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的产生与发展

合集下载

传播学知识

传播学知识

一(一)、传播学产生的时间、地点及原因1、传播学孕育于20世纪上半叶,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

2、传播学诞生的外因:(1)、政治上:美国的政治生活,比如说美国总统的大选等;(2)、经济上:广告的发展、大众传播业的发展;(3)、军事上: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有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4)、媒介的空前发展,比如“便士报”是世界上最早的大众化报纸,有最发达的大众传播业。

3、传播学诞生的内因:(学科背景、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答:心理学、社会学、新闻学、政治学、符号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发展。

自然学科的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三论1、信息论——申农1948年《通信的数学理论》提出的对传播学的意义:(1)为传播学提供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信息概念,解决了传播学中的基本起点问题(2)其编码、译码概念为传播学所接受(3)提出了过去传播研究中尚未充分关注的新课题,如噪声以及由此产生的冗余信息问题等,给予了传播学不少新启示2、控制论——通过信息系统来实施控制(威纳贡献:提出了信息反馈论)3.系统论“整体大于个孤立部分之和” 贡献:方法论的提出(二)、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与集大成者是指谁?(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美国)(1902--1978)。

在1927年《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的发表美国政治学会主席;1948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提出“5w”模式,对传播学家来说是一部纲领性的力作。

(2)、心理学家卢因(德国犹太人)(1890--1947)。

在研究群体传播时发现“把关人”的概念,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中提出gatekeeper“把关人”。

(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奥地利维也纳犹太人)(1901--1976)。

通过调查194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于1948年发表《人民的选择》,提出了两级传播和意见领袖的概念。

(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美国芝加哥)(1912--1961)。

通过实验法,研究人们态度改变的程度最大贡献是他的“说服”理论。

2第二章 传播学的兴起与创立

2第二章 传播学的兴起与创立
媒介 舆论领袖 受众
信息

二、舆论领袖 对于媒介所播的信息和观点,有部分受众会 积极接受 , 并加以再传播,这些人即为“舆论 领袖”。而另一部分人则主要依靠与这些“舆 论领袖”的接触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舆论领袖”的提出夫兰(1912—1961)
(1)微观的传播技巧研 究:态度说服理论; (2)控制实验法。 (3)耶鲁学派 代表作: 《传播与说服》 “耶鲁大学态度与传播研 究丛书”
第二章 传播学的兴起与创立

第一节 传播学兴起
一、传播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一)传播研究起源于20世纪—二十年代,形成 一门学科是在四五十年代。传播学的形成是 有基本前提条件的。
1.
2.
3.
20 世纪初是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竞争的年 代。 传播业的诞生。 科学发展的基础。
(二)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孕育于20世纪上半叶,
霍夫兰的这项研究给传播者的启发可以概括为两点: 1、为了进行有效的说服,重视传播的来源。 2 、传播取得最佳效果的关键还在于传播的内容本身。 脑 白金广告视频全集.flv

第三节

传播学的创立者施拉姆 及其贡献
传播学家威尔伯· 施拉姆(1907一1987)
施拉姆对传播学的贡献


一、他把美国的新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 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前 人传播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修正并 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从而创立了一门新学 传播学。 二、施拉姆不断著书,目的在于立说,推进 传播学的壮大。



研究在俄亥俄州的伊利县进行。 这项调查旨在研究大众媒体和人际传播对于个 人决定的影响。 研究预期:媒体在改变个人选举的选择中起到 非常重要的作用。试图证实大众媒体在构成人 们关于在总统选举中如何行事的意向上具有直 接的与强有力的效果。 研究的结果恰恰相反:媒体只能告知和说服一 些关键个人,这些人转而通过与其追随者的人 际传播联系而将这种效果加以扩大,形成两级 传播。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几乎一字不差)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几乎一字不差)

第一节传播学的兴起一、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人类社会建立在人们利用符号进行互动的基础上。

一、传播学兴起的背景传播学的诞生期: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传播学的诞生地:美国传播学诞生的背景:①(社会基础)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使得生产活动和范围走向国际市场,因而对信息的要求就更高。

②(社会需求)传播业成为独立产业,社会急需要关注和思考传播带给人们的一切③(学科基础和需要)两次科技革命带来了两次思想革命,人们的认识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传播学诞生于美国背景:(一)政治背景①战争时期,重视利用传播媒介宣传政治主张、树立形象、争取支持(哈罗德·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②和平时期:政治选举,利用媒介塑造形象,宣传政治主张,争取选票(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 1940年)(二)经济背景:①战后美国经济空前发展,自由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生产扩大,产品增多,营销行为增加②战后大众传播业逐渐形成,媒介竞争激烈(三)社会背景:科技革命中产生的新媒介在推动社会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暴力、色情、特别是对儿童的影响),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四)学科背景:①学科基础: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政治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统计学、符号学的发展②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和前身。

此时大众传播学出现,大众传播学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就是传播学。

传播学发展轨迹: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传播学第二节传播学的发展国外传播学研究三阶段:(一)早期: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枪弹论”;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有限效果论”(二)中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从效果研究拓展到传播过程各方面;不同地区出现不同派别。

(三)当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时期的传播学研究扩展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的并峙传统学派、经验学派/实证学派地位:自20世纪初传播学在美国萌芽,传播学开始形成,并占据主流地位价值观:维护现存的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为占据统治地位的传播者和传播控制者出谋划策方法论:注重定量研究,强调从经验材料中总结出模式和理论,微观研究成果丰硕批判学派:20世纪60年代萌芽于欧洲,70年代兴盛,80年代成为主流之一。

传播学的发展历史

传播学的发展历史

传播学的发展历史一、传播学的起源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

最初,传播学的研究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科学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

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以哥伦比亚大学为中心的一系列传播研究机构,如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等学者所领导的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研究所,这些研究机构为传播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传播学的发展阶段1.初创阶段(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传播学的初创阶段主要是以美国为中心,以实证研究为主,着重研究传媒对受众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主要学者有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莱文森等,他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了一系列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和因素,为传播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在这一时期,传播学开始逐步拓展到欧洲和世界各地。

与初创阶段相比,这一时期的传播研究更加注重理论建设,出现了多种理论流派和学派,如符号学、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同时,这一时期的传播研究也开始关注传媒和社会的关系,以及传媒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3.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这一时期,传播学的研究更加成熟和规范,出现了更多的学术期刊和专业学会,同时也出现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著作。

这一时期的传播研究开始更加深入地探讨传媒的本质和内在机制,对新媒体和数字传播也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同时,传播学也开始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如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

三、传播学的主要理论1.媒介效果理论媒介效果理论是传播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主要研究媒介对受众认知、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这一理论的出现和发展为传播学的媒介研究和效果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媒介效果理论主要包括“魔弹论”、有限效果论和宏观效果论等。

2.符号学理论符号学理论是传播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主要研究符号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和意义。

这一理论认为符号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信息传递的过程实际上是符号的解释和理解的过程。

试述传播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

试述传播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

试述传播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一)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它的形成是由许多因素促成的。

1.传播媒介的发展。

大众传播事业的迅猛发展左右了传播学研究的方向,由于电子媒介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媒介增加和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使人们意识到对传播学进行研究的迫切性,许多社会科学家越来越关心信息与传播的问题,并开始从各自的学科北京出发来研究这些问题。

2.历史社会环境。

政治和战争的需要决定了传播学研究的内容,美国特殊的政治体制,大众传媒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政治家都要依靠大众传媒的舆论支持来赢得选票,从而获得政权、保住政权。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利用各种传播媒介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对战争的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是的社会科学家对船舶,尤其是大众传播在战争和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产生了强烈的关心,对宣传的研究成了这一时期的热点课题。

3.商业竞争的需要。

商业竞争的需要开辟了传播学研究的疆域,二战之后,美国进入大力发展经济的时代,广告宣传成为商业竞争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一方面,广播电视等新媒介以其广泛快捷传递信息的特性成为最佳的广告媒介;另一方面,各资本集团迫切要求加强对消费者心理及媒介的研究,以适应广告宣传的需要,这些也刺激着传播学的萌发。

4.社会科学的发展。

由于远离战争的原因,美国成为最安宁、生活条件最好、科研条件最好的地方,许多欧洲的学者纷纷移居美国,使得美国在学术领域人才济济,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等新思想和新学科也纷纷在美国诞生,这些学科和发展都对传播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为传播学研究扩展了思路,作好了学术准备。

自20世纪初开始,五大社会科学领域即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和人类学,在美国逐步建立并成熟起来,而美国主流传播学的研究与这些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二)1948年,新闻记者、教师威尔伯.施拉姆出版了《现代社会的传播》一书,这是传播学学科的第一本书,第二年出版的《大众传播》则第一次从独立的学科角度,总结了以往的研究成果,传播学这门新的学科便初步形成了。

传播学概念

传播学概念

传播学概念传播学概念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的学科,它涵盖了广告、公共关系、媒体、社交媒体、传媒、传媒技术、计算等领域,以及大众传媒中的新闻报道、编辑、出版和广告的行为。

传播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它既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和政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也涉及到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信息的传播途径、传播效果、传播规律以及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影响等。

传播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当时的奥古斯都大帝派遣使者传达命令时,就是一种信息传播的行为。

那个时候的信息传播主要依靠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

随着语言、文字、印刷术、电报、电话、电视、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也在不断演变。

传播学也随之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传播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意义。

意义是传播的核心内容,是信息传播中所要传达的核心信息。

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人们会给信息赋予不同的意义,这些意义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构的,取决于传播者和接收者的主观意识。

因此,意义的产生和传播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另一个核心概念是机构。

机构是信息传播的基本单位,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和中介。

机构可以是实体机构,也可以是虚拟机构。

实体机构包括新闻机构、广告机构、公共关系机构等。

虚拟机构包括互联网平台、社交媒体平台等。

机构通过发布和传播信息来实现自身目标,同时也承担着社会责任。

此外,传播学还研究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信息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影响。

传播者是信息的发送者,可以是个人、组织或者机构。

接收者是信息的接收者,可以是个人、组织或者机构。

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受到彼此的影响。

传播学还研究传播的途径和传播的效果。

传播的途径包括口头传播、书面传播、电视传播、广告传播、互联网传播等。

传播的效果包括认知效果、情感效果、行为效果等。

传播的途径和传播的效果是相互作用的,途径决定效果,效果又反过来影响途径的选择。

传播学的产生与发展

传播学的产生与发展

魔弹论
魔弹论是早期传播效果研究的一种理论,它认为 传播媒介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能够直接左右受众 的意见和行为。
议程设置功能
议程设置功能认为传播媒介通过选择和强调某些 议题,能够影响受众对重要议题的认知和关注程 度。
媒介研究
媒介研究
媒介即讯息
媒介环境学派
新媒体研究
媒介研究是传播学中的重要领 域之一,它研究媒介的特性、 功能、发展历程和影响。媒介 研究关注媒介形态的变化、媒 介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媒介与文 化的互动。
政治经济学家如马克思、恩格斯等对媒介与经济、 政治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传播学的形成与发展
传播学的诞生
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20世纪40年代,美国学者拉斯韦尔、 香农等人的研究标志着传播学的诞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播学与计算 机科学、信息管理等学科的交叉研究 逐渐增多。
传播学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符号学、结构主义等 理论流派的出现丰富了传播学的研究 领域。
传播学的产生与发展
目录
• 传播学的起源 • 传播学的主要理论 • 传播学的发展历程 • 传播学的前沿研究 • 结论
01
传播学的起源
早期的传播研究
01 古典时期的传播研究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修辞学的探究,以及 文艺复兴时期对印刷媒介的研究。
02 近代传播研究
随着印刷媒介的普及,19世纪中叶开始出现对报 纸、杂志等印刷媒介的研究。
欧洲传播学的特点
03
欧洲传播学研究注重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强调传播在政
治、文化和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传播学在全球的扩散
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播学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播学逐渐成为全球 范围内的热门学科。

传播学概论(简版)

传播学概论(简版)
批判学派的主要观点
媒介帝国主义、文化霸权、受众商品化等。
3
批判学派理论在传播学中的应用
揭示传播现象背后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探究 传播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功能主义理论
01
功能主义理论
强调传播在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探究传播与社会系统的关系。
02
功能主义的主要观点
传播对社会系统的维系、整合和适应功能。
03
播进行研究。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提 出了传播理论,并开始了系统
的传播研究。
传播学的学科特点
01
传播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 语言学等多个领域。
02
它注重实证研究和理论构建相结合,强调对传播现象的深入 分析和解释。
03
传播学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传播问题,旨在提高传播效果和改 善人际关系。
跨文化传播的机遇
全球化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 合,为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 间和机会。
技术创新与传播学的融合发展
技术创新对传播学的影响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手段 也在不断变化,对传播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融合发展的机遇
技术创新与传播学的融合发展有助于推动传播学理论 的创新和实践应用,为信息传播提供更多可能性。
和规律。
05
CATALOGUE
传播学的未来发展
新媒体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 内容海量,对传统媒体造成冲击 ,对传播学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 。
机遇
新媒体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丰富 的数据和案例,有助于深入探究 信息传播的规律和影响。
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传播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学家拉斯韦尔(190பைடு நூலகம்-1978)
当代西方政治学领域大家,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 二战期间,负责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战时宣传研究部”; 《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博士学位论文; 《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提出传播过程的五大要素 (环节); 传播功能的概括:环境监控、社会协调、文化传承。
二、传播学发展中的关键性的人物 (一)四大先驱
毕生致力于传播学研究的美国学者; 1980年代初,数次来华学术交流,《传播学概论》在中国出 版,掀起学习传播学热潮(1984)。 对于传播学的贡献,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 建立了最早的一批专门致力于传播学研究与教学的基地,从而使 其得以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其二 培养了一大批传播学研究的后起之秀,使传播学研究薪继火传; 其三 出版了一系列流传甚广的传播学著作。
三、传播学发展的内涵 (一)五大研究领域的开辟
传播学史上,第一个提出传播模式的是拉斯韦尔。他于1948年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 种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结构顺序排列,形成了后来称之为“5W模式”的过程模式。表示如 下:
who(谁) ( Says what(说了什么) (说了什么) 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 (通过什么渠道) To whom(向谁说) (向谁说) 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 (有什么效果) 后来,英国传播学家 麦奎尔等将这个模式做了如下图示 麦奎尔等将这个模式做了如下图示: 后来,英国传播学家D.麦奎尔等将这个模式做了如下图示:
2011-12-7
.MASS COMMUNICATION.
2
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过去几年, 本书的作者便以价值中立的态 度、对人类首次“总体战”中 英、法、德、美等主要交战国 的宣传策略及其效果进行了全 面和高度理性的分析。本书对 充满着谎言和欺骗的战时宣传 的揭示最初引起了学界和公众 的恐慌,有评论家称之为“一 本马基雅维利式的教科书”, 呼吁“马上予以销毁”。如今, 历史已经赋予它美国传播学开 山之作的不朽地位。
三、传播学发展的内涵 (二)两大学派的形成 ——差异与比较
研究内容:如何传播 Vs 为何传播 研究方法:经验事实、量化统计 Vs 价值判断、思辨全面 研究取向:“只知拜佛 ” Vs “只想拆庙”
传播学者E.M.罗杰斯的归纳:
经验学派的特征 经验的 定量的 功能主义的 具体实证的 注重效果研究 批判学派的特征 批判的 思辨的 马克思主义的 广泛联系的 注重效果分析的
三、传播学发展的内涵 (二)两大学派的形成 ——社会条件和思想来源 社会条件: 社会条件: 经 验 学 派 科学主义 科学—进步 发展 科学 进步—发展 进步 思想来源: 思想来源: 三大来源 批 判 学 派 社会条件: 社会条件: 人本主义 精神—价值 人性 精神 价值—人性 价值 思想来源: 思想来源: 西方马克思主义
一、传播学的起源 (二)传播学的三大来源 其一 行为科学
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把人的外在行为而不是内在思想作为研究的客观 依据,毕竟人的思想处在“黑箱”里面,看不见摸不着, 依据,毕竟人的思想处在“黑箱”里面,看不见摸不着,而人的行为却 是实际可见的。 是实际可见的。
其二

信息科学
信息

信息论:提出了“信息”的概念。 控制论:“反馈”概念的意义 系统论:“整体大于各个孤立部分之和”
社会心理学家 霍夫兰(1912-1961)
社会心理学中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 围绕“劝服”,以探讨社会态度的形成与转变而闻名; 二战期间,供职军方研究宣传的效果; 战后,开创传播研究的耶鲁学派,出版耶鲁丛书,出版 《传播与劝服》。
二、传播学发展中的关键性的人物 (二)集大成者
施拉姆(1907-1988) 施拉姆(1907-1988)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大众传播学研究)
三、传播学发展的内涵 (二)两大学派的形成 上面所讲的由四大先驱和施拉姆所开创的传 播学研究,其实主要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经验学派 (传统学派)。除此,传播学还有一大学派,那 就是以欧洲为典型的批判学派。 20世纪60年代之前,传播学研究一直是经验 学派的天下。后来欧洲的批判学派异军突起,才 打破了这种一枝独秀的局面,渐趋形成了分庭抗 礼之势。

结:
1 2 3 4 5
—— 一集大成者:施拉姆 一集大成者: —— 两大学派:经验学派、批判学派 两大学派:经验学派、 —— 三大来源:行为科学、信息科学、新闻学 三大来源:行为科学、信息科学、 —— 四大先驱: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 四大先驱: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 —— 五大研究领域: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 五大研究领域: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 受众分析、 受众分析、效果分析
社会学家 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
以实证研究和应用研究而著称的社会学家; 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洛克菲勒基金会赞助的广播研究室,涉 足传播学研究; 主持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学研究所(1942); 《人民的选择》(1948),提出两级传播理论、“意见领 袖”; 对传播研究方法的贡献。
二、传播学发展中的关键性的人物 (一)四大先驱
传播学的产生与发展
传播学的起源 传播学发展中的关键性的人 物 传播学发展的内涵
一、传播学的起源 (一)传播学诞生的社会背景
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40年代的美国,它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
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 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使人们越来越关注信息与传播问题 两次世界大战中对于媒介的运用以及信息心理战在战争中 的巨大威力, 的巨大威力,不由得让人关心宣传和大众传播的问题 与此同时,与传播学具有衔接点的一些社会科学都得到了 与此同时, 充分的发展, 充分的发展,他们为传播学提供了理论和研究方法
三、传播学发展的内涵 (一)五大研究领域的开辟
控制分析 内容分析 媒介分析 受众分析 效果分析
拉斯韦尔模式在传 播学史上的意义在于,第 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却又 阐释不清的传播活动表述 为由五个环节或要素构成 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 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 具体的出发点。更是基于 此开辟了大众传播学研究 的五大领域。
物质


其三
新闻学
“报学——新闻学——传播学”
香农(Claude E.Shannon)
《通信的数学理论》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威纳(Norbert Wiener)
《控制论》(1948) 《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 (1950)
二、传播学发展中的关键性的人物 (一)四大先驱
心理学家 卢因(1890-1947)
心理学中完形学派代表,社会心理学中团体动力学的鼻祖; “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 B=f(PE) 说明:行为是由个人和环境两个因素构成的;
(B代表行为,P代表个人,E代表环境,f是函数。)
把关人(gatekeeper)理论,对于控制分析的贡献。
二、传播学发展中的关键性的人物 (一)四大先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