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鞘膜积液与腹股沟斜疝超声诊断汇总.
睾丸鞘膜积液与腹股沟斜疝超声诊断

睾丸的下降示意图
鞘膜积液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睾丸鞘膜积液:最常见,鞘膜常无明显病变,但囊内充
满液体,阴囊呈球形或梨形。 交通型鞘膜积液:是由于精索部位鞘突在出生后仍未 闭合,造成腹腔内液体与鞘膜囊内液体相通,鞘膜积 液时大时小。如果鞘突与腹膜腔相通的孔道较大,即 可形成先天性腹股沟疝。 精索鞘膜积液:积液局限在精索部位,常在阴囊上部即 睾丸上方,也可在腹股沟管内,可为长卵圆形或棱形, 和睾丸鞘膜及腹腔不相通。 婴儿型鞘膜积液(睾丸精索鞘膜积液):睾丸鞘膜 积液可能和精索鞘膜积液同时存在。
【声象图特点】
多数为双侧睾丸实质内弥散分布细小点状强 回声,后方无声影,可在睾丸内呈均匀分布 或以周边区为多。多双侧同时发生,也可单 侧发生或累及附睾,CDFI:无特征性改变。
睾丸微石症
附睾囊肿及睾丸囊肿
附睾囊肿临床较常见,一般位于附睾头及周围 组织内,囊液内含有精子的称为精液囊肿。其 病因不十分明确,可能与输精管因感染、损伤 而部分阻塞有关。
附睾头部囊肿
睾丸囊肿
急性睾丸附睾炎
睾丸富有血管及淋巴管,具有较强的抗感 染能力,因此睾丸的单独发炎是不常见的。急 性睾丸炎常继发于附睾、输精管、精囊及前列 腺等的炎症。 发病时,一侧或双侧阴囊红肿剧痛,并可 向腹股沟区放射,有的伴有全身感染症状。睾 丸附睾水肿、增大、质硬。
超声表现 睾丸、附睾不同程度肿大,包膜尚清楚,实质 回声增粗、不均匀。出现脓肿时 可见低回声肿块呈 蜂窝状,边界欠清晰。多数伴有鞘膜积液。部分病 例精索增粗,阴囊壁增厚。 CDFI示:睾丸、附睾内血流信号明显增多,有 的睾丸血流呈“彩球状”。出现脓肿时血流不丰富, PW:流速加快,阻力降低。
【声象图特点】 睾丸鞘膜积液:阴囊内睾丸周围可见液性暗区环绕, 如阴囊上下极同时出现积液,可作出诊断。 精索鞘膜积液:液性暗区位于腹股沟区精索内,两 端封闭,不与腹腔及睾丸鞘膜相通。 交通型鞘膜积液:鞘膜内液体可流入腹腔,液性暗 区体积可变化,站立位时较大,仰卧位时可变小。 婴儿型鞘膜积液:睾丸鞘膜积液可能和精索鞘膜积 液同时存在,但与腹腔不相通。
对腹股沟疝最全面的超声诊断(有图有病例)

对腹股沟疝最全面的超声诊断(有图有病例)疝是指从其正常包含组织或结构中的突出物。
总体上讲,腹壁疝修补术是普外科医生最开展的手术之一,腹股沟疝是腹部最常见的疝,大约有25%男性患有医学意义上的腹股沟疝,而女性的发病率仅3%。
然而,股疝在女性更常见。
解剖骨肌超声主要依赖骨性标志进行定位,问题是腹股沟区缺乏骨性标志。
尽管如此,还是找到了腹壁下动脉和耻骨结节作为诊断和鉴别腹股沟直疝和斜疝的唯一标志。
(图1)首先,腹壁下动脉很容被超声所识别;其次,在大多数患者可触及的耻骨结节也可以被超声所识别。
腹壁下动脉位于腹直肌的外缘,并进入其深面(图2)。
腹壁下动脉起源于髂外动脉,起源部位位于腹股沟韧带的前面,并在此跨越腹股沟韧带。
这一解剖点很重要,就在其起始点的远端即是跨越髂外动脉/股动脉的腹股沟韧带。
如将探头放于腹壁下动脉与耻骨结节连线上成像,可以显示构成海氏三角下缘的腹股沟韧带的内侧部分。
腹股沟韧带显示致密纤维样狭窄线性结构(图3)。
图1 从腹腔内所见右侧腹股沟解剖。
腹直肌外侧缘(Rect),腹壁下动脉(直箭头),腹股沟韧带内侧(箭头)所界定的海氏三角(H)。
腹股沟韧带起源于髂前上脊(S)并插入耻骨结节(T)。
缩写:F,股管;Ram,耻骨上支,弯箭头所示之处为腹股沟管深环的开口。
图2 27岁正常男性解剖。
在腹直肌外侧缘(R)矢状位图像,此处腹壁下动脉和静脉(箭头所示)刚好穿越半月线。
左面为内侧。
缩写:F,腹斜肌群。
图3 27岁男性正常解剖。
斜向面扫查,在腹股沟管上方平行于腹股沟韧带,显示髂外动脉(A)和髂外静脉(V)与腹股沟韧带(箭头所示)的解剖关系。
右侧为内侧。
Pec:耻骨肌。
海氏三角下界为腹股沟韧带,外界为腹壁下动脉,内侧为腹直肌外侧缘(见图1).这些解剖标志使我们能够诊断腹股沟疝。
在某种程度上讲,这些相对简单的超声解剖关系构成了理解和诊断不同腹股沟疝的基础。
直疝图 4 男,40岁,左侧腹股沟直疝。
矢状位扫查。
超声鞘膜积液的诊断标准

超声鞘膜积液的诊断标准
超声是诊断鞘膜积液的重要手段,不同类型的鞘膜积液在超声上有不同的表现。
以下是超声诊断鞘膜积液的标准:
1. 睾丸鞘膜积液:在超声下主要表现为环绕睾丸周围的无回声液体集聚,即阴囊内充满无回声区,可随体位变化而改变大小。
积液内含有胆固醇时,超声表现为“暴风雪”样改变;积液内蛋白含量高时,表现为“涡流”样回声。
2. 精索鞘膜积液:在超声下表现为阴囊上方或腹股沟区的椭圆形或梭形无回声区,阴囊增大不明显。
3. 交通性鞘膜积液:在超声下表现为无回声区随体位变化而改变其大小,无回声区与腹腔相通。
需要注意的是,鞘膜积液同其他液体集聚的鉴别非常重要,例如鞘膜内积血通常继发于创伤和手术,鞘膜内积脓常由未经治疗脓睾丸附睾炎引起。
此外,鞘膜积血和积脓在超声上有各自的特征表现。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专业的医学依据,如果您身体有任何不适,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由医生通过专业检查来确诊,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腹股沟疝的超声诊断

腹股沟疝的超声诊断第一篇:腹股沟疝的超声诊断夏xx,M21y,发现左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5年超声提示:左侧腹股沟疝(疝囊内部为网膜样结构)术中见左侧疝囊位于左侧腹壁下动脉外侧,证实为斜疝,疝内容物为大网膜,已经回纳腹腔。
李xx,M65y,左侧腹股沟可及一肿块3-4天超声提示:左侧腹股沟疝(疝囊内部为肠管样结构)术中见左侧疝囊位于左侧腹壁下动脉外侧,证实为斜疝,疝内容物为乙状结肠,肠管蠕动正常,未嵌顿,回纳后可见腹水。
厉xx,F1y,发现右腹股沟肿块20余天超声提示:经潘老师会诊后----右侧腹股沟疝(内容物为卵巢)婴幼儿由于发育不全,卵巢,输卵管伞端在解剖学上位置非常接近腹股沟内环,并且卵巢悬韧带活动度大,易形成腹股沟疝,疝内容物为卵巢者少见。
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俗称“疝气”。
腹股沟区是位于下腹壁与大腿交界的三角区,其间有腹壁下动脉。
根据疝环与此动脉的关系,腹股沟疝又分为斜疝和直疝。
从该动脉外侧突出来的为斜疝;从该动脉内侧面突出的是直疝。
斜疝多发于儿童及青壮年男性,直疝多发于老年男性。
发病率以腹股沟斜疝占绝大多数。
腹股沟疝的超声诊断通常使用线阵变频或宽频探头,频率5-10MHz,检查腹股区和大腿上部分,男性病人应同时检查阴囊。
检查时病人于仰卧位或立位,并嘱病人做平静呼吸或用力咳嗽或ValSava动作。
纵扫和横扫分清腹壁层次和疝的内容物。
筋膜和腹膜的强回声连续性中断,筋膜强回声缺损视为疝口。
疝出的肠袢呈现可蠕动的强回声。
疝出的肠系膜脂肪呈现比周围脂肪更强的回声。
疝的内容物除了肠袢,有时可以是膀胱和液体而呈无回声。
Hsu-Chong总结诊断腹股沟疝的标准:①筋膜缺损;②疝囊内可见蠕动的肠袢;③当增加腹压时,疝囊突出和增大;当压力减小时,疝囊可以缩小。
测量腹股沟管的直径(≥4mm),特别是用力咳嗽时,腹股沟管直径增加(≥2mm),可以提示腹股沟疝。
直疝和斜疝的区别临床意义重大,特别是腹腔镜修补术前需要明确类型。
阴囊、睾丸超声检查诊断技术规范

阴囊、睾丸一、急性附睾睾丸炎1.临床与病理附睾炎临床常见,多为感染原因所致,其他原因包括化学性、医源性和特发性。
睾丸炎少见,多继发于流行性腮腺炎或急性附睾炎。
2.声像图变现附睾肿大,常以附睾尾为著,病变回声多数减低,不均匀,如回声增强,可能为既往附睾炎所致,CDFI:血流信号明显增加。
当炎症累积整个附睾时,附睾均匀肿大,回声不均匀,CDFI:附睾内血流信号明显增加。
合并脓肿时,内可见无回声区或低回声区。
累及睾丸时,睾丸内部可出现低回声区。
严重时鞘膜腔内可见液性暗区。
附睾炎在疾病不同阶段表现可与不同,病情严重时可见脓肿形成及阴囊穿孔征象。
3.鉴别诊断(1)附睾肿瘤:附睾肿瘤多发生于青少年,生长较快,超声有明确多血供、占位性病变。
临床上少见,一般不考虑。
(2)睾丸肿瘤:当炎症累及睾丸时需要与睾丸肿瘤鉴别。
继发于附睾炎的睾丸炎多有附睾增大,血流信号增多的超声表现;而继发于腮腺炎的睾丸炎,通常腮腺炎症状先于睾丸炎表现,,以上临床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
二、睾丸扭转1.病理和临床青少年多发病急,可缓解,既往可有类似发作病史,发病多在睡眠时、寒冷或剧烈运动后。
扭转的睾丸常存在钟摆样畸形的解剖基础,睾丸系膜较长,当提睾肌收缩,导致扭转发生。
发生扭转后患者睾丸疼痛。
常迅速加重。
患侧阴囊皮肤发红、肿胀触痛明显,睾丸位置横位、抬高,精索增粗,有压痛。
病生理变化由静脉回流障碍开始,随后发生动脉缺血,最终睾丸发生缺血坏死。
2.声像图表现睾丸扭转最初睾丸增大,精索增粗,若未复转,5天后逐渐缩小。
急性期睾丸内部回声减低或无明显异常,后回声逐渐分布不均,如出现无回声则提示组织坏死,在出血或梗死时睾丸回声可弥漫性增强。
附睾可增大明显,形态不规则。
CDFI:患侧睾丸实质内部无血流信号或血流信号明显减少,在后期因缺血坏死后的组织反应,可表现为血流信号增加,在鞘膜腔内可见液性暗区。
3.鉴别诊断睾丸扭转超声表现较特异,临床应用价值非常好,诊断时需要注意可能存在不全扭转可能,此时睾丸内部血流频谱可能有助于诊断,不全扭转有报道血流频谱呈高阻。
不同类型鞘膜积液的超声鉴别

不同类型鞘膜积液的超声鉴别鞘膜积液及其分型应该是大家都很熟知的话题,今天在这里就不再过多描述。
然而,对于不同类型的鞘膜积液之间的差别有时也会给人带来困惑,下面是一个选择题,请大家选择。
选择题请各位大朋友小朋友新朋友老朋友男朋友女朋友们听题:下面两幅图像,图A 和图B,分别为采集自两位患者的阴囊部位(图像分别由丁香园注册用户「小偿1622」和「felicia1222」提供)正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在有些人眼里,这样的选择题根本就是送分题,然而,我相信也有些人可能会丢分。
下面我们就认真的来仔细看一下各型鞘膜积液的特点。
就先从最常见类型「睾丸鞘膜积液」开始谈起。
既然是睾---丸---鞘膜积液,那积液就是出现在睾丸周围的鞘膜腔内,也可以说积液位于阴囊内,并不向精索或腹股沟区延伸(图1)。
此时若积液量较多,其声像图特征表现为睾丸「背靠陆地、三面环海」,类似半岛。
图 1 示意图显示积液量较多时的睾丸鞘膜积液如果积液沿精索向腹股沟区延伸,那可能就成了另一种类型,即睾丸精索鞘膜积液,也就是婴儿型鞘膜积液(图2)。
该类型的整体表现类似「茶壶」。
图 2 示意图显示睾丸-精索鞘膜积液在如果积液继续向上延伸进入腹腔,则就形成了交通性鞘膜积液(图 3)。
该类型的积液量时多时少,也是其特征之一。
图 3 示意图显示交通性鞘膜积液如果积液发生于腹股沟区的精索周围的鞘膜腔内,就形成了精索鞘膜积液,也称精索囊肿(图4)。
那么,重点来了,精索鞘膜积液是不是只局限于腹股沟区呢?图 4 示意图显示较小时的精索鞘膜积液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精索鞘膜积液量过大,其所形成的囊肿可延伸进入阴囊内,并挤压睾丸,所以尽管超声检查发现阴囊内存在液性暗区,但其实并非睾丸鞘膜积液(图 5)。
图 5 示意图显示积液量较多时的精索鞘膜积液备注:图 1~图 5 为作者自行绘制,粗糙之处切勿深究。
读至此处,大家应该能感觉的出来,本文的重点其实就是想区分均发生在阴囊内的睾丸鞘膜积液和精索鞘膜积液。
阴囊疾病超声诊断

【病史】:男性32岁,外伤后睾丸肿大3天,发现一侧阴囊皮肤 变黑。 【超声表现】:左侧阴囊壁增厚,睾丸体积增大近似不规则圆 形,包膜回声中断。 睾丸实质可见不规则偏强回声和偏低回声。 睾丸上方见无回声暗区。
睾丸破裂:病例一
图3:CDFI示睾丸内血流减少,周围低回声区域未见血流, 考虑血肿。 【超声诊断】:左睾丸破裂
阴囊疾病超声诊断
解剖
阴囊为一袋状结构,阴囊壁由皮肤、肉膜及 肌肉组成,肉膜在阴囊正中线形成阴囊隔,把阴 囊分成左右两囊,囊内有睾丸、附睾及精索。睾 丸呈卵圆形,左右各一。成人睾丸长3-4cm,宽 2-3cm,厚1-2cm。睾丸的包膜由鞘膜、白 膜和血管膜构成,十分光滑。附睾由头、体、尾 三部分构成,分别附着在睾丸上端,睾丸体后部 和睾丸下端。精索为质软的圆索状结构,内有输 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淋巴管、神经等。
【病理诊断】:左侧睾丸扭转并睾丸坏死
慢性睾丸扭转:病例三
【病史】:患者,男,22岁,因自觉右侧阴囊不适1月余来诊。 【超声表现】:图1,图2,为左侧睾丸,可见睾丸大小形态正 常,可见血流信号。
慢性睾丸扭转:病例三
图3:右侧睾丸CDFI示其内未见血流信号,附睾头处见杂乱回声 光团。 图4:双侧睾丸对比,右侧睾丸未见血流,睾丸体积较左侧偏小, 回声减低。符合慢性睾丸扭转改变。 【超声诊断】:右侧睾丸扭转(慢性期)
睾丸炎:病例三
【病史】:患者,男,18岁,发热2天,阴囊肿大2天来我院就诊。 【超声表现】:图1,右侧睾丸增大,大小为4.3*3.9*2.8cm,内部 回声明显增粗、偏低、不均匀。图2,CDFI彩超示:其内血流异 常丰富。 【超声诊断】:右侧睾丸炎 分析:有发热病史,睾丸受累,附睾无受累,为病毒血行感染。
分析:睾丸无受累,而附睾头受累,则为逆行感染,附睾体、 尾必受累。
睾丸鞘膜积液并结石误诊为腹股沟斜疝一例

信号 , 阴囊 内呈混杂信号。M R诊断 : 考虑 腹股沟斜 疝并感染 可能性大 , 两侧睾 丸鞘膜腔 积液 ( 图1 —3 ) 。行 探查术 : 于 阴 囊前壁 ( 右) 下经内环处作 一切 口长约 2 0 c m, 依 次切开皮肤 、
皮下组织及各层筋膜 , 见各层组织元 明显分界 , 粘连 明显 , 阴 囊处可见坏死组织 , 达鞘膜见鞘膜增生明显 , 以致增厚 。于鞘
道与腹腔相通 , 又称 先 天性 鞘膜 积液 。如鞘 突与 腹腔 间
的通道较大 , 肠 管和 网膜 亦可进 入鞘 膜腔 , 即为先天 性腹股
膜底部打一 小 口可 见大 量脓性 液体流 出 , 用 吸引 器吸 尽 , 约
6 0 0 m l , 其 内有见一 直径约0 . 3 c m大小 的灰 白色结 石
睾丸 鞘膜 积 液 并结 石误 诊 为腹 股 沟 斜疝 一例
宋淮 周 立强 徐 开鹏 张银 杨 建萍
瘤。在胚胎发育 过程 中 , 睾 丸从腹后 壁第 2~ 3腰椎旁 逐渐 下降 , 同时在腹股沟 管 内环 处带 动腹膜 , 腹 膜筋膜 以及腹 壁 各肌层经腹股沟管下 移 , 并 推动 皮肤而形 成 阴囊 , 随之 下移 的腹 膜形成一鞘状突右侧睾丸下移 比左侧 略晚 , 鞘状 突闭锁
参
考
文
献
及水肿 , 睾丸鞘膜积液伴结石及炎性反应 。 讨论 睾丸鞘膜积液合并阴囊结石 临床上少见 , 国内仅
有散在的报道 。鞘膜 结石 可发 生于任何 年龄 段 , 与先 天 性和后天性相关 因素有 关。先天性 的 因素可 能是 胎儿时期
1 柳俊 , 詹维伟 , 周伟 , 等. 睾丸鞘膜积液基础上附睾炎症 与结石的 超声研究[ J ] .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 2 0 1 2 , 2 1 ( 5 ) : 3 3 5 - 3 3 7 . 2 郑敏 , 王静 , 高岩 , 等. 幼儿睾丸鞘膜积液并 阴囊结石症超 声表现 1例 [ J ] . 医学影像学杂志 , 2 0 0 9 , 1 9 ( 1 1 ) : 1 4 6 8 . 3 潘涛 , 黄晓玲 , 侯新燕 . 超声诊断幼儿 睾丸鞘膜积液合并结 石一 例[ J / C D ] , 中华医学超声杂 志 : 电子版 , 2 0 1 1 , 8 ( 7 ) : 1 5 9 2 . 1 5 9 3 . 4 A r t a s H , O r h a n I . S c r o t a l c a l c u l i [ J ] . J U l t r a s o u n d M e d , 2 0 0 7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象图特点
腹股沟区可探及一杂乱回声团,与大网膜回
声相似,内有肠管时,可见肠管蠕动。上端 较小,下段较大。瓦氏动作时可见肿物与腹 壁有相对移动。瓦氏动作或站立位时体积增 大,放松后或仰卧位时,体积缩小。疝囊内 可有少量积液。 彩色多普勒内可见血流信号,为肠系膜或肠 壁的血管。
睾丸微石症(testicular microlithiasis) 是弥散分布于睾丸曲精小管内、 直径< 3 mm 的多钙化灶形成的综合征。 与下列睾丸内外病变相伴:男性不育症、 隐睾、睾丸萎缩、睾丸发育不良、睾丸 肿瘤、睾丸囊肿、睾丸及附睾炎、睾丸 鞘膜积液、精索静脉曲张、腮腺炎后等。 也有些无睾丸其他内外病变的报道。
女性生殖系统的胚胎发育
ຫໍສະໝຸດ 胚胎早期,生殖腺位于腹腔后上方,第3个月初,腹膜囊(鞘 状突)在每侧引带的腹侧形成,并沿着引带形成的道路通过 下腹壁下降。女性腹膜囊(鞘状突)很小,称Nuck管,出在胎 儿8个月时就闭锁消失。 约在胚胎第12周,卵巢从腹后壁下降至盆缘下,后陆续下降 至盆腔内正常位置。 如nuck管未闭塞与腹腔相通,腹腔脏器可下降至未闭的nuck 管内形成腹股沟斜疝。 由于婴儿的卵巢位置前倾,靠近腹膜,极易进入nuck管,因此女 性腹股沟疝的疝内容物除小肠外,多见为卵巢和输卵管。女 性腹股沟管狭小,故发生嵌顿的几率高,而且易导致嵌顿的卵 巢、输卵管绞窄坏死,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所以早期诊断早 期治疗非常重要。
【声象图特点】 睾丸鞘膜积液:阴囊内睾丸周围可见液性暗区环绕, 如阴囊上下极同时出现积液,可作出诊断。 精索鞘膜积液:液性暗区位于腹股沟区精索内,两 端封闭,不与腹腔及睾丸鞘膜相通。 交通型鞘膜积液:鞘膜内液体可流入腹腔,液性暗 区体积可变化,站立位时较大,仰卧位时可变小。 婴儿型鞘膜积液:睾丸鞘膜积液可能和精索鞘膜积 液同时存在,但与腹腔不相通。
睾丸的下降示意图
鞘膜积液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睾丸鞘膜积液:最常见,鞘膜常无明显病变,但囊内充
满液体,阴囊呈球形或梨形。 交通型鞘膜积液:是由于精索部位鞘突在出生后仍未 闭合,造成腹腔内液体与鞘膜囊内液体相通,鞘膜积 液时大时小。如果鞘突与腹膜腔相通的孔道较大,即 可形成先天性腹股沟疝。 精索鞘膜积液:积液局限在精索部位,常在阴囊上部即 睾丸上方,也可在腹股沟管内,可为长卵圆形或棱形, 和睾丸鞘膜及腹腔不相通。 婴儿型鞘膜积液(睾丸精索鞘膜积液):睾丸鞘膜 积液可能和精索鞘膜积液同时存在。
当有输卵管积水时,Nuck管内见壁菲薄、
透声良好的输卵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还 可显示卵巢动脉自腹腔通过Nuck管进入 卵巢。
卵巢内囊泡回声中有散在光点,碎片回声,提示
出血,有卵巢扭转或疝嵌顿可能,要注意卵巢血 供情况。 血运好者预后较好,血运差者预后较差,无 血流显示预示卵巢已经坏死。 疝内容物除卵巢和输卵管外,可能同时存在 肠管、子宫,有子宫及双侧卵巢均疝入一侧 Nuck的报道。
97%以上的足月新生儿,其双侧睾丸已降入阴囊内, 也有些新生儿在出生以后数月内,睾丸才完全下降。 若一侧或双侧睾丸未能降入阴囊内,称为隐睾症。 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不久,除阴囊部分成为睾丸固 有鞘膜外,其余部分即自行萎缩闭锁而遗留一纤维 索带。 如果腹膜鞘状突在出生以后未闭或睾丸部鞘膜囊内 液体超过正常量,即可形成各种类型的鞘膜积液。 未闭的鞘状突只是一条非常细小的管道,则在临床 形成交通性睾丸鞘膜积液,若管道较粗,腹腔内容 物进入鞘突即形成斜疝。
男性生殖系统的胚胎发育
胚胎早期,睾丸位于腹膜后第2~3腰椎旁,睾丸尾 端到未来的阴囊之间有一长条索状结构,称为睾丸 引带。 由于身体的迅速生长而引带并未相应延伸,至人胚 第3个月初,睾丸已位于腹股沟附近。这一阶段中 睾丸的下降并不是主动迁移,而是由于与体壁的位 置相对改变而下降。与此同时,腹膜沿腹股沟管向 阴囊方向突出而形成一个盲囊,称为睾丸鞘突,体 壁的肌肉及筋膜层也伴随鞘突而伸入阴囊内。 睾丸从三个月开始,一直保持在腹股沟附近的腹部 位置,直至第28周时才开始继续下降,通过腹股沟 环,进入阴囊。整个下降过程约需4周。
睾丸鞘膜积液与腹股沟斜疝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赵金惠
女婴腹股沟斜疝,内容物为卵巢并嵌顿崁顿疝1例
女婴腹股沟疝15%~20%含有卵巢及输卵管,内容物 为子宫者极其罕见。 一般发生在1岁之内,7天-14月。 而子宫或卵巢嵌顿后表现为腹股沟肿块, 无肠管嵌 顿后所致的呕吐、便秘、腹胀等梗阻症状,易延误治 疗,需及时手术。 腹股沟疝内肠管嵌顿,早期可尝试手法复位,但疝内 容物为实质性脏器为手法复位禁忌证。临床怀疑女 婴腹股沟疝患时,应先做超声检查,排除子宫或卵 巢嵌顿后再尝试手法复位。
超声表现
女性腹股沟斜疝伴卵巢嵌顿,临床上往往以腹
股沟部肿块就诊。超声诊断的关键是要确定 肿块是否为卵巢组织回声。 原始卵泡排列规则,采用高频探头能清晰显示 卵巢内部结构,声像图上嵌顿的卵巢呈椭圆形, 内见多个小的圆形或类圆形无回声区,呈蜂窝 状,其实质回声中等偏低,包膜薄而光整。 卵巢崁顿时,由于淤血水肿,较健侧卵巢体 积增大。 跟踪扫查还可发现卵巢上方管状无回声或低 回声,且与腹腔相通,即Nuck管回声。
睾丸鞘膜积液
睾丸鞘膜积液
腹股沟斜疝
如鞘突不闭锁,未闭的鞘状突就成为先天性
斜疝的疝囊。有时,未闭的鞘状突只是一条 非常细小的管道,则在临床上并不表现为疝, 仅形成交通性睾丸鞘膜积液,若腹腔内容物 进入鞘突即形成斜疝。如果鞘状突下段闭锁 而上段未闭,也可形成斜疝。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可因疝囊大小或有无并发症而异。基本症 状是腹股沟区出现一可复性肿块,肿块呈带蒂柄的 梨形,上端狭小,下端宽大。 开始肿块较小,仅在病人站立、劳动、行走、跑步、 剧咳或婴儿啼哭时出现,平卧或用手压时块肿可自 行回纳,消失不见。 一般无特殊不适,仅偶尔伴局部胀痛和牵涉痛。随 着疾病的发展,肿块可逐渐增大,自腹股沟下降至 阴囊内或大阴唇,行走不便和影响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