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 (学案+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故宫博物院》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故宫博物院》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上)同步训练第14课《故宫博物院》Ⅰ. 基础知识应用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矗立()蟠龙()中轴()击磬()金銮殿()湛蓝()2、选词填空正确的一组是()⑪故宫建筑规模宏大______,建筑______,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⑫河上是五座_____的汉白玉石桥。

⑬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_____。

A壮观精美精致优美 B壮丽精美精美悠扬C壮美精巧精致动听 D壮丽精巧精致悠扬3、说明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⑪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的最大最完整—————————————。

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

————————————。

4、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⑪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

()⑬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⑭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5、将“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这一双重否定句改为陈述句,并说说这样改和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不同。

————————————————————————————————————————————————————————————————————————————————。

6、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的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有欢快歌唱的小鸟,————————————。

A有散发着鲜花的阵阵清香。

B有鲜花散发着的阵阵清香。

C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

D有散发阵阵清香的鲜花。

7、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字并更正在题目后面⑪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搏物院。

———————。

⑫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伶笼奇巧的角楼。

————。

⑬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障。

——————。

七年级上册第14课《秋天》学案及同步训练语文试卷

七年级上册第14课《秋天》学案及同步训练语文试卷

第14课《秋天》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以“秋天”为题,学写一首小诗或一段优美的文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自主学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

肥硕()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2. 本诗作者,现代、,代表诗集等。

3. 为什么说诗歌所描绘的是一幅乡村秋景图?答:4. 诗中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诗中描绘了几幅画面?发挥想象,给你最喜爱一幅画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说明这样命名的理由。

答:⑴ ⑵ ⑶【合作探究】5. 找出你喜欢的诗句或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写出你的理解和大家分享。

6. 诗歌写出了秋天什么样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巩固训练】7. 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2)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8. 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一节诗,想像其中的意境,及其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把诗歌扩写成一个优美的散文片段。

【当堂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肥硕()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2.《秋天》选自,作者何其芳,现代、。

3.全诗共三节,结构上很相似,请简单加以说明。

4.全诗描绘了三幅图,请分别加以概括。

第一幅图:第二幅图:第三幅图:5.在第一幅图中,作者写了两个画面,一是,一是。

6.体会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⑴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栖息:⑵芦筵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轻轻:7.诗中描写的意境具有怎样的特点?第14课《秋天》学案【自主学习】1.shuò 这里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qī 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liāo高远空旷。

语文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同步练习

语文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同步练习

《白杨礼赞》同步练习、知识积累与运用1选出加点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D )A婆娑(SU 0 )潜滋暗长(qi a n)主宰(z a i)倔强挺立(ju e)B开垦(k e n)无边无垠(y i ng)倦怠(d a i)虬枝(qi u)C锤炼(chu i )秀颀(q i)外壳(qi a o)恹恹欲睡(y a n)D毡子(zh a n)旁逸斜出(y i)泛出(f a n)坦荡如砥(d i)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不折不挠的不竭动力。

B王稼祥从间接的渠道了解到朱仲丽的家世、学识修养、道德操守后,对朱仲丽的好感已经潜滋暗长了。

C现在,日月光华,坦荡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D文章写到这个份上,遣词造句都不重要了,一切妙手偶得,无处不妥帖,无处不耐人寻味。

3、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①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弛,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②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劲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绝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4、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改正。

①今年全国将有10个省、市、自治区试点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

②江苏省是试点省份之一,在沿江8市20所中小学试点开办京剧课。

③除此以外,江苏还将鼓励各地区把地方戏种引入教学。

④这有利于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意识。

第①句,修改意见:将“开办”改成“开设”第②句,修改意见:在“有利于”后加“培养”或“增强”等,也可去掉“的意识”5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白杨树在严冬里,迎着刀霜雪剑,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上,枝枝傲骨,树树无字,树树有声。

而此时,贵族的花草,却在暖房里,接受着送到叶面和根部的养料,懒洋洋地打发着没有血色的日子。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4课 背影(同步练习)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4课 背影(同步练习)

第14课《背影》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A.狼藉./慰藉.差.使/鬼使神差步履蹒.跚/瞒.天过海B.游逛./诳.语栅.栏/姗.姗来迟情不自禁./忍俊不禁.C.簌簌./漱.口丧.事/垂头丧.气情郁于中./一语中.的D.妥帖./服帖.熟识./博闻强识.猛浪若奔./东奔.西走【答案】C【解析】A项,jí/jiè,chāi,pán/mán。

B项,guàng/kuáng,zhà/shān,jīn。

C项,sù/shù,sāng/sàng,zhōng/zhòng。

D项,tiē,shi/zhì,bēn。

2.选出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A.勾留妥帖摧泪弹光景惨淡B.举箸迂腐可塑性满院狼籍C.锁屑典质霎时间踌躇不决D.拭干嘱咐落脚点处境颓唐【答案】D【解析】A.摧—催;B.籍—藉;C.锁—琐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朱自清怀着沉重的心情,从北京赶到徐州跟父亲一起奔丧,见到满院乱七八糟的东西,触目伤怀....,不禁潸然泪下。

B.他当时站在八楼脚手架上,估计只站了两分钟,脚下的架子就松动垮下,他的身子不能自已....地从20多米的高处摔下。

C.看到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诗人情郁于中....,只能借诗歌发之于外。

D.真是祸不单行....,他才刚失业,妻子又出现在这一波的裁员名单中,家庭经济顿时陷入困境。

【答案】B【解析】“不能自已”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用在此处属望文生义。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文学体裁,包括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我们学过的《背影》属于哲理散文。

B.汉语中有时候某个意思不便或不愿直言,就用一个委婉的说法来代替,这叫作婉辞。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4课《背影》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4课《背影》同步练习

《背影》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1、下列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迂(yū)腐交御(xiė)狼籍(jí)触(chù)目伤怀B、游逛(guàng)踌躇(zhú)马褂(guà)举著(zhù)提笔C、蹒(pán)跚颓(tuí)唐琐屑(xuè)不能自已(jǐ)D、差(chāi)使赋(fù)闲簌簌(sù)拭(shì)目以待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听到这感伤的音乐,他不禁触目伤怀....了。

B、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深深吸引了广大读者。

C、这部剧太感人了,让她看得不能自已....。

D、这伙犯罪分子气焰嚣张,竟以锐不可当....之势冲向群众。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学校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防止师生不感染新冠病毒。

B、通过对《背影》一课的学习,使同学们看到了一个父亲的爱子之心。

C、塑料制品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也给地球带来了污染,实在是一把双刃剑。

D、同学们经过讨论与思考,终于得出了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

4、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①只要热爱生命②既然目标是地平线③既然钟情于玫瑰④既然选择了远方A、④③②①B、②③④①C、②④③①D、④①②③5、仿写句子。

读完朱自清的《背影》,我终于懂得了什么是父爱。

回首往昔,我才发现父爱无处不在,当我摔倒时,鼓励我勇敢站起的眼神是父爱;当我失败时,教导我乐观面对的话语是父爱;当我骄傲时,是父爱;当我远行时,是父爱。

二、读课文选段,并回答文后问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4课《背影》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4课《背影》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4课《背影》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积累(共8题;共22分)1.下边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交卸(xiè)奔丧(sāng)踌躇(chóu chú)B. 迂腐(yū)蹒跚(pánshān)颓唐(túi)C. 琐屑(xiè)晶莹(yíng)簌簌(sù)D. 举箸(zhù)差使(chāi)拭泪(shì)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A. 每当回忆起向王老师学琴的那段生活,他那严肃的神态,亲切的话语,耐心的指导,总浮现在我的眼前。

B. 他找到了一个补救损失的办法,心情突然渐渐平静下来。

C. 你能不能取得好成绩,取决于你的不懈努力。

D. 他进了考场才发现铅笔盒和草稿纸落在家里了。

3.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它们都贴有特殊的绿色食品标志,象征着产品是无污染的、充满健康和活力的产品。

②我国绿色食品行业民展也很快,日前已有203家企业开发了389种绿色食品。

③最先闻名于世的绿色产品是各种绿色食品。

④现在国际上绿色食品的生产企业已达1.64万家,它们的产品行销全球各地。

A. ①②④③B. ②④①③C. ③①④②D. ④②③①4.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惨淡”“狼藉”“出色”“非常”都是形容词。

B. “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这一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生动地突出老头子自尊心受到伤害后的难过之情。

C.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背影》中的这句话运用了讽刺的修辞手法,讽刺了自己的愚蠢。

D. “当小船和那黑乎乎的小火轮站到一条横线上的时候,探照灯突然照向他们”这句中“当小船和那黑乎乎的小火轮站到一条横线上的时候”是修饰“探照灯”的。

5.读课文《背影》,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表现对“我”当时不理解父亲的自责)B.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4课《背影》同步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4课《背影》同步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4课《背影》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交卸(xiè)典质蹒(pán)跚举著提笔B.簌(sù)簌赋闲颓(tuí)唐触目伤怀C.踌(chòu)躇狼籍奔(bēn)丧敬而远之D.栅(shān)栏琐屑惦(diàn)记情郁于中2.下列词语运用无误的一项是()A.她在家拖地的时候不小心扭了脚,真是祸不单行啊。

B.他专注于手机,没看台阶,结果不能自已地滚下去。

C.大学生放假后赋闲在家,如果能做点事情就好了。

D.我回到老家看着杂草丛生,触目伤怀,默默流了泪。

3.你能发现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吗?()A.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B.我北来后,他写了一封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C.“不行!”小李不服气地说,“刚才漏了一着,不补回来睡不着。

”D.“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厂长严肃地说。

4.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她大学放暑假回家了,赋闲的时候,给邻居家孩子辅导作业。

B.真是祸不单行,他才刚失业,妻子竟然也在这一波的裁员名单中,家庭经济顿时陷入困境。

C.爸爸喜欢旅游,只要有时间,他就背起包,东奔西走。

D.春晚相声《妙言趣语》中,岳云鹏精彩绝伦的表演让大家触目伤怀、激动不已。

5.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做大人的,不要把孩子的路都铺好,生怕孩子在路上被小石子硌了脚。

②为了让孩子的人生不留遗憾,做父母的应当让孩子保持个体的独立。

③子女是父母的心头肉,疼着宠着自是无话可说。

④但是,孩子不是父母精神的全部寄托,他们是鲜活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也会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路要走。

⑤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历练的人生,也是有缺憾的。

A.②①④③⑤B.③④①⑤②C.④②①③⑤D.⑤②③④①6.课文《背影》中的“我”面对父亲穿过铁道时的“背影”,“泪很快地流下来”,“我”流泪的原因是什么?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对父亲的感激和思念。

第14课《背影》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14课《背影》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14课《背影》同步练习(含解析)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背影》1.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差使(chā)踌躇赋闲(fù)B. 奔丧(sàng)交卸狼藉(jí)C. 琐屑(xiè)典质举著D. 拭干(shì)蹒跚颓唐(tuí)2.选词填空()父亲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_____;颇踌躇了一会。

A. 牢靠B. 妥帖C. 可靠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暑假妈妈带小明去三峡观光,在浩如烟海、空气清新的大自然里,小明度过了愉快的一周。

B. 这一幕让李老师触目伤怀,令她想起了已经去世多年的奶奶。

C. 小丽的同桌是一个十分热心的人,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小丽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D. 敌人正处心积虑地想分化我们,我们千万别中计。

4.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A. 为了表示对您的衷心感谢,我们特意准备了这件礼物,您就心领了吧。

B. 王强同学从班主任杨老师手里接过获奖证书,然后说到:“感谢您的厚爱。

"C. 王校长说:“李教授,明天我校召开教学工作研讨会,请您斗胆赐教。

”D. 虽然你尽的是绵薄之力,但是我知道这些钱是你的全部积蓄,谢谢你。

5.下列句子划线部分表达得体的一项()A. “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

"——记者小王采访心理学家张教授。

B. 银行营业厅服务员对张小明说:“你想干什么?”——张小明来到银行营业厅,正选择要到哪个窗口办业务。

C. “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

"——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间矛盾问题时表达自己的意见。

D. “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某大学工会讨论高龄退休干部活动方案时,75岁高龄的前院长刘伟说。

6.选择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 《背影》命题,别开生面,含蓄隽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明朝建立的史实,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2.了解明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
3.正确认识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的影响。

学习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学习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预习评价
1、明朝的建立时间是_______,建立者是___________,都城是___________。

2、朱元璋强化皇权
在中央废除_____________,撤销_____________
在地方废除______________,设_____________
在军事上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______________,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______ 为了监视臣民,朱元璋设立了____________,明成祖时又成立了_____________
3、明朝科举制发生变化,题目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来自_________ 答题的文体是___________
4、明朝时引进了原产南美洲的农作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是__________,全国的制瓷业中心是__________,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是_______________,出现的商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问题发现,合作探究
明太祖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强化皇权的措施有什么影响?
课堂检测
1、中国的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
A 、元朝B、明朝C、清朝D、宋朝
2、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A、诗赋
B、三通四史
C、前四史
D、四书五经
3、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
D、内阁
4、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主要表现是()
A、废中书省,设三司
B、废丞相,设六部
C、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D、八股取士
5、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6、济南城区有一条街名叫按察司街,从历史角度推断这条街获此名最早是在()
A、元朝
B、明朝
C、清朝
D、宋朝
7、花生、向日葵、马铃薯等农作物的原产地是()
A、西域
B、西洋
C、东洋
D、南美洲
8、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请回答:
(1)这是_____朝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指 ___________。

(2)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六部的最高长官对谁负责?
(3)明太祖朱元璋在中央和地方分别是怎样强化皇权的?
(4)为了监视臣民,他设立了什么机构?明成祖时期又设立了什么机构?
导学案答案:
二、(1)集中皇权,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2)明太祖朱元璋强化皇权,巩固了统治,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它也是造成明朝中后期腐败的根源,抑制社会生产和科学文化的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检测题答案:
1、B
2、D
3、C
4、C
5、A
6、B
7、D
8、(1)明明太祖
(2)吏户礼兵刑工皇帝
(3)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4)锦衣卫东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