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高考诗词鉴赏·意象和意境

合集下载

诗歌意象意境鉴赏学习教案

诗歌意象意境鉴赏学习教案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讲解时要清晰、准确,语速适中,确保学生能够听懂;
2.在阐述意象与意境的美时,适当提高语调,以传达诗歌的情感;
3.鼓励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二、时间分配
1.确保新课内容、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时间分配合理,避免前松后紧;
2.在讲解难点和重点时,适当增加时间,确保学生充分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难点应集中在意象与意境关系的理解上,重点则应放在意象的分类和意境的赏析方法上。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把握重点。
四、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
实践情景的引入要贴近学生实际,如通过画作、音乐、自然景观等,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进入诗歌的世界。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意象和意境的感知力。
教案反思
1.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需要增加更多实例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2.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需要调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作业设计是否具有针对性和拓展性,学生完成情况如何;
5.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如何避免课堂进度过快或过慢;
6.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及时、准确,如何更好地鼓励学生;
2.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诗歌作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
1.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2.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3.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4.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
5.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衔接;
6.板书设计的逻辑结构;
7.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
8.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a.意象概念:通过具体诗歌实例,让学生理解意象的含义;

诗歌意象意境鉴赏学习教案

诗歌意象意境鉴赏学习教案

诗歌意象意境鉴赏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诗歌鉴赏》第四章“诗歌意象与意境”,详细内容涉及意象的概念、分类及意境的营造,重点分析古典诗歌中的意象运用和意境创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意象、意境的概念及分类。

2. 学会分析诗歌中意象的运用及其对意境营造的作用。

3.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意境的感悟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意象的分类及意境的营造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诗歌中的意境,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诗歌鉴赏》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自然景物的诗句,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意象,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诗歌意象与意境鉴赏。

2. 新课内容:讲解意象的概念、分类及意境的营造,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a. 意象概念:以物寓情,借物抒怀。

b. 意象分类:自然意象、社会意象、心理意象。

c. 意境营造:运用意象、色彩、动静、虚实等手法。

3. 例题讲解:分析《静夜思》中的意象运用及意境营造。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登鹳雀楼》中的意象和意境,进行课堂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诗歌意象与意境鉴赏2. 板书内容:a. 意象概念b. 意象分类c. 意境营造d. 《静夜思》意象分析e. 《登鹳雀楼》意境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江雪》中的意象运用和意境营造。

2. 答案要点:a. 意象: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b. 意境:营造了一种宁静、孤独、清冷的氛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意象、意境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分析能力的培养。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诗歌作品,进行意象与意境的鉴赏练习,提高鉴赏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创作诗歌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自己的诗歌创作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意象的分类及意境的营造方法。

2. 例题讲解中《静夜思》的意象运用及意境营造分析。

(完整版)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

(完整版)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评论家评诗经常用到的两个术语,也是我们欣赏古诗词时必须要掌握的两个的重点,更是要分辨的两个难点。

比如全国语文高考卷曾考过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折柳"在这首诗里就是一个意象,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指曲名,即一支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此曲抒写的是离别行旅之苦.二是指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

在古诗词学习和鉴赏中,类似“折柳"的意象还很多。

下面谈谈有关意象和意境问题。

意象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人的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

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

《意象意境》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意象意境》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意象意境》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诗歌中的意象1.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意象的定义和作用1.2 讲解:详细解释诗歌中的意象概念,举例分析古代诗词中的意象1.3 实践:让学生挑选一首古代诗词,分析其中的意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1.4 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分析其中的意象,写一篇短文第二章:意象与意境的关系2.1 导入:引导学生理解意象与意境的联系和区别2.2 讲解:详细讲解意象与意境的关系,举例分析古代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2.3 实践: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诗词,注重运用意象来表达意境2.4 作业:让学生创作一首诗词,注重运用意象表达意境,写一篇短文第三章:意象的创造与运用3.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创造和运用意象3.2 讲解:讲解如何创造独特的意象,如何运用意象来表达情感和意境3.3 实践:让学生进行意象创造练习,运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3.4 作业:让学生运用自己创造的意象写一篇小作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第四章:诗歌中的意境之美4.1 导入: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诗歌中的意境之美4.2 讲解:详细讲解诗歌中的意境之美,举例分析古代诗词中的意境表达4.3 实践:让学生挑选一首意境优美的诗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其中的意境之美4.4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意境之美的诗词的赏析文章第五章:诗歌创作与意境表达5.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创作诗歌并表达意境5.2 讲解:讲解诗歌创作的技巧和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诗歌表达意境5.3 实践: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练习,注重表达意境5.4 作业:让学生完成一首自己创作的诗歌,并写一篇关于诗歌创作过程和意境表达的文章第六章: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类型6.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类型6.2 讲解:详细讲解自然意象、人物意象、事物意象等类型,举例分析各类型的运用6.3 实践:让学生挑选一首诗词,分析其中的意象类型,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6.4 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种意象类型,写一篇关于这种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的应用和意义的短文第七章:意象与情感的关系7.1 导入:引导学生理解意象与情感的关联7.2 讲解:详细讲解意象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举例分析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与情感的关系7.3 实践: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诗词,运用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7.4 作业:让学生运用意象写一篇小作文,表达自己的情感第八章:古典诗词中的意境艺术8.1 导入: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古典诗词中的意境艺术8.2 讲解:详细讲解古典诗词中意境的艺术特点,如虚实相生、寓情于景等,举例分析诗词中的意境艺术表达8.3 实践:让学生挑选一首具有意境艺术的诗词,分析其中的意境艺术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8.4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古典诗词意境艺术的赏析文章第九章:古典诗词中的意象转化9.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古典诗词中意象的转化现象9.2 讲解:详细讲解意象转化的概念和作用,举例分析古代诗词中的意象转化9.3 实践: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诗词,运用意象转化来表达情感和意境9.4 作业:让学生运用意象转化写一篇小作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第十章:古典诗词鉴赏与创作实践10.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鉴赏古典诗词及如何进行创作实践10.2 讲解:讲解古典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创作实践的要点10.3 实践:让学生进行古典诗词鉴赏练习,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深入分析和欣赏10.4 作业:让学生完成一首自己创作的古典诗词,并写一篇关于诗词创作过程和鉴赏体验的文章第十一章:现代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11.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现代诗歌中意象与意境的新发展11.2 讲解:详细讲解现代诗歌中意象与意境的特点和表达方式,举例分析现代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11.3 实践:让学生挑选一首现代诗歌,分析其中的意象与意境,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11.4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现代诗歌中意象与意境的赏析文章第十二章:跨文化视角下的意象与意境12.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意象与意境在跨文化中的传播与影响12.2 讲解:详细讲解意象与意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达方式和理解差异,举例分析跨文化中的意象与意境12.3 实践:让学生挑选一首具有跨文化意象与意境的诗歌,分析其中的意象与意境,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12.4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跨文化视角下意象与意境的赏析文章第十三章:意象与意境在散文中的运用13.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意象与意境在散文中的运用13.2 讲解:详细讲解意象与意境在散文中的表达方式和作用,举例分析散文中的意象与意境13.3 实践:让学生挑选一篇散文,分析其中的意象与意境,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13.4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散文中意象与意境的赏析文章第十四章:意象与意境在小说中的运用14.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意象与意境在小说中的运用14.2 讲解:详细讲解意象与意境在小说中的表达方式和作用,举例分析小说中的意象与意境14.3 实践:让学生挑选一部小说,分析其中的意象与意境,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14.4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小说中意象与意境的赏析文章第十五章:意象与意境在创作中的综合运用15.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意象与意境在创作中的综合运用15.2 讲解:详细讲解意象与意境在各类文学创作中的综合运用,举例分析创作中的意象与意境15.3 实践:让学生进行一次综合运用意象与意境的创作练习15.4 作业:让学生完成一次综合运用意象与意境的创作,并写一篇关于创作过程和体验的文章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讲解了意象与意境在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跨文化中的运用和表达。

(教案)高考诗词鉴赏·意象和意境

(教案)高考诗词鉴赏·意象和意境

教案:“高考诗词鉴赏·意象和意境”第一章:意象的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意象的定义与特点掌握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1.2 教学内容:意象的定义:选取客观事物,经过诗人的情感加工,形成具有特定寓意的形象意象的特点:具有象征性、隐喻性和情感性意象的作用:传递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增强诗词的艺术效果1.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解释意象的定义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实例1.4 教学活动:1.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意象在诗词中的重要性1.4.2 讲解意象的定义与特点1.4.3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实例1.4.4 小组讨论:讨论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第二章:常见意象的分类与特点2.1 教学目标:了解常见意象的分类掌握各类意象的特点与象征意义2.2 教学内容:自然意象:如山水、花鸟、日月等社会意象:如宫殿、兵器、服饰等人物意象:如美人、英雄、隐士等抽象意象:如爱情、友情、思乡等2.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解释各类意象的分类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诗词中的各类意象实例2.4 教学活动:2.4.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意象的分类2.4.2 讲解各类意象的分类与特点2.4.3 分析诗词中的各类意象实例2.4.4 小组讨论:讨论各类意象的象征意义第三章:意境的概述3.1 教学目标:了解意境的定义与特点掌握意境在诗词中的作用3.2 教学内容:意境的定义:诗人通过意象的组合,创造的一种超越现实的情感空间意境的特点:具有朦胧性、广阔性和深度性意境的作用:传递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提升诗词的艺术境界3.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解释意境的定义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诗词中的意境实例3.4 教学活动:3.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意境在诗词中的重要性3.4.2 讲解意境的定义与特点3.4.3 分析诗词中的意境实例3.4.4 小组讨论:讨论意境在诗词中的作用第四章:意境的创设方法4.1 教学目标:了解意境的创设方法学会运用创设方法,提升诗词意境4.2 教学内容:对比法:通过对比,突出意境的特色渲染法:通过景物的描绘,营造意境的氛围寓情于景法: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增强意境的情感性4.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解释意境的创设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诗词中的意境创设实例4.4 教学活动:4.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意境的创设方法4.4.2 讲解意境的创设方法4.4.3 分析诗词中的意境创设实例4.4.4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运用创设方法,提升诗词意境第五章:意象与意境的关系5.1 教学目标:了解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掌握如何通过意象表达意境5.2 教学内容: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基本元素,意境是意象的组合与升华如何通过意象表达意境:选择富有象征意义和情感色彩的意象,进行合理的组合与搭配5.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解释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案例分析法: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实例5.4 教学活动:5.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意象与意境在诗词创作中的重要性5.4.2 讲解意象与意境的关系5.4.第六章:高考诗词鉴赏题目解析6.1 教学目标:掌握高考诗词鉴赏题目的类型与解题思路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与意境,准确答题6.2 教学内容:高考诗词鉴赏题目的类型:理解题、分析题、评价题解题思路:通读全诗、把握主题、分析意象与意境、准确答题6.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解释高考诗词鉴赏题目的类型与解题思路案例分析法:分析高考诗词鉴赏题目的实例6.4 教学活动:6.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高考诗词鉴赏题目的解题方法6.4.2 讲解高考诗词鉴赏题目的类型与解题思路6.4.3 分析高考诗词鉴赏题目的实例6.4.4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准确答题第七章: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分析7.1 教学目标:掌握诗词鉴赏中意象分析的方法学会从意象入手,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与情感7.2 教学内容:意象分析的方法:抓关键词、分析象征意义、感受情感色彩如何从意象入手理解诗词:结合诗人的生活背景、艺术手法等7.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解释意象分析的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分析实例7.4 教学活动:7.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意象分析在诗词鉴赏中的重要性7.4.2 讲解意象分析的方法7.4.3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分析实例7.4.4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从意象入手理解诗词第八章:诗词鉴赏中的意境理解8.1 教学目标:掌握诗词鉴赏中意境理解的方法学会从意境入手,深入领悟诗词的艺术魅力8.2 教学内容:意境理解的方法:感受氛围、分析象征意义、领悟情感如何从意境入手理解诗词:结合诗人的生活背景、艺术手法等8.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解释意境理解的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诗词中的意境理解实例8.4 教学活动:8.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意境理解在诗词鉴赏中的重要性8.4.2 讲解意境理解的方法8.4.3 分析诗词中的意境理解实例8.4.4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从意境入手理解诗词第九章:诗词鉴赏中的意象与意境综合分析9.1 教学目标:掌握意象与意境综合分析的方法学会从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入手,全面理解诗词9.2 教学内容:意象与意境综合分析的方法:先分析意象,再理解意境如何进行意象与意境综合分析:结合诗人的生活背景、艺术手法等9.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解释意象与意境综合分析的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综合分析实例9.4 教学活动:9.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意象与意境综合分析在诗词鉴赏中的重要性9.4.2 讲解意象与意境综合分析的方法9.4.3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综合分析实例9.4.4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从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入手,全面理解诗词第十章:诗词鉴赏实践与提升10.1 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词鉴赏实践通过鉴赏实践,提升诗词鉴赏能力10.2 教学内容:选取不同风格的诗词进行鉴赏实践10.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解释诗词鉴赏实践的要求案例分析法:分析诗词鉴赏实践的实例10.4 教学活动:10.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诗词鉴赏实践的重要性10.4.2 讲解诗词鉴赏实践的要求10.4.3 进行诗词鉴赏实践10.4.4 小组讨论:分享鉴赏实践中的经验重点和难点解析1. 意象的定义与特点:学生需要理解意象的概念,以及它在诗词中的重要作用和象征性、隐喻性、情感性的特点。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分析学习教案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分析学习教案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分析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诗歌单元,主要针对教材中第四章“诗歌的意象与意境”进行深入学习。

详细内容包括:意象的识别与解析、意境的领悟与体会,以及如何运用意象与意境进行诗歌鉴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意象的概念,学会识别和解析诗歌中的意象。

2. 培养学生领悟和体会诗歌意境的能力,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丰富意象和意境的诗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意境的领悟与体会。

重点:意象的识别与解析,以及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自然风景的画作,引导学生关注画面中的元素,从而引出意象的概念。

2. 新课内容:讲解意象的识别与解析,结合教材中的诗歌实例进行分析。

a. 识别意象:让学生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加以解释。

b. 解析意象:分析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表达情感。

3. 意境领悟: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意境,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的方式,提高意境领悟能力。

4. 诗歌鉴赏:运用所学知识,对一首未知诗歌进行鉴赏,分析其中的意象与意境。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有关意象与意境分析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分析2. 内容:a. 意象:识别、解析b. 意境:领悟、体会c. 诗歌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a. 意象:夕阳、落叶、孤舟b. 意境:萧瑟、孤寂、凄美c. 鉴赏短文:此诗描绘了一幅萧瑟凄美的秋日景象,夕阳映照着落叶,孤舟漂泊在江面上。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内心孤独、无助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意象与意境的掌握程度,以及诗歌鉴赏能力的提升情况。

2. 拓展延伸:推荐一些具有丰富意象与意境的诗歌,让学生课后阅读,提高鉴赏水平。

同时,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歌,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语文教案分析唐诗中的意象与意境

语文教案分析唐诗中的意象与意境

语文教案分析唐诗中的意象与意境教案主题:唐诗中的意象与意境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中常见的意象类别及其含义。

2. 学会分析唐诗中的意象运用,理解意象对诗歌意境的塑造作用。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欣赏和思考唐诗作品。

教学重点:1. 学习和理解唐诗中常见的意象类别。

2. 分析意象在唐诗中的运用,探讨意象对诗歌意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唐诗中意象运用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2. 分析不同意象对诗歌意境的塑造作用。

教学准备:1. PPT演示文稿,展示不同类型的唐诗意象。

2. 选取几首经典的唐诗作品,供学生欣赏和分析。

3. 教学素材:《静夜思》、《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等唐诗作品。

教学过程:第一节:引入(引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约200字)1. 利用幻灯片展示唐诗中的意象图片,例如:月亮、花朵、鸟儿等。

2. 提问学生,你认识这些图片吗?你是否在唐诗中见过这些意象?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意象在唐诗中出现得如此频繁?第二节:学习意象类别及其含义(约600字)1. 利用PPT演示文稿,介绍唐诗中常见的意象类别,如自然、人物、动物等。

2. 解释每个类别的意义和象征含义,例如:鸟儿意象代表自由、自在;花朵意象代表美好、唯美等。

3. 带领学生观察并分析几首唐诗中的意象使用,理解意象对诗歌意境的独特作用。

第三节:分析意象对诗歌意境的影响(约800字)1. 选择多首唐诗,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意象运用和意境表达。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唐诗中常常使用这些意象,它们对诗歌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分享自己的分析,进行互动讨论。

4. 总结不同意象对唐诗意境的塑造作用,培养学生对唐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第四节:巩固与拓展(约400字)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并分析其中的意象运用和意境表达。

2. 鼓励学生多读唐诗,培养对唐诗的深入理解和欣赏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尝试自己写一首唐诗,并运用所学意象进行诗歌创作。

诗歌意象意境鉴赏学习教案

诗歌意象意境鉴赏学习教案

诗歌意象意境鉴赏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诗歌鉴赏》第四章“诗歌的意象与意境”,内容包括意象的概念、作用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意境的营造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分析意象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诗歌意象的概念、作用,能够识别和分析诗歌中的意象。

2. 学习并运用诗歌意境的营造方法,提升对诗歌的整体理解和感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意象与意境的深入理解及其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重点:掌握意象的分类、作用和意境的营造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诗歌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进而引出“意象”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意象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2)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意象,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钱塘湖春行》中的意象,解读诗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营造意境的。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析《登高》一诗中的意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意境。

5.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心得,互相学习、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意象:概念、分类、作用2. 意境:营造方法、案例分析3.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夜雨寄北》中的意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意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诗歌,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提高文学素养。

附录:《夜雨寄北》意象分析答案:本诗中的意象有“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等。

诗人通过描绘巴山夜雨的景象,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情感,营造出了一种凄美的意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意地栖居——品味诗歌的意境【导入】《菊花台》: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淌;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意境:凄清,苍凉意象:残菊、落花、北风、人影【意象】意:作者的情感;象:形象,人、物、事{练习}鹧鸪天晏几道1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答: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补充}杜鹃,又名子规、杜宇、蜀鸟,是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

传说蜀王杜宇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它的叫声被人模拟为“不如归去”,其声凄惨,因而古诗中的杜鹃也就常常用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课内链接}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离别感伤)2、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凄凉乡愁)小结:意象=情思×物象——融合了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意境】意:作者的情感;境:诗中所描绘的图景形象+形象=图景→象+象=境→意象+意象=意境{练习}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问:这首小令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意境:冷落、衰败。

相关意象组合构成特定特定意义的意境。

意象是细小的、具体的单位,意境范围大而抽象。

1《鹧鸪天》吟咏词人客中闻杜鹃啼声而触发的感慨,抒写了浪迹在外、有家难归的浩叹。

首两句写鹃啼的环境和季节。

靠着青山的十里楼台的旁边,在春天百花盛开的深处,听见了杜鹃啼叫。

“殷勤”两句说杜鹃在花间不断地叫着,好象对“行人”很有情感,不惜“殷勤”相告,比诸黄莺的随意飞动,对人漠不关心,大不相同。

游子在春色烂漫的优美环境中,本该心情舒畅愉悦,但是因为听到杜鹃不停的叫声,仍然勾起了强烈的思家情绪,这样,美丽的景色又正好为杜鹃叫声的感人做了反衬。

词的下片由写景转为抒情,写“行人”闻鹃啼的心理变化。

“行人”从梦中惊醒,听到的还是声声的“不如归去”。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表面上是对喋喋不休的杜鹃的埋怨,实际上可以说是游子对于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生活遭遇的愤慨:不是自己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生活不能由自己主宰,有什么办法呢?{创造意境的常用手法}(1)触景生情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Ps.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

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2)移情入景(有我之境)most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Ps.对乱世别离的悲凉情景,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

将花鸟人格化,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感叹忧愤。

(3)物我情融(无我之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Ps.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

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

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

物我两相融,悠然而自得。

(4)景略情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Ps.登幽州台时所发出的慨叹,从这不满现状的呼声中,不仅可以领会出幽州台的氛围,而且也可觉察出当时的社会环境。

因而,景虽略了,但意境很完美。

{意境特点常用词}(1)写景状物诗:幽冷清幽宁静静谧闲适恬静(2)边塞怀古诗:苍凉雄浑苍茫辽阔高远壮阔(3)即事感怀诗:萧瑟凄凉暗淡萧条荒凉冷寂{分析答题步骤}(1)找出诗中的意象;(2)展开联想和想象,描摹画面;(3)点明意境的特点;(4)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练习}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2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问:第三联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氛围:清冷、幽静心情:孤单、寂寞2《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和苗发、司空曙,都名列“大历十才子”,彼此是诗友。

风,是古人常用来表示怀念、思恋的比兴之物,常常表达对故友的怀念,对故园的思念等。

诗中的微风便是激发诗人思绪的触媒,是盼望故人相见的寄托,也是结构全诗的线索。

此诗成功地通过微风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了思念故人的渴望。

诗从“望风怀想”生发出来,所以从微风骤至写起。

傍晚时分,诗人独坐室内,临窗冥想。

突然,一阵声响惊动了他,原来是微风吹来。

于是诗人格外感到孤独寂寞,顿时激起对友情的渴念,盼望故人来到。

他谛听着微风悄悄吹开院门,轻轻吹动竹丛,行动自如,环境熟悉,好像真的是怀想中的故人来了。

然而,这毕竟是幻觉,“疑是”而已。

不觉时已入夜,微风掠过竹丛,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地滴落下来,那久无人迹的石阶下早已蔓生青苔,滴落的露水已渐渐润泽了苔色。

这是无比清幽静谧的境界,无比深沉的寂寞和思念。

可惜这风太小了,未能掀帘进屋来。

屋里久未弹奏的绿琴上,积尘如土。

诗人说:风啊,什么时候能为我拂掉琴上的尘埃呢?结句含蓄隽永,语意双关。

言外之意是:钟子期不在,伯牙也就没有弹琴的意绪。

什么时候,故人真能如风来似的掀帘进屋,我当重理丝弦,一奏绿琴,以慰知音,那有多么好啊!“何当”二字,既见出诗人依旧独坐室内,又表露不胜埋怨和渴望,双关风与故人,结出寄思的主题。

{练习}江汉杜甫3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Ps.诗人身滞江汉,心有感而作此诗。

他用凝炼的笔触,抒发了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怀。

前两联写所处之穷,后两联写才犹可用。

诗的中间两联,情景相融,妙合无垠,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故历来为所称道。

总结:意象=情思×物象——融合了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意境=意象+意象——诗歌的生活图景与作者思想感情相融合的艺术境界意境题的解答:从意象入手,剖析作者的情感。

【作业】下面是一首对仗工整的古代诗歌,它写的是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夏夜情景。

分别选出最能表现该诗意境的词。

(1988年全国卷)4溪涨清风①面,月②繁星满天。

数只船③浦口,④声笛起山前。

①A吹B掠C袭D拂答( D )②A落B圆C明D上答(A)③A傍B依C横D到答( C )④A声B有C几D一答( D )3《江汉》首联“漂泊江汉,我这思归故乡的天涯游子,在茫茫天地之间,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

”表达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有自嘲意。

如果说前一句还只是强调诗人飘泊在外的思乡之心,后一句则将自己在天地间的渺小孤独感吐露无遗。

颔联“像飘荡在远天的片云一样远客异乡;与明月一起,孤独地面对漫漫长夜。

”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

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慨叹自己飘泊无依。

颈联“我虽已到暮年,就像日将落西山,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逐渐好转。

”诗的意境阔大而深沉,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积极用世、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苏”,复苏。

尾联“自古以来存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必取其体力,跋涉长途。

”用老马识途的典故,比喻自己身虽年老多病,但智慧犹可用,还能有所作为。

4《夏日六言》这首诗为陆游晚年退居山阴时之作。

诗作描绘的是山阴三山夏夜的景色。

“溪涨清风满面”。

大雨洗却了夏日的烦躁与郁闷,诗人临溪而立,清风拂面,自然心旷神怡。

“月落繁星满天”。

立于溪边,静听水声,直到月隐星现,足见诗人之沉迷、爱恋与执着。

“数只船横浦口”。

繁星之下,蒲口的几艘船只隐隐可见。

“横”以动写静,突出星月之夜江边的静谧。

“一声笛起山前”。

一阵悠远的笛声传来,将诗人的视线牵到了远方黑黝黝的山影。

夜已深,月已落,星光之下,山影朦胧。

悠远的笛声,激活了诗人的审美联想与审美期待,产生了无穷的兴味。

一句一景,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知,虚实相生、动静相宜、层次分明地将一幅清新、恬淡、静谧、悠远的山乡夏夜图呈现与读者面前,实为写景诗中不可多得的优秀诗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