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不平等

合集下载

全球化与经济不平等

全球化与经济不平等

全球化与经济不平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间的联系与互动日益增加,一些国家的经济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惊人的跨越式发展。

但是,全球化也带来了经济不平等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全球化对经济不平等的影响,并借鉴一些国家的经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全球化带来的经济不平等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世界上的资源并不是均衡分布的,一些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而另一些国家则资源贫乏。

这导致了全球经济体系中的资源不平等分配,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得十分迅速,而另一些国家则陷入了经济困境。

2.国际竞争全球化加剧国际竞争。

一些发达经济体的公司强势进入落后国家的市场,使得这些国家的企业无法与之竞争,陷入困境。

同时,一些国家的企业也会利用全球化发展自己的生产和销售网络,让本国和外国人民的经济利益之间形成鸿沟。

3.外资的流入外资的流入对经济不平等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些国家在吸引外资和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很难避免外资对自身经济发展的掌控。

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一般比较单一,国内企业不具备竞争力,外资掌控的化工、制药、机械等产业往往是赚钱最多的。

二、全球化背后的经济层面的阻力要想解决全球化带来的经济不平等问题,还需要探究全球化背后的经济层面的阻力。

1.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是一对对立面。

自由贸易主义拥护的是国际贸易自由化、资本流动自由化、企业自由化等发展方向,保护主义则强调本国经济利益的保护,限制外国资本的进入、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等方面。

两个极端的态度,在实际的经济实践中不易达到平衡,但如何在满足自由贸易的前提下,能够兼顾保护本国经济发展利益也是关键。

2.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是造成经济不平等较大的原因之一。

海外投机资本的流入和外汇波动,特别是美元泡沫的爆破,严重影响了亚洲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复杂的市场运行机制往往导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需要寻求解决的方法。

三、改善经济不平等的措施1.加强政府的调控作用政府的宏观调控很大程度上能够控制全球化的杠杆作用,避免其带来的不平等分配和对本国经济的伤害。

全球化对国家间不平等的影响

全球化对国家间不平等的影响

全球化对国家间不平等的影响
全球化对国家间不平等的影响是复杂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积极方面的影响是,全球化使得发展中国家有机会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以及技术转让,从而创造了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使其能实现比发达国家更高速的发展,从而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

消极方面的影响是,全球化可能加剧国家间的贫富分化。

一方面,全球化收益可能被一些国家垄断性获取,另一些国家收益极小,甚至其长期收益增长能力受到损害。

另一方面,全球化之下,资本和人员的自由流动会扩大每个国家内部的不平等。

在发达国家,产业转移造成了原有产业工人的失业;来自第三世界的低技能劳工和移民的大量进入,也拉低了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两者共同导致国内贫富差距扩大。

在发展中国家,有能力承接产业转移的地区以及拥有更高工作技能的人群也在全球化中受益更多,从而拉大了与其他人的差距。

总的来说,虽然全球化对国家间不平等的影响存在争议,但主流观点认为全球化有利于全球经济的整体发展,并呼吁各国政府采取措施来减少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全球化与社会不平等的关系

全球化与社会不平等的关系

全球化与社会不平等的关系近年来,全球化已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社会不平等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

全球化不仅在经济领域引发了剧烈变革,还对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全球化与社会不平等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

首先,全球化使距离缩短,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全球整合。

通过贸易自由化和信息传播的便利,企业可以更轻松地跨越国界,寻求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广阔的市场。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社会不平等的加剧。

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全球化浪潮中获得了巨大利润,但同时也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

跨国公司往往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低工资国家,追求更高的利润率。

这导致了全球南北之间的经济差距不断扩大。

同时,全球化也加速了技术进步,使许多工人面临失业威胁。

技术密集型的劳动力需求减少,而不熟悉新技术的工人很容易被淘汰。

这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

其次,全球化对教育和技能需求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加剧,高技能和高教育水平的人才越来越受到需求的重视。

这导致了教育资源不均衡分配的现象。

在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大大提高,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而在一些贫困国家,教育资源的匮乏使得年轻人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从而改变命运的机会大大减少。

这种教育差距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社会的不平等。

全球化也带来了文化冲突和价值观的冲突。

随着信息和媒体的全球传播,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冲突不可避免。

尤其是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全球化加剧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这种文化冲突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

由于强势文化对边缘化文化的压制,边缘化群体在全球社会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这也导致了全球社会不平等的加剧。

然而,全球化并不完全是不利的。

全球化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正面影响,如改善物质生活水平和促进文化交流。

全球化加速了资源和知识的流动,使得贫困地区的人们可以更容易地获得基本生活所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科技和医疗的进步使得更多人能够接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全球化对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的影响

全球化对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的影响

全球化对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的影响近几十年来,全球化已成为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其对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的影响备受关注。

全球化的推动者们认为它能够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然而,全球化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加剧了贫富差距,增加了社会不平等。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政治三个方面探讨全球化对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从经济角度看,全球化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提高了全球生产力和劳动分工的效率。

然而,这种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也导致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跨国公司的垄断地位和压低劳动力成本的行为使得亚洲和非洲等地的劳工面临着低工资和恶劣工作条件的问题。

另一方面,全球化的经济竞争加剧了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替代和工资压缩,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

其次,在社会方面,全球化给社会带来了不平等的机会和资源分配。

全球化使得一些地区和行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而其他地区和行业则面临着就业机会减少和产业结构的转型。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越来越难以获得公平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基本福利。

这种不平等的分配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公平,增加了贫富差距。

再者,从政治角度看,全球化对国家的治理和制度也带来了挑战。

全球化使得一些跨国公司拥有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它们可以通过跨国贿赂、避税和强迫劳动等方式来谋求利益最大化。

这种对国家主权的逐渐削弱,使得一些贫穷的国家更加无力抵制贪污和不公平的产生。

这种政治上的不平等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那么,面对全球化给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带来的挑战,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呢?首先,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各国应共同建立透明和公正的制度框架,加强监管,防止滥用权力和剥削劳工的行为。

其次,要提高教育和技能培训的质量,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机会,促进社会公平和包容。

全球化对社会不平等问题的影响分析

全球化对社会不平等问题的影响分析

全球化对社会不平等问题的影响分析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随着各国之间的日益紧密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全球化对社会不平等问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全球化给予了一部分人更多的机遇和资源,但也加剧了社会不平等现象。

本文将从经济、教育和环境等方面探讨全球化对社会不平等问题的影响。

首先,全球化给予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更多的经济优势,进一步加剧了全球贫富差距。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全球化为其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便宜的劳动力,使其在全球经济竞争中更具竞争力。

然而,这也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较低的环节,往往只能提供廉价劳动力,导致经济增长受限。

此外,跨国公司在全球化过程中进一步扩大了其市场份额,但同时也削弱了国内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导致更多的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其次,全球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平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化推动了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然而,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加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富裕地区,使得那些来自贫困地区或发展中国家的学生无法享受到同等的教育机会。

形式多样的教育交流项目,如留学和交换学生计划,虽然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但大多数贫困家庭无法承担高昂的留学费用和生活费用。

因此,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不平等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此外,全球化对环境问题产生了深远影响,进一步加剧了社会不平等。

全球市场的扩张导致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

虽然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但其影响却不是均等的。

发展中国家往往承担了资源开采和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负担,而发达国家则享受了更多的资源利益。

同时,由于弱势群体通常处于贫困地区,他们更容易受到环境问题的影响,例如工业污染、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

全球化加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环境不平等现象。

综上所述,全球化对社会不平等问题产生了诸多影响。

经济上的不平等、教育上的不平等和环境上的不平等都是全球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全球社会需要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制定公平的国际贸易规则,促进资源和财富的公平分配;同时,应加大对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教育投入,改善其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此外,应采取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环境负担的不平等分配。

世界历史的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不平等

世界历史的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不平等

世界历史的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不平等经济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经济活动的互动与整合。

它一方面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与合作伙伴,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发展中存在的不平等问题。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世界历史中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不平等的关系。

1. 古代世界中的贸易网络在古代,尽管没有像今天这样的全球化,但各个文明古国之间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经济联系。

丝绸之路的开通、葡萄牙人的大航海时代以及印度洋贸易路线的建立都是早期全球化的表现。

然而,由于交通手段的落后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贸易关系仍然是相对有限的,因此这个时期的经济全球化与不平等发展关系较小。

2. 欧洲殖民扩张与新兴工业化国家15至19世纪是欧洲列强进行殖民扩张的时期,这种扩张为大规模的全球化提供了基础。

欧洲列强在亚洲、非洲和美洲建立了殖民地,掠夺这些地区的资源,并将其作为原料输入到自己的制造业中。

这种一体化的全球经济体系为欧洲列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发展,但也加剧了不平等的问题。

殖民地往往沦为经济附庸,资源的输出使其落后于殖民国。

因此,经济全球化在这个时期加剧了发展不平等。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全球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际制度的建立,经济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的增加使得许多国家取得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中包括亚洲的“四小龙”(香港、台湾、新加坡和韩国)以及中国的改革开放。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不平等的问题也愈发明显。

全球财富的集中使得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同时,发达国家通过国际组织和制度,确立了自己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这也加剧了不平等问题。

4. 当代全球化的挑战随着科技的进步,当代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更为复杂的阶段。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全球范围内的交流更加便捷,跨国公司的兴起也使资本更加流动。

然而,全球化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跨国公司的垄断行为和税收规避使得发展中国家无法充分获得经济利益。

全球化对社会不平等的影响

全球化对社会不平等的影响

全球化对社会不平等的影响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趋势,它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社会。

然而,尽管全球化带来了许多好处,如促进经济增长和传播文化,但它也对社会不平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全球化对社会不平等的几个方面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首先,全球化加剧了贫富差距。

在全球化过程中,一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以低廉的劳动力和资源成本获取收益。

这导致了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扩大,因为利润流向了跨国公司和富裕阶层,而大多数劳动者的收入并未得到提高。

而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环境法规较弱,工人权益保护不完善,导致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议价能力较弱,工资普遍偏低。

这种不平等的经济影响导致了社会阶层分化和社会紧张局势的增加。

其次,全球化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平等。

全球化使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虽然一些发展中国家能够借助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实现快速发展,但大多数最不发达的地区仍然陷入贫困和落后。

这种不平等地区发展现象导致了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和社会服务的不平衡,进一步加深了社会不平等。

而且,全球化也对教育和技能不平等造成了冲击。

随着全球化的推动,技术和信息传播变得更加容易。

然而,这也加剧了教育和技能不平等。

在全球化过程中,高度技术化和知识密集的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促使了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加。

因此,在教育和技术发展相对欠发达的地区,人们面临着就业机会有限和收入水平低下的问题。

不平等的教育和技能水平不仅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

面对全球化带来的社会不平等问题,有些应对策略是必要的。

首先,政府可以加强监管,确保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遵守劳动法规和环境保护标准。

这可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改善工作条件,并减少不平等。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教育和技能培训来解决教育和技能不平等问题。

通过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技能培训,可以提高个人的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并减少不平等现象。

此外,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以及社会各界也可以共同努力,推动全球化的包容性,确保发展机会更加公平地分布,并解决全球不平等问题。

全球化与经济不平等

全球化与经济不平等

全球化与经济不平等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各国之间的贸易、资本流动、人员往来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经济不平等的问题,即富国富者愈富,贫国贫者愈贫的现象。

本文将探讨全球化对经济不平等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全球化对经济不平等的影响全球化为各国带来了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平等的问题。

以下是全球化对经济不平等的几个主要影响:1. 贸易不平衡:全球化加剧了贸易不平衡的问题。

发达国家往往具有更先进的技术和更高质量的商品,占据了国际市场的主导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常被较低附加值的原材料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困。

这导致了富国从贫国那里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使贫国的经济增长受到限制。

2. 跨国公司的垄断:全球化加速了跨国公司的发展,这些公司往往在全球范围内占据垄断地位,通过控制资源和市场来获取巨额利润。

因此,跨国公司的垄断导致了经济资源集中在少数富裕国家和企业手中,而贫穷国家和弱势企业则难以在全球市场上生存和发展。

3. 资本流动的不平等:全球化使得资本可以自由流动到全球各地,富人可以将资产投资到全球各地获得更高的回报。

然而,这也意味着大量资本从发展中国家流向了发达国家,导致了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4. 教育机会不公平:全球化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平等。

发达国家拥有更好的教育体系和资源,他们的公民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培训,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而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造成了教育机会的不公平,进一步加剧了经济不平等。

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经济不平等全球化带来的经济不平等是个复杂而严重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1. 促进公平贸易:各国应加强合作,建立公平的贸易规则,提高贫穷国家的贸易竞争力。

同时,减少贸易壁垒,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使得全球资源配置更加公平合理。

2. 加强跨国公司监管:国际社会应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控制跨国公司的垄断行为,防止它们滥用市场优势,剥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化與不平等Globalization and Inequality東海大學社會學系4631九十六學年度第二學期(Spring 2008)課程教學綱要授課時間: Wednesday 14:10-17:10授課教室: SS 306授課教師(合授): 陳正慧(Cheng-hui Lucy Chen) & 蔡瑞明(Ruey-ming Tsay)授課教師: 陳正慧(Cheng-hui Lucy Chen)辦公室: SS 536 電話: 04-2359-0121, ext 36310E-Mail: slgcchen@.tw約談時間: Tuesday 13:00~14:00, Thursday 16:20~17:20, or by appointment授課教師: 蔡瑞明(Ruey-ming Tsay)辦公室: SS 540 電話: 04-2359-0121, ext 36314E-Mail: rmtsay@.tw約談時間: Tuesday 10:00~12:00, or by appointment課程介紹:對大部分人們而言,「全球化」已經不是一陌生的名詞,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吃的、穿的、用的、戴的,已無一不被「全球化」了。

全球化的影響更是深入每個社會與地區,在環境、自然資源、教育、財富分配、經濟發展等各方面產生極不平等的分配。

這門課即試圖以宏觀的角度來討論全球化下有關不平等的一些議題。

依兩位授課老師的研究興趣,這門課的兩大核心焦點為農業全球化及全球化與社會階層,簡介如下:這學期第一部分的焦點是探討全球化對不平等的影響。

全球化的影響與日俱增,深入每個社會與地區,產生不平等的資源分配。

過去以一個社會為對象的社會學分析,已經漸感不足,有需要以宏觀的角度來審視全球化下的社會階層化現象。

第一部份的內容主要是以討論全球化的研究如何來解釋這個現象與不平等的關連。

這學期第二部分上課的內容主要是探討農業全球化的相關議題。

當今各國的糧食生產已不單純地只是供應該國人民的糧食來源,而是與全球自由貿易及國際政經情勢息息相關。

一國生產、他國消費的情形已是司空見慣,特別是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後,首度將農業納入管制的範圍,WTO對許多國家的農業生產、農產品外銷、土地利用、生態環境、智慧財產權等造成極不公平的影響。

我們探討的重點包括:農業全球化呈現的過程及方式為何?農業全球化如何影響糧食生產、飢餓、環境及社會正義平等?農業全球化如何影響台灣?及我們如何研究農業全球化這個議題?授課方式:這門課的授課方式是老師講課、同學報告、討論等的組合。

老師會講解基本的理論或概念,但多半是扮演一個“導讀者”的角色,同學們的報告、討論才是課程進行的主軸。

視修課人數而定,每週會有一至二位同學擔任“discussion leader s”,負責擬出5-10 個與當週閱讀材料有關的問題,帶領大家討論。

老師則會對討論中發掘的議題再進行一番整理論述,然後進行總結。

另外老師也會簡介下一星期的主題,先提供一些背景資料。

課程要求及評量:這門課是給社會系研究生選修,因為討論是上課的重點之一,同學事前一定要準備。

為了讓討論進行順利,每位同學(包括discussion leader在內)在上課當天午夜(12 am)前必須將comment paper(或稱issue memo)以e-mail寄給該部份負責的老師及其他同學。

擔任discussion leader(s) 的同學在讀過這些comment papers 之後,應加以統整,於當天中午(12 pm)前擬出discussion questions,並以e-mail 寄給老師及其他同學。

同學的成績評量如下:Comment Papers & Discussion Participation 40%Final Paper Oral Presentation 15%Final Paper 45%Comment Papers(12 font,1-2頁):同學應對指定閱讀作出一批判性的回應,不要只是對文本提出摘要性的敘述。

回應的方式包括:∙Analyze the reading critically (批判性地分析文本): Did you agree or disagreewith the authors’ argument and why? Use the concepts you have learned inthe class to defend your position.∙Compare the perspectives presented in two different readings or theories.What are the pros and cons of each perspective? Which perspective is morepersuasive to you? Why? (比較文本中不同的論點或理論)∙Discuss how you think a particular reading could be improved. What other alternative approaches or methods could the author(s) apply to improve thestudy? What was missing? Was the reading biased in any particular way?Why? (文本中的論述是否偏頗或不周全?如何改進?)∙Make connections between current and previous readings. How have the accumulated readings helped you to further understand some specific issues orproblems? (當週的文本與之前的閱讀資料相互比較)∙Describe how a particular reading made you excited or curious or frustrated about a specific issue or problem. (某特定文本是否對你了解某議題有幫助或令你興奮或沮喪)∙Discuss any relevant policy implication from the reading(s). (討論文本中的政策意涵)NOTE: Comment papers are serious and real requirements. NO LATE comment papers will be accepted. (comment papers 是嚴肅且必要的修課評量之一,不可遲交。

)Discussion Leaders: 針對當週主題及文本提供一批判性的、刺激思考的、整合性的、有趣的、比較性的討論,避免只是整理文本重點。

若不清楚如何進行,請與老師聯繫。

***Please remember:Participation matters. There are no stupid questions, period. Do speak out in class! (上課時踴躍發言或提問,沒有所謂“愚蠢”的問題!)Final Paper (學期報告,a term paper): 12 font,15~20 pages,1.5~2行距,歡迎與老師討論報告主題***Due Dates (重要日子):●04/16/08—a brief memo (2-3 pages) about your final paper is due on thisdate in class. 在你的memo中應包括:題目、主題的簡短描述、及參考文獻清單(a list of bibliography)。

●06/04/08—the first draft of the final paper is due on this date, in class.●06/25/08—final paper due on 5pm, in SS536.其它注意事項:●寄給老師電子郵件時,請於標題加上“Soc 4631”或“4631”以縮短回函時間。

●與課程有關的資訊會不定時以電子郵件寄給同學在東海的信箱(@.tw),請每天定時查閱。

●這門課不給“incomplete”,同學應在指定日期內完成作業。

如有問題,應儘快與老師聯繫。

Course Schedule (上課內容與討論主題):Week 1 (02/27/08): Introduction & Overview (No readings) (Chen, Tsay)Part I. Globaliz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Inequality (Tsay)Week 2 (03/05/08): Understanding GlobalizationMauro F. Guillen. 2001. “Is Globalization Civilizing, Destructive or Feeble? A Critique of Five Key Debates in the Social Science Literature.”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27: 235-260.Zygmunt Bauman. 1998. Globalization: The Human Consequence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Week 3 (03/12/08): Globalization in QuestionPaul Hirst and Grahame Thompson. 1999. Globalization in Questio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Possibilities of Governance. Cambridge: Polity Press. Chapters 1-4.David Held and Anthony McGrew. 2002. Globalization and Anti-Globalization. Cambridge: Polity Press.Week 4 (03/19/08): The Crisis of GlobalizationUlrich Beck (1999) 全球化危機:全球化形成、風險與機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