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第三章-食品中的化学性危害
食品中的化学性风险及预防措施

食品中的化学性风险及预防措施摘要:民以食为天,保障食品安全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前提,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国家科技的不断进步,为国民生活带来便利条件时,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化学物质渗透到食物当中,对人民生命健康产生了重大威胁。
基于此,本文对影响食品安全的化学性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部分预防措施,希望能以此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并促使食品行业加强内部管理工作,为国民提供良好的餐饮环境。
关键词:食品安全;化学性风险;生命健康;预防措施近年来,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广泛热议的话题,个别食品企业为了利益,突破道德底线和法律界限,对销售食品进行违规的化学加工,以确保卖相和保质期,此种行为严重危害了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如“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苏丹红”事件层出不穷。
因此,提升国民食品安全意识,加强对食品行业的监督管理势在必行。
这期间需要政府部门、食品行业和社会群众三者共同努力,对食品中的化学性风险进行有效防范,确保食品安全,达到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1]。
一、食品中化学性风险概念食品化学性风险,通常是指食品中具有毒害性的化学物质而引起的危害。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为了防止食品腐烂或者变质,通常会添加化学防腐剂等物质,虽然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但是却增加了食品的化学性风险。
而且,部分食品具有天然存在的化学性毒害物质,如果在加工过程中无法有效清理,也会引起食品化学风险。
该种风险,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各种损害,如急性中毒、慢性累积中毒、影响生殖系统、致癌致死等严重后果。
因此,打击黑心食品商家,加强食品化学性风险预防至关重要[2]。
二、影响食品化学性风险因素(一)内源性毒素1.生物毒素生物毒素通常是指动植物或者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自主产生的毒素,该种毒素存在于生物本身,并非人为添加。
许多草本植物都具有生物毒素,而部分会被人类采摘后做成日常餐桌上的食物,在此期间,如果不能对食物所蕴涵的生物毒素进行有效处理,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食品化学性危害及预防的内容

生物多样性减少:食品化学性危害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对经济的影响
食品化学性危害对农业、渔业、畜牧业等行业造成经济损失
食品化学性危害对国际贸易和出口造成影响,影响国家经济发展
食品化学性危害事件曝光后,涉事企业声誉受损,股价下跌
06
食品化学性危害的检测与评估
检测方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化学分析法:利用化学试剂和仪器对食品中的化学物质进行分析和检测
感官检测法:通过观察食品的外观、气味、口感等判断其是否受到化学性危害
仪器分析法:利用色谱、质谱等仪器对食品中的化学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微生物检测法:通过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来判断食品是否受到化学性危害
农药残留原因:农药使用后,部分残留在食品表面或内部
添加剂
定义:指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的化学物质
作用:改善食品的口感、色泽、风味等
种类:防腐剂、抗氧化剂、着色剂等
危害:过量使用或滥用添加剂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工业污染
化学农药污染:使用化学农药进行农业生产,导致食品受到农药残留的污染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防腐剂等化学物质,导致食品受到污染
加强监管:建立完善的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和监管体系
加强食品包装材料的管理
建立严格的食品包装材料管理制度,确保材料来源合法、质量可靠。
对食品包装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无有害物质残留。
定期对食品包装材料进行安全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风险。
加强食品包装材料的监管,确保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的安全可控。
食品安全培训

食品安全培训资料第一章餐饮食品种常见的危害因素一.不安全食品中的危害因素生物性危害:包括致病性细菌,病毒,寄生虫,霉菌等微生物化学性危害:包括食品中本身含有和受到污染物理性危害:主要为各种异物,碎石,铁丝,头发等1.生物性危害以下为引起食物中毒的部分病原菌病原菌常见食品和污染来源发病主要表现主要预防措施副溶血性弧菌海产品腹痛,呕吐和腹泻不生食海产品,避免交叉污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牛奶,熟肉,糕点腹痛,呕吐避免手部有伤口从业人员上岗沙门菌家禽,蛋,生肉腹痛,腹泻,呕吐,发烧避免有腹泻症状人员上岗,食物烧熟煮透,避免交叉污染大肠杆菌生牛肉,受污染蔬果腹痛,腹泻,血便避免有腹泻症状人员上岗,食物烧熟煮透,避免交叉污染痢疾杆菌水,牛奶,色拉,蔬菜,受污染的水腹痛,腹泻,发热,呕吐避免有腹泻症状人员上岗,食物烧熟煮透,避免交叉污染,消灭苍蝇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有:*营养:大多数细菌喜欢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如禽畜肉,水产品,禽蛋,奶类,米饭,豆类等*温度:大多数细菌在5—60C能够很好地生长繁殖,因此这个温度范围被称为危险温度带,冷藏冷冻可以使大多数细菌休眠,但是不能杀死它们,所以记住冰箱不是绝对保险的,高温烧煮一定时间会杀死绝大部分细菌,所以烧熟煮透才是防止细菌繁殖的最好方法*时间:大多数细菌每10-20分钟就能繁殖一代,一个细菌经过4-5小时就能繁殖数以百万计的数量,由于细菌使人致病需要一定数量,因此控制时间以防止细菌繁殖,对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具有重要意义,时间和温度是影响食品中细菌生长最关键的因素,也是大部分餐饮食品中能够最经常运用的控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措施*湿度:水是细菌生长所需的基本物质之一,细菌是由大约80%水构成的,所以在潮湿的地方细菌容易存活,而用干制方法加工的食品则不容易变质*酸度:细菌通常不能在强酸性(如柠檬,醋)或强碱性(如苏打饼干)的食品中繁殖,在弱酸性或中性食品中较易繁殖,大部分食品的PH值都在此范围内,如奶类,畜禽肉,水产品,禽蛋,大部分水果等*氧气:有些细菌需要氧气才能生长繁殖,有些则不需要,还有些再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长(大部分食物中毒致病菌属此类)2.化学性危害化学性危害是可使人致病的有毒化学物质引起的危害,这些化学物质可源于食品本身,也可以是受到外来污染所致有毒食品有毒物质中毒表现预防措施青皮红肉鱼青专鱼,金枪鱼,沙丁鱼,秋刀鱼等青皮红肉鱼鱼体不新鲜时,组胺酸分解形成的组胺皮肤潮红,斑疹或荨麻疹,结膜充血,头疼,头晕,心跳呼吸加快不采购不新鲜的鱼,运输,储存,加工都要注意低温保鲜有机磷农药蔬菜水果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呼吸困难昏迷选择信誉好的供应商,蔬菜加工时以洗洁精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冲净,烹调前再浸泡1分钟,可有效去除大部分农药瘦肉精猪肝,猪肾,猪肺心跳加快,肌肉震颤,头晕,恶心,脸色潮红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不采购市场外无证摊贩经营的产品,猪肉内脏选择有品牌的定型包装产品亚硝酸盐误用亚硝酸盐的腌腊肉,暴腌菜口唇,舌尖,指尖青紫,头晕,乏力,呼吸急促不使用来历不明的食盐或味精,不自制肴肉,腌腊肉3.物理性危害物理性危害主要是食品中的各种有害异物,如金属,玻璃,碎骨等,人误食后可能造成身体外伤,窒息或其他健康问题,预防物理性危害应在食品验收,加工等环节进行仔细检查,并采取措施避免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混入异物第二章食物中毒的预防原则1.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几个概念*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因食用中毒食物引起的一类疾病,大多由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即生物性危害)引起,少数由食品中的各种有毒化学物质(即化学性危害)引起*具有潜在危害的食品虽然任何食品都有可能受到污染,但是有些食品特别适宜细菌迅速生长,繁殖和产毒,这类食品被称为具有潜在危害的食品,如生肉或烹饪过的熟肉,家禽或海鲜,乳制品,生蛋或熟蛋,烹饪过的蔬菜,豆类或面食,豆腐,切开的弱酸性水果和瓜类*危险温度带即适宜细菌生长繁殖的温度区域,建议餐饮单位以5-60C作为危险温度带*中心温度指块状或有容器存放的液态食品或食品原料中心部位的温度,中心温度可用中心温度计测量*交叉污染指通过生的食品,食品加工者,食品加工环境或工具把生物的,化学的污染物转移到食品的过程,细菌引起的交叉污染是最常见的交叉污染2.本市餐饮业细菌性食物中毒的5种常见原因为*交叉污染食品的成品在食用前一般不再加热,一旦受到致病菌污染,极易引发食物中毒,加工过程中要避免:成品和原料,半成品存放中相互接触,装成品和原料,半成品的工具,盛器混用,操作人员接触原料,半成品后双手未经消毒即接触成品*从业人员带菌污染一旦从业人员手部皮肤有破损,化脓,疖子或患有感冒,腹泻等疾病,便会携带大量致病菌*食品未烧熟煮透生的食品即使带有致病菌,通过彻底的加热烹调,也能杀灭绝大多数的细菌,但如果烹调前未彻底解冻,一锅烧煮量过大或烧制时间不足等,使食品未能烧熟煮透,就会导致致病菌未被彻底杀灭,从而引发食品中毒*食品储存温度,时间控制不当具有潜在危害的即食食品在危险温度带(5-60C)的储存时间超过2小时,食品中的细菌就可能大量繁殖*餐具清洗消毒不彻底盛放食品成品的餐具或其他容器清洗消毒不彻底,或者消毒后的餐具受到二次污染,致病菌通过餐具污染到食品,也可以引起食物中毒3.食品中毒的预防原则原则一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保持清洁,保持厨房环境的清洁*保持手的清洁,做到经常洗手*避免老鼠,蟑螂等有害动物进入库房厨房和接近食品*处理冷菜要做到“五专”,专间,专人,专用工具,专用冰箱,专用消毒设备*生熟食品德容器,工具要有明显的区分标记*从事粗加工或接触生食品德从业人员不应从事处理冷菜工作*选择来源正规,优质新鲜的食品原料*熟食品德加工处理要使用净水原则二控制细菌的繁殖*控制温度:具有潜在危害的食品制作后至食用的时间超过2小时的,应在危险温度带范围之外温度条件保存,食品应快速冷却,尽快通过危险温度带,具有潜在危害的食品原料应冷冻或冷藏保存,冷冻食品解冻应在冷藏或较低温的流水条件下进行*控制温度:不要过早加工食品,食品制作完成到食用时间应控制在2小时以内,生食海产品加工好至使用的间隔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冷库或冰箱中的生鲜原料,半成品等,储存时间不要太长,使用时要注意先进先出原则三:杀灭病原菌*烧熟煮透:烹调食品时必须使食品中心温度超过70C,保险起见最好能达到75C并维持15秒以上,在温度危险带存放超过2小时的菜肴食用前要彻底加热至中心温度达到70C以上,已变质的食品可能含有耐热的细菌毒素,不得再加热供应,冷冻食品原料宜彻底解冻后加热,避免产生外熟内生的现象*严格洗净消毒:生鱼片,鲜榨果汁,水果拼盆等不经过加热处理的直接入口食品,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的消毒,餐具,熟食品容器要彻底洗净消毒后使用,双手要经常清洗消毒原则四:控制加工量如果超负荷进行加工,就会出现食品提前加工,设施设备不够用等现象,从而不能严格按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进行操作第三章清洁消毒和虫害管理1.清洁消毒的原则清洁和消毒并不是一回事,清洁意味着去除可见的污物,消毒则是清除有害细菌,病毒清洁一般是用水,清洁剂去除可见的污垢消毒的方法包括热力消毒和化学消毒两种,相对而言,热力消毒操作简单,效果好,是首选方法,其中湿热消毒(如蒸汽,煮沸)比干热消毒(如红外)的效果要好,化学消毒影响因素较多,如溶液浓度,接触时间和已使用时间等,在操作时尤应注意2.场所设施设备清洁*抹布使用注意事项应采用浅色布料制作,以便发现污物使用不同颜色的抹布擦拭不同的表面擦拭直接入口食品接触面的抹布应经过消毒*清洁工具和物品的存放有专门的储存间和专门的场所专用的水池清洁工具应在清洗后存放清洁后的清洁工具应采用吊挂等方式自然晾干*化学物品的存放不得将化学药品,洗涤剂或杀虫剂与食物,厨房用具或设备存放在一起第四章食品采购和储存1.《食品卫生法》对食品包装,进货有以下规定*定型包装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必须在包装上标出品名,产地,厂名,生产日期,批号,规格,配方或主要成分,保质期限,食用或使用方法,,加工食品标签上应有“QS“标志,国内市场销售的食品,必须有中文标识*销售商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履行建立产品销售台帐的义务,台帐应如实记录进货时间,食品名称,规格,数量。
食品营养卫生4.3食品的化学性污染

本节点睛 一、重金属污染 二、农药、化肥、化控技术使用所
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 三、兽 (渔)药残留和饲料添加剂 对食品的污染 四、亚硝酸盐和 N-亚硝基化合物
对 五、其他化学污染物 食品的污染 视野链接
在现代工农业发展中,重金属污染、
农药、兽(渔)药残留和食品添加剂等 化学性污染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危害越来
件(又称油症事件);
(三)甲醇
甲醇 (又称木醇) 是一种强烈的神经和血管毒
物, 可直接毒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视神经,造成视神经 萎 缩、视力减退,甚至双目失明。防止甲醇中毒的措施 (见图4-3-12)。
图4-3-12 防止甲醇中毒的措施
(四)二噁英
二噁英为一类致癌物,它对人体造成的危
(二)食品中的铅污染
1. 主要来源 铅在环境中分布很广,存在于土壤、水、 空气和许多工业产品中。 2. 危害 人体从各种途径吸收的铅,通过血液转 运主要蓄积在骨骼中,铅在人体内的半衰期 约1460天;铅对人体的毒性是不可逆转的; 儿童对铅的吸收率较高,危害也更大,主要 损伤儿童脑组织。
当食物中的农药超过最大残留限量(MRL)
二、农药、化肥、化控技术使 用所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
化学农药的分类(如表4-3-1)。
表4-3-1 化学农药的分类 有机氯类 滴滴涕 六六六 艾氏剂 毒杀劳 氯丹 七氯 氧化 敌百虫 敌敌畏 甲胺磷 乙酰 久 乐果 甲胺磷 效磷 马拉 甲基 甲拌磷 甲基 有机磷类 对硫磷 硫磷 内吸磷 对硫磷
长期食用被汞污染的食品,可引起
慢
性汞中毒等一系列不可逆神经系统中毒
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2)

1、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
微生物的作用; 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 食品的外界环境条件;
一般来说,食品发生腐败变质,与食品本身的性质、污染 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食品所处的环境等因素有着密切 的关系,而它们三者之间又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2、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产物与鉴定指 标
20
A.化学过和及产物
26
3、食品中霉菌污染有一定菌相:
黄曲霉毒素: 玉米、花生; 青霉和毒素: 大米; 镰刀菌及毒素:小米、玉米
27
4、影响霉菌生长产毒因素
水分和湿度:食品水分 17-18%产毒好, aw<0.7霉菌不能生长
相对湿度 80-90%产毒好,<70%不能产毒, 温度:20-28℃均能生长,产毒温度略低于生长最适
一方面,它可以作为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 许多实验结果表明,食品中细菌总数能够反映出食品的
新鲜程度、是否变质以及生产过程的一般卫生状况等。一般 来讲,食品中细菌总数越多,则表明该食品污染程度越重, 腐败变质的可能性越大。
另一方面,它可以用来预测食品可能存放的期限程度。 如实验表明,菌数为105cfu/cm2的鱼,在0℃下可保持6d,而 菌数为103cfu/cm2时,保存期可达12d。
17
由于大肠菌群都是直接或间接来自人或温血动物 的粪便,来自粪便以外的极为罕见,所以大肠菌群 作为食品卫生标准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
食品卫生学意义: A.食品曾受到人与温血动物粪便污染(它可以作为
粪便污染食品的指标菌)
B. 肠道致病菌污染食品的指示菌
18
(二)食品的腐败变质 食品受到外界有害因素的污染以后,食品原有
色、香、味和营养成分发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 结果使食品的质量降低或完全不能食用,这个过程 称为食品腐败变质。
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概述

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概述食品的化学性污染是指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的食品中出现有害化学物质的现象。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来自于农药、兽药、化肥、污染环境、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等,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本文将探讨食品的化学性污染的种类和常见来源,并提出预防化学性污染的方法。
一、食品的化学性污染的种类1. 农药残留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为了抑制病虫害而使用的化学物质。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过的农药,可能会在食品中残留,从而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
2. 兽药残留兽药是兽医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所使用的化学物质。
如果动物在服用兽药后被屠宰,兽药残留可能会进入食品中,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3. 化肥残留化肥是农业生产中用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化学物质。
如果化肥使用过量或不当,化肥残留在农产品中可能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风险。
4. 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是一类密度较大的金属元素,如铅、汞、镉等。
重金属可以通过污染环境、土壤和水源进入食物链,在食品中积累超标,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5. 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提高食品质量和口感而添加到食品中的化学物质,如色素、防腐剂、甜味剂等。
如果添加剂的使用超标或使用不当,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危害。
6. 食品包装材料食品包装材料中可能含有一些有害化学物质,如塑料中的可塑剂或涂料中的有害物质。
如果这些物质向食物中迁移,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二、食品化学性污染的常见来源1. 农业生产过程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兽药和化肥,如果使用不当或超出合理限量,可能会导致食品中残留有害物质。
2. 农产品加工和储存在农产品的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可能会使用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如果使用超标或不当,会导致食品中出现化学性污染。
3. 工业污染工业活动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可能含有有害物质,通过环境的污染,进而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4. 食品加工和制造过程食品加工和制造过程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可能存在有害物质,如果使用不当或超标,可能导致食品的化学性污染。
食品中的化学性危害

食品中的化学性危害作者:谭幕华袁迪张昊来源:《食品界》2017年第06期学性危害(又被成为化学危害),实质上就是存在于食品内的、个体在食用一定数量以后致使自体产生疾患的一类化学物质。
食品加工制造的程序是极为繁琐的,在多样化因素的作用下其储藏与销售等环节上均有可能出现污染物,对食品的质量以及安全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文章以食品中的化学性危害为论点,做出相关内容。
食品中的化学性危害食品添加剂和辅助剂。
前者具体是指食品在生产、加工、制造、处理、包装、输送与储存等系列性环节中,生产厂家为了达到延缓其保质期等目标,借用多样化方式将保水剂、保鲜剂、防腐剂、着色剂添置食品中,此时食品特性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亚硝酸盐为火腿肠发色剂,亚硝酸盐在海鲜类食品中的应用起到保鲜的作用。
后者在食品中的应用通常是为了达成某技术指标而使用的原料、食品或他类成分,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加大了终极产品衍生物或他类残留物生成的概率。
尽管CACCodex 标准1-1985对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辅助剂的用量做出确切的规定,但是防腐剂在食用生产进程中还是被广泛的应用,这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天然毒素类与天然过敏源物质。
前者具体是指能引起特殊体质过敏反应的、食品自体所含有的正常成分,常见的有大豆蛋白、虾蛋白、羊肉中的致敏物质等。
毒素来源的途径是多样化的:利用食品内自然存有的、制造商为了盈利而加入的添加剂、环境污染物侵袭导致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形成的的病原体等。
天然毒素类或天然过敏源物质在机体中的滞留,将会破坏有益菌体,干扰新陈代谢出的均衡性,其危害性在以下几方面体现出来:对肠胃黏膜起到刺激作用;在心肺等重要器官中扮演病原体的角色;误将吞噬细胞激活;加大肿瘤与癌症出现的概率等。
他类化学污染物的危害化学性污染。
化学试剂制造进程中,润滑油、清洁用产品、消毒剂和油漆等工厂化学药品的过量使用,其会借助和产品接触的方式滞留在产品内。
此外,非食品包装材料与包装器皿也会借助和食品接触的方式,使毒害物质侵袭食品。
食品安全危害基本知识

引起人食源性疾病的微生物 细菌 引起人食源性感染的细菌 沙门氏杆菌,魏氏杆菌、志贺氏杆菌,链球菌,肠炎耶尔森氏杆菌,空肠弯曲杆菌,炭疽杆菌,布氏杆菌,霍乱弧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钧端螺旋体,结核杆菌,野兔热杆菌,单细胞增生性李斯杆菌,产气夹膜梭菌。 引起中毒的细菌 肉毒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
温度 温度与微生物的生长:温度为微生物生长的核心因素,细菌在很宽的范围内生长,从华氏14到华氏194度皆能生长,根据其温度生长范围,细菌分为三类:嗜冷菌、嗜温菌、嗜热菌其最适生长温度分别是20℃以下,36.5 ℃ 、55 ℃ 。 食品安全方面有关的细菌,大多是嗜温菌,其最佳生长 温度接近人体温度,对此点细菌应予以控制。
2兽药残留定义:是指动物产品的任何可食部分所含兽药的母体化合物及代谢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杂质的残留。 包括原药,代谢产物及原药,代谢产物与大部分共结合产物。 目前兽药残留主要有抗生素类,磺胺类、呋喃菌类、抗球虫药、激素药、驱虫药类。 兽药在动物体内分布与残留影响因素:用药时动物饲喂状态、给药,兽药种类,及给药次数,休药期。
细菌二分体裂解繁殖,在条件适宜时每20-30秒繁殖一代,分四个周期(Lag期:第一期,调整代谢适应环境期。一般发生于温度出现显著变化,或从一种培养接种到另一种培养基,数量不变,形态增大。Lag期非常重要,如果食品处理适当,细菌就会处于该期中,不会繁殖。因此,加工厂要搞好卫生,限制可利用的营养成分,抑制细菌生长。
细菌:单细胞,按形态:分球状和杆状;按能否产生芽胞:分芽孢菌和非芽孢菌。
芽孢是细菌生活周期中的一种休眠状态,通常喻为植物种子,一但条件适宜就会发芽生长。一般而言,芽孢对热、冷、化学物质具有高度抵抗力,为食品安全中主要控制对象。
对数生长期:水分、湿度、营养适宜,细菌快速指数增长。静止期:细菌数保持稳定,营养短缺,废弃物增长,使生长和死亡平衡。死亡期:营养物缺乏,有毒代谢产物增加,细菌数开始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临床表现
地方性砷中毒以皮肤损害为主 主要表现,掌拓部角化过度,皮 肤癌发病率增高以及末梢神经 炎等症状。严重的下肢皮肤可 以发黑、坏疽,甚至可危及生 命。四肢有疼痛、行动困难、 肌肉萎缩等表现。
12
孟加拉国和印度的砷污染灾难 (Water Reasearch 2001,12. 34~36)
丙烯酰胺(油榨淀粉类食品) 氯丙醇(配置酱油生产) 亚硝基类化合物(化肥过量使用) 多环芳烃类化合物(高脂肪类食品) 杂环胺类化合物(高蛋白质类食品)
25
26
亚硝基类化合物
1. 分类、结构特点及理化性质
亚硝胺是在加工和干燥过程中由硝酸盐和仲胺反应产
生。
R1
NNO
R2
R1和R2为烷基、芳烷基、芳基时,称为亚硝胺;
➢二噁英被称为“地球上毒性最强的毒物” 之一。例如:0.1克的二噁英毒量就能使数 十人和上千只禽类死亡。 ➢越战期间,美国在越南撒下大量除草剂, 受害地区出生了大量的畸形儿,事后被证 实为二噁英所致。
23
2005年5月1日,越南 胡志明市,4岁的 Nguyen Xuan Minh。
24
3 食品生产加工、烹调过程生成的污染物
283Βιβλιοθήκη 亚硝基化合物的转化大气中的N2 土壤中的NO3-
腌制食品中NO2-
腌制、贮存
植物和水中NO3-
腌制肉制品的亚硝胺 含氮化肥
第三章 食品中的化学性危害
1
化学性危害
环境污染物:无机污染物,有害重金属元素(铅、镉、 汞);有机污染物(二噁英,多氯联苯); 原料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天然 有毒植物成分; 食品生产加工、烹调过程生成的有机污染物(氯丙醇, 丙烯酰胺,多环芳烃,亚硝胺,杂环胺类化合物); 非法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
常温下液体(溶点-38.7℃),易蒸发成汞蒸 汽——易通过呼吸道中毒。
比重大,表面张力大——易形成小汞珠,污 染环境后不易清除。
可与烷基等生成脂溶性强的有机汞化合物 (如甲基汞) ——易于进入人体,并通过血 脑和血胎屏障,造成严重损害。
2.环境中汞污染主要来源
自然来源 人为污染
工业用途在3000种以上(主要来源) 农业用汞 :杀虫剂、杀菌剂等(已经较少使用) 医院汞污染
孟加拉国和印度的许多地区都以含砷量很高
地下水作为饮用水,砷中毒危及8000万人的健康,
已确诊超过10,000人患砷中毒病。这一问题成
为当代全球任何其他自然灾害无法比拟的大灾
Severe keratosis
难。40%的水井中的砷浓度均超过WTO的标准, 数百个饮用井水的溶解性砷浓度>200μg/L,而
当R1(或R2)为酰基, R2(或R1) 为烷基或芳烷基时,称为
亚硝酰胺。
27
2. 亚硝胺的来源
自然界中的闪电、火灾、化石燃料燃烧产生 N0x,在土壤微生物的硝化作用下, 硝酸盐被还 原为亚硝酸盐; 大量使用氨肥造成部分地区土壤中亚硝酸盐、 亚硝胺严重超标,形成区域性癌症高发区 人们通过食物摄入亚硝胺的主要来源是腌制品 (腌猪肉、腌豆角等) 。
3、甲基汞中毒机制
◦ 脑组织富含类脂质,从而在其中蓄积 ◦ 与巯基稳定结合,使酶失活
典型中毒事件1:水俣病事件 典型中毒事件2:伊拉克面包事件
砷
Arsenic
10
1.砷
砷是具有金属光泽的类金属,由于毒性和金属相似,与重金属列在一起。 毒性与存在形式和价态有关
无机砷>有机砷 As3+>As5+
砷毒作用机理: As对体内酶蛋白巯基(-SH) 有特殊亲和力,从而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
Zn
Cu
污染农田
As
16 km
Pb
污染农田
酸化
上坝村: 214人死于
癌症,“癌症村”
3000多上坝村民,从1987年至今,已有250余人因癌症而丧生,央视曾称其为
“死亡村庄”;横石水稀释10000倍,水生物还是不能在里面存活24小时。其
毒性可顺延下游50公里
5
汞 mercury
6
1.汞的理化性质
2
1、有害重金属
1.1 重金属的生物富集作用
3
1.2 有害金属污染食品的途径
自然环境(土壤、水、空气)的本底水平 与食品中的含量相关。 废水、废渣、废气对环境的污染 食品加工、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的污 染(机械、管道、容器、食品添加剂)
4
矿区及周边污染:广东大宝山
严重污染的河流(横石河)
复合 污染 Cd
饮水中砷的限值为50μg/L。
Hyperkeratosi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kin cancer
13
2、 持续性有机污染物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2.1、POPs的定义 是一系列在环境中长期残留和长
距离迁移,具有脂溶性和生物蓄积性, 对人类和野生动植物有高毒的含碳化 合物。
杀虫剂
+ + + + + + + + +
工业化学品 非人工合成副产品
+ + +
21
例 二噁英
O
Cl
Cl
Cl
Cl
O
O
PCDDs,75
Polychlorodibenzodioxins
多氯二苯并—P—二噁英
PCDFs,135
Polychlorodibenzo-furans
多氯二苯并—P—二22呋喃
二噁英的毒性
14
2.2 POPS的特性
长期滞留性
12种POPs半衰期
14 12 10
8 6 4 2 0
15
艾试剂 氯丹 DDT
狄试剂 异狄试剂
七氯 六氯代苯
灭蚁灵 毒杀芬 多氯联苯 二恶英/呋喃
Year
远距离迁移性
16
生物蓄积性 滴滴涕, DDT
17
严重的毒性效应
环境激素效应:
性别变异和行为失常
致癌、致畸、 致突变
18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温室效应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臭氧层破坏 已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三大环境问题
19
2.3.POPs公约
POPS公约是指2001年5月,世界上90多个 国家在斯德哥尔摩签署的旨在控制和消除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污染影响的国 际公约。
人类保护环境的里程碑
20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
名称
1.艾氏剂 2. 氯丹 3. 狄氏剂 4. DDT 5. 异狄氏剂 6. 七氯 7. 灭蚁灵 8. 毒杀芬 9. 六氯苯 10. 多氯联苯 11. 二噁英 12. 多氯代苯并呋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