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实验的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常考的电学实验满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常考的电学实验满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常考的电学实验满分知识点总结目录一、实验的考查内容二、电学实验命题走向三、电学实验的基础和核心四、选取电学仪器和实验电路五、实验电路的选择六、实物图连线技巧七、设计型实验思路八、几种测电阻方法总结(难点)九、四大重点题型分析及例题精讲电学实验最全知识点总结一、实验的考查内容(1)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2)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3)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4)练习使用多用电表;(5)传感器的简单使用;(6)设计型实验。

二、电学实验命题走向(1)给定条件,进行实验设计;(2)给定测量数据,选择处理方法;(3)给定原理、器材,设计实验方案;(4)给出实验过程情景,判断过程、方法的合理性。

三、电学实验的基础和核心(1)伏安法测电阻“外接法”的系统误差是由电压表的分流引起的,电阻测量值总小于真实值,小电阻应采用外接法,可记为“外小小”。

“内接法”的系统误差是由电流表的分压引起的,电阻测量值总大于真实值,大电阻应采用内接法,可记为“内大大”(2)滑动变阻器的连接(限流法/分压法)分压接法时,题中常出现这样的字眼:要求电压从零开始调节,或是要求测量尽可能精确等被测电阻上电压的调节范围大。

用分压接法时,滑动变阻器应该选用阻值小的;用限流接法时,滑动变阻器应该选用阻值和被测电阻接近的。

(3)其他常用测电阻方法①内阻已知的电流表、电压表可看成能读出它们电流、电压大小的电阻来使用;②电流表可通过串联定值电阻来扩大量程,当成大量程电流表来使用;也可以并联定值小电阻来当成电压表来使用。

③替代法测电阻④半偏法测电阻四、选取电学仪器和实验电路(1)安全: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值不超量程,滑动变阻器、电源中通过的电流小于额定电流。

解决方法是依据欧姆定律算出实验电路调节中过程的电流范围,再和某器材的最大电压和给定值进行选择。

(2)方便:便于操作。

主要是对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的选择。

解决方法是要根据用电器分流、分压、限流等不同用途,采用正确的连接,能够既得到满足实验要求的电压范围,同时调节时电压表现为线性稳定变化。

电路必记知识点总结

电路必记知识点总结

电路必记知识点总结电路是电子学的基础,是现代电子技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并掌握电路知识对于从事电子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科研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电路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

一、基本电路元件及其特性1. 电阻电阻是电路中最基本的元件之一,用于限制电流的流动。

电阻的大小由电阻值来表示,单位是欧姆(Ω)。

电阻的特性包括电阻值、功率耗散能力、温度系数等。

2. 电容电容是一种具有储存电荷能力的元件,用于存储电能。

电容的大小由容量值来表示,单位是法拉(F)。

电容的特性包括电容值、工作电压、损耗因数等。

3. 电感电感是一种具有储存磁能能力的元件,用于储存电流。

电感的大小由感值来表示,单位是亨利(H)。

电感的特性包括感值、工作电流、饱和电流等。

4. 二极管二极管是一种具有非线性电特性的元件,具有导通和截止两种状态。

二极管的特性包括正向阈值电压、反向饱和电流、反向截止电压等。

5. 三极管三极管是一种具有放大作用的元件,用于放大电流或电压。

三极管的特性包括放大倍数、饱和电流、截止电流等。

6. 场效应管场效应管是一种具有放大作用的元件,与三极管相比具有更高的输入电阻和更低的功耗。

场效应管的特性包括漏极电流、栅压电压、漏极源极电阻等。

7. 双极型晶体管双极型晶体管是一种具有开关功能的元件,可用于控制电路中的信号及电源开关。

双极型晶体管的特性包括饱和电流、截止电流、饥饿电流等。

二、基本电路理论及分析方法1. 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分析中的重要定律之一,分为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指出在闭合回路中电压代数和为零,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指出在节点上电流代数和为零。

2. 奈奎斯特定理奈奎斯特定理是用于稳定性分析的重要理论,通过分析系统的频率响应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

奈奎斯特定理可以通过构建系统的极点和频率响应曲线来进行分析。

3. 阻抗匹配阻抗匹配是电路设计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用于使输入输出之间的阻抗匹配以确保最大功率传输。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制流电路、分压电路和电学实验基础知识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制流电路、分压电路和电学实验基础知识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制流电路、分压电路和电学实验基础知识姓名:_______柳天一__________学号:______2012011201 _______实验组号:____3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计科1204_________日期:______2013.3.23__________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制流电路、分压电路和电学实验基础知识【实验目的】1、了解电学实验的要求、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

2、学习电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3、学习连接电路的一般方法,学习用变阻器连成制流电路和分压电 路的方法。

【实验原理】制流电路的特性:制流电路如图3所示,图中E 为直流(或交流)电源;R 1为滑线变阻器,A 为电流表;R 2为负载(本实验采用电阻);K 为电源开关。

它是将滑线变阻器的滑动头C 和任一固定端(如A 端)串联在电路中,作为一个可变电阻,移动滑动头的位置可以连续改变AC 之间的电阻R AC ,从而改变整个电路的电流I。

(a ) (b )1.分压电路的特性:分压电路如图4所示,图中E 为直流(或交流)电源,滑线变阻器两个固定端A 、B 与电源E 相接,负载R 2接滑动端C 和固定端A (或B )上,当滑动头C 由A 端滑至B 端,负载上电压由0变至E,调节的范围与变阻器的阻值无关。

(a )(b )2.制流电路与分压电路的选择: 图3 制流电路图4 分压电路(1) 调节范围分压电路的电压调节范围大,可从E →0;而制流电路电压调节范围小,只能从 E E R R R →⨯+122。

(2) 细调程度当2/21R R ≤时,在整个调节范围内调节基本均匀,但制流电路可调范围小;负载上的电压值小,能调得较精细,而电压值大时调节变得很粗。

(3) 功率损耗使用同一变阻器,分压电路消耗电能比制流电路要大。

基于两电路的差别,当负载电阻较大,调节范围较宽时选分压电路;反之,当负载电阻较小,功耗较大,调节范围不太大的情况下则选用制流电路。

初中物理实验——电学基础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电学基础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电学基础实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而电学也成为了我们学习的重点之一。

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也会重点讲解电学相关的知识,而电学基础实验则是巩固学生对电学知识的掌握的重要一环。

一、欧姆定律实验欧姆定律是当前电路中最基本的电学定律之一。

进行欧姆定律实验的方法,可以借助电流表和电压表来测试电流和电压的数据,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首先准备一根电阻丝,接上电流表,然后通过电阻丝来调整电流的大小。

然后再通过电压表,测试电阻丝两端的电压,通过计算,即可得到电路中的电阻值。

二、基本电路实验基本电路实验是学习电学的基本操作之一,主要是通过实验来了解电路的组成和原理。

学生需要先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如电源、导线、开关等,然后就可以进行电路的组装和实验操作。

通过实验可以掌握电路中电流的流向、电源电压与电路中的元器件的组合的关系等基本原理。

三、串联和并联电路实验串联和并联电路实验是学习电路的进阶知识之一,也是初学者需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这种实验的方法,需要用到串联和并联的电路,在一个电路中加入多个元器件,可以大大扩展学生的学习范围。

通过实验来了解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路的原理,了解不同位置上的电阻,并可以通过实验现象来进一步理解。

四、测量电池电动势实验测量电池电动势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操作,它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电池中电动势的原理和内部构成。

学生需要准备一些基本的电器学知识,包括电池的组成和结构等。

然后通过操作电路和测量电压等方法,来了解电池电动势的大小,进一步了解电池电动势的内部构成。

五、磁场对电流的影响实验磁场及其对电流的影响也是电学基础中重要的实验之一,开展这种实验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磁场和电场的理解,并更好地理解“电”和“磁”的基本规律。

学生需要准备如:磁体、电流表、导体等实验器材,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磁场对电流的影响,并评估各种状态下的磁场的强度,深入理解电流和磁场之间的关系。

电路课实验报告总结(3篇)

电路课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电路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电路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实验报告总结了我在电路课中所完成的几个实验,包括基本放大电路、差分放大电路、稳压电路等,并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及心得体会进行了总结。

二、实验内容及过程1. 基本放大电路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放大电路直流工作点的调整与测量方法,研究交流放大器的工作情况,加深对其工作原理的理解。

(2)实验过程:搭建基本放大电路,调整电路参数,测量静态工作点,分析电路性能。

(3)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掌握了放大电路直流工作点的调整方法,分析了电路的增益、带宽、输入输出阻抗等性能指标。

2. 差分放大电路实验(1)实验目的:提高对差分放大电路性能及特点的理解,学习其性能指标测试方法。

(2)实验过程:搭建差分放大电路,调整电路参数,测量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共模抑制比等性能指标。

(3)实验结果:通过实验,了解了差分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了性能指标测试方法,分析了电路的共模抑制能力、温度稳定性等特性。

3. 稳压电路实验(1)实验目的:学习稳压电路的设计原理,提高对稳压电路性能指标的理解。

(2)实验过程:搭建稳压电路,调整电路参数,测量输出电压、输出电流、纹波电压等性能指标。

(3)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掌握了稳压电路的设计方法,分析了电路的稳压精度、负载调节范围、温度稳定性等特性。

三、实验心得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电路课实验使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只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才能更好地理解电路原理,提高动手能力。

2.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分析电路原理,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使我更加自信地面对实际问题。

3. 团队合作:实验过程中,与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讨论,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这种团队合作精神将使我受益匪浅。

电工实验原理

电工实验原理

电工实验原理电工实验原理是电气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电工实验原理主要包括电路基本定律、电路分析方法、电路实验技术等内容。

通过学习电工实验原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电路分析和实验技术,为日后的电气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电路基本定律。

电工实验原理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就是电路基本定律,它包括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欧姆定律是最基本的电路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基尔霍夫定律则是描述了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分布规律,是进行电路分析的重要工具。

掌握这些基本定律对于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进行电路分析至关重要。

二、电路分析方法。

在电工实验原理中,电路分析方法是学生需要深入掌握的内容之一。

电路分析方法包括节点分析法、网孔分析法、戴维宁定理等。

节点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电路分析方法,它适用于复杂的多支路电路。

而网孔分析法则是一种基于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电路分析方法,适用于复杂的多电源电路。

掌握这些电路分析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提高电路分析的效率。

三、电路实验技术。

除了理论知识外,电工实验原理还包括电路实验技术的内容。

电路实验技术是指在实验室中进行电路实验时需要掌握的技术方法和操作技巧。

例如,如何正确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仪器进行电路参数的测量,如何进行电路的组装和连接,如何进行电路的调试和测试等。

这些实验技术对于学生在实验中能够准确、安全地进行电路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

电工实验原理作为电气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打下扎实的电路基础知识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电路基本定律、电路分析方法和电路实验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电路分析的方法,提高实验操作的技能。

因此,学生在学习电工实验原理这门课程时,应该认真对待,多进行实践操作,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更好地掌握电路基础知识,为日后的电气工程实践做好准备。

电路实验课程大纲

电路实验课程大纲

电路实验课程大纲
电路实验课程大纲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引言和基础知识:介绍电路实验的目的、意义和基本概念。

包括电流、电压、电阻、功率等基本电路理论知识。

2. 仪器和设备:介绍在电路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设备,如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电压源、电流表等,并讲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实验基础技术:包括实验中常用的基本技术,如电路连接、测量电流和电压、使用示波器观察信号等。

4. 基本电路实验:介绍常见的基本电路实验,如串并联电阻电路实验、电阻和电容的时间常数测量实验、二极管特性实验等。

5. 放大电路实验:介绍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如共射放大电路实验、差动放大电路实验等。

6. 滤波电路实验:介绍滤波电路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如RC 低通滤波器实验、LC高通滤波器实验等。

7. 调制解调实验:介绍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如调幅解调实验、调频解调实验等。

8. 数字电路实验:介绍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如逻辑门电路实验、计数器和时序电路实验等。

9. 项目实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验室条件,安排一些小型项目实践,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和实现。

10.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照规定格式撰写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分析实验现象和结论。

以上是一个典型的电路实验课程大纲,具体内容可能会根据不同学校和教师的要求有所不同。

每个实验课程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加强对电路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电路实验了解并搭建简单的电路

电路实验了解并搭建简单的电路

电路实验了解并搭建简单的电路电路是电子学的基础,在实际应用中被广泛使用。

理解和搭建简单电路是每个电子学爱好者和学习者的必备技能。

本文将介绍电路实验的基础知识,并通过一些简单的示例来展示如何搭建电路。

第一部分:电路实验的基础知识在进行电路实验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下面是一些必要的内容:1. 电路基本元件:电阻、电容和电感是最基本的电路元件。

它们分别用来限制电流、储存电荷和储存能量。

2. 电路符号:在电路图中,我们用特定的符号来表示电路元件。

比如,电阻用一个波浪线表示,电容用两条平行的线表示。

3. 电源:电路需要一个能提供电能的电源。

常见的电源有电池和电源供应器。

4. 连接线:连接线用来连接电路的元件和电源。

它们应该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久性。

第二部分:搭建简单电路的示例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示例来展示如何搭建简单的电路。

每个示例都涵盖了一个特定的电路实验内容。

示例一:串联电阻电路材料:- 两个电阻 R1 和 R2- 一个电源电池步骤:1. 将 R1 和 R2 依次串联起来,确保它们之间没有电阻。

2. 将一个连接线的一端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将另一个连接线的一端与 R1 的一端相连。

3. 将 R1 的另一端与 R2 的一端相连,将 R2 的另一端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4. 确保连接正常后,电路就搭建完成了。

示例二:并联电容电路材料:- 两个电容 C1 和 C2- 一个电源电池步骤:1. 将 C1 和 C2 平行地放置在桌面上。

2. 将一个连接线的一端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将另一个连接线的一端与 C1 的一端相连。

3. 将 C1 的另一端与 C2 的一端相连,将 C2 的另一端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4. 确保连接正常后,电路就搭建完成了。

示例三:简单电感电路材料:- 一个电感 L- 一个电容 C- 一个电阻 R- 一个信号发生器步骤:1. 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与 R 的一端相连。

2. 将 R 的另一端与 L 和 C 组成的并联电路相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和人身与设备的安全,必须遵守以下实 验操作规程
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学习实验室的有关规则。按时到达 实验室,不得迟到、早退,未经主管部门同意,不得随意更改已定的 实验时间。
按学号建立实验小组,实验中要合理分工。每次实验均以小组为 单位进行,每组2人,其中选1人负责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项目二电子测量的基本知识
3.误差的表示方法 测量误差通常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来表示 (1)绝对误差把测量结果的指示值X与被测量的真值X0的差值称为绝对误
差,一般用△X表示)
(2)相对误差指测量误差与所选定的参考量相比,用所占的百分数比例来 表示误差的大小。根据不同的表示形式,相对误差可分为实际相对误 差、示值相对误差、分贝误差和满度相对误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项目二电子测量的基本知识
(6)满度相对误差 指测量仪器量程内最大绝对误差△ Xm与满刻度值X Xm(量程值)之比,又称为满度误差或引用误差,用符号γm表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项目二电子测量的基本知识
五、测量数据的处理
测量的目的是为了认识被测对象,获得测量数据,从no对被测 对象的性能、特征等作出判断。然而,对于一组原始测量数据,必须 经过科学分析和处理,从中得到最仕的估计值,以确保被测量的精确 程度,才能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1.测量结果的组成
项目一实验操作须知
实验前应首先检查实验仪器设备的型号、规格、数量等,看是否 与实验要求的设备相符,然后检查各仪器设备是否完好,如有问题, 及时向教师提出以便处理
实验必须以严肃的态度进行,严格遵守实验室的有关规定和仪器 设备的操作规程,出现问题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不得自行处理,不 得随意挪用与本次实验无关的设备及实验室的其他仪器设备。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项目二电子测量的基本知识
3.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当需要从一组位数不同的有效数字(测量数据)中综合出一个数据
时,在通常情况下,要保留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原则上取决于各数中 准确度最差的那一项,或者经过适当的运货得到常用的运算规则有: (1)加法运算应分三种情况处理: ①对于整数,可直接进行相加运算。 ②对于小数,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为准,其余各数可多取一位, 相加运算结果中的有效数字位数要以小数后位数最少的数为准。 ③对于既有整数又有小数时,以整数为准,小数数据可保留一位小数, 相加运算的结果取整数。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项目一实验操作须知
所有实验测量数据应记在原始记录表上,数据记录尽量完整、 清晰,力求表格化,使阅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在严格尊重原始记录的 情况下合理取舍有效数字,实验报告上不得随意涂改,绘制表格和曲 线要求用尺子或绘图工具,锻炼自己的技术报告书写能力,培养工程 意识。
完成实验后,要在实验室核对实验数据是否完整、合理,确定 完整和合理后,交指导教师审阅后刁‘能拆除实验线路(注意要先切 断电源,后拆线),并将仪器设备、导线、实验用具整理归位,做好 台面及实验环境的清洁和整理工作。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项目一实验操作须知
实验操作时同组人员要注意配合,尤其做强电实验时要注意:手 合电源,眼观全局,先看现象,丙读数据。将可调电源电压缓慢上调 到所需数值,发现异常现象(例如有声响、冒烟、打火、焦臭味及设 备发烫等)应立即切断电源,分析原因,查找故障。
读数前要调整好仪表的量程及刻度,读数时注意姿势正确,要求 “眼、针、影成一线”。注意仪表指针位置,及时变换量程,使指针 指示于误差最小的范围内。变换量程时一般要在切断电源情况下操作。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项目二电子测量的基本知识
(2)减法运算当两数相差较大时,处理方法与加法运算相同;当两数很接 近时,有可能造成很大的相对误差,就尽可能避免导致相近两数相减 的测量方法。 (3)乘除法运算运算时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为准,其余参加运算的 数字可多取一位,运算结果中有效数字位数要以小数后位数最少的数 为准。 (4)乘方、开方运算运算结果中有效数字位数比原数多保留一位小数 (5)对数运算取对数运算前后的有效数字位数一致。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项目二电子测量的基本知识
3.按测量性质分类 (1)时域测量主要是获取被测量随时问变化的规律(参数或波形等)。 (2)频域测量主要是获取被测量与频率或相位之间的关系(参数或曲线 等)。 (3)逻辑量测量主要是对数字信号或数字电路的逻辑状态进行测量。 (4)随机测量随机测量又称统计测量,主要是对各类噪声等信号进行动 态测量或统计分析,从而获得测量结果。
二、电子测量的方法
下一页 返回
项目二电子测量的基本知识
1.按测量手段分类 (1)直接测量法指能够直接用事先刻度好的测量仪器对被测量进行测量, 从而直接获得被测量的方法,称为直接测量法。如用电压表测电压、 电流表测电流等,都属于直接测量法。 (2)问接测量法当被测量因某种原因不能直接测量时,可通过直接测量 与被测量有一定函数关系的物理量,丙通过函数关系计算出被测量的 数值,这种间接获得测量结果的测量方法称为问接测量法。如用伏安 法测量电阻值,就属于问接测量法。 (3)组合测量法当某个测量结果需要用多个未知参数表达时,可通过改 变测量条件进行多次测量,丙根据各函数关系式列出方程组,由方程 组求解出被测量,这种测量方法称为组合测量法。组合测量法操作起 来比较复杂,费时,但测量精度较高,一般用于科学实验的测量项目 中。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项目二电子测量的基本知识
2.按比较测量方式分类 (1)零值法它是利用被测量与标准量对仪器的作用相互抵消,达到某种 平衡,从而使指零仪指示为零,丙由标准量根据一定的关系计算出被 测量,这种测量方法称为零值法,又称平衡法。 (2)较差法指通过测量被测量与标准量的差值,或与差值成一定比例的 量,丙计算出被测量的方法。 (3)替代法指分别将被测量与标准量接入同一测量系统,用标准量代替 被测量时,调节标准量,使替代前后测量系统的工作状态保持一致, 丙根据标准量来获得被测量的数值,这种测量方法称为替代法。
上一页 返回
项目二电子测量的基本知识
一、电子测量的基本方法
电子测量是以电子技术理论为依据,借助于电子测量设备,把未 知的电量或非电量与作为测量单位的标准电量相比较,从而确定这个 未知电量或非电量的大小。实际上,测量的过程就是将未知量与已知 标准量进行比较,而取得数量观念的过程。因此,在测量进行之前, 应明确测量的内容、方法、所需的测量结果和测量设备。
上一页 返回
表1-1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返回
表1-2国际单位制的词头
返回
实验电路走线、布线应简洁明了,便于检查和测量。接线原则 一般是先接串联支路或主回路,丙接并联支路或辅助回路。导线的长 短粗细要合适、尽量短、少交叉,防止连线短路。接线处不宜过于集 中于某一点,一般在一个连接点上尽量不要超过3条线。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项目一实验操作须知
所有的实验仪器设备和仪表,都要严格按规定的接法正确接入电 路(例如,电流表及功率表的电流线圈一定要串接在电路中,电压表 及功率表的电压线圈一定要并接在电路中)。实验中要正确选择测量 仪表的量程,一般使指针处在量程的1/3或1/2以上。正确选择各个仪 器设备的电流、电压的额定值,否则会造成严重事故。实验中提倡一 个同学把电路接好后,同组另一位同学仔细复查,确定无误后,方可 进行实验。有些实验还必须经过指导教师的检查和批准后刁‘能将电 路与电源接通。
模块一 电路实验的基础知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项目一实验操作须知 项目二电子测量的基本知识
项目一实验操作须知
生产现场中的设备,都制定有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在电工电 子实验中,各种仪表、仪器也要遵照一定的操作规程去使用。例如, 调节电压用的单相和三相自祸调压器,在接通电源之前,调节手轮一 定要放置在输出电压为零的位置。接通电源以后丙调节手轮逐渐升高 电压向负载输出电能;断开电源时,应先将手轮调节到零位丙断开电 源。
测量结果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有数值、波形、图表 和定性结论等,常见的表示形式主要是数据、波形和图表。不论用哪 种形式表示的测量结果,它们的共同特征都是由数字和单位构成的。 因此,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字和单位都必须准确无误。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项目二电子测量的基本知识
2.有效数字与多余数字的取舍规则 有效数字是指绝对误差不大于末尾数字一半的数,并且该数从左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项目二电子测量的基本知识
2.国际单位制的十进制词头 国际单位制采用十进制词头使基本单位增大或缩小十进制倍数,
进制词头也是单位名称的一部分,共有16个,表示倍数从10-18~1018, 见表1-2
四、测量误差
1.误差的分类 根据测量误差的性质和特点,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项目二电子测量的基本知识
三、电子测量中常用的单位及要求
1.国际单位制(SI)的组成 国际单位制是由国际单位制单位、国际单位制词头和国际单位制
的十进制倍数单位三部分组成。而国际单位制单位可分为基本单位、 导出单位和辅助单位三类。 (1)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共有七个,见表1-1 (2)国际单位制的导出单位是由基本单位按定义、定律或一定的关系式 推导出来的单位。辅助单位有两个,即平面角的单位弧度(rad)和立 体角的单位球面度(sr),它们在应用中可以任意作为基本单位或导出 单位。
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右边最后一个数字(包括零)止,这些数 字都叫有效数字。如1231, 1.231, 0.01231,1 200 , 2 001 , 1. 231 x 106等 均为四位有效数字。可见位于数字中间和末尾的“0”都是有效数字, 而位于第一个非零数字前面的“0”,都不是有效数字。
最终测量结果都是用有效数字表示出来的,它们又来自源于原始 测量数据。对于原始测量数据中多余的有效数字,应按以下规则进行 取舍:以保留数字的末位为准,若末位的下一位的数字大于5,末位数 字加1;小于5,末位数字不变;恰好等于5,则末位数字为奇数时加1, 末位数字为偶数时不变。该规则可简单地概括为“四舍五入,等于五 时取偶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