限定语或连接词,保证译出的英语句子是完整的,通顺的。

而汉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是意合,强调意义关联,以语义为中心,句法结构不必完备,而且也不需要使用诸如连接词等衔接手段,正如申小龙先生所指出,汉语句法特点是重意会、重流动、重具象、4 11 201628重虚实。

[3]因而,汉语句子则形成了一种线形结构,没有主谓框架的限制,往往逐步交代,逐层铺开,节奏简洁明快。

因而在英译汉时,不要拘泥于原文的结构,而是要尽量符合汉语的特点。

英汉句法结构差异的原因我们知道,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载体,“没有语言,思维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证其实”[1] ,而思维模式又影响着语言的使用,英汉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势必会影响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句法结构。

大体而言,西方人偏向于抽象思维,逻辑性和分析性强,长于精确,因而英语句子有着严格的形式要求,需要在一定的语法框架内表达,力求客观,理性,精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句式结构差异及翻译研究摘要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也变得越来越密切。

英语作为全世界的通用语言,在如今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要想做好英语翻译,则需要人们能够把握英汉句式结构的差异,理清英语和汉语的句式结构,从而开展相应的翻译活动。

本文就英汉句式结构差异进行分析,根据两国不同的逻辑思维来进行翻译研究。

关键词英汉句式结构差异翻译研究English and Chinese Sentence Structure Differenceand Translation StudiesZHOU Di(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Haihua College, Shenyang, Liaoning 110167)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imes, between th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lose contact. English as a common language of the world, in people's life and work are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To do a good job in English translation, people need to be able to gras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sentence structure,sort out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sentence structures, 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corresponding translation activ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sentence structure,to translate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logical thinking of the two different.Key words English and Chinese sentence structure difference; translation studies通过比较不难发现,英语的句式结构通常为“树形”,汉语的句式结构通常为“竹节”,相对于这两种不同的句式,英语句式则更注重“形合”,而汉语句式则更加注重“意合”。

要想做好英汉翻译,则需要翻译者能够从英汉句式结构下手,找好翻译的切入点,在原有的句式上进行调整,处理好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关系,从而让读者能够通过翻译了解文中所表达的内容。

1 英语句式结构分析通常英语句式分为五种类型,即S(主语)+V(谓语),S(主语)+V(动词)+P(表语),S(主语)+V(谓语)+O(宾语),S(主语)+V(谓语)+IO(间接宾语)+O(直接宾语)和S(主语)+V(谓语)+O(宾语)+C(补语)。

翻译者要想翻译好英语,那么则需要掌握这五种最基本的句式结构。

1.1 S+V这种句型中的动词通常都是不及物动词,如sing,jump,swim,walk等。

这类句型从结构上来说是正确的,但是人们在进行表达的过程中却很少使用这样的结构,如Teacher Wang is swims take a walk.在这些句子中,不及物动词被用作了宾语、加上了副词,将不及物动词转变成宾语,这样的表达让句子显得更加完整。

这类句型的动词通常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表示状态的,一种是表示变化的。

不管动词是表状态还是表变化,都是为了描述主语的特点和身份而服务。

表示状态的动词通常有look/taste/seem/be/keep等。

(1) This hamburger tastes very delicious.这个汉堡尝起来非常可口。

(2) That boy looks handsome.那个男孩看起来英俊潇洒。

表示变化的单词通常包括grow/become/go/get/feel等。

(1) He feels tired,because he has played computer games for two days without sleeping.他感到累,因为他已经打了两天游戏没有睡觉。

(2) Winter comes.It’s getting colder and colder.冬天来了。

天气变得越来越冷。

通过这些句子不难发现,对于SVP的句型来说,句子的结合和表达的意思通常比较完整,这类句子中的V没有实际的意义,但是却是连接句子的中心词,不可缺少。

在五类句式结构中,这类句型的使用次数最多,占1 / 3左右。

1.3 S+V+O这类句型中的V是及物动词,后面要跟随一个宾语,宾语可以是名词、代词,也可以是动词不定式、动名词或者是从句。

及物动词具有实际的意义,加上宾语的补充,能够表达出句子的完整意思。

(1) He took his books and went home.(名词)他拿着他的书回家了。

(2) Tom often brings me gifts when he comes back from USA.(代词)Tom从美国回来的时候经常给我带礼物。

从这两个句子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施动者、动作和受动者。

除此之外还有动词+介词、动词+副词+介词等句式都包含在这一句型中。

1.4 S+V+IO+O在一定程度上,SVIOO的句型和SVO的句型有一定的共同点,谓语动词后面都有宾语,SVIOO的宾语相较于SVO的宾语要细化很多,就拿3(2)的例子来说也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进行表达:Tom often brings gifts to me when he comes back from USA.在这类句子中,直接宾语作为主要内容gifts不可省略,而间接宾语me作为直接宾语的补充,在省略的情况下对整句话的表达没有太大影响。

1.5 S+V+O+C这类句型中的O和C统称为“复合宾语”,句子中的宾语如果不能表达出完整的意思,则需要加上补语来进行补充。

如My mother told me not to sleep late when I was a child.在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我妈妈就告诉我不能晚睡。

to sleep就是对me的补充,让整个句子的意思能够表达得更加完整。

2 汉语句式结构分析从商务印书馆所出版的《现代汉语句型》可以看出,现代汉语句式总共分为二十九种,由“宝塔”形式从少到多,逐层划分句型,其中包括单动句型中的名施、单动句型中的名数、单动句型中的明介等等。

由于汉语句式结构包含的句型过多,笔者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在汉语的句子中,中国人都喜欢化整为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要结合一定的语境才能了解其中所表达的内容。

3 中英句式结构差异与翻译分析中英句式结构的差异比较广泛,在了解了中英句式基本结构的基础上,笔者根据词法差异和句法差异这两方面结合翻译来进行相应的描述。

3.1 词法差异与翻译就英语句式来说,在一个英语句子中动词的表现力通常呈静态的形式,而名词、介词、形容词、副词等这些词语的表现力比较强。

在汉语句式中,则恰恰相反,汉语句子中常常会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动词出现的次数较多,只要能表达出意思,对于词汇的要求并不高。

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对于英语句子的翻译则要进行细心的揣度,慎重用词,而在汉语句子的翻译中,则更加注重内容的丰富。

3.1.1 词汇形态的变化在英语的句子中,形容词和副词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变化,名词有格和数的变化,动词则随着语境和时态的变化而变化等等。

在句子中,每一个词的使用都有较强的逻辑顺序。

然而在汉语句式中,则不存在这些现象。

汉语句式中所表达的意思通常要人们进行揣摩,从而了解其中暗藏的逻辑关系。

汉语中的动词往往没有时态的变化,如我中午吃了面条。

/他从今天上午工作到现在没有吃饭。

/她已经从清华大学毕业了。

在这些句子中,多用“了”、“要”、“已经”、“正在”等词语在表示时态,动词的本身没有什么变化。

然而在英语中,却是这样表达的:I had noodles at has been working without having lunch from this morning till has graduated from Tsinghua University.通过助动词衔接有实际意义的动词让句子的时态能够表达得更加清晰明了,而汉语的句式则不注重这些时态的变化以及动词的表达形式。

由于英语中的名词、副词、介词等都是由谓语动词的引导进行组句,这些词语的表现能力虽然强,但是受到谓语动词的限制导致英语句子的语势比较单一。

如Exercises work for health.这个句子中只有一个动词“work”,然而在汉语中要用到三个动词来进行翻译,即锻炼有利于健康。

由此可见,汉语句子的语势相较于英语的静态来说要活跃很多。

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则需要翻译者把握好对动词的处理。

3.1.3 量词的使用在英语句子中,没有量词这一概念,然而在汉语句子中量词却被广泛使用。

如一只羊、一个人、三碗饭,这些两次都是名量词;去一次、让一下、睡一觉等,这些都是动量词。

在进行英译汉的过程中,则需要翻译者能够处理好量词的翻译。

如Shaking hands is no more than a formality.握手只是一种礼节。

在英语句子中并没有出现“种”这样的单词,但是翻译者要翻译出来,如果不把量词翻译出来显得句子不完整。

3.1.4 语气词的使用在中英句子中,对于语气词所放的位置通常不一样。

在英语句子中,语气词多放在句首,如What a pretty girl!对于这样的句子翻译,汉语的语气词则是放在句末,多漂亮的女孩儿啊!汉语的语气词相对于英语的来说要多很多,通常同样的语气词在不同的句子中会表达不同的意思,如你在哪里啊?我在这里啊!前面一个“啊”是表示疑问性的语气词,而后一个“啊”则是表示陈述性的语气词,对于语气词的判断则需要翻译者根据具体的语境来进行分析。

如He is just a little boy,you shouldn’t be taken to seriously.如果按照正常的翻译来说,就是他只是一个小男孩,你不必太过计较。

为了能够让这个句子显得更加地道,则可以添加语气词,即:他只不过是一个小男孩罢了,你不必太过计较。

通过这样的翻译让翻译的句子更加容易被中国人所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