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成人心脏骤停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研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第19卷第48期 79投稿邮箱:sjzxyx88@成人心脏骤停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研究徐小亮,张梦佳,冷峰,郭浩(河北省唐山市古治区中医医院,河北 唐山)摘要: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尤其是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的病人。
近年来神经重症的飞速发展,使得神经保护受到更多的重视,通过对我院近几年心脏骤停后实施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者进行研究,总结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表现特点,观察和比较各种治疗方法对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分析缺血缺氧性脑病的预后。
关键词:心肺复苏;亚低温;高压氧;缺血缺氧性脑病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48.045本文引用格式:徐小亮,张梦佳,冷峰,等.成人心脏骤停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8):79-80.1 概念心脏骤停即心脏机械活动的突然停止,在自主循环恢复后极易发生广泛的组织器官损伤,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经心肺复苏治疗恢复自主心律后仍然昏迷不醒,表现出明显的意识障碍和其他的一些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
心脏骤停后脑供血停止,造成脑缺血缺氧,进而引起破坏性的脑损伤。
心脏骤停后脑损伤即为心肺骤停后缺血缺氧性脑病[1-2]。
2 观察与治疗2.1 脑组织生理大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脑组织能量来源主要靠葡萄糖的氧化,但是脑组织几乎无糖元和糖贮备,大脑对缺氧、缺血的耐受性极低。
2.2 脑血流量改变心肺复苏后脑血流量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无血流灌流期;(2)低血流灌流期;(3)高血流灌流期。
由于颅内不同的区域血流量分布不均匀,有些颅内区域无血流灌注,这种低血流灌流现象,持续时间和程度也随心脏停止的时间延长而进一步加重。
2.3 缺血缺氧后脑组织病理试验证明脑供血一旦停止,细胞膜上钠-钾泵、钙泵功能障碍,细胞膜去极化,细胞内钙离子聚集,导致细胞水肿、细胞膜裂解,从而出现以细胞坏死为主的神经细胞凋亡,因此脑内所贮存的氧8~12s 耗尽,5min 左右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开始死亡。
高压氧治疗成人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疗效的BAEP评估

高压氧治疗成人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疗效的BAEP评估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用于评估高压氧治疗成人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疗效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住院的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49例,均行高压氧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均行BAEP检测,同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治疗后49例患者中BAEP异常率为40.82%,较治疗前的73.47%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患者Ⅰ、Ⅴ波异常率以及Ⅰ~Ⅴ峰间期异常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BAEP恢复正常29例,临床可达到完全恢复。
结论:BAEP可有效评估高压氧治疗成人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效果,同时为患者的预后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缺血缺氧性腦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的脑部病变,最常见的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但也可发生在其他年龄段。
而非新生儿期的缺血缺氧性脑病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常见呼吸心跳骤停,也可见于休克、CO中毒、癫痫持续状态、重症肌无力等。
心肺复苏术抢救成功后导致最严重的并发症即为缺血缺氧性脑病,大部分患者只可保留1/3良好的神经功能,伴有运动、认知障碍,严重者处于植物状态[1]。
恢复缺血缺氧脑病患者的脑功能是临床治疗的最终目的[2]。
目前用于评判脑功能的辅助手段主要包括经颅彩色多普勒、动态脑电图、CT、MRI等,但是脑电图检查临床缺乏特异性且受到药物等多种因素干扰,准确性较差,颅彩色多普勒、CT、MRI不能准确反映出脑功能的改变且检查费用较高[3-4]。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用于评判脑功能的辅助检查手段,有助于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行高压氧治疗的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49例的临床资料,通过BAEP检查分析患者临床疗效,由此评估BAEP检查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成人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分析

成人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分析成人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分析中文摘要成人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分析中文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 2003 年 3 月至 2012 年 2 月收治的 27 例诊断为成人心肺复苏后缺氧缺血性脑病 (adult an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AIE)的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成人心肺复苏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常见临床表现特点,研究心肺复苏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像学特点,观察和比较亚低温治疗及其他治疗方案对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分析心肺复苏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
方法:仔细查阅我院 2003 年 3 月至 2012 年 2 月诊断为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 27 个病例的病史资料,记录其一般情况,原发疾病,心肺复苏后的主要临床表现、格拉斯哥评分、影像学(头颅 CT、头颅 MRI)检查结果及主要的治疗方案,并记录其治疗后的症状体征并进行疗效评估,将以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本组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各有不同,包括麻醉意外、自缢、溺水、中毒、心律失常等。
所有患者均得到心肺复苏治疗并在恢复自主循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病程中部分患者患者可出现继发性癫痫发作。
影像学可表现为脑水肿、脑缺血病灶,皮质下白质脱髓鞘等改变等,晚期可有脑萎缩、脑积水等表现。
27 例病人分别接受了亚低温治疗、高压氧治疗、抗自由基、钙离子拮抗剂,和激素治疗。
9 例患者经治疗后意识程度有不同程度的好转,3 例病人在入院短期内死于无法控制的原发病或继发 MODS,15 例病人意识水平无明显好转。
部分病人意识转清后有认知障碍或肌张力异常表现。
结论:1)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继发性癫痫发作也是 AIE 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
癫痫发作形式主要有急性肌阵挛、迟发性肌阵挛、癫痫部分性发作和强直-阵挛性发作。
瘫痪、肌张力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是意识障碍好转后的患者较常见的临床表现。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影像学诊断

•
MR表现 DWI是最早发现异常的影像方法 第一个24小时,DWI显示小脑半球、基底 节、大脑皮层信号增高 ,丘脑、脑干或海马 也可受累 在第一周末,DWI出现假阴性
•
常规T1/T2序列 早期(24小时内)正常或轻度异常 亚急性(第2天-2周),T2显示损伤灰质 的信号增高和水肿 ,T1加权像上,信号异常 可持续到第二周末 慢性期,T2加权像显示基底节局部低信号, T1加权显示皮层坏死,表现为高信号
• •
•
•
可分为四型 室管膜下出血不伴有或仅伴有微量脑室内出血 胚胎间质出血破入脑室不伴有脑室扩张 胚胎间质出血破入脑室伴有脑室扩张 脑室周实质内出血性梗死(非胚胎性间质出血, 而是梗死出血)
脑室内出血。经前颅窝 冠状面US显示脑室内出 血与脑成熟程度的类型。 (a)1型出血,小的室 管膜下出血表现为丘脑 沟的强回声团,脑室内 没有扩散。(b)2型出 血可见丘脑沟的血液扩 散入侧脑室,脑室无扩 大。(c)3型出血,出 血扩散入脑室内,累及 双侧脑室和三脑室。(d) 4型出血出血来自脑室外 白质并破入侧脑室
•
•
MR表现:常用于儿童HII检查 DWI: 12-24小时内后侧豆状核出现异常信号改变; 下一个48小时,出现典型的损伤征象,包括剩余 的基底节和皮层 T1/T2加权 在第一个24小时内一般正常,并持续到2天 48小时后,T2加权像上出现弥漫行的基底节和皮 层信号异常,但顶叶皮层和丘脑相对正常
影像表现
第一周超声敏感性极低,一周后敏感性提高 MRI:最准确的;尤其是弥散成像对24小时内 病灶非常敏感
DWI序列 显示侧脑室旁核团及半卵园中心皮层的高信号,而 在ADC图上相应区域表现为低信号 24小时内DWI会低估最终的损伤范围 有少数HII患儿DWI的第一个24小时内表现正常 (凋 亡的原因) DWI的异常表现在3-5天后达到高峰,随后在第一周 末出现“假性正常化”,然而损伤区的ADC值持续减 低直到第二周 因为早期DWI检查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的结果,因此 要求2-4天内复查MRI
[深度学习]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病理与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建议收藏)~~~
![[深度学习]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病理与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建议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f2419d6c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af.png)
[深度学习]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病理与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建议收藏)~~~缺血缺氧性脑病病理与临床特点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一种弥漫性缺氧性脑损伤,主要原因为围产期窒息,也可为其他原因缺氧所致,临床特点为Apgar评分低、代谢性酸中毒、神经功能异常。
病理学表现包括脑水肿、坏死、软化、胶质增生,孕龄低于30周时易导致脑软化。
临床表现分为:轻度,易激惹、瞳孔扩大,脑电图正常。
中度,嗜睡、肌张力低、惊厥、心率慢。
重度,患儿昏迷、木僵、肌张力低、神经反射迟钝、惊厥。
CT与MRI特点①部位及形态。
足月儿HIE:轻中度者主要累及大脑白质及皮质,而深部灰质与基底核相对正常;重度者也可侵犯基底核、而大脑皮质及白质相对正常。
慢性缺血累及矢状线两侧的交界区。
急性重度缺血累及深部灰质、间脑后部、海马及外侧裂周围脑质。
混合性缺氧则导致深部灰质及交界区脑质病变。
总的来说,轻度缺氧影响皮质与皮质下区,而重度缺氧则以代谢旺盛的区域如基底核、脑沟深部及髓鞘形成区病变为著;②CT平扫:轻中度急性缺血表现为岛叶带状征、脑白质水肿;慢性缺血表现为弥漫性皮质萎缩及交界区脑质减少。
重度急性缺氧表现为基底核密度减低、灰白质界面模糊及斑点状出血。
重度慢性缺氧表现为基底核与丘脑裂隙状腔隙灶、脑萎缩、脑质钙化;③MRI:急性轻中度缺氧T1WI可见脑皮质脑沟底部代表层状坏死的高信号,T2WI上灰白质界面模糊。
慢性轻中度缺氧T1WI显示脑萎缩,T2WI显示分水岭区胶质增生所致信号增高及囊性脑软化。
急性重度缺氧时T1WI上内囊后肢因髓鞘化程度降低而信号降低(胎龄37周以上),丘脑腹外侧与外侧裂周围脑质信号增高。
慢性重度缺氧表现为MRI显示脑萎缩,T2WI上基底核、丘脑及外侧裂周围脑质信号增高。
急性混合型缺氧则导致T1WI上内囊后肢信号降低及脑皮质信号增高。
慢性混合型缺氧表现为基底核后部及丘脑萎缩、T2WI信号增高。
高压氧治疗成人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疗效的BAEP评估

高压氧治疗成人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疗效的BAEP评估作者:杨云珠钟艳霞刘家斌李广生符青青孙伟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7年第31期【摘要】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用于评估高压氧治疗成人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疗效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住院的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49例,均行高压氧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均行BAEP检测,同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治疗后49例患者中BAEP异常率为40.82%,较治疗前的73.47%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高压氧;心肺复苏;缺血缺氧性脑病; BAEP【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BAEP in evaluation of hyperbaric oxygen in treatment of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aft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adults.Method:49 adults with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aft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all received hyperbaric oxygen treatment,and all were given BAEP evalua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he evaluation data were analyzed.Result:The BAEP abnormity rate after treatment was 40.82%,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73.47% before treatment,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Key words】 Hyperbaric oxyge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BAEPFirst-author’s address:Ganzhou People’s Hospital,Ganzhou 341000,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31.036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的脑部病变,最常见的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但也可发生在其他年龄段。
成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像学特点

成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像学特点成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特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I)一般多发生于新生儿,由于其脑组织发育不成熟、对缺血耐受能力差所致。
在成人中,HII的主要原因多为心脏骤停、窒息、溺水等。
那么成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特点有哪些呢?影像学特点在颅脑平扫CT中,脑实质肿胀,脑沟变浅、消失,灰白质分界不清,脑脊液腔呈高密度,类似蛛网膜下腔出血信号。
丘脑和小脑密度相对较高,这种“反转”征象一般与损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不良相关。
MRI图像上的征象证实了颅脑缺血缺氧性损伤,弥漫性弥散受限,大脑皮层和基底节区T2呈明显高信号。
鉴别诊断成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鉴别诊断包括外伤性脑水肿、中毒性/代谢性病变、急性脑梗死等。
而克雅氏病、部可逆性脑病等也需予以区分。
诊断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I)是成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常见诊断。
患者被证实曾试图饮用过量药物自杀,发现时呼吸停止,遂行心肺复苏抢救。
病理生理学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是由一系列导致脑血流量减低的病因引起,如心脏骤停、脑血管疾病、窒息、溺水等。
下列因素会首先导致脑缺氧,最终造成脑缺血:①机体呼吸方式由有氧呼吸转换为无氧呼吸,大量乳酸生成、堆积;②脑缺血缺氧造成钠钾ATP酶活性下降,兴奋性氨基酸大量释放,突触后神经元过渡兴奋而损伤;③当能量不足时,神经细胞最终发生凋亡。
脑实质易受损区分为:①轻到中度:分水岭梗死;②重度:灰质(反映与谷氨酸受体的浓度最高的地区,谷氨酸的兴奋毒性最敏感),包括海马、小脑、大脑皮层、丘脑和基底节区。
年龄因素未发育成熟的脑组织对缺血最敏感,而中年脑组织对缺血最耐受。
影像学表现成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弥漫性脑水肿、脑室变小、灰质密度减低、灰白质分界不清、双侧基底节密度减低等。
反转征和白小脑征可见于成人并提示预后不良。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影像学诊断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影像学诊断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影像学诊断1. 脑CT(Computed Tomography)脑CT是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之一。
常见的CT表现包括:弥漫性脑水肿:通常表现为灰质和白质界限模糊,脑室系统扩大等。
区域性脑水肿:通常表现为灰质和白质分界清晰,但存在局部脑组织水肿。
低密度区:缺血区域通常呈现低密度,常见于大脑半球灰质和白质交界区域。
梗死灶:梗死区域通常呈现低密度,边缘清晰。
除了以上特征外,还可以通过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进一步观察脑血管状态。
CT可以很好地反映脑缺血缺氧的程度和范围。
2. 脑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脑MRI是另一种常用的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比于CT,MRI对于脑组织的分辨率更高,能够更详细地观察脑损伤的局部细节。
常见的MRI表现包括:弥漫性脑水肿:与CT相似,MRI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水肿的程度和范围。
缺血区:MRI在早期可以观察到灰质和白质交界区域的长T1、长T2信号。
随着时间推移,缺血区域将出现高信号强度。
梗死灶:梗死区域呈现长T1、长T2信号,边缘清晰。
除了常规MRI,还可以进行多模态MRI检查,如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用于评估缺血脑组织的灌注状态。
3. 脑血流灌注显像(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是一种通过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观察脑血流动力学的方法。
通常使用的同位素有Technetium-99m和Iodine-123。
常见的SPECT表现包括:血流量减少:缺血区域的血流量通常较低。
血流分布不均:缺血区域和正常区域的血流分布有差异。
血流延迟:缺血区域的血流灌注延迟。
脑血流灌注显像可以非常直观地观察到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血流灌注情况。
,脑CT、脑MRI和脑血流灌注显像是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影像学诊断中常用的方法。
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可以提供不同层面的信息,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99・
.临床研究.
成人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
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李艺杨晓苏
【摘要】
目的
肖渡杨欢贺健安
肖岚舒怡龙学颖廖伟华
回顾性分析
研究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方法
2002年1月至2011年lO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28例成人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的 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患者可出现继发性癫痫持续状态、急性症状性肌阵挛、Lance-Adams综合 征、脑血管意外等多种临床表现;46.43%(13便1/28例)的患者为植物生存状态。c1'和Mill影像学 检查发现患者早期(发病后l周)多表现为脑回肿胀,并存在弥散性脑损害;同时可合并脑出血,脑梗 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在疾病晚期(发病后3个月)影像学检查表现为脑萎缩和(或)脑积水。病情 越重的患者头部MRI成像异常表现越明显。当MRI显示3个或3个以上不同脑区受累时,GCS评分 显示其意识状态显著差于受累部位少或影像学检查正常的患者。结论引起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 脑病的病因不一,其临床表现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对本病的预后判断可有一定的意义。
resonance
observed.The abnormal findings of magnetic neoconex,basal ganglia and pant-
codex
imging(MRI)or
computed
tomography(CT),involving
during the late
ventrieular white matter,were also recorded.During the early phase of disease,swoUen MRI/CT.However,encephalatmphy appeared
d后意识恢复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明显重
于昏迷l d后意识恢复的患者。值得我们借鉴的是 虽然心肺复苏后的记忆等认知功能损害的恢复机制 不详,但有回顾性研究表明心肺复苏后的记忆等认 知功能恢复多发生最初3个月内,而3个月以后多 无明显的进一步改善¨1。因此我们应十分重视患 者早期及时的高压氧、神经营养、功能锻炼等支持治 疗,以求获得使患者康复的最大机会。此外,后期的 持续康复治疗也不容忽视。本组病例中有一例中年 女性患者在最初3个月内经过系统治疗及康复锻炼 后神智清醒,并恢复至生活基本自理。而出院后未 再坚持,随后患者逐渐出现智能减退、痴呆表现、直 至生活不能自理。其发病1个月后行头部MRI检 查并无异常,而半年后再次复查MRI时出现明显脑 萎缩;这提示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亦可导致 迟发型脑部损害。 大多数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的MRI
务费专项基金(2011QNZTl52) 作者单位:410008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李艺、杨 晓苏、肖波、畅欢、贺健安、肖岚、舒怡),放射科(龙学颖、廖伟华)
通信作者:杨晓苏。Emil:sink—xy@yahoo.∞n clI
1.一般资料:患者出现心跳骤停原因各有不
万方数据
空堡匿芏盘查垫!!生!旦!!旦笠!!鲞筮垫塑!型!丛旦』些j些:』!些!!:!!!!:y!!:!!:堂:垫
(7.14%),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 (3.57%)。其中CT检查绝大多数
(87.5%)在疾病早期(发病后1 周)完成,均可见明显脑水肿。此 外,有患者进行了头部CT的动态
检测发现在发病急性期(3 d)出现
脑实质明显肿胀,脑灰白质分界模 糊,脑室系统缩小;随后出现皮质下
白质密度普遍降低,脑水肿持续存
冈臌赢
【关键词】心肺复苏术;缺血缺氧;脑;肌阵挛;磁共振成像
Clinical
and
imaging
features
of
adult
an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after
cardiopulmonary Yi.LONG
resuscitation
u Yi,YA^G Xiao-su,XIA0 Be。YANC Huan。HE Department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nd
【Abstract】
objecfive
imaging
features
of
anoxic・isehemic
encephalopathy(AlE)patients aft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Methods
patients during the last decade from Xiangya Hospital,Central South Univemity retrospectively.Results The symptoms of
肌肉收缩;其病理生理可能涉及到脑内缺血缺氧失 代偿后的神经递质功能异常怕引。根据肌阵挛在心
肺复苏后出现的时间,又分为急性肌阵挛和慢性肌 阵挛。本组病例中急性肌阵挛和慢性肌阵挛有着相
复、病情较重的病人MRI成像示受累的部位 [(3.6±2.2)个部位]明显多于意识已恢复、病情相 对较轻的病人[(1.9±1.8)个部位],其差异具有统
32
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是指因心脏停止工 作后造成缺血缺氧引起的破坏性脑损伤,使得脑组
织代谢异常和其他器官系统代谢、功能紊乱。因为 其缺乏有效的代偿机制,所以不同于单纯的缺氧或 缺血造成的脑损伤¨引。心脏骤停后缺血缺氧性脑 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微血管和脑实质损害等多个方
面,其中线粒体功能损害、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
Jian一∽,XIAO
Lan,sHU
Xue叫ng,LIAO Wei一^m
410008,China
ofNeurology,Xiangya
Hospital,Central South
Univers酊,Changsha
Corresponding author:YANG
Xiao-su.Ema//:sjnk._xy@yahoo.COm.c,l
骤停l例、手术时出血性休克5例、手术中心律失常
1例、心脏压塞术中休克l例、麻醉意外5例。所有 病人均给予了及时的心肺复苏治疗,从心脏骤停到 恢复自主心跳呼吸的时间从1—80 win不等。
经过数月后其频率和持续时间更加局限。14例患
者在我院治疗时已清醒,14例仍为昏迷。清醒患者
均存在不同程度反应力、记忆力下降等高级智能损
计学意义(P<0.05)。 4.治疗与预后:本组患者经予及时的高压氧、 神经营养剂、抗氧自由基、抗癫痫、糖皮质激素等对 症支持治疗,有14例一直为昏迷状态;14例神志转 为清醒,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受损、痫性发 作或肢体活动障碍。将行MRI的20例患者按上述 受累脑区部位的多少进一步分为两组,头部MRI显 示受累I>3个部位的13例患者GCS评分为(6.8± 3.3)分,而受累<3个部位的7例患者GCS评分为 (12.1±2.4)分。 讨 论
害表现和(或)强哭强笑、躁动、幻听、幻视等精神 症状。 3.MRI/CT影像学改变:28例患者中有8例完
2.临床表现:28例患者中7例在恢复自主心跳
后5 h内出现频繁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可见全身
骨骼肌持续性收缩、眼球上翻凝视、牙关紧闭、小便
n
L一
成了一次/多次CT检查,20例患者
完成了MRl检查。共发现2例脑 梗死(7.14%),2例脑出血
脑积水;3例MRI正常。其中脑回 肿胀及各种异常信号灶多见于发病 早期(发病后1周),脑萎缩、脑积
脑病患者早期头部Mill表现(发病后1周):Tl帆示双侧侧脑室旁白质呈长TI信号,双
侧基底节核团呈等Tl信号(2A)。T2WI示双侧侧脑室旁白质呈长T2信号,双侧基底节 核团呈对称性长T2信号(2B)。水抑制T2碡Ⅱ示双侧侧脑室旁白质及双侧基底节核团呈 高信号(2c)。2D—F:另一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晚期头部MRI表现(发病后 5.5个月):T。珥1示脑沟脑回增宽,侧脑室及三脑室明显扩大(2D)。T2wI示双侧侧脑室 旁白质呈对称性长T2信号,脑萎缩明显(2E)。水抑制T2wl示双侧佣脑室旁白质呈高 信号(2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symptoms
imscing
studies
of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Key words】Cardiopulmonary
resonance imaging
resuscitation;Hypoxia—isehemia;Brain;Myoclonus;Magnetic
似的发病率[7.14%(2例/28例):7.14%(2例/
28例)]:前者主要在心肺复苏后几小时内发生,表 现为短暂而快速的面部、肢体和(或)躯干抽动;后 者又称Lance.Adams综合征,表现为心肺复苏后数 天或数月患者意识恢复后仍出现的动作性和(或) 意向性肌阵挛,不伴意识障碍或其他神经系统定位 体征,本组患者在给予口服或静脉丙戊酸钠等药物 后,症状多可缓解。其中Lance—Adams综合征患者
的病情随时间推移,其临床症状如频率、持续时间等
更加局限。值得提出的是既往文献报道在心肺复苏 后出现的肌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也较常见"J,此类 患者的预后很差,多在数周内死亡或处于植物状态。 本研究中意识恢复的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记忆 力减退、反应迟钝、智能下降等认知功能损害和 (或)强哭、躁动等精神症状表现。并且认知功能受 损程度与昏迷的时间长短有着一定的关联性;昏迷
水多为发病晚期(发病3个月后) 表现(图2);而发病早期的皮质和
皮质下异常信号灶可随着病程的延 长逐渐消失。如分别将额叶、颞叶、
万方数据
主堡医堂盘查垫12生!旦!!旦筮!!鲞筮垫塑!鲤丛塑!!蔓堡:』些!!:垫!!:篁些墼:塑垒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