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 23《马说》(第1课时)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

马说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课标对古文学习的要求(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情感。
(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教材分析《马说》是韩愈的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
是古今传颂的名篇,内容具有典型意义,所反映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它的显著特点就是文辞形象简练,意蕴含蓄,读起来回环跌宕,格调铿锵,好像游历小巧的的园林,有咫尺万里之势。
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强烈愤慨和怀才不遇的思想。
3、中招常考考点:近8年来,某某省中招课内对比阅读每年设计4道小题,1题1考点。
(1)实词理解(2)句子翻译(3)文意理解(4)迁移运用4、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础,在诵读的基础上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了解常用文言句式,逐步培养阅读文言作品的能力,用心领悟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二、学习目标1、通过查阅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能够准确说出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够读准字音和课文节奏。
3、通过课下注释及有关资料,能够准确说出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三、评价任务1.通过目标一,学生能够说出作家作品和写作背景的知识2.通过目标二,学生能读准字音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目标三,学生能够说出重点文言字词的含义和重点句子的翻译。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品读课文,能够说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2、通过反复品读课文,能说出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感情。
评价任务1.通过目标一,能够说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2.通过目标二,能够说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寓意及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感情。
马"那样的人才?学生能联系当今的社会现实,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迁移应用练:辩一辩韩愈认为自己这匹“千里马”是因为没有遇到“伯乐”,所以没有发挥的机会。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而人才本身又如何做到人尽其才?请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马说》第一课时教案

《马说》第一课时教案
时间:2013、10、11 地点:德化六中执教者:德化五中庄雪芬
教学目标:
1、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课文,了解“说”的文体特点。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正确地翻译课文。
3、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正确地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说马”导入。
二、揭题解题
1、揭题《马说》。
2、作者简介——韩愈。
3、解题:“说”这种文体的特点;“马说”的大意。
三、朗读课文
1、师范读,生边听边标字音。
2、给两个长句划分节奏。
3、生练读后,全班读课文。
四、疏通文意
1、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课文。
2、完成导学案的第一部分。
3、质疑、交流,反馈:
⑴通假字:食、见、材、邪
⑵一词多义:之、以、其、而、能、策
⑶抽查重点句子翻译。
4、小结。
五、迁移运用
1、阅读附文《骥遇伯乐》,说说故事的大意。
2、完成导学案第二部分。
六、总结归纳
七、布置作业
1、整理译文,背诵课文。
2、积累有关“马”的典故、四字成语、古诗文等。
精选韩愈《马说》教学设计5篇

精选韩愈《马说》教学设计篇5复习目标: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归纳这一类怀才不遇的文学作品的共同特点,做一点初步的文学探究。
一、复习导航1、韩愈,字,朝著名文学家,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有韩愈、元、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马说》是其《》中的第四篇。
我们曾学过他的诗<<>>,默写此诗:2.对照注释巩固重点词释义。
(1)故虽有名马(2)骈死于槽枥之间(3)才美不外见(4)策之不以其道〔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6)执策而临之(7)一食或尽粟一石(8)安求其能千里也3.查找有关马的成语:二、合作探究温馨提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初登仕途,很不得志。
曾三次上书宰相,要求提升重用,未能如愿,心中郁闷不平。
思考题:1.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2.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3.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4.本文的中心论点句是:,全文的主旨句是:三、教师导学:本文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也是作者本人不幸遭遇的真实写照。
请同学们阅读思考,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3.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4.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5.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6.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7.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8.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四、拓展延伸比较阅读: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①介:披上战甲。
②褫(chǐ):解除。
马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2、熟练朗读课文。
3、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文,掌握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三、了解文体特点“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通常以托物寓意的手法,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跟现代的杂文大体上相近。
我们学习过的的说体文章有:周敦颐的《爱莲说》。
解题:“马说”即“说说千里马”或者“说说千里马的问题”四、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图片5、6、7)五、疏通文意(课文字词详解)马,①而:表转折,但是。
②故:所以。
③虽:即使。
①祗②辱③于④奴隶人之手,⑤骈死于⑥槽枥之间,不⑦以千里称也。
①祗:只,仅。
②辱:(受)屈辱。
③于:在。
④奴隶人:奴仆。
⑤骈(pián)死:(和普通马)一同死。
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⑥槽枥:马槽。
⑦以……称:以……著称。
以,凭。
马之千里①者,②一食③或④尽粟一⑤石。
⑥食马者不知⑦其能千里⑧而食也。
①……者:……的马。
②一食:吃一次。
③或:有时。
④尽:吃尽。
⑤石:容量单位。
⑥食(sì):同“饲”,喂。
⑦其:指千里马。
⑧而:表承接。
①是马也,②虽有千里之③能,④食不饱,力不足,⑤才美不⑥外见,⑦且⑧欲与⑨常马⑩等⑪不可得,①是:这。
②虽:虽然。
③能:才能。
④食:吃。
⑤才美:才能和美好的素质。
⑥外见:表现在外面。
见,同“现”,显露、表现。
⑦且:犹,尚且。
⑧欲:想要。
⑨常马:普通的马。
⑩等:等同,一样。
⑪不可得:做不到。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①安:哪里,怎么。
①策之不②以其道,食之不能③尽其④材,⑤鸣之而不能⑥通其意,①策之:用马鞭赶它。
《马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24.《马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马说》是唐代韩愈的颇为著名的散文,是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文言文。
该文巧比善喻,奇偶交错,一气呵成,文气浩然。
托物寓意,雅俗易懂,但思想深刻,文笔简洁洗练,恣意纵横,老辣而不乏诗情,全文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和怀才不遇之叹,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实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学生分析】在学习《马说》之前,学生已经学过“说”这种文体,比如《爱莲说》。
所以学生对于如何在文中发掘作者在其中所寄托的情感,并不是毫无头绪的。
再者,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文言文,有了一定的文言语感,而且也积累了一些文言常用词语的用法。
这篇文章可读性强,文字也不算很深,所以要让学生基本上理解本文的大意并不难。
学生能够借助课下注释和手头的工具书,自主解决,只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但学生大多基础过于薄弱,并受生活阅历和接受水平的限制,难以完全理解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基于这种情况,本节课以朗读为主,让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对于内容则可不过份深入。
此外,因为《马说》创作的时间距离今天已经很久远,教学需要通过补充课外相关的史实资料、作者的生平资料,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本文的作者、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从而更好地发掘《马说》背后所蕴含的作者的微妙的情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诵读中,学会断句,并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2、过程与方法:提升学生自己学习文言文的水平,尝试让学生自己翻译重要字词,进而通解全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朗读中使学生初步了解韩愈怀才不遇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诵读中,学会断句,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提升学生自己学习文言文的水平,在朗读中使学生初步了解韩愈怀才不遇的情感。
【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媒体】多媒体白板平台、PPT(幻灯片)【设计思路】1、贯彻语文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个理念,于课前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来实现部分教学的目标。
《马说》教案3篇

《马说》教案3篇《马说》教案3篇《马说》教案篇1 《马说》教学教案的设计【教学目的】1、熟读课文,理清思路。
2、理解课文所蕴含的寓意。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好!我来自榕江一所农村初中,很快乐能与同学们共度一段愉快的学习之旅。
虽然乐里到凯里只有100多公里,但假如要骑马来这儿,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咱们今天就来共同学习一篇关于“马”的文章吧。
请翻开书第174页《马说》。
(大屏幕显示)二、释题及作者简介1、“说”,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跟如今的杂文相似。
课题可简单地理解为“说马”。
(大屏幕显示)2、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散文尤为著名,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他29岁才初登仕途,但为官路上受挫颇多,怀才不遇的思想极为强烈。
(大屏幕显示)三、研读课文1、老师范读(目的是让学生感受语气,初步感知大意。
)2、学生齐读(目是让学生熟悉文句,进一步感知大意。
)3、学生思读,讨论理解⑴ 老师引语及提问:同学们以同桌为小组,结合课文注释读课文理解文意,找出作者在文中提出观点,看哪小组同学完成得又快又准确?(巡视备问)。
(大屏幕显示)明确:作者在课文第一段首先提出论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接着提出自己观点:因“伯乐不常有”,“虽有名马”却“不以千里称也”是不可防止的。
(即“千里马”常被埋没。
)⑵ 老师引语及提问:同学们说说论题中“伯乐”与“千里马”是什么关系?明确:“伯乐”决定着“千里马”的命运, “千里马”依靠“伯乐”生存。
⑶ 老师引语及提问:明白了论题中两者的关系,也找到了作者的观点,同学们继续以同桌为小组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明确:作者举例阐述了“千里马”被埋没。
作者认为,“千里马”没能表现出日行千里的才能,原因在于“食马者”不知马,因为他只用对待普通马的方式喂养千里马,千里马因“食不饱,力缺乏”,才能才被埋没。
由此可知,“食马者”平庸浅薄。
《马说》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马说》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马说》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积累优美的词句。
2、了解作者写作目的,学会欣赏马的美德与美丽3、学习运用对比描写。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写作目的,学会欣赏马的美德与美丽2、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并试写教学难点: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并试写导入新课以一组马的图片导入,请说说马给你的印象?今天的课文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马。
朗读感知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但是运用了散文的语调。
1、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问题:文章写了哪几种马?2、分别找出各种马的特点。
(小组接龙,每人找到一种,有感情地朗读,并概括特点)3、从作者的描绘中,你可以看出作者对各种马分别持怎样的态度?(可用原文语句回答)≮≮活动研讨作者将各种马都描绘得各具特色,真是五彩纷呈,假如再有依次选择的机会,让你做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请用句式“我愿意做马,因为。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小组活动:当马遇到马以文中各种马的特点为依据,进行对话演出。
拓展练习来看看字典中马的解释: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
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
皮可制革。
你觉得写得好不好?为什么?课文用了什么办法来把马写得生动形象呢?将马与好几种动物进行了对比描写。
你觉得有什么好处呢?引入平实性说明文与文艺性说明文的概念。
根据课文内容,试着用对比的手法与散文的语调来改写字典中的解释。
作业布置1、用对比描写改写字典中虎的解释2、课外阅读周涛散文《巩乃斯的马》,感受飞奔的马,做摘抄《马说》教案篇二教材分析:《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的自读课文。
本文是一篇精彩的论说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形象的写出了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揭示了伯乐不识马的根本原因。
与其说是写千里马的遭遇,不如说是写人才的遭遇,表达作者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无情的控诉。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和初中文言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能疏通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大意的目的。
《马说》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6篇)

《马说》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6篇)《马说》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马说》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
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却一直得不到重用,所以常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本文正是以良马喻人才,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对统治者埋没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愤懑不平之情充溢其中。
【教学设想】想要拉近学生和文言文的距离,教师就应当帮助学生搭建沟通古今语文的桥梁,让他们自如的往来其间。
因此本课的教学结构按照“共鸣”“争鸣”“一鸣惊人”三个环节设计。
在“共鸣”环节学生通过读的方式体会作者情感,领悟文章寓意;在“争鸣”环节学生通过辩论方式,学会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人才和伯乐的关系;在“一鸣惊人”环节中学生通过交流的方式,了解当前社会人才不被埋没的途径。
【教学目标】领悟文章寓意,寻求自我被赏识的途径。
【重点难点】1.领悟文章寓意。
2.寻求自我被赏识的途径。
【教学方法】朗读法、开放式讨论法、小组合作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ppt出示图片,介绍图片)最近有张照片在网上很火,我请大家欣赏一下。
照片上的女孩前几日参加北京电影学院考试,在表演复试中落榜,一时情绪失控,在现场大喊大叫,被网友称作“咆哮姐”。
同学们,你知道她咆哮什么?(学生七嘴八舌说)她喊的是“为什么啊”,言外之意就是我的表演已经很好了,为什么就没人赏识我呢?那么你们也有这样不被人赏识的时候吗?(学生谈自己不被赏识的经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文,看它是否说出了你的心声。
(板书课题——马说)二、共鸣文章中有你的影子吗?(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正音。
(二)学生自由朗读,寻找身影。
1.千里马的特征?(可原话,可自己说)明确:日行千里一食或尽粟一石2.千里马的遭遇?(用文中的话来回答,指导朗读,突出“也”字的不同语气)明确:“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这里的“也”有惋惜意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给两个早晚读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背诵《马说》全文,课堂检测学生读书效果。全班46个学生中有3个女生和1个男生能在课前背下全文。课堂中请4位同学到讲台现场背诵接龙,教师随机更换位置,严检背诵效果,提高背诵能力。背诵接龙检测中,4位同学均能熟练背下全文,效果不错。
遗憾的是,一个课时的内容需要两节课的时间来完成。课堂检测环节,20%的同学检测中出现字词错误的现象,5%的同学抄写也出现错漏问题。对出现错漏现象的同学,笔者会再次进行检测,力争达到100%准确率的良好课堂效果。
(四)用口语说文解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中,第5、7、8组同学代表用瑶族方言分别翻译课文,深挖方言丰富多彩的表达效果;第1、2、3、4、6组各选代表用国语标准解释课文第一、第二段的重点字、词、句。
重点句翻译(注意加点词语的准确含义)。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五)重课堂检测,提高学习效果
课堂检测内容主要是课文生字的读音,以及1、2段重点词义和名句翻译,让学生根据个人学习能力自主选择测试或者抄写,课题组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现场批改测试卷,组长填写课堂量表,检查组员抄写作业准确情况,确保100%完成课堂检测。
【关键词】生态阅读;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基金项目】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南宁市教师网络研修主题拓展延伸——上林县初中语文工作坊生态阅读课堂实践研究”(2018C645)初中语文生态阅读高效课堂示范课教学设计。
在生态阅读课堂实践研究工作中,笔者不断尝试,努力探究生态阅读教学方法,总结提炼出适合农村初中学困生的高效阅读教学模式。本文以《马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为例,展示初中语文生态阅读教学课堂实践的探究成果。
一、注重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是学困生汇集在一起的集体,全班46人中,3人智力有缺陷。在43个智力正常的孩子中,3人几乎不识字,2人写字基本不成型,9人基本不读不写,10人随性读读写写,15人被动学习,4人较主动学习。班级学习氛围不浓,最佳的学习状态是15分钟以内。对于这样的学情,笔者降低教学难度,分课时授课,专抓课内字词句的学习和积累,注重提高背诵默写、文言翻译、字音字形和文学常识考点的有效分值。采用“一课一例,学后即练,练后即测”的学习方法,注重课堂学习效果的检测,努力实现100%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高效阅读课堂。
《马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李桂芬
来源:《教育界·D》2019年第12期
【摘要】作为现代社会的教师,处在教学改革前沿,要具备与时俱进的勇气和精神,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中去,不断探究适合教育学情的教学方法,树立生态阅读教学理念,解放学生思想,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主提疑、解疑、答疑,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充分体现生态阅读课堂的本质和宗旨[1]。
(二)朗读技巧训练,解决教学重点
1.齐读课文。全班同学小组齐读课文,组长统计汇报认真读书人数。在2019年3月28日的课堂展示中,各组同学都能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放声朗读率、字音准确率高达100%。
2.添换诵读法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用添换法诵读课文,把课文中的文言语气助词添换成常用的语气助词,有助于抒发情感,提高课文的朗读效果。
展示课中,把文言词语“也”换成现代汉语的语气词“呢”,将“呜呼”换成“哎”,学生很快就能读出疑问、惊奇、叹息的情感,与原文的文言句式相比,能更好地发挥朗读情感。经过范读、跟读、再读三次练后,学生能准确把握疑问句式的朗读技巧,情感也发挥到极致,朗读效果很好。
3.反复诵读法指导。反复诵读,指导方法:教师情境范读,学生跟读,教师与学生分角色对话朗读。比如在“‘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反问句式中,通过情境角色对话诵读,反复朗读“其真不知马也!”,品味作者把对饲马者不识千里马的愚昧的批判和讽刺发挥得淋漓尽致。
(六)设置能力训练拓展环节,树立学生积极的价值观
展示课现场,提出“作为中学生,如何发挥个人潜能,做个真正的千里马”的价值观讨论题,让学生从班级学霸、书画、球艺、手工、外交等方面表達个人观点。
(七)用团队文化风采,结束快乐学习课堂
以团队宣誓结束课堂学习活动,各组员汇集在一起,用团队手势、造型展现本组风貌,全班高呼:“奔跑吧,兄弟姐妹们,加油!”在开心、愉悦和满满的收获中完美结束生态阅读课堂。
(八)认真撰写教学反思,做好生态阅读高效课堂的总结和提炼
在《马说》的生态阅读教学课堂上,笔者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朗读和口语表达能,通过齐读、添换诵读、反复诵读、范读、角色朗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技能;开展方言版PK国标版的说文解字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利用课堂检测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2]。
出示课堂检测题目。
1.给加点字注音,填写词义。
(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2)骈死于糟枥之间。
(3)一食或尽粟一石。
2.重点句翻译(注意加点词语的准确含义)。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在课堂学习效果检测环节,15个同学选择检测,31个同学选择抄写,平时不读不写的同学也认真对照课文填写词义,翻译句子。对智力有缺陷、不太认字的学生,笔者特别关注,帮他们翻书,找到字词、句意,让其抄写。8分钟的课堂检测,全班46个同学全部完成学习任务,就连平时没抄写过一首诗、没写清楚一个字的两个同学都能完成课堂检测任务,实现学生100%进入学习状态的高效生态阅读课堂。
二、熟练教学过程
(一)感人课堂导入
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我说:“144班先有千里马,才有我老李。我是2018年9月10日来到我们学校的,六个多月来我收获满满,镇圩初中老师的敬业精神让我佩服,144班的同学让我感慨,个个都是人才。今天我们好好表现表现,让身后的伯乐老师们领略我们千里马的风采,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