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汽修专业优质课教案.doc
汽修专业实训教案模板(精选)

避免主观偏见
在评价过程中,避免个人主观因素对评分结果的影响,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
及时反馈并指导学生改进
及时反馈
在考核结束后,及时向学生反馈其成绩及表现,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
具体建议
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和学习方法指导。
鼓励与激励
在反馈中注重鼓励和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
注重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培养
1
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其他教师、学生和企 业人员有效沟通。
2
注重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分组协作、 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
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需求,积 极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01
积极参加各类汽修专业培训和研讨会,不断更新自己
维护保养计划
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按照计划对 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延长设备 使用寿命,确保实训顺利进行。
THANKS
感谢观看
的知识和技能。
02
关注汽修行业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动态,及时将最
新技术引入到教学中。
03
通过参与实际维修项目、企业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
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行业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密切关注汽修行业发展动态和政策法规变化,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策略。
根据学生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学 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02
实践操作技能
03
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水 平,如工具使用、设备维护、检 修流程等方面的能力。
检验学生面对实际汽修问题时, 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
汽修专业课程试讲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维修授课班级:汽车工程系汽修专业201X级X班授课时间:第X周第X节课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故障诊断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维修的兴趣,树立敬业精神。
教学重点:1. 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1. 发动机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2. 发动机维修过程中的安全操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话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汽车发动机维修这门课程,首先请大家思考一下,什么是汽车发动机?它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负责将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推动汽车行驶。
二、讲授新课1. 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a. 介绍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气缸体、气缸盖、曲轴、连杆、凸轮轴、配气机构、燃油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等。
b. 阐述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2. 发动机工作原理a. 介绍发动机的四个冲程:进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b. 解释每个冲程的工作过程和能量转换。
3. 发动机维修方法a. 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步骤:检查、拆卸、清洗、更换、组装、调试。
b. 重点讲解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
三、实践操作1. 教师示范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操作步骤,包括拆卸、清洗、更换、组装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阅读教材相关章节,了解发动机维修的注意事项。
五、课后拓展1. 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发动机维修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2. 邀请汽车维修行业的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分享实践经验。
教学反思:1. 通过本次试讲,发现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维修的兴趣较高,课堂气氛活跃。
2. 实践操作环节中,部分学生对发动机的拆卸和组装存在困难,需要加强指导。
汽修工作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案模板一、课题名称:汽修基本技能训练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汽车维修的基本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2. 使学生了解汽车维修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1. 汽车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
2. 汽车维修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难点:1. 汽车维修工具和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2. 汽车维修过程中的安全操作。
五、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汽修实训室2. 教学器材:汽车维修工具和设备、教学课件、安全帽、防护眼镜等。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1.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汽车维修的重要性和基本流程。
2. 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名汽修工人,应该具备哪些基本技能?(二)讲解1. 介绍汽车维修的基本工具和设备,包括扳手、螺丝刀、千斤顶、轮胎扳手等。
2. 讲解汽车维修的基本流程,包括车辆检查、故障诊断、维修操作、质量检验等。
(三)演示1. 教师现场演示汽车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2. 教师讲解维修过程中的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四)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汽车维修工具和设备的实际操作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五)总结与评价1. 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操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八、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整理并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
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汽车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心得。
九、教学反思:本次课程通过讲解、演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汽车维修的基本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了汽车维修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安全操作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加强安全教育。
二、范文课题:汽车维修基本技能训练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汽车维修的基本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2. 使学生了解汽车维修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汽修类优质课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汽车维修专业二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和排除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汽车维修专业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
2. 发动机故障的排除技巧。
教学难点:1. 发动机故障的诊断过程。
2. 发动机故障的排除步骤。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实训设备。
3. 实训指导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什么是发动机故障?发动机故障有哪些类型?2. 引导学生回顾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二、讲授新课1. 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a. 观察法b. 听诊法c. 检查法d. 仪器检测法2. 发动机故障的排除技巧a. 故障定位b. 故障排除c. 故障验证三、案例分析1. 选取一个发动机故障案例,让学生分析故障原因和排除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关于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的知识点。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二、实训教学1. 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实训a. 教师示范操作,讲解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b. 学生分组进行实训,教师巡回指导。
2. 实训内容:a. 观察发动机外观,判断是否存在故障。
b. 使用听诊器检查发动机内部声音,判断故障位置。
c. 使用检测仪器检测发动机性能,判断故障原因。
三、总结实训1. 学生分组汇报实训结果,教师点评。
2. 教师总结实训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布置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
2. 结合实训经验,撰写一篇关于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论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训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汽修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汽车维修技术基础适用年级: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汽车维修的基本概念、汽车构造及维修流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汽车维修的基本技能。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汽车的基本构造。
2. 汽车维修的基本流程。
3. 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教学难点:1. 汽车维修过程中的安全操作。
2. 复杂故障的诊断与维修。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视频。
2. 汽车实物或模拟教具。
3. 维修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或演示,激发学生对汽车维修的兴趣。
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汽车维修技术基础。
二、新课讲授(40分钟)1. 汽车的基本构造:- 讲解汽车的基本组成部分,如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系统等。
- 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各部分的构造和功能。
2. 汽车维修的基本流程:- 介绍汽车维修的一般流程,包括接车、诊断、维修、检验、交车等环节。
- 强调各环节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规范。
3. 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分析汽车常见的故障现象,如发动机故障、底盘故障、电气故障等。
- 讲解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和排除技巧。
三、实践操作(30分钟)1. 教师示范汽车维修的基本操作,如更换火花塞、检查轮胎气压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互相交流操作经验,提高动手能力。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2.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资料,了解汽车维修行业的最新动态。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3. 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本教案模板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汽修授课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维修技术授课班级:汽修专业XX班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时间:[具体日期] [具体时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常见故障的诊断与维修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汽车发动机维修的实际操作技能。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概述2. 发动机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3. 发动机润滑系统4. 发动机冷却系统5. 发动机点火系统6. 发动机供油系统7. 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汽车发动机有哪些基本组成部分吗?2. 回答问题,总结发动机的基本结构。
二、新课讲解1. 汽车发动机概述- 介绍发动机的定义、类型和作用。
- 分析发动机在汽车中的重要性。
2. 发动机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讲解发动机的六个基本工作循环: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冷却、润滑。
- 分析发动机各个部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 发动机润滑系统- 介绍润滑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作用。
- 讲解润滑油的种类、性能及更换周期。
4. 发动机冷却系统- 讲解冷却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作用。
- 分析冷却液的性能及更换周期。
5. 发动机点火系统- 介绍点火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作用。
- 讲解火花塞、点火线圈等部件的更换方法。
6. 发动机供油系统- 讲解供油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作用。
- 分析燃油泵、喷油器等部件的更换方法。
7. 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 介绍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
- 分析常见发动机故障及维修方法。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一台发动机。
2. 指导学生进行发动机的拆装、检查、故障诊断和维修。
3. 强调安全操作和环保意识。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 提出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完成发动机维修案例的分析,总结故障原因和维修方法。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汽修授课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汽车维修技术》二、授课对象:汽车维修专业学生三、授课时间:2课时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汽车维修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故障诊断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五、教学重点:1. 汽车维修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2. 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六、教学难点:1. 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2. 高级维修技术操作。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方向。
2. 强调汽车维修技术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课1. 汽车维修的基本原理:a. 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b. 汽车传动系统工作原理c. 汽车制动系统工作原理d. 汽车电气系统工作原理2. 汽车维修操作流程:a. 维修前的准备工作b. 故障诊断c. 维修操作d. 维修后的检查与验收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模拟实际维修操作,掌握维修流程。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回顾汽车维修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二、讲授新课1. 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a. 故障现象分析b. 故障诊断方法c. 故障排除技巧2. 高级维修技术操作:a. 汽车发动机性能诊断与调整b.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维修c. 汽车故障诊断仪使用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四、总结与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
2. 学生反馈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课堂纪律、参与度、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布置与维修相关的作业,检验学生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维修操作,检验学生技能水平。
九、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实际需求。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教学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优秀汽车维修教案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故障诊断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技能。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对象:汽车维修专业学生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的方法及步骤。
难点:故障现象与故障原因的对应关系,故障排除的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汽车发动机实物或模型3. 汽车维修工具及检测设备4. 案例分析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引导学生关注汽车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现象。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现象及原因分析。
2. 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方法及步骤。
三、案例分析1. 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及维修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故障排除方案。
四、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案例,进行故障诊断与维修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的掌握。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故障排除技巧。
2. 汽车发动机维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三、案例分析1. 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总结故障排除技巧。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故障排除方案。
四、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案例,进行故障排除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故障排除技巧的掌握。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维修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范。
2. 汽车发动机维修工具及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
三、案例分析1. 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维修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范。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安全操作建议。
四、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案例,进行安全操作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 年度 ** 市中等职业学校优质课
参
评
教
案
学校:**********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参评教师:* *
任教专业: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
主讲内容:汽车离合器
课程
授课时数
教
学
目
的
教学重点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题
汽车离合器
(离合器的功用和摩擦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1 课时课程类型专业课
【知识目标】
1、理解离合器在传动系中的作用;
2、了解离合器的性能要求及类型;
3、掌握摩擦式离合器的结构组成;
4、理解摩擦式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能力目标】
1、加强学生对离合器的认识;
2、为提高离合器的拆装能力打好基础。
【情感目标】
1、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养成安全操作的习惯。
离合器的功用及摩擦式离合器的结构组成
(因其是诊断排除离合器故障的基础,通过板书的形式突出重点)
教学难点
摩擦式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因工作原理较抽象,可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和实物分析的方法来突破难点)教具多媒体课件讲授、离合器实物
教学方法提问法、情境创设法、举例法等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在复习巩固和巡视辅导时,参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下:
1、本节的学习已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教2、通过学习离合器的知识,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了专业内容和职业性质,树立了学后习的信心和就业的信心;
小3、学生接受能力参差不齐,用多媒体演示法讲授工作原理时,不如实物演示法更易结接受;应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使用实物教具;
4、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兴趣很高,但个别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需在以后的
教学中多加鼓励和引导。
授课教师***2016年 3 月 22日
教案内容、方法、过程
一、复习提问
(2 分钟)通过复习提问既可考察学生对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为本节课的新内容埋下伏笔。
1、传动系的作用?
答:将发动机输出的动力传递给驱动车轮。
2、传动系的组成?
答: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
图 1-2 传动系示意图
二、新课导入
(2 分钟)
三、讲授新课
( 30 分钟)
(由新课导入中所提问题导入离合器的作用)
根据生活中的驾驶常识,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作答,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导入新课。
1、驾驶员在什么情况下踩下离合器踏板?
2、根据离合器踏板踩下、放松时的行车状况,分析离合器在汽车
行驶过程中可能起什么作用?
(一)离合器的概述
1、离合器的安装位置(如图1-2 所示)
离合器安装于发动机飞轮的后端面上,其主动部分与飞轮相连,从动部分与变速器相连。
2、离合器的作用
保证汽车平稳起步;
保证传动系换挡时工作平顺;
防止传动系过载。
教案内容、方法、过程
3、离合器的性能要求:
①可靠传动发动机转矩(前提)
②分离彻底
基本要求
③接合平顺
④散热良好
⑤操纵轻便
⑥从动部分的转动惯量要尽可能小
(利用课件示图4、离合器的类型:
讲述法讲解类型)
摩擦离合器
离
合液力耦合器
器
电磁离合器1、按压紧力
弹簧力
液压作用力
电磁吸引力
2
、按从动盘数目
单盘离合器
双盘离合器
3、按压紧弹簧的结构形式
螺旋弹簧离合器
周布弹簧离合器膜片弹簧离合器
中央弹簧离合器
(二)摩擦式离合器
(利用实物演示
1、摩擦式离合器的基本结构:
法结合教材图 1-6
分析结构利用实摩擦片式离合器一般由主动部分、从动部分、压紧机构和操纵机构物演示法结合教
四部分组成。
材图 1-6 分析结
构,使学生对离合①主动部分:由飞轮、离合器盖、压盘组成;
器的结构进一步
动力输入部件,与发动机曲轴相连。
的理解,充分体现
教、学、做一体化②从动部分:由从动盘和变速器第一轴组成;
的教学模式。
)
动力输出部件,把发动机动力传给变速器。
③压紧装置:主从动部分产生摩擦作用的机构;
安装于压盘和离合器盖之间,有螺旋弹簧、膜片弹簧。
④操纵机构:驾驶员对离合器的操纵控制机构;
由踏板、操纵传动机构、分离叉、分离轴承等组成;
教案内容、方法、过程
(利用多媒体演示法,通过动态视频讲解工作原理)
2、摩擦式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①离合器接合
压紧压向从动盘
压盘飞轮弹簧
被压紧
动力传向
变速器旋转
②离合器分离
踩下离合器踏板
弹簧
压盘从动盘
飞轮
被抬起被放松
无动力输出
变速器不转
教案内容、方法、过程
四、课堂总结
(2 分钟)(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巩固;全面总结,重点强调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
五、布置作业
(2 分钟)
六、巡视辅导
(2 分钟)(一)离合器的概述
1、离合器的安装位置
2、离合器的作用
3、离合器的性能要求
4、离合器的类型
(二)摩擦式离合器
1、摩擦式离合器的基本结构
2、摩擦式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1、简述离合器的功用?
2、摩擦式离合器的组成以及工作原理?
3、根据本节学习内容,预习下一节离合器故障判断与排除。
本环节主要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解答,大体掌握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知识关联的方法自
主进入下一章节的预习。
1.离合器的安装位置
2.离合器的作用:
保证平稳起步;
保证换挡平顺;
防止过载。
3.离合器的性能要求:
可靠传递扭矩——前提结合平顺
基本要求分离彻底
板书设计
汽车离合器
4.离合器的分类
摩擦式
液力式
电磁式
5.摩擦式离合器的组成
主动部分
从动部分
压紧装置
操纵机构
6.摩擦式离合器工作原理
①离合器的接合
②离合器的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