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路与微处理器基础实验
数字电路基础-CPU原理

指令解码
预取的指令被解码,并 准备相关数据。
指令执行
结果写回
解码后的指令被传递到 执行单元进行操作。
执行单元产生的结果被 写回到寄存器或内存中。
高速缓存技术
缓存结构
高速缓存由多个缓存块组成,每个缓存块可 以存储一个数据项。
数据替换
当新的数据被加载到高速缓存中时,如果已 满,则选择一个旧的数据块进行替换。
逻辑门电路通过输入信号的组合,产生相应的输出信号,实现逻辑运算。 例如,与门电路只有当所有输入信号都为高电平时,输出信号才为高电 平。
逻辑门电路应用
逻辑门电路是构成各种数字系统和计算机硬件的基础,用于实现各种复 杂的逻辑功能。
触发器
触发器简介
触发器是一种具有记忆功能的电路,能够存储二进制数。
触发器工作原理
微处理器设计流程
微处理器设计流程包括逻辑设计、电路设计、物理设计等阶段,其中逻辑设计是根据指令集和微处理器结构进行功能 划分和逻辑实现,电路设计是将逻辑设计转换为电路图,物理设计则是将电路设计转换为物理版图。
微处理器性能优化
为了提高微处理器的性能,可以采用多种优化技术,如流水线技术、并行处理技术、分支预测技术等。
03 CPU的工作原理
指令执行过程
指令获取
CPU从内存中读取指令并加载 到指令寄存器中。
指令解码
指令寄存器中的指令被解码, 确定需要执行的操作和操作数 。
执行操作
解码后的指令被传递到执行单 元,执行相应的操作。
结果存储
执行单元产生的结果被存储到 寄存器或内存中。
指令流水线技术
指令预取
根据预测的程序执行顺 序,提前从内存中取出
集成电路工艺
数字电子技术教案

数字电子技术教案第一章:数字电路基础1.1 数字电路简介了解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组成元素1.2 逻辑门认识与门、或门、非门、异或门等基本逻辑门掌握逻辑门的真值表和布尔表达式1.3 逻辑函数及其简化理解逻辑函数的概念和特点学会使用卡诺图和Karnaugh图进行逻辑函数的简化第二章:组合逻辑电路2.1 组合逻辑电路概述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定义和特点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2.2 常用组合逻辑电路认识加法器、编码器、译码器、多路选择器等常用组合逻辑电路学会分析组合逻辑电路的功能和真值表2.3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学会使用逻辑门搭建组合逻辑电路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测试和优化方法第三章:时序逻辑电路3.1 时序逻辑电路概述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3.2 常用时序逻辑电路认识触发器、计数器、寄存器等常用时序逻辑电路学会分析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和真值表3.3 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学会使用逻辑门和触发器搭建时序逻辑电路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测试和优化方法第四章:数字电路仿真与实验4.1 数字电路仿真软件介绍了解常见的数字电路仿真软件及其功能学会使用至少一款数字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仿真4.2 组合逻辑电路实验利用仿真软件或实际电路搭建组合逻辑电路完成组合逻辑电路的功能测试和性能分析4.3 时序逻辑电路实验利用仿真软件或实际电路搭建时序逻辑电路完成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测试和性能分析第五章:数字电路应用案例分析5.1 数字电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了解数字电路在通信领域的主要应用实例分析通信系统中数字电路的作用和性能要求5.2 数字电路在计算机领域的应用了解数字电路在计算机领域的主要应用实例分析计算机中数字电路的作用和性能要求5.3 数字电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了解数字电路在其他领域的主要应用实例分析不同领域中数字电路的作用和性能要求第六章:数字电路设计方法与实践6.1 数字电路设计流程掌握数字电路设计的整体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原理图绘制、仿真测试、硬件实现和调试等步骤。
数字电路课内实验讲义201004

数字电路实验讲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0.04实验1 数据选择器的应用1 实验目的1.了解数据选择器的电路结构和特点。
2.掌握数据选择器的逻辑功能和测试方法。
3.掌握数据选择器的基本应用。
2 实验仪器与器件3 实验原理数据选择器又称为多路开关,是一种重要的组合逻辑部件。
它是一个多路输入、单路输出的组合电路,能在通道选择信号(或称地址码)的控制下,从多路数据传输中选择任何一路信号输出。
在数字系统中,经常利用数据选择器将多条传输线上的不同数字信号,按要求选择其中之一送到公共数据线上。
另外,数据选择器还可以完成其它的逻辑功能,例如函数发生器、桶形移位器、并串转换器、波形产生器等。
(一)用门电路设计四选一数据选择器四选一数据选择器表达式为301201101001d A A d A A d A A d A A Y +++=,由表达式可以得到当A 1A 0=00时,Y=d 0;A 1A 0=01时,Y=d 1; A 1A 0=10时,Y=d 2;A 1A 0=11时,Y=d 3,这样就起到数据选择的作用。
同时由表达式可以直接用门电路设计出数据选择器电路,该电路如图2.4.1所示。
(二)双四选一数据选择器74LS153的应用74LS153数据选择器集成了两个四选一数据选择器,外形为双列直插,引脚排列如图2.4.2所示,逻辑符号如图2.4.3所示,其中D 0、D 1、D 2、D 3为数据输入端,Q 为输出端,A 0、A 1为数据选择器的控制端(地址码),同时控制两个数据选择器的输出,S 为工作状态控制端(使能端),74LS153的功能表见表2.4.1。
用数据选择器74LS153实现组合逻辑函数设计举例:当变量数等于地址端的数目时,则直接可以用数据选择器来实现逻辑函数。
现设逻辑函数F (X ,Y )=∑m (1,2),则可用一个四选一完成,根据数据选择器的定义:30120110100101D A A D A A D A A D A A )A ,Q(A +++=,令A 1=X ,A 0=Y ,1S =0(使能信号,低电平有效),1D 0=1D 3=0,1D 1=1D 2=1,那么输出Q=F 。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学生在使用实验箱时,应注意遵守实验室规定,正确连接电源和信号线, 避免短路和过载等事故发生。
实验工具介绍
实验工具类型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工具包括万用表、示波器、信号 发生器和逻辑分析仪等。
实验工具功能
这些工具用于测量电路的各种参数,如电压、电流、波形等,以及 验证电路的功能和性能。
01
02
03
逻辑门
最基本的逻辑元件,如与 门、或门、非门等,用于 实现基本的逻辑运算。
触发器
用于存储一位二进制信息, 具有置位、复位和保持功 能。
寄存器
由多个触发器组成,用于 存储多位二进制信息。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列出真值表
根据逻辑功能,列出输入和输 出信号的所有可能取值情况。
写出表达式
根据真值表,列出输出信号的 逻辑表达式。
05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展示
实验结果一
根据给定的逻辑函数表达式,成 功设计了对应的组合逻辑电路, 实现了预期的逻辑功能。
实验结果二
通过仿真软件对所设计的组合逻 辑电路进行了仿真测试,验证了 电路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实验结果三
在实际硬件平台上搭建了所设计 的组合逻辑电路,经过测试,实 现了预期的逻辑功能,验证了电 路的可实现性。
路图。
确保电路图清晰易懂,标注必要 的说明和标注。
检查电路图的正确性,确保输入 与输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无误。
连接电路并测试
根据逻辑电路图,正确连接各 逻辑门和输入输出端口。
检查连接无误后,进行功能测 试,验证电路是否满足设计要 求。
如果测试结果不符合预期,检 查电路连接和设计,并进行必 要的调整和修正。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组合逻辑电路 设计
数字电路与系统设计实验

第二章 实验基本仪器
数字系统设计实验所需设备有: 直流稳压电源,示波器,基于CPLD的 数字电路实验系统,万用表,信号源, 计算机。
一、直流稳压电源
二、示波器
示波器是一种用来测量电信号波形的 电子仪器。用示波器能够观察电信号 波形,测量电信号的电压大小,周期 信号的频率和周期大小。双踪示波器 能够同时观察两路电信号波形。
能块相对集中地排列器件 3.布线顺序 VCC,GND,输入/输出,控制线 4. 仪器检测(电源,示波器,信号源) 5.实验 测试、调试与记录
6.撰写实验总结报告
(1)实验内容 (2)实验目的 (3)实验设备 (4)实验方法与手段 (5)实验原理图 (6)实验现象(结果)记录分析 (7)实验结论与体会
(((四三一)))、、、实实验实验目验的提内示容
•• 11..注测1意试.掌被T握T测LT器T器L件、件H7的CT4引和L脚HS7C器0和件4引的一脚传个输1特非4性门分。的别传接输地特和 十性5。V2。.掌握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 •
(2连为输23特二.接 被 入)..性将测测、123到 测 电。实试 试...被 非 压六六六验验HH反反反测 门 值所CC台相相相T器用非 的 。上器器器器件器门输4件777件7的入.444774输电LHH4KH入压SCCHΩC00T端。电C4400,旋位T片片44转R器0片T一电LR4的个T位一L输非的器个出门电改非端的压变门电传输非的压输出门传作特端的输性。
四、数字电路测试及故障查找、排除
1.数字电路测试
数字电路静态测试指的是给定数字电路若干组静态输 入值,测定数字电路的输出值是否正确。
大学生电子专业实践报告5篇

大学生电子专业实践报告5篇篇1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专业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作为电子专业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次实践报告旨在总结我在电子专业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体会,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参考。
二、实践过程1. 实践时间与地点本次实践从XXXX年XX月开始,至XXXX年XX月结束,历时半年。
实践地点位于学校的电子实验室以及校外的一家电子科技公司。
2. 实践内容与任务在实践过程中,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电子实验室的项目研究,包括电路设计与调试、嵌入式系统开发等;(2)电子科技公司的项目开发,涉及单片机应用、传感器接口设计等;(3)电子产品的维修与维护,学习如何检测和排除电子产品故障。
3. 实践方法与步骤在实践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论文,了解电子专业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2)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掌握电子专业的实践技能和方法;(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根据实践任务的要求,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其次,通过查阅资料和请教老师,了解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最后,按照计划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并记录相关数据和结果。
三、实践体会与感悟通过本次实践,我深刻认识到电子专业的重要性,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首先,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掌握了电子专业的技能和方法,还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和沟通,这对于未来的学习和工作至关重要。
最后,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需要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努力和提高。
四、实践总结与建议本次实践对于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电子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同时,我也建议学校和相关部门能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子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电子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作为电子工程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电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和掌握一些基础的电子技术实验。
实验一:电路基础实验在电子技术的学习中,电路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学习到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使用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搭建了一个简单的RC电路。
通过观察电压和电流的变化,我们发现电容器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电压曲线。
这说明电容器具有存储电能的特性。
接下来,我们搭建了一个简单的RL电路。
通过测量电感器两端的电压和电流,我们发现电感器会产生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这是由于电感器对电流变化的延迟导致的。
实验二:半导体器件实验半导体器件是现代电子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学习到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首先,我们实验了二极管的特性。
通过改变二极管的正向电压,我们观察到了二极管的导通和截止状态。
这说明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
接下来,我们实验了晶体管的特性。
通过改变晶体管的基极电压和发射极电压,我们观察到了晶体管的放大效果。
这说明晶体管具有放大信号的功能。
实验三:数字电路实验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电路在现代电子设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学习到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首先,我们实验了逻辑门电路。
通过搭建与门、或门和非门电路,我们观察到了逻辑门的输入和输出关系。
这说明逻辑门可以实现不同的逻辑运算。
接下来,我们实验了触发器电路。
通过改变触发器的输入信号,我们观察到了触发器的状态变化。
这说明触发器可以实现存储和传输信息的功能。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对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电路、半导体器件和数字电路是电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它们的原理和应用对于我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报告一、引言单片机(Microcontroller)是一种集成为了处理器、存储器和各种接口电路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它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自动化控制、电子设备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深入了解单片机的原理和接口技术,并通过实验验证相关理论。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 掌握单片机与外部器件的接口技术。
3. 进一步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单片机开辟板2. 电脑3. 串口线4. LED灯5. 蜂鸣器6. 数码管7. 按键开关8. 电阻、电容等元件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单片机原理实验1.1 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单片机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RAM、ROM)、输入输出接口(I/O)、定时器/计数器、串行通信接口等组成。
通过学习单片机的基本结构,我们可以了解各个部份的功能和作用。
1.2 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单片机的工作原理是指单片机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内部状态和运行规律。
通过学习单片机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单片机的工作过程,为后续的实验操作提供基础。
2. 单片机接口技术实验2.1 LED灯接口实验将LED灯与单片机相连,通过控制单片机的输出口电平,控制LED灯的亮灭。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学习到单片机的输出接口的使用方法。
2.2 蜂鸣器接口实验将蜂鸣器与单片机相连,通过控制单片机的输出口电平和频率,控制蜂鸣器的声音。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学习到单片机的输出接口的使用方法。
2.3 数码管接口实验将数码管与单片机相连,通过控制单片机的输出口电平和数据,显示不同的数字。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学习到单片机的输出接口和数码管的使用方法。
2.4 按键开关接口实验将按键开关与单片机相连,通过检测单片机的输入口电平,实现按键的功能。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学习到单片机的输入接口的使用方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单片机原理实验结果通过学习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我们深入了解了单片机的内部组成和工作过程,为后续的接口技术实验打下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电路与微处理器基础实验
实验1 单片机开发系统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实验环境。
2. 熟练掌握程序编写、调试、下载和运行的基本方法。
3. 掌握单片机I/O端口的控制和简单应用技术。
4. 掌握移位和软件延时程序的编写和应用。
二.实验设备:
1. PC机一台;
2. 51单片机实验装置一套。
三.实验内容:
1. 利用单片机及8个发光二极管等器件,制作一个单片机控制的流水灯系统。
单片机的P3.0—P3.7接8个发光二极管,运行程序,则单片机控制8个发光二极管进行流水灯操作,流水灯从左到右依次点亮,反复显示。
发光二极管的闪烁时间由延时函数控制。
(流水灯编号从左到右依次为L1—L8)
2. 利用单片机及8个发光二极管等器件,制作一个单片机控制的发光二极管显示系统。
单片机的P
3.0—P3.7接8个发光二极管,运行程序,则单片机控制高四位和第四位的发光二极管交替显示。
3. 利用单片机及8个发光二极管等器件,制作一个单片机控制的发光二极管显示系统。
单片机的P3.0—P3.7接8个发光二极管,运行程序,则单片机控制奇数位和偶数位的发光二极管交替显示。
4. 选作题:利用单片机及8个发光二极管等器件,制作一个单片机控制的流水灯系统。
单片机的P3.0—P3.7接8个发光二极管,运行程序,则单片机控制8个发光二极管进行流水灯操作,流水灯从右到左依次点亮,反复显示。
5. 选作题:按照下图改变流水灯的方式,编程实现。
或者按照自己的设计,改变流水灯的方式,并编程实现。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写明实验名称,实验目的;
2.列出实验仪器名称、型号;
3.简述实验原理,画出本实验相关的电路原理图;
4.编程序清单(注释语句),调试结果及说明;
5. 实验分析和实验体会。
6. 注意实验报告格式,独立完成,避免雷同;
7. A4纸排版,左侧装订。
并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封皮。
实验2 定时器中断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及编程应用;
2. 掌握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的定时计数模式的使用及编程;
3. 掌握定时器/计数器典型应用电路的连接方法;
4. 理解掌握中断源、中断请求、中断标志和中断入口等概念;掌握中断程序的设计方法;
5. 进一步增强微处理器的编程技术。
二.实验设备:
1. PC机一台;
2. 51单片机实验装置一套。
三.实验内容:
1. 编写程序,按键K1与单片机外部中断0相接,每次按键使外部中断0产生中断,在中断服务程序中使P1.0外接发光二极管LED改变一次亮灭状态。
2. 用51单片机的P1口接8个LED发光二极管,INT0接按键开关。
初始状态,与P1.0相接的LED亮,以后由INT0按键每中断一次,下一个LED亮,顺序下移,且每次只一个LED亮,周而复始。
3. 在51单片机的P1口上接有8只LED,采用定时器T0方式1的定时中断模式,使P1口外接的8只LED每秒闪亮一次。
(500ms亮,500ms暗)
为定时器T0设定时间为5ms,则计数初始值为十进制的(),十六进制表示为(),TH0装入(),TL0装入为()。
思考题:T0的定时时间是5ms,如何实现题目中要求的500ms亮暗一次。
4. 选作:在51单片机的P1口上接数码管,采用定时器T0方式1的定时中断方式,使P1口外接的数码管每秒计数一次(0—9计数)。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写明实验名称,实验目的;
2.列出实验仪器名称、型号;
3.简述实验原理,画出本实验相关的电路原理图;
4.编程序清单(注释语句),调试结果及说明;
5. 实验分析和实验体会。
6. 注意实验报告格式,独立完成,避免雷同;
7. A4纸排版,左侧装订。
并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封皮。
实验3 单片机交通灯控制器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单片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单片机的接口电路特性和控制方法。
3.掌握单片机核心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4. 通过实际程序设计和调试,逐步掌握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和调试技术。
二.实验设备:
1. PC机一台;
2. 51单片机实验装置一套。
三.实验内容:
1. 模拟一个交通灯路口。
假设一个十字路口为东西南北走向。
初始状态为0,东西和南北方向红灯亮。
状态1-状态4循环工作,流程图如图所示。
黄灯闪烁时间为12s,亮暗交替三次。
接线:P1.0—P1.2接东西方向的红黄绿灯,P1.3—P1.5接南北方向的红黄绿灯。
2. 选作:控制过程同上,当有救护车通过时要求4个路口红灯全亮。
接按键开关,当救护车到来时,外部中断0向CPU产生中断请求。
中断服务程序流程如下。
3. 选作:控制过程同1,红灯或者绿灯亮时,利用数码管倒计时显示时间。
思考题:
(1)在本次实验中用到多个延时程序,是否需要写多个延时子程序?
(2)51单片机有几个中断源?外部中断请求0的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是多少?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写明实验名称,实验目的;
2.列出实验仪器名称、型号;
3.简述实验原理,画出本实验相关的电路原理图;
4.编程序清单(注释语句),调试结果及说明;
5. 实验分析和实验体会。
6. 注意实验报告格式,独立完成,避免雷同;
7. A4纸排版,左侧装订。
并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封皮。
实验4 单片机串行通信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全双工串行通信的工作原理;
2. 掌握单片机串行通信的工作方式及编程应用;
3. 掌握串行通信典型应用电路的连接方法;
4. 进一步增强对微处理器的综合编程控制能力。
二.实验设备:
1. PC机一台;
2. 51单片机实验装置一套。
三.实验内容:
1. 单片机与PC串行通信
(1)单片机向PC发送数据
要求单片机通过串行口的TXD向计算机串行发送数据,PC机接收的数据用串口助手显示。
(2)单片机接收PC发送的数据
单片机接收PC发送的数据,并把接收到的数据送P1口的8位LED显示。
2. 单片机甲、乙双机串行通信。
甲机P1口的P1.0—P1.7接8个开关K1-K8,乙机P1口的P1.0—P1.7接8个发光二极管D1-D8。
要求甲机读入P1口的8个开关的状态后,通过串行口发送到乙机,乙机将接收到的甲机的8个开关的状态数据送入P1口,由P1口的8个发光二极管来显示8个开关的状态。
双方波特率设置为2400b/s,晶振均采用11.0592MHz。
要求串口工作在方式1,波特率由定时器T1控制。
思考题:
(1)若波特率为2400b/s,双方晶振均采用11.0592MHz,要求串口工作在方式1,波特率由定时器T1控制(T1工作在方式2),则向定时器1写入的计数初值为()H。
(2)51单片机串行口的输入、输出均为TTL电平。
这种以TTL电平来串行传输数据,其抗干扰性差,传输距离短,传输速率低。
为了提高串行通信的可靠性,增大串行通信的距离和提高传输速率,在实际的串行通信设计中都采用标准串行接口,如RS-232、RS-422和RS-485。
分别说明RS-232、RS-422和RS-485标准的最
大传输距离是多少?
3. 单片机甲、乙双机串行通信。
甲机P1口的P1.0—P1.7接8个开关K1-K8,乙机P1口的P1.0—P1.7接数码管。
要求甲机读入P1口的8个开关的状态后,通过串行口发送到乙机,乙机将根据接收到的甲机的8个开关的状态数据控制P1口,甲机按下第几个开关,乙机就显示对应的数字。
双方波特率设置为2400b/s,晶振均采用11.0592MHz。
要求串口工作在方式1,波特率由定时器T1控制。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写明实验名称,实验目的;
2.列出实验仪器名称、型号;
3.简述实验原理,画出本实验相关的电路原理图;
4.编程序清单(注释语句),调试结果及说明;
5. 实验分析和实验体会。
6. 注意实验报告格式,独立完成,避免雷同;
7. A4纸排版,左侧装订。
并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封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