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

合集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群体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因此,本文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首先,我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存
在着焦虑、压力大、情绪波动大等问题。

其中,学业压力是大学生最主要的压力来源,同时社交压力、就业压力等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

此外,调查还发现,大学生在解决心理问题时常常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导致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教导他们正确的心理调适方法。

其次,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

同时,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通过各种渠道为大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最后,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共同努力改善大学生
的心理健康状况。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够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
努力来解决。

我们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够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报告(调研报告总结范文模板)

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报告(调研报告总结范文模板)

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报告[调查的背景和目的]:我国经济建设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影响到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取逐渐趋于功利、注重实际,而冷落了理想信念,丢掉了奉献精神。

本次调查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相结合的分析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从而达到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与时代、社会相适应的价值取向的目的。

本次调查的研究旨在贯彻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配合教育体制改革,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为核心,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以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本科题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大学阶段学生价值观的发展,及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从而达到以思想政治和心理素质教育相结合为突破点,帮助大学生端正态度、坚定信仰,树立与时代、社会相适应的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

以价值观与心理素质相结合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是本次调查特色之一。

[调查的基本方式]:本次调查主要在原有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突出课题的研究特点及实际意义。

本次调查资料主要来源过于石家庄市及周边城市的高等院校,并通过网络检索获取更加全面、科学的调查资料。

本次调查共分为三部分:1、资料收集:整理原有材料,查阅相关文献,收集相关信息。

2、调查走访:问卷调查、追踪调查、走访。

3、资料的整理、分析研究、在分析思考研究的基础上成文。

[调查的基本情况]:一、关于当代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近年来校园里因心理问题引发的一系列恶性事件也不只一遍的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心理问题是年轻人成长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烦恼,也是大学生成才的一大障碍。

请看下列资料:(1)自杀事件:2001年9月17日凌晨,广州市海珠区某学院一名刚入校两天的新生无法适应新环境,连续失眠两天后从宿舍楼跳楼身亡。

2001年10月9日约凌晨1时,广州某高校99级化学系学生石某不顾同学和女友的劝阻,从海印桥上纵身投江结束了年轻的生命,遇难的还有另外一位救他的大学朋友。

大学生心理调研报告

大学生心理调研报告

大学生心理调研报告
《大学生心理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大学生心理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压力大的问题。

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是导致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大学生还面临着学习方式改变、社交减少等问题,使得心理压力更加凸显。

同时,调研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不足。

很多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缺乏认识,不知道如何缓解心理压力,缺乏应对心理问题的技巧。

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显得十分重要。

此外,调研结果还显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

大学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心理健康服务和支持,包括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服务。

他们希望学校能够建立更加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支持。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调研报告显示了大学生心理压力大、心理健康意识不足以及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并且建立更加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心
理健康支持。

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调查的意义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调查的意义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调查的意义1.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心理素质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

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他们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

这个过程,也是他们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2.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

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以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为什么要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查误区目前,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首先,是对健康定义的片面理解。

学生往往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也同样是评价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很多学生只注重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其次,是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片面理解。

学生通常认为只有患精神病的人才是有问题的;此外,是对心理健康水平的片面理解。

学生学习心理研究四篇

学生学习心理研究四篇

精品文档-可编辑学生学习心理研究四篇第一篇:目的及意义:近几年,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校园稳定。

接连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这种现象已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心理的现状和心理素质,分析造成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问题,为我院今后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提供决策依据,从而围绕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更好的应对人生和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我院团委决定对我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专题调研。

此问卷针对大学生目前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以统计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当前出现的校园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方法:问卷调研此次调研采取问卷调研的形式,由我院各团支部同学填问卷,并从中采取样本。

这次调查对象是我院所有年级的学生。

调查样本的选择是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

这次有效资料为540份。

调研结果及陈述总结1.您是哪个年级的学生?()统计结果:1.大一2.大二3.大三4.大四分析与陈述总结:由上表可以看出,这次调研对象各年级按一定比例进行调研,这样更能体现这次调研的客观性。

从而使调研更加准确、更有成效。

2.请问您的性别?()统计结果:1.男2.女分析与陈述总结:这次调研对象男女比例各为50%,这样更能反映这次调研的客观性更全面的反映大学生的心里健康状况,从而使调研更有效。

3.目前大多数人都处在一种“亚健康”状态,请问您对“什么是心理健康”这概念清楚吗?统计结果:1.非常了解2.有点了解3.朦胧知道一点点4.很不清楚分析与陈述总结: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很多人的心理都呈现一种“亚健康”状态。

但很多学生对于“什么是心理健康”这概念不太清楚,了解的人很少。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报告

现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旳调查汇报一、调查旳背景与目旳大学生作为社会中崭新旳一代,是社会中较为活跃旳一种群体。

不过伴随目前物质、精神生活旳改善,社会也发生这巨大旳变革,大学生面对有着更多机会旳同步,也面临着更剧烈旳竞争,以及学习生活感情上带来旳压力,而在当今各大高校中因心理问题而引起旳案例屡见不鲜,因此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康与否已显得尤为重要,这早已社会中一种不容忽视旳重要问题。

伴随人们思想观念旳巨大变化,大学生旳思想价值观也收到了深刻旳影响。

如今大学生急功近利旳思想不在少数,大多数人早已摒弃了理想旳追求而只为了功名利禄,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日益严重。

本次调查采用了价值取向与心理素质相结合旳措施,将当今大学生旳价值取向问题与心理素责问题通过现象研究与问卷调查,分析原因,得出合理结论,并给出小组提出旳处理措施。

本汇报在科学研究旳基础上,意在为大学生树立对旳旳价值取向,调整心理态度,以便更好旳适应社会、发展自我。

二、调查旳基本方式1.资料搜集:查阅有关文献,网上搜集资料2.问卷调查:走访学院路附近高校分发问卷,“问卷星”网站上做网络调查3.资料数据旳整顿分析,在讨论后得出汇报三、调查旳基本状况1.资料搜集(1)价值取向①药家鑫杀人事件有关文献资料《有关大学生事件引起旳现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思索》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重知识才能轻道德品质、重奢侈享乐轻艰苦奋斗(2)心理素质大学生案件如今早已屡见不鲜,如下搜集了部分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导致旳恶性事件①2023年3月22日下午14点左右,北京邮电大学2硕士(一男一女)从北邮主楼天井跳下。

②2023年2月26日下午3:50左右,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23级硕士李冬旭在学校宿舍楼地下浴室自缢身亡。

③2023年2月23日,云南大学广西籍学生马加爵因平日性格孤僻多疑,与同学打牌产生误会后残忍用钝器持续杀害了四位同学。

④2023年3月,身为专家儿子旳黄毅留下遗书之后,在自家旳楼上坠身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旳生命——又一种年轻旳生命在校园里消失。

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报告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报告(精选14篇)当不太了解,又想弄清某一情况或事件时,需要认真地调查研究清楚,调查工作结束后,通常还需要写调查报告。

那么什么样的调查报告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报告(精选1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报告篇1关于前言大学阶段是人生的关键阶段,任务艰巨,而且要求很高,常常感到“压抑”,“烦躁”,学习不能进入状态,这样的学生是很难保质保量的完成学习任务的。

与此同时,市场经济要求大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又很高,不仅是对能力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对素质的要求。

在此情况下,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差的学生只会无所适从。

所以,从xx日到xx日,我们公共管理系开始了社会调查实习。

此次我们小组所选的课题是“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使用了抽样调查的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

调查的对象是:淮工,师专,职大,最后以调查报告的方式总结和汇报这次的调查活动。

实习目的通过社会调查实习,将本学期所学习的《社会调查课程》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深入大学之中发现一些问题,从而能为当今大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实习内容此次我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主要分以下三步骤进行:1、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调查课题并且确定课题,然后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卷。

2、发放与回收调查问卷,并对问卷进行统计与分析。

3、对调查结果进行讨论研究并整理统计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并做好本次调查实习的总结工作。

实习总结大学阶段面临着目标的选择,社会角色与个性意志,理想与现实,自我成熟感与自控能力之间的矛盾,加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日益激烈的竞争,许多大学生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如果应对得不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甚至成为能力发挥和身心健康的障碍。

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全面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

大学生心理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调查报告1. 背景介绍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本调查旨在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

我们在多个大学校园内发放了调查问卷,对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压力源、心理健康需求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3. 调查结果与分析3.1 受访者的个人信息我们共有500名大学生参与了本次调查,其中男性占40%,女性占60%。

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分布在不同年级和专业,年级分布相对平均,各专业均有涉及。

3.2 心理健康状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为良好。

7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心理状况良好,只有10%的受访者表示心理状态较差。

这可能与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有关。

3.3 心理压力源在探究大学生心理压力源方面,调查显示,大学生的主要心理压力源来自学业压力(40%),社交压力(30%),经济压力(20%)和家庭压力(10%)。

这一结果与大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相符。

3.4 心理健康需求根据调查结果,大学生们对于心理健康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心理咨询服务:60%的受访者表示希望学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提供给他们一个可以倾诉和解决问题的空间。

•心理健康教育:70%的受访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中很有必要,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心理疏导活动:有一定比例的受访者希望学校组织心理疏导活动,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和困扰。

4. 结论与建议根据本调查的结果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良好,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2.学业压力、社交压力、经济压力和家庭压力是大学生主要的心理压力源。

3.大学生在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活动等方面有明确的需求。

针对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应对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春风拂过大地,一片春草滴翠的景象跃进脑海,细视之,却发现每棵草都不尽相同,与此相似,在中国的高校中,大学生的数量不比草还少,可是心理素质是不是一样的呢?曾经有位心理学家说过:每个人的心理都如同树叶的纹理一样总有细微的差别,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实践小组对此作了调查,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我们只对大学生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做调查和研究,现在就让我来讲讲我们活动的过程。

谋定而后动,我们实践小组首先对“大学生心理素质”这个课题进行讨论,其主要目的是想确定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确定活动的场所以及活动的方式,同时对活动的项目进行一个合理的安排,然后,我们根据各成员之间的观点及建议制定详细的计划,这是我们小组活动的第一个过程。

第二个过程,就是把计划付诸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的还算不错,首先我们通过上网在网上查找关于大学生比较实用和很合适的话题,如:“如果你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效率低下时,你会烦躁吗?”;“遇到压力时,你会跟谁求助?”“你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满意?”“你觉得压力在你的学习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等一些有典型的问题汇集在一张纸上,打印下来,我们共打印了60份调查报告分发,待其做完后,再收回来整理。

第三个过程,就是对大学生直接进行对话式的采访,没有话筒,没有录像机,但我们有巧妙的办法,用一个同学提问,另一个同学记载。

然后呢?再用一个同学用手机拍照。

在这不是很大的宿舍楼里,我们不仅采访了本班同学,还采访了其他班的同学,还有老师。

他们都很乐于配合,因此,我们在每层楼采访了进5个同学,具体的问题有:“你觉得你的大学生活让你感到怎么样?”“你的学习动机会给你带来苦恼还是动力,”等一系列的问题。

第四个过程,我们对采访及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了初步的处理,对数据的素材进行明确的分工并整理,并在网上查找资料。

比较一下。

我们的实践报告与其他的同学们做同一个课题的,进行比较和交流,在写报告。

第五个过程,我们对调查出来的数据做初步的整理后,到心理医生处,对调查出来的数据做一些询问,询问出现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其所带来的影响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心理医生的渊博知识以及乐心热情让我们敞开肺腑·直抒意见,从这些素材及医生的帮助下,我们感慨颇多,受益良多。

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了一个较基本的了解。

最后,组员集合,精细的整理这次活动所带来的数据及我们大家的记忆,将其记下,做成报告表及其他形式的文档。

从这次活动中我们了解到了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基本的心理状况,并得出了大学生总体的心理素质是积极向上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的。

我们从这次实践中受益良多。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1、大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待提高。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学习效率低下时,仅有21.3%的学生能够避免走入“烦躁——效率下降”的恶性循环,说明大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调节能力还是有待提高。

表12、大学生普遍能够积极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压力。

表23、成绩在成为评价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的正确认识观,学会学习的实质就是要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表34、有些学生在追求发展自我的过程中,由于能力有限,顾此失彼,往往达不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于是产生悲观失望、消极情绪。

表45、由此可见大多数对自己选择的认可。

表56、就业压力的增大是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表67、攀比心理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我们或多或少会受其影响。

表78、通过意志力的教育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意志在成才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大学生确定明确的目标。

表89、大多数都有自己的目标,选择正确的目标,才能迈向成功的大门。

表910、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是多层面、多维度的,既有必然的因素,也由偶然的成分,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互动的结果。

表1011、显然在大学生中朋友比重很可观的。

表1112、朋友是进入社会的初始阶段。

有良好的交友能力对自身发展尤为关键。

表1213、我们的结论是大多数的人多数是有自信的,没有心理问题的。

表1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虚弱,而是保持体格、心理、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

”经过我们小组几周的社会实践和网上查询,得到如下结果:一、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扫描根据《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报告》,2009年在对37所高校8000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测试过程中,发现有16.51%的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

近年来的研究也表明。

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心理上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高达30%左右,并明显呈上升趋势,具体表征为焦虑、强迫、恐惧、抑郁、神经衰弱等心理问题。

实际上,大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比例也有所上升。

据一项全国调查显示:近年来全国大学生中心理疾病患者达20.23%,而在另一项调查中,8.75%的大学生认为利他行为只是一种手段,索取才是真正目的,48.8%的学生认为生活的第一需要是金钱,59.18%的学生认为择业的首要标准就是经济收入。

可见,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素质问题已日益凸现出来,并在事实上影响了一部分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遗憾的是,一些高校对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也相对薄弱。

北京67所高校设有心理咨询机构的有28所,只占41.8%。

而在国外高校,每2000个学生就拥有1个心理教育专职人员。

因此,当前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现状着实令人担忧。

二、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起因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是多层面、多维度的,既有必然的因素,也由偶然的成分,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互动的结果。

而且,由于各高校在历史渊源、文化背景、办学实力、社会影响及所处的地理位置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也不尽相同。

(1)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竞争的压力侵扰着每一个人,从而引发了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表现在人在各种活动中要显示自身价值的存在,有强烈的表现欲和参与意识。

这对于意志薄弱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当遇到考试失败、评奖落选等情况,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

与此同时,学校环境的变迁,学习、生活条件的变化,对刚入大学的新生来说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但有的学生往往不能及时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从而产生心理压力。

(2)家庭环境的影响。

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往往是从家庭环境,家长的言行举止开始的,不同的家庭教育与影响产生的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要求过分严格,缺乏沟通,经常用高压加棍棒方式强迫孩子做事情,孩子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或者失去了个性和棱角,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有的父母对子女百依百顺,过分溺爱,子女独立性差,遇到困难就逃避,缺乏自制能力和自信心;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家庭贫困是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事实上,绝大多数家庭贫困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家穷志不穷,刻苦学习,成绩优秀;还有一些大学生由于父母感情不合或离异等原因,容易产生心理压抑、自卑等不良心理。

(3)学习压力的影响。

有些学生在追求发展自我的过程中,由于能力有限,顾此失彼,往往达不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于是产生悲观失望、消极情绪。

有的高校在教育改革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推行素质教育,片面强调智育、专业教育,忽视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不少学生热衷于拿学分、拿奖学金,而对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教育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比较冷漠,缺乏参与各种有益活动的激情与动力,变得自我封闭。

(4)就业压力的影响。

学生一进校就会思考毕业以后的就业问题,为了将来自己的出路,许多学生不得不因此而放弃很多施展自己个性的机会,比如用很多的时间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花很多的精力去准备各类证书的考试,以便将来增加就业的砝码。

就业压力的增大是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应包括:第一,认知教育。

认知教育是使大学生了解认知的发展规律、特点及自身认知水平,帮助大学生客观而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我。

第二,情感调适教育。

情感调适教育是使大学生了解人的情感、把自己的情绪调节到最佳状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心理失衡。

第三,意志力教育。

通过意志力的教育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意志在成才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大学生确定明确的目标。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1)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迷茫。

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学习与生活、新的自我定位,大学生难免会发现眼前的一切并非所想的那么美好。

竞争的压力、生存的焦虑、发展的期望、情感的困惑等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当他们发现在实际得到的和期望得到的、自己得到的和他人得到的之间存在很大差距的时候,就会产生“相对剥夺感”。

有35.2%的同学认为,大学没有他们所想象的那样高雅和浪漫,缺少文化气息。

在迷失自我的时候,大学生远离亲人和朋友,心中的苦闷无处诉说,一旦有问题想不通,死钻牛角尖,就容易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尤其是以前都是班级里的佼佼者,现在却突然发现自己落后了,优势不在,心理就会严重失衡,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2)学习与发展的挣扎。

学会“学习”成为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一步。

学会学习的实质就是要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

一些初入大学的大学生正是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才阻碍了知识的获得和智能的发展,甚至导致整个心理状态的混乱。

在这次的调查中,29.64%的同学认为学习是目前自己感到压力最大的一个方面。

如果说学习的苦恼往往出现在低年级的同学身上,那么毕业后的选择则困扰着相当一部分大四的学生。

考研、就业还是出国……众多学子在这样的十字路口徘徊。

如何面对早晚都要涉入社会的现实,给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定位,是他们心理的一个结。

. (3)恋爱的合理性与不确定性的冲突。

爱情存在于大学校园自有其合理性,大学校园是一特殊的社会环境,共同的集体生活、学习方向使得大学生们相互接近,再加上正值情感的萌发期,大学生之间很容易擦出爱的火花。

然而在这浪漫爱情画面的背后却隐藏着不少问题。

有的同学恋爱是出于对性爱的好奇心理,有的是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还有些是依赖心理和功利性的心理。

这些不正确的恋爱动机往往会影响到他们对爱情问题的处理。

四、大学生心理问题所带来的危害考试焦虑、不善于人际交往、就业焦虑、社交恐惧、经常做恶梦、网络成瘾症和抑郁症等是最常见的危害,其中以网络成瘾症和抑郁症危害最大。

当一个人存在心理问题时,性格会非常孤僻,以至于有心里话也埋藏于自己心中。

长此以往,他(她)的精神会变得格外紧张,最终慢慢演变成抑郁症。

而为了发泄自己内心的压抑,他(她)只有通过虚拟的网络世界,从而演变成网络成瘾症。

网络成瘾症的危害在于:(1)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社会生活,不利于健康人际关系的建立。

由于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网络上,将低质量的网络关系代替了高质量的人际关系,不利于自己参加现实的社会交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