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s攻击性行为量表

合集下载

群际威胁及攻击行为关系-自我控制中介作用

群际威胁及攻击行为关系-自我控制中介作用

群际威胁及攻击行为关系: 自我控制中介作用摘要本文通过两个研究探讨了不同类型群际威胁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以及自我控制在其中的作用。

研究1考察在现实威胁情境下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现实威胁感与攻击行为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控制显著负相关,自我控制在现实威胁感和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2考察在象征威胁情境下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现象征威胁感与攻击行为和自我控制间均无显著关系,自我控制与攻击行为显著负相关,自我控制在象征威胁感和攻击行为间无中介作用关键词现实威胁象征威胁自我控制攻击分类号B849DOI:10.16842/ki.issn2095-5588.2017.05.0031引言群际威胁是指一个群体的行为、信念和各种特征受到另一个群体的目标、发展及生存的威胁(Riek,Mania,Gaertner,McDonald,& Lamoreaux,2010)。

整合群际威胁理论(integrated threat theory,ITT)将群际威胁划分为四类:现实威胁、象征威胁、群际焦虑和消极刻板印象(Stephan & Renfro,2002)。

感知到的群际威胁会使人们对外群体产生消极的态度和情感(Stephan & Stephan,2000),如生气、焦虑、害怕(Renfro,Duran,Stephan,& Clason,2006;Stephan & Renfro,2002),在引发消极情绪的同时也能激活多种消极行为,如歧视、对立、敌对、冲突和暴力行为(Stephan,Ybarra,& Morrison,2009),其中对立、敌对、冲突和暴力行为都属于攻击行为。

有研究表明,个体的攻击性特质水平、群体认同程度及个体感受到的群际威胁都是攻击行为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王沛,刘峰,2007;Ann,Tally,& Valentine,2006;Bushman & Anderson,2001)。

暴力电子游戏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研究综述

暴力电子游戏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研究综述

暴力电子游戏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研究综述作者:郭瑞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17期【摘要】以往有许多研究对暴力电子游戏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并对这类研究进行了一些总结与论述,总结了三种不同的研究结论,阐述了三种不同结论的理论解释,探讨了这些研究的研究方法,并提出了以往研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暴力电子游戏;攻击性行为;理论解释;研究方法当今社会暴力犯罪越来越低龄化,许多学者指出,这与网络上暴力电子游戏的盛行有关,暴力电子游戏与攻击性行为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社会性话题,受到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许多学科的关注。

一、有关暴力电子游戏与攻击性行为关系的几种不同观点一些研究表明暴力电子游戏会导致攻击性行为的增加,与玩非暴力电子游戏或无游戏的被试相比,玩暴力电子游戏的被试攻击水平较高,暴力电子游戏与攻击性和攻击行为之间是直接的因果联系。

另一些研究者认为暴力电子游戏与攻击性行为之间的关系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它们之间存在中间变量,有研究证明个体的一些人格特质、情绪特征等是暴力电子游戏与攻击性行为之间的中介变量。

还有一些研究指出暴力电子游戏与攻击性行为之间没有联系。

有研究表明无论是短时还是长时,在实验室条件下还是日常生活中,暴力电子游戏对攻击性或攻击行为都没有预测作用。

二、对暴力电子游戏与攻击性行为关系的理论解释很多学者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之上为暴力电子游戏与攻击性行为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模型,其中有三个有代表性的模型。

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的攻击是一种习得的社会行为。

作为一种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完全可以通过对有攻击行为表现的榜样进行观察和模仿习得。

大众传播媒介中暴力形象的出现就会成为个体观察模仿的对象,从而增加人们的攻击性行为。

依据这个理论,暴力电子游戏与攻击性行为之间就是因果关系。

Anderson& Bushman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模型——GAM模型,它把几个不同的攻击模型整合到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中,该模型认为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是基于学习、刺激以及对记忆中存储的与攻击相关的知识的应用。

AQ攻击量表分析

AQ攻击量表分析

探索性因素分析
探索性因素分析
探索性因素分析
探索性因素分析
验证性因素分析
验证性因素分析
拟合卡方值(Chi-square)为 571.038(P=0),CMIN/DF为 1.689(要求<2) 近似平均误根系数 RMSEA=.063 (该值<0.05为优) TLI=.798,NFI=.658,CFI=.820,GFI= .826 (拟合指数大于0.9,模型拟合较优)
AQ攻击性量表
AQ攻击性量表
AQ攻击性量表
分析步骤: Step1.描述统计 Step2.项目分析 Step3.效度分析 Step4.信度分析
AQ攻击性量表
AQ攻击性量表
项目分析
相关分析
探索性因素分析
0.9以上,非常好;0.8以上,好;0.7,一般;0.6,差;0.5很差; 显著的球形检验指标表示相关系数足以作为因素分析抽取因素之用。
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
20XX
SLIDE SHOW CONFERENCE 06/06/20XX,SHANGHAI,CHINA
谢谢观看
After your content hits here, or by copying your text, select Paste in this box and choose to keep only the text.
AQ攻击性量表
简介 AQ攻击量表 (The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由Buss和 Perry
(1992)编制。 包含4个组成部分: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和敌意,共计
29个条目。 量表采用5点计分 ,1表示“完全不符合”, 5表示“完全符
合”。其中2个项目反向记分 ,在对这两个项目进行反转处理之后 , 所有项目得分的平均分越高表示攻击性越严重 ,较多包含身体攻击、 言语攻击、愤怒和敌意等方面的内容。

第七章 攻击性行为课件

第七章 攻击性行为课件

• (2)受害者性别
• 受害者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孩在面对其他男孩时,比面 对女孩时更具攻击性,女孩不论面对男孩还是女孩攻击性都 是相同的。当时,女孩攻击方法不同。面对男孩倾向于使用 肢体攻击,而面对女孩时候则选择语言攻击或其他间接攻击 。 •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成为攻击行为的受害者。有更多的男孩报 告他们受到肢体攻击。 • 2000年,美国刑事统计数据显示,被谋杀的男性是女性的3.2 倍。
• (3)不同观点
• 成年男女的攻击行为并无区别。特别是现如今竞争 激烈的社会,无论男女面临的压力都很大,女性的 某些行为也能被社会接受,反过来强化了女性的攻 击性。 • 在攻击行为中,男性和女性给予的言语和身体攻击 差别并不大,但是表现的愤怒和敌对情绪明显分化 ,女性比男性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女性的间接攻击行为高于男性
二、成年期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
• 早期观点:男性比女性更易在不确定/无缘故的情况下产生 攻击行为。女性受刺激或是有正当理由时,会和男性一样 有攻击性。 • 1.报复与成年人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
• 曾玲娟(2001)认为女性会考虑到报复的可能性。不愿意使 用那些可能招致可怕报复的攻击行为。这就减少了她们实施 人身攻击的可能性。虽然报复的危险永远存在,但是间接的 攻击比正面对抗可能受到报复的几率小,所以女性更愿意用 这一策略进行攻击。
认知理论
① 认知理论关注:不同人对同一情境的反应取决于他们 如何对其进行解释,而非环境本身。 ② 关于攻击性的认知模型,最具影响力的有三个:信息 加工模型、社会问题解决模型以及归因模型。 ③ Dodge在80年代初提出了攻击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型。 通过模型可以很明显的看出高攻击性人之所以更多地 做出攻击性反应,是因为他们更多地倾向于将他人的 意图进行敌意归因。

Buss_Perry攻击问卷信效度评价_王庆生

Buss_Perry攻击问卷信效度评价_王庆生
衅他人的行为,是 一种社会行为[1,2]。国外研究 表 明[3 ~ 6],个 体 早 期 的 攻 击 行 为是成人期暴力犯罪的较好预测指标。攻击行为是发展心理 学领域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准确有效地对攻击行为进行测 评是该领域的研究前提和基础性工作。
在攻击性研究领域,Buss 和 Perry 于 1992 年对 Buss-Durkee 敌意评估问卷进行改进,删除和重新加入了一些题目,并 采用因素 分 析 的 方 法 编 制 了 Buss-Perry 攻 击 性 量 表 ( BussPerry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BPAQ) 。它包含四个维度身体 攻击( PA) 、言语攻击( VA) 、愤怒( A) 、敌意( H) 。该量表目 前已经成为测定个体攻击性最权威的测评工具之一。在不同 译本的 BPAQ 表现出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然而也有研究发 现,个别项目在因素归属和因素载荷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基
WANG Qing-sheng,HAO Jia-hu,HUANG Zhao-hui,et al
( Department of Maternal,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School of Public Health,Anhui Medical University,Hefei 23003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Chinese version of the Buss-Perry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 ( BPAQ) developed by Buss and Perr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cale was assessed by performing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Methods The BBAQ developed by Buss and Perry was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version firstly.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was used to test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scale among 2757 undergraduates in Chaohu and Anqing city,Anhui province. Item analysis also was performed. We tested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modification scale once more. In the subsequent study,the modification scale was used as a major tool to assess aggressive behaviors among adolescents; the cut-off point was set as the 75 percentage of total scores based on the entire population,which defined as high level of aggressive behavior.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experts’comments, the initial questionnaire was established,which contained 6 dimensions and 28 items. The validity of questionnaire was valued well. Results from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6 major factors were extracted. The value of Cronbach’s α coefficient and split-half reliability coefficients respectively were 0. 884 and 0. 810. Conclusion The Chinese version of BPAQ had been valued well,having content reliability in two colleges’adolescents. However,the further validation studies need to perform in represent samples. Key words:adolescent; psychological; aggression; factor analysis

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

三、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表现
1. 取乐性攻击
以言语、身体或工具直接或间接地向他人施以攻击, 以取得心 理快乐、精神愉悦的攻击行为。有些幼儿追求心理愉悦不是通 过正常的途径, 而是将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有些行为没 有导致他人的严重伤害, 动机仅仅是为了取乐, 但结果却可能给 他人心理、精神、肉体增加痛苦。
5、儿童的攻击性岁年龄增长逐渐减少。但第一性攻击岁年龄增
长却越来越多。原因是年长儿童(尤其是小学生)的角色承担能力 使他们能判断别人的意图,一旦确信别人是伤害他们时,便给以报 复。 6、在对攻击性意图的认识上。3-5岁儿童已能认识到有意图的伤害 比偶然的无意侵害更坏,但与年长儿童相比,他们不能有效地判明 行动者的敌意意图。在一项研究中,能正确判断行动者真实意图的 幼儿园儿童还不到一般(42%)二年级儿童判断正确者达到57%, 四年级儿童达到72%。
D、大众媒体的影响
随着电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幼儿把更多的时间给了电视, 但是现在的电影、电视剧大都充斥着许多暴力、复仇的镜头,甚 至面向儿童的动画片、卡通片也在宣传着暴力的情绪,而幼儿分 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常常因好奇、刺激而模仿,对于孩子产生了 不良的影响。 E、模仿 决定其是否产生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原因是过去的学习。由于 其善于模仿,所以他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去学习攻击性行为 的模式。
4、先天原因
对儿童来说,体质因素在攻击性行为中有较明显的表现。例 如,男孩的攻击性行为就被女孩发生得多而强;体格强壮的孩子 比体格瘦弱孩子攻击性行为亦发生得多而强.
5、家庭教育
(1).父母对待儿童的态度。 父母的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父母经 常使用暴力及攻击性言行,为孩子树立了一个模仿的对象。 儿童往往不是在惩罚中受教育,而是学会了如何使用攻击性 行为。 (2).父母的教育方式。 父母经常使用暴力及攻击性言行,为孩子树立了 一个模仿的对象。儿童往 往不是在惩罚中受教育, 而是学会了如何使用攻击性行为。儿童的侵犯性行 为极大地依赖着他们的父母如何对待他们和父母自 己如何表现。

Buss-Perry攻击性量表在青少年中的初步修订

Buss-Perry攻击性量表在青少年中的初步修订

Buss-Perry 攻击性量表在青少年中的初步修订刘俊升1,周颖2,顾文瑜1(1.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上海200234;2.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上海201204)【摘要】目的:对Buss-Perry 攻击性量表在青少年群体中进行初步的修订。

方法:根据量表修订的方法,随机选取上海市四所学校609名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进行测试,分析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

结果:①项目分析结果表明,有7道题目项目鉴别力系数低于0.3,予以剔除。

剩余题目项目鉴别力良好,r >0.40;②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得到四个因素(特征根大于1,解释方差比率总计为47.20%),其中三个因素分别对应于英文版量表的身体攻击、愤怒和敌意,第四个因素命名为替代攻击。

除项目11外,其他项目的载荷范围0.51至0.75之间;③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92,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④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表明,男性被试在身体攻击、替代攻击和总体攻击性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被试。

结论:修订后的Buss-Perry 攻击性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测量青少年攻击性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心理测量;攻击性;青少年;信度;效度;探索性因素分析(EFA)中图分类号:R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611(2009)04-0449-03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Chinese Version of Buss-PerryAggression Questionnaire in AdolescentsLIU Jun-sheng ,ZHOU Ying ,GU Wen-yuDepartment of Applied Psychology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Chinese version of the Buss-Perry Aggression Ques -tionnaire (BPAQ).Methods :A sample of 609primary,junior and senior school students in Shanghai were selected ran -domly and given the test,the reliabilities and validities of Chinese version of BPAQ were examined.Results :①Item anal -ysis showed that most (except 7items)of the items had satisfactory item discrimination (r >0.40);②The result of EFA had four factors:physical aggression,anger,hostility and substitution aggression.The range of factor loading was between 0.51and 0.75;③The Chinese version of BPAQ had a satisfactory reliability with a 0.92test-retest reliability and the Cron -bach ’s αwas 0.84;④There was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 in physical aggression,substitution aggression and the total aggression.Conclusion :The Chinese version of BPAQ is a reliable and valid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aggression of ado -lescents.【Key words 】Psychometric studies ;A ggression ;A dolescences ;R eliability ;V alidity ;E 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EFA)【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CW0810);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RE707)资助通讯作者:刘俊升在攻击性研究领域,最早也是最常用的测评个体攻击性的量表是由Buss 和Durkee 于1957年编制的Buss-Durkee 敌意评估问卷(Buss-Durkee Hos -tility Inventory ,BDHI)[1]。

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如果把利他行为视为善,那么攻击性很可能属于人性恶的一面。

我国先秦时期的思想家荀子提倡性恶论。

他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生而忠仁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是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在人格心理学领域,弗洛伊德是性恶论的倡导者,他认为人类的攻击性是不可避免的,是由于人类的固有本能决定的。

其实攻击也并不完全是坏事,我们反对那些图财害命、人身攻击、打群架等犯罪活动。

因为这些行为是违反社会准则的,属于反社会攻击。

同时我们会双手赞成警察开枪击中一个杀害无辜平民并把儿童作为人质的恐怖分子。

因为它维护了公认的社会准则,属于亲社会攻击[1]。

但是,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攻击性行为已经成为儿童、青少年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会行为,其发展状况既影响儿童人格和品德的发展,同时也是个体社会化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

任何一个社会,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其社会成员身心健康的目的出发,都会对其成员之间的攻击性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

20世纪以来,攻击的发展与控制问题一直是发展心理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攻击性行为的涵义、类型、研究方法、相关理论、发展特点、影响因素及其预防和控制。

一、攻击性行为的涵义关于攻击的定义一直存在许多的争论,人们从多种角度对攻击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定义,这些定义包括把攻击看作是个体的特性,一种生物活动,一种反射作用,一种习得习惯,一种本能,一种可观察的身体的和言语的反应等等。

有人把攻击的定义总结为三个典型的特征:(1)涉及到反应模式的结构的或序列的特征;(2)涉及到详尽的前提条件或引发因素;(3)涉及到活动的结果。

下面简单介绍这三种定义。

(一)描述性定义攻击性行为的描述性定义认为,攻击性行为是指那些导致对方逃跑或给对方造成伤害的行为或行为模式,比如攻击包括动作的模式、表情的模式、语言的模式等,这些模式通常是对自己或族群的生存有生物学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攻击性行为量表
亲爱的同学,你好!本问卷是关于大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调查,请仔细阅读每一条,然后根据它与自己的符合程度,在各题目相应的数字上打“√”,每一个题目只能打一个“√”,答案本身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并且你的回答仅供本研究使用,对他人绝对保密,所以请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作答。非常感谢你对科研工作的支持!
1
2
3
4
5
33.有时候,我会因为嫉妒而考虑不到其他的任何事情。
1
2
3
4
5
34.我喜欢搞恶作剧。
1
2
3
4
5
1
2
3
4
5
20.当别人干扰我时,我会警告他们。
1
2
3
4
5
21.有时我会觉得人们在背后嘲笑我。
1
2
3
4
5
22.当我达不到目的的时候会很生气。
1
2
3
4
5
23.我有时会控制不住地打人。
1
2
3
4
5
24.我比大多数人打架次数多。
1
2
3
4
5
25.如果有人打了我,我一定会回击。
1
2
3
4
5
26.当我和我的朋友们意见不一致时我会很坦诚地说出来。
1
2
3
4
5
7.有时我会毫无理由地发怒。
1
2
3
4
5
8.如果有人激怒我,我可能会打他。
1
2
3
4
5
9.不知道为什么我有时会觉得很痛苦。
1
2
3
4
5
10.我曾经威胁过我认识的人。
1
2
3
4
5
11.有人用力推了我一下,我就打他或她。
1
2
3
4
5
12.我很难控制我的脾气。
1
2
3
4
5
13.如果我很生气的话,我会故意扰乱别人的工作。
1
2
3
4
5
27.如果有必要,我宁愿用武力去维护我的权利。
1
2
3
4
5
28.我不会相信过分热情的陌生人。
1
2
3
4
5
29.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像是要爆炸的炸弹一样。
1
2
3
4
5
30.当有人真的惹恼我了,我会不理他或她。
1
2
3
4
5
31.我知道有所谓的“朋友”在背后议论我。
1
2
3
4
5
32.我的一些朋友认为我是一个性急的人。
题目
完全不符合
比较不符合
一般
比较符合
完全符合
1.朋友们说我爱争论。
1
2
3
4
5
2.我认为别人似乎总是有好机遇、好运气。
1
2
3
4
5
3.我容易突然发怒,但会很快平静下来。
1
2
3
4
5
4.我常常觉得自己与别人意见不一致。
1公平。
1
2
3
4
5
6.当别人与我意见不一致时,我会不由自主地和别人争论。
1
2
3
4
5
14.当我很生气地离开有人的房间时,我会很用力地关门。
1
2
3
4
5
15.当别人专横地要求我做他们想要的事情时,我会敷衍行事。
1
2
3
4
5
16.当别人对我好时,我会怀疑他们是不是有求于我。
1
2
3
4
5
17.我曾经发怒到摔打、毁坏东西。
1
2
3
4
5
18.有时候我会散播我不喜欢的人的流言。
1
2
3
4
5
19.我是个喜欢安静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