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龙井的简介
西湖龙井介绍

西湖龙井的炒制需要手工完成,通常 的工艺包括“抖、带、挤、甩、挺、拓、 扣、抓、压、磨”十大手法。整个炒茶过 程分为青锅、回潮、辉锅三个阶段
冲泡方法
一弄龙井:上投法
1.该方法采用透明的玻璃杯进行冲泡。首先在玻 璃杯中放入适量适温的水,然后取出适量的茶 叶放入其中。 2.等待上一段时间,看茶叶吸水后一片一片慢慢 的下沉,茶汤的颜色也随着慢慢的显示出来, 等到汤色明绿的时候说明泡的差不多了。 3.泡好后就可以进行品饮了。
茶艺展示
外形特征
春茶中的特级西湖龙井、浙江龙井外 形扁平光滑,苗锋尖削,芽长于叶,色泽 嫩绿,体表无茸毛;汤色嫩绿(黄)明亮; 清香或嫩栗香,但有部分茶带高火香;滋 味清爽或浓醇;叶底嫩绿,尚完整。。
品质鉴定
龙井茶的级别标准 以往,西湖龙井茶 分为特级和一级至十级共11个级,其中特 级又分为特一、特二和特三,其余每个级 再分为5个等,每个级的“级中”设置级别 标准样。随后稍作简化,改为特级和一至 八级,共分43个等。到1995年,进一步简 化了西湖龙井茶的级别,只设特级(分为 特二和特三)和一级至四级。
“狮峰龙井”产于龙井村、狮子峰、翁家山 一带,香气高锐而持久,滋味鲜醇,色泽 略黄,素称“糙米色”。
“梅坞龙井”产于云栖、梅家坞一带,外形 挺秀、扁平光滑,色泽翠绿。
采制过程
龙井茶的采制过程分为采摘,晾晒,炒 制。
龙井茶的采摘相当讲究。每年春天,茶 农分四次按档次采摘青叶。
档次 明前茶 时间 茶状 “清明”前三 嫩芽初迸状似 天 莲心 量比较多,已 有一叶一芽, 其形似旗,茶 芽稍长,其形 如枪 称别 莲心
二春茶—“雨 前茶”
“谷雨”前
旗枪
三春茶
西湖龙井的介绍

西湖龙井的介绍龙井茶外形扁平挺秀,色泽绿翠,素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着称,驰名中外。
冲泡龙井茶时取一玻璃杯,用80度左右的开水冲进杯中,只见朵朵茶芽袅袅浮起,旗枪交相辉映,好比出水芙蓉,俏嫩可人。
茶汤碧绿,香气清高,滋味甘醇,实乃茶之神品。
西湖龙井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唐代,当时着名的茶圣陆羽,在所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着《茶经》中,就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
西湖龙井茶之名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
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过程,西湖龙井茶从无名到有名,从老百姓饭后的家常饮品到帝王将相的贡品,从汉民族的名茶到走向世界的名品,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
明代,西湖龙井茶开始崭露头角,名声逐渐远播,开始走出寺院,为平常百姓所饮用。
明嘉靖年间的《浙江匾志》记载:“杭郡诸茶,总不及龙井之产,而雨前细芽,取其一旗一枪,尤为珍品,所产不多,宜其矜贵也。
”明万历年的《杭州府志》有“老龙井,其地产茶,为两山绝品”之说。
万历年《钱塘县志》又记载“茶出龙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与他山异。
”此时的西湖龙井茶被列为中国之名茶。
明代黄一正收录的名茶录及江南才子徐文长辑录的全国名茶中,都有西湖龙井茶。
如果说在明代西湖龙井茶还介于诸名茶之间的话,到了清代,西湖龙井茶则立于众名茶的前茅了。
清代学者郝壹恣行考“茶之名者,有浙之龙井,江南之芥片,闽之武夷云。
”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来到西湖龙井茶区观看茶叶采制,品茶赋诗。
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还被封为“御茶”。
从此,西湖龙井茶驰名中外,问茶者络绎不绝。
近人徐珂称:“各省所产之绿茶,鲜有作深碧色者,唯吾杭之龙井,色深碧。
茶之他处皆蜷曲而圆,唯杭之龙井扁且直。
”民国期间,着名的西湖龙井茶成为中国名茶之首。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积极扶持西湖龙井茶的发展。
茶区人民在政府的关怀下,改旧式柴锅为电锅,选育新的西湖龙井茶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栽培采制技术,建立西湖龙井茶分级质量标准,使西湖龙井茶生产走上了科学规范的发展道路。
绿茶西湖龙井的详细资料

一、属性:名茶属性:传统历史名茶茶类属性:不发酵茶、绿茶内质属性:寒性二、产地:浙江杭州西湖的狮峰、龙井、五云山、虎跑一带西湖龙井等级分为“狮”、“龙”、“云”、“虎”、“梅”五个品号,现在统称为西湖龙井茶。
西湖龙井分一级产区和二级产区,一级产区包括传统的“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五大核心产区,二级产区是除了一级产区外西湖区所产的龙井。
西湖龙井中有两个有名的品类“狮峰龙井”和“梅坞龙井。
“狮峰龙井”产于龙井村、狮子峰、翁家山一带,“梅坞龙井”产于云栖、梅家坞一带。
“狮”:产地狮峰;狮峰、龙井一带“龙”:产地龙井:龙井、翁家山一带“云”:产地云栖:云栖、五云山一带“虎”:产地虎跑:虎跑一带“梅”:产地梅家坞;梅家坞一带这五个产地的茶,通称为西湖龙井。
其中,以狮峰龙井为最!三、品质特征:形光扁平直,色翠略黄似糙米色,滋味甘鲜醇和,香气幽雅清高,汤色碧绿黄莹;叶底细嫩成朵。
美誉:全国第一名茶,国茶,天堂魁宝,名茶之冠四绝:色绿、香郁、味甘、形美。
具有“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
”的赞美句子集名山、名寺、名湖、名泉和名茶于一体,泡一杯龙井茶,喝出的却是世所罕见的独特而骄人的龙井茶文化。
四、西湖龙井的级别之分:以往,西湖龙井茶分为特级和一级至十级共11个级,其中特级又分为特一、特二和特三,其余每个级再分为5个等,每个级的“级中”设置级别标准样。
随后稍作简化,改为特级和一至八级,共分43个等。
到1995年,进一步简化了西湖龙井茶的级别,只设特级(分为特二和特三)和一级至四级;同年,浙江龙井茶分为特级和一至五级,共6个级别样。
特级一芽一叶初展,扁平光滑一级一芽一叶开展,含一芽二叶初展,较扁平光洁二级一芽二叶开展,较扁平三级一芽二叶开展,含少量二叶对夹叶,尚扁平四级一芽二、三叶与对夹叶,尚扁平,较宽、欠光洁五级一芽三叶与对夹叶,扁平较毛糙五、采摘制作特点:一早二嫩三勤,以明前茶为佳,雨前茶尚好,采摘讲究一芽一叶,芽叶全产1.5厘米,制出1斤龙井大约需要3.5万到4万个芽叶,经挑选后法如温度80-100°的锅中翻炒,通过“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压、磨”等十大手法,炒制出高品质的龙井。
杭州龙井村简介

杭州龙井村简介
龙井,是杭州最负盛名的一片绿色宝藏,是人们心目中的“人间仙境”。
龙井茶产自西湖龙井产地——龙井村,有着上千
年的历史。
龙井茶,产于杭州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之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据《西湖志》记载:“龙井山在镇西四里,峰峦叠翠,风景秀丽。
”
龙井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我国有千年的生产历史。
早在唐代就已被列为贡品,明代《茶录》记载:“龙
井茶,产于龙井山寺后涧之龙井峰下……其性甘爽质紧实,香如
龙涎”。
这些都说明了西湖龙井茶早在唐代就已是著名的贡品了。
但是,长期以来对西湖龙井茶质量优劣标准尚未统一。
直到1956年我国第一次制定全国茶叶标准时,才确定以“色绿、香郁、味醇”作为西湖龙井茶的质量标准。
但在西湖龙井茶生产历史中,仍然以色绿为优,香气足为上;味甘为上;质佳为优。
龙井茶的质量标准是一个历史问题。
因为在我国茶叶生产历史上从来没有制定过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完整的茶叶质量标准。
—— 1 —1 —。
西湖龙井茶介绍

欲把西湖比西子说的就是我过十大名茶之一的西湖龙井茶。
其因生产于杭州西湖的龙井区内而得名为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以色(色泽嫩绿)、香(香气幽雅清高)、味(滋味甘鲜醇和)、形(扁平光滑挺直)四大特点冠名世界。
古人曾以“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来比喻龙井的绝妙。
西湖龙井简介西湖龙井是绿茶属于扁青炒类。
其因为产地及制造的不同又分为龙井、旗枪、大方三种。
龙井早在唐代年间就已经出来,在北宋时期龙井茶的规模才微微的形成开始逐渐流传。
在明代时候开始最为兴盛流行,当时是不叫龙井而被称为——明前茶。
所以才有后来的“雨前是上品,明前是珍品”这么一个说法。
龙井茶以一芽一叶被视为最为优异极品。
从上述简短的龙井茶演变不难看出,西湖龙井的成名于世界不是靠其偶然而是龙井的优异品质以及龙井茶那一千两百多年的历史文化背景。
龙井不仅有着饮茶的价值,还是一种艺术文化的收藏。
从古至今都有着不少的诗人都其做出许多流传于世的绝代诗句。
西湖龙井是我国的第一名茶,历史上曾分为“狮”、“龙”、“云”、“虎”、“梅”五个品号,现在统称为西湖龙井茶。
同时西湖龙井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
茶有“四绝”:色绿、香郁、味甘、形美。
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
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
”这优美的句子如诗如画,堪称西湖龙井茶的绝妙写真。
集名山、名寺、名湖、名泉和名茶于一体,泡一杯龙井茶,喝出的却是世所罕见的独特而骄人的龙井茶文化。
树种:主要有龙井43、迎霜、乌牛早产地:西湖龙井茶产于西湖四周的群山之中。
过去按产地分为“狮、龙、云、虎、梅”五个品类。
“狮”字号为龙井狮峰一带所产, “龙”字号为龙井、翁家山一带所产,“云”字号为云栖、五云山一带所产,“虎”字号为虎跑一带所产,“梅”字号为梅家坞一带所产。
其中公认狮峰所产者香味品质最佳。
《西湖龙井茶》课件

西湖龙井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 中,西湖龙井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制作工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声誉。
地理与气候
地理
西湖龙井茶的生长地位于杭州市 西湖区,这里山峦起伏、气候适 宜,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 厚的自然环境。
气候
西湖地区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 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 照充足,这种气候条件非常有利 于茶叶的生长和发育。
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西湖龙井茶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发展。例如,可以通过开 发新的茶叶品种、推广现代茶叶加工技术等方式,提高茶叶品质和生产效率;同时也可以通过举办茶叶文化节、 开展茶叶旅游等方式,促进茶叶产业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
06
西湖龙井茶的市场与前景
市场现状
市场规模
VS
茶礼
茶礼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 礼仪的体现之一。在品饮西湖龙井茶时, 有许多传统的茶礼和规矩,如“叩手礼” 、“端杯姿势”等,这些细节都体现了对 客人的尊重和礼貌。
传承与发展
传承
西湖龙井茶作为中国茶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传承过程中,不仅需要保护传统 的制茶技艺和茶文化,还需要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茶文化,促进其传承和发展。
茶画
茶画是表现茶文化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许多画家通过描绘茶事、茶具、茶叶等元素,展现了西湖龙 井茶的美丽和优雅。这些画作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和传承茶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茶俗与茶礼
茶俗
西湖龙井茶产地的茶农在长期的生产实 践中形成了独特的茶俗。例如,在杭州 地区,有“客来敬茶”的传统,表示对 客人的尊敬和欢迎。此外,还有“吃讲 茶”等习俗,即通过品茗交流,解决纠 纷和增进友谊。
西湖龙井茶知识知多少?

西湖龙井茶知识知多少?
西湖龙井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绿茶,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并因此得名,具有1200多年历史。
清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西湖龙井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
西湖龙井中有几个有名的品类“狮峰龙井”、“梅坞龙井”、“云栖龙井”、“虎跑龙井”等。
“狮峰龙井”产于龙井村、狮子峰、翁家山一带,色泽略黄,素称“糙米色”。
“梅坞龙井”产于云栖、梅家坞一带,外形挺秀、扁平光滑,色泽翠绿。
茶鲜叶品质分五级:特、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如表:
等
级
要求
特级一芽一叶初展,芽叶夹角度小,芽长于叶,芽叶匀齐肥壮,芽叶长度不超过2.5cm。
一级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以一芽一叶为主,一芽二叶初展在10%以下,芽稍长于叶,芽叶完整、匀净,芽叶长度不超过3cm。
二级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一芽二叶在30%以下,芽与叶长度基本相等,芽叶完整,芽叶长度不超过3.5cm
三级一芽二叶至一芽三叶初展,以一芽二叶为主,一芽三叶不超过30%,叶长于芽,芽叶完整,芽叶长度不超过4cm。
四级一芽二叶至一芽三叶, 一芽三叶不超过50%,叶长于芽,有部分嫩的对夹叶,长度不超过4.5 cm。
西湖龙井介绍

西湖龙井属于什么茶? 西湖龙井属于什么茶?
类别:绿茶
品 质 特 征
茶叶为扁形,芽叶细嫩、整齐, 茶叶为扁形,芽叶细嫩、整齐, 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 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芽叶不带夹 色泽绿黄,手感光滑,香气清香, 蒂,色泽绿黄,手感光滑,香气清香, 叶底匀匀成朵
品质辨别
一、外形 一般龙井茶以扁平光滑、挺秀尖削、长短大小均匀整 齐、色泽黄绿鲜活为佳品。反之,外形松散粗糙、身 骨轻飘、筋脉显露、色泽枯黄都是质量低次的标志。 二、香气 香气 香气是茶叶内在的香性化学物质经过沸水泡后,随着 热蒸气的挥发而散发出来的馨香嗅香气时应先辨香气 是否正常,再鉴别香气高低。高级龙井茶往往带有鲜 纯的嫩香,且香气清而持久。 三、滋味 滋味 滋味往往与香气密切相关,香气好的滋味通常比较好, 龙井茶滋味以鲜醇甘爽为好。 四、汤色 汤色
• 1、西湖龙井冲泡水温:85-95℃沸 水(切不可用即开开水,冲泡之前, 最好凉汤,即在储水壶置放片刻再 冲泡) • 2.西湖龙井冲泡置茶量:3g/杯 (或因个人口味而定) • 3.西湖龙井冲泡用水的选择:纯 净水或山泉水(农夫山泉就很不错, 多次沸腾会降低水中的含氧量,影 响茶汤滋味)。 • 4.冲泡器具选择:陶瓷、玻璃茶 具皆可。 • 5.用开水温过杯,倒出水,再投 放茶叶,然后,倒五分之一开水, 浸润,摇香30秒左右,再用悬壶高 冲法注下七分满之开水,35秒之后, 即可饮用。
西湖龙井的保健功效
1、兴奋作用 兴奋作用:茶叶的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 兴奋作用 系统,帮助人们振奋精神、增进思维、消除疲劳、 提高工作效率。 2.利尿作用 利尿作用:茶叶中的咖啡碱和茶碱具有 利尿作用 利尿作用,用于治疗水肿、水滞瘤。 3.强心解痉作用 强心解痉作用:咖啡碱具有强心、解痉、 强心解痉作用 松弛平滑肌的功效,能解除支气管痉挛,促进血 液循环 4.抑制动脉硬化作用 抑制动脉硬化作用:茶叶中的茶多酚和 抑制动脉硬化作用 维生素C都有活血化瘀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 5.抗菌、抑菌作用:可用于治疗肠道疾病, 抗菌、 抗菌 抑菌作用: 如霍乱、伤寒、痢疾、肠炎等。皮肤生疮、溃烂 流脓,外伤破了皮,用浓茶冲洗患处,有消炎杀 菌作用。 6、减肥作用 减肥作用:能调节脂肪代谢,特别是乌 减肥作用 龙茶对蛋白质和脂肪有很好的分解作用。 7.防龋齿作用 防龋齿作用:茶中含有氟,氟离子与牙 防龋齿作用 齿的钙质有很大的亲和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井茶”,因产于杭州西湖山区的龙井村而得名,习惯上称为西湖龙井,有时简而化之,索性称这种色香味形别具风格的茶叶为龙井。
西湖龙井茶以其独特的品质风韵,精湛的制作工艺而蜚声于国内外市场,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誉满全球。
历史上龙井茶有“狮、龙、云、虎、梅”字号之分,分别产于杭州市西湖区的狮峰、龙井、五云山、虎跑和梅家坞一带,其中产于狮峰的“狮”字号品质最好。
龙井茶含氨基酸、儿茶素、叶绿素、维生素C等成分均比其它茶叶多,营养丰富,有生津止渴,提神益思,消食利尿,除烦去腻,消炎解毒等功效。
若以杭州虎跑泉水冲泡,香清味冽,号称杭州“双绝”。
龙井茶含氨基酸、儿茶素、叶绿素、维生素C等成分均比其它茶叶多,营养丰富,有生津止渴,提神益思,消食利尿,除烦去腻,消炎解毒等功效味道很好的呢.茶乡第一村”——龙井村,因盛产顶级西湖龙井茶而闻名于世。
东临西子湖,西依五云山,南靠滔滔东去的钱塘江水,北抵插入云端的南北高峰,四周群山叠翠,云雾环绕,就如一颗镶嵌在西子湖畔的翡翠宝石。
村内旅游资源丰富,御茶园、胡公庙、九溪十八涧、十里琅珰、老龙井等景点点缀其中,为茶乡增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整治工程重塑了龙井村山涧溪流景观,再现了茶乡农居溯溪而上、择水而居的山地景观风貌,基本恢复了富有西湖龙井茶乡特色的自然村落风貌。
西湖龙井茶区——狮子峰、龙井、灵隐、五云山、虎跑、梅家坞一带土地肥沃,周围山峦重叠,林木葱郁,地势北高南低,既能阻挡北方寒流,又能截住南方暖流,在茶区上空常年凝聚成一片云雾。
良好的地理环境,优质的水源,为茶叶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龙井茶被誉为“中国第一茶”,也实在是得于这山泉雨露之灵气。
“天下名茶数龙井,龙井上品在狮峰。
”狮峰龙井之所以驰名,还要感谢乾隆爷。
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学着茶女采茶。
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
”乾隆皇帝赶回京城,也带回了一把已经干了的杭州狮峰山的茶叶,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太后想尝尝这茶叶的味道,泡上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
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
”乾隆皇帝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
龙井现为直径2米左右的圆形泉池,泉水经饮马桥,黄泥岭,出茅家埠流入西湖。
龙井之水的奇特之处在于搅动它时,水面上就出现一条分水线,仿佛游丝一样不断摆动,人们以为“龙须”,然后慢慢消失。
这一奇观,引得游人到此,乐趣倍增。
采茶“女儿红”得之不易“明前龙井”又叫“女儿红”,最早的时候“明前茶”的采摘必须由未婚女孩子来完成,而且不能用手,而是用双唇采下,因为用手指掐下来的茶叶,其掐痕在制成茶叶后仍去不掉。
现在虽然已改用手来采茶,但规矩还是不少,诸如:必须小心轻柔地摘下叶片,摘一片就要马上放一片入茶篮等,据说叶片如果在手上停留片刻,那么手的温度就会令叶片由绿变红。
龙井的采制,春季分四次,品质因采摘鲜叶的早晚而定,以早为贵。
惊蛰初过,是茶农采制首批春茶的最佳时机,至清明前采头茶,称为“明前茶”,嫩芽初迸状似莲心,故称“莲心”。
一个熟练的采茶姑娘,每天最多只能采摘嫩芽十二两,故极为珍贵,称得上珍品中的绝品。
再加上采摘的辛苦,还没成茶就已先让采茶女们付出了几多劳苦。
而过了清明后采摘的茶叶就大不如“明前茶”那么珍贵了,谷雨前采摘的二春茶称“雨前茶”,量比较多,已有一叶一芽,其形似旗,茶芽稍长,其形如枪,故又称之为“旗枪”;立夏之前采三春茶,茶芽旁有附叶两瓣,两叶一芽,形似雀舌,称为雀舌;四春茶则在三春茶后一月开始采摘,这时茶已成片,并附带有茶梗,称之为“梗片”,在过去是供茶农的后代练技术用的。
龙井茶多种植于靠山近水,晴能受到充分日照、雨又易于排水的酸性丘陵坡地上。
春采、夏锄、秋剪、冬肥,一点都耽误不得,古语就有“人误茶一季,茶误人一年”之说。
龙井茶的级别标准以往,西湖龙井茶分为特级和一级至十级共11个级,其中特级又分为特一、特二和特三,其余每个级再分为5个等,每个级的“级中”设置级别标准样。
随后稍作简化,改为特级和一至八级,共分43个等。
到1995年,进一步简化了西湖龙井茶的级别,只设特级(分为特二和特三)和一级至四级;同年,浙江龙井茶分为特级和一至五级,共6个级别样。
特级一芽一叶初展,扁平光滑一级一芽一叶开展,含一芽二叶初展,较扁平光洁二级一芽二叶开展,较扁平三级一芽二叶开展,含少量二叶对夹叶,尚扁平四级一芽二、三叶与对夹叶,尚扁平,较宽、欠光洁五级一芽三叶与对夹叶,扁平较毛糙龙井茶的品质特点春茶中的特级西湖龙井、浙江龙井外形扁平光滑,苗锋尖削,芽长于叶,色泽嫩绿,体表无茸毛;汤色嫩绿(黄)明亮;清香或嫩栗香,但有部分茶带高火香;滋味清爽或浓醇;叶底嫩绿,尚完整。
其余各级龙井茶随着级别的下降,外形色泽由嫩绿一青绿一墨绿,茶身由小到大,茶条由光滑至粗糙;香味由嫩爽转向浓粗,四级茶开始有粗昧;叶底由嫩芽转向对夹叶,色泽由嫩黄一青绿一黄褐。
夏秋龙井茶,色泽暗绿或深绿,茶身较大,体表无茸毛,汤色黄亮,有清香但较粗糙,滋味浓略涩,叶底黄亮,总体品质比同级春茶差得多。
机制龙井茶,现在有全用多功能机炒制的,也有用机器和手工辅助相结合炒制的。
机制龙井茶外形大多呈棍棒状的扁形,欠完整,色泽暗绿,在同等条件下总体品质比手工炒制的差。
龙井茶的审评内容龙井茶的审评内容与其他名优绿茶类同,主要是干评外形,湿评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以及龙井茶产地的区分等。
1.外形审评取具有代表性的茶叶100g左右,放在茶样盘内评外形,主要评定形态、色泽、茸毛等项因子。
通过外形评定,可以判定其属于西湖龙井还是浙江龙井。
因这两种茶外形十分接近,甚至其他茶区用龙井种鲜叶(如龙井43、龙井长叶)炒制的部分扁形茶,其外形与西湖龙井也难分伯仲,这就给判别龙井茶的产地带来很大的难度,这也是目前市售龙井茶中标识混乱的原因。
但有经验的审评者,根据龙井茶外形的基本特征,对大多数茶叶的产地是能够加以区分的。
2.茶汤色泽的审评高档茶的汤色显嫩绿、嫩黄的占大多数,中低档茶和失风受潮茶汤色偏黄褐。
从汤色不易判别龙井茶的产地,也不必硬加区分。
3.香气和滋味的审评产于西湖区梅家坞、狮峰一带的早春茶叶,如制茶工艺正常,不带老火和生青气味的特级西湖龙井和产于浙江省的特级浙江龙井在香气和滋味上有一定的差别。
西湖龙井嫩香中带清香,滋味较清鲜柔和;浙江龙井带嫩栗香,滋味较醇厚。
若使用“多功能机”炒制的西湖龙井和浙江龙井,由于改变了传统龙井茶的制作工艺,两者的香气无明显的区别。
其他扇形茶大多呈嫩炒青茶的风味。
但即使是西湖龙井,一旦炒成老火茶,呈炒黄豆香后,则不易从香气上分清其产地。
在江南茶区,室温条件下贮存的龙井茶,过梅雨季后,汤色变黄,香气趋钝。
4.叶底的评定叶底审评主要是评色泽、嫩度、完整程度。
有时把杯中的茶渣倒入长方形的搪瓷盘中,再加人冷水,看叶底的嫩匀程度,可作为定级的参考。
5.龙井茶的级别评定龙井茶的级别应对照标准茶样而定,若外形与标准样有差别的(如有机茶),只能按嫩度与标准样相当的级别确定。
目前大部分散装龙井茶制后就上市,部分不标级别,只有价格。
若是小包装龙井,则必须标明产品名称和级别,这些茶应对照标准样评定。
龙井茶的级别与色泽有一定的关系,高档春茶,色泽嫩绿为优,嫩黄色为中,暗褐色为下。
夏秋季制的龙井茶,色泽青暗或灰褐,是低次品质的特征之一。
机制龙井茶的色泽较暗绿。
龙井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唐代,当时著名的茶圣陆羽,在所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就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
龙井茶之名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
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龙井茶从无名到有名,从老百姓饭后的家常饮品到帝王将相的贡品,从汉民族的名茶到走向世界的名品,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
早在北宋时期,龙井茶区已初步形成规模,当时灵隐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产的“白云茶”和葛岭宝云山产的“宝云茶”已列为贡品。
北宋高僧辩才法师归隐故地,也是当年与苏东坡等文豪在龙井狮峰山脚下寿圣寺品茗吟诗之处,苏东坡有“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之句赞美龙井茶,并手书“老龙井”等匾额,至今尚存寿圣寺胡公庙、十八棵御茶园中狮峰山脚的悬岩上。
到了南宋,杭州成了国都,茶叶生产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元代,龙井附近所产之茶开始露面,有爱茶人虞伯生始作《游龙井》饮茶诗,诗中曰:“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画。
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
坐我詹卜中,余香不闻嗅。
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碧岫。
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
”可见当时僧人居士看中龙井一带风光幽静,又有好泉好茶,故结伴前来饮茶赏景。
到了明代,龙井茶开始崭露头角,名声逐渐远播,开始走出寺院,为平常百姓所饮用。
明嘉靖年间的《浙江匾志》记载:“杭郡诸茶,总不及龙井之产,而雨前细芽,取其一旗一枪,尤为珍品,所产不多,宜其矜贵也。
” 明万历年的《杭州府志》有“老龙井,其地产茶,为两山绝品”之说。
万历年《钱塘县志》又记载“茶出龙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与他山异。
”此时的龙井茶已被列为中国之名茶。
明代黄一正收录的名茶录及江南才子徐文长辑录的全国名茶中,都有龙井茶。
如果说在明代龙井茶还介于诸名茶之间的话,到了清代,龙井茶则立于众名茶的前茅了。
清代学者郝壹恣行考“茶之名者,有浙之龙井,江南之芥片,闽之武夷云。
”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来到龙井茶区观看茶叶采制,品茶赋诗。
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还被封为“御茶”。
从此,龙井茶驰名中外,问茶者络绎不绝。
近人徐珂称:“各省所产之绿茶,鲜有作深碧色者,唯吾杭之龙井,色深碧。
茶之他处皆蜷曲而圆,唯杭之龙井扁且直。
”民国期间,著名的龙井茶成为中国名茶之首。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积极扶持龙井茶的发展。
茶区人民在政府的关怀下,改旧式柴锅为电锅,选育新的龙井茶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栽培采制技术,建立龙井茶分级质量标准,使龙井茶生产走上了科学规范的发展道路。
从龙井茶的历史演变看,龙井茶之所以能成名并发扬光大,一则是龙井茶品质好,二则离不开龙井茶本身的历史文化渊源。
所以龙井茶不仅仅是茶的价值,也是一种文化艺术的价值,里面蕴藏着较深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龙井茶的冲泡方法:泡茶时先将85℃--90℃的沸水冲如洗净的茶杯里,然后投入茶叶,稍许,便可观赏到茶叶在水中缓慢舒展、游动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