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 非语言交际)【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考研胡文仲版考研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考研胡文仲版考研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考研胡文仲版考研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第1章跨文化交际1.1 复习笔记一、跨文化交际1跨文化交际的定义跨文化交际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现象,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

2跨文化交际日益引起注意的原因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跨文化交际日盛。

3L.S.Harms关于交际的看法(1)L.S.Harms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要经历五个阶段:①语言的产生;②文字的使用;③印刷技术的发明;④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⑤跨文化交际。

(2)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L.S.Harms认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与语言的产生可以相提并论。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1Marshall Singer的观点(1)每个人都隶属于若干群体,而且,没有两个人隶属的群体是完全相同的。

(2)即使在同一群体中,每个人的态度、价值和信念也不会完全一样。

人们属于不同的群体,在每个群体中的看法又有差异,因此,在文化上每个人都应该是独特的,任何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都应该被视为跨文化交际。

2Porter和Samovar的观点(1)把各种文化差异放在同一个标尺上,不同国籍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2)Porter和Samovar的观点在原则上与Singer是一致的,但不像Singer那样过分强调每个人在文化上的独特性。

3Ron和Suzanne Scollon的观点人们属于不同的群体,而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群体都有各自的独特的语篇系统,因此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语篇系统方面,研究语篇差异比研究文化差异更有意义。

4对Singer和Scollon观点的评价(1)Singer和Scollon的观点反映了一些学者对于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一些现象的不满。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章节练习(语言交际)【圣才出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章节练习(语言交际)【圣才出品】

第5章语言交际一、填空题1.英语中的“stereotype”意思是________,它是指对于某些个人或群体的属性的一套固有观念和看法。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年研)【答案】刻板印象【解析】尽管没有和某一种文化接触,人们可能已经对它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

例如,认为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格,美国人随便,日本人工作努力等等。

这些就是一些刻板印象,也可以称作定型。

刻板印象在英语中是“stereotype”,可以定义为:刻板印象是对于某些个人或群体的属性的一套信念。

这些属性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2.讲话人认为他提出的看法有可能遭到对方的反对,因此先摆出各种情况,后提出看法,适用于这一情况的的交际模式是_________。

【答案】归纳法【解析】归纳法适用于讲话人认为他提出的看法有可能遭到对方的反对,因此先摆出各种情况,后提出看法的情况。

东方人出于礼貌的考虑,不愿意自己认定有权提出某种看法或把某一看法强加于对方,因此习惯于用归纳法(即用种种材料、事实铺垫的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判断题1.跨文化交际文化的冲突和适应四阶段包括蜜月、挫折、发展和调整阶段。

(北京大学2010年研)【答案】错误【解析】跨文化交际理论中特里夫诺维奇1977年提出的“四阶段理论”,即“蜜月”、“挫折”、“调整”和“适应”这四个阶段。

2.文化词汇是指特定文化范畴的词汇,它是民族文化在语言词汇中直接或间接的反映。

【答案】正确【解析】文化词汇本身载有明确的民族文化信息,并且隐含着深层的民族文化的含义。

它与民族文化,包括上面所说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有各种关系,有的是该文化的直接反映,如“龙、凤、华表”等;有的则是间接反映,如汉语中的红、黄、白、黑等颜色词及松、竹、梅等象征词语;有的和各种文化存在着渊源关系,如来自文化典籍的词语及来自宗教的词语等。

三、选择题1.以下哪个因素会妨碍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北京大学2010年研)A.勇于创新B.思想开放C.高度重视工作任务D.较少以自我为中心【答案】C【解析】妨碍跨文化交流顺利进行的有认识上的误区,思想闭塞;民族中心主义,以自我为中心;刻板印象,较少创新思维等。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非语言交际)【圣才出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非语言交际)【圣才出品】

第6章非语言交际1.如果比较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你认为哪个更重要?为什么?答:非语言交际更重要,原因在于:(1)非语言交际通常与语言交际结合进行,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大致上起补充、否定、重复、调节、替代或强调的作用。

我们在机场欢迎客人,一边说:Welcome to Beijing,一边热烈握手。

这握手的动作是对所说的话的一种补充。

当你接到你不喜欢的礼物时,尽管嘴里说如何如何喜欢,但脸上的表情却流露出你的真实的不愉快的表情,也就是说,你的表情否定了你所说的话。

(2)一般说来,在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传达的信息冲突时,人们倾向于相信后者。

我们有时一边说话一边用手势表达同样的意思。

例如,一边说要两杯饮料,一边伸出两个手指,重复已经发出的信息。

在两个人谈话时,常用眼神和语调表示下面该是谁讲话,调节相互的关系。

在有的情况下,无法用语言交流信息,必须用手势或其他办法。

例如,交通警察指挥机动车辆,股票交易所的交易员在嘈杂的大厅里传递买卖的信息和行情都使用非语言手段手势或指挥捧替代语言交际。

在人们讲话时,常常用手势加强语气,或强调某一个论点。

2.在非语言交际的各种手段中,你认为哪一种最容易引起误解?答:(1)在非语言交际的各种手段中,我认为手势最容易引起误解。

(2)各民族都用手势表达意义,但同一手势在不同文化中可以表示并不相同的意义例如,将手掌平放在脖子下面;在我国文化中是杀头的意思,但是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却可以表示吃饱了的意思。

即使在同一民族中,由于地区习俗的不同,同一手势也可能会具有不同意义,例如,在广东,主人给客人斟酒时,客人为了表现感谢,用食指和中指轻扣桌面,而在北方同一动作却表示不耐烦的情绪。

(3)有些手势是某一文化所特有的例如,英美人所用的一些手势我们并不使用。

美国人站在公路旁边向上伸出拇指,这是向过往的汽车司机表示,希望能搭他们的车。

英语thumb a ride表达的即是这个意思。

英美人把中指放在食指上面,表示希望事情能办成功。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交际)【圣才出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交际)【圣才出品】

第4章交际1.在汉语中“交际”与“传播”的词义有何异同?答:(1)同:“交际”与“传播”这两个词来源于同一个英语词汇communication。

因此,无论是用“交际”或是用“传播”,实际上讲的是同一个概念。

(2)异:之所以在汉语中使用了不同的词汇,主要是由于学者们具有不同的学术背景。

有语言学背景的学者大多使用“交际”一词,而从事传播学教学和研究的学者都采用“传播”一词。

2.为什么人类不能没有传播?答:人类不能没有传播的原因主要有:(1)传播与人类的历史同样长。

自从有了人类,就产生了传播。

人类要生存,就必须相互交流,就需要传播。

没有传播,也就没有人类。

传播是对于人的社会性的确定。

(2)事实上,不仅是人类传播,动物之间也传播,只是手段方式不同。

尽管传播的历史很长,但是,传播学的历史却很短。

(3)学者们一般认为,传播学大致形成于30~40年代的美国。

传播学的奠基者有着十分不同的学术背景,有的是政治学家,有的是心理学家,有的是社会学家。

正是由于学者们的不同学术背景和观点,因此,他们对于传播的界定也就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

3.传播在人类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答:传播在人类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948年,传播学家拉斯韦尔概括了人类传播的三项基本社会功能:(1)环境监控功能。

自然和社会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人类必须及时了解和把握环境的变化,以便调节自己的行为来适应这些变化。

传播起着一种“瞭望哨”的作用,帮助人类及时收集和提供关于环境变化的信息。

(2)社会协调功能。

社会是一个建立在分工与协作基础上的有机体,只有实现了社会各部分的沟通、协调与统一,才能作为一个整体有效地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传播是社会的“神经系统”,有了这个系统,社会才能实现正常运转。

(3)文化传承功能。

有了高度发达的传播系统,前人的文化遗产、经验、智慧、知识才能被记录、积累、流传下来,后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传播对维持人类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存续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章节练习(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圣才出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章节练习(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圣才出品】

第11章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一、填空题1.人们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往时会无意识地用本民族的文化准则、社会规范、语用规则来判断和解释别人的言语行为,因而造成________。

(厦门大学2010年研)【答案】语用失误【解析】由于本族人是在成长和受教育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习得母语文化,因此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往时往往会无意识地用本民族的文化准则、社会规范、社会语言规则来判断和解释别人的语言行为,从而造成语用失误。

其中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迁移是造成语用失误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2.西方人(主要是说英语的国家)的思维方式在语言结构上的投射,表现为分析、抽象、________的特征。

(厦门大学2010年研)【答案】线型【解析】中国受“天人合一”和“关系”取向的影响,思维方式以直觉、具体、圆型为特征,相反的,对于西方(英语国家),思维方式在语篇结构上的投射表现为分析、抽象、线型的特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3.西方文化中,________色常被用来表示沮丧、消沉或者淫猥、下流。

(厦门大学2010年研)【答案】蓝【解析】在西方,蓝色常被人们用来表示沮丧、消沉或者淫猥、下流;但在汉语中蓝色却被用来表示肃穆、严肃。

二、判断题1.作为一个合格的汉语国际推广老师,最主要的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

(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案】错误【解析】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汉语国际推广形势下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汉语教师的各种静态的知识储备、汉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动态的实践能力、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三者共同作用、互相促进,最终形成一种专门的能力——汉语教师跨文化的教学能力。

2.强环境文化中的人们在交际时注重意会,弱环境文化中的人们在交际时注重言传。

(厦门大学2011年研)【答案】正确【解析】在强环境文化中,环境(包括形体语言)比言语更能表达交流者的意思,而在弱交际环境文化中,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量的大部分直接用言语表达和传送,相对地说,只有少量的信息需要通过环境来表达。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文化的定义与特性)【圣才出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文化的定义与特性)【圣才出品】

第3章文化的定义与特性1.为什么文化会有这么多的不同定义?答:(1)文化本身涵盖面广。

“文化”一词使用的频率很高,使用的范围很广,因此它的内涵和外延都变得十分丰富,界定它的意义也就变得比较困难。

(2)学者们分属不同的学科。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力求找到一个全面的能够概括一切的定义。

然而,正是由于他们的定义带有自己学科的特点,因此,别的学科的学者无法接受。

于是,这些学者又提出自己的定义。

结果是定义越来越多。

2.你认为哪几个定义对于你了解文化的内涵有帮助?答:(1)文化的各种定义①《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文化”是这样解释的:a.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b.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

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c.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②Porter和Samovar对于文化是这样界定的:“文化是一个大的人群在许多代当中通过个人和集体的努力获得的知识、经验、信念、价值、态度、角色、空间关系、宇宙观念的积淀,以及他们获得的物质的东西和所有物。

”③研究实际问题的学者David Brown这样界定文化:“文化是占据特定地理区域的人们共同所有的信念、习惯、生活模式和行为的集合体。

文化是群体的多数—假如不是全体的话—所接受的生活的指南。

”④人类学家Edward Tylor对文化的定义:“文化和文明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

”(2)通过以上的各种定义,可以得出下面的一些看法①文化是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的遗产;②文化既包括信念、价值观念、习俗、知识等,也包括实物和器具;③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④文化并非生而知之,而是后天所学会的;⑤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可以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念区分不同的文化。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章节练习(跨文化交际)【圣才出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章节练习(跨文化交际)【圣才出品】

第1章跨文化交际一、填空题1.跨文化交际涉及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言语交际学、这三个不同的侧面都围绕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________”这个核心。

(厦门大学2011年研)【答案】语用【解析】跨文化交际又是一门综合性学额,它是当代社会科学学科综合研究的结果,学科背景主要涉及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言语交际学。

其中文化语言学凸显“文化”的侧面;社会语言学凸显“社会”侧面;而言语交际学凸显“交际”的侧面。

这三个不同的侧面都围绕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语用”这个核心。

2.立足于对外汉语专业的需要,“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可以界定为: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________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

(厦门大学2010年研)【答案】同一种【解析】从对外汉语专业的角度,“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可以这样界定: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

二、判断题1.跨文化交际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这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普遍现象。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年研)【答案】正确【解析】跨文化交际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这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普遍现象。

近几十年来人们之所以特别重视这一现象的研究,是因为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使得各国人民得以频繁地交往。

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但是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应该首先把眼光集中于国别研究,集中于一个国家中的主流文化的研究。

2.“跨文化交际”是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

(厦门大学2011年研)【答案】正确【解析】从对外汉语专业的角度,“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可以这样界定: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

三、选择题1.跨文化交际学这一学科诞生于()。

(北京大学2010年研)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答案】C【解析】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产生是出于客观的需要,是为了解决美国在国际和国内在跨文化交际方面遇到的问题。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经营管理)【圣才出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经营管理)【圣才出品】

第9章经营管理1.Guy和Mattock认为文化背景对于公司的特点以及谈判方式等具有很大的影响,你同意这种论断吗?答:(1)同意,文化背景对于公司的特点以及谈判方式等具有很大的影响。

(2)Vincent Guy和John Mattock在他们合著的《国际工商管理》一书中对于文化与交易的关系作了形象的描述。

他们把文化背景、公司特点、个人性格、谈判技巧、谈判时机、谈判方式由下向上像金字塔一样作了排列。

(3)在所有因素中文化背景是最根本的,文化背景决定了其他的方面。

只有了解彼方的文化背景、公司特点和个人性格,才能决定谈判的技巧、时机和谈判方式,也才能取得交易的成功。

日本近二三十年来在经济上的成功引起全世界的注意,人们发现日本的经营管理模式与他们的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4)文化对于经营管理和商贸谈判的各个方面都有直接的影响,例如,上下级关系、决策程序、对于时限的态度、对于劳动的态度、对待协议的态度、谈判的策略等等无一不打上文化的烙印。

对于文化缺乏敏感的人往往把自己的文化模式套用于另一个国家,以为在自己国家行得通的做法在另一个国家和另一种文化中也能行得通,结果在经营管理和商贸谈判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

2.在你的朋友中有没有在外企工作的?他们感到最不适应的是什么?答:有。

他们感到最不适应的方面有:对方的政治、经济、法律、尤其是社会文化环境;对方的公司文化及管理方式;合作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的程度;语言上的障碍而造成的许多误解。

另外,由于高含蓄文化中(如中国、日本)许多信息的传递不是用明确的语言、文字或符号,而是通过肢体语言、上下文的联系、场景等进行的,所以上述这些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是最需要时间来适应的。

3.外商在我国开公司办企业,他们的主要抱怨是什么?你有所了解吗?你对于这些问题作何解释?答:(1)外商在我国开公司办企业,他们的主要抱怨是要靠关系网。

(2)在亚洲各国经商或者办企业,社会联系更加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非语言交际
1.如果比较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你认为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答:非语言交际更重要,原因在于:
(1)非语言交际通常与语言交际结合进行,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大致上起补充、否定、重复、调节、替代或强调的作用。

我们在机场欢迎客人,一边说:Welcome to Beijing,一边热烈握手。

这握手的动作是对所说的话的一种补充。

当你接到你不喜欢的礼物时,尽管嘴里说如何如何喜欢,但脸上的表情却流露出你的真实的不愉快的表情,也就是说,你的表情否定了你所说的话。

(2)一般说来,在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传达的信息冲突时,人们倾向于相信后者。

我们有时一边说话一边用手势表达同样的意思。

例如,一边说要两杯饮料,一边伸出两个手指,重复已经发出的信息。

在两个人谈话时,常用眼神和语调表示下面该是谁讲话,调节相互的关系。

在有的情况下,无法用语言交流信息,必须用手势或其他办法。

例如,交通警察指挥机动车辆,股票交易所的交易员在嘈杂的大厅里传递买卖的信息和行情都使用非语言手段手势或指挥捧替代语言交际。

在人们讲话时,常常用手势加强语气,或强调某一个论点。

2.在非语言交际的各种手段中,你认为哪一种最容易引起误解?
答:(1)在非语言交际的各种手段中,我认为手势最容易引起误解。

(2)各民族都用手势表达意义,但同一手势在不同文化中可以表示并不相同的意义例如,将手掌平放在脖子下面;在我国文化中是杀头的意思,但是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
却可以表示吃饱了的意思。

即使在同一民族中,由于地区习俗的不同,同一手势也可能会具有不同意义,例如,在广东,主人给客人斟酒时,客人为了表现感谢,用食指和中指轻扣桌面,而在北方同一动作却表示不耐烦的情绪。

(3)有些手势是某一文化所特有的
例如,英美人所用的一些手势我们并不使用。

美国人站在公路旁边向上伸出拇指,这是向过往的汽车司机表示,希望能搭他们的车。

英语thumb a ride表达的即是这个意思。

英美人把中指放在食指上面,表示希望事情能办成功。

把两只手摊开、耸耸肩膀,表示“我不知道”,或“没有办法”。

把手兜起来,放在耳后,表示听不见或听不清楚。

把手伸出来,微微展开手指,表示等一等,别着急等等。

招呼人走过来时,我们伸出手臂,手掌向下,手指上下移动;而美国人则是伸出手臂,手掌向上,手指前后移动。

我们招呼人过来的手势类似美国人叫人走开的手势。

3.非语言交际是否一成不变?你能否举出例子说明它的变化?
答:非语言交际不是一成不变的。

例如,在我国,历代朝廷都对于官服的颜色、花纹、式样有极严格的规定。

黄色是帝王服装的颜色,文武官员不论职位多高都不得使用。

而随着封建制度的解体,服饰的文化功能就发生了变化,黄色不再是帝皇家的专属颜色。

而服装的颜色和花纹不再受到严格的规定。

如今,服装的要求与场合的关系更密切些。

场合正式,对于服装要求比较正式。

在非正式场合,衣着可以比较随便。

4.在非语言交际方面我国各地区的差别是否很大?请举例说明。

答:在非语言交际方面我国各地区的差别是很大的。

在我国,即使在同一民族中,由于地区习俗的不同,手势也会具有不同的意义,例如,在广东,主人给客人斟酒时,客人为了表现感谢,用食指和中指轻扣桌面,而在北方同一动作却表示不耐烦的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