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龙井茶区的自然环境
西湖龙井的意思

《西湖龙井的意思》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啊,这名字听起来就很特别。
“西湖”,大家都知道,那是杭州一个特别美的地方,有山有水,风景如画。
“龙井”呢,指的是在西湖边特定区域产出的龙井茶。
西湖龙井可不一般,它的茶叶细细长长的,颜色翠绿翠绿的。
泡出来的茶水,颜色黄绿明亮,闻起来有一股清香,喝上一口,那味道,啧啧,鲜爽甘醇。
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
有个叔叔去杭州旅游,听说了西湖龙井特别有名,就买了一些带回家。
他把茶叶拿给朋友们品尝,朋友们喝了都赞不绝口,说这味道简直太棒了!西湖龙井之所以这么好,和它的生长环境有很大关系。
那里的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水充足,特别适合茶树生长。
同学们,你们说西湖龙井是不是很神奇呀?《西湖龙井的意思》同学们,咱们接着讲讲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这四个字里包含了好多东西呢。
“西湖”,那是个美丽的地方,湖水清澈,周围有很多青山。
想象一下,在这样的美景中长出来的茶叶,能不好吗?“龙井”,这两个字代表着高品质的茶叶。
西湖龙井的茶叶形状好看,就像一个个小芽尖。
我再给你们讲个例子。
有一次,一个爷爷过生日,他的孩子给他送了一盒西湖龙井。
爷爷可高兴了,每天都泡上一杯,边喝边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西湖龙井不仅味道好,还很有文化内涵。
它是咱们中国茶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想尝尝西湖龙井啦?《西湖龙井的意思》同学们,今天再来说说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一听这名字,是不是就觉得很有韵味?“西湖”,那可是人间天堂,美丽极了。
“龙井”,代表着优质的茶叶。
西湖龙井的采摘很讲究,都是茶农们精心挑选的。
而且制作过程也很复杂,要经过好多道工序。
比如说,有个小姐姐去茶园体验采摘西湖龙井,她小心翼翼地摘下一片片嫩绿的茶叶,心里充满了喜悦。
西湖龙井泡出来的茶,香气扑鼻。
喝上一口,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同学们,西湖龙井是咱们的宝贝,要好好了解它哟!。
关于西湖龙井文化5篇

关于西湖龙井文化5篇西湖龙井是汉族传统名茶,属于绿茶中的一种,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西湖龙井文化5篇,欢迎借鉴参考。
龙井问茶龙井位于凤篁岭上,三国时东吴曾来这里求雨,龙井因此而得名。
北宋时,高僧辩才居住此地,为方便客来客往,整治山林,开通山道,龙井一带方才旺盛起来。
辩才好客,每有客来,喜奉一杯自植的香茗待客,龙井茶渐渐有了名气。
明、清以后,龙井茶声誉鹊起,袁枚的《随园食单》赞道“杭州山茶处处皆清,不过以龙井为最耳”。
后来,龙井问茶入选新西湖十景,这里的茶叶和风景更加身价倍增,每年清明前后,谷雨时节,茶农采茶、炒茶,茶香飘溢,吸引了更多的游人。
[10]“御茶”逸事清代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来到龙井茶区观看茶叶采制,品茶赋诗。
在归途中,将龙井茶叶带回给太后,太后喝后肝火顿消,连说这龙井茶胜似灵丹妙药。
乾隆立即传旨将胡公庙前的十八颗茶树封为“御茶”,年年采制,专供太后饮用。
自此,龙井蜚声海内外,问茶者络绎不绝。
开茶节每年在三月底、四月初在西湖龙井茶乡举行,弘扬传统茶文化,打造杭州茶都,建设全国最美丽城区。
“西湖龙井开茶节”经申报推荐、初步筛选、展示票选等程序,已成功入选“浙江省最具影响力十大农事节庆。
西湖龙井的饮茶常识西湖龙井茶,因产于中国杭州西湖的龙井茶区而得名。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
茶有“四绝”:色绿、香郁、味甘、形美。
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
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
”这优美的句子如诗如画,堪称西湖龙井茶的绝妙写真。
集名山、名寺、名湖、名泉和名茶于一体,泡一杯龙井茶,喝出的却是世所罕见的独特而骄人的龙井茶文化。
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西湖龙井茶区位于三面环山的自然屏障的独特小气候中,自古是文人墨客留恋之处。
西湖龙井的简介

“龙井茶”,因产于杭州西湖山区的龙井村而得名,习惯上称为西湖龙井,有时简而化之,索性称这种色香味形别具风格的茶叶为龙井。
西湖龙井茶以其独特的品质风韵,精湛的制作工艺而蜚声于国内外市场,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誉满全球。
历史上龙井茶有“狮、龙、云、虎、梅”字号之分,分别产于杭州市西湖区的狮峰、龙井、五云山、虎跑和梅家坞一带,其中产于狮峰的“狮”字号品质最好。
龙井茶含氨基酸、儿茶素、叶绿素、维生素C等成分均比其它茶叶多,营养丰富,有生津止渴,提神益思,消食利尿,除烦去腻,消炎解毒等功效。
若以杭州虎跑泉水冲泡,香清味冽,号称杭州“双绝”。
龙井茶含氨基酸、儿茶素、叶绿素、维生素C等成分均比其它茶叶多,营养丰富,有生津止渴,提神益思,消食利尿,除烦去腻,消炎解毒等功效味道很好的呢.茶乡第一村”——龙井村,因盛产顶级西湖龙井茶而闻名于世。
东临西子湖,西依五云山,南靠滔滔东去的钱塘江水,北抵插入云端的南北高峰,四周群山叠翠,云雾环绕,就如一颗镶嵌在西子湖畔的翡翠宝石。
村内旅游资源丰富,御茶园、胡公庙、九溪十八涧、十里琅珰、老龙井等景点点缀其中,为茶乡增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整治工程重塑了龙井村山涧溪流景观,再现了茶乡农居溯溪而上、择水而居的山地景观风貌,基本恢复了富有西湖龙井茶乡特色的自然村落风貌。
西湖龙井茶区——狮子峰、龙井、灵隐、五云山、虎跑、梅家坞一带土地肥沃,周围山峦重叠,林木葱郁,地势北高南低,既能阻挡北方寒流,又能截住南方暖流,在茶区上空常年凝聚成一片云雾。
良好的地理环境,优质的水源,为茶叶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龙井茶被誉为“中国第一茶”,也实在是得于这山泉雨露之灵气。
“天下名茶数龙井,龙井上品在狮峰。
”狮峰龙井之所以驰名,还要感谢乾隆爷。
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学着茶女采茶。
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
”乾隆皇帝赶回京城,也带回了一把已经干了的杭州狮峰山的茶叶,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谷雨谷雨 采茶对雨——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文化系统

54 农村·农业·农民2022.5A谷雨谷雨 采茶对雨曾 艺古时民谚云:“谷雨谷雨,采茶对雨。
”谷雨,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为“雨生百谷”,温度适宜,雨量充沛,古人认为此时是采茶的最好时节。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
”《神农·本草经》中提到:雨前茶“久服安心益气……轻身不老”。
雨前龙井是属于西湖龙井中的一个种类。
雨前龙井指的是在谷雨这个节气前采摘制成的龙井茶,还有一种是清明节前采摘的茶叶称之为明前龙井。
谷雨和清明两个节气之前采摘出来的茶叶比较鲜嫩,而谷雨前正是采摘雨前龙井的最佳时期,此时的茶树正处于一叶一芽的状态,俗称一旗一枪。
这时采摘出来的茶叶制作成的龙井茶茶香是最为香醇的。
正所谓,玉髓晨烹谷雨前,春茶此品最新鲜。
由此,我们也来真正了解一下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文化系统。
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文化系统是以西湖龙井茶种植栽培为基础,通过龙井茶的广泛传播而形成的农业文化系统。
唐代有西湖龙井茶种植记载,清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四上龙井,品茶赋诗,提数十首龙井诗。
乾隆首次到天竺观看茶农采茶、炒茶,写下《观采茶作歌》,当中对诗中炒茶的“火功”有很详细的描述,其中“火前嫩,火后老,唯有骑火品最好”“地炉文火徐徐添,乾釜柔风旋旋炒,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乾隆后为龙井八景题匾赋诗,题“过溪亭”“涤心沼”“一片云”“风篁岭”“方圆庵”“龙泓涧”“神运石”“翠峰阁”,世称《龙井八咏》,将龙井茶推上至尊地位。
“龙井”既是地名,亦是泉名和茶名。
西湖龙井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中记载杭州天竺、灵隐两寺僧人在寺院中开园种茶,称作本栏目与中国农业博物馆合办——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文化系统西湖龙井茶种植园农村·农业·农民2022.5A 55文化Wenhua农艺白云茶和宝云茶。
北宋时辩才法师归隐于龙井村宋广福院,在狮峰山一带种植茶树,龙井距离宋广福院约百米,大旱不涸,古人认为此泉与海相通,其中有龙,由此称其为龙井,泉水上方“老龙井”三个字,为苏东坡手笔。
龙井茶导游词范文介绍

龙井茶导游词范文介绍龙井茶导游词1很多外地游客慕名杭州旅行,游山玩水闲暇之时,还不忘泡上一杯龙井茶,临走前买回几包龙井茶回去与亲朋好友一起分享。
龙井茶是杭州的地道特产,因西子湖的龙弘井的圣水而得名。
分布在杭州的龙井、灵隐、五云山、虎跑、梅家坞一带,多为海拔30米以上的坡地。
周围山峦重叠,林木葱郁,地势北高南低,既能阻挡北方寒流,又能截住南方暖流,在茶区上空常年凝聚成一片云雾。
良好的地理环境,优质的水源,为茶叶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品茶,临走时也带回了一把已经干了的杭州狮峰山的茶叶,太后品尝龙井茶后立即精神焕发。
乾隆皇帝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
龙井的采制,春季分四次,品质因采摘鲜叶的早晚而定,以早为贵。
至清明前采头茶,称为“明前茶”,嫩芽初迸状似莲心,故称“莲心”。
一个熟练的采茶姑娘,每天最多只能采摘嫩芽十二两,故极为珍贵,称得上珍品中的绝品。
谷雨前采摘的称“雨前茶”,又称二春茶。
其时茶柄已发一叶,其形似旗,茶芽稍长,其形如枪,故又称“旗枪”。
立夏之际采三春茶,此时茶芽发育较大,附叶两瓣,形似雀舌,故称“雀舌”。
四春茶则在三春茶一个月以后采摘,叶已成片,并附带茶梗,故称“梗片”。
其品质不如前三种。
而过了清明后采摘的茶叶就大不如“明前茶”那么珍贵了。
龙井茶的炒制分为“青锅”和“辉锅”两道工序,工艺十分精湛,手法在操作过程中变化多端,制出的成品茶,扁平挺直、大小长短均匀,恰似兰花之瓣,别具特色。
西湖龙井,享誉世界,它有四绝:一色绝,二香绝,三味绝,四形绝。
即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
杭州除了五个地方有龙井茶外,其它地方都算不上是龙井,浙江地方茶叶品种繁多,周边地区一些茶农为了打开销路,纷纷将包装改成“龙井”,再流入杭城,真假混乱的龙井在杭州已个占一半江山。
愚人公社博客圈圈友Dingergeng博士来杭州都没有尝到过真正的龙井茶,前几年金庸大侠到梅家坞品尝龙井茶,扁平光滑,汤色碧绿,味鲜爽口的龙井茶令大侠惊叹不已。
描写西湖龙井茶的句子

描写西湖龙井茶的句子
1. 西湖龙井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以杭州市西湖风景区内的龙井村产茶最为著名。
2. 西湖龙井茶的外形修长整齐,茶叶呈现出绿色或黄绿色,有着清新的香气和柔和的口感。
3. 西湖龙井茶是经过手工摘选、手工揉捻、手工炒制而成,每一步都需要精细的操作。
4. 西湖龙井茶的茶树品种是龙井种,其树龄长达百年,因此茶叶的品质非常优秀。
5. 西湖龙井茶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6. 西湖龙井茶有“色绿、香郁、味鲜、形美”四绝的特点,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7. 西湖龙井茶是中国的国礼茶之一,曾多次赠送给外国元首和国际友人,是中华茶文化的代表之一。
8. 西湖龙井茶在热水中泡开后,茶叶会缓缓下沉,形成“一片一叶、半片半叶”的形态,被称为“龙井舞蹈”。
9. 西湖龙井茶在炒制时需要掌握火候的精准度,火候过大会破坏茶叶的香气和口感,火候过小则无法炒干茶叶。
10. 西湖龙井茶的嫩芽茶叶是最为上等的部分,通常采摘时间为清明节前后,此时茶叶含水量适中,口感最佳。
11. 西湖龙井茶的入口后有着清新的香气和甘甜的味道,如同置身
于西湖的清新空气中,令人回味无穷。
茶叶生长环境

一、茶树适宜的生长条件茶树喜欢温暖、潮湿、荫蔽的生长环境,需要适当的温度、水分、光照和土壤条件。
影响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条件主要是气候和土壤,在选择茶地发展新茶园和日常栽培管理上必须重视。
(一)茶树对土壤的要求茶树是喜酸性土壤的作物,它只能在酸性土壤中才能生长,要求土壤pH值在4-6.5之间,以4.5-5.5最适合茶树生长。
茶树不喜欢钙质,土壤中如含有石灰质(活性钙含量超过0.2%),就影响到茶树生长,甚至逐渐死亡。
通常看到种在坟堆上的茶树低矮黄瘦,生长不良,主要就是灰廊引起的。
灰廊以大量石灰掺和细砂、粘土生成,使茶根不能深扎,灰廊还不断释放碱性石灰质,造成周围土壤钙质过多,影响茶树生长。
土层深厚对茶树生长有利,一般要求超过80cm。
底土不能有粘盘层或硬盘层,不然容易积水。
土壤的通透性要好,以便蓄水积肥,地下水位过高,孔隙堵塞,根系产生缺氧呼吸,就会造成烂根,因此地土层深厚对茶树生长有利,下水位必须控制在80cm以下。
(二)茶树对温度的要求温度对于茶树生长发育的快慢、采摘期的迟早和长短、鲜叶的产量以及成茶的品质,都有密切关系。
茶树生长最适宜的温度在15-30度,10度左右开始发芽。
在35度以上的高温及土壤水分不足的条件下,茶树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幼嫩芽叶会灼伤。
在10度以下,茶树生长缓慢或停止;到零下13度左右,茶树地上部会冻枯甚至死亡。
低温加燥风,茶树最易受冻。
(三)茶树对水分的要求茶树幼嫩芽叶的含水量为74%-77%嫩茎的含水量在80%以上,水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当叶片失水10%时,光合作用就会受到抑制。
茶树虽喜潮湿,但也不能长期积水。
茶树最适宜的年降水量在1500mm左右。
根据浙江省常年降雨量1044-1600mm来看,是能满足茶树生长需要的。
但由于各月降水量的分配不匀,夏秋季常出现“伏旱”和“秋旱”,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会严重影响夏秋茶的产量。
茶树要求土壤相对持水量在60%-90%之间,以70%-80%为宜。
龙井茶的产地

龙井茶的产地1. 引言龙井茶,又称西湖龙井,是中国最著名的绿茶之一,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首。
龙井茶的产地主要集中在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和周边地区。
龙井茶不仅因其独特的风味和香气而闻名于世,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
本文将从产地的地理条件、茶园的栽培和制作工艺等方面介绍龙井茶的产地特点。
2. 地理条件2.1 地理位置龙井茶的产地主要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这个地区地处大运河和钱塘江交汇处,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非常适宜茶叶生长。
2.2 气候条件龙井茶的产地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足。
春季气温适宜,有利于茶叶的生长;夏季炎热,有助于茶叶的酵素积累;秋季凉爽干燥,有利于茶叶的颜色和香气的形成;冬季寒冷,茶树进入休眠状态,为来年的新叶生长做准备。
2.3 土壤特点龙井茶的产地的土壤主要是沙壤土和湖沼泥质土,土质疏松,保水性强,适宜茶树的生长。
土壤中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为茶树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3. 茶园栽培3.1 品种选择龙井茶的产地栽培的主要茶树品种有西湖龙井13号、38号、43号、57号等。
其中,西湖龙井13号是目前最主要的品种,比较抗病虫害,产量较高。
3.2 栽培技术龙井茶的产地在茶园的管理上注重“四务”:修剪务、施肥务、病虫害防治务和采摘勤务。
茶树修剪可以促进茶树的分枝生长,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适量施肥可以补充土壤养分,促进茶树的生长发育;科学防治病虫害可以保证茶叶的质量和产量;及时采摘可以保证茶叶的嫩度和口感。
3.3 无公害栽培龙井茶的产地还注重无公害栽培,采取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
这样可以保证龙井茶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消费者对茶叶的信任度。
4. 茶叶制作4.1 采摘龙井茶的产地的采摘时间非常重要,一般在清明至谷雨期间。
这个时候的茶树嫩叶质地细嫩,富含茶多酚等有益物质,适合制作绿茶。
4.2 杀青龙井茶的产地的制茶工艺主要包括杀青、揉捻、炒制和干燥等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湖龙井茶的自然属性地理位置西湖龙井茶基地和后备基地是指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湖区东起虎跑、茅家埠,西至杨府庙、龙门坎、何家村,南起社井、浮山,北至老东岳、金鱼井范围内的茶地。
西湖龙井茶基地一级保护区范围:东至南山村,西至灵隐、梅家坞,南至梵村村,北至新玉泉。
该范围内现有茶地459.2公顷,划入保护基地面积328.6公顷,保护率为71.6%,划入后备基地41.7公顷。
西湖龙井茶基地二级保护区范围:在《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规定的西湖龙井茶基地一级保护区范围以外的区域。
现有茶地932.5公顷,划入保护基地面积583.3公顷,保护率为62.6%,划入后备基地162.4公顷。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西湖龙井茶基地和后备基地范围划区定界的通告杭政函〔2004〕57号)地理环境西湖龙井茶区地跨北纬30'04~30'20度,东经119'59~120'09度,处于浙西丘陵山区向杭、嘉、湖平原沉降的过渡地带,它东濒西湖,南临钱塘江,受“一湖一江”水气调节和东南季风的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多雾,在三面环抱的群山中,白云峰、白鹤峰、北高峰、南高峰形成自然屏障,挡住西北寒流的侵袭,密林与多雾造成大量散射光和紫外线。
群山蜿蜒直下的山脉,由高向低伸向钱塘江和西子湖,形成多条水气山谷地带,吸纳南来的和风细雨,朝暮云雾缭绕。
独特的小环境,有利于茶树生长。
茶园的土壤主要有白砂土、黄泥土与油红泥土四种。
其中白砂土面积约占20%左右,分布于山地上部及陡坡上,优质龙井茶大多产自这里。
浙江农业大学陆景岗教授在《名茶狮峰龙井形成的地质背景》一文中指出,狮峰的成土母岩主要为泥盆系上部,属“西湖石英岩”的残、坡积物,质地为砂壤土,土壤通气透水性好,有机质、磷、硼、锰等含量适宜,特别是岩石、土壤、茶体均具有高钾或适量钾与低钙的特征,这与狮峰龙井茶的优良品质有密切的关系。
黄泥土占60%左右,遍布低山丘陵。
它由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千里岗砂岩等多种岩石风化而成。
土层一般在40~100厘米之间,质地为轻石质轻黏至轻石质中壤或重壤。
土壤通透性良好,PH值为4.6~5。
此外,还有油红泥土和黄筋泥土两种,均属红壤亚类。
西湖龙井茶区气候属北亚热带南缘季风型气候。
年平均气温16.2℃,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3.9℃,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8.5℃,年均无霜期250天左右。
降水丰沛,年均降雨量1400毫米,雨量分布均匀,有春雨、梅雨、夏雨和秋雨,年降雨日为160天左右。
空气湿润,年均相对湿度80%。
全年雾日39天,其中3~6月份最多。
西湖龙井茶园就分布在这西湖湖畔的秀山峻岭之上,主产区在狮子峰、天竺、翁家山、云栖、虎跑、梅家坞等地。
茶园傍湖依山,周边林木茂密、翠竹婆娑,溪涧常流,茶树终年处在云雾缭绕、浓荫笼罩之中,常年莹绿。
尤其春茶季节,蒙蒙细雨,淡淡薄雾,幼嫩茶芽越加滋润。
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小气候条件造成了西湖龙井茶特异的品质。
栽培管理技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龙井茶区广大茶农根据龙井茶树品种的生长特性和当地的地理生态条件,积累了适用于本地的种茶经验,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持续发展,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茶园栽培管理技术。
1.茶树种植选择的园地要规划设计,坡度15°以上的要修成水平梯级田地,15°以下的要划等高线,经初垦、复垦和施好基肥后即可划行种植。
(l)种植方式和密度龙井茶区传统的种植方式多采用种子丛式穴播或青苗丛栽,60年代后开始推广密植条栽,80年代试种了部分密植速生茶园,则年代发展的新茶园多采用合理密植的单条或双条种植方式、单行条裁的规格为:行距130-150cm,丛距33cm,每丛3株,每亩种植4000株左右;双行条栽的规格为:大行距150cm,小行距40cm,丛距33cm,每丛2-3株,每亩种植6000-8000株。
2.茶树修剪(l)定型修剪对移栽后的幼龄茶树,要及时定型修剪,当苗高达30cm以上时,应在离地15cm处定剪;第2年春茶前,在上次定剪的剪口上提高15cm,进行第2次定型修剪;第3次定型修剪可在次年春茶采摘后进行,其高度在第2次剪口上提高15-20cm,当年夏秋茶采取打顶养蓬,后期留叶采。
当树高达70cm左右,树幅达85cm以上才可逐步投入正常采摘。
(2)轻修剪龙井茶群体种在本地具有生长力强、分校多、发芽密的特性,传统的栽培管理没有修剪的习惯。
随着技术进步与生产的发展,对生产茶园常采用轻修剪措施,目的是刺激获芽萌发、平整树冠、控制树高、便于采摘。
每年或隔年进行1次,一般在春茶采后进行,剪去冠面3-5cm的新消,阳坡茶园可在秋茶结束后进行,有利春茶早发和增加名优茶产量,这比传统方法要优越得多。
3.茶园改造(l)砌坎保土,深耕改立现有茶园多分布在山坡上,对梯坎倒塌的老式茶园,逐年进行修整、改造,改坡地为梯地,改泥坎为石坎,改丛栽为条栽,在茶园四周与路边建立排蓄水系统。
同时挑培客土,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
这些措施能大大提高坡地茶园的保水、保土、保肥能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促进茶树根系伸展,增强生长力。
(2)改造树冠,更新复壮龙井茶区的茶园多数是1949年前和六七十年代种植的老茶园,经长年采摘,树势渐趋衰弱,树冠急待逐年更新改造或换种改植。
根据当地的经验,对树冠更新改造应因树制宜,修剪改造直在春茶结束后进行。
主要有4种方法:①深修剪②重修剪③抽刈④台刈4.土壤管理龙井茶区群众根据茶树的生长特性,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茶园土壤管理积累了一套“三耕四削”的宝贵技术经验。
“三耕”就是春耕、伏耕、秋耕。
春耕宜浅,目的是松土与切断草根,在“立夏”至“小满”期间进行;伏耕在“大暑”至“立秋”期间进行,比春耕深,主要是疏松土壤,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下层水分蒸发,增加雨水渗入量;秋耕在“寒露”至“霜降”期间进行,要求深度达到20-25cm,即把底土捆起,翻转打碎,表土埋入底层,耙平,既可熟化土壤、深理杂草与虫蛹,又可提高土壤肥力。
“四削”就是削春草、梅草、伏草和秋草。
主要能解决杂草与茶树争水争肥的矛盾,并变杂草为肥料。
“四削”一般掌握在与“三耕”时间交错进行,质量要求严格,除春草外,均要先削草后掘地,即先把杂草削除归堆行间,等晒干后埋入土中,做到“丛内清,四边光”。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生产的发展,龙井茶区的“三耕四削”这一传统的土壤管理技术也有了新的发展。
到80年代后期已改为“少耕药除”,即每年主要在晚秋深耕1次,春耕以锄草代替,其他3次削草基本用除草剂替代。
这样既保证茶园管理质量,又省工,并能降低成本。
龙井茶区部分坡地茶园的土壤管理,结合耕锄,还采用了茶园铺草措施,即利用作物秸秆、山草等有机物料铺入茶行土表,这不仅可以起到水土保持、稳定土温的作用,又可提高土壤生物活性,增加土壤有机质,这是一条简单易行、效果良好的茶园土壤管理措施。
5.茶园平衡施肥6.塑料大棚茶园栽培技术近年,龙井茶区为适应名优茶发展需要,在部分茶园搭盖塑料大棚,利用它具有明显的增温增湿效果,促进春茶早发,增加名优茶产量产值。
7.茶树胶虫害防治龙井茶区茶树病虫种类较多,在70年代初,茶树害虫以体形大、世代少的茶尺蠖、茶毛虫、茶蓑蛾、刺蛾为主,以后逐渐转向虫体小、代数多、繁殖快的小绿叶蝉、螨类、黑刺粉虱、介壳虫及煤病等多种病虫害,给防治带来一定难度。
70年代末至80年代,龙井茶区建立了病虫测报站,根据茶园虫情预报,有的放矢地选用农药,适时防治,防效大大提高。
近年龙井茶区根据“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综合治理”的方针,积极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和化学农药防治相结合,同时在秋茶结束后来用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封园,减少次年茶园病虫发生量。
这样既可控制农药残留量,又能有效控制害虫的蔓延,减少损失。
采摘加工西湖龙井茶的采摘和加工技艺相当讲究,以一芽两叶的标准采摘,并以精巧的手工炒制而成。
外形扁平挺秀,光滑匀齐;色泽翠绿略黄,香馥若兰;泡在杯中,嫩匀成朵,交错相映,汤色明亮,滋味甘鲜。
西湖龙井茶的炒制工艺,十分独特。
整个过程精致细腻,全靠手工完成。
初制流程分为鲜叶摊放—青锅—(揉捻)—回潮—青叶分筛与簸片末—煇锅—干茶分筛—挺长头—归堆—贮藏收灰等10道工序,其中“青锅”和“煇锅”两道工序是整个炒制作业的重点和关键,而控制火力锅温和掌握手法手势是最基本要素。
火力过高,嫩芽容易粘锅,产生爆点、焦边,成茶有焦味。
火力不足,则容易拓不起,茶芽会发腻,导致红梗、红叶,茶色发暗,茶香郁闷,汤色发红,滋味差。
特高级龙井炒制时下锅量要少,火力要低,中高级龙井炒制时锅温要略高,落锅时发出“劈啪”的爆响。
如果手感茶叶温热,锅面与茶叶之间润滑光溜,表明火力适当。
如锅温过高,则动作要快,手势要轻,避免焦边、焦味。
锅温偏低时,则动作要慢,防止茶汁挤出,色泽变暗。
炒制时有抓、抖(透)、搭(带)、拓(抹)、捺(挺)、推(挤)、扣、甩、磨、压等10大手法,往往交替反复使用,根据茶叶和锅温情况,灵活掌握,做到“茶不离锅,手不离茶”。
龙井鲜茶经过炒制后,含水量从75%左右减少到6%左右,成为外形光洁、匀称、挺秀、扁平、整齐的成品干茶。
炒茶每锅一次只能炒二两,一个熟练的炒茶能手,一天只能炒二斤多干茶。
龙井茶品种西湖龙井茶区栽培的茶树,原为有性繁殖系的龙井种,属于灌木型中小叶类,分枝茂密,芽叶细小,育芽力较强,但各性不纯,良莠不齐,影响产量和品质。
以下就现阶段引种推广的龙井茶品种作一介绍:1、龙井43: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
植株中等大小,树径半开张,分枝密,叶片上斜状着生;芽叶生育力强,耐采摘。
春茶发芽特早,在杭州茶区,一芽一叶盛期一般在3月底4月初,一芽三叶期在4月上旬,比龙井群体种早10-15天。
抗寒性和适应性均很强。
2、龙井长叶: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
品种来源同龙井43。
植株适中,树姿较直立,分枝密;芽叶生育力较强,持嫩性强。
春茶发芽早,在杭州茶区,清明前后可采一芽一叶,4月中旬达一芽三叶盛期;抗寒性和适应性均强。
3、平阳特早茶;小乔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
植株中等大小,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上斜状着生;芽叶生长整齐,持嫩性强,春茶发芽特早。
4、元宵绿;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
植株中等大小,树姿半开张,分枝尚密,叶片水平状着生。
芽叶生育率较强,持嫩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