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愚公移山练习语文版(含答案)
初三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

初三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愚公移山是一则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它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愚公为了解决家里的交通问题,毅然决然地要移山的故事。
这个故事带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和思考,下面是初三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让我们一起来思考和回答吧。
一、选择题1.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的愚公主要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A. 扩大家族的疆域B. 增加自家的土地面积C. 解决家里的交通问题D. 改善家族的生活条件2. 邻居对愚公的计划的第一次评价是什么?A. 他们觉得愚公的计划很可笑,不可能实现B. 他们表示愿意帮助愚公实现他的计划C. 他们对愚公的计划持中立的态度D. 他们认为愚公是一个无知的农民,不值得尊敬3. 愚公的儿子协助他移山,主要是为了什么?A. 他觉得愚公的计划有可能成功B. 他不忍心看着父亲辛苦却无法实现目标C. 他想通过此事来证明愚公的错误D. 他认为这是一个创业的机会二、填空题1. 愚公移山的故事给我们传递了一种乐观和_______的精神。
2.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___,就能够克服困难。
3. 愚公通过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___会给我们带来奇迹。
4.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愚公的______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勇气。
5.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___困难,要勇往直前。
三、简答题1. 你如何理解愚公移山故事中的“精神”?2. 愚公移山的故事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3. 你身边有没有类似愚公一样的人或事例,你能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吗?4. 你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四、创作题请你以愚公移山的故事为背景,写一篇文章,讲述你自己在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勇气。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困难的背景、你的态度和行动、最终的成果或教训。
文章要求:800字以上。
(文章内容自行拟定,增加字数限制)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
在我人生中的某个时刻,我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正如愚公一样,我选择了坚持和勇敢面对。
故事背景是我在初中时期的学习困难。
2019-2020学年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 愚公移山语文版课后练习第五十四篇

2019-2020学年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 愚公移山语文版课后练习第五十四篇第1题【单选题】指出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甚矣,汝之不惠。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河曲智叟亡以应【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对下面文段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A、已:停止B、感:被……感动C、厝:座D、阴:水之南【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历史著作《战国策》。
“讽谏”的意思是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B、《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体裁是寓言。
C、《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汉史写的纪传体史书。
D、《关雎》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万仞(rèn)冀州(jì)B、荷担(hè)箕畚(qí)C、朔东(shuò)雍南(yōng)D、河曲(qū)魁父(kuí)【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愚公移山》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生动地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B、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有一些生动的细节。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2019-2020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8 愚公移山语文版练习题八十三

2019-2020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8 愚公移山语文版练习题八十三第1题【单选题】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译文:其如土石何?( )A、如果碰上土块石头又该怎么样呢?B、他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C、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D、还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对于寓言《愚公移山》的神话结尾,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的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讲究迷信,这是这篇寓言的不足之处。
B、愚公的精神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跟宣传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区别。
C、天帝在愚公的坚强意志面前惧怕了,屈服了,说明只要有信心,目标总能实现。
D、天帝在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前屈服了,说明人定胜天。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面各旬朗读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选择翻译正确的一项(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A、你的心太顽固,顽固到一窍不通,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B、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
C、你思想的顽固,到了不可开窍的地步,连妇女和小孩都不如。
D、你的心很固执,固执到不可改变,还不如妇女和小孩。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愚公移山》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生动地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B、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有一些生动的细节。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2019-2020学年度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18 愚公移山课后辅导练习二十五

2019-2020学年度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18 愚公移山课后辅导练习二十五第1题【单选题】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了愚公移山的困难很大。
B、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C、从"杂然相许”和“邻人京城氏之霜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两句可看出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
D、选段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文章分析有错误的一项( )A、智叟和愚公之妻都对愚公移山之事提出了疑问,但愚公之妻是善意的,而智叟的话却句句充满嘲讽。
B、愚公认为移山能够成功,是因为他看到了自然的不变和人的无穷无尽,正确地看待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
C、智叟之所以对愚公移山采取讥讽的态度,是因为他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看到了自然的巨大力量。
D、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读课文《愚公移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
B、本文塑造了生动的愚公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傅说(fù)富贵不能淫(yín)B、百里奚(xī)行拂乱其所为(fó)C、胶鬲(gé)往之女家(rǔ)D、管夷吾(yí)妾妇之道也(qiè)【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选出下列标题中短语结构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 )A、《曹刿论战》B、《杨修之死》C、《愚公移山》D、《香菱学诗》【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理解性填空:(用原文填空)①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②移山的目的是:______③愚公移山面对的困难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写出下列划线词的古今义。
2019-2020年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18 愚公移山语文版课后练习三十六

2019-2020年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18 愚公移山语文版课后练习三十六第1题【单选题】下面各旬朗读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选择翻译正确的一项(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A、你的心太顽固,顽固到一窍不通,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B、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
C、你思想的顽固,到了不可开窍的地步,连妇女和小孩都不如。
D、你的心很固执,固执到不可改变,还不如妇女和小孩。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的“而”与“而山不加増”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河区智叟笑而止之曰B、何苦而不平C、人不知而不愠D、黑质而白章【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对《愚公移山》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B、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选出下列标题中短语结构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 )A、《曹刿论战》B、《杨修之死》C、《愚公移山》D、《香菱学诗》【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历史著作《战国策》。
“讽谏”的意思是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B、《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体裁是寓言。
2019-2020年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 愚公移山]语文版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第九十六篇
![2019-2020年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 愚公移山]语文版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第九十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746700852458fb770b56ea.png)
2019-2020年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 愚公移山]语文版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第九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对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杂然相许许: 赞同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扛C、寒暑易节易: 交换D、何苦而不平苦: 劳苦【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其妻献疑曰B、其如土石何C、帝感其诚D、惧其不已也【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A、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D、河曲智叟亡以应。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对下面文段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A、已:停止B、感:被……感动C、厝:座D、阴:水之南【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对于寓言《愚公移山》的神话结尾,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的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讲究迷信,这是这篇寓言的不足之处。
B、愚公的精神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跟宣传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区别。
C、天帝在愚公的坚强意志面前惧怕了,屈服了,说明只要有信心,目标总能实现。
D、天帝在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前屈服了,说明人定胜天。
【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晋文张湛对本文《愚公移山》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______”而言的。
【答案】:【解析】:第8题【语言表达】阅读下列材料,说说你的发现。
材料一: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
开始,它出去捕食回来,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给幼虎吃。
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愚公移山练习语文版

18 愚公移山1.作品简介《列子》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保存了寓言故事、神话传说、音乐史、杂技史等众多珍贵的先秦史料。
其作者列子,本名列御寇,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
2.文言文考点链接“其”的用法“其”是文言文中常用、中考常考的虚词之一,用法灵活多样,常见用法有以下几种:(1)代词。
①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译为“他”“它”。
如《愚公移山》中“惧其不已也”的“其”。
②用在名词之前,作定语,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如《愚公移山》中“帝感其诚”的“其”。
③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④也可译作“其中的”。
如《狼》中“其一犬坐于前”的“其”。
(2)语气词。
“其”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祈使、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译为“大概”“或许”“恐怕”“难道”等。
如《愚公移山》中“其如土石何”的“其”。
(3)连词。
通常放在句首,表假设,译为“如果”;表选择,译为“还是”。
【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4(5)。
01 积累与运用1.字词积累——给加点字注音。
始龀.(chèn) 孀.妻(shuāng) 箕畚.(běn)万仞.(rèn) 穷匮.(kuì) 亡.以应(wú)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惩.山北之塞.惩:苦于塞:阻塞(2)出入之迂.也迂:曲折,绕远(3)聚室.而谋曰室:家(4)杂然..相许.杂然:皆,共同许:赞同(5)其妻献疑..曰献疑:提出疑问(6)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丘:土山(7)荷担者三夫..三夫:三个人(8)叩.石垦壤叩:敲。
这里是凿的意思(9)始.一反.焉始:才反:回(10)甚.矣,汝之不惠甚:太,过分(1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地面长的草木(12)北山愚公长息..曰长息:长叹(13)汝心之固.固:固执(1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穷尽(15)何苦.而不平苦:愁,担心(16)操.蛇之神闻之操:持,拿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愚公移山练习语文版

18 愚公移山1.作品简介《列子》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保存了寓言故事、神话传说、音乐史、杂技史等众多珍贵的先秦史料。
其作者列子,本名列御寇,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
2.文言文考点链接“其”的用法“其”是文言文中常用、中考常考的虚词之一,用法灵活多样,常见用法有以下几种:(1)代词。
①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译为“他”“它”。
如《愚公移山》中“惧其不已也”的“其”。
②用在名词之前,作定语,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如《愚公移山》中“帝感其诚”的“其”。
③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④也可译作“其中的”。
如《狼》中“其一犬坐于前”的“其”。
(2)语气词。
“其”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祈使、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译为“大概”“或许”“恐怕”“难道”等。
如《愚公移山》中“其如土石何”的“其”。
(3)连词。
通常放在句首,表假设,译为“如果”;表选择,译为“还是”。
【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4(5)。
01 积累与运用1.字词积累——给加点字注音。
始龀.(chèn) 孀.妻(shuāng) 箕畚.(běn)万仞.(rèn) 穷匮.(kuì) 亡.以应(wú)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惩.山北之塞.惩:苦于塞:阻塞(2)出入之迂.也迂:曲折,绕远(3)聚室.而谋曰室:家(4)杂然..相许.杂然:皆,共同许:赞同(5)其妻献疑..曰献疑:提出疑问(6)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丘:土山(7)荷担者三夫..三夫:三个人(8)叩.石垦壤叩:敲。
这里是凿的意思(9)始.一反.焉始:才反:回(10)甚.矣,汝之不惠甚:太,过分(1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地面长的草木(12)北山愚公长息..曰长息:长叹(13)汝心之固.固:固执(1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穷尽(15)何苦.而不平苦:愁,担心(16)操.蛇之神闻之操:持,拿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愚公移山
1.作品简介
《列子》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保存了寓言故事、神话传说、音乐史、杂技史等众多珍贵的先秦史料。
其作者列子,本名列御寇,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
2.文言文考点链接
“其”的用法
“其”是文言文中常用、中考常考的虚词之一,用法灵活多样,常见用法有以下几种:
(1)代词。
①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译为“他”“它”。
如《愚公移山》中“惧其不已也”的“其”。
②用在名词之前,作定语,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如《愚公移山》中“帝感其诚”的“其”。
③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④也可译作“其中的”。
如《狼》中“其一犬坐于前”的“其”。
(2)语气词。
“其”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祈使、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译为“大概”“或许”“恐怕”“难道”等。
如《愚公移山》中“其如土石何”的“其”。
(3)连词。
通常放在句首,表假设,译为“如果”;表选择,译为“还是”。
【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4(5)。
01 积累与运用
1.字词积累——给加点字注音。
始龀.(chèn) 孀.妻(shuāng) 箕畚.(běn)
万仞.(rèn) 穷匮.(kuì) 亡.以应(wú)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惩.山北之塞.惩:苦于塞:阻塞
(2)出入之迂.也迂:曲折,绕远
(3)聚室.而谋曰室:家
(4)杂然
..相许.杂然:皆,共同许:赞同
(5)其妻献疑
..曰献疑:提出疑问
(6)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丘:土山
(7)荷担者三夫
..三夫:三个人
(8)叩.石垦壤叩:敲。
这里是凿的意思
(9)始.一反.焉始:才反:回
(10)甚.矣,汝之不惠甚:太,过分
(1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地面长的草木
(12)北山愚公长息
..曰长息:长叹
(13)汝心之固.固:固执
(14)子子孙孙,无穷匮
..也穷匮:穷尽
(15)何苦.而不平苦:愁,担心
(16)操.蛇之神闻之操:持,拿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2)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3)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
(1)以以.残年余力(凭,靠)
河曲智叟亡以.应(用来)
(2)焉且焉.置土石(哪里)
始一反焉.(语气词)
(3)且年且.九十(将近)
且.焉置土石(况且)
(4)之以君之.力(结构助词,的)
虽我之.死(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5)其其.妻献疑曰(代指愚公)
其.如土石何(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6)而面山而.居(表修饰)
而.山不加增(表转折,可是)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他)苦于山的北面交通阻塞,出出进进都要绕远路。
(2)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我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行吗?
(3)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他们)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可是山不会再增高,担心什么铲不平?
6.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愚公移山》的体裁是寓言,选自《列子集释》,这则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7.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课文中交代愚公移山的原因的句子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交代移山目标的句子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表明智叟在与愚公的辩论中甘拜下风的句子是:河曲智叟亡以应。
(3)描写运土石的路途遥远,从侧面烘托愚公一家移山之难的句子是:寒暑易节,始一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8.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哪四个方面?
①方七百里,高万仞:山的高和大;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缺乏劳动力;③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工具简陋;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路途遥远。
9.“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这一内容可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这一内容从侧面说明愚公移山的行动得到了大家的支持,连小孩都过去帮忙。
10.“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话很相似,那么,“其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
不相同,“其妻”其实是支持愚公的,只是担心愚公的力量不足以“移山”,所以献疑。
而智叟是一个目光短浅之人,所以才会嘲笑愚公。
其实愚公不是真的愚,而智叟也不是真的智,两者相反。
11.文章描写智叟劝阻、神仙帮忙搬走大山,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何重要意义?
文章描写智叟的劝阻和愚公的反驳是为了从侧面突出了愚公的目光长远;写神仙帮忙搬走大山,表现了愚公精神的感人,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期盼实现抱负的美好愿望。
12.结合全文说说愚公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愚公是一位目光长远、不畏困难、勇于挑战、思虑周全的老人。
13.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
从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
敢想敢干(不安于现状),团结合作(广泛依靠群众),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做事不畏艰险。
03 拓展阅读
(莆田中考)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题目。
【甲】见课文《愚公移山》
【乙】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注释】①治:修建。
②颠踬:被东西绊倒。
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④寝:停止。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即簸箕,这里指用箕畚装土石
(2)河曲智叟亡.以应亡:没有
(3)无地置.土置:安放,放置
(4)公遂.止遂:于是,就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季节变换,才往返一次。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木都损毁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16.【甲】文中愚公和智叟对比,一个远见,一个平庸;愚公妻子和智叟对比,一个担忧,一个讥笑;遗男(邻人/小孩)和智叟对比,一个热心,一个冷漠。
17.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
愚公:抱负远大,信念坚定,不畏艰难;鲁公:缺乏主见,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畏首畏尾,遇难而退。
(概括合理即可。
)
附【乙】文参考译文:
鲁公修建园子,想挖一个池子,他的父亲说:“没有地方放土。
”鲁公于是停下来了。
有人说:“土可以堆成山。
”鲁公认为(这个意见)不错,想按照他的方法去做。
他的妻子说:“你就不怕小孩被土山绊倒吗?”鲁公又停下来了。
(又)有人说:“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鲁公听从了他的话,又想按照这个人的办法做。
家里又有人阻止他,说:“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不够,这值得考虑啊。
”鲁公迟疑不决,(修园这件)事情就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