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学导论期末总结共38页文档
笔译期末总结与反思

笔译期末总结与反思随着笔译课程的结束,我对翻译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在实践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通过这学期的学习和实践,我对自己的翻译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同时也认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还有待提高。
本文将对我这学期的学习和实践进行总结与反思,并提出未来的学习计划。
在这学期的学习中,我从不同的角度学习了翻译理论和实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了自己的翻译能力。
首先,在翻译理论方面,我学习了翻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例如直译和意译的区别,尊重源文和适度解释的原则等等。
我了解到翻译不仅是将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更是一种跨文化传播的艺术。
在实践中,我努力将源文的信息和表达方式准确传达给目标受众,同时也尽量保持句子结构、修辞和逻辑的一致性。
这要求译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了解。
通过学习翻译理论,我明白了翻译不仅仅是文字的转换,而是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风格准确传递给读者的过程。
其次,在实践中,我练习了各种类型的笔译任务。
从新闻报道到学术论文,从商业文件到旅游宣传,我通过不同的材料提高了自己的翻译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提高翻译质量。
首先,我明白了熟练使用各种工具和资源的重要性。
例如,我经常使用在线词典和术语库来查找生词和专业术语的翻译。
这些工具不仅提高了我的翻译速度,还保证了我的译文质量。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有效的校对和修改。
翻译是一个反复琢磨的过程,在完成初稿后,我会对译文进行多次修改,以确保句子通顺、术语准确。
我也尝试将自己的译文交给他人进行修改和评估,以获取反馈和改进。
在这学期的学习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我发现在翻译过程中,文字量的增加会对我的翻译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
当面对大量文字时,我经常感到压力山大,无法迅速准确地将源文的信息转化为目标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实践中尝试了一些方法,例如将大段文字分成小段进行翻译、提前阅读目标文本等。
这些方法帮助我更好地处理大量文字,提高了我的翻译效率。
翻译理论全面总结【精选文档】

翻译理论全面总结1. 初学翻译要求:一、忠实;二、通顺。
P62. 汉译英的基本功:就使用英语而言,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拚法正确.怎样拼写,不可忽视.二、合乎用法。
一个词怎样用,和哪个词连用,很有讲究。
三、句子平稳。
也就是说每个句子都是合乎语法的.怎样读懂原文(一)单词释义:一(二)识别短语(三)理解句子结构,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有时甚至要参看历史材料.P21/P143. 代词:总的说来,英语代词用得多,汉语代词用得少。
因此,英译汉时,有些代词可以不译。
汉译英时则要在适当的地方增加代词,特别是物主代词。
P254. 形容词和副词在英语里是两个非常活跃的词类。
英语有些词的用法和汉语是一致的,用起来不困难。
但也有些词,特别是副词,用法和汉语不同.P275. 把握全篇而后译。
翻译大体上分理解、表达和校核三个阶段。
要读懂原文,光靠从词汇、短语和结构三个方面去弄懂,是不够的,还必须把握全篇所谓翻译,是翻译意思,而不是翻译词句。
只要抓住了意思,译文在词句上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
译文在内容上要忠实于原文,在语言上要readable这样的译文才是好的译文。
P36/p456. 重复与代称:英语不喜欢重复,如果在一句话里或相连的几句话里需要重复某个词语,则用代词来代替,或以其他手段来避免重复。
汉语不怕重复,连续使用某个词语是常见的事.汉译英时要千方百计避免重复,多用代称;英译汉时则要少用代称,多用实词。
英语有时在句子里先出代词,然后再出它所指的人或物。
汉语一般总是先出实词,然后才用代词p607. 我国的翻译事业最初是从翻译佛经开始的。
东汉时代,天竺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四十二章经》,这是我国现存佛经中最早的译本.释道安:主张直译《四阿含》《阿毗昙》,鸠摩罗什:倾向于意译和弟子僧肇译出《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妙法莲花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鸠摩罗什倾向于意译,常对原文加以改动,以适应中国的文体。
他的译法虽然灵活,态度却很谨慎。
翻译学导论期末总结

1813年施莱尔马赫的论文《论翻译的方
学派简介
法》以阐释学的角度论述了翻译与理解的 密切关系。
1975年乔治斯坦纳的著作《通天塔之后:
代表人物
语言与翻译面面观》被视为当代西方翻译
主要理论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
评价
.
• 阐释学派翻译理论
• 主要理论:
1、翻译的两种途径:一是不打扰原作者,让读者接近作者;二是不打扰读者,让原作者接近读者 (施莱尔马赫) 2、翻译的四个步骤:信任、入侵、吸收、补偿(乔治・斯坦纳) 3、主张译者身份和翻译标准的多元性
.
• 语言学派翻译理论 评价:
优点: 1、翻译理论家对翻译的语言学研究更具独立学科的性质。翻译研究对等值的讨论不再拘泥于内容和功 能,还考虑到文学翻译中的形式和文学性,进而发展为解决多层次、多类型的语际转换问题 不足: 1、研究不能触及翻译的文本层面,虽然在语言学翻译的理论中也提到过文化层面的翻译应注意的事项, 但只是片面的、不系统的
.
02
阐释学派翻译理论
.
• 阐释学派翻译理论
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海德格 尔、伽达默尔、乔治▪斯坦纳、安 托瓦纳▪贝尔曼
从古至今,无论阐释学怎样发展,他都围
绕语言展开,或研究语言文本,或用语言
理解文本等。翻译也是用不同的语言表达
同一思想,重现原文意义。从这一层面上
讲翻译与阐释学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
个人感想
02
代表人物
04
评价
06
参考文献
.
01
语言学派翻译理论
.
• 语言学派翻译理论
学派简介
20 世纪 50 年代,翻译的独立学科性凸显 出来,一些学者开始引用语言学理论研究翻译, 这批学者被称为西方翻译研究中的语言学派 (结构主义),他们从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视角 出发,为翻译研究开辟新途径。。论
翻译学导论

翻译学导论1. 霍姆斯的翻译学结构图霍姆斯的翻译学可以分为“纯理论翻译学”和“应用翻译学”:(1)按照霍姆斯的解释,“纯理论翻译学”的目标是描述翻译现象(描述性翻译理论),建立一些普遍的原则,用以解释和预测翻译现象(翻译理论)。
“纯理论翻译学”下面的“翻译理论”分支又可再分为普遍理论和专门理论。
霍姆斯这里的“普遍理论”是指那些致力于描述和解释各种类型的翻译,并加以概括,适合所有翻译的研究。
“专门理论”研究包括:翻译媒介研究、翻译语对研究、翻译层次研究、文本类型翻译研究、翻译时期研究、具体翻译问题研究。
尽管霍姆斯做出了上述区分,他同时也指出,上述“专门”翻译理论的各个方面可以同时适用。
霍姆斯的“纯理论翻译学”的另一个分支是“描述性翻译研究”。
描述性翻译研究重点探讨的是翻译产品、翻译功能和翻译过程。
描述性翻译研究的成果可以融入“翻译理论”这个分支,建立一种翻译的普遍理论,或者更为可能的是,按图所划分的“专门翻译”理论。
(2)霍姆斯的“应用翻译学”包括三个方面:译员培训、翻译辅助工具、翻译批评。
2. 产品导向的描述性翻译研究探讨已经存在的翻译作品。
它可以对单个的原语文本--目的语文本配对进行描述或分析,也可以对同一个原语文本的一个或多个目的语文本展开比较分析。
这些小规模的研究可以累积成为更大规模的翻译研究,探讨某一特定时期、某种语言或是某种文本类型的翻译。
大规模的研究可以是历时性的(顺着时间的发展),也可以是共时性的(某一特定的时间点或时间段)。
功能导向的描述性翻译研究指的是“在接受语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描述[翻译的]功能:这是对背景而不是对文本的一个研究”。
可以探讨的问题包括哪些书籍在何时何地被翻译,产生何种影响。
这一领域,霍姆斯称之为“社会翻译研究”,今天更多地称之为“文化导向的翻译研究”。
过程导向的描述性翻译研究和翻译的心理学有关,它主要致力于挖掘译者大脑中所发生的事情。
虽然后来有些研究者在朗声思维(译者在翻译时将他们的翻译过程叙述出来,研究者对译者的叙述进行录音)方面做了一些研究,但这一领域至今仍然缺乏系统的分析。
汉英翻译基础教程 期末考试总结

第三章名词的抽象和具体译法第一节名词的抽象译法(p68)粗枝大叶to be crude and careless (with big branches and large leaves)海阔天空to talk with random(with a vast sea and boundless sky)灯红酒绿dissipated and luxurious (with red lights and green wine)纸醉金迷of life of luxury and dissipation (with drunken paper and bewitched gold)单枪匹马to be single-handed in doing sth (with a solitary spear and a single horse)赤胆忠心ardent loyalty (with red gut and heart)无孔不入to take advantage of every weakness (to get into every hole)扬眉吐气to feel proud and elated (to raise the eyebrows and let out a breath)开门见山to come straight to the point (to open the door and see the mountain)大张旗鼓on a large and spectacular scale (to make a great array of flags and drums)风雨飘摇(of a situation) being unstable (the wind and rain are rocking)二.翻译下列句子(1)这是他们夫妻之间的事情,你去插一脚干吗?That’s a business of their own,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Why should you get involved in? (2)别人家里鸡零狗碎的事情你都知道得这么全,真是个顺风耳啊!You know all the bits and pieces of trifles of other families。
(完整word版)翻译学导论(Jeremy Munday)

(完整word版)翻译学导论(Jeremy Munday)第一章翻译学的主要方面小结:翻译研究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近年来获得了迅猛发展。
翻译以前是作为语言学习的一种方法,或是比较文学、翻译工作坊和对比语言学课程的一部分.这门新的学科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詹姆斯.霍姆斯,他在《翻译研究的名与实》一文中不但为该领域提供了一个名称,而且还规划了该学科的结构.翻译理论研究、描述性翻译研究和应用翻译学是互相关联的,近年来都有发展,逐渐在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1. 翻译实践历史悠久,翻译学却是一门新兴学科.2. 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之间的割裂持续存在。
3。
James S. Holmes的《翻译研究的名与实》(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1988年才为人所知)被认为是翻译学的“成立宣言”4. 翻译可以指翻译研究领域、翻译产品(译本)或者翻译过程(产生译本的行为)5。
俄裔美国结构主义学家Roman Jakobson在《论翻译的语言学方面》提出三种翻译类型:语内翻译(intralingual),语际翻译(interlingual),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6。
翻译研究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是最近50年的事,它被称为“翻译学translatology”多亏了James S。
Holmes。
7. 对翻译的探讨,从公元前1世纪的西塞罗、贺拉斯和公元4世纪的圣哲罗姆(《七十子希腊文本圣经》)就开始了,后者被翻译成拉丁文时所用的手法影响了其后的圣经翻译。
8. 18世纪晚期到20世纪60年代,语法-翻译教学法统治了中学语言学习(死记硬背外语的语法规则和结构),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直接法或交际法兴起,语言学习摒弃对翻译的摒弃,翻译局限于高层次大学语言课程和专业译员培训。
9。
翻译也是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领域的一个研究方向。
文学翻译期末总结范文

文学翻译期末总结范文引言:文学翻译作为一门学科,是文化和语言的跨界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翻译文学作品,可以将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优秀作品推广到全球范围内,使读者能够欣赏和理解这些作品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本文将对我在文学翻译课程中的学习和体会进行总结,探讨文学翻译的重要性以及翻译文学作品的难点和技巧,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学习与体会:在文学翻译的课程中,我除了学习了翻译的基本技巧和理论知识之外,还拓展了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多元文化视野。
在课堂上,老师通过讲解经典文学作品的翻译案例和思考,引导我们分析和思考翻译文学作品的难点和技巧。
同时,通过大量的课后练习和小组合作,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翻译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体会到了文学翻译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语言特点,翻译者需要准确把握作者原意,并在新的语言环境下重新表达出来。
这就要求翻译者不仅要精通两种语言,还需要对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除此之外,翻译文学作品还需要注重细节的处理,如诗歌的韵律、修辞手法的转译等都需要翻译者有较高的语言驾驭能力和审美素养。
二、文学翻译的重要性:文学翻译是推动不同文化之间交流和理解的重要手段。
通过翻译,一个作品可以跨越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边界,使原本局限于某个语言群体的读者能够欣赏和理解它的魅力。
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和美感都是普世的,通过翻译可以促进各个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共享。
比如,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红楼梦》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有着广泛的传播和影响,通过不同的翻译版本,读者可以对这个作品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此外,文学翻译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宣传的方式。
很多文学作品承载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通过翻译可以将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传承给后代,并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和认识这个国家或民族。
比如,日本的小说《吾輩は猫である》通过翻译成多种语言,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日本的文化和社会。
典籍翻译期末总结

典籍翻译期末总结一、引言在本学期的典籍翻译课程中,我学习了典籍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并通过实际翻译练习提高了我的翻译能力。
本期总结将回顾我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方法以及对典籍翻译的理解和体会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1. 文字理解困难由于古典文本常有复杂的句式和嵌套结构,文本理解成为我在翻译过程中面临的第一个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了以下方法:(1)反复阅读和分析原文。
通过多次阅读原文,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并将其转化为目标语言。
(2)添加辅助工具。
借助词典、百科全书和研究资料等辅助工具,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从而更准确地翻译。
2. 跨文化转换难题典籍翻译往往涉及不同文化之间的转换,而这种跨文化转换会导致某些特定词汇、习语或文化内涵难以翻译。
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1)进行文化研究。
在翻译前,我会对目标文化进行一定的研究,了解其风俗习惯、历史背景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原文并将其准确翻译。
(2)选择等效表达。
对于一些文化内涵较深的词汇或习语,我会选择在目标语言中有相似或类似含义的词汇,以保持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3. 保持风格和格调典籍翻译除了要传达原著的意思外,还需要保持原著的文体和格调。
这需要我在翻译过程中注意保持清晰、准确、有节奏感的语言风格。
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1)熟悉原著的时代背景和风格特点。
通过对原著的研究,我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从而更准确地将其转化为目标语言。
(2)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
在翻译中,我会尽可能地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以在目标语言中保持原著的文体和格调。
三、对典籍翻译的理解和体会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和实践,我对典籍翻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我认识到典籍翻译不仅是将文字从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更重要的是传达原著的文化内涵和精神。
典籍作为一个民族或一个文化的瑰宝,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智慧和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